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记录单(清晰整齐)

合集下载

麻醉记录单

麻醉记录单

麻 醉 小 结
患者情况:

意识:清醒、全麻未醒、嗜睡、模糊、昏睡、昏迷


血压:
mmHg 脉膊:
次/分


呼吸:自主、辅助、控制 次/分 呼吸道:通畅、否


气管导管:保留、否
置入口咽通气道:是、否
肌力:0、Ⅰ、Ⅱ、Ⅲ、Ⅳ、Ⅴ
签字:
处理意见: 去枕平卧、侧卧、俯卧、吸氧、禁饮
食、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交接签字: 麻醉医师: 病房医师:
术 后 随 访
麻醉医师签字:______________
记录单相关标示:
手术开始:⊙ 手术结束:○气管插管:○ 气管拔管:○呼吸:ο 心率:· 收缩压:∨ 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 F置入喉罩:◎
中心静脉压:▲ 体温:● 麻醉相关药物:A 液制品:其它用药:O液体:
臂丛(肌间沟、腋路、锁骨上)
颈深(左 右)
其它
方法:连硬外、腰硬联合、骶管
穿刺时体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
间隙:
深度:
cm
负压:(+)(-),空试:(+)(-)
颈浅(左 右)
置管方向:头端 足端 未
置管长度:
cm
阻滞范围:

效果:满意、欠佳、无效
穿刺时异感:有 无 放射方向:
置管时异感:有 无 放射方向:

手术 体位
麻 醉 操 作 情 况
仰卧位 侧卧位(左 右) 坐位 俯卧位 侧俯卧位(左 右) 截石位
全 诱导:快、慢、清醒、静脉、吸入、复合
维持:静脉、吸入、复合Fra bibliotek插管:经口、经鼻、明视、盲探

双腔:左、右 F:

麻醉记录单填写标准

麻醉记录单填写标准

麻醉记录单填写标准麻醉记录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麻醉者必须对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情况与变化、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术后随访等全过程作出及时、真实、确切的记录。

麻醉记录不仅有助于确保临床麻醉准确,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麻醉技术水平,也为临床麻醉教学、科研提供极为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此外,还是举足轻重的法律依据。

因此,麻醉记录的优劣是临床麻醉质量考评的重点之一。

1、总的要求(1)及时:麻醉术前小结要按时完成记录;麻醉中管理在麻醉中完成;麻醉小结应在麻醉结束24小时内完成;麻醉后应随访72小时,每次随访须立即记录。

(2)准确:按实查结果,准确无误,实事求是记录原始数据和过程,记录“符号”必须按麻醉记录单左侧样板,切勿自设“符号”。

(3)清晰;字体正楷,字迹清楚,字的大小不应超出格子。

(4)完整:每一项目必须有内容或“/、“未查”,不能有空格,(5)一致:正副页记录必须一致。

2、麻醉前访视(1)病史复习:首先要详细复习全部住院病史记录,然后有目的地追询与麻醉有关的病史,着重了解。

①主诉现病史:了解发病以来的症状,体征及演变过程,了解与麻醉用药有相互作用的一些治疗用药的时间、剂量。

②既往史及个人史:了解个人嗜好,有无吸服麻醉毒品成瘾史,有无长期使用安眠药史,有否怀孕等,特别注意与麻醉有关的疾病,同时追问曾否发现过心肺功能不全或休克等症状。

③麻醉手术史:做过哪些手术,用过何种麻醉药和麻醉方法,麻醉中及麻醉后的情况,有无并发症或后遗症。

④过敏史:有无药物(包括麻醉药)过敏史。

(2)全身情况:体检、化验、特殊检查。

通过视诊观察病人有无发育不全,营养障碍、贫血、脱水、紫绀、发热、消瘦或过度肥胖,注意体温,测定血压、脉搏和呼吸、体重,身长、ASA评级,了解血、尿、粪、出疑血时间等常规检查、特殊检查的结果,针对与麻醉实施有密切关系的器官和部位进行重点复查,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脊柱、颈部、口腔和体表器官。

对拟施复杂大手术的病人,或与常规检查有明显差异者,或合并有各种内科疾病时,尚需进一步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功能测定,必要时请有关专科医师会诊,商讨进一步的术前准备措施,按会诊要求作好记录。

