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之七:逆向思维法
高考物理复习热点解析—逆向思维法
高考物理复习热点解析—逆向思维法许多物理问题,按照常规的思路来分析思考,比较复杂,如果把问题颠倒过来看,可能变得极其简单,这是逆向思维的运用.善于运用逆向思维,不仅容易将问题化难为易,也容易应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由因到果的正向思维受阻,使求解过程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时,若能变换角度,把物体所发生的物理过程逆过来加以分析,又能领略到“柳暗花明”的意境.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叫逆向思维法.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逆向思维有过程逆向、时间反演等.例题1.在六盘山高中运动会期间,某位老师参加定点投篮比赛,先后两次将篮球从同一位置斜向上抛出,其中有两次篮球垂直撞在竖直墙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篮球在空中运动的加速度两次一样大B.篮球撞墙的速度,第一次较大C.从抛出到撞墙,第一次篮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较短D.抛出时的速度,第一次一定比第二次大【答案】A【解析】A.不计空气阻力,篮球只受重力,所以篮球在空中运动的加速度两次一样大,均为重力加速度,故A正确;BC .在两次运动中,篮球被抛出后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平抛运动的逆反运动,由于两次篮球垂直撞在竖直墙面上,在竖直方向有212h gt =可得篮球从抛出到撞墙,第一次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较长,但是两球的水平位移相同,根据x x v t=可知篮球撞墙的速度,第一次较小,故BC 错误;D.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抛出时的速度v =第一次的水平初速度小,上升的高度大,则无法比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故D 错误。
故选A 。
例题2.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在某时刻给它一个初速度,使其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终停在O 点。
A 、B 、C 三点到O 点的距离分别为1L 、2L 、3L ,小物块由A 、B 、C 三点运动到O 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t 、2t 、3t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312222123L L L t t t ==B .312123L L L t t t ==C .312222123L L L t t t >>D .312123L L L t t t <<【答案】A【解析】A C .小物块由A 点到O 点的匀减速运动过程可看成由O 点到A 点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过程,由此可得21112L at =22212L at =23312L at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312222123L L L t t t ==A 正确;C 错误;B D .由02v v v +=知1A 12L v t =22B 2L v t =33C 2L v t =因为A B Cv v v >>所以312123L L L t t t >>BD 错误。
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摘要:逆向思维即不按习惯的思维方向,从其反向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对于某些物理问题,当用常规的方法解决较为繁难时,若打破常规,逆向思考,往往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逆向思维在物理解题中的几种具体应用。
关键词:逆向思维物理解题应用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或“求异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性思维的另一种思维方式。
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分析问题。
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法则;逆向进行推理,反向解决问题。
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与反联结性,它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防止思维僵化。
应用逆向思维解题,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多数的中学生,往往不习惯于或者不善于逆向思维。
因此,在物理的解题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正向思维过渡到正、逆双向思维,从而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使思维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物理解题中如何有效地应用逆向思维呢?本文就结合具体实例对逆向思维的运用作一些分析。
一、注重课本中正逆思维的联结,培养逆向思维意识在物理学中,有些重大的发明、重要物理概念和定律的引入或阐述,常常需要运用逆向思维,这为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提供了素材。
如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就是从小磁针的转动推出周围存在磁场进而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场。
法拉第在此基础上运用逆向思维“电可以生磁,磁也可以生电”,从而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
又如力的合成和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等概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逆向思维法学案
逆向思维法很多物理过程具有可逆性(如运动的可逆性、光路的可逆性),在沿着正向过程或思维(由前到后或由因到果)分析受阻时,有时“反其道而行之”,沿着逆向过程或思维(由后到前或由果到因)来思考,常常可以化难为易、出奇制胜.[例4] 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可以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某时刻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55 m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35 m处恰好停下,已知声速为340 m/s,则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图6A.5 m/s B.10 m/sC.15 m/s D.20 m/s【解析】汽车在这段时间内做的是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把汽车的运动看作逆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可知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5 m、15 m,从而可以判断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在离测速仪355 m-15 m=340 m处遇到汽车,即超声波传播1 s就遇到汽车,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所用时间为2 s,可得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答案】 B【名师点评】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往往逆向等同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法的物理情境还有斜上抛运动,利用最高点的速度特征,将其逆向等同为平抛运动.[尝试应用] 如图7所示,半圆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从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点斜向左上方抛出,到达半圆轨道左端A点正上方某处小球的速度刚好水平,O为半圆轨道圆心,半圆轨道半径为R,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A点正上方的水平速度为( )图7A.33gR2B.3gR2C.3gR2D.3gR3A [小球虽说是做斜抛运动,由于到达半圆轨道左端A点正上方某处小球的速度刚好水平,所以逆向看是小球从一半圆轨道左端A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运动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这样就可以用平抛运动规律求解.因小球运动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则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设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tan 30°2=36,因为tan θ=y x =y 32R ,则竖直位移y =3R 4,而v 2y =2gy =32gR ,所以tan 30°=v y v 0,v 0=3gR233=33gR 2,故选项A 正确.]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一、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某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会十分繁琐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向思维,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反向研究问题,可使物理情景更简单,物理公式也得以简化,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二、对称法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
