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知识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学习内容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学习内容? 第一要点教育学概述第二要点教育本质? 第三要点教育目的第四要点教育的功能? 第五要点教师与学生第六要点课程与教学? 第七要点学校管理第一要点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研究对象:以“教育现象”2、研究任务: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二、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一)萌芽阶段――进入奴隶社会后,文字、学校和教师1、中国:《中庸》、《孟子》、《论语》和《学记》等《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也被认为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2、西方:柏拉图《理想国》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二)形成阶段――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对象: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概念和范畴:反映教育本身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体系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结果:产生了教育学家或者教育专著组织结构等需要记住的西方突出贡献者:1、英国哲学家培根161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它学科并列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23年《大教学论》提出方式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一般把看成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3、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著作。
4、英国哲学家洛克,1693年《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三)科学教育学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中国最早用马列主义观点系统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第二要点教育本质一、教育的涵义(一)教育起源的三种学说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图尔诺,《各种人种的教育演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与变革始终围绕着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效果展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现代教育理论和具体应用的方法,以及它们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一、现代教育理论的主要特点现代教育理论是在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反思和批判基础上形成的。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充分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特长。
此外,现代教育理论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现代教育方法的应用与实践1.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的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参与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
此外,项目式学习还能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和探究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2. 反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反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的教学流程颠倒的教育模式。
学生在家通过预习教材或观看相关视频,获取知识的基础,并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实践活动。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3. 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是一种基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交流和讨论来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效果。
4. 技术融入教学(Technology Integration)技术融入教学是将现代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方法。
通过使用各种教育科技工具,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教育软件,教师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技术融入教学还能提供更多样化和创新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的意义与挑战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现代教育理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及阐释一、“教育”概念的界定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教育的定义(1)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二、“教育学”概念的界定教育学具有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双重性说明教育活动的复杂多样性,我国把教育学的学科类型归属为社会科学。
1、宏观(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教育学: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2、中观(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教育学: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3、微观(教师必修的教育学)教育学: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
2、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生存和发展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教育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3、教育产生的条件:劳动的进行(最根本的条件)、语言的形式(必要的条件)4、学校教育的出现(1)社会分工—体力、脑力劳动分工—专门的人。
(2)文化原因—经验的不断丰富—文字的产生。
(3)最早的学校教育是两河流域的亚述和古巴比伦;中国是在殷朝,奴隶社会普遍建立了学校,周朝分为国学和乡学,国学分为大学和小学,乡学分为塾、庠、序、校5、学校教育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6教育的发展按社会发展分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
7、原始社会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实施,以传授简单的生产生活技能,面向全体成员,由社会公众实施的,以口、耳相传为主要手段,完全自然状态的教育形态。
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影响,以及如何将教育理论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通过分析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引言教育理论是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体系,它源于教育实践,又高于教育实践。
教学实践是教育理论的基石,教育理论则是教学实践的指导。
本文将从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探讨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1. 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论是教育理论的核心,它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育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2. 教育方法论教育方法论是研究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它包括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3. 教育评价论教育评价论是研究教育评价的理论体系,它包括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旨在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学生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
三、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育目的论,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运用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育方法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培训课程—现代教育理论
(六)重视提高师资水平
二、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一)义务教育改革
(二)素质教育运动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义务教育改革背景 (1)1986年“义务教育 法”及其缺陷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 务教育法》1986年7月 1日施行。这是新中 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由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 定的教育法律、第一 部宪法性教育法律、 第一部基础教育法律。
学 会 认 知
学 会 做 事
学 会 共 同 生 活
学 会 生 存
(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概览
美国 1.加强品德教育 2.努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3.大力推广“特许学校” 4.开办“专门学校”
澳大利亚 1993年7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 启动“未来学校”计划。
法国 1996年6月,“学校思考委员会” 向政府总理提交了题为“为了学校” 的最终报告,对法国教育改革提出建 议。
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
