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轻重的概念;2.能够使用手感和眼观察对物品进行轻重判断;3.能够将物品按不同重量分组。
二、教学准备1.物品:羽毛球、木块、铁块、书、篮球等几个不同重量的物品;2.比较物:平衡秤、双眼;3.专业术语:轻、重、轻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老师带一篮子不同重量的物品走进课堂,让孩子们猜猜篮子里装了什么东西;2.老师让孩子们把物品挑出来,按照轻重排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渐渐明白轻重的概念。
2. 操作环节1.观察轻重:让孩子分别拿起不同的物品,观察手中的物品,感受轻重。
让孩子学习使用手感和眼观察对物品进行轻重判断;2.寻找比较物:老师带来平衡秤,演示如何通过平衡秤对物品进行比较。
让孩子们学会使用平衡秤、眼睛和手感来比较物品的轻重;3.分组训练:老师在课桌上放置不同的物品,让孩子们按照轻重分成不同组。
3. 综合运用老师拿出三个物品(如羽毛球、篮球和书),请孩子们:1.看一看三个物品,告诉老师哪个物品最轻,哪个物品最重;2.比较轻重时需要使用什么手段;3.如何用平衡秤比较轻重。
4. 归纳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孩子们应该了解:1.什么是轻,什么是重;2.如何使用手感和眼睛来判断物品的轻重;3.如何使用平衡秤比较物品的轻重;4.如何将物品按不同重量分组。
四、反思1. 教学效果本次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操作环节”中的观察轻重和寻找比较物,利用多种感官帮助幼儿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归纳总结”环节中老师简要总结了本节课的重点。
老师还要在下一课中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做到学以致用。
2. 教学不足本次课程中幼儿还难以理解平衡秤的原理,同时因年龄较小,孩子们看物品的高度差和体积大小也会对轻重的判断产生影响。
在下次教学中应更多重视幼儿的感官体验和实际操作,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认知。
五、作业布置1.家长和孩子共同找寻周围的轻重物品,使用比较工具比较轻重;2.家庭活动中,请孩子整理出轻重物品,并用句子描述它们的相对重量。
幼儿园课题:数学活动——比较轻重

幼儿园课题:数学活动——比较轻重课题名称:数学活动——比较轻重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轻”和“重”的概念。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比较物体的轻重的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理解“轻”和“重”的含义。
2. 通过实物操作,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
3. 学习使用“比……轻”、“比……重”等描述词。
三、教学准备:1. 各种大小、重量不同的物品,如小石头、木块、布偶、水果等。
2. 平衡秤或天平(模型)。
3. 教学PPT或者相关的绘本故事。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比较轻重的故事或者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幼儿关注物体的轻重。
2. 演示:教师选取两个明显轻重不同的物品,用平衡秤进行演示,让幼儿直观理解轻重的概念。
3. 实践:分组活动,每组提供一些物品,让幼儿自己动手比较物品的轻重,并用“比……轻”、“比……重”等词语描述。
4. 讨论:组织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教师适时引导和纠正。
五、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比较轻重的机会,如挑选水果、整理书包等。
2. 设计一些轻重排序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的比较轻重的能力。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比较轻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了解他们对轻重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幼儿能否正确使用“轻”和“重”的描述词。
3. 分析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独立比较物体的轻重。
4. 长期观察幼儿在生活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轻重》

《比较轻重》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轻重。
2.培养幼儿的比较和判断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轻重,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盒子,一个轻的玩具(如小球),一个重的玩具(如积木),一台电子秤。
2.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拿出两个大小相同的盒子,分别放入轻的玩具和重的玩具。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两个盒子里的玩具哪个更重呢?”2.感知轻重(1)教师将两个盒子分别放在幼儿的左右手,让幼儿感受轻重。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比较轻重(1)教师将两个盒子放在电子秤上,让幼儿观察哪个盒子里的玩具更重。
(2)教师引导幼儿用“轻”和“重”来描述物体的重量。
4.游戏活动(1)教师将大小不同的玩具放在地上,让幼儿自由挑选两个玩具进行比较。
(2)教师引导幼儿用“轻”和“重”来描述自己挑选的玩具。
(2)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发现更多轻重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幼儿能够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轻重,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2.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幼儿在描述物体重量时,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纠正。
4.不足之处:在课堂组织方面,教师应更加注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5.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课后作业1.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找出家中的轻重不同的物体,并尝试用“轻”和“重”来描述。
2.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轻重比较的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比较轻重》教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比较轻重》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智慧宝宝》第三单元“认识轻重”,具体内容包括:章节第三节“比较轻重”,通过实物操作、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能够分辨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轻重。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轻重。