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
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可能一眼就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
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对称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用对称法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三、图象法图象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工具,图象问题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运用物理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识图能力和作图能力的综合体现。
它通常以定性作图为基础(有时也需要定量作出图线),当某些物理问题分析难度太大时,用图象法处理常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功效。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四、假设法假设法是先假定某些条件,再进行推理,若结果与题设现象一致,则假设成立,反之,则假设不成立。
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假设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
在分析弹力或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时,常利用该法。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五、整体、隔离法物理习题中,所涉及的往往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物体、一个孤立的过程或一个单一的题给条件。
这时,可以把所涉及到的多个物体、多个过程、多个未知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称为整体法;而把整体的某一部分(如其中的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过程)单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则称为隔离法。
高三物理教学中的逆向思维方法
高三物理教学中的逆向思维方法摘要: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很多物理概念和定律的解答和各种习题的解析,常常要通过逆向思考来解决。
逆向思考其实就是通过从事物的反面进行思考并用创新型的方式解决问题。
通过逆向思考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从多方面解答问题,还能培养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另辟蹊径,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1]。
关键词:高三物理复习;逆向思考教学;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受到传统的教学和学生本身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一般都习惯于从问题的正向思维出发去进行学习和思考并解决问题。
然而一些物理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如果通过逆向思考,通过问题的结果来找出解决方法,能够使问题得到更快速有效的解决。
逆向思考方法充分体现了人类发散思维的活跃性,以及他们在灵活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在高三物理复习中运用逆向思考教学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逆向思考方法的概念和特点(一)逆向思考法概念逆向思考法就是通过将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互换来分析和讨论问题,通过改变事物情发生的结果和原因来探究事物的本质。
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能够简化物理学习中的一些难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例如,将物体垂直向上抛出,在达到最高点前一秒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对于这道问题的解答,如果直接按照垂直上抛来求解,分析问题的过程可能很复杂,但是如果根据它下落的前一秒的速度变化规律来求解,就简单的多了[2]。
(二)逆向思考具有思维发散性和多向性的特点。
例如在复习“力的合成”这一课程时,对于提出的问题:作用在一个直线上的两个同方向作用力4N和6N,形成的合力是多大?按照正向思维方式,应该是10N。
如果换一个思维方式:合力为10N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和同一方向上,那么这两个力分别是多少?这时候通过逆向思维得出的结论就很有意思了。
可以是2和8,也可以是3和7、6和4等,这就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答题技巧!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答题技巧!一、逆向思维法匀减速直线的逆向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1 汽车刹车后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刹车前的速度为20m/s,它在刹车后,还能滑行多远?解析汽车刹车后的减速运动的逆运动是初速度为零,末速为,加速度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汽车刹车后的位移二、平均速度法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为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于速度是均匀变化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也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平均值,或物体在t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如果将这两个推论结合起来,可以使某些问题的解决更为便捷。
例2 某市规定车辆在市区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40km/h。
有一辆车遇到情况急刹车后,经时间t=1.5s停止,量得路面刹车痕迹为S=9m,问这辆车是否违章?解析将汽车的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刹车前汽车的速度为,且,由此有解得可判定该车违章。
例3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该公路旁每隔15m安置一个路标,如图1所示。
汽车经过A、B两相邻路标用了,通过B、C路标用了,求汽车通过A、B、C三个路标时的速度。
图1解析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汽车通过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B段的平均速度等于从A点起末的瞬间速度,BC段的平均速度等于从A点起末的瞬时速度,故汽车的加速设汽车通过A、B、C的速度分别为。
由速度公式有代入数据,计算得三、比值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可推出以下几个结论:1. 连续相等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之比2. ts,2ts,3ts……nts内的位移之比3. 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4. 连续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在处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首先考虑用以上的几个比值关系求解,可以省去很多繁琐的推导或运算。
例4 运行着的汽车制动后匀减速滑行,经3.5停止。
试问它在制动开始后的1s内、2s内、3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多少?解析如图2所示,汽车从起点O起制动,1s末到A,2s末到B,3s末到C,停在D。
物理逆向思维法
物理逆向思维法
物理逆向思维法是一种通过反向思考问题、从结果反推原因的方法,以寻找解决方案或理解物理现象。
这种思维方法常常用于解决问题、深入理解物理规律或设计实验。
以下是物理逆向思维法的一些建议:
1.明确问题:首先,明确你面临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确定你想要解决或理解的具体内容。
2.设定目标:确定你希望达到的目标。
这可以是解释一个观察到的现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个假设,或者解决一个特定的物理问题。
3.逆向思考:从问题的结果或目标出发,反推可能的原因或解决方案。
考虑如果某个现象是真实的,那么可能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假设与验证: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尽量从反向思维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并尝试用实验证实或排除这些假设。
5.关注关键因素:确定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它们可能是导致某个物理现象的关键因素。
这可以帮助你更精确地定位问题的根本原因。
6.利用模型:在逆向思维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物理模型来帮助理解。
尝试构建一个简化的模型,看看它是否能够模拟观察到的现象。
7.多角度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虑是否有其他因素可能影响你的结果,以及是否存在不同的解释或方法。
8.反复迭代:逆向思维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或新的洞察,不断调整你的假设和思考路径。
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有助于拓展问题解决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
