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春夏秋冬四季形成的原因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天道自然,才不会虽成必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天道自然,才不会虽成必败鬼谷子的学问是圣人之学,是仰观宇宙天地而参出的智慧,所以我们要想领悟鬼谷子的智慧,就要让自己回归赤子之心,摒除固有的知识和杂念,一起感受鬼谷子面对苍穹而思考的脉动。
这个世界怎么样?古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我们发现,这个世界辽阔而美好,四季变换秩序井然,万物存在自有道理而什么都不说。
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美之又美,玄之又玄,犹如一个大迷宫。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面对浩渺宇宙,总是充满各种疑问。
天地万物何以运转?人在天地之间何以生存?有志之士在思索何以建功立业?圣人明君在追寻身何以修?家何以齐?国何以治?天下何以平?鬼谷子在本篇里专论此道。
事实上,天地之间,所有的万事万物内涵机理,依理遵循,则行事顺当,反之,若万事失理,必然事与愿违。
在这里,鬼谷子提出“持枢”的概念。
持,手拿;枢,是门扉的转轴,主管门的开关,引申为事物的纲领或关键。
持枢,就是把握关键,持经达变。
每个有志者都渴望做一名“持枢者”。
原文:“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不可干而逆之。
逆之者,虽成必败。
”注译:所谓持枢,即抓住关键,就是说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季收获,冬天储藏,这是四时运行的自然法则。
不可干预和违背这个自然规律。
违背自然规律,事情即便偶尔成功了,终归也会失败。
天地运行,不仅是白天、黑夜的交替,更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循环往复,就像门一样开关不停,周而复始。
这个门轴是什么?鬼谷子说“天之正也”,正是什么意思?即天道法则,天地运行的规律。
我们学鬼谷子学什么?本篇开宗明义就告诉我们要掌握宇宙大道的关键,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如果我们能做到按自然规律办事,就好像拥有一只掌握天地之轴运转的手一样,做什么事都不会出现大方向上的错误。
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就是说,虽然你有智慧,也不如乘势而为;虽然你有好的农具,不如按时令,从事农事。
春夏秋冬的由来(神话故事)
春夏秋冬的由来
(神话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人间并没有春夏秋冬四季。
一年之中,冷热并没有什么变化,田地里根本就种不出东西来,很多人没有食物,活活饿死了。
于是,人们跪在地上,向天帝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天帝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就派冷神和热神每天轮流掌管人间冷热。
冷神和热神是亲兄弟。
弟弟冷神脾气不好,他一发火,人间马上刮大风、下大雪,于是人们叫他“冬天”;哥哥热神脾气温和,对人很热情,人们叫他“夏天”。
然而,天上一日,人间一年。
人们就这样忙一年,歇一年。
天帝觉得这样不行,持续时间太长了。
经过一番思考,他把前面六个月改为“夏天”,后面六个月改为“冬天”。
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
冷神和热神换班的时候,人们没有防备,在路上冻死了。
天帝觉得这样还是不妥当,于是他命令冷神和热神换班的时候,中间必须隔三个月。
这样,热神接冷神的班时,就有了春天,冷神接热神的班时,就有了秋天。
从那个时候开始,人间就出现了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是怎么划分的科学故事
一年四季是怎么划分的科学故事一年四季是怎么划分的科学故事所谓四季,是中纬度地区春、夏、秋、冬的总称。
而春、夏、秋、冬的差异主要反映了地面上接受太阳能量的多少,接受太阳能量的多少又主要取决于太阳光照射的角度。
同样一束光线斜射到地面上比直射到地面上照到的面积大,因此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就少。
太阳高度角越大,就越接近直射,地面上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就越多。
所以,四季的划分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影响。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最多,而南半球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
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而北半球则相反。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大致相等。
因此,在西方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来划分四季的;而我国在传统上则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来划分四季的。
这两种划分方法,都属于天文上的四季划分方法。
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和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如果按古人划分四季的方法,把“立春”或“春分”定为春季开始,把“立夏”或“夏至”定为夏季开始……那么,当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一带日渐风和日丽、柳绿桃红之际,而在松花江畔和大、小兴安岭,却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可见,天文上的四季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年中气候的差异:大体上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秋季适中。
但真正在气候上我国通常以候温(每5天为一候,每候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为候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这个划分方法就叫“候温四季划分法”。
当候温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介于两者之间分别为春季和秋季。
按照这个标准,只要将当地历年积累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就不难计算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四季起止日期了。
一年四季是怎么划分的科学故事点评每一个季节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每一种风景都是独一无二的,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你能写出你喜欢的季节的特点吗?快快写下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吧!。
一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成因是什么.doc
