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俗语与英语俚语对比与翻译
汉英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汉英谚语的比较与翻译一、引言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于意义的语句”。
汇集了人民大众集体的智慧, 经过长期的积累, 科学的概括, 艺术的操练, 以形象的比喻, 总结生活经验, 阐述人生哲理。
谚语形象鲜明生动, 内容深入浅出, 寓义意味深长, 富有思想性, 艺术性和大众性, 因此雅俗共赏, 妇孺皆知, 世代相传而影响深远, 有些已成为流传于古的至理名言, 诚如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 “一言而为天下法, 一语而为百世师。
”谚语作为各民族文化的精髓, 既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共性, 又反映了其个性。
从广义上讲, 谚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具有语义整体性, 结构稳定性和语法的不规则性的特点, 加上人类感受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方法在许多方面都是相近或一些完全或基本对应的谚语。
例如: 失败是成功之母(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 眼不见, 心不想(out of sight, out ofmind) 等。
但这只占谚语中极少部分, 而大量的谚语则表示出各自的文化特征, 无论是物质文化, 还是精神文化都不尽相同, 毕竟中西方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中、英语文化有着多方面的差异, 研究和比较其差异, 将有助于我们掌握语言的规范以及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如果不了解其文化背景, 则翻译时必然会引起歧义; 但通过分析比较, 找出其规律, 则会使译文达到“信实, 通达, 雅致”之效果。
二、汉英谚语的比较谚语, 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夏商时代, 指“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 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在语音上重视声韵, 用词上讲究凝练, 句式上注重对称,表达上力求形象, 是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上绚丽多彩的瑰宝。
英语谚语最早见之于八世纪的古英语, 是英美等国人民的口头创作, 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而且也是大不列颠文化财富的一部分, 凝集着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经验,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定规律, 也从各方面反映出大不列颠民族的生活哲理、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风土人情。
常见中文俗语英译技巧
常见中文俗语英译技巧许多中国人爱用俗语、成语、俚语。
由于中美两国文化、风俗、思想、习惯的差异,如果照字直译,或把单字「堆在一起」,老外听了,也许就会「满头雾水」、「迷迷糊糊」,成了他们所说的「只有你们中国人听得懂」的「中国英文」(Chinese English)。
在此,把一些常见的中文俗语与一般老外的说法相对比较,或许可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1. 人山人海:有人直译为: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这就是「中国英文」,老外很难理解。
他们指「人多」时,通常只说:「There is a large crowd of people.」如果看到电影院门前大排长龙,也只说:「There is (was) a long movie line.」不过在诗词用语(poetic expression) 里,老外也有使用:「a (the) sea of faces」,颇有咱们「人山人海」的味道。
例如:Looking out upon the sea of faces, Mr. A delivered a touching speech.(望着一片人山人海的听众,A先生发表一篇动人的演说。
)Standing at his podium, President Clinton saw a sea of faces waving at him.(柯林顿总统站在讲台上看到人山人海的人群挥手向他致意。
)可见,说话者通常要在台上或高处,才有「人海」的感觉。
因此,可以说:I saw a sea of faces from the top of the building. 但在平地的人群中,就不说:「I saw the sea of faces.」也不说:「There is a sea of faces.」只说:「I saw a large crowd of people.」2.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人译成:Every family cooking -pot has a black spot. (意思是:每个家庭的锅子都有黑色的污点)这样说法,老外恐怕不能充分了解。
中英习语谚语等对比
英汉语成语、习语、俗语的比较与翻译Lead up:The Pure Brightness Day; All Soul s’Day; The Clear-and-Bright Feast; the Rainy Season of Spring; the Tomb-visiting Day; The Mourning Day吴钧陶译 The Pure Brightness DayIt drizzles thick on the Pure Brightness Day;I travel with my heart lost in dismay.Is there a public house somewhere, cowboy?He points at Apricot Bloom Village far away.杨宪益、戴乃迭译:In the Rainy Season of SpringIt drizzles endless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in spring,Travelers along the road look gloomy and miserable.When I ask a shepherd boy where I can find a tavern,He points at a distant hamlet nestling amidst apricot blossoms.