创造性。
在物理学中,它可以帮助你深入理解物理规律,提出新的研究问题,或者设计更为创新的实验。
高中生必须掌握的9大物理解题思维方法
高中生必须掌握的9大物理解题思维方法包括:
1.转化和归结思维:把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把具体情况转化为典型情境,将未
知问题归结为已知问题。
2.隔离思维:将物理问题中的几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几个部分隔离开来,分别研究,
分析求解。
3.整体思维:把几个物体或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加以研
究,从而在整体上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4.假设思维: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提出猜想
与假设,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5.类比思维:把形式、性质、特征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研究,有助于揭示问题的本质
特征和规律。
6.极限思维: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从而得出有关结论的方法。
7.逆向思维:从结论或现象开始,反向分析问题的原因或条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
方法。
8.等效思维: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
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9.对称思维: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
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
这些思维方法可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逆向思维法在求解物理运动问题中的妙用
逆向思维法在求解物理运动问题中的妙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解题简捷,或者从正面入手有一定的难度,有意识地改变思考问题的顺序,沿着反向(由后到前、由果到因)的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叫逆思法。
这是一种比较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通常运用可逆性原理、反证归谬等方法进行逆思。
物理学中的可逆过程有运动形式的可逆性、时间反演的可逆性等,下面以运动问题为载体,讲一下逆思法的运用。
【点评】
此题中物体沿光滑斜面上滑,类似于竖直上抛运动,具有时间对称性、速度对称性和位移对称性。
解题时要注意运用这些对称性,简化运算。
【点评】
对于题述只给出最初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最后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一定要考虑到这两段时间可能重叠的情况。
【点评】
此题小球的运动情境是我们常见的,可视做无穷多个斜抛运动组合而成,需要运用公比为1/2的无穷等比数列求和。
【举一反三】
在解决斜抛运动上升阶段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把它视做逆向的平抛运动。
斜抛运动的初速度等价于平抛运动的末速度,斜抛运动到达最高点的速度等价于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对于完整的斜抛运动,根据对称性可看做由两个相同的平抛运动组合而成,利用平抛运动规律,从而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高中物理逆向思维法解决匀减速直线运动乐乐课堂
高中物理逆向思维法解决匀减速直线运动乐乐课堂篇一:匀减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解决匀减速直线运动时,我们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法,从运动反向入手,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种方法并拓展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根据公式,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等于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负值之和。
即a=m*v"-m*v,其中v"表示物体的末速度,v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那么,如果我们想要从运动反向入手,我们就需要找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参考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距离物体远的位置作为参考系,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相反。
例如,假设我们要解决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练习题,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距离物体5米的位置作为参考系,使得物体的速度从v=1米/秒变为v=-1米/秒。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得出物体在5米距离处的速度为0米/秒,即物体的速度反向为1米/秒。
逆向思维法不仅可以解决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其他运动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逆向思维法解决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即物体在速度为0时的速度是多少。
同样地,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距离物体远的位置作为参考系,使得物体的速度从v=0变为v=+1米/秒。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得出物体在5米距离处的速度为-1米/秒,即物体的速度反向为+1米/秒。
逆向思维法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解决其他运动问题。
在高中物理中,逆向思维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法来检验自己的物理知识,加深对运动学的理解。
篇二:匀减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问题,它在高中物理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介绍一种逆向思维法来解决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并拓展到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逆向思维法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反过来考虑。
解决数学题和物理题的逆向思维和推理方法
解决数学题和物理题的逆向思维和推理方法数学和物理是两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而解决其中的问题需要灵活的思维和合理的推理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一些逆向思维和推理方法,帮助解决数学题和物理题。
一、问题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从问题的解决方案出发,反向思考并推导出问题的条件和要求。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且找到解题的思路。
以一个数学问题为例,假设要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我们可以先假设方程组的解存在,然后通过逆向思维来推导出方程组的条件。
通过倒推,我们可以找到解的存在条件,并且在推导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有用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物理问题中,逆向思维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例如,当我们要求解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问题时,可以先假设物体的滑动条件满足,然后逆向思维地推导出物体的质量、斜面的摩擦系数等参数。
二、推理方法推理方法是指根据已有条件和规律,通过逻辑推理来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解决数学题和物理题时,合理的推理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1. 数学题的推理方法在解决数学题时,往往需要通过推理方法来推导出结论。
例如,在证明数学命题时,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等方法进行推理。
而在解决数学运算题时,可以通过分析题目所给条件,利用数学原理和公式进行推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物理题的推理方法在解决物理题时,推理方法同样重要。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运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进行推理,通过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如,在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功等原理进行推理,从而推导出结果。
三、在数学题和物理题中应用逆向思维和推理方法1. 使用逆向思维分析问题通过逆向思维,我们可以先假设问题的解存在,然后通过推理方法逆向推导出问题的条件和要求。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 运用推理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数学题和物理题时,可以通过运用推理方法,根据已有条件和定律,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高中物理常用到的思想方法!