麻醉记录单

麻醉记录单


急诊∕择期 坐位 折刀位
术前诊断: 拟行手术: 术前用药: 麻醉方式:全凭静脉 静吸复合 硬膜外 蛛网膜下腔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插管:诱导( 快 慢 ) 支气管 椎管:穿刺间隙 气管内 表麻 经口 经鼻 置管方向 明视 颈丛 探插 臂丛(肌间沟 单腔 双腔 cm 腋路) 基础麻醉 导管 号
(左 右)
出 入 5%GS 胶体液 尿量
量 ml ml ml 总入量: ml RBC 血浆 ml ml
○ 血压 ∨ ∧ 平均动脉压 ﹫ 中心静脉压 △ 麻醉 × 插管 φ 拔管 ♂ 手术开始 ⊙ 手术结束ⓧ
住院号: 日期 ASA 级 截石位 年
页码:第 月 日

急诊∕择期 坐位 折刀位
卧位
麻醉 号

治 疗 说 明

出 ml ml ml 5%GS 胶体液 尿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量 ml ml ml 总入量: ml RBC 血浆 ml ml
♂ 手术开始 ⊙ 手术结束ⓧ
麦 盖 提 县 人 民 医 院
科室: 姓名: 入室情况:优、中、危、急 呼吸 次/分 脉搏 床号: 性别: 男∕女 特殊情况: 次/分 血压 ∕ mmHg 体 位: 平卧位 侧卧位:(左 右) 年龄:
麻 醉 记 录 单
岁 体重: kg 血型:
住院号: 日期 ASA 俯卧位 级 截石位 年
页码:第 月 日
穿刺方向 (直入 侧入)
置管深度
SpO2%
氧流量L/min
时间(min): T CVP BP 40 38 36 34 240 220 200 180
32 24 160 30 21 140 28 18 120 26 15 100 24 12 80 22 9 60 20 6 40 18 3 20 0

山东2020版 麻醉记录单

山东2020版 麻醉记录单

240
36
图例
பைடு நூலகம்
220
34
术 血 压 ∨∧
200
32
中 脉 搏 ●-●
监 呼 吸 ○-○
180
30
机械通气 〰
测 麻醉开始 ×
160
28
置 管㊀
140
26
拔 管ⓛ
手术开始 ⊙
120
24
手术结束
100
22
备注: 80
20
60
18
40
16
20
12
0
10


手术方式 麻醉者 手术者
标记
洗手护士 巡回护士
麻醉方式
山东2020版
麻醉记录单
科别:
病房:
病案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身高
cm 体重 kg 日期
年 月日
ASA分级
□急诊□择期 术前禁食(是□否□) 术前特殊情况 :
术前诊断
拟施手术
麻醉前用药
手术体位
时间(min)
O2
用 药 及 输 液 情 况
输 液
输血(血型


量 脉搏氧饱和度

脉搏/血压 mmHg
40
260
38
注:包含在附表 1左侧边栏图例中的图示按附表 2执行;未包含在附表 2图例中的图示 ,各级医疗结构可以在图例备注中添加图示 。 第 页/共 页

麻醉记录单

麻醉记录单

咳嗽 清醒 嗜睡 麻醉状态
谵妄 昏迷
气管插管 气管内 支气管内 左/ 经口/ 型号: 深度: 套囊: 有/ 无 cm 右 经鼻/ 经气管造口
麻醉平面: 药品:
病人自控镇痛: 有 麻醉平面:

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 浅丛 深丛 左/ 左/ 右 右 c 左/ 右
备注:
×××医院
科别: 姓名 ASA分级 术前诊断 拟施手术 麻醉前用药
时间(分钟)
O2
页码:第
页 共

病房: 麻 醉 记 录 cm 体重 kg 性别 年龄 身高 □ 急诊 □ 择期 术前禁食 (是□ 否□) 术前特殊情况:
病历号: 日期 年 月 日
手术体位
附 记
用 药 及 输 液 情 况
输 液 输血(血型 )
备 注
手术方式 手术者
麻醉方式 麻醉者 器械护士 巡回护士
页码:第 页 共 页
×××医院
姓名: 全身麻醉 诱导方法: 快诱导 慢诱导
麻 醉 记 录
椎管内麻醉 腰麻 腰硬联合麻醉 穿刺点1: 穿刺点2: 针号 针号 硬膜外麻醉 骶麻 留置深度 留置深度 cm cm
病历号: 离 肌力恢复: 室 好 差 无 否
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法/ 腋路法/
锁骨上法 左/ 左/ 左/ 左/ 右 右 右 右 去 PACU 向 ICU 门/急诊观察室
腰丛神经阻滞: 喉罩 型号: 坐骨神经阻滞: 股神经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维持方法: 麻醉监护 药品: 有创操作:
A穿刺置管:
桡A 深V穿刺置管: 足背A
其他 备注:
锁骨下V 颈内V 股V
出 量
SpO2(%)
mmHg 260 240 220 ℃ 40 38 36 34 32 30 28 26 24 22 20