一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成因是什么地球上不仅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就是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气候也是不同的,对于一年四季的形成相信你也是有很多疑问。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一年四季形成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年四季的形成原因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2326),因此,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南纬2326(南回归线)到北纬2326(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高,气温高,为夏季;反之,太阳斜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低,为冬季。
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反之,当太阳直射到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
太阳直射到南、北回归线时,分别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到赤道时,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区域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该区域太阳总是近乎直射,故一年中从太阳获得的能量均较高,导致该区域的气温较高,一年中变化不大,该区域称为热带。
热带区域,没有四季的变化,均为夏季。
通常指的一年四季,主要表现在温带,也就是太阳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到南极圈和北极圈之间的区域。
南极圈指太阳照射到北回归线时,太阳所能照亮的最南纬度线,即南纬6634(纬度与回归线的纬度互余)。
同样,北极圈处于北纬6634。
两极圈内,会出现极夜和极昼现象。
显然,北半球夏季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反之,南半球为夏季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地球表面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与太阳的入射角(光线与地球表面法线的夹角)之间的关系为:E cos。
一年四季的简述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个季节3个月。
春天,气温回暖、万物复苏;夏天,天气炎热,水果成熟;秋天,气温转凉,农作物成熟;冬天,天气寒冷,有时会下雪。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俺这出家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好是快活也呵!" 张振金《五峰如指翠相连》:"﹝五指山﹞除了雨水的多寡之外,一年四季都春深似海。
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因为什么
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因为什么 四季指⼀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导致四季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也许学过地理的同学就会知道。
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四季形成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季的形成原因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且与其⾃转的平⾯有⼀个夹⾓。
当地球在⼀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在⽓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
在北半球,⼀般来说每年的3~5⽉为春季,6~8⽉为夏季,9~11⽉为秋季,12~2⽉为冬季。
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
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
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四季的变化规律 从春分经夏⾄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
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度始终⼤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于平均值。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的地平圈上。
⼆分⽇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降落于正西⽅。
从秋分经冬⾄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
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的地平圈上。
从夏⾄经秋分到冬⾄,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
在此期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带逐渐缩⼩;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带逐渐缩⼩。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度⼀直在减⼩,南回归线以南则在增⼤。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出升⽅向由东北变为东南,降落⽅向由西北变为西南。
秋分⽇由正东升起,正西降落。
从冬⾄经春分到夏⾄,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
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度的变化同上述情况相反。
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四季季节风介绍
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四季季节风介绍一、四季的形成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形成四季。
(1)春季:由立春开始,到立夏止。
包括:阴历正月、二月、三月;阳历二月、三月、四月。
(2)夏季:由立夏开始,到立秋止。
包括:阴历四月、五月、六月;阳历五月、六月、七月。
(3)秋季:由立秋开始,到立冬止。
包括:阴历七月、八月、九月;阳历八月、九月、十月。
(4)冬季:由立冬开始,到次年立春止。
包括:阴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阳历十一月、十二月、一月。
春夏秋冬四季(图片来源于网络)现实生活中春、夏、秋、冬四季在我国各地区开始的时间并不相同,四季的长短也不一致。
所以,其实用温度参数来划分四季才会更合理适用。
一般把平均气温在22℃以下、10℃以上的时候定义为春季和秋季,把平均气温在22℃以上的时候定义为夏季,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时候定义为冬季。
二、四季季节风由于中国东部沿海与太平洋相邻,西南部又与印度洋相距不远,再加上大气环流的作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以及冬夏行星风带的南北推移,形成了明显且普遍的季风现象,并对一年中的节候变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人认识到一年四季中冬季吹偏北风,春季吹偏东风,夏季吹偏南风,冬季吹偏西风。
有关季节风(八节风)的风名、风向(卦位)、控制的节气与时间详情如下:春季季风:(1)条风1)风向(卦位):东北(艮卦)。
2)控制的节气与时间:控制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约45天。
(2)明庶风1)风向(卦位):东(霞卦)。
2)控制的节气与时间:控制春风、清明、谷雨三个节气,约45天。
夏季季风:(1)清明风1)风向(卦位):东南(巽卦)。
45天。
