矿产一般工业要求基本知识

矿产一般工业要求基本知识
矿产一般工业要求基本知识

目录

一、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 (66)

1、黑色冶金熔剂石灰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66)

2、有色冶金熔剂、电石、制碱石灰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66)

3、耐火材料衬炉用、熔剂用白云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66)

4、冶金用石灰岩粒度要求 (66)

5、冶金用白云岩粒度要求 (66)

6、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石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77)

7、粘土质、硅质原料矿石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77)

8、矿山露天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 (77)

二、岩金矿床及其伴生组分 (88)

1、岩金矿工业指标参考表 (88)

2、岩金矿共生(铜、铅、锌)矿产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88)

3、岩金矿伴生组分评价参考表 (88)

三、铜、铅、锌、银、镍、钼矿床 (99)

1、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 (99)

2、铜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99)

3、铜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99)

4、铅锌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1010)

5、铅锌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1010)

6、镍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1010)

7、镍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1010)

8、钼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1010)

9、钼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1111)

10、银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1111)

11、银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表 (1111)

12、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表说明 (1111)

13、铜精矿质量标准 (1111)

14、铅精矿质量标准 (1212)

15、锌精矿质量标准 (1212)

16、银精矿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7、钼精矿质量标准(GB3200-89).................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硫铁矿床...............................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硫铁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硫铁矿伴生有益组分综合评价指标参考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硫铁矿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硫精矿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床...........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高岭土一般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膨润土矿一般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膨润土矿开采技术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耐火粘土一般质量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钨、锡、汞、锑矿床.....................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钨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钨矿床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参考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锡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6、锑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7、锑矿床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参考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8、特级钨精矿国家标准(GB2825-81)..............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9、一、二级钨精矿国家标准(GB2825-81)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0、锡精矿质量标准(YB736—82).................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朱砂矿质量标准(YB748—70).................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湿法朱砂矿质量标准(GB3631—83)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硫化锑精矿标准(YB2419—82)................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混合锑精矿标准(YB2419—82)................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5、氧化锑精矿标准(YB2419—82)................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盐湖和盐类矿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盐湖和盐类矿产一般工业指标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盐湖和盐类矿产综合评价指标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磷矿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磷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酸法加工用磷矿石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黄磷用磷矿石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钙镁磷肥用磷矿石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钙镁磷肥用硅镁质半自溶性磷矿石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6、磷肥放射性镭-226限量卫生标准(GB 8921—88)..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砂矿(金属矿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金红石及钛铁矿砂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砂锡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砂金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稀有金属与稀土金属砂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重砂矿物分离质量要求简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玻璃硅质原料矿石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平板玻璃用硅质原料质量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器皿玻璃用硅质原料质量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玻璃硅质原料开采技术条件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饰面石材矿石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6、饰面石材矿石装饰性能的一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7、饰面石材矿荒料率的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8、饰面石材板材率的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9、饰面石材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0、石膏矿石主要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石膏矿一般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温石棉矿一般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温石棉纤维长度分级标准及纤维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温石棉各级纤维质量指标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工业应用对硅灰石矿石质量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6、硅灰石矿矿石质量一般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7、硅灰石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8、以滑石含量为工业指标矿石质量一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9、以滑石含量为工业指标矿石工业品级划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0、以化学组分含量为工业指标矿石质量一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22、石墨矿一般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钻井液用重晶石粉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化工用重晶石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萤石块矿化学成分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橡胶、造纸填充料用重晶石粉质量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6、萤石粉矿化学成分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7、氟石精矿化学成分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8、硼镁石矿石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9、重晶石矿(原生矿)一般工业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0、重晶石矿(残、坡积矿)一般工业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毒重石矿一般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萤石矿床一般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硼矿床一般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铝土矿、冶镁菱镁矿...................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铝土矿床一般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堆积型与红土型铝土矿参考工业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冶镁菱镁矿主要参考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铝土矿用作电熔刚玉原料时的质量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铝土矿用作高铝水泥原料时的质量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三、铁、锰、铬矿.........................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炼钢用铁矿石一般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炼铁用铁矿石一般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需进行选矿的铁矿石一般工业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矿床开采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铁矿石中伴生组分评价参考含量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6、冶金用锰矿石一般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7、优质锰矿石、优质富锰矿石品位及杂质含量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8、锰矿石中伴生组分评价参考含量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9、天然放电镁(镁粉)一般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化工用二氧化锰矿粉一般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铬铁矿石品位及开采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冶炼铬铁用富矿(或精矿)质量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四、煤矿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五、稀有金属矿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铍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伴生铯铷综合回收参考性工业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锆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铌钽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6、伴生铍锂铌钽综合回收参考性工业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7、绿柱石精矿质量指标(YB746—75)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8、锂辉石精矿质量指标(YB836—75)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9、锂云母精矿质量指标(GB3201—82)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0、低铁锂辉石精矿质量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中国钽铌精矿质量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锆石英精矿质量指标(YB834—75)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六、稀土矿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稀土矿床一般工业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稀土精矿产品质量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高稀土铁矿石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高钇和富铕混合稀土氧化物质量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镧铈氧化物富集物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6、镨钕氧化物富集物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7、钐铕釓氧化物富集物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8、重稀土氧化物富集物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9、其他稀土化合物质量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七、铀矿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铀矿一般工业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铀矿床伴生组分综合利用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

1、黑色冶金熔剂石灰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2、有色冶金熔剂、电石、制碱石灰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3、耐火材料衬炉用、熔剂用白云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4、冶金用石灰岩粒度要求

