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人了解的事 柴静演讲稿
柴静演讲稿
柴静演讲稿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50多岁的女人,她是30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要离开拉萨。
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有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
这是她30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和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叭、三陪女交谈的记录。
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
这个人姓雄,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元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
这个人就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
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元的发票,明天我们就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
权力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力就只是一张纸。
他后来赢了一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个饭菜端到他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还是吃完以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力所做的斗争。
这个人叫郝劲松,34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60多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
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他从裤兜里面掏出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鼻,这个人18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只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
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
在审这个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这个人就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
柴静励志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2篇
柴静励志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2篇Chai Jing inspirational speech: what people know 编订:JinTai College柴静励志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2篇小泰温馨提示:演讲稿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同时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本文档根据演讲稿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柴静励志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2、篇章2:柴静清华大学励志演讲稿篇章1:柴静励志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以下内容是由应届毕业生演讲稿网站为大家整理推荐的著名前央视记者柴静在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中获特等奖的演讲稿原文—《认识的人了解的事》,她和大家分享了这些年她认识的一些人,听到的一些故事,最后得出一个国家只要能够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那我们就有信心让明天更好的结论。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离开北京。
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
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的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
”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
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
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
柴静演讲稿(精选多篇)
柴静演讲稿(精选多篇)第一篇:柴静演讲稿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离开北京.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柴静演讲稿。
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上有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
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
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发生了什么。
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
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可能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
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
”,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菜端到她的面前说,还是吃完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
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
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儿,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
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面掏出来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睛。
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
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
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处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
在审这期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
柴静励志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与标兵获奖感言汇编
柴静励志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以下内容是由演讲稿网站为大家整理推荐的著名前央视记者柴静在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中获特等奖的演讲稿原文—《认识的人了解的事》,她和大家分享了这些年她认识的一些人,听到的一些故事,最后得出一个国家只要能够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那我们就有信心让明天更好的结论。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离开北京。
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
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的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
”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
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
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
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
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
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
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
”,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菜端到他的面前说,你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
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
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儿,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
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面掏出来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睛。
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
柴静励志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_励志演讲稿_