(2)景风1)风向(卦位):南(离卦)。
2)控制的节气与时间:控制夏至、小暑、大暑三个节气,约45天。
秋季季风:(1)凉风1)风向(卦位):西南(坤卦)。
2)控制的节气与时间:控制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约45天。
(2)阊阖风1)风向(卦位):西(兑卦)。
2)控制的节气与时间:控制秋分、寒露、霜降三个节气,约45天。
古代四季的由来
古代四季的由来古代四季是人类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四季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人们欣赏自然美的重要来源。
那么,古代四季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将从春、夏、秋、冬四个方面来探究古代四季的由来。
春季,是一年四季中最令人期待的季节。
春天的到来象征着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古代人们观察到,春天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河水解冻,大地开始变得温暖湿润。
春季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太阳运行的观察。
他们发现,每年春分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北移,阳光照射的时间逐渐增加。
这就使得大地渐渐暖和起来,万物开始生长。
于是,人们将这段时间定义为春季。
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
古代人们观察到,随着春季的过去,太阳的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阳光照射的时间逐渐增加。
温度逐渐升高,炎热的夏天到了。
夏季的由来,正是因为古代人们对夏至的观察。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也是太阳直射点达到北纬最高点的时刻。
夏至过后,阳光逐渐减少,温度开始下降,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秋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宜人的季节。
古代人们观察到,随着夏季的过去,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阳光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
温度逐渐下降,天气变得凉爽宜人。
秋季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秋分的观察。
秋分是一年中白天和夜晚时间相等的一天,也是太阳直射点达到南纬最高点的时刻。
秋分过后,阳光继续减少,温度继续下降,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
古代人们观察到,随着秋季的过去,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阳光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
温度逐渐降低,大地开始冻结。
冬季的由来,正是因为古代人们对冬至的观察。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是太阳直射点达到南纬最低点的时刻。
冬至过后,阳光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回升,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古代四季的由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总结。
通过观察太阳的运行和地球的变化,古代人们确定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赋予了它们特定的含义。
四季是怎么形成的
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多数人对四季的形成有一定的认识,它不仅仅受地球自转和公转等造成的太阳光照强度、温度、是昼夜时长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而变化的。
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1、自转地球是一个椭圆形轨道运动的物体,公转周期为365.24日,它在其轨道上朝着同一方向又以一定的周期运动,这就是地球自转。
自转是地球四季形成的主要原因,当地球自转一圈时,就是一个季节变化的周期,这就是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更替出现的根源。
2、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它的公转轨道恰好在银河系的轴上,由于地球的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形,所以地球每绕一圈的系统角度不同,也就形成了夏秋冬春四季的更替。
二、太阳光在四季中的变化太阳光是四季形成的重要因素。
太阳光往返于赤道附近时,南北半球接收到太阳光的强弱不同,就会构成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的节律更替出现。
1、夏季太阳直射角最大,强度最高,使南北半球的室外温度相差显著,使南半球较热,这就成了夏季。
2、秋季太阳直射角越来越小,但依然照射力足够强,温差较小,这时,南北半球的温度都出现了较大的幅度降低,这就是秋季。
3、冬季太阳直射角最小,强度最弱,使南北半球几乎同时降温,使南北半球整体温度降至最低,这就是冬季。
4、春季太阳直射角开始增大,强度也日益增加,温度也跟着逐步升高,这就是春季。
三、昼夜时长变化另外,在昼夜时长变化也对四季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搭配,使不同地球位置处的昼夜时长存在北半球白昼时间比南半球长的情况,这样就构成了冬季天长夜短,夏季相反,白昼时间南半球长的情况。
四、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四季的形成,不仅受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太阳的直射角和强度,还与昼夜时长存在多重因素影响。
夏秋冬春四季的出现正是这些自然规律的发挥,使大自然有序运行,令世界发现奇妙多样的精彩。
一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成因是什么
一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成因是什么地球上不仅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就是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气候也是不同的,对于一年四季的形成相信你也是有很多疑问。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一年四季形成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年四季的形成原因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23°26′),因此,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南纬23°26′(南回归线)到北纬23°26′(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高,气温高,为夏季;反之,太阳斜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低,为冬季。
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反之,当太阳直射到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