许渊冲译 The Mourning Day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一.例句1.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2.to flog a dead horse;do sth in vain; make futile efforts鞭打死马;白费力气3. a drop in a bucket 沧海一粟;太仓一粟;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不足挂齿4.to teach a pig to play on a flute 教猪吹笛;对牛弹琴;5.过街老鼠(直译)like 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意译) the object of universal condemnation; a bad man hated by everybody6.门庭若市(直译) the courtyard is like a market.(意译)a much visited house; a busy town; bustling; crowded7.望梅止渴(直译)to gaze at plums to quench one’s thirst(意译)to console oneself with false hopes; to feed on fancies (illusion); imagined satisfaction; a Barmecide (《一千零一夜》中一个口惠而实不至的人物)feast.8.危如累卵(直译)as dangerous as a pile of eggs(意译)hazardous in the extreme; great insecurity; in a precarious condition; at stake, at risk; at hazard; in peril; in danger; perilous; risky; critical...9. A nod is as good as a wink to a blind horse.(直译)点头也好,眨眼也好,示意盲马,同样无效。
英汉俗语差异及汉语谚语的英译
●
英 汉 俗 语 差 异 及 汉 语 谚 语 的 英 译
朱 秀 芳 彭 小花
( 赣南医学院 外语系 , 江西 赣州 3 4 1 0 0 0 )
上, 无论是单独运用直译还是运用意译 , 都 不 能 比较 完 整 地体
现 所 有谚 语 的背 景 和特 点 。 因而 怎样 体 现 谚 语 的这 些 背 景 和 特 点 是一 个 急 需 解 决 、 非常 复 杂 的 问 题 。 现 分 析 英 汉 俗语 差异 的 一 些 主 要表 现 : 1 . 历 史 背景 的差 异 汉语里 的“ 挥金如 土” 常被 中 国 人 拿 来 形 容 大 把 花 钱 、 浪 费金 钱 , 如 果直译 成 英语 , 就是 “ s p e n d mo n e y l i k e s o i l ” , 事 实 上. 英语用” s p e n dmo n e y l i k e w a t e r ” 表 达 此 意 。 这 正 是 因 为 中 国古 代重 视 农业 、 以 农 立 国 的 历 史 背 景 。英 国作 为 一 个 岛 国 , 其 航 海业 十分 发 达 . 因此有很多关于水的成语和谚语 . 前 文 所 说 的“ s p e n d m o n e y l i k e w a t e r ” 则 是 其 一 。此 外 , 还有“ t o b e i n h o f d e e pw a t e r ” ( 陷入 困境 ) , “ d r a ww a t e r i n o n e ’ s o w nm i l l ” ( 谋 取私利) , “ m a k e o n e ’ s mo u t hw a t e r ” ( 使某人垂涎) 等。
英语论文-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别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别及翻译中文摘要习语通常包括成语(idioms)、谚语(proverbs)、俗语(colloquialisms)、俚语(slang)以及典故(allusions)等。
英汉习语源于生活,纷繁浩瀚,源远流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
习语常用形象生动、浅显易懂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社会现象、自然法则,高度地阐述人文习俗、思想感情。
由于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文化差异的影响,英汉习语中有些文化信息完全对应,有些部分对应,还有一些无任何对应的关系。
为了形神兼备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习语时,应当充分了解英汉习语中所含的文化内涵,视具体情况,或英汉对译,或文外加注,或另添字词。
本文从多方面比较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列举出在英汉习语翻译中常见的方法,如直译、意译等。
直译多适用于文化信息完全或部分对应的英汉习语翻译,而意译多用于无对应关系的习语。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AbstractIdioms usually include idioms, proverbs, mottoes, colloquialisms, slang and allusions. Large in quantity, long in history and rich in cultural informatio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re deeply rooted in life. Idioms represent the social phenomenon and natural rules accurately with lively and plain words. As far as their underlying cultural information is concerned, some idioms are completely or partial equivalent both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while some others have nothing in common at all. In order to convey their cultural information fully, faithfully and effectively, we can translate these idioms word for word, give notes or add extra word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discusses the influence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idioms and gives some specific approaches i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 translation.在汉语和英文悠久灿烂的文化宝库中,都有习语这一语言表达形式。