1.地区差别:教育差距加大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 1988年,中国城乡人均收入的差距是2.2:1, 1997年这一差距为2.5:1。 以地区差距论,199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以 中部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45:1: 1.04;以农村居民收入论,以东部为1,则东部、 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0.75:0.63。
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特点
(一)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 育的战略地位
1.调整教育行政 管理体制 2.完善中小学 内部的管理机制 3.扩大家长的 选择权利 4.改革公立中 小学的办学模式 5.鼓励私立学 校的发展
(二)完善多样化办学体制
(三)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 育质量
(四)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传统现代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传统教育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斯金纳等。
其基本观点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怎样的反应。
●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学习应重知识、重技能、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纽厄尔等。
其基本观点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
客体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
●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
人脑好比电脑,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用计算机程序的解释去理解人的学习行为。
●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决非盲目的尝试。
认识事物首先要整体认识,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学习应重人的智能培养。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等。
其基本观点为:●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学习应重学习的情感因素。
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思潮。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
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到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
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
现代教育理论
[2]经验型---研究型 经验在实践中获得,是感性的,包 含着个人化体验,也是摸索过程—成功和失 败。 研究能力低于教学能力,是我国教师 的基本情况。
&一个教师如果不搞教学研究,永远都在重复别 人的东西。 &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是一声叹息。
研究别人不研究而自己又能研究的---- 至少 要有新意—闹洞房与性教育。没有见解,甚至, 别人写什么自己跟着写什么,或者,写不出来 时却要硬写,都无法成功。 研究时,论文题目要小而集中,大而宽泛, 是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要成功,还要会寻求 帮助----不要和自己的老师失去联系。 高人—贵人;高人指点,贵人相帮。
*研究意识
问题儿童—美育 父母爱吵架,孩子易诡辩 别墅—律师的孩子重证据
现代教育理论 ( 一)
一、从教与育说起
• • • • • •
字求其义,句求其旨,文求其训。 《说文解字》:1 “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始驾马者,车在马前 教是一个短时能完成的过程 2”育,养子使做善也“。 育是一个长期过程。
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科基础
◑教育科学—教育学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人成长的一切知识和方法都应用于教育过程。 对教学说来,教师缺什么,什么重要。 教师精深的专业知识;—并不弱,与专业知识 相关的知识,教师则一般较差,也是教师着重要 解决的问题。
[4]对立统 一规律
*日本---河豚鱼。以毒攻毒,迷惑于一种简单思 维,长期困境中突然醒悟,哲学有助形成正确的 创造思维。*美国:防护装甲—破坏专家。*都 江堰—劈山,李冰的智慧; 宝剑—淬; ◑国家决 策—如果有两人看法完全相同,其中一个人就是 多余的。中国爱追求一致,迫使其他人成为紧跟 者,难以防止偏差,一个人错了,都跟着错。鞠 萍—人大代表,政治素质。&学生能用对立统一 规律看事物关系,说明他有哲学思想。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一)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于教育教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性的总结和理论探讨。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理论知识点的正确应用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学习的规律性、过程和机制。
根据学习理论,人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学生通过重复练习和反馈来习得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强调奖惩制度和正面激励,注重训练与实践。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加工过程,主张学生通过建构和重组知识来学习。
提倡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方法,强调激发学生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主动建构知识来理解世界,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
倡导以项目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教学目标一般要遵循“明确、可行、适时、量化”原则。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注重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评价方式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业测验评价、考试评价等,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现代教育学第一讲基础知识
教育改革问题是指对现有的教育体制 、制度等进行改革和完善的问题,是 教育学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 的教育体制和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的 形势和需求。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促 进教育公平,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但 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和阻力, 如利益冲突、观念障碍等。
THANKS
02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教育政策区的教育投入等。
03
社会各界的参与
教育公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例如,企业可以提供奖学金
和实习机会,促进教育机会的平等;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公益教育项目,
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教育。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总结词
教育学学科体系包括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两大类。
详细描述
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主要涉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 、课程与教学论等,这些学科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基 础和指导原则。而教育学应用学科则更加具体和实用, 如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特殊教育学等,这些学科 将教育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具体的教育问 题。同时,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教育学与其他学科 的交叉也日益增多,如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这 些交叉学科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方法。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 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但 现实中却存在着诸多教育质量问题, 如教学质量不均衡、教育资源短缺、 教育方法陈旧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 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教育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解决方案
针对教育质量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 入手。首先,加强教育质量管理,建 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育质 量的持续提高。其次,加大教育投入 ,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优化教 育资源配置。此外,推进教育改革, 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满足社会和 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1. 教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教育学的发展和演变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世界教育学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3. 教育目的与确立
•教育目的的分类
•教育目的与价值观念
•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4. 教育活动要素与方式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方式和形式
•教育活动评价指标
5. 教育方法与手段
•教育方法的种类及特点
•教育手段的分类与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6.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认知和情绪的发展特点
•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
7. 教育管理与领导
•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教育领导的基本要素及能力
•教育机构组织与管理模式
