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
钩虫生活史
钩虫生活史
钩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肠道中的寄生虫,它的生活史充满了奇妙和令人不安
的故事。
钩虫的生命周期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它们的生活方式和寄生习性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钩虫的生活史始于成虫在人体肠道内产下的卵。
这些微小的卵会随着粪便排出
体外,然后在土壤中孵化成幼虫。
一旦有人接触了受污染的土壤,这些幼虫就会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内,开始了它们的寄生生活。
一旦进入人体内,钩虫幼虫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入肺部,然后被咳出并吞咽
到肠道中。
在肠道内,幼虫会附着在肠壁上,通过吸血来获取营养,并逐渐长大成熟。
成熟的钩虫会产下更多的卵,继续循环寄生在人体内。
钩虫的生活史虽然充满了奇妙,但它们的寄生行为却给人体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钩虫会导致贫血、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和治疗钩虫感染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远离受污染的土壤、定期洗手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钩虫感染。
一旦感染了钩虫,及时就医并进行药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避免钩虫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钩虫的生活史虽然令人不安,但它也提醒我们要重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
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钩虫感染,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安全。
钩虫
五、实验诊断(Diagnosis)
1、病原学诊断
粪检
直接涂片法:简便,但易漏诊。 饱和盐水浮聚法:为首选方法。 钩蚴培养法:可鉴定虫种。
一般消化道症状,初期表现为上腹不适及隐痛,
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出现”
异嗜症”(allotriophagy)。 ”异嗜症”的发病原因
不明,似与患者体内铁耗损有关,多数通过服用铁制
剂后症状自然消失。
异 嗜 症
B、贫血(anemia)
钩虫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贫血。患者长期慢性失血,
导致缺铁性贫血,血象呈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钩虫幼虫移行到肺以及穿过肺部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 都可以引起局部出血和炎症病变。病人可出现咳嗽、痰多、 痰中带血、哮喘以及发烧等表现,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 升高。呼吸道症状一般经几天到十几天后自愈,个别可持续
2~3个月。
2、成虫致病
Adult
A、消化道症状(symptoms in alimentary canal)
七、防治(Treatment)
1、查治病人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驱虫主要用各种咪唑类药物,如甲苯咪唑、丙
硫咪唑、左旋咪唑、噻嘧啶等。对严重贫血的病人
应注意补铁矫正贫血。
2、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 堆肥法,三坑式沉
淀密封粪池等方法。
3、注意个人防护
尽量不要赤脚下地劳动,必要时可涂防护剂, 如含咪唑类药物的软膏或酒精溶液。
六、流行(Epidemiology)
钩虫
3、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
4、加强个人防护及防止感染。
Your Company Slogan
钩虫概论 Hookworm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统称,至少有17属100种,其 中属人兽共患的钩虫有9种。 duodenale)和美洲 钩虫(Necator americanus) 。 锡兰钩口线虫和犬钩口线虫等偶尔寄生人体。
主要寄生人体: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二)成虫的致病
2、贫血(机制;慢性失血原因)
①虫体有边吸边排血的习性。 ②吸血时虫体分泌抗凝素,使伤口持续渗血。 ③虫体不断更换吸血部位。 ④肠粘膜损伤影响营养吸收加重贫血。
临床症状:
皮肤蜡黄、粘膜苍白、头晕、气短乏力 和心慌等。有的病人有面部及全身浮肿、以 下肢多见。
钩虫的致病
幼虫、成虫均致病,以成虫致病为主。 (一)幼虫的致病 1、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地痒疹”)
局部皮肤有针刺、灼烧感,奇痒难忍,进而出现丘疹/ 水疱。感染后可形成脓疱,后结痂愈合。多见于手指、足 趾间,也见于手足背部。
2、呼吸系统疾病
幼虫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引起 炎症出血。咳嗽、血痰、 哮喘。
(可定量)
4.钩蚴培养法: 5.血常规:(钩虫性贫血诊断依据)
钩虫的流行与防治
1.分布:
钩虫遍及全世界。
主要分布于淮河及黄河一线以南。
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北方多为十二指肠钩虫。
钩虫的流行与防治
2.流行环节:
※传染源:钩虫病患者及带虫者。 ※传播途径:接触被污染的土壤经皮肤感染
粪便污染土壤。也可经口感染
赤脚下田耕作易感染。 矿井中钩虫感染也较多。 ※易感人群:人群均易感 婴幼儿钩虫感染途径: 经胎盘,经母乳,坐田间土上,沙袋。