(完整版)麻醉记录单模板

(完整版)麻醉记录单模板

维持:静脉、吸入、复合
插管:经口、经鼻、明视、盲探

双腔:左、右 F:
单腔:普通、加强
深度:
cm
ID:
深度:
cm
喉罩型号:儿童型、3、4、5
神经 阻滞
椎 管 内 麻 醉
臂丛(肌间沟、腋路、锁骨上)
颈深(左 右)
其它
方法:连硬外、腰硬联合、骶管
穿刺时体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
间隙:
深度:
cm
负压:(+)(-),空试:(+)(-)
30 呼
20 10 吸
BPM
符号 附 记
第页
bpm
手急 术 类择

事件
℃ 38 36 34 32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14
麻醉 用药
参加手 术人员
麻醉医师:
手术医师:
器械护士:
巡迴护士:
容量 胶体液: ml 晶体液: ml
冷沉淀:
U 出血量: m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尿量: ml
治疗 血浆: ml 血小板: 治疗量
运汽集团职工医院麻醉记录单
年月
姓名
性别
呼吸 bpm 血型
术前诊断:
术后诊断:
时间
吸氧
日 病区: 床号
住院号
年龄 体重 kg 身高 cm 血压
ASA 麻醉前用药:
拟行手术:
施行手术:
手术间
mmHg 脉搏 麻醉方式:
SpO2%
维 持 用 药
特殊 Petco2 监测
CVP
240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mmHg

麻醉记录单书写规范

麻醉记录单书写规范

麻醉记录单书写规范除一些由手术者兼行的局部麻醉外,凡施行其他麻醉者都必须填写麻醉记录单。

麻醉记录单由麻醉医师书写,麻醉助手书写的记录应有主要麻醉医师检查并签字。

麻醉的全过程在麻醉单上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要求仔细认真,按规定填写完全麻醉记录单,不能有空格。

总住院医师定期进行检查,反馈,病案室定期检查进行反馈。

一.麻醉记录单的基本书写要求1、及时麻醉记录单的完成时间同患者离开手术室的时间;麻醉小结应在麻醉结束后24 h 内完成;麻醉后应随访 72h,每次随访均应随时记录。

2、准确麻醉医师必须科学、客观、准确无误地书写麻醉记录单,记录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记录符号必须按记录单样板规定书写,不准自造符号。

3、清晰字体工整,字迹清晰,规范用字,大小不要超格,不能涂改。

4、完整每一项目都必须有记录内容或写未查、未用,不能有空相格项。

二.麻醉记录单第一页(正面)内容(一式两份)1、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体重、日期、病房、床号、住院号、血型、术前诊断、拟实施手术名称、术前用药、急诊/择期手术、手术者、麻醉者和巡回者的姓名。

2、术中监测脉搏、呼吸、血压按规定符号每 5-10min 记录一次,特殊情况时随时监测并注明实时记录时间。

体温按病情会麻醉需要记录。

3、麻醉用药麻醉用药名称、浓度、剂量及给药途径,应记录在相应时间栏内。

4、通气方式记录方法名称,应用呼吸机要写明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等参数,注明吸氧浓度。

5、输血输液注明输液名称、数量、起止时间,输血要标明成分、血型、数量、起止时间。

6、附记此栏填写关键手术步骤(如脏器切除)、重要病情变化(大出血、气胸、心跳骤停等)、特殊治疗措施和质量用药。

7、麻醉方法记录全名,气管插管方法及口径,椎管内麻醉记录穿刺部位、置管方向、深度及阻滞平面。

注明体位及术中变更情况。

8、体位应注明体位及术中变更情况。

三.麻醉记录单第二页(复写页)背面内容1、麻醉总结(1)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麻醉前用药的效果。

麻醉记录单

麻醉记录单

第页日期姓名 脉搏 术前诊断: 术后诊断: ASA:醚 %氧S 气pO2 LM麻醉药男、女 年龄 bpm 呼吸山东省**********医院麻醉记录单岁 体重Kg 血压bpm 体温℃ 血型拟施手术:实施手术:普通手术。