探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对比及翻译
探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对比及翻译论文关键词:国俗语义汉英对比跨文化交际论文摘要:将举例并对比分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差异的几种类型,即国俗语义基本一致;国俗语义部分一致;国俗语义不一致或者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
旨在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为进行更好的翻译、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
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涉及到得不仅仅是语言,更多的是对两种文化的转换。
作为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汇本身承载着很多文化民族意义,也就是国俗语义。
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汉英两种词汇在国俗语义方面的差距,为更好的跨文化交际做准备。
二、汉英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关系及其翻译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实体指称意义上添加的一个民族文化含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民族文化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英汉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呈现出同异并存的现象。
下文就这四种情形分别举例植物词以及习语进行讨论。
1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基本一致时的翻译于事物本身的属性是一致的,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现象的认识能力大同小异,因此,英汉有些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基本一致。
在对此了解的基础上,译者方可直译意象,达到传神。
植物词。
laurel(桂树):中西方人都将laurels(桂冠)视为“胜利”、“荣誉”和“辉煌成就”的象征。
汉语中“蟾宫折桂”喻指科举及第、“丹桂”是月亮的代称、“桂树”喻指“长寿”。
因此在翻译“looktoone’slaurels”和“winone’slaurels”可分别洋为“确保声誉”和“金榜题名”。
习浯。
这里的国俗语义基本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在内容方面也就是二者的意思、思想等完全一样或几乎完全一样。
形式方而也就是二者在词、句的表达方面完全一样或几乎完全一样。
比如“justsoso”和“不过尔尔”;”A”和“天字第一号”等等。
第二种如“toburnone’sboat”和“破釜沉舟”;”t0one’sheart’sdesire”和“称心如意”等,这些习语形式不一,但是表达了相同的内容。
中英俗语的文化差异及英汉翻译
中英俗语的文化差异及英汉翻译摘要:在教学的基础上探讨了翻译的多种技巧,如意译、词的增省法、词类转换法、正反表达法、音译法、长句的顺译法、逆译法与拆分法、习语翻译法等,供初学者参考。
翻译有很多很多种技巧与方法,这里不一一赘述。
翻译是艺术、技巧与科学三者的统一与结合,学习者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和探索其规律。
关键词:英语;汉语;翻译;技巧翻译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
它需要翻译工作者通过精心研究讲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因素后,进行再创作。
在此想探讨几点英汉翻译的技巧。
一、词义引申法也叫意译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差异很大,又加上英汉两民族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社会习俗、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大相径庭。
要根据特定的场合来判断意义。
例如:(1)Thiswasthelaststraw.I wasveryyoungandtheprospectof working under a woman constituted the ultimate indigni-ty[1 ~2].此句中的“last straw”不能翻译为“最后的稻草”而应译为“终于忍无可忍”比较贴切。
所以我们在翻译句子时不能只从字面的意义上去解释。
(2)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译:他最不配干这个工作。
)[3]黄色,汉语中有“黄色书籍”、“黄色电影”、“黄色音乐”。
汉语“黄色”有着“色情pornographic”、“猥琐,淫秽ob-scene”“,淫猥filthy”“、庸俗,下流vulgar”之意义。
但英语黄色是本义。
“黄色书籍”可翻译为filthy book“;黄色电影”可译为pornographic pictures,obscene movies;“黄色音乐”可译为vulgar music[4]。
二、词类转换翻译法在翻译中有时将词类一一对应翻译,很难。
划线部分的词是翻译时转换了词类的。
英汉习语和俗语的异同比较有那些
英汉习语和俗语的异同⽐较有那些在翻译习语和俗语的时候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翻译,就像中国语⽂的⽂⾔⽂都不知道它的具体意思是什么,通过翻译只能知道他的⼤⾄意思。
其实在翻译它们的时候是有⽅法的,可以把这两者相互的借⽤。