2.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能够正确分辨轻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水果、玩具、书籍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天平、水果、玩具、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两名幼儿到讲台前,分别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让其他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轻重。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天平,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比较轻重。
(2)教师邀请幼儿分组操作,用天平比较学具中的水果、玩具、书籍等物体的轻重。
(3)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如:“这个苹果比橘子重。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B. 一辆小汽车和一个皮球C. 一本书和一个水杯(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一块饼干和一个糖果B. 一支铅笔和一个橡皮C. 一把尺子和一个三角板(2)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比较轻重的方法?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轻重2. 内容:比较方法:观察、天平比较结果:用语言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找到三组物体,用今天学到的比较轻重的方法,将它们按照轻重顺序排列,并用语言描述。
2. 答案:例如:三个橙子、两个苹果、一个香蕉描述:三个橙子最轻,两个苹果次之,一个香蕉最重。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轻重》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轻重》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物体的轻重,并用形容词描述物体的轻、重。
2.能够通过比较物体的轻重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3.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轻重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不同质量的物体,如石头、纸张、书等;准备一个天平或者比较轻重的工具。
2.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自己带来一些物体用于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一些导入活动,如:抓住不同重量的物体并进行比较,问学生们手上的物体轻还是重。
2. 引入知识点教师通过示范,拿起一个物体,如一本书,问学生们,这本书重吗?学生们可以用形容词回答,如:“轻”、“重”。
教师再拿起一个物体,问学生们,这个物体比书轻还是重?学生们可以回答并用比较词语描述。
3. 实践操作教师将一些准备好的物体放在桌子上,并要求学生们自己观察和比较这些物体的轻重。
学生们可以用手轻轻抬起来判断,也可以使用天平或者比较轻重的工具来帮助判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判断结果。
4. 练习巩固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片,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图片来判断物体的轻重,并在答题卡上标记轻重。
然后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判断结果,讨论并辩论。
5.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尝试一些拓展活动,如:找一些常见的物体进行比较轻重,让学生们尝试使用一个已知的物体作为比较的标准。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观察物体轻重和比较大小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
他们能够用形容词描述物体轻重,并能够通过比较判断大小关系。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并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判断和比较。
在练习巩固环节,通过让学生们观察图片来判断物体轻重,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然而,我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物体的轻重判断还不够准确。
有时他们会被物体的外表所迷惑,导致判断错误。
当使用天平或比较工具时,有些学生还不熟练,需要更多的实践操作来提高技能。
比较轻重幼儿数学教案

比较轻重幼儿数学教案比较轻重幼儿数学教案(通用13篇)比较轻重幼儿数学教案篇1活动名称:比较轻重活动目标: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知道物体的大不一定重,物体小的不一定轻。
活动准备:纸盒、天平、积木、弹子、塑料球、皮球、铁球等物品。
活动过程:1、请幼儿在众多的物品中,运用已有经验比较物体的轻重。
“这些物体是一样重的吗?”鼓励幼儿用手去掂分量。
2、帮助幼儿发现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请幼儿比较塑料球和皮球谁轻谁重,然后再比较皮球和铁球谁轻谁重。
帮幼儿建立相对的概念:皮球和塑料球比,皮球重;皮球和铁球比皮球轻。
3、启发幼儿动脑子:有的物体的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
怎么办?出示两件重量接近的物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呢?”(启发幼儿自由发言,肯定幼儿的想像和发言。
)4、介绍测量工具——天平。
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介绍天平的用法,准星必须居中,拿放要轻。
5、“猜一猜这两样东西哪个轻,哪个重?”请幼儿用天平测量验证。
6、选择体积相同质地不同的物品比轻重,理解体积大的不一不重,体积小的不一定轻的道理。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盒子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
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
7、请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活动建议:在班级放置一天平,引导幼儿对天平产生兴趣并探索这种物体的功能。
活动延伸:1、带幼儿在室内或室外寻找可以比较的两个物体进行轻重比较。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看幼儿用书做智力游戏:比比谁轻谁重。
比较轻重幼儿数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学习用看一看、提一提、抱一抱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述物体的轻重,初步学会记录结果。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各种毛绒玩具大象、狗熊、小兔、小羊等,两桶水,跷跷板,天平秤一架,三种大小不一的水果各一个,篮子(内装积木、乒乓球、磁铁)人手一份,记录表若干份。