5、冶金用白云岩粒度要求

6、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石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7、粘土质、硅质原料矿石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当采用预热器窑和预分解窑时,要求水泥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硅质原料中氯质量分数不大于0.015%。

8、矿山露天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

二、岩金矿床及其伴生组分

1、岩金矿工业指标参考表

2、岩金矿共生(铜、铅、锌)矿产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3、岩金矿伴生组分评价参考表

三、铜、铅、锌、银、镍、钼矿床

1、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

2、铜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3、铜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4、铅锌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5、铅锌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6、镍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7、镍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8、钼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9、钼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10、银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11、银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表

12、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表说明

13、铜精矿质量标准

14、铅精矿质量标准

15、锌精矿质量标准

储量估算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内部试行) 2002年11月26日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内部试行)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 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 3 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1 4 地质研究程度 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 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 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大致查明有用组分、主要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等矿石质量特征。 4.2.3 大致查明矿体围岩的地质特征。大致查明主要夹石 2 的岩性、产状和形态变化。 4.2.4 根据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粒度等特征,与邻区同类型矿山进行全面类比,或根据可选性试验结果,初步确定矿石具有工业利用价值。 4.2.5 初步确定矿石主要工业类型。 5 工程控制程度 5.1 333资源量:沿矿体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深部工程了解,工程之间距离基本相当于目标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应勘探类型、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时所推荐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或基本相当于旧规范中C级储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则工程所圈闭三维空间的矿体部分,估算为333资源量。 5.2 3341资源量:沿矿体二维方向有工程稀疏控制(大致相当于上述333资源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矿体规模较小时可为单工程

矿床工业指标管理暂行办法

矿床工业指标管理暂行办法 【法规类别】地质矿产综合规定矿产资源开采 【发布部门】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已变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发布日期】1992.11.16 【实施日期】1992.11.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矿床工业指标管理暂行办法 (1992年11月16日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布) 第一条矿产储量属国有资产,矿床工业指标是界定矿产储量的标准。为加强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维护国家对矿产储量的所有权和矿山企业的使用权,提高矿产勘查和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制订、修订矿产勘查、矿山设计、开采的矿床工业指标均须遵守本办法(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另定)。 第三条制订矿床工业指标,必须遵循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符合矿床地质特征,对共、伴生矿产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利用。即保证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充分利用资源,使国有资产得到保护。 第四条用以编制供矿山建设使用的勘查报告的工业指标,由勘查单位向矿山的主管

部门提出矿床工业指标建议书(参考内容见附件1),矿山的主管部门收到建议书后,应在五个月内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矿床工业指标推荐书(参考内容见附件2),并进行审批,以正式文件下达给勘查单位,同时将文件及推荐书抄报矿产储量管理部门备案。执行现行地质勘探规范中全国统一工业指标的矿种,经矿山的主管部门认可,制订程序可以简化。 矿山无主管部门时,工业指标制订程序为:勘查单位向矿山(或直接向矿产储量管理部门)提出建议书,矿山经论证后提出推荐书,报矿产储量管理部门审批下达。 不供矿山建设使用的矿产普查、详查阶段的矿床工业指标,可参照相应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或由矿产储量管理部门制订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中有关的工业指标确定,由勘查单位的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333储量计算

是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 (333)资源量的精度为15%-30%,(334)资源量的精度仅为2%-10%。 包括111b、121b、122b、2m11、2m11、2m21、2m22级别的储量。 你可以在金属矿种的勘查规范中查到: 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8.1.1 地质可靠程度 8.1.1.1 预测的: 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具有初步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8.1.1.2 推断的: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8.1.1.3 控制的: 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8.1.1.4 探明的: 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2 经济意义 8.1.2.1 经济的: 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