钩虫
六、防治原则
(一)控制传染源:治疗患者、带虫者控制传染源是预防 钩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常用驱虫药物:甲苯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口服药。 外用药:噻苯咪唑配制15%软膏局部涂敷,可治疗钩蚴性 皮炎。 透热疗法:将受染部位浸入53℃热水中,持续 20~30分钟,有可能杀死皮下组织内移行的幼虫。 (二)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是切断钩虫传播途径 的重要措施。采用粪尿混合贮存,经密封式沼气池、五格 三池式沉淀等杀灭虫卵后,再用于旱地作物施肥。急需用 肥时可用畜粪或化肥代替。 (三)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耕作时穿鞋下地,手、 足皮肤涂沫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液或15%噻苯咪唑软 膏,对预防感染有一定作用。应尽量争取使用机械劳动代 替手工操作,以减少感染机会。
钩虫卵形态
二、生活史
(一)图解过程 (二)总结
三、致病性
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相似。
(一)幼虫致病性(钩虫性皮炎) 1、钩蚴性皮炎: 病因 丝状蚴蚴侵时入时损伤皮肤所致。 临床表现 局部皮肤起红色丘疹,有奇痒和 烧灼感, 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称为 “粪毒”。皮炎部位多见于足趾、手指间 等皮肤较薄处(见图) 2、钩虫性肺炎:(基本同蛔虫)
3、并发症: 1、①如果贫血长期得不到纠正:儿童会出现发育 障碍;成人体力下降、妇女则可引起停经、流产 等。 2、出现异嗜症: 患者初期有少数患者出现喜食非正常食物,如生 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 称为“异嗜症”。发生原因似与患者体内铁、锌 缺乏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服铁、锌剂后,此现象 可自行消失。 3、先天性感染 1岁以内的婴儿死亡率为4%。
钩虫教学大纲
钩虫教学大纲钩虫教学大纲引言:钩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它们寄生在人体的小肠中,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钩虫的认识和防治能力,制定一份全面的钩虫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钩虫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钩虫的生命周期和寄生方式钩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它们通过皮肤接触、食物摄入或经过母婴传播等方式寄生在人体内。
2. 钩虫的分类和种类钩虫主要分为两种:钩端螺旋虫和大钩虫。
它们在形态、寄生方式和病理学表现上有所差异。
二、钩虫感染的症状和危害1. 钩虫感染的早期症状钩虫感染初期,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斑和水肿等症状。
2. 钩虫感染的晚期症状钩虫感染长期未得到治疗,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消瘦、腹泻和腹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3. 钩虫感染的危害钩虫感染不仅会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如过敏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紊乱等。
三、钩虫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1. 钩虫的传播途径钩虫主要通过土壤、水源和食物等途径传播,人与土壤的直接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
2. 钩虫的预防措施针对钩虫的预防主要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措施。
如勤洗手、避免赤脚行走、饮用安全水源和食用熟食等。
四、钩虫的诊断和治疗1. 钩虫的诊断方法钩虫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血液检查和粪便检查等方法。
2. 钩虫的治疗方法钩虫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寄生虫药物,如苯咪唑类药物和苦味药物等。
同时,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还需补充铁剂和营养支持。
结语:钩虫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提高公众的钩虫防治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了解钩虫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症状和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人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钩虫感染,保护自己和社会的健康。
钩虫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无钩虫的健康社会。
[寄生虫学]钩虫
支气管 咽 食管 胃 小肠 蜕皮2次
.
14
杆状蚴
丝状蚴
.
15
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幼虫)
成虫寄生:小肠
幼虫移行:肺
钩蚴的迁延移行
十二指肠钩虫幼虫 进入小肠前暂停发 育,滞留于组织中, 经过一段时间后进 入肠腔
某些动物可作为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
16
内窥镜下见成虫寄生在小肠
贫血较重,并发症较多,预后差
.
