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思维导图(2)
初二世界气候思维导图

初二世界气候思维导图1、求东亚地区的思维导图,既由最基本的自然位置推到气候,农业,工业等,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东亚:中日朝韩蒙古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冬季风和夏季风,降雨量从东专南到西北依次递减,夏属季普遍高温,冬季不同纬度温差大,主要灾难性气候为台风。
农业: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林业以温带阔叶林为主。
工业:日本工业发达,轻重工业技术水平世界一流,韩国和中国台湾为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汽车,电子电器行业发达。
中国为新兴工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世界前列。
朝鲜蒙古工业落后。
人文地理:黄种人,汉语是全球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除中国外,其他国家民族单一。
蒙古和中国的西部和北部为游牧民族后裔,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农耕民族后裔。
2、7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第二章、三章、四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第1页:地理学简介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地理学的分支和学科领域第2页: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和组成第3页: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地图的符号和注记第4页:地球的气候气候的定义和分类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第5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的邻国和海域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第6页: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和高原主要平原和盆地第7页: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8页:中国的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河流的源头和流向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9页:中国的湖泊中国的主要湖泊湖泊的形成和特点湖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0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1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农业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种植区域农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2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工业特点主要工业部门和分布工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3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交通枢纽和线路交通运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4页: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城市的特点和发展城市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中国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挑战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6页:中国的旅游中国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目的地和景点旅游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7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特点主要文化传统和习俗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8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概述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9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构成主要民族的特点和分布民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0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角色主要国际组织和关系国际关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1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经济特点主要经济部门和产业经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2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体系主要教育阶段和学校类型教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3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科技发展主要科技领域和成就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4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体育发展主要体育项目和成就体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5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艺术特点主要艺术形式和作品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6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宗教和教派宗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7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主要社会问题和挑战社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8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主要挑战和机遇未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页: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第2页: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第3页:中国的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形特征中国的气候特征第4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第5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第6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第7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第8页: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第9页: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10页: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国的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第11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第12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第13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第14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第15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第16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第17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第18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第19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第20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第21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第22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第23页: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策略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管理的挑战第24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特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未来展望第2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挑战第26页: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发展的挑战第27页: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的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新的挑战第28页:中国的科技发展与应用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应用的重要性科技应用的挑战中心主题: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主要分支: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3. 中国的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5. 农业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6. 工业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7. 交通运输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8. 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9. 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11. 文化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12. 历史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13. 民族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14. 国际关系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15. 经济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16. 教育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17. 科技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18. 体育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19. 艺术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20. 宗教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21. 社会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22. 未来展望发展前景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每个主要分支下,您可以继续添加子分支,以涵盖更多的细节和相关信息。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气温因素