下⾯⼀起去看看⽅法。
从形和义的⾓度来看,英汉习语的异同⼤体表现在以下四个⽅⾯: A. 习语形义基本相同 这类习语⽐上⾯⼀类在数量上要多些,例如: as light as a feather(or as thistle-down)轻如鸿⽑ to take a load off one's mind如释重负 to run in the same groove; to cut from the same cloth.如出⼀辙 to make a beast of oneself形同禽兽 He that hath been bitten by a serpent is afraid of a rope.⼀朝被蛇咬,⼗年怕草绳。
Shallow streams make most din.⽔深不响,⽔响不深。
Money makes the mare go.有钱能使⿁推磨。
Reckless youth makes rueful age.少壮不努⼒,⽼⼤徒伤悲。
B.英汉习语形义全同 这类习语为数少,例如: 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不咬⼈。
Who is contented, enjoys.知⾜者常乐。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祸不单⾏。
It is harder to change human nature than to change rivers and mountains.江⼭难改,本性难移。
Like father, like son. 有其⽗必有其⼦。
C.英汉习语形异义似 A word spoken is past recalling. ⼀⾔既出,驷马难追。
英汉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英汉谚语的比较与翻译【摘要】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智慧的高度概括。
译者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准确理解英语谚语,要考虑英语谚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生活环境差异以及历史典故等方面的差异,还要考虑汉语读者能否理解并接受译出的谚语。
【关键词】谚语;比较;翻译谚语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来源于生活,用精练的语言,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智慧。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语言的高度浓缩,是智慧的高度概括。
世界上凡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有大量的谚语。
谚语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谚语一般具有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趣味隽永的特点,说来顺口,听来入耳,很容易流传,因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没有谚语,我们的语言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
如果恰当地使用谚语,就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交谈时能活跃气氛,写作时可增加文采。
有时为了说明某一事情或比喻某一形象,往往要用很多词语来进行说明,但如果说话人恰如其分地用上一两句谚语,就能很容易传达清楚意思,并使听话人感觉一语中的,留下深刻的印象。
1.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的比较英美和中国远隔万里,文化和历史各不相同,语言又分属不同的语系。
因此,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就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主要有如下不同:1.1比喻的不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思维形式和表达习惯,在表达同一概念时汉语和英语往往采用不同的喻体,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许多比喻是各自民族文化中所特有的。
例如:英语as drunk as a mouse、as quiet as a mouse、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这三个表达方式的喻体都是mouse;但汉语要表示这些意思,则用不同的喻体,汉语应说成“烂醉如泥”、“静如处女”、“一贫如洗”。
在汉语中,老鼠的隐喻意义是胆小,因而汉语有“胆小如鼠”之说,但同样意思,英语却说as timid as a hare或chicken-hearted。
汉英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e.g.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强调天命): Man propses, God disposes. 不看僧面看佛面(人与神的关系):If you don`t look at the face of the priests, look at the face of Buddha. 上帝高于一切(强调上帝的权威):God is above all.
......先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那么大概就会知道阮玲玉的以为“人言可 畏”,是真的。
eg:so if...we put ourself in her place. we can see that that Ruan Lingyu was
telling the truth when he said "Gossip is a fearful thing."
(三)道德观念
• 道德在中国一直很重要,因此讲道德的训律很多。 • e.g.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歌颂勤劳):An idle youth, a needy age. • 人贵有自知之明:Self-knowlege is wisdom. • 女子无才便是德(讲妇道)A girl without ability is virtuous. •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婚姻观)A woman must follow her husband`s lot and position. 爱情是自由的:Love is free.