太阳直射到南、北回归线时,分别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到赤道时,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区域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该区域太阳总是近乎直射,故一年中从太阳获得的能量均较高,导致该区域的气温较高,一年中变化不大,该区域称为热带。
热带区域,没有四季的变化,均为夏季。
通常指的一年四季,主要表现在温带,也就是太阳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到南极圈和北极圈之间的区域。
南极圈指太阳照射到北回归线时,太阳所能照亮的最南纬度线,即南纬66°34′(纬度与回归线的纬度互余)。
同样,北极圈处于北纬66°34′。
两极圈内,会出现极夜和极昼现象。
显然,北半球夏季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反之,南半球为夏季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地球表面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与太阳的入射角(光线与地球表面法线的夹角θ)之间的关系为:E ∝ cosθ。
一年四季的简述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个季节3个月。
春天,气温回暖、万物复苏;夏天,天气炎热,水果成熟;秋天,气温转凉,农作物成熟;冬天,天气寒冷,有时会下雪。
地球概论四季和五带
(2)、正午太阳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因季节而变化; (3)、式中的(90-)可看作上点高度。 注意:①北半球H以南点为起点(南半球反之); ②当 = 时,H = 90,只有南北回归线之间,才可 能达到90的太阳高度;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不包括南北回归线),当 > 时,H > 90; ④极圈内冬半年,若 > 90-,H < 0。
为二分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即全年的平均值;是对( 90 - )的季节订正。各自半球的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为
负值。
图4—2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图中用两条线表示二分二至的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就是它们的的纬度差。因此,这 些线条都是呈45°坡度的直线。春秋二分,正午太阳高度 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冬夏二至,分别以南北回归线 为中心,南北对称。
二、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P101
1、全球分极昼,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极夜四个地带 (两分除外)。
2、 为正值,全球昼长向北 递增;为负值,向南递增。
3、 的绝对值愈大,极昼
(夜)地带愈大。
图4--9 解天文三角形 求半昼弧长;太阳位于 西方地平(日没)时其 时角(t)大小,等于当地 ( )当时( )的半昼弧 (从日中到日没)。
图4--2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线条表示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这些垂直的线条互相平行,表示它们的变化幅度相同,都是 23°26′×2=46°52′。
图4--23 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四、地球上的四季 P112 (1)、半球性现象:昼夜长 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半球性 的,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2)全球性现象:日地距离 的变化(影响很小); (3)首先是天文现象,然后 是气候现象。
天地四时的意思
天地四时的意思
天地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轮回循环。
它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以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总结而得出的理论。
具体含义如下:
1. 春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地回暖,草木萌发,花开蝶舞。
春季象征着新生、希望和生机。
在春天里,人们会进行播种、耕作等农业活动,迎接丰收的希望。
2. 夏季:夏天是炎热的季节,阳光强烈,气温高,万物生长迅速。
夏季象征着繁荣、旺盛和活力。
在夏天里,人们会进行收割、晾晒等农业活动,享受丰收的果实。
3. 秋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天气逐渐凉爽,大地颜色逐渐变黄,果实成熟。
秋季象征着成熟、收获和宁静。
在秋天里,人们会进行收获、贮存等农业活动,准备过冬。
4. 冬季:冬天是寒冷的季节,天气寒冷,大地休眠,万物静止。
冬季象征着寒冷、沉睡和休息。
在冬天里,人们会进行修整、养精蓄锐等活动,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
天地四时的意义在于揭示了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使人们能够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调节生活节奏。
它也启示人们,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够获得丰收和富饶。
同时,天地四时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被用来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变化。
四季更替是由地球什么引起的
四季更替是由地球什么引起的我们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那么四季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四季更替原因四季更替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地球公转和自转所在的轨道平面是有夹角的,所以地球在转动的时候是斜着转动的,所以会出现四季更替的现象,而且公转速度的差异,也导致地球上四季不等长。
在地球的不同地方,转动到不同的位置,受到的太阳辐射和热量都不相同,所以会有不同的气候体现,也就是常说的春夏秋冬。
四季雅称春季:阳春:我国南方人民给春天以“阳春”和“阳春三月”的美称。
如李白诗云:“阳春召我以烟景”,正是对春天绝妙的写照。
三春:昔日农历以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孟郊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
九春:古时的“三春”3个月共90天,10天为一春,故有“九春”之名。
阮籍的笔下就有“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的名句。
青春: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繁茂,生机盎然,一片青绿,因之呼春天为“青春”。
杜甫的绝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指此。
芳春:春天百草萌发,万紫千红,欣欣向荣,故有“芳春”之名。
如陆机诗曰:“烈火厉劲草,丽服鲜芳春。
”青阳:春天阳光明媚,暖意洋洋,故有“青阳”之美称。
如陈子昂就有“白日美不归,青阳时暮矣”的诗句。
艳阳:春天阳光灿烂,和风丽日,故称“艳阳”。
如清代华广生辑俗曲集《白雪遗音·艳阳天》中说:“艳阳天,和风荡漾,杨柳依依”;再如鲍照的诗句:“艳阳桃季节,皎洁下成妍。
”我国实行夏历时间很长,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等又分别将正月称早春,二月称酣春,三月称晚春、暮春或末春。
此外,春天还有“阳节”、“昭节”、“淑节”、“韵节”及“苍灵”等雅称。
另外,春天各月还有下列别称:一月又叫陬月、孟陬,二月又叫令月、杏月,三月又叫蚕月、桃月。