25
钩蚴性皮炎
.
26
钩 蚴 性 皮 炎
.
27
.
28
.
29
.
30
诊断
1、病原诊断
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钩蚴培养法 痰液涂片查钩蚴
2、免疫诊断
.
31
流行
1.分布:广泛分布流行 十二:温带型,北方多见 美洲:亚热带及热带型,南方 多见 大部分地区混合流行。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
1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
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特征。寄生 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 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寄 生于小肠中,以血液为食,造成 人体的慢性失血,引起钩虫病。
.
咯血,畏寒、发热等,重者剧烈干咳
和哮喘发作(1-2周)
.
22
成虫致病(主要)
1、贫血:钩虫对人体最主要的危害。
慢性失血的原因:
①自身吸血,边吸边排 ②分泌抗凝素,致使粘膜伤口渗血 ③常更换咬附部位,新旧伤口不断渗血 ④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损伤
.
钩虫主要知识点
钩虫主要知识点钩虫是一种寄生虫,属于蛔虫科,包括人体钩虫和狗钩虫等不同种类。
这些寄生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消化道中,引起一系列疾病。
钩虫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病,对公共卫生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介绍钩虫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钩虫的生命周期、感染途径、病症以及预防措施等。
1.钩虫的生命周期钩虫的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人体内和环境中。
成年钩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壁上,通过产卵释放到粪便中。
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钩虫卵孵化为幼虫,并通过口部钩状突起侵入人体。
2.钩虫的感染途径钩虫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感染,尤其是裸露脚部暴露在寄生虫污染的土壤中。
幼虫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后,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然后被咳出并再次吞咽到达小肠。
3.钩虫病的病症钩虫感染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病症,包括消化道症状、贫血和营养不良等。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腹胀和食欲不振。
感染严重时,可能出现贫血、疲劳、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等问题。
4.钩虫病的预防措施预防钩虫病的最有效方法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以下是预防钩虫感染的一些常见措施:•避免赤脚行走在寄生虫污染的土壤中,尤其是农田和厕所周围的土壤;•定期清洁和消毒住宅环境,特别是厕所和厨房等易受污染的地方;•做好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保持指甲清洁、多洗衣物和床单等;•定期体检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
5.钩虫病的治疗方法一旦被钩虫感染,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和甲苯硫脒等。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补充营养和血液红细胞的补充,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总结:钩虫是一种寄生虫,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并对公共卫生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了解钩虫的生命周期、感染途径、病症以及预防措施,有助于人们认识到钩虫病的危害,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定期体检,我们可以减少钩虫感染的风险,维护身体健康。
第二十七章 第五节 钩虫