(四)谚语的来源:民间口语,文学作品,寓言,宗
教。 1.民间口语:人民群众是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也 是言语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人民群众创造出的谚语与 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人们 的生活经验, 农谚语(关于农业生产和气象的谚语), 惜时,家庭观念等等。 e.g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人多好办事。 A rainbow in the morning is the shepherd`s warning.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谚语在字典中的定义是短小精练的民间智慧警句,一般形式严谨,经常包括鲜明的形象和使人难忘的韵律。
谚语必须非常睿智,而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广为流传。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谚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谚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1. 与基督教有关的谚语(Proverbs related to Christianity)宗教是谚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汉语的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明显与曾在中国广泛流传的佛教有关。
包括英语在内的西方国家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
许多英语谚语和基督教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是十分自然的。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
God sends meat and the devil sends cooks.上帝赐给食物,魔鬼派来厨师。
Each cross hath its own inscription.每个十字架都有自己的铭文。
以上谚语明显与基督教有关,因为谚语里出现的“上帝”或“十字架”都是基督教的象征。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英语中的God经常与汉语中的“天”相对应。
基督教徒崇拜上帝。
英语中God save the Queen是家喻户晓的句子。
当一个说英语的人突然从紧张、焦急、或压力下解脱出来的时候,会脱口而出:Thank God!中国人崇拜“天”。
中国古代的皇帝是“天子”,运气好的人是“天之骄子”。
只要好心人得到报答而恶人受到惩罚,我们就会说“苍天有眼”。
英国人和中国人都要有寻求帮助的对象。
只是说英语的人找的是上帝,而中国人找的是“天”而已。
2. 出自《圣经》和英语文学巨著里的谚语(Proverbs derived from the Bible and great English literary works)《圣经》是最广为阅读的书之一,也是包括英语国家在内的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作品。
汉语俗语英汉对比
第一篇形形色色的人1.一根筋儿 one track-minded.别跟他较劲了。
他一根筋,你还不知道?Stop reasoning with him. Don‟t you know he is one track-minded?2.出众的人 a lulu要说漂亮,我们公司新来的秘书可算是个相貌出众的女孩子了。
Talking about being pretty, our company‟s new secretary is indeed a lulu.3.两面派 two-faced我知道怎样对付两面派,而且一眼就能看出谁是一贯两面讨好的人。
I know how to handle two-faced people and can even tell at the first glance who are in the habit of running with the hare and hunting with the hounds.(注:run with the hare and hunt with the hounds指人两面讨好,不得罪任何一方的做法。
4.傻大个儿 a lummox听说那个傻大个儿把他们公司的买卖搞得一团糟。
It is said that the lummox has loused up their company‟s whole business.5.收破烂儿的人 a rag man那些收破烂儿的人走街串户,有时也能挣不少钱。
Those rag men going from door to door sometimes may also earn quitea handsome sum of money.6.乡巴佬 a hayseed她说她决不会嫁给一个乡巴佬,不管他多有钱。
She insisted that she would not marry herself off to a hayseed, no matter how rich he was.7.不三不四的人riff-raffs老张的家里总来些不三不四的人,可想而知老张不是什么好东西。
英汉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英汉谚语的比较与翻译作者:谭震华来源:《商情》2013年第17期【摘要】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智慧的高度概括。
译者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准确理解英语谚语,要考虑英语谚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生活环境差异以及历史典故等方面的差异,还要考虑汉语读者能否理解并接受译出的谚语。
【关键词】谚语;比较;翻译谚语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来源于生活,用精练的语言,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智慧。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语言的高度浓缩,是智慧的高度概括。