高中物理常用到的思想方法!你真的没有找到学习物理的窍门,物理的学习不强调死记硬背,要注重理解概念规律的内涵与外延,注重把握基本的物理模型,更特别注重掌握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主要有:一、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某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会十分繁琐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向思维,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反向研究问题,可使物理情景更简单,物理公式也得以简化,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对称法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可能一眼就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对称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用对称法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三、图象法图象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工具,图象问题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运用物理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识图能力和作图能力的综合体现.它通常以定性作图为基础(有时也需要定量作出图线),当某些物理问题分析难度太大时,用图象法处理常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功效.四、假设法假设法是先假定某些条件,再进行推理,若结果与题设现象一致,则假设成立,反之,则假设不成立.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假设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在分析弹力或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时,常利用该法.五、整体、隔离法物理习题中,所涉及的往往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物体、一个孤立的过程或一个单一的题给条件.这时,可以把所涉及到的多个物体、多个过程、多个未知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称为整体法;而把整体的某一部分(如其中的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过程)单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则称为隔离法.六、图解法图解法是依据题意作出图形来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既简单明了、又形象直观,用于定性分析某些物理问题时,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解决物体受三个力(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的平衡问题时,常应用此法.七、转换法有些物理问题,由于运动过程复杂或难以进行受力分析,造成解答困难.此种情况应根据运动的相对性或牛顿第三定律转换参考系或研究对象,即所谓的转换法.应用此法,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解答过程一目了然.八、程序法所谓程序法,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正确划分出不同的过程,对每一过程,具体分析出其速度、位移、时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各过程的具体特点列方程解题.利用程序法解题,关键是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速度关系,即第1个过程的末速度是第二个过程的初速度;二是位移关系,即各段位移之和等于总位移.九、极端法有些物理问题,由于物理现象涉及的因素较多,过程变化复杂,同学们往往难以洞察其变化规律并做出迅速判断.但如果把问题推到极端状态下或特殊状态下进行分析,问题会立刻变得明朗直观,这种解题方法我们称之为极限思维法,也称为极端法.运用极限思维思想解决物理问题,关键是考虑将问题推向什么极端,即应选择好变量,所选择的变量要在变化过程中存在极值或临界值,然后从极端状态出发分析问题的变化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有些问题直接计算时可能非常繁琐,若取一个符合物理规律的特殊值代入,会快速准确而灵活地做出判断,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选择题.如果选择题各选项具有可参考性或相互排斥性,运用极端法更容易选出正确答案,这更加突出了极端法的优势.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同学们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极值法常见的极值问题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指明某物理量有极值而要求其极值;另一类则是通过求出某物理量的极值,进而以此作为依据解出与之相关的问题.物理极值问题的两种典型解法.(1) 解法一是根据问题所给的物理现象涉及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明确题中的物理量是在什么条件下取极值,或在出现极值时有何物理特征,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或特征去寻找极值,这种方法更为突出了问题的物理本质,这种解法称之为解极值问题的物理方法. (2)解法二是由物理问题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建立方程,然后根据这些方程进行数学推演,在推演中利用数学中已有的有关极值求法的结论而得到所求的极值,这种方法较侧重于数学的推演,这种方法称之为解极值问题的物理—数学方法.此类极值问题可用多种方法求解:①算术—几何平均数法,即a.如果两变数之和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乘积取极大值.b.如果两变数的积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和取极小值.②利用二次函数判别式求极值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具有以下性质:Δ=b2-4ac>0——方程有两实数解;Δ=b2-4ac=0——方程有一实数解;Δ=b2-4ac<0——方程无实数解.利用上述性质,就可以求出能化为ax2+bx+c=0形式的函数的极值.十一、估算法物理估算,一般是指依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物理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对物理量的数量级或物理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大致的推算.物理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有的物理问题,在符合精确度的前提下可以用近似的方法简捷处理;有的物理问题,由于本身条件的特殊性,不需要也不可能进行精确的计算.在这些情况下,估算就成为一种科学而又有实用价值的特殊方法.十二、守恒思想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都集中地反映了自然界所存在的一种本质性的规律——“恒”.学习物理知识是为了探索自然界的物理规律,那么什么是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在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中,那个保持不变的“东西”才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本质因素.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由于物质世界存在着大量的守恒现象和守恒规律,才为我们处理物理问题提供了守恒的思想和方法.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守恒定律就是我们处理高中物理问题的主要工具,分析物理现象中能量、机械能的转移和转换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主要思路.在变化复杂的物理过程中,把握住不变的因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高三物理总复习物理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题中的策略方法与技巧