夏季:朱明:古代称夏为“朱明”。
《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注:“气赤而光明。
”《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敷与万物。
四季划分方法科普
四季划分方法科普四季划分是根据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及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将一年分为四个不同的季节,包括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这种划分方法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文化背景中存在差异。
下面将详细科普四季划分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365.24天,这被称为一年。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离心率,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是不断变化的。
这个变化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
一年中的四个季节与地球公转轨道上的四个特殊位置相关联。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有两个重要的日子:夏至和冬至。
夏至是北半球在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远的一天,通常发生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
冬至是北半球在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一天,通常发生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春分和秋分是与夏至和冬至相对应的两个重要日子。
春分是夏至和冬至之间北半球日夜时间相等的一天,通常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发生。
秋分是夏至和冬至之间北半球日夜时间再次相等的一天,通常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发生。
基于这个基本的四个时间节点,我们可以将一年细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春季:春季始于春分,通常在3月20日或21日。
这一季节以温暖的日气温和植物开始生长的迹象为特征。
春季是由于地球轨道倾斜角度和太阳光垂直度的变化,导致太阳光照时间增加,地球表面温度回升。
夏季:夏季始于夏至,通常在6月21日或22日。
这一季节以高温和较长的白天时间为特征。
夏季是由于地球轨道使北半球更接近太阳,太阳直射北半球,导致更多的太阳能量接收,从而产生更高的温度。
秋季:秋季始于秋分,通常在9月22日或23日。
这一季节以气温下降、叶子变黄以及植物凋零的迹象为特征。
秋季是由于地球轨道倾斜度和日照时间的变化,导致太阳光照强度减弱,地表温度下降。
冬季:冬季始于冬至,通常在12月21日或22日。
这一季节以低温和较短的白天时间为特征。
冬季是由于地球轨道使北半球远离太阳,太阳光照射地表较少,从而降低了温度。
天道:春夏秋冬四季形成的原因
天道:春夏秋冬四季形成的原因春夏秋冬四季是怎样产生的?“季节”来源于拉丁语中的动词“Serere”,意思是“播种”.由此可见,“季节”最早时仅仅指的是适宜播种的春天。
但在中世纪初,其他三个季节也加入进“季节”的词义中,一年被划分为4个部分:冬季,湿冷的季节;秋季,成长、重要的季节;夏季,在古老的梵文中它原本通指一年。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浪漫情怀都为四季所影响,此外,它们还具有最乏味的天文背景。
因为地球绕太阳作年度旅行的直接结果就是四季的循环往复。
在此,我将尽可能简明地介绍这一内容。
每24小时地球自转一周,每356.25天绕太阳公转一周。
为了确保历法整齐归一,人类把每年的0.25天累积到一块,这样每四年就出现一次闰年,即这一年有366 天。
但以两个“零”结尾的年份无闰年;可也有特例,那就是那些能被400 整除的年份都是闰年。
公元1600年是上一次的特例,下一次则是公元2000年。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并非正圆,而是椭圆。
尽管它还不算是完全的椭圆,但是,这已给人类研究地球运行的工作增添了大量复杂的因素。
另外,地球的中轴与日地之间的平面不成直角,而是一个66.5°的倾角。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它的中轴自始至终保持着这样的倾斜度,这就是世界各地出现季节交替的直接原因。
每年的3 月21日,阳光刚好均匀地照射着地表的一半,于是,在这一日,世界各地的昼夜平分。
天后,当地球运行到其公转行程的四分之一处时,北极地区全部朝向了太阳,而南极地区则全部背向了太阳,于是,北极长达六个月的白昼开始了,而南极则坠落进长达六个月的黑夜。
当北半球阳光灿烂的夏季到来时,南半球的居民就一边在火炉旁看书,一边打发着漫漫寒夜。
但是,当北半球的居民在圣诞节滑冰时,阿根廷人、智利人却正在受到炎炎夏日的煎熬,而当美国遭受滚滚热浪的袭击时,他们又在磨利自己的滑冰刀了。
四季产生的原理示意图月23日是四季更替的第二个重要日期,这是一年中第二个全球各地昼夜平分的日子。
天道悟出的道理和规律
天道悟出的道理和规律
天道的规律与道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天道循环变化:天道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包括日夜交替、四季变换、月相增减等。
这种变化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了解天道运行的规律。
2. 和谐与平衡:天道的运行是相对平衡和和谐的,不同元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这种平衡和谐也是自然界的基本特征。
3. 无常和变化:尽管天道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律,但也具有变化和无常性。
在某些情况下,天道的规律可能会发生改变或突发事件。
4. 多样性和复杂性:天道包括许多不同的现象和规律,有时非常复杂,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和专业知识来理解。
5. 自然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天道和人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人类通过了解自然规律来适应和利用自然资源,但也有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总之,天道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现象,人们可以通过不断的观察、研究和实践,来理解和利用天道的规律和道理。
春夏秋冬为什么被称为四季呢原来是和兄弟排行有关系
春夏秋冬为什么被称为四季呢原来是和兄弟排行有关系
四季”一词从古至今,几乎被我们每个人当成是十分熟悉的词语。
而四季的产生,也有着一个多么辉煌动人的传说。
传说,上古时代有三位兄弟,出生时只距中秋偏远的一个月,三个孩子的名字
分别叫春、夏、秋,而他们的关系和家族地位也因此变得十分密切,就像姐妹一般。
有一年,可能因为春夏秋三兄弟十分不和,他们一怒之下,分别向天地祈求家
族能多一个孩子,以便让另外一个孩子出生在中秋,以固定家族关系。
天地恩赐,另外一个孩子——冬,就出生在了中秋之日。
这时,上天在中秋晚霞空中升起了一把金色的叉,然后在地面上的四处画出了
轮廓,使得其它孩子也可以于中秋之夜出生。
此后,眾孩之父为了紀念这次伟大的事件,便將四孩的名字集結而成了“四季”。
至今,有关四季的传说仍在流传,而它也成了代表季节变换的重要象征。
穿越
四季,春融夏藏,秋启冬封,灿烂的季节总归随时光变迁,终得一抹淡淡芬芳.。
天道的理解
天道的理解
哎呀呀,说起天道,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啊!就好比那四季更替,春天花儿盛开,夏天烈日炎炎,秋天果实累累,冬天白雪皑皑,这难道不是一种天道吗?比如说,你看那棵老槐树,每年到了春天准会发出新芽,这就是天道的规律呀!难道不是吗?