数学《比较轻重》优秀教案(精选5篇)

数学《比较轻重》优秀教案数学《比较轻重》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比较轻重》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比较轻重》优秀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天平,学习使用天平,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轻重。
2.学习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或四个物体排序,感知理解序列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比较的物品若干对活动过程:一、请幼儿选择3种(或4种)瓜果,运用已有经验比较轻重。
1.这些瓜果一样重吗?怎么辨别轻重?2.引导幼儿用手分别去掂各个瓜果的份量,然后再记录表用手掂一栏中,按物体的轻重用数字进行排列。
(引导幼儿知道物品的轻重是相对的,学习尝试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物体排序)二、教师设疑:有的瓜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来,怎么办?(出示两个重量相近的瓜)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瓜哪个重,哪个轻呢?三、认识并使用测量工具——天平。
1.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准星必须居中,物品应轻拿轻放)和利用天平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哪边翘起哪边物品就轻,哪边下沉哪边物品就重)。
2.猜想:这两个瓜哪个轻?哪个重?3.用天平测量验证这两个瓜谁轻谁重,初步学习使用天平的方法。
4.用天平测量验证前一环节中用手掂排序三个物体重量的准确性。
四、游戏猜猜谁轻谁重。
出示大小相差不多的瓜果,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以瓜的实物引出,请幼儿先用自己的方式想出比较的方法,通过用眼睛看、天平秤、用秤重量的方法和用生活经验脑子想等方式进行,教师在引导中要多用扩展性的话题引到,到后面有些幼儿又想出了用纸沉下去的程度来进行比较,方式多变,但有时教师在活动还欠缺,喜欢重复幼儿的话语,需要不断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精品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精品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启蒙数学》第四章《比较与分类》第二节“比较轻重”。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轻重,学会用天平比较物体轻重,并能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轻重概念,理解轻重是物体一种属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判断能力。
3.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天平比较物体轻重,并表达比较结果。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轻重概念,掌握比较轻重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不同重量物品(如石头、棉花、积木等)。
学具:每组一份天平、轻重量物品(如纸片、羽毛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气球和一个沙包,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气球和沙包谁更重?”让幼儿发表意见。
(2)邀请两名幼儿上台,分别拿起气球和沙包,感受它们重量。
2. 例题讲解(1)介绍天平使用方法,展示如何用天平比较轻重。
(2)举例讲解:比较两块积木轻重。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每组用天平比较轻重,并记录结果。
(2)让幼儿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如:“这个积木比那个积木重。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会有轻重之分?六、板书设计1. 天平示意图2. 比较结果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用身边物品进行轻重比较,并记录结果。
2. 答案示例:(1)比较铅笔和橡皮轻重,记录结果。
(2)比较苹果和香蕉轻重,记录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掌握比较轻重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比较方法,如用眼睛观察、用手掂量等。
同时,让幼儿尝试用轻重概念解决生活中问题,如:“为什书包要背在左边?”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特别关注幼儿参与度和兴趣激发。
小班《比较轻重》的数学教案

小班《比较轻重》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辨别物体的轻重。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判断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比较,辨别物体的轻重。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不同重量的物体,如气球、石头、棉花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合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
2. 基本部分:a) 教师出示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轻重的差异。
b)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相互比较手中的物体,找出最轻和最重的物体。
c)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比较轻重的方法,如观察物体的体积、形状等。
3. 拓展部分: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比较轻重的知识,如“轻重接力赛”。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轻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了解幼儿在比较轻重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比较轻重知识的情况。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通过日常生活物品,让幼儿体验和理解轻重的概念。
2. 教学步骤:a) 教师展示两件日常生活物品,如小球和书本,询问幼儿哪一件更重。
b) 教师邀请幼儿尝试举起两件物品,感受轻重的差异。
c) 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轻重的感受,如“小球比书本重”。
七、教学活动与游戏:1. 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小组内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记录结果。
