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面工程质量通病模板

墙面工程质量通病模板
墙面工程质量通病模板

墙面工程质量通病

一隔墙工程

1、隔墙: 分隔建筑物内部空间的不承重的内墙。对隔墙的基本要求是轻、薄, 有良好的隔声性能, 便于拆装等, 并根据具体环境要求耐水( 潮) 、耐火等。

2、分类:

( 1) 砌块式隔墙

砌块隔墙是指采用普通粘土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块、玻璃砖等块材砌筑而成的隔墙, 其构造简单, 应用时要注意块材之间的结合、墙体稳定性、墙体重量及刚度对结构的影响等问题( 2) 立筋式隔墙( 骨架式隔墙)

立筋隔墙是由木骨架或金属骨架及墙面材料组成。

( 3) 板材式隔墙

板材式隔墙是不用骨架, 而用厚度比较厚、高度相当于房间净高的板材拼装而成的隔墙, 如加气混凝土条板、石膏条板、碳化石灰板、泰柏板等。

3、隔墙工程质量控制重点

( 1) 隔墙和主体结构之间连接: 隔墙上部、中部、下部和主体结构连接必须牢固;

( 2) 隔墙板( 块) 之间连接: 构造合理和装修后裂缝控制

( 3) 隔墙和门窗框连接: 牢固防松动

市委工程隔墙: 轻钢龙骨石膏板和加气混凝土块

4、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

( 1) 构造: 采用薄壁型钢做

骨架, 两侧铺钉饰面板, 纸

面石膏板主要分为普通纸

面石膏板、防火纸面石膏

板和防水纸面石膏板。

这种隔墙是机械化施工

程度较高的一种干作业墙体, 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劳动强度小、装饰美观及防火、隔声性能好等特点, 因此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隔墙

( 2) 常见质量通病和防治

通病1: 隔墙板与墙体、顶板、地面连接处有裂缝

现象: 隔墙板与结构主体的墙( 柱) 、顶板、地面连接处出现裂缝

原因: 1、轻钢龙骨有的出现变形, 有的通贯横撑龙骨、支撑卡装得不够, 致使整片隔墙骨架没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受外力碰撞而出现裂缝。

2、隔墙与侧面墙体及顶板相接处, 没有粘结50宽玻璃纤维带, 只用接缝腻子找平。

防治:

1、根据设计放出隔墙位置线, 并引测到主体结构侧面墙体及顶板上。

2、将边框龙骨即沿顶龙骨、沿墙( 柱) 龙骨与主体结构固定, 固定前先铺垫一层橡胶条或沥青泡沫塑料条。边框龙骨与墙、顶、地固定作法。边框龙骨与主体结构连接采用射钉或电钻打眼安膨胀螺栓。间距: 水平方向不大于80cm, 垂直方向不大于1m。

3、根据设置要求, 在沿顶、沿地龙骨上分档画线, 按分档位置安装竖龙骨, 竖龙骨上端、下端插入沿顶和沿地龙骨的凹槽内, 翼缘朝向拟安装罩面板的方向。调整垂直, 定位后用铆钉或射钉固定。竖龙骨与沿地龙骨的固定。

4、安装门窗洞口的加强龙骨后, 再安装通贯横撑龙骨和支撑卡。通贯横撑龙骨必须与竖向龙骨的冲孔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并卡紧牢固, 不得松动, 这样可将竖向龙骨撑牢, 使整片隔墙骨架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5、石膏板的安装, 两侧面的石膏板应错缝排列, 石膏板与龙骨采用十字头自攻螺钉固定, 螺钉的长度一层石膏板用25mm, 两层石膏板用35mm。

6、与墙体、顶板接缝处粘结50mm宽玻璃纤维带再分层刮腻子, 以避免出现裂缝。

7、隔墙下端的石膏板不应直接与地面接触, 应留有10~15mm的缝隙, 用密封膏嵌严, 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操作, 才能确保隔

墙的施工质量。

通病2 门口上角墙面易出现裂缝

现象: 门口上墙面裂缝在门口两个上角出现垂直裂缝, 裂缝长度、宽度和出现的早晚有所不同。

原因分析: 当采用复合石膏板时, 由于预留缝隙较大, 后填入的108胶水泥砂浆不严不实, 且收缩较大, 再加上门扇振动, 在使用阶段门口两个上角出现垂直裂缝; 当采用工字龙骨时, 接缝处嵌入以石膏为主的脆性材料, 在门扇撞击作用下, 嵌缝材料与墙体不能协同工作, 也会出现这类裂缝。