2)钩虫吸血时造成受损组织的大量渗血,其渗血量与虫 体吸血量大致相当。钩虫头腺分泌的抗凝物质抑制血 凝,加上钩虫有不断更换吸血位置的习性(4~6次/d), 造成宿主肠壁的广泛损伤。此外,虫体活动、血管的 损伤,也可以引起血液的流失。
3)钩虫吸血时经常更换咬附部位,造成新的损伤。 4)钩虫咬附活动偶尔可能损伤较大血管,造成大量出血。
3.婴儿钩虫病
• 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常见的症状为突发性急性腹泻、 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病儿食欲减退、精神不振、 面色苍白、哭闹不安等。儿童长期患本病,易引起营 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性发育不全及侏儒症等。
4.嗜酸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 • 急性钩虫感染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常>15%,最多
(一)钩蚴所致疾病与症状
1.钩蚴性皮炎 • 病人在临床上表现有奇痒,伴有烧灼、针刺感,俗称
“粪毒”、“肥疮”或“地痒疹”。常在3~4天后消 退,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
2.钩蚴性肺炎 • 当钩蚴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可引起肺间质和
肺泡壁的点状出血与炎性渗出。重症病人可引起支气 管肺炎。病人表现有喉痒、咳嗽、声哑等,重者干咳 剧烈、痰中带血丝、阵发性哮喘等,并伴有畏寒、发 热等全身症状。
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 2.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故
又称为感染期蚴。 3.感染期蚴具有明显的向温
性,当其与人体皮肤接触 并受到体温的刺激后,虫 体活动力显著增强,主动 钻入人体,时间约需30分 钟至1小时。
丝状蚴前端圆、尾部尖,能做波浪起伏样的蠕动
钩虫咬附于肠黏膜
十二指肠钩虫咬附于小肠黏膜组织上
多次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② 饱和盐水浮聚法:利用钩虫卵的比重(1.055~1.090)
钩虫的名词解释
钩虫的名词解释钩虫,科学名称为“Ancylostoma”,它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寄生虫,属于蛔虫科。
钩虫的体形细小,长度一般在1至2厘米左右。
它的头部具有齿状突起,形状酷似一个钩子,因此得名为钩虫。
钩虫具有一些独特的生命周期特征。
它的寄生形态存在于土壤中,通过皮肤侵入人体,然后迁移到肺部。
在肺部内,钩虫通过喉咙进入消化道,最终定居在小肠内寄生。
这种生命周期使得钩虫寄生的症状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钩虫寄生引发的感染被称为“钩虫病”。
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与寄生虫污染的土壤直接接触,特别是裸露的脚部。
这种情况在贫困地区尤为常见。
一旦人们暴露在寄生虫污染的土地上,就可能感染钩虫。
初次感染钩虫后,人体可能出现一系列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感染,通常表现为瘙痒和红肿。
这种症状在钩虫蠕动进入人体皮肤时出现,被称为“地泡虫疹”。
此外,感染者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
如果感染严重,还可能导致贫血、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等。
钩虫的寄生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引起贫血。
它通过吸取寄生于小肠壁的人体血液而获得养分。
在大量感染的情况下,人体失血会导致贫血,因为寄生虫会不断消耗血红蛋白。
贫血会使感染者出现疲劳、乏力、头晕和心慌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引发生长迟缓和认知障碍。
预防和治疗钩虫病的最佳途径是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勤洗手、饮用干净的水和食用熟食等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其次,对于潜在的寄生虫污染地区,人们应尽量避免赤脚接触土壤,特别是被认为可能有威胁的地区。
同时,开展针对感染者的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
在全球范围内,钩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
除了影响个人健康外,它还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贫困地区的人们因为缺乏清洁饮水、厕所等基本设施,更容易受到钩虫感染的威胁。