急症手术。

mmHg病房床号住院号 麻醉前用药1 2 3 效果时间b pm mm Hg19V-A 5 血压·脉搏18。

呼吸0×麻醉 ⊙22手术0 插管 控16制C 呼.R吸 抚5 助A .呼R吸ⓧ术终2输0Φ 010液 m输 血 m麻 醉 体 手5ll拔麻 醉 管 理管 1位 术 体8 0位135麻醉方法:麻醉诱导期 满意 呛咳 发绀 呕吐 喉痉挛 激动插管:气管内、支气管内、快速、表面麻醉、经口、经鼻、左、右、明视、盲插、套囊、塞布、导管进入维持:手术 室内麻 醉恢复期:咳咽 反射恢复 能答问 呼之睁眼 低血压呕吐 呼吸道梗阻 发绀术中补液cm 全血毫升毫升毫升手术者 1234护士160麻醉者 123护理12麻醉始 手术始终 总量 终 失血量毫升毫升 毫升0麻醉总结全身麻醉1、诱导情况:诱导经过:平顺、兴奋,咳嗽,呕吐,呼吸道梗阻,其他气管插管:顺利,尚顺利,困难,失败2、麻醉效果:优 良 差 失败3、离手术室情况:苏醒程度:未 初 全气道通畅程度:通畅 留置通气道 带管,呼吸频率潮气量椎管内麻醉1、精神状况:一般 安静 紧张 烦躁 淡漠2、穿刺时病人体位:坐, 左 右侧卧 俯卧3、穿刺点:第一点成功 失败 穿破第二点成功 失败 穿破4、直入法侧入法,斜面;向头 向骶 向侧5、黄韧带感觉:明显 尚明显 不明显6、负压:大 小 无。

搏动:大 小 无7、注射阻力:很松 尚松 不松 回流:多少8、皮肤至硬膜外腔深度cm,导管置入深度cm9、导管置入情况:是 否 顺利。

原因:10、麻醉平面:手术始:上达 下达手术毕:上达 下达11、麻醉中合并症及处理: 血压下降原因:高平面,内脏刺激失血药物治疗内脏牵拉痛 有 无。

麻醉记录单

麻醉记录单

完整的麻醉记录包括三个部分:麻醉前拜访,麻醉同意,术中麻醉记录和麻醉后(麻醉后恢复室,术后疼痛治疗)。

麻醉前访视为“麻醉前访视记录表”形式,术中麻醉记录和麻醉后恢复室记录为“麻醉记录表”形式,术后镇痛为“术后疼痛”形式治疗记录表”,将其汇总为完整的数据以进行保存。

麻醉前就诊记录表的要求,内容和格式[要求]麻醉前就诊记录通常以“麻醉前就诊记录表”的形式出现,该页面是单独的页面,并与患者的病历一起保存。

一般项目(1)患者的姓名,性别和年龄。

(2)科室,病房,床位和住院号。

2.临床诊断:包括需要手术的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其他合并疾病的临床诊断。

3.患者重要器官的功能和疾病: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心血管系统,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系统功能以及伴随的疾病。

4.患者身体状况的分类:一般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的身体分类I,II,III,IV,V,紧急情况为E。

5.手术麻醉风险评估:麻醉手术风险通常分为五种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手术类型分类,包括低风险,一定风险,高风险,危急情况,频繁死亡和异常风险。

6.麻醉方法及辅助措施:麻醉方法分为椎管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

辅助麻醉措施包括监测手段,控制性低血压,人工体温过低等。

7.需要说明的其他情况。

对于可能引起麻醉并发症或影响患者安全的情况,需要特殊说明。

8.拜访麻醉师的签名9.拜访时间[格式]“麻醉前拜访记录表”如下所示(请参阅附件页)。

医院麻醉前检查记录表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年份科室病床临床诊断:建议手术: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疾病状况:基本生命体征:BP mmHg p次/ min r次/分心的血管系统:心功能级高血压冠状动脉心脏病其他肺部:肺功能肺部疾病肝功能肾功能患者的身体状况(ASA分类):I II III IV ve手术麻醉风险评估I级:一般而言,风险相对较小;第二类:存在一定风险;第三类:较高的风险;第四类:高风险;第五类:高风险;危急情况;频繁死亡;异常风险;建议的麻醉方法和辅助措施;椎管内麻醉:连续脊麻麻醉硬膜外麻醉脊麻麻醉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其他全身麻醉:静脉麻醉吸入麻醉气管内插管麻醉辅助措施:控制性降压,人工低温中央静脉穿刺穿刺其他导管,导管需要向麻醉医师解释:日期:麻醉同意书的要求,内容格式[要求]麻醉同意书说明患者或患者的家属是否在麻醉前了解麻醉的医疗状况,以及是否愿意承担麻醉的风险。