再想想我们的人生,有时候会遇到顺风顺水的时候,那感觉就像坐火箭一样爽!可有时候呢,又会碰到各种挫折,就跟掉进了大坑似的。
但这也是天道呀,有起有落嘛。
记得有一次我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失败,当时我就觉得天都要塌了,我就抱怨天道不公啊!可是后来我慢慢想明白了,这也许就是天道在考验我呢,让我变得更强大呀!
咱再说说社会吧,为啥有的人能飞黄腾达,有的人却穷困潦倒?这也是天道在起作用呀!那些努力奋斗、抓住机会的人,不就顺应了天道,所以成功了嘛!就像我那个朋友小张,从小家里条件不好,但他就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一路打拼,现在混得可好了,这不就是顺应天道的例子嘛!
还有大自然的力量,那海啸、地震啥的,虽然可怕,但也是天道的一部分呀!它提醒着我们要敬畏自然。
总之啊,天道就是这么个神奇又复杂的东西,它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要学会去理解它,适应它,而不是去抗拒它。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天道,也许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啦!。
道家养生之四季
四季百科名片四季,读音(拼音):sì jì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
地理现象四季递变变化规律四季划分二十四节气相关诗词关于春关于夏关于秋关于冬传统意象四季雅称春天的雅称夏季的雅称秋季的雅称冬季的雅称地理现象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
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
在北半球,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
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
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四季递变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
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
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
变化规律现在分析一下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
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
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方,降落于正西方。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
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
古人是依据什么把四季分为春夏秋冬的?
古人是依据什么把四季分为春夏秋冬的?我们中国古人是用“四象” 把四季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的。
何为四象?四象在中国早期文化中指《易传》中的老阳,少阴,少阳,老阴,又指四季天然气象,在秦汉以后逐渐指代源于远古星宿信仰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群星,也称四神、天之四灵,四圣将。
易传四象与星宿四象相互融合,青龙表少阳主春,白虎表少阴主秋,玄武老阴主冬,朱雀老阳主夏。
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
四象又衍生出来了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在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 把天空分为四宫; 把大地划分为四方,即东苍(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用它与春、夏、秋、冬的四季和天空的二十八星宿相对应。
战国曾侯乙墓出土漆箱上的绘画对此就已有完整记述。
我国“四象” 概念起源很早, 以下是对它们的介绍。
1“四象”概念与二十八宿、四季划分关系密切在中国古代,天象、地理、气候的观念相通。
在风水地理中,东苍(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术语。
找到与之有关的国像和文献记载便认为是古人运用风水进行进址、布局的见证。
在一年四季的划分中, 苍(青)龙为春;朱雀为夏;白虎为秋;玄武为冬。
有关的图像与文字相应代表了古人对季节的认识。
在天象上, 东宫苍(青)龙,对应角、亢、氏、房、心、尾、箕七宿。
西宫白虎,对应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
南宫朱雀,对应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
北宫玄武,对应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
竺可桢根据二十八宿星名定沿赤道把天空划分为四宫(或四象即苍龙、白虎、朱雀、玄武) 。
王健民等认为“二十八宿的创立与四象是紧密地联系的' 。
二十八宿的定位必须有四象的观念。
四象的测定又需据二十八宿的位置。
古人据春分前后初昏之时的天象测定四象。
此时东方七宿的中心房宿正当东方地平线附近。
西方七宿的中心昂宿正当西方地平线附近。
四季的来历
我们每年都要经历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和寒冷的冬天,你们知道春夏秋冬的来历吗今天我看了一本书《春夏秋冬》,作者是严文井,故事的内容很精彩,我一口气就看完啦,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在很久以前,我们这个地方一年只分两个季节冬季和夏季,并且是由两个巨人轮流统治着。
一个巨人叫冬,是一个冷酷而又易于发怒的老人。
另一个巨人叫夏,是一个脾气很坏的、郁闷的青年人。
冬和夏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一见面就要争吵、打架。
冬有一个女儿叫做春姑娘,夏有个妹妹叫秋姑娘,她们是一对好朋友,经常一起聊天,她们都不喜欢冬和夏的做法。
终于有一天,春姑娘和秋姑娘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三月初,春姑娘说服冬接替他的工作,看到女儿这么体贴自己,冬就回去休息啦。
因此在一场小雪中,春姑娘带着甜蜜的微笑来到了我们这个地方。
到了六月初,暴烈的夏带着怒火来了,他本来想和冬大战一场,但这次看到的却是他妹妹的好朋友春姑娘,春姑娘很有礼貌地跟他打招呼,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对着春姑娘发脾气了,人们顺利地迎来了夏天。
到了九月初,秋姑娘按计划劝哥哥回家休息,哥哥看到妹妹这么心疼自己,也回家啦!因此在一场闷热中,秋姑娘来到了我们这个地方,带来了一阵凉风,秋虫也愉快地开起音乐会来。
十二月初,冷酷而好斗的冬突然板着面孔来了,秋姑娘很有礼貌地和她打招呼,就这样不经过打斗,这个地方第一次迎来了冬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道:春夏秋冬四季形成的原因春夏秋冬四季是怎样产生的?“季节”来源于拉丁语中的动词“Serere”,意思是“播种”.由此可见,“季节”最早时仅仅指的是适宜播种的春天。