思维导图:气温因素【思维导图】[考点精析]纬度:(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纬度越低,温度越高地形:海拔越低,温度越高(经常用于谷地)山脉阻挡:冬季北侧有山脉阻挡冷空气,温度高洋流:暖流增温,寒流减温锋面:冷锋后最冷,暖锋后最暖下垫面:城市>郊区,城市热岛效应,白天:荒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含水越多,温差越小)海陆位置: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内陆天气情况:白天晴天>阴天(原因是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阴天>晴天(原因是阴天大气保温作用强),整体来看,晴天多温度更高海陆风:冬季海风增强海洋性,增温(如盛行西风)山地阴阳坡:北半球南阳北阴,南半球北阳南阴下沉气流:谷地下沉气流可以增温,也可以降温,(如冰川风)看题想要什么,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增温(导致雪崩)【典题精研】P岛分布大量火山,较多上地幔物质喷涌而出,沉积于此形成岩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甲地气温大于乙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洋流、纬度位置B.盛行风、地形C.洋流、地形D.海陆分布、纬度位置60°2.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B.P岛地热资源丰富C.挪威峡湾地貌的形成与全球气候变化无关D.该图为该区域夏季等温线分布状况图【答案】1.C2.B【解析】1.据图,甲地气温大于5℃,乙地气温则低于-5℃。
甲地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乙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海拔高,气温低。
所以甲地气温大于乙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和地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和来自北极的冷水交汇形成的,A错误;冰岛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地热资源丰富,B正确;峡湾是冰川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地貌,形成过程是: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的刨蚀作用可以形成大量的U形谷,同时在U形谷的前缘产生冰坎。
后来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冰坎被海水淹没,海水进入U形谷,于是成了峡湾。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扫清全部地理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图1:地球和地球仪图2:地球的运动图3:地图的阅读图4:地形图的判读二、陆地和海洋图5:和大洋图6:海陆的变迁三、天气与气候图7: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图8: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四、居民与聚落图9:人口与人种图10:世界的语言和五、发展与合作六、亚洲图11:亚洲的位置和围七、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图12: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日本图13: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印度图14: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俄罗斯八、东半球的其他的地区和国家图15: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图16: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欧洲西部图17: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图18: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九、西半球的国家图19: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巴西十、极地地区图20:极地地区十一、从世界看中国图21:中国疆域十二、中国自然环境图22:地形和地势图23:中国的气候图2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图24:中国的自然灾害十三、中国的自然资源图24:中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十四、中国的经济发展图25: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图26: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图27: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十五、中国的地理差异图28:中国的地理差异十六、北方地区图29:中国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图30:中国的北方地区——“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十七、南方地区图31:中国的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图32:中国的南方地区——“明珠”和澳门图33:中国的南方地区——祖国的神圣领土_省十八、西北地区图34:中国的西北地区——干旱的宝地_塔里木盆地十九、青藏地区图35:中国的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二十、中国在世界中图36:中国在世界中。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中国的气候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3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1.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天气、气候与人们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学习,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天气、气候知识变成具体的有用的知识,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和生活气息,是学生乐学、爱学。
2.单元的组成情况:中国的气候这节教材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多特殊天气和多旱涝灾害。
3.单元的学习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4.单元的学习难点:学生阅读和分析图表能力的培养、提高。
5.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气候和特殊天气对农业生产、生活的有利方面和危害,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6.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预期的学习成果: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要结合中国气候类型图、网络资源等进行,力求让学生从宏观把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让学生树立起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特点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4.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5.认识我国主要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布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区图等图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学习中国的自然地理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了解我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应成为学习中国自然地理的一个基本目标。
人教版8年级初一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教学课件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01
考点记忆
•三大平原 ➢ 东北平原 ➢ 华北平原 ➢ 长江中下游平原
记忆转化: 中国三大平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冬天滑冰到长江中下游
01
考点练习
例:下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属于中国三大平原的是() A.华北平原 B.中部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B 解析:三大平原 ➢ 东北平原 ➢ 华北平原 ➢ 长江中下游平原
01
考点记忆
•四大盆地 ✓ 塔里木盆地 ✓ 准噶尔盆地 ✓ 柴达木盆地 ✓ 四川盆地
记忆转化:
塔 准噶尔 柴 四川
塔上面站着歌手准噶尔,他要把柴
木运到四川
01
考点练习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为(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选:A. 分析:我国面积最大的塔里木盆地. 解答: 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南部,面积约53万平方 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是盆地.
01 第二节.气候
1. 冬夏差异 2. 干湿差异 3. 气候特征 4. 影响因素
01
考点记忆
考点1、冬夏差异 (1)、冬季分布的特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大部分 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2)、原因 纬度(微) 冬季风(动) 1月0°C等温线
导图展示
01
考点记忆
考点2:山区面积 •面积比例:占陆地1/3
占全国2/3 •开发条件:有利条件是林牧 游发展、种植业发展; •不利条件是交通不便、耕作 业困难、易发生灾害。
记忆转化: 在山区吃鹿的1/3,吃船的2/3 吃了林牧游种植业会发展 但也有其他不好的事情发生,交通不便导 致耕作灾害
01
答案:C 分析: 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 五种类型.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 占陆地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这 些山地和高原多分布在西部地区.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1、四季的景观为什么不同? 主题单元 2、猜猜看,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景观会不会相同? 问题设计 3、能不能让各地的特色农产都在青岛安家?
4、气候优劣知多少?