2. 教学游戏:组织幼儿进行“轻重接力赛”,幼儿需要依次拿起不同重量的物品,以最快的时间完成接力。
八、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轻重的概念。
小班《比较轻重》的数学教案

小班《比较轻重》的数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重量的概念,能正确使用重量词汇。
2. 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比较轻重2.2 教学内容:1. 学习重量的概念,了解重量的单位。
2.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轻重不同的物品,如石头、棉花、气球等。
2. 称重工具,如电子秤、天平等。
3. 记录表格和笔。
3.2 环境准备:1. 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2. 适合幼儿身高的桌子和小椅子。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轻重。
2. 引入主题:比较轻重。
4.2 教学活动一:认识重量1. 介绍重量的概念,讲解重量的单位。
2. 展示轻重不同的物品,让幼儿感受轻重的差异。
4.3 教学活动二:比较轻重1. 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轻重不同的物品,进行比较。
2.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4.4 教学活动三:称重游戏1. 每组挑选一个物品,用称重工具进行称重。
2. 记录称重结果,并填写记录表格。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收集幼儿的记录表格,评价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
5.2 评价内容:1. 幼儿是否能理解重量的概念,正确使用重量词汇。
2. 幼儿是否能通过观察和比较,正确判断物体的轻重。
3.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活动名称:重量排序比赛6.2 活动目的: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轻重的理解,提高幼儿的排序能力。
6.3 活动过程: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几个轻重不同的物品。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第二节《比较轻重》。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轻重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轻重;掌握比较轻重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轻重的概念,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轻重的概念,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两个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球、两个大小不同但重量相同的苹果、天平。
学具:每组一份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物品(如小石子、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两个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球,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猜测哪个球重。
引导幼儿关注球的重轻,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拿出两个大小不同但重量相同的苹果,提问:“这两个苹果哪个重?”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两个苹果重量相同。
(2)教师拿出天平,演示比较轻重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天平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轻重比较,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上台演示,用天平比较轻重。
5. 游戏巩固组织幼儿进行“找不同”游戏,教师出示两个重量不同的物品,让幼儿找出不同之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轻重2. 板书内容:(1)轻重的概念(2)比较轻重的方法(3)实践例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两个物品进行轻重比较,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比较轻重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数学,实在为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的“比较轻重”教学。
该课程是引导幼儿认得轻重概念和察看物体轻重属性的过程,并通过亲身操作和试验,激发幼儿的古怪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目标1.识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属性,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2.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轻重物体的特点,培育幼儿的察看力和语言表达本领。
3.引导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探究轻重概念,并以多元化的形式完成轻重比较任务。
4.通过游戏活动,加深对轻重概念的理解和认得。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自由跳动,疏导幼儿情绪,为本节课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引入主题老师将一个小手提袋/盒子放在同学面前,提问幼儿这个盒子/手提袋有多重,或者说手提袋里装了很多物品,问幼儿这些物品是不是都有相同的重量?然后老师供给几个小物品,让同学上台两两组合,看哪一组的重量大一些,哪一组的重量小一些,引导同学发觉轻重之间的关系。
3.重点讲解为了加深幼儿们对轻重概念的理解,老师介绍了流程,介绍几个生活中的物品并且比较它们的重量,比如汽车和脚踏车、书和玩具等等。
在讲解中,老师激励同学积极地发表本身对物品相对强度的看法,以帮忙他们更好地理解轻重的概念。
4.操作环节为了使幼儿们更好的理解轻重概念的积极性,所以设计了以下操作环节:1)老师将盒子中的物品线性排列,要求幼儿依照从轻到重的次序将其排列。
2)让幼儿在同一个盒子里放入不同的物品,在一个天平上比较重量,让幼儿感受不同物品的重量。
3)将一个手提袋放在天平上,不停地添加物品,每一次添加后,察看天平移动的情况,带着大家探讨物品重量和天平平衡的关系。
4)组织同学制成本身的天平测量物品的重量,尝试用本身的手工制作粉丝型卡尺、没带子的卷尺等等制作测量轻重之用的工具。
5.游戏环节老师让同学分成两组,将双方各自分开,然后老师会在一쪾放几个球,每个球有不同的重量,之后会将全部的球打乱,一队的同学中有一个来选择球,选择后回到本身的队列,连续让还没有选择到球的队员来选择,轮番进行,最后看那一队选择到的球总量更高,说明哪一队更有视力,这个游戏加深了同学对物品重量的理解。
小班《比较轻重》的数学教案

小班《比较轻重》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感知物体的重量差异。