高三物理总复习物理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题中的策略、方法与技巧(转载)一、物理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对同一个物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其繁简程度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遵循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掌握正确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就通过对一些典型问题的分析,介绍物理模型法、对称法、等效法、逆向法和极端思维法等常用的基本科学思维方法。
1、物理模型法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是物理知识的一种直观表现。
模型思维法是对研究对象加以简化和纯化,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来研究、处理物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从本质上讲,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我们平时所说的解题时应“明确物理过程”、“在头脑中建立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其实就是指构建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实物模型和过程模型。
实物模型大致上有:质点、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电阻、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等;过程模型大致上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振动、等温过程、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电磁感应现象等等。
在实际运用中,过程模型使用更多。
*例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两板间距为0.1米,极板间电势差为103伏,一个质量为0.2克、带电量为10-7库的小球用0.01米长的绝缘线悬挂于O点。
现将小球拉到与绝缘线呈水平位置的A点后放开,小球运动到O点正下方的B点时线突然断开,以后小球恰能通过B点正下方的C点。
求BC间的距离。
(g=10米/秒2)解析:带电小球从A点开始作圆周运动到B点,用动能定理可得它过B点时的水平速度v,即:mgL-qUL/d=mv2/2,线断后,它在水平方向作匀减速运动,可得运动时间t,即:t=2v/a=2vdm/qu,同时,它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可的:H BC=gt2/2=g(2vdm)2/2(qU)2,代入数据,即得H BC=0.08米。
高中物理常用的思想方法
高中物理常用的思想方法一、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某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会十分繁琐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向思维,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反向研究问题,可使物理情景更简单,物理公式也得以简化,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对称法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可能一眼就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对称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用对称法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三、图象法图象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工具,图象问题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运用物理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识图能力和作图能力的综合体现.它通常以定性作图为基础(有时也需要定量作出图线),当某些物理问题分析难度太大时,用图象法处理常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功效.四、假设法假设法是先假定某些条件,再进行推理,若结果与题设现象一致,则假设成立,反之,则假设不成立.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假设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在分析弹力或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时,常利用该法.五、整体、隔离法物理习题中,所涉及的往往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物体、一个孤立的过程或一个单一的题给条件.这时,可以把所涉及到的多个物体、多个过程、多个未知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称为整体法;而把整体的某一部分(如其中的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过程)单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则称为隔离法.六、图解法图解法是依据题意作出图形来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既简单明了、又形象直观,用于定性分析某些物理问题时,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解决物体受三个力(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的平衡问题时,常应用此法.七、转换法有些物理问题,由于运动过程复杂或难以进行受力分析,造成解答困难.此种情况应根据运动的相对性或牛顿第三定律转换参考系或研究对象,即所谓的转换法.应用此法,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解答过程一目了然.八、程序法所谓程序法,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正确划分出不同的过程,对每一过程,具体分析出其速度、位移、时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各过程的具体特点列方程解题.利用程序法解题,关键是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速度关系,即第1个过程的末速度是第二个过程的初速度;二是位移关系,即各段位移之和等于总位移.九、极端法有些物理问题,由于物理现象涉及的因素较多,过程变化复杂,同学们往往难以洞察其变化规律并做出迅速判断.但如果把问题推到极端状态下或特殊状态下进行分析,问题会立刻变得明朗直观,这种解题方法我们称之为极限思维法,也称为极端法.运用极限思维思想解决物理问题,关键是考虑将问题推向什么极端,即应选择好变量,所选择的变量要在变化过程中存在极值或临界值,然后从极端状态出发分析问题的变化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有些问题直接计算时可能非常繁琐,若取一个符合物理规律的特殊值代入,会快速准确而灵活地做出判断,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选择题.如果选择题各选项具有可参考性或相互排斥性,运用极端法更容易选出正确答案,这更加突出了极端法的优势.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同学们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极值法常见的极值问题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指明某物理量有极值而要求其极值;另一类则是通过求出某物理量的极值,进而以此作为依据解出与之相关的问题.物理极值问题的两种典型解法.