因此,除了个体预防和治疗之外,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支持,提供干净水源和改善卫生设施,以减少钩虫病的传播。
钩虫生活史
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和Necator americanus)是人体肠道寄生的寄生虫,其生活史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成虫寄生阶段: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通过口部的钩状结构附着在肠壁上,并以吸食宿主的血液为生。
在这个阶段,雌雄钩虫可以进行交配,产生虫卵。
虫卵阶段:成虫产生的虫卵会通过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
在外界环境中,虫卵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形成具有感染力的幼虫。
幼虫孵化阶段:虫卵中的幼虫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孵化,孵化后的幼虫称为第一期幼虫。
孵化后的幼虫具有活动能力,并能在土壤中寻找宿主。
侵入阶段:幼虫通过人体皮肤(通常是脚底或脚趾)的直接接触进入宿主体内,这个过程称为皮肤穿透。
幼虫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并通过循环系统进入肺部。
肺部迁移阶段:幼虫在肺部进行进一步的发育,并从呼吸道进入口腔,然后再次被吞咽进入胃和小肠。
小肠寄生阶段:进入小肠后,幼虫继续发育成为第二期幼虫,然后转变为成虫。
成虫通过钩状结构附着在小肠壁上,并开始吸食宿主的血液。
以上是钩虫的典型生活史。
需要注意的是,钩虫感染通常发生在人们裸露脚部接触到寄生区域的土壤或沙地时。
此外,钩虫感染还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
钩虫感染在某些地区可能是健康问题,因此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的采取非常重要。
钩虫资料
钩虫资料注:划线的部分是形态结构中较简洁的部分,黄色部分为有疑问的部分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
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
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
1、分类学地位中文名称:钩虫外文名称:hookworm界:动物界门:线形动物门纲:尾感器纲目:圆线虫目2、形态结构成虫:体长约1厘米左右,半透明,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
虫体前端较细,顶端有一发达的口囊,由坚韧的角质构成。
因虫体前端向背面仰曲,口囊的上缘为腹面、下缘为背面。
钩虫前端有三组单细胞腺体:头腺1对,位于虫体两侧,前端与头感器相连,开口于口囊两侧的头感器孔,主要合成并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抗凝素是一种耐热的非酶性多肽,具有抗凝血酶原作用,阻止宿主肠壁伤口的血液凝固,有利于钩虫的吸血。
咽腺3个,位于咽管壁内,其分泌物主要是乙酰胆碱酯酶和亮氨酸氨肽酶等。
乙酰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降低宿主肠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
排泄腺l对,呈囊状,游离于原体腔的亚腹侧,长可达虫体后1/3处,与排泄系统相连,分泌物主要为蛋白酶。
雄虫末端膨大,由角皮延伸成膜质交合伞。
对细长的可收缩的交合刺,雄虫的生殖系统为单管型。
雌虫末端呈圆锥彤,有的虫柙具有尾刺,生殖系统为双管型,两个子宫末端合成一个阴道,开口于虫体腹面中部的阴门。
幼虫:又称钩蚴,分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
杆状蚴虫体透明,前端钝圆,后端尖细。
口细长,有口孔,能进食;咽管前段较粗,中段狭长,后段膨大呈球状。
杆状蚴有两期(第一期和第二期)。
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故又称感染蚴。
虫卵: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
卵内细胞多为2~4个,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
3、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温暖、潮湿、荫蔽、含氧充足的疏松土壤中,卵内细胞不断分裂,24小时内第一期杆状蚴即可破壳孵出。
04钩虫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疟疾(malaria) 疟疾 黑热病(leishmaniasis) 黑热病 血吸虫病(shistosomaiasis) 血吸虫病 丝虫病(filariasis) 丝虫病 钩虫病 (hookworm disease) )