专题一:中国气温特点、成因及影响; ( 2 课时)
专题二:中国降水特点、成因及影响; ( 1 课时)
专题三: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主要特征; ( 1 课 专题划分
本单元知识的构成极其复杂,很多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与学生的 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要究其原因又会过于抽象、深奥、难以理解。 基于以上特点,本着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的原则,在本单元设计中把本 节内容整合为四个专题,专题一:中国气温特点、成因及影响;专题 二:中国降水特点、成因及影响;专题三: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主 要特征;专题四:特殊天气和旱涝灾害。 专题一、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对图文资料的观察、分析和 归纳准确把握我国冬夏截然不同的气温特征,以及降水在时空分布上
时)
专题四:特殊天气和旱涝灾害。
( 1 课时)
其中,专题一中的活动四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中国气温特点、成因及影响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 1 课时 课外共用 1 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 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成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初步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温度带分布 图的方法,学会通过客观的统计资料,分析气温特点的成因。 4、通过学习了解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爱护 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5、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我国气候特征的优劣。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相关图文、音频、视频资料 常规资源:教材、地图册、导学案 其它:相关教学资料
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

书中还提到了有史以来气候变迁导致的国家兴亡与时代变革。我特别被那些 描述气候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克服重重灾难,一次又一次 走向民族复兴的篇章所吸引。这些故事使我深感震撼,它们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逆 境中的坚韧与不屈。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之间的紧密。 气候的变迁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还对国家的兴衰存亡产生了决定性 的影响。同时,中华民族在应对气候灾难时的团结奋斗精神,也让我深感自豪。
阅读感受
当我翻开《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它的封面设计所吸引。 深蓝色的背景,中央是一幅古老的地图,地图上描绘的是古代中国的山脉、河流 和城市。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它究竟要讲述一个怎样的 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文木,他以探索中华民族的人类起源与民族的迁徙演化开 篇。从古至今,中华大地经历了无数的气候变迁,这些变迁对中华民族的生产生 活、宗教信仰、国家兴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详细描绘了中华先民在苦难中 奋力求生与自然相抗争的故事,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宗教信仰问题。
我想说,《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是一本具有深刻内涵的书。它不仅讲述了 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的历史关系,也提醒我们要环境保护,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 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它也会对更多的人产生深远 的影响。
目录分析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它不仅对生态环 境产生深远影响,还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本 书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之间的关系。
内容摘要
本书还探讨了应对气候变迁的策略。作者认为,中国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这本书深刻揭示了气候变迁与中国历史和社会之间的紧密,同时也提出 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这本书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历史和社会,以及应对现代气候变化所带 来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八年级上)思维导图

渔业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畜牧业
西部地区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绿洲)
南稻北麦
南甘北甜
南北差异(秦岭——淮河)
南油北花
定义(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
开采自然资源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内容
工业及其重要性
我国工业门类齐全
“世界工厂”
基础雄厚
特点
规模庞大
沈阳
大连
中心
东线
南水北调工程
水资源
起始(丹江口水库——北京) 自流北上(南高北低)
中线
调水路线
西线(方案)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水利枢纽
第一(长江水系) 第二(珠江水系)
丰富程度
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
问题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水浪费
一水多用 推广节水器具
家庭
问题与解决措施
少用洗涤剂
喷灌 滴灌
农业
地点
上游 下游
凌汛
条件 时间
有结冰期 河流向北流 初冬(刚刚结冰) 初春(刚刚熔化)
措施(破冰)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
定义
资源破坏
造成影响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干旱(长时间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
气象灾害
洪涝(连续性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
自然灾害
分类
植被(森林)
湿润(800毫米以上)
耕地(水田)
干湿状况
农作物(水稻)
植被(森林和草原)
四带
半湿润(800~400毫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3章 天气与气候

01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的变化 (1)概念 (2)测量 (3)变化 2、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2)、世界气温的分布 规律及影响因素
01
考点记忆
考点1、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概念是指空气的温度。
(2)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 单位:℃(摄氏度)。
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
01
考点练习
例:关于等温线图的判读,不正确的是( ) A.若等温线和纬线、海岸线或等高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 纬度位置、海陆或地形影响明显 B.一般地说,等温线较平直,反映影响气温的因素较单一 C.等温线的稀疏和密集不能说明温差大小 D.等温线向低纬方向突出时,说明突出地区的气温低于同纬 度相邻地区
01
考点记忆
考点3、空气质量 (2)、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气压高,气流下沉,易污染; 气压低,气流上升,易扩散,不易污染。
•人类活动:燃烧煤炭,汽车排放。
01
考点练习
例:2003年11月20日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 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 明( ) A.天气影响生产 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 D.天气影响战争
考点记忆
01
考点练习
例: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 )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D
01
考点记忆
考点2、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 风、气温和降水情况
(2)卫星云图: 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白,表示云层越 厚,降水概率越大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 表示陆地 。
初中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作为初中生,了解地理的基本知识点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地球。
下面是一份初中地理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帮助我们系统化地学习地理知识。
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内部结构- 经纬度系统:经度、纬度、赤道、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图的制图方法:投影方式、地图的比例尺-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四季交替2. 中国的地理- 中国的地理位置:东经、北纬、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 中国的地貌: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台地- 中国的气候: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气候、高原气候- 中国的大河:长江、黄河、珠江3.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密度、人口过剩、人口流动、城乡人口差异-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城市、中小城市、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措施- 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城市向农村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农村向城市提供的农产品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地球的自然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 环境问题与保护: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5. 旅游与交通- 旅游资源与景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遗产、生态旅游- 交通方式与运输:陆路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管道运输- 交通网络与地理条件:交通枢纽、交通建设、地理条件对交通的影响6.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位置与地理分区:大洲、大洋、地理分区- 世界地理环境:气候区域、生物区系、地势特征- 世界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世界大城市- 地理问题与发展: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问题、地缘政治问题7. 地理技术与工具- GPS定位技术:应用领域、定位原理- 遥感技术:应用领域、遥感图片的解读-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领域、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学习以上地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了解地球的变化和环境问题,并且了解和尊重其他地区的文化和环境。