但在中世纪初,其他三个季节也加入进“季节”的词义中,一年被划分为4个部分:冬季,湿冷的季节;秋季,成长、重要的季节;夏季,在古老的梵文中它原本通指一年。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浪漫情怀都为四季所影响,此外,它们还具有最乏味的天文背景。
因为地球绕太阳作年度旅行的直接结果就是四季的循环往复。
在此,我将尽可能简明地介绍这一内容。
每24小时地球自转一周,每356.25天绕太阳公转一周。
为了确保历法整齐归一,人类把每年的0.25天累积到一块,这样每四年就出现一次闰年,即这一年有366 天。
但以两个“零”结尾的年份无闰年;可也有特例,那就是那些能被400 整除的年份都是闰年。
公元1600年是上一次的特例,下一次则是公元2000年。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并非正圆,而是椭圆。
尽管它还不算是完全的椭圆,但是,这已给人类研究地球运行的工作增添了大量复杂的因素。
另外,地球的中轴与日地之间的平面不成直角,而是一个66.5°的倾角。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它的中轴自始至终保持着这样的倾斜度,这就是世界各地出现季节交替的直接原因。
每年的3 月21日,阳光刚好均匀地照射着地表的一半,于是,在这一日,世界各地的昼夜平分。
天后,当地球运行到其公转行程的四分之一处时,北极地区全部朝向了太阳,而南极地区则全部背向了太阳,于是,北极长达六个月的白昼开始了,而南极则坠落进长达六个月的黑夜。
当北半球阳光灿烂的夏季到来时,南半球的居民就一边在火炉旁看书,一边打发着漫漫寒夜。
但是,当北半球的居民在圣诞节滑冰时,阿根廷人、智利人却正在受到炎炎夏日的煎熬,而当美国遭受滚滚热浪的袭击时,他们又在磨利自己的滑冰刀了。
四季产生的原理示意图月23日是四季更替的第二个重要日期,这是一年中第二个全球各地昼夜平分的日子。
然后,在12月21日,北极与太阳吻别,而南极朝向了太阳,这时,北半球进入严冬,而南半球进入酷夏。
然而,地轴独特的倾斜和地球的自转并非四季循环形成的全部原因。
地球还被地轴66.5°的倾斜划分出了五个区。
赤道两旁为热带区,在这儿,阳光照射着大地几乎是垂直的。
在两极地区,太阳光线的角度很小,即使在夏天,一束阳光所照射到的地表面积比其自身面积大一倍。
南北温带区处在热带区与两极地区之间,在这儿,太阳光不是垂直照射,所以,它能够温暖比热带区更广阔的高山平原与江河湖海。
单从文字上去解释这一切,并不能完全明白。
你去天文馆看一看,对有关地球的问题,那里的一切能帮助你比书本理解得更快。
但是,认为有必要建一座天文馆的城市少得可怜。
请你到市政府去找那些政府首脑,对他们说,你要一座天文馆作为圣诞礼物。
什么是天文馆呢?当他们费劲儿从字典里去翻看时(也许他们得用上20或30年才能找出答案来),你最好去弄一些苹果、橘子、蜡烛以及用来分区的墨水,自己动手来演绎一年四季的交替。
划一根火柴把蜡烛点燃,就能够把白昼或黑夜带给“南极”或“北极”.假如一只苍蝇落身在你自制的地球上,你千万不要这样联想:“假设---仅仅是假设---人类不过也是一只这样的小虫,在一只硕大的橘子表面上毫无目的地爬行,照耀着橘子和飞虫的是一支更硕大的蜡烛,而这一切都不过是一个巨人茶余饭后手中玩弄的一个小东西罢了。
”丰富的想像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请你千万不要用在天文学领域。
--------------------------------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又称为“四季”,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所产生的结果。
春天始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夏天始于“立夏”;秋天始于“立秋”;冬天则始于“立冬”。
在黄河流域最为确切。
我国劳动人民总结的基本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这也正是《黄帝内经》等国学典籍所阐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
词语全析-字面解释【词目】春夏秋冬【读音】chūn xia qiū dōng【释义】指四季或一年。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十八回:“只见绿一团,红一簇,也不分春夏秋冬,万卉千花,尽皆铺缀。
”【示例】钱钟书《围城》:“好比女人穿中西各色春夏秋冬的服装,做出支颐扭额、行立坐卧种种姿态,照成一张张送人留念的照相。
”四季出现原因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也在绕自身的地轴自转,不过地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而是有一个66.5度的倾角。
正是因为这个倾角的存在,才会使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且白昼比黑夜,所以北半球气温处于一年中最高的时候,为夏季;这时太阳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且黑夜比白昼长,因此,南半球处于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冬季。
当地球绕太阳再公转半圈时,太阳的直射点由北回归线移向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逐渐减少,由夏季进入秋季,进而转入冬季;而南半球却正好相反,由冬季进入春季,进而过渡到夏季。
不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正圆,因此南半球的夏天要稍稍比北半球的夏天热,而冬天则要比北半球的冷些。
[1]四季特点春,花香鸟语飘满村细听来,句句是乡音。
夏,村前村后一幅画。
午饭后,纳凉大树下。
秋,有朋来自五大洲。
东海岸,相约看海鸥。
冬,佳节已在喜庆中。
大街上,传来爆竹声。
四季与健康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正常规律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
自然界一切生物在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必然产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是与大自然相适应的,一年四季机体的新陈代谢若违反这一规律,四时之气便会伤及五脏,即所谓“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冬伤于寒”。
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讲道:“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
”这就更进一步说明了人体健康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
四季与生理《黄帝内经》在谈到人如何才能长寿时,就明确指出“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逆寒暑”。