防治措施: 注意板的分块, 把面板接缝与门口立缝错开半块板的尺寸。这种做法对工字龙骨板较易实现; 对复合板则要增加两种板的型号, 如预制加工厂有困难, 可在现场将复合板局部切锯。

通病3: 板缝开裂

板缝开裂一般竣工5~6个月以后, 纸面石膏板接缝陆续出现开裂, 开始是不很明显的发丝裂纹, 随着时间的延续, 裂缝有的可达1~2mm。

原因分析:板缝结点构造不合理, 板胀缩变形, 刚度不足, 嵌缝材料选择不当, 施工操作及工序安排不合理等, 都会引起板缝开裂。

防治措施: (1)选择合理的接点构造。一般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 清除缝内杂物, 嵌缝腻子填至板倒角边平, 待腻子初凝时( 大约30~

40min) , 再刮一层较稀的腻子( 厚约1mm) , 随即贴穿孔纸带, 纸带贴好后放置一段时间, 待水分蒸发后, 在纸带上再刮一层腻子, 将纸带压住, 同时把接缝板面找平; 另一种做法是: 在对头缝中勾嵌缝腻子, 用特制工具把主缝勾成明缝, 安装时应将多余的粘结剂及时刮净, 保持明缝顺直清晰。(2)为了防止施工水分引起石膏板变形裂缝, 墙面应尽量采用贴墙纸或刷106彩色涂料等做法。通病4 板面接缝有痕迹

板面接缝有痕迹板面接缝处喷浆后, 出现较明显的痕迹。

原因分析:石膏板端成直角, 当贴穿孔纸袋后, 由于纸袋厚度, 出现明显痕迹。

防治措施: 生产倒角板是处理好板面接缝的基本条件。定货时提出要求, 若生产不是倒角板, 还可在现场加工。

5、加气混凝土砌块

( 1) 构造和要求: 加气混凝土块隔墙是由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而成的隔墙, 其构造简单, 常见于框架结构、短肢剪力墙等结构中, 施工时应注意块材之间的结合、墙体的稳定性、墙体重量及刚度对楼盖集主体结构的影响、墙体与原结构墙和梁的连接问题。

( 2) 常见质量通病

材料复试

1)砌体材料应符合GB/T11968-1997《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中的规定。

2)砌块强度等级及必须容重满足设计要求, 强度不应小于A5.0级。

3)材料进场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现场应对每批次的材料进行尺寸及容重的复核。产品质量说明书应包括: 生产

常见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

常见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这里以普遍应用的组合钢模板为主结合木模板、组合胶模板,介绍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方法。 模板一般质量通病 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