柴静励志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以下内容是由应届毕业生网站为大家整理推荐的著名前央视记者柴静在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中获特等奖的演讲稿原文—《认识的人了解的事》,她和大家分享了这些年她认识的一些人,听到的一些故事,最后得出一个国家只要能够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那我们就有信心让明天更好的结论。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离开北京。
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
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的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
”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
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
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
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
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
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
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
”,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菜端到他的面前说,你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
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
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儿,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
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面掏出来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睛。
柴静演讲:见识的人,了解的事
龙源期刊网 柴静演讲:见识的人,了解的事作者:来源:《课堂内外(初中版)》2011年第10期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50多岁的女人,她是30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要离开拉萨。
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有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
这是她30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和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等交谈的记录。
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
这个人姓雄,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
这个人就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
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
权力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力就只是一张纸。
他后来赢了一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儿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个饭菜端到他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还是吃完以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力所做的斗争。
这个人叫郝劲松,34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60多岁的男人说起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儿,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
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儿里面掏出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鼻,这个人18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做这些事的所有目的只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
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
柴静演讲稿《身边的人》(完整版)
柴静演讲稿《身边的人》柴静演讲稿《身边的人》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离开北京,柴静演讲稿《身边的人》。
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
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上有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
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
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
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
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可能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
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
,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菜端到她的面前说,还是吃完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
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
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儿,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
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面掏出来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睛。
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
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
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处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
在审这期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
柴静爱国演讲稿
柴静爱国演讲稿篇一:柴静演讲稿引子·动机这是20年1月份北京的PM2.5曲线,一个月连续25天雾霾,我当时在北京,但我这一年里反复看这条曲线的时候,想回忆当时有什么印象、什么感觉?但是记不起来了。
因为当时大家都说好像这场雾霾是偶然的气象原因导致的,就没当回事。
那个月里头我还去了四个地方出差,河南、陕西、江西、浙江,回头看镜头里的天,当时的中国正被卷入一场覆盖了25个省市,和6亿人的大雾霾,但我置身其中,浑然不觉,只有我的嗓子有印象,在西安那天晚上就咳的睡不着觉,我就切了一只柠檬放在枕头边上。
回到北京之后,我知道我怀孕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样子,那时候我就觉得她应该是小女孩,因为我觉得她是像个童花头,听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对她没有任何期望,健康就好。
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做麻醉之前,医生对我说,她这么小的年纪做全身麻醉是有可能醒不过来了,你要有个心理上的准备,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了。
后来护士在我手里放了这只小熊,那是用来安慰小孩的,她用来安慰我。
我再见我女儿的时候,她还在昏迷,医生对我说手术很成功,但有一件事情你要原谅我,她说她太胖了,所以刚才麻醉的时候,我们扎了好多针眼才找着静脉。
我把她满是针眼的小手放在我脸上,叫她的名字,一直到她睁开眼睛看我一眼。
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后来我辞职,陪伴她、照顾她,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就好、健康就好。
但是回家的路上,我就已经开始感到害怕了,全是烟熏火燎的味,我就拿一个手绢捂在她鼻子上,这样做很蠢,因为她会挣扎,就会呼吸的更多。
以前我从来没有对污染感到过害怕,去哪我都没戴过口罩,现在有个生命抱在你怀里,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来复杂,你才会感到害怕,(20年底)那场雾霾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它让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不是偶然发生,也不可能很快过去,它就是十年前我在山西时看到的天空。
204年,我在《新闻调查》时曾去山西孝义做过一期关于当地污染的片子。
柴静演讲:认识的人,了解的事
柴静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
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要离开西藏。
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北京的一个旅店里头,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晚期。