必须顺从春夏秋冬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适应一年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人体才能保持健康,人类也才能够长寿,这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重要思想。
而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饮食养生,则要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不同的饮食原则和要求。
春季气候特点与人体生理特点春季,是指中国农历从立春到立夏这一段时间,即农历一、二、三月,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其气候特点为温暖潮湿。
当春归大地之时,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万物复苏,带来了生气勃发、欣欣向荣的景象。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迅速地生长起来。
但是,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东西,如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也会乘虚而入。
各种病虫害猖獗,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在中国南方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尽管如此,春天仍是给万物带来生机的季节。
当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之时,“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其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气血活动加强,新陈代谢开始旺盛。
二是肝主春,肝气开始亢盛。
由于气候温和,人们的户外活动逐渐增多,因此,肝脏所藏之血流向四肢。
春天随着气候的转暖和户外活动的增多,人们的精神活动亦开始活跃起来。
这些生理上的变化,都给春天的饮食营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夏季气候特点与人体生理特点夏季,是指从立夏至立秋的这一段时间,即农历四、五、六月,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
夏季的气候特点即炎热,是一个酷暑蒸人的季节。
人类为了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能洞悉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并能自动调节其生理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其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气血运行旺盛,夏季主阳,是阳升之极,阳气盛、气温高,充于外表,人体阳气运行畅达于外,气血趋向于体表。
二是津液外泄,夏季炎热,易使人体腠理开泄、津液外泄,出汗量(汗液是指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汽化后,从汗孔排出的液体)要远远大于其他季节。
三是心通于夏,人体心脏与夏季相应,心脏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动畅达,汗液排泄增加,阳气充,浮于外,功能活动亦加强,精力充沛。
因此,为更好地在夏季进行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在夏季3个月里做到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秋季气候特点与人体生理特点秋季,是指从立秋到立冬这一段时间,即农历七、八、九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
秋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干燥,人们常以“秋高气爽”、“风高物燥”来形容它。
秋季是一个金风送爽、气候宜人的季节,这是因为人们刚刚度过了炎热的盛夏,每当凉风吹来的时候,不觉为之头脑清醒、精神振奋。
但由于其天气不断收敛,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而成为肃杀的气候,这时候人们常常会觉得口鼻干燥、渴饮不止、皮肤干燥,甚至大便干结等。
所以人们常把初秋的燥气比喻为“秋老虎”,其意思是指燥气易伤人。
由于秋季的气候特点,因此不但多见其主“燥”所引起的各种病症,还可见长夏湿邪为患所导致的多种疾病,并为冬季常见的慢性病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饮食养生就必须针对天地变化特征和人体生理特点选择相应的饮食。
冬季气候特点与人体生理特点冬季,始于农历的立冬,止于次年的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即农历的10、11、12月。
冬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寒冷。
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
人们大都相对减少户外活动,早睡早起;平时则添衣加被,避免受寒潮之侵袭。
因此,在冬季由于气候寒冷,使人容易发生各种风寒引起的疾病。
到了冬季,寒气当令,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能从体表外泄,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而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化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所以,到了冬季。
肾炎、肾盂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病就容易复发或加重。
冬季以寒气为主,若人们不能应时增添衣被,就可使人抵抗力下降,心、胃、肺等脏器的功能紊乱,甚至引起气管炎、胃痛、冠心病复发,使感冒、关节痛、咳嗽、风湿性关节高血压等病发生或加重。
农历春季1、2、3月夏季4、5、6月秋季7、8、9月冬季10、11、12月新历春季2、3、4月夏季5、6、7月秋季8、9、10月冬季11、12、1月二十四节气--8日冬至12月21--23日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春季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2日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夏季立夏5月5--7日小满5月20--22日芒种6月5--7日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2--7月24日秋季立秋8月7--9日处暑8月22--24日白露9月7--9日秋分9月22--24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10月23--24日冬季立冬1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