(1) 解法一是根据问题所给的物理现象涉及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明确题中的物理量是在什么条件下取极值,或在出现极值时有何物理特征,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或特征去寻找极值,这种方法更为突出了问题的物理本质,这种解法称之为解极值问题的物理方法.(2)解法二是由物理问题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建立方程,然后根据这些方程进行数学推演,在推演中利用数学中已有的有关极值求法的结论而得到所求的极值,这种方法较侧重于数学的推演,这种方法称之为解极值问题的物理—数学方法.此类极值问题可用多种方法求解:①算术—几何平均数法,即a.如果两变数之和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乘积取极大值.b.如果两变数的积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和取极小值.②利用二次函数判别式求极值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具有以下性质:Δ=b2- 4ac>0——方程有两实数解;Δ=b2-4ac=0——方程有一实数解;Δ=b2-4ac<0——方程无实数解.利用上述性质,就可以求出能化为ax2+bx+c=0形式的函数的极值.十一、估算法物理估算,一般是指依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物理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对物理量的数量级或物理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大致的推算.物理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有的物理问题,在符合精确度的前提下可以用近似的方法简捷处理;有的物理问题,由于本身条件的特殊性,不需要也不可能进行精确的计算.在这些情况下,估算就成为一种科学而又有实用价值的特殊方法.十二、守恒思想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都集中地反映了自然界所存在的一种本质性的规律——“恒”.学习物理知识是为了探索自然界的物理规律,那么什么是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在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中,那个保持不变的“东西”才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本质因素.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由于物质世界存在着大量的守恒现象和守恒规律,才为我们处理物理问题提供了守恒的思想和方法.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守恒定律就是我们处理高中物理问题的主要工具,分析物理现象中能量、机械能的转移和转换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主要思路.在变化复杂的物理过程中,把握住不变的因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当然,我罗列的也许不是很全面,但是这些思想方法的确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能够结合具体题目来分析理解,这对自己整个高中的物理学习甚至是数学、化学等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之七:逆向思维法
l t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逆向思维法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几道物理题的解法分析,阐述逆向思维解题方法的几种应用:一、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二、在因果关系上逆向思维;三、在迁移规律上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简单说来就是“倒过来想一想”。
这种方法用于解物理题,特别是某些难题,很有好处。
下面通过高考物理试卷中的几道题的解法分析,谈谈逆向思维解题法的应用的几种情况。
一、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解题程序,一般是从已知到未知,一步步求解,通常称为正向思维。
但有些题目反过来思考,从未知到已知逐步推理,反而方便些。
例1.如图1所示,图1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分别由双线圈ab 和cd (匝数都为n 1)、ef 和gh (匝数都为n 2)组成。
用I 1和U 1表示输入电流和电压,用I 2和U 2表示输出电流和电压。
在下列四种接法中,符合关系的有:12212121,n n I I n n U U ==(A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入端。
(B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 相连作为输入端。
(C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出端。
(D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 相连作为输出端。
析与解:一般的选择题,是从题干所给的已知条件去求解,解出结果与选项比较,哪个正确选哪个。
但本题我们不能根据两个公式去求解法,而只能逐一选项讨论哪种解法能得出题干给出的公式。
对(A ),初级ab 和cd 两线圈串联,总匝数为2 n 1,次级ef 和gh 两线圈亦串联,总匝数为2 n 2,据变压器变压比公式及变流比公式有。
121221212121,22n n U U I I n n n n U U ====对(B ),初级总匝数为2 n 1,次级总匝数为n 2(ef 与gh 并联),不符合题给两公式。
学好物理的8种思维方法
学好物理的8种思维方法学好物理的8种思维方法1、守恒思维方法自然界里各种运动形成虽然复杂多变,但变化中存在不变,即某些量总是守恒。
守恒的观点是分析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观点,它启发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到系统中某些量的转化和转移并不影响总量守恒。
(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
如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一定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其中动力做功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阻力做功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从能量守恒的观点看,动能定理是一条应用广泛的重要定理。
在机械运动的范围内,当系统状态变化时,如果除重力、弹力外没有其它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它是普遍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
功、热和内能之间的变化关系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体间由于温度差发生热传递。
是内能的转移。
如:长为L,质量为M的均匀软绳,放在光滑桌面上,现让其从桌边缘无初速滑落,求绳子末端离开桌边缘时的速度。
本题是属于变力做功问题,直接求解较难,最简便的方法是从功能关系出发求解。
解略。
(2)质量守恒一定的物质形式对应一定的运动和一定的能量状态,运动是永恒的,物质是不灭的。
参与变化的物体质量的总和与变化后物质质量的总和相等,这就是质量守恒的观点。
(3)电荷守恒中性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决定了自然界中电荷是守恒。
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接触,摩擦或感应的方式可以带电,带电的物体若发生中和或电荷转移现象,电荷发生消失或减少,但正负电荷总和是一定的。
如:在原子物理中,写核反应方程,质量和核电荷数守恒。