8. 教育制度与政策
•教育制度的组成和功能
•教育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及措施
9. 教育伦理与教育法律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教育工作中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10.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教育学研究的应用与推广
以上是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总结(一)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总结一、教育理论知识点1.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组织的、持续的、系统化的影响,旨在培养一个人的能力、品格和态度,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1.2 教育的特征•教育是有目的的活动•教育是有组织的活动•教育是持续性的活动•教育是系统性的活动1.3 教育的功能•个体培养功能•社会再生产功能•文化传承功能•个别潜质开发功能二、教学理论知识点2.1 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是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新态度的过程。
2.2 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2.4 教学过程•导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三、教育教学理论结合3.1 教育教学相互关系教育和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教学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是教学的目的。
3.2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前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基础。
3.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通过多种手段达成的计划和方案。
3.4 教育教学评价教育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工作的评定和判定。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的有力支撑。
结语通过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的整理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我们应不断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考试内容――《现
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考试内容——《现代教育理论》考试题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考试内容——《现代教育理论》考试题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3分)1、学校教育产生于。
2、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3、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即、、。
4、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括、、、等四个方面。
5、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是、、。
6、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过程包括、、、、、等六个阶段。
7、实践操作类教学方法包括、、。
8、xx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里,选对一个小题0.5分,共6分)、一般而言,被认为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的是( ) 1A《理想国》B 《学记》C 《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说明在人的发展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
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主观能动性3、我国最早的现代学制是( )。
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癸丑学制D 壬戌学制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它是完成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
A 管理工作B 课外活动C 生产劳动D 教学工作5、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教学的( )A 启发性原则B 循序渐进性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6、上课时,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A 实验法B 直观法C 观察法D 演示法7、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 教育思想B 教育目的C 培养目标D 教学目标8、“教师中心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柏拉图B 卢梭C 杜威D 赫尔巴特9、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先决条件是( )A 搞好班级德育工作B 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C 了解和研究学生D 做好班级事务性工作10、“双基”教学是指( )A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B 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C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11、以语言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 演示法B 谈话法C 练习法D 暗示法12、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 赫尔巴特B 凯洛夫C 夸美纽斯D 巴班斯基三、解释名词(每小题4分,共16分)1、学校教育2、教育规律3、学生群体动力4、情感陶冶法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2、试题编制的质量要求有哪些,3、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有哪些,4、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有些[几种主要科学教育理论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
现代教育理论有些[几种主要科学教育理论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科学教育承载着人类未来的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能为人类改变自然、提高自身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20世纪以来,国内外科学教育蓬勃发展,科学教育的理论主要建立在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以及人文主义的建构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的基础上。
建构主义科学教育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对科学教育产生了尤为重要的影响。
本文对几种主要的科学教育理论进行梳理并对其影响我国科学教育的利弊进行浅析。
以期能进一步剖析科学教育在开展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
一、实用主义的反思思维科学观实用主义教学理论是科学教育的思想基础。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论述科学探究的本质及阶段。
他认为探究在本质上是一种反省思维,即“对任何一种信念或假设的知识进行的积极、持续、审慎的思考,而支持这种信念或知识可能得出的进一步结构,便是这种思考的依据”。
这种思维在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一种从怀疑或混淆的状态(前反省状态)进入到一种以满意和对先前让自己感到怀疑和困惑的环境的控制为特征的情境(后反省状态)。
受实用主义哲学观的影响,杜威不重视书本知识在探究教学中的作用,认为它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直接与社会、自然接触,不能获得真实问题情境与体验。
因而他主张教师让学生从做中学,在做中思维。
杜威认为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提出了科学教育的程序:“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通过运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而杜威提的几个程序在真是课堂情境中是很难做到的,比如“真实的经验情境”。
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可能创设情境,但是创设的情境毕竟是想象的、虚拟的,只有当学生真正走进科学实验室,走入博物馆、科技馆才能学到真正的科学实验,体会到真正的科技进步。
最新的教育知识点总结
最新的教育知识点总结一、教育理论1.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包括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社会文化理论等多种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的心理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学生的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交互来建构知识的观点。
社会文化理论则认为学习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完成的。
2.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教育理念。
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
3.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指人们在全生命周期内持续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需求。
随着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必修课。
教育要顺应这一趋势,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教育技术1.智能教育智能教育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教育教学过程的理念。
它通过智能教学系统、智能辅助工具、个性化学习平台等工具,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2.在线教育在线教育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教学和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随着在线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慕课、直播课程、教学平台等,在线教育已经成为普及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教学模式。