然后她指了一下她的床头有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
这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
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
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
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
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
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
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
但是,如果今天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
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
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跟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个饭菜端到他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了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做的斗争。
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柴区的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
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掏出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儿擦擦眼睛。
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件事的目的只是想为农民做一点事。
他在我的采访中说道,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
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
在审这个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就算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
柴静高三散文
柴静高三散文我记得最深最深的映像,对于柴静的,是来自于我的语文老师在高一的时候苦口婆心的跟我们说,看看柴静吧,这是个以人为本的真实的记者。
她探究事情的真相。
她说她关注的只是人。
我当时不以为意。
反正也是一个不关我事的人。
至于记者这东西。
我感觉离我太远。
作为一个刚从懵懂初中升上来的初中生,我不关心实事。
我可以很坚决的.跟你说。
当时我最多看点骇客什么的惊悚小说。
以及我现在已经弃了的言情小说。
我讨厌着严肃的一切。
从不看新闻和国家大事。
偶尔在我爸要在吃饭时间看新闻联播的时候,我会选择快点吃完饭。
远远逃离这个场景的人。
很难想象到最后。
我竟然发疯了的爱上了这个真实的记者。
我对记者这事有感想和想法的时候,是我的一篇作文。
里边我写了什么我其实都不能记得太清楚了,只是当我老师跟我说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么,我才开始懵懵懂懂的预测着我的未来。
他问我想过当记者么,我记得我当初挺茫然的跟他说我喜欢物理跟数学,或许小的时候就容易暴露我的智商一点。
我对理科的东西也算有点天赋。
所以我跟他说我喜欢这这两科。
而且十有八九我是要进理科的。
他说可惜了。
你要是文科的,我觉得你有文科的潜质多余理科,而且我觉得你适合做记者。
你的对于事情的求真程度。
对于文字的触动和感受。
都告诉我你是学文科的料。
我当初不明白这一点。
毅然决然的在理科里挣扎。
然后再各种人家拼题。
拼题型的时候。
我开始阅读柴静。
阅读这个一直很真实的记者。
我开始动摇某些东西,并且跟我爸说我想进中文系。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已经本身也许不坚定。
我最后也许会远远的逃离这个专业。
但是那并没有什么关系。
我喜欢的一切。
我都还能拥有。
柴静很棒,她是以自己一直想要成为的自己努力。
我在这也不是想要表达我是多么适合记者这个职业和什么的。
我只是想想她。
在想想我。
然后很多的情绪爆发出来。
我想成为我自己。
像柴静成为柴静一样。
柴静演讲稿4篇
柴静演讲稿4篇谢谢邱老,也谢谢各位亲友,还有多年来的给位读者和各位远道而来的观众还有各位媒体朋友。
今天天寒地冻,大家远道而来,辛苦了,在看完刚刚看完那个片子之后,有很多读者曾经留言给我,问我,为什么给你说一个人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你仍然是奴隶,我就想了想我写这本书之前,曾经翻了翻我大概二十岁左右时候的,想找点儿参考,但是看了一本儿又一本,然后发现说,这段历史好像跟我没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里头记得事儿,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实,也没有场景,也没有描写,也没有对话,通篇都是我我我,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反思跟批评,再往下看更悲惨,我原来想,那谈恋爱的事儿总该记得比较清楚吧,但是看完之后发现,当年谈过恋爱的人也记不得了,因为里面基本上只有描写,情绪和结论,比如说,看前几页的时候还在写啊,他是上帝上老师派给我的,再翻几页就变成了原来他是个人渣,就都只有结论,看的时候我就想,柴老师,您当年是发生了什么事儿啊,但是不记得了,所以说,不要是说报道一个国家,就是报道自己都是意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报道所要求的准确、客观、公正、平衡,这些原则有的时候跟人性当中一些蒙昧的本能是相抵触的,人总是忍不住想要塑造自己,人想要去遮盖那些不利于自己的事实,人想要对他人做出评价,人们想要说,我是正确的以及为什么我是如此正确,所以一个人身上发生的事件每天就是新闻,我们记录自己的同时也在记录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的新闻史,也就是我们的心灵史,如果都以我这样的态度来报道的话,那么将来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就像看家白茫茫大雾一片,一无所见,既看不见他人也看不见自己,因为这里面没有生命的实质。
当年我二十三四岁,到央视做新闻,就是带着这么一种思维模式来做的,所以那种困窘可想而知。
那时候,陈虻老骂我们。
我记得有一次,他拿一个年轻记者的片子说事儿,当然那片子拍的很动人,是拍有一个中学的老师,然后把四个智障的孩子接到自己的家里来,在家里吃,在家里住,还给他们订作业本儿,做的很动情,陈虻说他很感动,但他隐隐约约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他就把这个记者叫过来问,说收钱么,记者说收收多少钱说一个人两三万吧他算了一下,一年下来十二万,扣除掉吃喝拉撒可能还剩下的钱也高于这个老师在学校的工资。
柴静演讲(中文)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离开北京. 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北京一个旅店里。
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上有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
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
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
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
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
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
”,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跟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菜端到她的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
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
”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的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儿,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
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面掏出来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睛。
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
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
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
在审这期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就算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
柴静演讲稿演讲稿作文
柴静演讲稿演讲背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公共话题的多元化和民意的分化给舆论传播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有时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
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舆论引导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演讲内容作为一名广为人知的新闻主持人和媒体人,柴静敏锐地洞察了这一现象,并在近年来多次以演讲的形式呼吁大家正确看待舆论引导,摆脱“信息过载”的束缚,追求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舆论引导的力量柴静从舆论引导的角度剖析了媒体的角色和责任。
她引用了一些例子,表示媒体起到了对社会的引导作用,舆论的力量可以是“神兵利器”,但也可能是一个“双刃剑”。
她认为媒体不能只满足于传播“狗血”的消息和软性新闻,更应该注重传播真实客观的事实,以及对有价值的事件的深入解读分析。