世界上凡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有大量的谚语。
谚语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谚语一般具有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趣味隽永的特点,说来顺口,听来入耳,很容易流传,因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没有谚语,我们的语言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
如果恰当地使用谚语,就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交谈时能活跃气氛,写作时可增加文采。
有时为了说明某一事情或比喻某一形象,往往要用很多词语来进行说明,但如果说话人恰如其分地用上一两句谚语,就能很容易传达清楚意思,并使听话人感觉一语中的,留下深刻的印象。
1.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的比较英美和中国远隔万里,文化和历史各不相同,语言又分属不同的语系。
因此,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就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主要有如下不同:1.1比喻的不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思维形式和表达习惯,在表达同一概念时汉语和英语往往采用不同的喻体,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许多比喻是各自民族文化中所特有的。
例如:英语as drunk as a mouse、as quiet as a mouse、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这三个表达方式的喻体都是mouse;但汉语要表示这些意思,则用不同的喻体,汉语应说成“烂醉如泥”、“静如处女”、“一贫如洗”。
在汉语中,老鼠的隐喻意义是胆小,因而汉语有“胆小如鼠”之说,但同样意思,英语却说as timid as a hare或chicken-hearted。
中美俚语翻译对比探析
第23卷(增) (2008)内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NEIJIANG NORM AL U NIVERSIT Y中美俚语翻译对比探析谢宁宁, 廉雅君*(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12)摘 要:一直以来,俚语被作为粗俗、低级、缺乏生命力的语言,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版的辞典中俚语贬义成份逐渐淡化。
俚语是一种不标准的词汇,常局限在某一区域流通的词和意思所组成,它包括新造词语;随意改变了的词;省略或缩写的形式;过分的、牵强的、滑稽的修辞手段或新奇言语等。
关键词:俚语;历史背景;直译;意译;词汇空缺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785(2008)S1-0063-04现代英语高级学习字典给俚语作出如下定义:俚语是一般用于谈话,但不适用于严谨的写作形式或正式场合的词语,尤其是指某一阶层人士的惯用语。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对俚语的解释是:俚语通常不用于严肃场合的言语或写作,被认为是很不正式或很不礼貌的且用于某些阶层人士之中的语言。
在汉语中, 说文解字定义是!俚,聊也,从人,里声∀。
辞源定义!俚,方言俗语∀。
[1]由此看来,中英俚语的定义虽有差异性,但又不乏一致性。
而俚语的多元、广交、勤变、务奇、趋俗等特点在美国英语中体现尤甚。
据不精确统计,美国人的常用词汇约有1万到2万左右,其中10%约2000多个左右的词语为俚语,而且这些俚语也是美国人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
[2]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镜像,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中美两国历史环境差异也使俚语打上了历史文化烙印。
学习英语中不免要接触美国电影、电视,在这些传媒中俚语体现尤甚;在翻译中也要接触一些俚语,因此,如何正确翻译并正确使用俚语,本文将做出粗略研究。
一、历史背景对中美俚语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其历史的直接影响。
中国五千年文化积淀下丰富的语言词汇,在汉语体系里成语、谚语、格言、熟语、典故、俚语、歇后语等统称为习语,基于这种认识,俚语与其他语汇并没有绝对界限,它与其他语汇共同发展和演变。
中美俚语翻译对比研究
中美俚语翻译对比研究定义:《现代英语高级学习字典》给俚语作出如下定义:俚语是一般用于谈话,但不适用于严谨的写作形式或正式场合的词语,尤其是指某一阶层人士的惯用语。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对俚语的解释是:俚语通常不用于严肃场合的言语或写作,被认为是很不正式或很不礼貌的且用于某些阶层人士之中的语言。
在汉语中,《说文解字》定义是“俚,聊也,从人,里声”。
《辞源》定义“俚,方言俗语”。
一、历史背景对中美俚语的影响中国:俚语与其他语汇并没有绝对界限,它与其他语汇共同发展和演变。
封建社会时期官员具有绝对的权威,因此好多人都把考状元,走仕途看作是唯一的出路。
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状元、当官等等,由此俚语体现了浓厚的1.官场文化(就封建统治而言),形成的俚语如“走后门”、“带高帽”、“拍马屁”、“乌纱帽”等官场特点。
与封建统治相抗衡的一种2.民间势力,一种神秘独特的领域,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极为重要而特殊的社会现象,即江湖。
它包括隐居场所、绿林好汉、方术之士、游客侠盗、金兰结义、宗教帮会、江湖骗子等。
在江湖中的俚语大多的表现形式就是隐语,因社会环境变化好多弃之不用,有些也在生活中流传开来,如“二进宫”、“韩信乱点兵”、“摆龙门阵”、“鸿门宴”、“戳一顿”等等。
中华民族的3.宗教文化主要是佛教、道教以及带有学术色彩的儒教,即所谓儒释道三教。
俚语中与宗教有关的如“逃不出佛手心”、“烧高香”、“佛手”、“普渡”、“抱着贼秃叫…菩萨‟”、“衣钵”等充满宗教色彩,也反映了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宗教,以寻求某种心理安慰。