一、形态(Morphology) 形态(Morphology)
讨论: 讨论: 1、本病例系何种寄生虫感染? 本病例系何种寄生虫感染? 2、试解释本病例的症状和体征? 试解释本病例的症状和体征? 3、如何加强本病的防治? 如何加强本病的防治?
2.3.2 消化道出血
四、实验诊断
1.粪检虫卵: 粪检虫卵: 粪检虫卵 1)直接涂片法: 检出率低。 )直接涂片法: 检出率低。 2)饱和盐水漂浮法:首选方法。 )饱和盐水漂浮法:首选方法。 2.粪便孵化幼虫 钩蚴培养法 粪便孵化幼虫— 粪便孵化幼虫 检出率同饱和盐水浮聚法,但需 天 检出率同饱和盐水浮聚法,但需5-7天。
体检及化验: 体检及化验:
体检:贫血,腹软,脐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 体检:贫血,腹软,脐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 肝脾未扪及,双肺( ),心率91次 ),心率 肝脾未扪及,双肺(-),心率 次/min,律齐 , 其它未见异常。血色素10.4g/L。红细胞计数 ,其它未见异常。血色素 。 1.3×1012 /L。出凝血时间正常。 × 。出凝血时间正常。 粪检:大便黑褐色,隐血“ 粪检:大便黑褐色,隐血“+++”,红细胞“+”, ,红细胞“ , 涂片发现有某种寄生虫卵。 涂片发现有某种寄生虫卵。 因发现寄生虫卵,采用丙硫苯咪唑驱虫治疗,共 因发现寄生虫卵,采用丙硫苯咪唑驱虫治疗, 排出数千条蠕虫,病人逐渐恢复健康出院。 排出数千条蠕虫,病人逐渐恢复健康出院。
简述钩虫的生活史
简述钩虫的生活史
钩虫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一类寄生虫,生活在土壤中。
钩虫的生活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卵期:钩虫的卵期通过不完全成熟期随食物链向下传递,通常在土壤中存活数天至几周不等。
2. 幼虫期:当卵孵化后,它会进入幼虫期。
幼虫通常生活在土壤中,逐渐成长为成虫。
在幼虫期中,钩虫的身材逐渐增长,头部也变得更加明显。
3. 蛹期:当幼虫成熟后,它会蜕变成蛹,并在土壤中自我孵化成成虫。
在蛹期间,钩虫会经历一系列变化,最终羽化成为成虫。
4. 成虫期:成虫开始寻找下一个宿主体内进行繁殖。
如果钩虫遇到合适的宿主,它们会在宿主体内产卵,并完成生命周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钩虫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细节经历可能会有所不同。
钩虫
雄虫:末端膨大,是交合伞。
内部结构: 1. 口囊。 2. 咽管及咽腺:主要分泌乙酰胆碱酯酶等酶。 3. 头腺:分泌抗凝素,有抗凝血酶原作用。 4. 排泄腺:分泌蛋白酶,抑制血液凝固。 5. 交合伞、背辐肋、交合刺。
生活史
成虫 (小肠内)
雌雄交配
钩虫卵 (小肠内)
随粪便排出,在适宜
条件的土壤中发育
经皮肤(或口) 进入人体
丝状蚴 (感染期幼虫)
(土壤中)
虫卵
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大小约为60×40μ m,虫卵随粪便 排出时,卵内细胞多为2~4个,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 若患者便秘或粪便放置过久,卵内细胞可继续分裂为多细胞期。
杆状蚴与丝状蚴
杆状蚴 0.23-0.4mm
丝状蚴(感染期蚴) 0.5-0.7mm
④人体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力。
加强粪便管理
加强个人防护。穿鞋下地;涂沫防护药 物如15%噻苯咪唑软膏;1.5%左旋咪唑硼 酸洒精等。
①钩蚴性皮炎的治疗(24h内):透热疗 法:53℃水或热毛巾,20─30分钟,左 旋咪唑涂剂或5%噻苯咪唑软膏外用 。 ②驱虫治疗:常用药物有:甲苯咪唑、 丙硫咪唑(肠虫清400mg qd3d)、噻苯 咪唑等。
第一期杆状蚴
(在土壤中,以细菌
约24小时孵出幼虫
和有机物为食)
在3-4周内 第四次蜕皮
48小时内 (第一次蜕皮)
形成口囊的幼虫 (在小肠内)
第三次 蜕皮
随血流经右心至肺,
幼虫
穿破肺微血管入肺泡
幼虫
(到达小肠) 经气管、咽、食 (在人体内)
管、胃到小肠
第二期杆状蚴 (土壤中)
5-6天后口腔封 闭,停止摄食 (第二次蜕皮)
钩虫生活史
钩虫生活史
钩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寄生虫,它的生活史充满了奇妙和恐怖。
钩
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钩虫的生活史吧。
首先,钩虫的生命周期始于成虫在人体肠道内产下的卵。
这些卵随着人体排泄
物排出体外,进入环境中。
在湿润的土壤中,卵会孵化出幼虫。
这些幼虫会在土壤中生活一段时间,直到有人类或动物不慎接触到被感染的土壤。
一旦人类或动物接触到被感染的土壤,钩虫的幼虫就会通过皮肤进入体内。
在
人体内,幼虫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部,然后被咳出并吞咽到肠道内。