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公众的素质和观念,避免盲目从众和沉迷于假新闻中。
摆脱信息过载的束缚柴静深入分析了现代社会信息量巨大的问题,并讲解了如何选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消化和运用。
她提出了“信息消化器”的概念,强调信息的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如何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她提醒大家,不要让过多的无意义信息占据自己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应该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过滤能力,做一个更有思考能力的人。
追求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柴静认为,今天的社会给了我们更多的自由和选择,但也给了我们更多的焦虑和不安。
在这个过程中,追求真正意义的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她提出,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并不是追求物质和表面的功夫,而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寻找快乐和满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发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她也强调了精神与健康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要注重锻炼身体、培养趣味和爱好,保持心态的平衡和健康。
演讲效果柴静的演讲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舆论引导的力量以及如何摆脱信息过载的束缚,鼓励人们追求精神的丰富和生活的有意义。
她的话语平实而感人,引发人们对自身生活的反思和思考,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柴静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的结构
柴静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的结构柴静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的结构如下:
1.开场:
柴静介绍自己在记者工作中经历的变化,引出讲话主题。
2.第一部分:
分享自己到西部地区采访的经历,以及那时遇见的人们,也讲述了西
部地区的发展现状。
通过这些经历,柴静认识了更多的人和事,也发现了
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3.第二部分:
谈及自己来到北京后,对城市的本质和都市发展的了解。
让人们意识
到自己对城市的认知是片面和有限的,称赞了北京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4.第三部分:
探讨家庭和家教对人的成长的影响,主张家长和社会要更多地为孩子
提供锻炼和人性化的教育。
指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阐述了个人成长与
家庭成长相互关联的观点。
5.结语:
呼吁大家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去了解真正的社会,做自己认为
对的事,成为更好的人。
同时,也要珍惜身边的家人和朋友,给予他们更
多的支持和爱。
柴静励志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
柴静励志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离开北京。
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
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的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
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
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
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
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
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
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
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
,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菜端到他的面前说,你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
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
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儿,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
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面掏出来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睛。
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
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
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
在审这期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就算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
柴静演讲稿
柴静演讲稿
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
在现实社会中,演讲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柴静演讲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季羡林96岁,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每日清晨4时起,坐在床上拿只放大镜,用钢笔写“比较文学史”。
手边一本书也没有,不用查资料,“写了一辈子,我就是干这一行的`。
”
医生不让他下地行走,骨髓炎,据说是跟十几年前一件事有关。
那年他78岁,要去开会,发现被锁在家里,1.8米的高度。
他比划一下自己1.72米的身高,就跳下去了。
后来检查骨裂了。
同去的女孩说“哎呀”。
他带点儿炫耀的自嘲:“有点儿冒进。
有点儿冒进。
”
这个宣统三年出生的人。
经过清朝,经过袁世凯的洪宪,经过的统治,一直到解放,一直到走过“手臂举起像树林一样的天安门”……说起这一段,还是像个孩子。
医生一共只让我们聊12分钟,所以在临别时才跟他谈起胡适,他谈兴很浓,说到当年批判胡适。
他写文章为胡适正名,出发点既不是政治,也不是学术,也不谈旧情,只是因为他觉得胡适是个“好人”。
“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评价一个人,过分不好,歪曲也不好。
而且要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他的意见。
”
他谈的都是常识。
可惜常识是这个时代稀缺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的人,了解的事》
柴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特等奖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要离开西藏。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北京的一个旅店里头,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她的床头有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这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如果今天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跟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个饭菜端到他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了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做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也经历过很多挫折,你靠什么来保持你年轻时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然后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着一副棺材。他就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说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五百块钱,让他回家。他说我讲这个故事给你听是要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柴区的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掏出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儿擦擦眼睛。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件事的目的只是想为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道,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个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就算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希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