2. 培养幼儿的比较、判断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
2. 认识重和轻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判断物体的重量差异。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重量不同的物品(如:小石头、棉花、塑料块等)。
2. 教学场地准备:宽敞的活动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重量差异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比较轻重的兴趣。
2. 基本环节:(2)教师引导幼儿用直观的方式比较物品的重量,如:用手压、用眼睛看等。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自己选择物品进行比较,并总结比较轻重的方法。
(4)教师设置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实践比较轻重的方法,如:找出最轻的物品、组成重量不同的组合等。
3. 总结环节: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总结比较轻重的方法。
4.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简单的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操作,了解比较轻重的方法。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掌握比较轻重的技巧。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利用生活化教学法,将数学活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实践中感知轻重概念。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重量差异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比较轻重的兴趣。
3. 讲解比较方法:教师讲解比较轻重的方法,如:用手压、用眼睛看等。
4.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自己选择物品进行比较,并总结比较轻重的方法。
5. 游戏环节:教师设置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实践比较轻重的方法。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比较轻重方法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比较轻重》教学教案8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比较轻重》教学教案8篇教案1游戏目标:1.引导幼儿步入神奇的数学领域。
2.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轻重所具有的相对性,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3.幼儿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图片两幅;小筐子一个;铁球、皮球、棉团各一个;绒毛玩具小猫、小鸡、小老鼠、狮子各两个。
场地画有迷宫图。
游戏过程:首先请幼儿画一画,把第一幅图中重的物体下面画标记。
比一比,比较第二幅图中桶和袋子谁重,谁轻?试一试,完成以上任务后,幼儿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较铁球、皮球和棉团的重量,将最重的给爸爸,比较重的给妈妈,最轻的给自己。
玩一玩,三人快速来到迷宫前,放下手中的物品。
手持重物者(爸爸)走蓝线,手持最轻物品者走红线(孩子),妈妈作裁判。
爸爸和孩子分别从起点出发,依次比较两动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动物前行,沿线走到终点,又快又正确者为胜。
游戏反思: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教案2活动设计背景每次分果时,孩子们都喊着:老师我要大的,每一次我都因势利导拿出一大一小的两个果让孩子们作比较,他们能通过观察比较很快能说出那个大那个小,但当我出示两个一样大的果让孩子们比较时。
他们就不知道用语言描述:“两个果一样大”所以在上学期教研课我特设计了此活动,意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能力,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
活动目标1、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2、比较物体的大小,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精彩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精彩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感知轻重》,具体内容为比较物体的轻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物体的轻重。
2.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物体轻重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感知和描述物体的轻重。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苹果、香蕉、橘子、小石头、小木块等不同重量的物体。
2. 学具:小天平、小篮子、小盘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神秘的小箱子,里面装有各种不同重量的物体。
邀请幼儿轮流触摸箱子里的物体,并猜测它们的轻重。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放在小天平的两边,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重。
通过多个例题,让幼儿感知和了解轻重。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小天平和小篮子进行随堂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轻重。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物体重,有的物体轻?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小天平,左边写上“重”,右边写上“轻”。
2. 在天平两边分别贴上苹果和香蕉的图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重的和一个轻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轻重。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对轻重概念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体的轻重,如玩具、文具等,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和分享。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轻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互动性。
3. 小组讨论的引导和参与度。