在肠道内,幼虫会继续生长,最终成为成虫。
成虫钩虫会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吸取宿主的血液和营养。
它们会产下大量的卵,这些卵会随着宿主的排泄物排出体外,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钩虫的生活史充满了恐怖和危险,它们给人类和动物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钩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病,严重的感染会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甚至死亡。
因此,预防钩虫感染至关重要,保持卫生、避免接触感染的土壤是预防钩虫感染的关键。
通过了解钩虫的生活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种寄生虫,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同时,也希望科学家们能够不断研究钩虫,寻找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 “C”型 2对钩齿
撑开时略呈圆形 两刺呈长鬃状,末
端分开
二三分支
美洲钩虫 “S”形
1对板齿 撑开略呈扁圆形 末端合并成一刺,呈倒
勾状
二二分支
有
无
2. 虫卵
❖ (57~76)µm×(36~40)µm ❖ 椭圆形 ❖ 壳薄,无色透明 ❖ 卵内多为2-4个卵细胞,卵壳 与细胞间有明显空隙 ❖ 二种钩虫卵不易区别
3. 幼虫
❖ 幼虫:通称钩蚴,分杆状蚴和丝状蚴两阶段。 ❖ 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故又称为感染期蚴。 ❖ 丝状蚴具有明显的向温性和向湿性,当其与人体皮肤接触并 受到体温的刺激后,虫体活动力显著增强,主动钻入人体,约 需时30min至1h。
钩虫生活史
虫卵
成虫
(小 肠)ຫໍສະໝຸດ 土壤 宿主体内肺部 移 行 (约1周)
钩虫
hookworm
1. 钩虫虫卵的形态特征; 2.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及美洲板口线虫成
虫的形态区别; 3. 钩虫引起的贫血及临床表现; 4. 钩虫病的诊断。
简介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 征。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全球感染人数估计有13亿之多。 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害极大。
钩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防治原则:
▪ 1. 治疗患者:a) 皮肤透热疗法治疗皮炎
b) 常用药物有:甲苯达唑、阿苯达唑
▪ 2. 加强粪便管理。 ▪ 3. 个人防护:穿鞋下地;涂沫防护药物如15%噻苯咪唑软膏;
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等。
钩 蚴 性 皮 炎
钩蚴性皮炎
钩虫致病
2﹑成虫致病
➢ 消化道病变和症状:
1. 消化道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反酸、嗳气 2. 腹泻 3. 消化道出血:柏油样黑便、血水便 4. 概念--异嗜症 :
寄生虫—钩虫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流行因素:
Tankertanker Design
• 1.含钩虫粪便污染土壤
• 2.气候温暖潮湿,适宜钩虫生长发育
• 3.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接触疫土, 吃进未洗净含钩蚴的瓜果蔬菜
Tankertanker Design
致病性:临床分三期1.幼虫的皮肤侵袭期2. 肺部移行期3.成虫的肠道寄生期
幼虫所致病变 及症状 • 钩蚴性皮炎 • 呼吸系统疾 病
成虫所致疾病
• 消化道症状 • 贫血
• 异嗜症
• 消化道出血 • 婴幼儿钩虫病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呼吸系统病变:大量钩蚴急性期感染时幼虫移行至肺,
Tankertanker Design
由于幼虫移行至肺为一过性,故常在感染后3~5天出现症状,经数日至十余日 可自愈,长者可达1~2个月。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多处散在性出血点,小溃疡及糜烂病灶,亦可形成大块片状出血性瘀斑, Tankertanker Design 深度可达黏膜下层甚至基层,可引起消化道出血或偶尔大出血。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其他症状:
• 异嗜症:少数钩虫病患者表现为喜食一些粗硬食物,