矿床最低及工业品位

一、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 ◆矿床工业指标是正确估算和评价矿床的矿产资源/储量的标准和基础。 其 制订方法有价格法、方案法、类比法、地质统计学方法等。方案法虽然工作量大, 但由于其可靠实用而常常被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易于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最 佳方案。工业指标制订应结合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进行。制订工业指标的时间 应是在野外地质勘探工作基本结束、评价矿床所需的绝大部分原始数据、试验结 果已经获得的条件下进行。 ◆预查和普查阶段,评价矿床可使用一般工业指标;详查和勘探阶段,地质 勘查部门以一般工业指标为基础,根据具体矿床地质特征确定三至四套试圈指 标, 以此分别进行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试算, 形成包括各套方案试算结果、 相应的图纸资料在内的工业指标建议书,并将建议书提交负责该项目可行性(预 可行性)研究的工业部门或设计研究院。矿山设计研究部门在进行可行性或预可 行性研究的同时,负责工业指标各试圈方案的比较工作(可行性研究委托书应包 含此内容)。通过资源利用、矿体完整程度、矿床开发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比 较,择优确定工业指标方案,并编制工业指标推荐报告,上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后正式下达。 ◆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矿床模型、制订工业指标时,应给工业指标制订单 位提供记录有钻孔、坑探、槽探测量信息、样品化验分析数据及有关原始资料的 软盘或光盘。 ◆制订多组分矿床的工业指标时, 应以工业价值占重要地位的组分为主要研 究对象,兼顾其他有用组分。对有价值的共生有用组分应同时制订并推荐圈定矿 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工业指标。 ◆对矿石中含有的伴生有用组分,应根据具体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选(冶) 试验结果来确定并推荐评价指标。有时尚需对有害组分的最大允许含量做出规 定。 二、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表说明 A:矿石中伴生元素质量分数大于表中指标时,应研究回收利用途径; B:表中“S”质量分数指标系指黄铁矿中硫在矿石中的质量分数; C:伴生元素中的 Cu、WO3、Pb、Zn、Sn、Mo、Fe、Bi、CaF2、Sb 等主 要是对能形成独立的有用矿物、通过选矿能选成单独精矿产品的,如: -Pb、Zn、Cu 主要指赋存于硫化矿物中者; -WO3 主要指赋存于白钨矿、黑钨矿中者; -Sn 主要指赋存于锡石中者; -Mo 主要指赋存于辉钼矿中者; -CaF2 主要指赋存于萤石中者; -Sb 主要指赋存于硫锑铅矿和脆硫锑铅矿中者; -Fe 主要指赋存于磁铁矿中者; -Bi 主要指赋存于辉铋矿中者; D:Ge、Ga、In、Se、Te、Cd 等分散元素,经选矿一般富集在铜、铅、锌 的精矿中,通过冶炼回收。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技术要求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2005-11-25 | 作者: | 来源:中国驻俄罗斯经商参处 | 【大中小】【打印】【关闭】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 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 3 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 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 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 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大致查明有用组分、主要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等矿石质量特征。 4.2.3 大致查明矿体围岩的地质特征。大致查明主要夹石的岩性、产状和形态变化。 4.2.4 根据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粒度等特征,与邻区同类型矿山进行全面类比,或根据可选性试验结果,初步确定矿石具有工业利用价值。 4.2.5 初步确定矿石主要工业类型。 5 工程控制程度 5.1 333资源量:沿矿体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深部工程了解,工程之间距离基本相当于目标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应勘探类型、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时所推荐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或基本相当于旧规范中C级储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则工程所圈闭三维空间的矿体部分,估算为333资源量。 5.2 3341资源量:沿矿体二维方向有工程稀疏控制(大致相当于上述333资源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矿体规模较小时可为单工程控制),并结合地质规律、矿床特征合理推测的或依据可靠的物探异常所圈定的范围内,估算为3341资源量。 333资源量的合理外推部分为3341资源量。 6 勘查工作质量 6.1 地质填图质量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进行测定。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GPS测量进行校正。 6.2 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对圈定的异常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了检查,结合

石墨矿情况介绍

石墨矿情况介绍 一、石墨简介 (一)石墨概念 石墨(graphite)是有机成因的碳质物变质而成,最常见于大理岩、片岩或片麻岩中。煤层可经热变质作用部分形成石墨,而少量石墨则是火成岩的原生矿物。石墨由于其特殊结构,具有耐高温性、抗热震性、导电性、润滑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可塑性等众多特性,一直是军工与现代工业及高、新、尖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石墨应用范围广泛,国际曾有专家预言“20世纪是硅的世纪,21世纪将是碳的世纪”。 石墨鉴定特征:1、铁黑色,硬度低,一组极完全解理,有滑感和染手。2、石墨是在高温下形成。3、石墨最常见于大理岩、片岩或片麻岩中,是有机成因的碳质物变质而成。煤层可经热变质作用部分形成石墨。少量石墨是火成岩的原生矿物。石墨也常见于陨石中,一般为团块状,以一定方位关系组成立方体外形的多晶集合体称方晶石墨。 (二)石墨的分类 1、天然石墨 按石墨结晶形态和工艺特性,将天然石墨分为三类: (1)致密结晶状石墨

致密结晶状石墨又叫块状石墨。此类石墨结晶明显,晶体肉眼可见。颗粒直径大于0.1毫米,比表面积范围集中在0.1-1m2/g,晶体排列杂乱无章,呈致密块状构造。这类石墨矿品位很高,一般含碳量为60~65%,有时达80~98%,但其可塑性和滑腻性不如鳞片石墨好。 (2)鳞片石墨 鳞片石墨晶体呈鳞片状;这是在高温高压下变质而成的,有大鳞片和细鳞片之分。此类石墨矿品位不高,一般在2~3%,或10~25%之间。它是自然界中可浮性最好的矿石之一,经过多磨多选可得高品位石墨精矿。这类石墨的可浮性、润滑性、可塑性均比其他类型石墨优越,因此其工业价值最大。 (3)隐晶质石墨 隐晶质石墨又称微晶石墨或土状石墨,这种石墨的晶体直径一般小于1微米,比表面积范围集中在1-5m2/g,是微晶石墨的集合体,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见到晶形。此类石墨的特点是表面呈土状,缺乏光泽,润滑性比鳞片石墨稍差。品位较高,一般固定碳含量60~85%。少数高达90%以上。一般应用于铸造行业比较多。主要蕴藏在湖南郴州鲁塘。随着石墨提纯技术的提高,土状石墨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2、人造石墨

铅锌矿工业指标

铅锌矿工业指标 尽管现在已发现有250多种铅锌矿物,但可供目前工业利用的仅有17种。其中,铅工业矿物有11种,锌工业矿物有6种(表3.8.1),以方铅矿、闪锌矿最为重要。 矿石工业类型,以矿石自然类型为基础,按矿石氧化程度可分为硫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10%)、氧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30%)、混合矿石(铅或锌氧化率10%~30%);按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可分为:铅矿石、锌矿石、铅锌矿石、铅锌铜矿石、铅锌硫矿石、铅锌铜硫矿石、铅锡矿石、铅锑矿石、锌铜矿石等;按矿石结构构造,可分为:浸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条带状矿石、细脉浸染状矿石等。 为适应我国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生产建设的需要,地质矿产部和冶金工业部根据我国铅锌矿产资源状况和采选冶技术条件,于1983年联合制定并颁布《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制定了铅锌矿一般工业指标,普查勘探中用于评价矿床有否工业价值(表3.8.2)。 表3.8.1铅锌工业矿物矿物