麻醉记录单

麻醉记录单

麻醉记录单介绍麻醉记录单是医疗机构中用于记录麻醉过程和相关信息的重要文档。

它是麻醉过程中的必备记录工具,有助于医疗人员进行麻醉管理和术后评估,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记录单的作用麻醉记录单的主要作用是记录麻醉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麻醉医生的操作、使用的药物和剂量、监测数据等。

通过麻醉记录单,医疗人员可以了解麻醉过程中的细节,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

麻醉记录单的内容麻醉记录单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患者信息在麻醉记录单的开头,需要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疗人员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麻醉管理。

麻醉过程在麻醉记录单中,需要详细记录麻醉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麻醉开始时间、麻醉结束时间、麻醉医生的姓名等。

还需要记录使用的麻醉药物和剂量,监测数据(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麻醉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和处理方法。

麻醉术后评估麻醉记录单还应包括麻醉术后的评估内容。

医疗人员需要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清醒程度、呼吸情况、镇痛效果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疗人员判断患者的术后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麻醉相关风险和并发症在麻醉记录单中,还需要记录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

医疗人员需要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列出,并记录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这样可以提醒医疗人员在麻醉过程中注意相关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麻醉记录单的填写要求为了确保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医疗人员在填写时需要遵循一些要求:1.规范填写:麻醉记录单需要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填写,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易读性。

2.实时记录:医疗人员应当在麻醉过程中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尽量避免事后补充或遗漏。

3.准确记录:记录时应当准确地记录麻醉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药物剂量、监测数据等。

4.清晰记录:记录时应当使用清晰的字迹,以免造成信息的混淆和误读。

5.签名确认:填写完麻醉记录单后,麻醉医生需要在记录单上签名确认,以示责任和准确性。

麻醉科医嘱单及记录单

麻醉科医嘱单及记录单
多巴胺
麻黄碱
硝酸甘油
阿托品
呋塞米
肾上腺素
硝普纳
氯化钠(输液+外用)
留置针
一次性导管喉罩
钢丝导管
输注泵(止痛泵)
螺纹管
呼吸过滤器
吸痰管
2.椎管内麻醉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葡萄糖注射液
舒芬太尼(配泵)
托烷司琼
地塞米松
多巴胺
麻黄碱
硝酸甘油
阿托品
呋塞米
肾上腺素
硝普纳
氯化钠(输液+外用)
留置针
联合麻醉包
输注泵(止痛泵)
2.椎管内麻醉
术后镇痛(硬膜外持续镇痛)
静脉穿刺置管术
静脉输液(第一瓶+每加一瓶)
微量泵
控制性降压
氧气吸入
3.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静脉穿刺置管术
静脉输液(第一瓶+每加一瓶)
氧气吸入
二.麻醉药品及材料
1.全麻:
咪达唑仑
舒芬太尼
芬太尼
丙泊酚
依托咪酯
维库溴铵/罗库溴铵
氟马西尼
新斯的明
阿托品
纳洛酮
托烷司琼
地塞米松
麻醉科医嘱单及记录单一.麻醉手 Nhomakorabea划价单全麻
急危病人麻醉(>75岁,<3岁)
术后镇痛
(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
喉罩插管通气术
静脉穿刺置管术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心静脉穿刺包
静脉输液(第一瓶+每加一瓶)
呼吸机吸氧
呼吸机辅助呼吸
微量泵
人工气腹术
控制性降压
输注少白红细胞**U
输注冰冻血浆**ml