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一、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轴线位移(二)标高偏差(三)结构变形(四)接缝不严(五)脱模剂使用不当(六)模板未清理干净(七)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八)模板支撑选配不当(九)梁模板缺陷(十)柱模板缺陷(十一)板模板缺陷(十二)墙模板缺陷(十三)楼梯模板缺陷 (一)轴线位移 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组合时末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末及时纠正, 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末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末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末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一定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说图并注明各部位轴线位置,几何尺寸、 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作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采用现浇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内部底焊梯子底筋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能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二)标高偏差 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末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 (3)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末固定牢,施工时末重视施工方法。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轴线位移 (一)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二)原因分析: 1. 模板翻样错误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就位; 2. 构件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 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 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 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造成模板位移; 7. 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三)防治措施: 1. 要求施工单位将复杂部位的模板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以此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相关人员要审核模板加工图及技术交底; 2. 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方可同意模板安装。 3.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模板底部位置准确; 4.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 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 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 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二、标高偏差 (一)现象:测量检查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或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二)原因分析: 1. 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 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或标记有误差; 3. 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 楼梯踏步或降板等部位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等。 (三)防治措施: 1. 每层要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 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要经常对标高标记进行复核,严格按标记施工; 3. 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 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积误差,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3 个(可按实际情况增加),以便复核; 4. 楼梯踏步或降板处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三、结构变形 (一)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五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五)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提要:梁模板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浇捣砼时要均匀下料,控制浇灌厚度。特别是门窗洞口两侧既要保证砼振捣密实精品源自保洁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模板支设偏位 预防措施: a 、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并将所有盘尺及仪器校验合格后使用,手续无误后才能支模。 b 、墙模板根部或顶部必须有限位措施,如采用焊接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正确。 c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直位置准确。并按照吊盘的准确位置多方向排尺,确保半径准确。 d 、根据砼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e 、砼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f 、砼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2模板变形 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涨模 预防措施: a 、梁底支模间距应能保证在砼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模底部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保证支撑不沉陷。 b 、梁模板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浇捣砼时要均匀下料,控制浇灌厚度。特别是门窗洞口两侧既要保证砼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c 、梁墙模板上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浇筑时上口宽度。 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米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1/1000 —3/1000。 (2)柱模板 a 、人字柱表面不光滑、气泡较多 预防措施: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涂刷标准隔离剂(或脱 模剂),注意施工浇筑速度不可太快,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公分,插捣不得超过振捣棒型号,振捣时务必将气泡全部排出。出件时注意防止吊装时吊装位置 不要碰撞。 b 、涨模断面尺寸不准 预防措施: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截面柱使用穿墙螺栓和围檩,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和缺陷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砼、钢筋砼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 问题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现以普遍应用的组合钢模板为主结合木模板、组合胶模板,介绍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 和防治方法。 模板一般质量通病 一、轴线位移 1 .现象砼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 原因分析 (1) 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 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⑶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 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 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 砼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 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 防治措施 (1) 严格将施工图中注明的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尺寸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 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砼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⑷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 根据砼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⑹砼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砼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二、标高偏差 1 .现象 测量时,发现砼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 .原因分析 (1) 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 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 (3) 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 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 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 (1) 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 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⑶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土0. 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咼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咼控制线,每层标咼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4) 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一、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1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1/10-1/15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

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1.2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本章以普遍应用的组合钢模板为主结合木模板、组合胶模板,介绍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方法。 模板一般质量通病 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模板施工要点模板

模板施工要点

内容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杯形基础模板缺陷 1.现象 杯基中心线不准; 杯口模板位移; 混凝土浇筑时芯模浮起; 拆模时芯模起不出。 2.原因分析 (1)杯基中心线弹线末兜方。 (2)杯基上段模板支撑方法不当, 浇筑混凝土时, 杯芯木模板由于不透气, 产生浮力, 向上浮起。 (3)模板四周的混凝土下料不均匀, 振捣不均衡, 造成模板偏移。 (4)操作脚手板搁置在杯口模板上, 造成模板下沉。 (5)杯芯模板拆除过迟, 粘结太牢。 3.防治措施 (1)杯形基础文模应首先找准中心线位置标高, 先在轴线桩上找好中心线, 用线坠在垫层上标出两点, 弹出中心线, 再由中心线按图弹出基础四面边线, 要兜方并进行复核, 用水平仪测定标高, 然后依线支设模板。‘ (2)木模板支上段模板时采用抬把木带, 可使位置准确, 托木的作用是将木带与下段混凝土面隔开少许间距, 便于混凝土面拍平。 (3)杯芯木模板要刨光直拼, 芯模外表面涂隔离剂, 底部应钻几个小孔, 以便排气, 减少浮 力。’ (4)浇筑混凝土时, 在芯模四周要均衡下料并振捣。 (5)脚手板不得搁置在模板上。 (6)拆除的杯芯模板, 要根据施工时的气温及混凝土凝卧情况来掌握, 一般在初凝前后即可用锤轻打, 撬棍拨动。较大的芯模, 可用倒链将杯芯模板稍加松动后, 再徐徐拔出。 带形基础模板缺陷 1.现象 沿基础通长方向, 模板上口不直, 宽度不准; 下口陷入混凝土内; 侧面混凝土麻面、露石子; 拆模时上段混凝土缺损; 底部上模不牢(图15-1)。 2.原因分析