表3.8.2铅锌矿一般工业指标 对一个具体矿床来说,凡是提供作为矿山建设依据的地质勘探报告,所采用的工业指标,应由地质勘探单位提出初步意见,并附必要的地质资料,由工业部门委托矿山设计部门进行经济核算和比较研究后,由省以上工业主管部门确定,方可作为该矿床储量计算的依据。 当矿床在开采过程中,矿石工业指标可根据矿业市场铅锌行情的变化和采选冶技术水平以及矿山开发经济效益和合理保护资源等综合因素不断调整矿床开采工业指标。

为了综合开发、综合利用伴生有益组分,当铅锌矿床伴生组分品位达到表3.8.3所列的含量时,要认真进行取样、化学分析,研究伴生组分赋存状态和选冶试验,为合理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表3.8.3伴生组分综合评价一般参考指标

石墨矿

石墨矿 石墨矿床的成因 中国石墨矿床的成因类型有四种:①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产于元古宙陆壳基底褶皱带中。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产于大理岩、变粒岩中,群集产出。矿石所含为晶质石墨,含矿率8%~15%,如陕西丹凤石墨矿床。②混合岩化型石墨矿床,产于元古宙或上古生代陆壳基底褶皱带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混合岩化片麻岩中。矿石所含为晶质石墨,有石墨片岩型、石墨片麻岩型、石墨大理岩型、石墨透辉岩型和石墨变粒岩型5种矿石类型,其中又各分为风化型和未风化型矿石两类。风化型矿石,因易选而质佳,含矿率3%~22%。如山东莱西南墅、黑龙江柳毛、内蒙古兴和石墨矿床。是中国主要的石墨矿床成因类型。 ③混染同化型石墨矿床,系古生代或中生代花岗岩浆混染同化含碳高的岩层而成矿,矿体由含石墨混染花岗岩组成,呈囊状、透镜状、不规则状成群分布。晶质石墨矿石,呈鳞片状集合体或团块状,含矿率3%~6%。如新疆尉犁县托克布拉克、新疆奇台县苏吉泉石墨矿床。④接触变质型石墨矿床,系煤系受中生代酸性岩浆作用,在有盖层封闭的低压中温条件下,煤层接触变质为半石墨和石墨。矿体层状,多层。矿石为土状(隐晶质)石墨,含矿率60%~90%。如湖南鲁塘、吉林磐石石墨矿床。[ 性质特征 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稀酸、 稀碱和有机溶剂;高温下与氧反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在卤素中只有氟能与单质碳直接反应;在加热下,单质碳较易被酸氧化;在高温下,碳还能与许多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碳化物。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可以冶炼金属。此外,近年的研究发现,石墨可以被氯磺酸溶解,形成单层石墨烯的氯磺酸“溶液”。[4] 石墨是碳质元素结晶矿物,它的结晶格架为六边形层状结构。每一网层间的距离为340pm,同一网层中碳原子的间距为142pm;。属六方晶系,具完整的层状解理。解理面以分子键为主,对分子吸引力较弱,故其天然可浮性很好。 石墨与金刚石、碳60、碳纳米管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传统用途 1、作耐火材料:石墨及其制品具有耐高温、高强度的性质,在冶金工业中主要用来制造石墨坩埚,在炼钢中常用石墨作钢锭之保护剂,冶金炉的内衬。 2.作导电材料:在电气工业上用作制造电极、电刷、碳棒、碳管、水银正流器的正极,石墨垫圈、电话零件,电视机显像管的涂层等。

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第四章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第一节技术路线 在充分收集、综合研究已有地质矿产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3S”和现场分析技术为支撑,以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地质构造、矿化蚀变特征为重点来开展此次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具体技术路线如图4—1。 1.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广泛应用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技术,配备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数码录音笔、数码摄像机、全球定位系统,采用数字化填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活动论为基础,从历史分析入手,运用多学科、多层次的剖析,依据保留下来的历史记录,综合分析投标区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地质背景,揭示本区构造形成、演化及成矿规律。 3.以现代沉积学理论、现代火山地质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投标区内古生代地层的火山—沉积体系的岩性、岩相组合,层状序列的分布及其纵横向的变化,为查明谢米斯台—库兰卡兹干岛弧的构造环境控制因素、火山作用、大地构造等提供基础资料。重点研究火山作用与金、银、铜、汞等多金属矿成矿关系。 4.运用“造山带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序列分析方法”,即利用侵入岩与地球动力学相关联的途径,以造山带阶段及造山作用过程为主线,综合研究区内侵入岩的岩浆来源、发生、上升、侵位及岩体剥露过程的动力学制约因素,制定造山带演化各阶段侵入岩岩石构造等级体系,探讨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岩浆作用的演化规律,恢复造山带的组成、结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重点加强区内中酸性侵入体的含矿性研究。 5.运用构造解析法查明投标区内的各类构造及其要素、构造序次、组合及构造演化特征,确定区域构造格架。重点查明区内北西向、东西向断裂、北东向及分支断裂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以及与成矿的关系。