麻醉记录单

麻醉记录单

俯卧位
术后诊断: 已施手术:
术后镇痛: No □ Yes □: □PCIA □PCEA
截石位 坐位 □PCNA
折刀位
N.S 平衡液 G.S 胶体液
出入量
ml 碳酸氢钠 ml 血小板
U
ml 甘露醇
ml 其他
ml
ml ( 型) RBC U 尿量
ml
ml ( 型)血浆 ml 出血量 ml
CODE●脉搏 ○呼吸 AR 辅助呼吸 CR 控制呼吸 ∨∧血压 @平均动脉压 △中心静脉压 Ⓣ体温 ×麻醉开始与终止 ⊙手术开始 ⓧ手术终止 ø插管 T 吸引
□纤支镜辅助插管 □视频喉镜 □光棒 □其他方式
使用:□呼吸回路 □空气过滤器
□椎管内麻醉:硬膜外/腰麻/腰硬/骶管 穿刺间隙
,向头端/尾端置管 cm,硬膜外导管回抽 血 脑脊液,
阻滞平面
,双上肢握力 正常/减弱/消失
□神经阻滞:臂丛/颈丛/腰丛/尺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或其他
,神经刺激仪/超声引导,呼吸音
□全身麻醉 麻醉用药小结
丙泊酚
mg 咪达唑仑
mg 依托咪酯
mg 氯胺酮
mg 其他
舒芬太尼/芬太尼 ug 瑞芬太尼 mg 曲马多
mg 其他
维库溴铵/顺苯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琥珀胆碱/哌库溴铵
mg 其他
□ 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
□局部麻醉
局麻药: □利多卡因 □丁卡因
过程: □顺利
□困难
ml
□罗哌卡因 □左布比卡因/布比卡因 □氯普鲁卡因
Inh.
%
O2 / N2O
%
ECG
N/A
VT
ml/kg
MV
L/min

麻醉记录单(正反面)

麻醉记录单(正反面)

时间: 麻醉 至 手术: 至
. .
术中补液: 红悬 u 生理盐 ml 平衡盐 ml 葡萄糖 ml 胶体液 ml 尿量 ml 出血量 ml
备注 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麻 口 静脉全麻 口 椎管内麻醉 口 硬膜外麻醉 口 神经阻滞麻醉 口 局麻+基 插管: 气管内、 支气管内、 快速、 表面麻醉、 经口、 经鼻、 左、 右、 明视、 探查、 套囊、 塞布 穿刺部位 针号 针面向 穿刺体位 导管进入 厘米 手术医师 麻醉医师 洗手护士 巡回护士
麻 醉 剂
维 持 治 疗 剂
利多卡因 ml 罗哌卡因 ml 咪达唑仑 mg 芬太尼 mg 舒芬太尼 ug 依托咪酯 mg 丙泊酚 mg 瑞芬太尼 mg 维库溴铵 mg 罗库溴铵 mg 丙泊酚 mg/kg/h 瑞芬 mg/kg/h 硝酸甘油 ug 多巴胺 ug 地塞米松 mg 麻黄碱 mg 阿托品 mg
性别:
年龄: 施行手术: 合并症:
住院号:
科室:
床号: .
.
ASA分级: 年 月 日 麻醉前用药
.
麻 醉 剂
诱导期 平顺、呛咳 麻醉期
维 持 治 疗 剂
氧气 SPO 脉搏 ○-○ 140 呼吸 ∨-∨ 120 收缩血压 ∧-∧ 100 舒张血压 Ⅹ-Ⅹ 80 麻醉开始-结束 ⊙-⊙ 80 手术开始-结束 ¢-¢ 60 插管-拔管 40 20 10 0
平武县中医医院麻醉记录单
姓名: 临床诊断: 体位:
利多卡因 ml 罗哌卡因 ml 咪达唑仑 mg 芬太尼 mg 舒芬太尼 ug 依托咪酯 mg 丙泊酚 mg 瑞芬太尼 mg 维库溴铵 mg 罗库溴铵 mg 丙泊酚 mg/kg/h 瑞芬 mg/kg/h 硝酸甘油 ug 多巴胺 ug 地塞米松 mg 麻黄碱 mg 阿托品 m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记录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立麻醉记录的内容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建立和使用麻醉记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100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ISO 1000)GB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ISO 31-0 )GB 3102 量和单位(ISO 31)DA/T 11—1994 文件用纸耐久性测试法DA/T 16—1995 档案字迹材料耐久性测试法WS HRC00. 03 住院病案首页基本数据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病历medical record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3. 2麻醉记录anesthesia record麻醉医师在麻醉实施中书写的麻醉经过及处理措施的记录。

麻醉记录应当另页书写。

4 麻醉记录用纸耐久性的技术要求麻醉记录用纸的技术要求宜符合DA/T 11—1994中对一般耐久纸的技术要求。

5 麻醉记录书写要求5.1 宜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需复写的病历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