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世界的气候适用年七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15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1-2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尤其对农业来说,它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部分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
从本节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习分区地理知识以及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
本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简明、扼要,注重用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基本宗旨,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分析、总结的学习习惯。
教材在编排上采用的方法不是简单的犟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先提供素材和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然后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潜能非常有利。
同时安排了大量的图片,图片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在图片后面又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设置了若干思考题,指导了学生读图用图,进而掌握了读图的技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预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从各种地图、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天气变化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和主要气候的特点。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2、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能总结出气温的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3、学会分析维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和气候特征。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2、举例说明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能根据气候资料绘制气温变化图和降水量图。
4、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5、能根据气候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单的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1、举例说明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世界的气候适用七年级年级所需课内共用7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时间主题单元研究概述世界的气候》是初中地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初中地理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对以后研究理解世界地理中的大洲、地区、国家以及中国区域地理中的气候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由“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节内容组成,我们可以按照四个专题来研究,其中第一、二、四专题与第三专题存在表现与本质的关系,前者侧重“是什么”,后者侧重“为什么”。
本单元的研究重难点:学生会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判断气候类型;能够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的成因。
本单元本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学生导学案为载体,恰当使用多媒体,进行2节展示课,努力使学生达成: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理解并归纳世界气温、降水分布规律;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运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研究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两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结合本地的实践情况,大略判别近期大概出现的天气情况。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漫衍图,说出世界气温的漫衍纪律。
5.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纪律。
6.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漫衍图,说出世界不同地区降水漫衍的差异。
7.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等对气候的影响。
8.阅读“世界气候漫衍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漫衍地区。
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设备,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
2.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3.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简单的绘图能力,判别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环境》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八年级
中国的地理环境
所需时 间
共 7 课时;每周 3 课时;课内 6 课时;课外 1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主要从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与湖泊,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 特征的,同时也阐明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各自然地 理要素的相互影响以及人类是如何适应、利用、改造地理环境的。 本单元共有三节,各节内容都是围绕“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这一主 线展开的。“地势和地形”是“中国自然环境”第一节,体现了地形 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 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是第二节,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突出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 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应出来的,要了解气候特征首 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 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差 异。本节教材在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知识的学习,技能 和能力培养都以递进式呈现,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河流和湖泊”是第三节,本节教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并 说出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降水
分布特点,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得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 响因素。 3、在中国水系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总结,建立自然环境知识网 络系统,形成空间概念。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与 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 感。
冬至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

冬至基本信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季的第四个节气时间12月21日~23日涵义寒冷的冬天来临气候特点天寒地冻物候现象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农事活动兴修水利传统习俗吃水饺、吃麻糍黄道位置太阳运行至黄经270°起居养生及时添衣,适当锻炼历史渊源沿革我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北斗七星会指向不同的方位,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定的,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在传承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中,成为农历一个重要部分涵义冬至有“日南至”之称,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自冬至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此后太阳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是一个吉日,如《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太阳回升,是一个太阳直射点往返循环的开始,应该庆贺天文历法冬至,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区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气象变化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