金属矿床的储量分类、分级及级别条件(可借鉴)

第八章储量分类、分级及级别条件 第二十八条:铅锌矿储量分类和分级 根据《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要求分为两类:1.能利用(表内)储量:是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2.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是由于铅锌品位低(达到边界品位但达不到工业品位);矿体厚度薄;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或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能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铅锌矿地质勘探阶段只探求B、C、D三级储量。 第二十九条:各级储量用途及条件 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山首期开采地段。其条件是: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矿体连接有充分依据,矿体形态在相邻剖面基本对应,但局部有变化。3.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已查明,产状已详细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4.对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详细确定。 5.下列情况不能计算B级储量: ①计算储量块段中有无矿天窗者; ②工程内推或外推储量。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其条件是: 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矿体连接有较充分的依据,矿体形态在局部地段虽有分枝复合变化,但在相邻剖面上尚能反映出矿体基本形态大致相似。 3.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已基本查明,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 4.基本确定矿石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5.下列情况不能计算C级储量: ①单工程、单剖面控制的储量; ②外推计算的储量。 D级——①为部署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依据的储量;②一般大、中型矿床部分D级配合B+C级储量,亦可为矿山建设设计所利用; ③对比较复杂的矿床,一定比例的D级储量配合C级储量,亦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④对小而复杂、难于探求C级储量的矿床,D级储量作矿山边探边采的依据。其条件是: 1.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 2.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 3.大致确定矿石类型。 4.D级储量一般是用稀疏工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工程控制,但由于矿体复杂变化大、或其它原因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C级储量块段外推部分的储量。 第三十条:储量计算的一般原则和各项参数要求

1992-1-矿床工业指标管理暂行办法-国储[1992]210号

矿床工业指标管理暂行办法 (国储〔1992〕210号) 1992年11月16日 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 第一条矿产储量属国有资产。矿床工业指标是界定矿产储量的标准。为加强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维护国家对矿产储量的所有权和矿山企业的使用权,提高矿产勘查和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制订、修订矿产勘查、矿山设计、开采的矿床工业指标均须遵守本办法(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另定)。 第三条制订矿床工业指标,必须遵循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符合矿床地质特征,对共、伴生矿产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利用。既保证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充分利用资源,使国有资产得到保护。 第四条用以编制供矿山建设使用的勘查报告的工业指标由勘查单位向矿山的主 管部门提出矿床工业指标建议书(参考内容见附件1),矿山的主管部门收到建议书后,应在五个月内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矿床工业指标推荐书(参考内容见附件2),并进行审批,以正式文件下达给勘查单位,同时将文件及推荐书抄报矿产储量管理部门备案。执行现行地质勘探规范中全国统一工业指标的矿种,经矿山的主管部门认可,制订程序可以简化。 矿山无主管部门时,工业指标制订程序为:勘查单位向矿山(或直接向矿产储量管理部门)提出建议书,矿山经论证后提出推荐书,报矿产储量管理部门审批下达。 不供矿山建设使用的矿产普查、详查阶段的矿床工业指标,可参照相应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或由矿产储量管理部门制订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中有关的工业指标确定,由勘查单位的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第五条供矿山建设使用的矿床工业指标经审批下达后,勘查单位按该指标圈定矿体计算储量编制地质勘查报告;矿产储量管理部门按该指标审批地质勘查报告;矿山设计单位和矿山企业按该指标进行设计和生产。 按此指标计算的矿产储量经矿产储量管理部门批准后,即成为国有资产账户,进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第六条矿山在基建勘探、生产勘探或开采中,由于技术经济条件及其他因素变化,需修订原矿床工业指标时,由矿山企业提出修订工业指标的建议意见和可行性论证报告报矿山的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矿产储量管理部门(无主管部门的矿山直接报矿产储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复习资料题及标准答案

金属矿地下开采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矿石:凡是地壳里面在现代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能以工业规模从中提取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金属或矿物产品的矿物集合体。 (2)废石:在矿体周围或夹在矿体中的不含有用成分或含量较少,当前不宜作为矿石开采的岩石。 (3)稳固性:是指矿石或岩石在空间允许暴露面积的大小和暴露时间长短的性能。 (4)碎胀性:是指矿岩在破碎后,碎块之间孔隙变化而使其体积比原矿岩体积增大的性质。 (5)松散系数(碎胀系数):是指矿岩破碎后的体积与原矿岩体积之比。(6)阶段:在开采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矿床时,在井田中每隔一定的垂直距离,掘进一条或几条与走向一致的主要运输巷道,将井田在垂直方向上划分的矿段。 (7)矿块:在阶段中沿走向每隔一定距离,掘进天井连通上下两个相邻阶段运输巷道,将阶段再划分为独立的回采单元。 (8)矿床开拓:是指从地面掘进一系列巷道通达矿体,以便把地下将要采出的矿石运至地面,同时把新鲜空气送入地下并把地下污浊空气排出地表,把矿坑水排出地表,把人员、材料和设备等送入地下和运出地面,形成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以及动力供应等完整系统。或:为了开采地下矿床,需从地面掘进一系列巷道通达矿体,使之形成完整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系统。