(1)模板安装时, 挂线垂直度有偏差, 模板上口不在同一直线上。 (2)钢模板上口未用圆钢穿入洞口扣住, 仅用铁丝对拉, 有松有紧; 或木模板上口未钉木带, 浇筑混凝土时, 其侧压力使模板下端向外推移, 以致模板上口受到向内推移的力而内倾, 使上口宽度大小不一。 (3)模板未撑牢, 在自重作用下模板下垂。浇筑混凝土时, 部分混凝土由模板下口翻上来, 未在初凝时铲平, 造成侧模下部陷入混凝土内。 (4)模板平整度偏差过大, 残渣未清除干净; 拼缝缝隙过大, 侧模支撑不牢。 (5)木模板临时支撑直接撑在土坑边, 以致接内触处土体松动掉落。 3.防治措施 (1)模板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支模时, 垂直度要找准确。 (2)钢模板上口应用∮8~10圆钢套入模板顶端小孔内, 中距500~800nun。 木模板上口应钉木带, 以控制带形基础上口宽度, 并通长拉线, 保证上口平直。 (3)上段模板应支承在预先横插圆钢或预制混凝土垫块上; 木模板也可用临时木撑, 以使侧模支承牢靠, 并保持高度一致。 (4)发现混凝土由上段模板下翻至下段, 应在混凝土初凝前轻轻铲平至模板下口, 使模板下口不至于卡牢。 (5)混凝土呈塑性状态时切忌用铁锹在模板外侧用力拍打, 以免造成上段混凝土下滑, 形成根部缺损。 (6)组装前应将模板上残渣剔除干净, 模板拼缝应符合规范规定, 侧模应支撑牢靠。 (7)支撑直接撑在土坑边时, 下面应垫木板, 以扩大其接触面。木模板长向接头处应加拼条, 使板面平整, 连接牢固。 劲性梁柱模板缺陷 1.现象 劲性梁柱混凝土出现振捣不实, 蜂窝、麻面、漏浆。 2.原因分析 (1)劲性结构骨架置于钢筋网架内, 不便于固定模板的对拉螺杆穿过, 模板收紧困难。 (2)劲性梁柱骨架内部复杂, 振捣困难, 振捣又不认真, 致使振捣不实。 3.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根据目前**工程高层建筑地下室、主体模板制作安装质量的现状,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为保证砼、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因此特编制以下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望引起各方高度的重视。 (一)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模板干缩造成裂缝。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模板未清理干净 1.现象: (1)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砼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2.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 (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内垃圾。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严清扫口。 (三)柱模板缺陷 1.现象 (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 (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2.原因分析 (1)柱箍筋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压力拔出。

模板安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模板安装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质量问题名称现象防治措施 带形基础的质量 通病带形基础通长方向,上 口不直,宽度不够,下 口陷入混泥土内,拆模 时混泥土缺损,底部钉 模不牢固 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 模时垂直度要正确。模板上口应钉木 带,以控制带形基础上口宽度,并通 长拉线,保证上中平直。 隔一定间距,将上段模板支承在 钢筋支架上;支撑直接在土坑边时, 下应垫以木板,以扩大其承载面,两 块模板长向接头处应加拼条,使板面 平整,连接牢固。 杯形基础的质量通病杯口模板位移,混泥土 浇筑时芯模浮起,拆模 板时芯模取不出 中心线位置及标高要准确,支上 段模板时采用抬轿杠,可使位置准确; 拖木的作用是将轿杠与下段混泥土上 面隔开少许,便于混泥土拍平。 杯芯模板要刨光直拼,芯模外表 面要认真涂刷隔离剂,底部可钻几个 小孔,以便排气,减少浮力。 浇筑混泥土时,在芯模四周要均 匀下料及振捣。 拆除芯模,一般在初凝前后即可 用锤轻轻打撬拔动。 梁模板质量通病梁模板梁底不平,梁侧 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 柱梁间拆除困难 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 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 般应略微缩短。 梁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 通直后将梁侧模钉牢固。梁底模板按 规定起拱。浇筑前应充分用水湿润。