2、系统思维方法按照系统的观点,我们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根据上述观点,在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时,抓住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物理过程的整体性进行分析,这就是系统思维的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逆向思维在解力学题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在解力学题中的应用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几道物理力学题的解法分析,阐述逆向思维解题方法的几种应用:一、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二、在因果关系上逆向思维;三、在物理过程上逆向思维;四在迁移规律上逆向思维。
关键词:逆向思维,解题程序,因果关系,物理过程,迁移规律所谓“逆向思维”,简单说来就是“倒过来想一想”。
这种方法用于解物理题,特别是某些难题,很有好处。
下面通过几道力学题的解法分析,谈谈逆向思维解题法的应用的几种情况。
一、 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解题程序,一般是从已知条件到要求结果,一步步求解,通常称为正向思维。
但有些题目反过来思考,从要求结果到已知条件逐步推理,反而方便些。
例1. 站在升降机里的体重计上质量为kg 60的人。
看到体重计的示数为618N ,则升降机正在A .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B .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C .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D .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学生易选A 而漏选D ,原因何在?指出学生尚不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
解析:本题已知条件是人的质量(m=60kg )和在电梯中的视重(F=618N ),要求结果是电梯的运动状态,我们从电梯的运动状态出发,看看能不能得到已知的条件:视重F=618N 。
逐一选项分析:A . 当电梯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加速度a 向上,有ma mg F =-,所以N ma mg F 6185.0608.960=⨯+⨯=+=,符合已知条件,A 正确;B . 当电梯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时,加速度a 向下,有ma F mg =-,所以N ma mg F 5585.0608.960=⨯-⨯=-=,不符合已知条件,B 错误;C . 当电梯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时,加速度a 向下,有ma F mg =-,所以N ma mg F 5585.0608.960=⨯-⨯=-=,不符合已知条件,C 错误;D . 当电梯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时,加速度a 向上,有ma mg F =-,所以N ma mg F 6185.0608.960=⨯+⨯=+=,符合已知条件,D 正确;所以本题选AD 。
逆向思维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逆向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不从常规的角度出发,而是想出一些更为特殊的方法进行思考。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逆向思维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一、逆向分析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逆向分析就是从结论出发,反推回去找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求解一个物理量时,可以考虑先假设这个物理量的值,再根据公式进行试算,判断这个值是否正确,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这种逆向分析的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逆向转化逆向转化是指将一个物理问题转化为另一个简单问题来解决。
例如,有些物理问题需要用到复杂的公式和方法才能求解,但是如果将不同形式的同一物理量联系起来,或者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已经熟知的问题,就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求解。
这种逆向转化的思维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不同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和对物理公式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三、逆向创新逆向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创新。
比如,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解题路径和方法,或者设计更加复杂的问题,从而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这种逆向创新的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逆向比较逆向比较是指将两个物理现象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找出相似与不同点,并推导出规律。
例如,比较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者比较不同位置、不同物体、不同状态的物理现象,可以得出更加深刻的结论。
这种逆向比较的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逆向思维法
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几道物理题的解法分析,阐述逆向思维解题方法的几种应用:一、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二、在因果关系上逆向思维;三、在迁移规律上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简单说来就是“倒过来想一想”。
这种方法用于解物理题,特别是某些难题,很有好处。
下面通过高考物理试卷中的几道题的解法分析,谈谈逆向思维解题法的应用的几种情况。
一、 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
解题程序,一般是从已知到未知,一步步求解,通常称为正向思维。
但有些题目反过来思考,从未知到已知逐步推理,反而方便些。
例1.如图1所示,
图1
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分别由双线圈ab 和cd (匝数都为n 1)、ef 和gh (匝数都为n 2)组成。
用I 1和U 1表示输入电流和电压,用I 2和U 2表示输出电流和电压。
在下列四种接法中,符合关系1
2212121,n n I I n n U U ==的有: (A )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入端。
(B )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 相连作为输入端。
(C )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出端。
(D )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 相连作为输出端。
析与解:一般的选择题,是从题干所给的已知条件去求解,解出结果与选项比较,哪个正确选哪个。
但本题我们不能根据两个公式去求解法,而只能逐一选项讨论哪种解法能得出题干给出的公式。
对(A ),初级ab 和cd 两线圈串联,总匝数为2 n 1,次级ef 和gh 两线圈亦串联,总
匝数为2 n 2,据变压器变压比公式及变流比公式有1
21221212121,22n n U U I I n n n n U U ====。
对(B ),初级总匝数为2 n 1,次级总匝数为n 2(ef 与gh 并联),不符合题给两公式。
对(C ),初级总匝数为n 1,次级总匝数为2n 2,亦不符合题给两公式。
对(D ),初级总匝数为 n 1,次级总匝数为n 2 , 符合题给两公式。
故本题选(A 、D )。
这种在解题程序上的逆向思维法,较多用于选择题和证明题,因为此类题给出了要求的结果,便于逆推。
二、在因果关系上逆向思维
物理过程有一定的因果关系,通常从原因出发推导结果,称为正向思维。
但有时反过来,从结果倒推原因,可称为逆向思维。
例2.某人透过焦距为10厘米,直径为4.0厘米的薄凸透镜观看方格纸,每个方格的边长均为0.30厘米。
他使透镜的主轴与方格垂直,透镜与纸面相距10厘米,眼睛位于透镜主轴上离透镜5.0厘米处。
问他至多能看到同一行上几个完整的方格?