4. 板书设计的直观性和引导性。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比较轻重》教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比较轻重》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智慧宝宝》第三单元第二节“比较轻重”。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能够辨别轻重,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轻重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轻重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小动物玩具、水果模型、小书包等。
学具:每组一张操作卡,上面有轻、重两种物品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让幼儿参与一场小动物搬家的游戏,让幼儿感受轻重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天平,让幼儿观察天平的两端。
(2)在天平两端分别放置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幼儿判断哪一端更重。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操作卡,让幼儿两人一组进行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5分钟)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比较轻重,分享自己的方法。
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并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轻重2. 板书内容:轻重的概念比较轻重的方法操作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找一件轻物品和一件重物品,进行比较。
(2)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比较过程。
2. 答案:轻物品:羽毛;重物品:石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比较轻重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思考:除了用天平比较轻重,还有其他方法吗?(2)让幼儿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轻重比较,并记录下来。
(3)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课堂所学,增进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轻重》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轻重》
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轻重的概念。
2. 能够使用天平进行轻重的比较。
3. 能够解决简单的轻重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理解轻重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轻重比较。
教学准备:
1. 天平
2. 不同重量的物品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识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轻重。
Step 2:引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两个物品,一个较重,一个较轻,并让学生比较两个物品的重量。
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物品的轻重。
Step 3:实践操作
教师让学生使用天平进行轻重比较的练习。
学生可以将不同的物品放在天平的两边,
观察天平的倾斜情况,通过观察来判断物品的轻重。
Step 4: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分组进行轻重的比较,并互相交流比较结果。
Step 5: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轻重的判断方法,并让学生将总结的方法写在笔记本上。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采用了实践操作的方式来教授轻重的概念和判断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练习环节,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比较结果,加深了他们对轻
重概念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物品的轻重。
可以说教学目标基本得到达成。
但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另外,在教学反思环节,可以邀请一些学生来进行
分享,促进他们对轻重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小班数学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轻重》2篇

小班数学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轻重》小班数学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轻重》精选2篇(一)教案《比较轻重》教学目标:1. 认识轻重的概念;2. 能够用手感觉物体的轻重;3. 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4. 能够通过比较轻重进行排序。
教学准备:1. 一组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小石子、毛笔、鸟羽毛、铅笔等;2. 条纹纸和胶水;3. 单词卡片:轻、重。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1. 引导学生观察课桌上放置的若干物体,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呢?”2. 引导学生回答,如果提到了物体的轻重,就引导他们具体说出物体轻和重的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提到轻重,老师可以在此时简单地介绍轻重的概念。
Step 2: 提供物体进行触摸判断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组物体,包括轻重不同的物体。
2. 请学生用手触摸这些物体,并让他们分辨出轻的和重的物体。
Step 3: 通过比较轻重进行排序1. 教师用胶水将条纹纸固定在桌子上,条纹纸上画有一条线作为分界线。
2. 将一组物体放置在条纹纸的两端。
3. 鼓励学生比较物体的轻重,并按照轻重的顺序将物体放在条纹纸上。
4. 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好的序列,并让他们描述序列的特点,如颠倒物体的位置会发生变化等。
Step 4: 巩固练习1. 准备一些单词卡片,其中半数卡片上写着“轻”,另一半卡片上写着“重”。
2. 教师将卡片分发给学生,然后带领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单词,分别举例物体的轻和重。
3.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然后将卡片放入相应的分类中。
教学反思:这节课以比较轻重的概念为切入点,通过感受实物的轻重、比较物体轻重以及排序等一系列操作,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并掌握轻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通过手眼配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了轻重的特点,从而加深他们对轻重概念的理解。