3.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无缝结合,可以提供更加直观、沉浸的学习体验。
它可以用于模拟实验、模拟实际场景、模拟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三、教育政策1.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不受社会、经济、文化和地域等因素的限制。
《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
《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2.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5)相对独立性;(6)生产性;(7)民族性。
(永历继长,相对民生)4.教育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也有人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是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5.教育功能的分类(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6.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我国古代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7.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8.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9.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这种观点主要集中在苏联和我国。
研究生教育学教案: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研究生教育学教案: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1. 引言本教案旨在探讨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为研究生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概念、相关研究领域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分析最新的教育趋势和方法,并应用这些理论到他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2. 现代教育理论2.1 构建主义•定义:构建主义是指认为个人通过与环境互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意义。
•核心原则: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情境化学习、个别差异。
•相关概念:情境感知、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知识共同体等。
2.2 进步主义•定义:进步主义强调以发展个体潜力为中心,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和发展其批判思维能力。
•核心原则:个别差异、实践经验、学生自治、任务导向。
•相关概念: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等。
2.3 教育技术学•定义:教育技术学研究利用不同的教育技术来促进和改进教育过程和环境。
•核心原则: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应用。
•相关概念:在线学习、电子资源、以及多媒体教具等。
3. 研究领域与案例分析3.1 跨文化教育•定义:跨文化教育研究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提供有效的教育,并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和价值观。
•案例分析:比较不同国家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分析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3.2 教师专业发展•定义: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教师培训计划和师资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评估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4.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应用4.1 教学设计•定义:教学设计是指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原则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活动。
•实践应用:设计一个以探究学习为核心的课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发展。
4.2 评估方法•定义:评估方法是指通过收集教学过程和结果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和反馈。
•实践应用: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作业、小组合作项目、个人表现等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1859年10月20日杜威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农业小镇柏林顿。
父亲是一个零售商,母亲是地方法官之女,哥哥后来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
1879年,他从佛蒙特大学毕业后,在乡间任教两年。
1882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哲学。
188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884~1894年在密歇根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
1894~190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
他在芝加哥的成就使他获得全国名望。
1904年,改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
他和哥伦比亚的联系达47年之久,先是任哲学教授,后任哲学荣誉(退休)教授。
在任教的25年中,吸引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学生,成为美国最闻名和最有影响的教师。
杜威一生获得过多个博士学位。
1884年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4年威斯康星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0年佛蒙特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3年密歇根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5年霍普金斯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7年伊利诺伊学院法学博士学位,1920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9年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30年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46年奥斯陆(挪威)大学荣誉哲学博士学位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杜威于1899~1900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05~1906年任美国哲学学会会长,1915年参加创立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并任首届主席,1928年任美国进步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杜威从小喜爱阅读,对当时学校里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法颇为不满,感到这种学校是一个惹人讨厌的地方。
在密歇根大学期间,他发现多数学校仍沿着早先的传统路线进行,没有适应儿童心理学的最新发现和变革中民主社会的需要。
寻找一种能补救这些缺陷的教育哲学,成为杜威最关切的事情。
1896~1906年在芝加哥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成为他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实验室,这段实践是杜威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构成其教育理论的实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学理论主讲人:康厝中心小学谢祖润21世纪是中国基础教育全面、彻底变革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主旋律。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已有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是基础教育变革的根源与动力。
主体部分主题1:现代教育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一)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21世纪的现代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知识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时代”。
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相对于依赖土地的农业经济和依赖于自然资源与资本的工业经济而言,摆脱了资源稀缺与效益递减的限制,具有无限增生的利润空间与尖端制控的优势,因而成为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是知识生产、分配、使用,其核心的特征是知识创新,而知识的创新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知识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二是进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借助于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多、更快、更准确地接受、析出、反馈信息,并且依赖于信息的传输,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教育等多种领域发展的节奏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接受和吸收处理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反思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
应试教育的体制与价值取向上的缺陷,系统知识的传授与掌握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上的缺陷,独立、封闭、单一、深奥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并列的缺陷,记忆、训练的接受学习等缺陷导致学生个性张扬不足,创新思维欠缺,应用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群体分化严重等痼疾,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