析与解:眼睛看到方格,应是方格纸反射的自然光经透镜折射后射到人的眼中,我们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把眼睛看作光源,求此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折射(会聚)后能照到方格纸上多大的范围?
光路图为图2所示。
C
D
图2
设E 为光源,它发出的光经透镜AB 会聚后照到屏上CD 上,其反向延长交主轴S ˊ,则S ˊ可看作E 的虚像。
据透镜成像公式f v u 111=+得像距v 为:1010
5105-=-⨯=-=f u uf v 厘米。
由图2,相似三角形S ˊA B 与S ˊC D 中,
21101010=+=+='''=d v v S O S O CD AB , ∴ C D=2A B=20.80.4=⨯(厘米)。
C D 中包含的方格数至多为2630
.00.8==a CD (个)其中a 为每个方格的边长。
有同学问:把物体放在焦点处不是不能成像吗?笔者一提示:用逆向思维法。
同学恍然大悟。
可见对物理知识,切忌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
此类逆推法也应用不少。
例如在碰撞中,已知物体碰撞后的速度求碰撞前的速度,在电磁感应中,已知感生电流的方向求导体如何运动等等。
三、在迁移规律上逆向思维
在见到一个新题后,有时会联想到以前解过的题目或已有的物理知识、物理情境,把“陈题”的思维方法应用到“新题”上,称为“迁移”。
但有时“新题”与“陈题”的关系是互逆关系,即在新题中为已知的,在陈题中为所求,在新题中为所求的,在陈题中为已知。
这就要求用逆向思维去迁移。
例3.有一准确的杆秤。
今只给你一把有刻度的直尺,要求用它测出这杆秤的秤砣的质量。
试导出表示秤砣质量的公式,并说明所需测量的量。
这是一道考查考生独立思维能力的题,已知条件甚少,许多同学无从下手。
看到此题后,首先应该联想到课本上制作杆秤的小实验(见《物理》课本上册P36—37),小实验是给出秤秤和已知质量的秤砣,用实验法找出秤杆上各个刻度的位置,其中首先找出零刻度的位置。
本题逆其向而行之,已知秤杆上的刻度,求秤砣的质量。
这里,秤杆上的各刻度是已知量,是隐含的已知量。
解:秤的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秤钩B 到提钮的距离为d ,零刻度(即定盘星)A 到提钮的距离为l 0,满刻度D 到提钮的距离为l ,秤杆和秤钩所受的重力为P ,秤水平时,P 对提钮的力臂为d 0,设秤砣的质
量为m ,秤的最大称量为M 。
当空称平衡时,有 mg l 0=Pd 0 ①
当满称量平衡时有 Mgd=Pd 0+mg l ②
解①、② 式得: l
l Md m +=0 ③ 或 m Md l l =
+0 ④ 本题的答案是③式,从秤杆上读出最大称量M ,用直尺测出d 和从A 到D 的距离(l l +0),代入③式即可求得m 。
小实验的答案是④式,即已知秤砣的质量m 和d ,用试验法找出(l l +0)的位置D 。
从③式与④式的比较中可看出,二者是互逆的过程。
四、在命题方法上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在题目中已知原因判结果与已知结果判原因之间的变换。
逆向思维的应用很广泛,如动力学,已知物体运动特点或运动图像,受力应有何特点?电磁感应现象,如图4,一通电直导线附近放置一导线框,导线框与直导线在一个平面内,什么情况下可以使导线框中产生顺时针的感应电流?振动及波动现象,若两相干波源振动相反,则加强和减弱的条件如何?电学,根据电路特点判断电流的情况等等。
例4.如图5,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位置,则该图象反映了某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若令x 轴和y 轴分别表示其他的物理量,则该图象又可以反映在某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动能,则该图象可以反映某物体受恒定合外力作用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与时间的关系
B .若x 轴表示频率,y 轴表示动能,则该图象可以反映光电效应中,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
C.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动量,则该图象可以反映某物体在沿运动方向的恒定合外力作用下,物体动量与时间的关系
D.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感应电动势,则该图象可以反映静置于磁场中的某闭合回路,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时,闭合回路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动能定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动量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的物理图像。
根据物理规律画图象学生平时训练很多,可以说熟练掌握,而此题通过图象分析物理规律。
这类新题与已有习题思维过程反向,考查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是否掌握,更好的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符合新课改精神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把好的题加以变形或推广,换一个面貌出现,这是常用的命题方法,叫命题转换。
逆向思维法是探求转换命题的解法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