通过排序和分类练习,学生还培养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注重对学生的巩固和拓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轻重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比较轻重》教学教案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比较轻重》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感知轻重》第三节《比较轻重》。
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和实际操作,理解轻重的概念;学习使用“重”、“轻”等词汇描述物体;掌握比较轻重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轻重的概念,能够用“重”、“轻”等词汇描述物体。
2. 学会通过观察、触摸和实际操作,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轻重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能够用“重”、“轻”等词汇描述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两个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球(一个较重,一个较轻),天平,小石子,棉花球等。
学具:每组两个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球(一个较重,一个较轻),天平,小石子,棉花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两个颜色不同的小球,请幼儿观察并猜测哪个球更重。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感受两个小球的轻重。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用天平比较两个小球的轻重,讲解比较轻重的方法。
让幼儿用“重”、“轻”等词汇描述物体。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比较两个小球的轻重,并用“重”、“轻”等词汇进行描述。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强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明白轻重是可以通过观察、触摸和实际操作进行比较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轻重》2. 内容:轻重概念:观察、触摸、实际操作比较方法:天平、词汇描述(重、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找出家中的两个物体,比较它们的轻重,并用“重”、“轻”等词汇进行描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比较轻重的方法,但部分幼儿在运用词汇描述物体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比较轻重》教学教案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比较轻重》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第三节《比较轻重》。
主要内容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和比较物体的轻重,理解轻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轻重排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物体的轻重,理解轻重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轻重排序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合作交流中,发展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轻重的概念,学会比较轻重。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轻重排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积木、小石子、小玩具等。
学具:每组一份天平、积木、小石子、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故事情境:小熊捡到了一些水果,但不知道哪个重哪个轻,请小朋友们帮忙。
引导幼儿观察水果,尝试用语言描述轻重。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天平,通过比较两个水果的轻重,让幼儿理解轻重的概念。
然后引导幼儿用天平比较其他物体的轻重。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利用学具进行轻重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5.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轻重排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轻重》2. 板书内容:轻重概念比较方法轻重排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找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比较轻重,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苹果比橙子重,铅笔比橡皮轻……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轻重的概念,学会了比较轻重。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导幼儿探讨轻重的应用,如为什么有些物品要设计成轻的,有些要设计成重的等。
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如直接用手掂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
游戏目标:
1. 引导幼儿步入神奇的数学领域。
2. 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轻重所具有的相对性,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3. 幼儿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游戏准备:
图片两幅;小筐子一个;铁球、皮球、棉团各一个;绒毛玩具小猫、小鸡、小老鼠、狮子各两个。
场地画有迷宫图。
玩法指导:
首先请幼儿画一画,把第一幅图中重的物体下面画。
比一比,比较第二幅图中桶和袋子谁重,谁轻?试一试,完成以上任务后,幼儿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较铁球、皮球和棉团的重量,将最重的给爸爸,比较重的给妈妈,最轻的给自己。
玩一玩,三人快速来到迷宫前,放下手中的物品。
手持重物者(爸爸 )走蓝线,手持最轻物品者走红线(孩子),妈妈作裁判。
爸爸和孩子分别从起点出发,依次比较两动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动物前行,沿线走到终点,又快又正确者为胜。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