柱模板质量通病柱模板炸模,断面尺寸 鼓出,漏浆,混泥土不 密实,或蜂窝、麻面、 偏斜,柱身扭曲 根据规定间距钉置柱箍(间距一 般在500㎜左右)。 成排柱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 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 线,再立中间柱。四周斜撑要牢固。 质量问题名称现象防治措施 凸肚、缩颈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梁、墙 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 象 梁底及支撑腰间距应保证在混泥土自重和 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组合小钢模拼装 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销螺栓间距、 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围檩间距在500㎜左 右,对销螺栓直径由计算确定。浇捣混泥土时 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 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泥土振捣密实,又 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当梁,板跨度 大于4m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 起拱度为全跨的1/1000~3/1000。 标高偏差混凝土浇筑时造成楼层 标高有偏差 设标杆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模板 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楼梯踏步模 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麻面、蜂窝、孔洞、露筋混凝土表面出现严重的 孔洞、露筋 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量,制作时拼缝要求严 密.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泥土时,模 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钢模板变形 要及时修整平直;钢模板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 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嵌缝.梁、柱交接部位 支撑要牢靠,拼缝应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 捣空高柱高墙混泥土出现捣 空现象 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开浇捣孔(留门 子板),以便于混泥土浇筑和振捣

大模板工程施工质量通病

工程大模板施工质量通病预防 一、墙体烂根 1.现象 混凝土墙根与楼板接触部位出蜂窝、麻面或露筋,有的墙根内夹有木片、水泥袋纸等杂物。2.原因分析 (1)第一层混凝土浇灌过厚,振捣棒插入深度不够,底部未振透。 (2)混凝土铺设后没有及时振捣,混凝土内的水分被楼板吸收,振捣困难。 (3)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准,搅拌不匀,坍落度太大,材料离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砂率小,和易性不好,振捣困难或振捣时间过久造成漏浆。 (4)钢模板与楼板表面接触不严密。当楼板厚度不等、高差较大以及安装不平时,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5)钢模下部缝隙用木片堵塞时,木片进入墙体内。 3.预防措施 (1)支模前,在模板下脚相应的楼板位置抹水泥砂浆找平层,但应注意勿使砂浆找平层进入墙体内。 (2)模板下部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等塞严,切忌使用木片并伸入混凝土墙体位置内。 (3)增设导墙,或在模板底面放置充气垫或海绵胶垫等。 (4)浇筑混凝土前先浇水湿润模板及楼板表面,然后浇一层50mm厚的砂浆(其成分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砂浆不宜铺得太厚,并禁止用料斗直接浇筑。 (5)坚持分层浇筑混凝土,第一层浇筑厚度必须控制在500mm以内。 4.治理方法 (1)对于烂根较严重的部位,应先将表面蜂窝、麻面部分剔除,再用1:1水泥砂将分层抹平。此项工作必须在拆模后立即进行。 (2)对于已夹入木片、纸或草蝇等的烂根部位,在拆模后应立即将夹杂物彻底剔除,然后捻入高强度干硬砂浆,必要时砂浆中可稍掺加细石。 (3)对于轻微的麻面,可以在拆模后立即铲除显出黄褐色砂子的表面,然后刮一道108胶水泥腻子。如不是在拆模后立即进行,必须剔除表面松动层,用水湿润并冲洗干净,然后再刮一道108水泥腻子。 (4)对于较大面积的蜂窝、麻面或露筋,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和裸露的骨料颗粒,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或掺微膨胀剂的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二、墙面粘连,缺棱掉角 1.现象 墙体拆模时,大模板上粘连了较大面积的混凝土表皮,现浇墙体上口及洞口拆模后缺棱掉角。 2.原因分析 (1)脱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低于1.2Mpa。尤其是在初冬阶段(温度-1—10℃),由于缺乏可靠的保温措施,最易发生此类现象。 (2)混凝土用水量控制不严,质量波动大,浇筑时下料集中,又未均匀振捣。 (3)模板清理不干净(特别是上、下端口部位及门框边),易积留混凝土残渣。 (4)使用了失效的隔离剂,或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漏刷,或隔离剂被雨水冲刷掉。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组合时末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末及时纠正, 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末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末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末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一定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说图并注明各部位轴线位置,几何尺寸、 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作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采用现浇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内部底焊梯子底筋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能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二)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末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3)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末固定牢,施工时末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末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标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后,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轴线位移 (一)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二)原因分析: 1.模板翻样错误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就位; 2.构件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造成模板位移;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三)防治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将复杂部位的模板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以此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相关人员要审核模板加工图及技术交底; 2.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方可同意模板安装。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模板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二、标高偏差 (一)现象:测量检查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或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二)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或标记有误差;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楼梯踏步或降板等部位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等。 (三)防治措施: 1.每层要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要经常对标高标记进行复核,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积误差,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3个(可按实际情况增加),以便复核; 4.楼梯踏步或降板处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三、结构变形 (一)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砼、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接缝不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重的出现洞、露筋。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期过长,因模板干缩造成裂缝。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密。 (3)木模板安装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木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模板未清理干净