5.2 书写麻醉记录用的墨水、圆珠笔用油墨和复写纸等字迹材料的耐久性宜符合DA/T 16—1995。

5.3 应当使用中文简体,通用的外文缩写。

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5.4 麻醉记录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5.5 当手术超过5h,单页麻醉记录不能满足要求时,须另附页书写。

附页中的术前情况、手术方式、手术者、麻醉方式、麻醉者、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等项目应填写完整。

附页中的麻醉小结、麻醉期间并发症、特殊事件或突发情况及处理、离室信息只需记录一次。

5.6 麻醉记录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别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别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修改人签名。

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5.7 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麻醉记录的责任。

麻醉记录由相应麻醉医师签名。

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麻醉记录,应当经过本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

进修麻醉医师由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麻醉记录。

5.8 打印的麻醉记录是指应用字处理软件编辑生成并打印的麻醉记录(如Word文档、W PS 文档等)。

打印的麻醉记录应当按照本标准的内容要求录入并及时打印。

由相应医务人员手写签名。

医疗机构打印的麻醉记录应当统一纸张、字体、字号及排版格式。

打印字迹应清楚易认,符合病历保存期限和复印的要求。

打印的麻醉记录在编辑过程中应当按照权限要求进行修改,已完成录人打印并签名的麻醉记录不得修改。

5.9 电子病历中麻醉记录部分的内容要求同下文,其余关于电子的病历的管理及规范电子病历的使用等应符合卫生部关于印发《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医改发〔2010)24号)的有关规定。

6 麻醉记录内容要求麻醉记录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内容应包括患者一般信息、术前情况、术中情况、离室信息。

6. 1 患者一般信息麻醉记录中患者的一般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科别、病房、病历号、日期、页码。

6. 1. 1 姓名麻醉记录中的患者姓名应与病历首页内容中的姓名一致。

6. 1. 2 性别麻醉记录中的患者性别应与病历首页内容中的性别一致。

6. 1. 3 年龄麻醉记录中的年龄:新生儿应精确到天;婴儿应精确到月;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应精确到月,应以岁、月表示;此后均精确到周岁(满)。

示例:通过患者身份证,提示患者实际年龄为36岁5个月,记录为36岁。

6. 1. 4 身高6. 1. 4. 1 患者术前访视前最近一次测量的身高,单位应采用厘米表示,单位符号cm。

6. 1. 4. 2 无法测量身高者,宜用身长代替,单位应采用厘米表示,单位符号cm.。

6. 1. 5 体重6. 1. 5. 1 患者术前访视前最近一次测量的体重,单位应采用国际单位制质量单位千克表示,单位符号kg。

6. 1. 5. 2 无法测量体重者,应注明原因,例如:卧床等。

6. 1. 6 科别患者术前所在科室。

例如:血管外科6. 1. 7 病房患者术前所在病房(包括病区),可不精确到床位号〔例如:骨科二病房〕6. 1. 8 病历号麻醉记录中的患者病历号应与病历首页内容中的病历号一致。

6.1.9 日期和时间麻醉记录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 h制记录。

6.1.10 页码6.1.10. 1 “第页”标记的是本页麻醉记录所占该患者本次麻醉记录的页码数。

6.1.10. 2 “共页”标记的是该患者本次麻醉记录页码的总数。

注:多次麻醉的患者,每次麻醉均独立记录页码数。

6. 2 术前情况6. 2. 1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术前患者体格情况分级麻醉记录中患者的一般情况应包括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术前患者体格情况分级,简称ASA分级。

ASA分级源于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术前患者体格情况分级,本标准等同采用,见附录A。

6. 2. 2 手术类型麻醉记录中,应根据各医院规定准确记录是否为急诊手术:a) 如果为急诊手术,应勾选急诊手术选项;b) 非急诊手术,应一律勾选择期手术选项。

6.2.3 术前禁食6. 2. 3. 1 麻醉记录中应填写术前禁食情况。

6. 2. 3. 2 新生儿、婴儿、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术前满足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制定的小儿术前禁食指南(2009)者,应记录为“是”,否则记录为“否”。

因各种原因无法获得术前禁食情况者,均记录为“否”。

6. 2. 3. 3 除上条之外的患者,术前满足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制定的择期手术围术期禁食指南(1999)者,应记录为“是”,否则记录为“否”。