(9)采准:是指在已开拓完毕的矿床里,掘进采准巷道,将阶段划分成矿块作为回采的独立单元,并在矿块内创造行人、凿岩、放矿、通风等条件。(10)切割:是指在已采准完毕的矿块里,为大规模回采矿石开辟自由面和自由空间(拉底或切割槽),有的还要把漏斗颈扩大成漏斗形状(称为辟漏),为以后大规模采矿创造良好的爆破和放矿条件。 (11)矿石损失率:在开采过程中损失的工业储量与工业储量之比率。 (12)矿石回采率:是矿体(矿块)工业储量减去开采过程中损失的工业储量对工业储量之比率。 (13)废石混入率:即混入采出矿石中的废石量与采出矿石量之比率。 (14)矿石贫化率:即因混入废石量和个别情况下高品位粉矿的流失而造成矿石品位降低的百分率。 (15)金属回收率:是指采出矿石中的金属量对工业储量中所含金属量之比率。(16)崩落带:地下采矿形成采空区以后,由于采空区周围岩层失去平衡,引起采空区周围岩层的变形和破坏,在地表出现裂缝的范围内的区域。 (17)移动带:由崩落带边界起至出现变形的地点止的区域。 (18)崩落角:从地表崩落带的边界至开采最低边界的联线和水平面所构成的倾角。 (19)移动角:从地表移动带边界至开采最低边界的联线和水平面所构成的倾角。 (20)先进天井:是指在矿块回采之前就已经掘出的天井。 (21)顺路天井:是指在矿块回采时边采边用岩块垒出的天井。 (22)平场:为了便于工人在留矿堆上进行凿岩爆破作业,局部放矿后将留矿

常见矿种工业指标及矿床规模划分标准

附件1: 常见矿种工业指标及矿床规模划分标准

备注:⒈本表来源于2002-2003年颁布实施的18个勘查规范:《铀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199-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0-2002)、《钨、锡、汞、锑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1-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2-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3-2002)、《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4-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5-2002)、《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6-200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7

-2002)、《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8-2002)、《磷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9-2002)、《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0-2002)、《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1-2002)、《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2-2002)、《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3-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4-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5-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行标,DZ/T 0216—2002); ⒉低品位矿:指矿石品位介于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之间的矿产。矿石边界品位是矿石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指标,为划分矿石和废石的界限;矿石最低工业品位指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即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开发利用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最低品位。

宁化县石下矿区整合制碱用灰岩矿开发利用方案

宁化县石下矿区(整合)制碱用灰岩矿 开发利用方案 工程编号:K2010-245 福建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院 2010年11月

宁化县石下矿区(整合)制碱用灰岩矿开发利用方案说明书 工程编号:K2010-245 院长:洪海山 总工程师:林榕 主要设计人员:柯锦榕 林鸿水 叶品松 福建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院 2010年11月

目录 1、概况 2、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3、矿山地质 4、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5、矿山开采 6、辅助设施 7、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8、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9、开发利用方案简要结论 附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附图 1、矿山总平面布置及开拓运输系统图 2、露天采场开采终了平面图 3、0线、A-A′线剖面图 4、采场布置图

1、概况 1.1矿区位置交通及矿区范围 石下(整合)矿区位于宁化县城北东65°直距约22km处,隶属宁化县湖村镇石下村管辖。矿山有简易公路与宁化—明溪公路相通,距湖村镇约1km,交通十分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现有持采矿证矿山“宁化县湖村镇石下村官顶老采石场”采 矿许可证号3504240820017,有效期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6 月,矿区范围由A、B、C、D、E、F等6个拐点坐标控制,面积 0.0324km2,开采标高+475m~+520m;现有持采矿证矿山“宁化县 福盛钙业有限公司石下采石场”采矿许可证号3504240620009,有 效期自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矿区范围由A、B、C、D等 4个拐点坐标控制,面积0.0121km2,开采标高+460m~+510m。上 述二矿山矿区范围各拐点平面直角坐标见表1-1。 表1-1 原矿区范围拐点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 根据《宁化县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Z3整合矿区范 围由1、2、3、4等4个拐点控制,面积0.163km2,开采标高+475m~ +548.7m。各拐点平面直角坐标见表1-2。 表1-2 方案确定的整合矿区范围拐点坐标(1980西安坐 标系)

《现代金属矿床开采科学技术手册》

现代金属矿床开采科学技术手册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开本:6开精装2册 定价:580元 优惠价:280元 主要内容: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现代金属矿床开采科学技术的专著,它将金属矿床科学技

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现代数学力学、工程灾害学、测试试验技术、计算机科学及信息科学 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金属矿床开采中的科学理论及技术。全书共分22 章,其中第1-12章主要论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金属矿山连续采矿技术、现代化采矿 设备、溶浸采矿技术、深部矿床开采的科学技术、矿山灾害防治与环境治理以及矿岩爆破破 裂行为与技术等科学问题;第13-16章主要论述矿山岩石力学方面的问题,包括深井矿岩 爆破与诱导碎裂行为、岩层变形失稳与控制和采矿工程可靠度分析等;第17-21章主要论 述矿床模型与储量计算、采矿CAD技术、数字矿山技术、露天矿GPS技术、矿山多元信息融 合技术等;第22章着重论述矿业法规与监督管理等。本书一章一论,自成体系,将现代金属 矿床开采的一系列问题视为一个系统,逐一进行阐述,既有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独到 的学术思想,又有先进工程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现代金属矿床开采科学技术体系,把我 国金属矿床开采的理论与技术提高到了新水平。 本书可供从事矿山工程技术的科研和生产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