1.现象: (1)模板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模板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砼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2.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垃圾。 (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垃圾。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预留尺寸≥100mm*100mm,模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清扫口。 (三)柱模板缺陷 1.现象 (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 (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2.原因分析 (1)柱箍筋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压力拔出。(2)测放轴线不认真,梁柱接头处未按大样图安装组合。 (3)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

模板工程之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之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常见模板:木模板、组合胶模板、组合钢模板等,模板工程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整合篇如下: 一、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表面出现蜂窝、孔洞、露筋单位那个现象。 2、产生原因: (1)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编造成裂缝; (3)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 (4)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 (5)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6)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 (1)翻样要正确,认真制作定型模板;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 (2)钢模板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堵漏;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轴线定位产生误差;

(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 (3)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4)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5)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6)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进行技术交底;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 (4)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5)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三、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模板质量通病: 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冬季施工时,拆除保温材料时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当烈日暴晒后突然降雨,产生裂缝;主筋位置严重位移,而使结构受拉区开裂;混凝土初凝后又受到振动,产生裂缝;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基础不均匀正常引起开裂;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组合时末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末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末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末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末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一定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说图并注明各部位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作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采用现浇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内部底焊梯子底筋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能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模板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缺陷

模板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 一、基础模板缺陷 1.现象 (1)条形基础模板长度方向上口不直,宽度不一; (2) 杯形基础中心线位置不准,芯模在浇筑混凝土时上浮或侧向偏移,芯模难拆除; (3) 上阶侧模下口陷入混凝土内,拆模后产生“烂脖子”;(4)侧向胀模、松动、脱落。 2.原因分析 (1)条形基础模板拼接处的上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模板上口未设定位支撑,支撑围檩刚度不足,在混凝土侧压力下向外位移(俗称胀模)。

(2)杯形基础中心线弹线不规方,芯模的拼装或外表面处理不当,芯模底板不透气,芯模四周混凝土浇捣不同步,造成芯模上浮或侧移;拆模时间超过混凝土终凝时间,造成芯模难拆除。 (3)上阶侧模未撑牢,下口未设置钢筋支架或混凝土垫块,脚手板直接搁置在模板上,造成上阶侧模下口陷入混凝土内,拆模后上台阶根部产生“烂脖子”。 3.防治措施 (1)条形基础支模,通长拉线并挂线找准,以保证模板上口垂直。上口应定位,以控制条形基础上口宽度。 (2)杯形基础支模前,复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弹出基础四面边线并进行复核,用水平仪测定标高,依线支设模板;木芯模要刨光直拼,芯模侧板应包底板;底板应钻孔以便排气,芯模外壳应涂刷脱模剂,上口要临时遮盖;采用组合钢模板时应按照杯口底尺寸,在四边模中间通过楔板用M12螺栓连接、柠紧,组合成杯口模板,内侧设一道水平支撑以增加刚度,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芯模位移;采用芯模无底板时,杯口底面标高应比设计标高低20~50mm,拆模后立即将浇捣时翻上的混凝土找平至柱底标高。 (3)上阶侧模应支承在预先设置的钢筋支架或预制混凝土垫块上,并支撑牢靠,使侧模高度保持一致,不允许将脚手板直接搁置在模板上;从侧模下口溢出来的混凝土应及时铲平至侧模下口,防止侧模下口被混凝土卡牢,拆模时造成混凝土的缺陷。

模板质量通病

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组合时末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末及时纠正, 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末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末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末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一定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说图并注明各部位轴线位置,几何尺寸、 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作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采用现浇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内部底焊梯子底筋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能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二)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末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 (3)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末固定牢,施工时末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末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标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1 模板轴线位移 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差。 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照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能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置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多大。 解决措施: 1、严格按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2、墙、柱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4、根据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浇筑时,一定要均匀对称下料。 1.2 结构标高偏差 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解决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米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