汉民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封建宗族制度和4.“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观念,建立了以学院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制度,因此“重名分,论人伦”的伦理观念深入人心,直至今天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汉语俗语英汉对比
第一篇形形色色的人1.一根筋儿 one track-minded.别跟他较劲了。
他一根筋,你还不知道?Stop reasoning with him. Don‟t you know he is one track-minded?2.出众的人 a lulu要说漂亮,我们公司新来的秘书可算是个相貌出众的女孩子了。
Talking about being pretty, our company‟s new secretary is indeed a lulu.3.两面派 two-faced我知道怎样对付两面派,而且一眼就能看出谁是一贯两面讨好的人。
I know how to handle two-faced people and can even tell at the first glance who are in the habit of running with the hare and hunting with the hounds.(注:run with the hare and hunt with the hounds指人两面讨好,不得罪任何一方的做法。
4.傻大个儿 a lummox听说那个傻大个儿把他们公司的买卖搞得一团糟。
It is said that the lummox has loused up their company‟s whole business.5.收破烂儿的人 a rag man那些收破烂儿的人走街串户,有时也能挣不少钱。
Those rag men going from door to door sometimes may also earn quitea handsome sum of money.6.乡巴佬 a hayseed她说她决不会嫁给一个乡巴佬,不管他多有钱。
She insisted that she would not marry herself off to a hayseed, no matter how rich he was.7.不三不四的人riff-raffs老张的家里总来些不三不四的人,可想而知老张不是什么好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俗语与英语俚语对比与翻译
作者:武辉
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6期
将临沂方言俗语和英语俚语的内容、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异同,以把握研究对象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进而通过分析综合、分类比较揭示两者的异同,把握两者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并在具体实例中体现俗语和俚语的翻译原则。
临沂方言俗语和英语俚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多方面的不同。
对二者对比可以发现,俚语和俗语的准确理解和使用可以摆脱枯燥无味的会谈,使交流过程更加灵活有趣,使两种不同文化下的交流者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俚语和俗语的语言对比中,主要探讨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修辞。
1.1 比喻
临沂方言俗语在使用明喻时,会有明显的喻词,例如“好像”、“如”、“似”等。
比如“吃饭像条龙,做活像条虫”、“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等等,都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喻词是“如”、“像”。
也有一些使用暗喻的俗语方言,在本体和喻体中没有明显的喻词,但两者之间存在比喻的关系,如“当天井”意指“院子”,把院子比作了“井”; “雾露毛子”意指“小雨”等。
英语俚语中明喻的使用十分普遍,如“third wheel”比喻“电灯泡”,又如“We are like peas and carrots”,“peas and carrots”是“形影不离”的意思。
也有大量结构为“as+形容词+as+名词”运用明喻的俚語,如“as firm as a rock(坚如磐石)”、“as mute as a fish(噤若寒蝉)”等等。
1.2 夸张
临沂方言俗语“脸皮子比地屋子墙还厚”、“蹬不着天,打不着地”、“兄弟心连心,黄土变成金”等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俗语中所表现出来的哲理或者表现出了更强烈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深刻印象。
英语俚语中,“you are killing me”不是说“我被你杀死了”,而是通过“killing”来夸大对方的幽默感,表达“我快被你笑死了/你太幽默了”的意思。
此外,英语俚语中还有一些和穿着有关的俚语表示夸张。
如“knock someone’s socks off”意为十分兴奋、狂喜(excite and enthuse),兴奋的连袜子都掉了,夸大兴奋感。
1.3 委婉
临沂方言俗语中委婉修辞格的使用,可以避免冒昧和非礼,也可以增强表达的幽默感和诙谐性。
比如人去世了临沂方言说“老了”或“走了”。
在排泄方面,临沂人会说“我去解手” 或“我去方便一下”等。
对此,英语也会用委婉(Euphemism)的俚语,表达为“can I use the
restroom?(我能用下洗手间吗)”或者“where can I wash my hands?(哪有洗手间)”等。
此外,一些女士也会用“powder my nose(补妆)”委婉表达上厕所。
在使用委婉修辞手法时,临沂方言俗语和英语俚语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在死亡、排泄、性等方面都会使用委婉语,虽然在英语中有时也会直接使用关于性的粗俗的俚语。
2.1 生存境差异
方言俗语和俚语的形成受到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的影响,而生活方式是由生存环境影响而成。