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 读,也可供决策部门在制定金属矿床开发规划、政策时参考。第1章全球共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2章矿产资源与矿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第3章金属矿山非传统采矿技术 第4章矿产资源评估理论与方法 第5章采矿设备大型化与智能化 第6章金属矿床溶浸采矿技术 第7章海底与极地资源开采 第8章深进充填管道输送技术 第9章深井的热环境控制 第lO章硫化矿床开采中重大灾害的防治 第11章矿山工程环境隐患治理 第12章矿岩爆破破裂行为与控制 第13章深部开采岩爆与碎裂诱导 第14章岩体工程力学的应用研究 第15章岩石时效测试与矿柱稳定性 第16章采矿工程可靠度分析 第17章矿床模型与储量计算 第18章采矿CAD软件开发技术 第19章数字矿山 第20章露天矿GPS技术

石墨矿资源概述

石墨矿资源概述 石墨是碳元素的结晶矿物之一,具有润滑性、化学稳定性、耐高温、导电、特殊的导热性和可塑性、涂敷性等优良性能,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石墨在冶金工业中主要用作耐火材料;在铸造业中用作铸模和防锈涂料;在电气工业中用于生产碳素电极、电极碳棒、电池,制成的石墨乳可用作电视机显像管涂料,制成的碳素制品可用于发电机、电动机、通讯器材等诸多方面;在机械工业中用作飞机、轮船、火车等高速运转机械的润滑剂;在化学工业中用于制造各种抗腐蚀器皿和设备;在核工业中用作原子反应堆中的中子减速剂和防护材料等;在航天工业中可做火箭发动机尾喷管喉衬,火箭、导弹的隔热、耐热材料以及人造卫星上的无线电连接信号和导电结构材料。此外,石墨还是轻工业中玻璃和造纸的磨光剂和防锈剂,制造铅笔、墨汁、黑漆、油墨和人造金刚石的原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石墨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宽,已成为高科技领域中新型复合材料的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矿石矿物原料特点 石墨的化学成分为碳(C)。天然产出的石墨很少是纯净的,常含有10%~20%的杂质,包括SiO2、Al2O3、MgO、CaO、P2O5、CuO、V2O5、H2O、S、FeO以及H、N、CO2、CH4、NH3等。石墨矿物呈铁黑、钢灰色,条痕光亮黑色;金属光泽,隐晶集合体光泽暗淡,不透明;解理{0001}完全,硬度具异向性,垂直解理面为3~5,平行解理面为1~2;质软,密度为2.09~2.23g/cm3,有滑腻感,易污染手指。矿物薄片在透射光下一般不透明,极薄片能透光,呈淡绿灰色,一轴晶,折射率1.93~2.07,在反射光下呈浅棕灰色,反射多色性明显,Ro灰色带棕,Re深蓝灰色,反射率Ro23(红),Re5.5(红),反射色、双反射均显著,非均质性强,偏光色为稻草黄色。石墨属复六方双锥晶类,沿{0001}呈六方板状晶体,常见单形有平行双面、六方双锥、六方柱,但完好晶形少见,一般呈鳞片状或板状,集合体呈致密块状、土状或球状。 石墨晶体具典型的层状结构,碳原子排列成六方网状层,面网结点上的碳原子相对于上下邻层网格的中心。重复层状为2的是石墨2H多型,属六方晶系,即通常所指的石墨;若重复层状为3的则为石墨3 R多型,属三方晶系,但在天然石墨结构中不能单独分离出来。在石墨晶体结构中,层内碳原子的配位数为3,具共价金属键,间距0.142nm,层与层间以分子键相连,间距为0.340nm,此种特殊的晶体结构和化学键性使石墨具有一些特殊的工艺性能。 由于碳原子在石墨结晶格子的原子层中排列紧密,热振动困难,因而石墨能耐高温并具特殊的热性能。石墨的熔点为3850℃,沸点为4250℃,吸热量6.9036×107J/kg,经高温电弧灼烧重量损失极小,在2500℃时其强度比常温时提高1倍,热膨胀系数小(1.2×10-6),温度骤变时其体积变化不大。由于石墨晶体中存在容易流动的电子,因此其导电、导热性能不亚于金属。但随温度升高,导热系数反而减少,在极高温度下趋于不导热状态。石墨的化学稳定性好,不受酸、碱及有机溶剂的侵蚀。石墨的润滑性能类似于二硫化钼和四氟化烯,摩擦系数在润滑介质中小于0.1,尤以鳞片状石墨的润滑性更好。此外,石墨还具涂敷性和可塑性,将其涂敷在固体物体表面,可形成薄膜牢固粘附而起保护固体作用,并可制成任何复杂形状的制品。 由于石墨的工艺性能及用途主要决定于其结晶程度,据此,中国工业上将石墨矿石主要分为晶质(鳞片状)石墨矿石和隐晶质(土状)石墨矿石两种工业类型。晶质(鳞片状)石墨矿石中,石墨晶体直径大于1μm,呈鳞片状;矿石品位较低,但可选性好;与石墨伴生的矿物常有云母、长石、石英、透闪石、透辉石、石榴子石和少量黄铁矿、方解石等,有的还伴生有金红石及钒等有用组分;矿石呈鳞片状、花岗鳞片或粒状变晶结构,片状、片麻状或块状构造。隐晶质(土状)石墨矿石中,石墨晶体直径小于1μm,呈微晶的集合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见到晶形;矿石品位高,但可选性差;与石墨伴生的矿物常有石英、方解石等;矿石呈微细鳞片-隐晶质结构,块状或土状构造。中国石墨矿石绝大多数为晶质(鳞片状)矿石,约占总保有石墨矿石储量的98%,分布于区域变质型及岩浆热液型石墨矿床中;隐晶质(土状)石墨矿石则主要分布于接触变质型矿床中。实际上石墨矿石中的石墨片径是参差不齐的,所谓晶质石墨矿石中,也可能含隐晶质