实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而改革是以联结教学与学习,反应教育取向的课程为切入口的。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集中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学科教学的相关领域将做彻底的改革;学科课程将设计为分科与综合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并实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多样化教材选用;学科教学将强调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关系面向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改革必须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这是因为:其一,信息素养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如前所述,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因获取、交流和创造知识信息能力的匮乏而产生的“知识的贫困”或“信息的贫困”将成为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国际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并竭力培养青少年查询、评估、传输、有效利用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信息的能力,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物化形态如教材、网络等,加深和拓展青少年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内化和提升其信息素养。
其二,信息技术引发学习的革命。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是继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的第三次人类学习革命。
例如,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而代之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生长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信息不再是单一隔离的语意、书面符号交流,而是集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形态于一体的超文本系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与拓展、创新。
同时信息技术使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育领域中的任何改革,包括基础教育课程与教育改革在内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
其三,教育信息化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战略性决策,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指导方针。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时代,是学习化社会,中国教育惟有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才能改进和加强国际合作,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服务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中国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变为宝贵的人力资源”。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策略是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整合的关键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识工具。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种应用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要实现这种“融合”,一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而代之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二是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要积极建设诸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或局域网等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硬件环境;三是要求教师依据学科内容与教学特征将课程学习内容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并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便让学习者在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索、信息交互、自主学习。
主题2:现代教与学的理论(二)1.教学的涵义教学,概括地讲,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可见,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交往的主渠道,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的过程。
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的个性,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
教学作为一种交往过程,具有一定的特征。
首先,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
但是,教和学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教主要是教师的行为,是一种外化的过程;学主要是学生的行为,是一种内化的过程。
也正是具有这种差异,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才有价值。
其次,教学既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一方面,教学建立并应当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的基础上,因为教学的主体是人,教学的任务是促进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
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学必须建立在对人的身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所以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应构成教学的科学基础。
另一方面,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人格绝对平等的主体的交往,教学中充满认知的、情感的、价值观念的冲突,所以,教学还应建立在哲学、社会学和艺术的基础上。
教学不仅仅是一个合规律性的过程,还是一个合目的性的过程。
当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的时候,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为一种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的过程。
2.教学设计模式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诞生于距今已有360年的启蒙期。
1612年,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拉特克(W.Rathe,1571~1635)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的学校改革的奏书中,称自己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Di-dactica)。
如果说,从启蒙期到17世纪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确定的时期,那么20世纪是科学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时期。
因为20世纪是科学的世纪,在科学的世纪里,世间的一切都被打上了科学的烙印。
所谓的“教学论的科学化”,是指用典型的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对教学进行研究,把教学置于科学(特别是心理学)的基础上。
其研究的重点不只包括哲学方面,而且还包括微观的“教学设计”问题。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根据教学设计专家格斯塔弗森(K.L.Gustafson)指出:“教学设计”这一术语被用于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实验和修改以及评定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显然,教学设计既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思想的集中体现,而最终又是关于学习活动和思想的集中体现。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70年代的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以及80年代后走向整合的教学理论,教学研究的趋势——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兴起,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提出,无不是随着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动力学、传播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也发展起来。
按照研究者的解释:“教学模式是教学基础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具体经验的概括化,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的中介,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研究要以比较成熟的心理学为基础。
每种教学模式都是在教学思想、教学价值指导下,就某一个明确的主题,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操作程序而展开的。
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有:掌握学习模式、发现学习模式、程序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最优化教学模式。
而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用来设置课程(诸学科的长期教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的教学的计划或类型。
”换一种说法,“教学设计模式是思考课堂教学的一种工具,它用一组精心设计的基本概念,也就是几个主要变量来解释课堂教学里的师生活动”。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90年代的教学设计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即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下面就对这几种教学设计模式、教学模式做一下简单的论述。
(1)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在西方的兴盛是有其重要的历史背景的。
“二战”后的人口的迅速增长,迫切要求改革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尤其是苏联人造卫星的升空迫使美国加强了教学研究、教学设计的科学化进程;20世纪50年代的心理学领域中,行为主义心理学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