英国是岛国,临海而居,海洋在英国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海洋以及和海洋相关的事物便影响了日常交流所使用的俚语。
如“all at sea(不知所措)”、“when one’s ship comes home(当某人发财时)”、“in deep water(陷入困境)”等等。
而临沂属内陆地区,人民的生活和土地息息相关,所以会经常使用关于土地和山脉的方言俗语。
如“三山六水一分田,种地不比种菜园”、“玩龙玩虎不如玩二亩老土”、“种地不用粪,等于瞎胡混”等。
2.2 历史典故差异
临沂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乡,流传着许多关于王羲之的俗语,如“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
再如临沂方言中常使用的“迂磨”,用来表示拖沓、磨蹭的意思,这在《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以及《连心锁》中都有使用。
沂水俗语“挺膛二百五”中的“二百五”,意为“鲁莽行事的人”,出自清朝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英语中也有许多俗语源于历史故事。
如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对英语词汇、文化以及西方人的思维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The Muses(缪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统称,现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灵感等。
2.3 宗教信仰差异
佛教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临沂的方言俗语受其影响,如“饥困”(意为“我很饿”),一词出自于《百喻经》中的《五百欢喜丸喻》,《百喻经》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所撰,是讲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学作品。
此外,临沂人常使用的“临时抱佛脚”、“不看僧面看佛面”等俗语也都是来源于佛教文化。
而英语文化是以基督教思想为主的,又受到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影响,所以在日常表达中,时常提到有关宗教的字眼,尤其在粗俗俚语中,如“go to hell(下地狱吧)”、“damn you(去下地狱吧)”、“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等。
3.1 直译
有些临沂方言俗语和英语俚语所表达的实际意义相同,对此可以直接互译。
有的字面意思比较明确,没有较深的隐含意义,也可使用这种翻译方法。
还有些俗语或俚语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正如上文所谈到的俚语和俗语受到宗教、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翻译时可采用直译法,保留原语的表达方式以及表达效果。
比如“脸皮子比地屋子墙还厚”应直译为
“the skin is thicker than the walls”。
再如俚语“Pandora’s Box”可直译为“潘多拉的盒子”;“The Riddle of the Sphinx”直译为“斯芬克斯之谜”等。
3.2 直译加注
直译可以让读者更大限度上体会到异国俗语或俚语所代表的文化,但有时对于一些不太了解异国文化的读者来说,直译会使他们觉得疑惑,不知所云,造成交流上的障碍,这就违背了我们在文化交流中使用方言俗语的初衷。
因此,适当的加上背景知识,或者为典故提供解释,将有利于异国友人理解俗语和俚语的意思,也能增加对异国文化的了解。
如沂水俗语“睡不着觉怨床歪”若只译为“one can not fall asleep and complain that the bed is crooked”而没加注释,英语读者会难以准确理解字面意思。
再如英语俚语“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不能仅直译为“运煤到纽卡斯尔,多此一举”,需加上注释,说明纽卡斯尔是一个盛产煤的英国城市,这样汉语读者才能深入理解其涵义。
3.3 意译
对于有些临沂方言俗语和英语俚语,具有十分明显的文化特色,直译不能直接表达出其含义,则需要采用意译法。
意译不再拘泥于形式,而注重方言俗语的内在含义。
比如翻译临沂方言中的“当天井”时,不能直译,而是采用意译,译为“yard(院子)”。
再如英译“干吃萝卜辣操心”时,应考虑英语读者的文化认知,意译为“put one’s finger in another’s pie”。
3.4 同义套用
有些英语俚语和临沂方言俗语在内容、形式相同的情况下,直接套用对应的俗语或者俚语,会有较好的表达效果,这样不同国家的读者可以发现民族文化中的共通之处,更好的形成一种文化共鸣,在交流中拉近彼此的距离。
比如临沂俗语“半斤八两”可直接套用英语俚语“six of one and half of the dozen of the others”。
又如俗语“一推六二五”原本是一句珠算口诀,现在意为“爱推卸责任”,可套用英语俚语“pass the buck”或“pass the baby”。
这样不管是西方的读者还是我们当地的民众都能很好的理解原文俗语或俚语。
俗语和俚语是语言中重要部分,体现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色。
掌握了英语俚语与临沂方言俗语的共性与差异,更好的了解文化的差异与共性,可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更为恰当、准确地解读和运用俗语,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际障碍,减少文化误读与交际失誤,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良性发展。
此外,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科学的进行翻译,既忠实于俗语和俚语的准确含义,又传达出背后的文化艺术,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这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临沂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