关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报告编制

关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报告编制 有关事宜的通知 各有关项目承担单位: 为规范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的编制,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特提出如下总的原则,请各有关项目承担单位在编制1999-2000年结题的矿产资源调查报告时遵照执行。 一、勘查工作程度要求 1、预查阶段:搜集并分析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对预查区内的找矿有利地段、物探和化探异常、矿点、矿化点进行野外调查工作;对有价值的异常和矿化蚀变体要选用极少量工程加以揭露;如发现矿体,应大致了解矿体长度、矿石有用矿物成分及品位、矿体厚度、产状等,大致了解矿石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为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依据,并圈出矿化潜力较大的普查区范围。如有足够依据,可估算预测资源量。 2、普查阶段:搜集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通过适当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物探、化探等方法及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查明普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大致查明矿体(层)的形态、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推断矿体的连续性,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研究,最终提出是否具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圈出可供进一步开展详查工作的范围。 二、矿产资源评价指标 矿产资源评价指标,是指矿产质量方面和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 鉴于大调查开展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程度相对较低,而矿床工业指标应根据矿石选冶试验才能具体确定,因此,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中涉及的评价指标,原则上可比照1987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主编

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地质出版社)有关规定执行。总体上按照坑采的独立矿床工业要求的高限,自然地理和交通条件较差、海拔较高地区,评价指标可适当提高。 三、矿体圈定原则 1、矿体的连接:一般应先连接地质体,然后根据一般工业指标、工程控制情况,结合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矿化规律及物化探异常连接矿体,矿体连接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两工程的最大见矿厚度。 2、矿体的边界圈定:应充分考虑矿体的形态、空间产出规律,当矿体长度与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时,在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可科学地确定外推边界。外推矿体边界时,要充分考虑矿床的成因类型、矿体厚度变化及其尖灭趋势、矿石品位变化等因素。一般情况下,以相邻工程间距的1/2外推作为计算资源量的边界。采用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圈定矿体的边界时,需结合矿体特征,一般不得外推。当矿体沿倾斜方向无深部验证工程时,应视地表工程控制情况和矿体稳定性,用无限外推法沿斜深外推一个正常工程间距或其1/2。 3、共生矿体的圈定:同一矿体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其品位都达边界品位,其中一种组分的工程平均品位或块段平均品位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者为独立矿,另一种组分为共生组分;如两种组分都达不到最低工业品位,而二者相加工程或块段平均品位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者,可作为共生矿处理。 工业矿体中如有一种另一种组分虽品位低于边界品位,但与同类矿床类比或从组分赋存状态、矿石结构构造等估计具有综合利用价值者,可作为伴生组分计算资源量。如斑岩铜矿中金含量仅为0.几g/t,铅锌工业矿体中含量低于40%的银等。 4、推断资源量(333):矿体经探矿工程三维控制,即地表有稀疏工程控制,深部有见矿工程证实,边界根据地质矿化规律有条件外推;当矿体规模较大时,一般应布置深部验证工程。 5、预测资源量(3341):矿体经探矿工程二维控制,据

金属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

金属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 一、矿床工业指标的概念和内容 1 矿床工业指标的概念 概念:矿床工业指标,简称工业指标,它是指在现行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条件所提出的要求,即衡量矿体能否为工业开采利用的规定标准。 意义:它常被用于圈定矿体和计算资源储量所依据的标准。也是评价矿床工业价值、确定可采范围的重要依据。 工业指标的高低取决于矿床地质构造特征、矿产资源方针、经济政策和矿石采、选、冶的技术水平等。反过来,矿床工业指标直接影响着所圈定矿体的形态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储量的多少、采出矿石质量的高低及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的正确认识,进而影响到确定矿床开采范围,生产规模、采矿方案和选矿工艺,开采中的损失与贫化率、选矿回收率等技术参数的确定;最终影响到矿山生产经营的技术经济效果、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程度和矿山服务年限等。 工业指标是地质与技术经济联合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2工业指标内容 矿床工业指标的内容很多,构成一个复杂的工业指标体系。大体上可分为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两部分或归纳为如下三类: 第一类:与矿石质量有关的,如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可采)品位,有害杂质最大允许含量,有用伴生组分的最低综合品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划分标准,出矿品位或入选品位等; 第二类:与地质体厚度有关的,如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或夹石最大允许厚度等; 第三类:其他的,如一些综合指标:最低工业米百分率(或工业米克吨值)、含矿系数;还有个别矿种所需规定的特殊标准,如铬铁矿的铬铁比,铝土矿的硅铝比,煤矿的挥发分、灰分、发热量,耐火材料矿产的耐火度、灼减量,与采矿条件有关的采剥比、开采深度等。 最重要、最常用的几项工业指标是: (1)边界品位指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作为区分矿与非矿的分界标准。它直接影响着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矿石平均品位的高低、矿石与金属储量的多少。它一般界于尾矿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 (2)最低工业品位或称为最低可采品位,是指工业可采矿体、块段或单个工程中有用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限,亦即矿物原料回收价值与所付出费用平衡、利润率为零的有用组分平均含量。它是划分矿石品级,区分工业矿体(地段)与非工业矿体(地段)的分界标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业矿体边界特征和储量的多少。它常高于边界品位,在圈定矿体时,往往与边界品位联合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