因各种原因无法获得术前禁食情况者,均记录为“否”。

本标准同步采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制定的择期手术围术期禁食指南(1999)。

6. 2. 4 麻醉前用药6.2.4.1 记录术前麻醉用药名称、给药途径及剂量,若无术前麻醉用药,则记录为无。

6.2.4.2 药品名称应当使用中文通用名或通用的外文缩写。

例如:芬太尼。

6.2.4.3 剂量单位符合GB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6. 2. 5 术前特殊情况麻醉记录中应简明扼要地列出与麻醉风险密切相关的术前异常情况,包括病史、体格检杏、辅助检查等。

6.2.6 术前诊断术前诊断应与手术同意书中的术前诊断一致。

6.2.7 拟施手术拟施手术方式应与手术同意书中的手术方式一致。

6.2.8手术体位麻醉医师应据实填写手术体位,若术中手术体位有变化,也应记录。

6. 3术中情况6. 3. 1 手术方式手术方式可以与拟施手术方式不同。

具体手术方式应由手术者口述,麻醉医师记录。

6. 3. 2 手术者麻醉医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真实记录参加手术的手术医师的姓名,顺序按照术者、第一助手、第二助手、第三助手等。

6.3.3 麻醉方式麻醉方式是手术过程中实际实施的麻醉,具体方式应由麻醉医师书写。

6. 3. 4 麻醉者麻醉医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真实记录参加麻醉的麻醉医师的姓名,顺序按照主要麻醉者、第一助手、第二助手、第三助手等。

6. 3. 5 器械护士麻醉医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真实记录参加手术的器械护士的姓名。

6.3.6 巡回护士麻醉医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真实记录参加手术的巡回护士的姓名。

6. 3. 7 用药6. 3.7. 1 应详细、准确记录术中规律、多次使用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例如:2%利多卡因5 mL经硬膜外注人。

6. 3.7. 2 连续泵人药物,持续吸人气体应记录起止时间、剂量(包括浓度)和给药途径。

6. 3. 7. 3 药品名称应当使用中文通用名或通用的外文缩写。

例如:芬太尼。

6. 3.7. 4 剂量单位符合GB 310。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注:单次、临时给药及诱导药物、特殊药物参见6. 3. 10 06. 3. 8术中监测术中监测项目内容,应符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制定的临床麻醉检测指南。

所有麻醉医师在实施中均应记录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制定的临床麻醉监测指南中规定的基本监测项目的数据,麻醉医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综合判断选择除基本监测项目外扩展监护项目并记录相关数据。

6. 3. 8. 1 氧合6. 3. 8.1.1 吸入气氧浓度6. 3. 8. 1.1.1 每一例全身麻醉患者,均应持续记录吸人气氧浓度。

6. 3. 8. 1.1.2 单位符合GB 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6. 3. 8. 1.1.3 记录示例:——吸入氧浓度50%。

注:“—”代表持续状态。

6. 3. 8. 1.2 血液氧合6. 3. 8.1 .2. 1 在所有麻醉方式下,均应持续记录定量评估氧合的数据,如脉搏氧饱和度。

6. 3. 8.1 .2. 2 可以直接记录数据,也可以用图示表示,应至少15 min记录一次血液氧合的数据。

6. 3. 8. 2 通气6. 3. 8. 2. 1 需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例。

6. 3. 8. 2. 1.1 自置人气管导管、双腔支气管导管、喉罩以及其他特殊型通气管等进行通气后宜记录设定的呼吸参数,宜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等,记录在纵坐标0—30范围内。

6. 3. 8. 2. 1. 2 术中如果调整呼吸参数,宜在调整时重新记录呼吸参数。

6. 3. 8. 2. 1. 3 宜连续监测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如二氧化碳曲线图、二氧化碳测定法或质谱分析法),并记录数据,宜至少30 min记录一次数据,除非因患者、手术或者设备等原因使监测无效。

6. 3. 8. 2. 1. 4 呼吸频率用图示表示,见附录A。

6. 3. 8. 2. 1. 5 上述数据记录直至拔除气管导管、双腔支气管导管、喉罩以及其他特殊型通气管。

6. 3. 8. 2. 1. 6 单位符合GB 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6. 3. 8. 2. 1 保留自主呼吸的病例6. 3. 8. 2. 2. 1 置人喉罩的病例,宜连续记录呼吸频率,宜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并记录数据,宜至少30 min记录一次数据,除非因患者、手术或者设备等原因使监测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