如生米、生豆、茶叶、碎屑、煤渣、瓦片、泥土等。原因 不明,可能与缺铁有关,补充铁剂症状消失。 • 消化道出血:以黑便、柏油样便、血便和血水便为主、易 被误诊为溃疡病。有因误诊实行胃次全切的事件发生。 • 婴幼儿钩虫病:多为胎内感染,临床症状为急性便血性腹 泻,大便呈黑色或柏油样便,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等。与 成人钩虫病相比贫血严重,合并症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预后差死亡率达3.6%~6.0%
钩虫
生活史小结
成虫寄居于人体小肠上段,以血液为营养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外界经一周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主要经皮肤(少数可经口)感染人 幼虫经体内移行后定居于小肠发育成熟 钩蚴有迁延移行现象
三、致病
钩虫病人看大夫主要有四种主诉
脚手痒痛 咳嗽、吐痰、哮喘 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贫血、心慌、消瘦、浮肿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返回
返回
两种钩虫口囊扫描电镜图:
板 齿 钩 齿
返回
美洲钩虫交合伞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
十 二 指 肠 钩 虫 与 美 洲 钩 虫
雄 虫 交 合 伞
返回
虫卵:
56~76 × 36~40μmຫໍສະໝຸດ 钩虫卵粪成虫
(小肠上段)
24h
虫卵
土壤
一 期 2~3d 杆 状 蚴
5-7周
鲜粪施肥致虫卵污染土壤 适宜的温、湿度,阴蔽条件和 农作物栽培和耕作方式
3. 易感人群:旱地作物种植者、矿工、婴幼儿等
六、防治
1. 普查普治,消灭传染源:驱虫(阿苯哒唑、 甲苯咪唑等);用铁剂纠正贫血。 2. 加强粪管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改良耕作 方式。
3. 注意个人防护:不赤脚下地,手足皮肤
可涂 抹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或15%噻 苯咪唑软膏。
黑便、腹泻、贫血、支气管炎
钩虫在肠壁的寄生状态
口囊
钩 虫 在 肠 壁 的 寄 生 状 态
( 口 囊 咬 着 肠 粘 膜 )
咽管腺
咽管
晚期钩虫病病人(贫血、浮肿)
钩虫生活习性与失血的关系:
吸血量大
十二指肠钩虫:0.14~0.4ml/日 美洲钩虫:0.02~0.1ml/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成虫
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营养来源
血液、淋巴液、肠粘膜、脱落的上皮细胞
寄生数量
几条至数千条不等,甚至达上万条
重度流行区,一般200~300条
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相似 不同点:十二指肠钩蚴引起皮炎者较多
成虫导致的贫血亦较严重 是引起婴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
(一)幼虫致病
1. 钩蚴性皮炎
丝状蚴入侵皮肤所致
丝状蚴 局部即出现针刺、烧灼、奇痒感
充血斑点或丘疹
红肿、水疱
自愈
脓疱 结痂自愈
好发部位 足趾、手指间;手背、足背
机理:丝状蚴穿过皮肤时介导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钩蚴性皮炎
挑取粪便
搅匀
注满饱和盐水
盖上盖片
静置15分钟
迅速翻转镜检
此法对钩虫卵的检出效果最好,也可用于检查蛔虫 卵等其它线虫卵。
粪便中的虫卵
生活史的过程 包括:在土壤的 发育和在人体的 移行、发育。
只需要一个宿 主(人)
在人体内 在土壤内
(一)虫卵及幼虫在土壤的发育
条件 温暖(25oC~30oC)、 潮湿(60%~80%)、
荫蔽、氧足的疏松泥土 发育快 1 周左右
虫卵
24h 第一期 杆状蚴
48h 蜕皮
第二期 杆状蚴
5~6d 蜕皮
丝状蚴
失血原因 ①吸血 ②边吸边排 ③伤口渗血 ④更换吸血部位 ⑤ 组织血管的损伤 ①和③失血量相当,且量大
失血量
美洲 0.02~0.1ml/天/条 十二 高6~7倍
例: 0.5ml/天/条 × 100条 ×100天 = 5 000 ml
慢性失血 + 铁和蛋白质耗损营养不良
贫血
性质: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血红蛋白 合成缓慢,细胞体积变小)。
(十二指肠钩
虫多见)② 口腔(食管)粘膜血管
咽
食道
胃 小肠
心肺
钩虫幼虫感染人体的方式:
主要通过皮肤感染人体
经口感染(十二指肠钩虫) 婴儿钩虫感染主要通过使用被钩蚴污染 的尿布 母体内钩蚴可通过胎盘传给婴儿 (十二)
存在经转续宿主(猪、狮、虎、犬、灵猫及猴 等;猩猩、猴及犀牛等 )感染的可能
3.钩蚴的迁延移行(persisting migrans )
交配产卵
产卵量:与虫种、虫龄、虫数、宿主状况有关
十二
1~3万/天/条
美洲
0.5~1万/天/条
寿命 3年左右
生活史小结
1.只需要一个宿主:人;(土源性线虫) 2.感染期:感染期蚴(丝状蚴);主要经皮肤感染。 3.可经口感染;母体内钩蚴可通过胎盘传给婴儿。
(多见于十二指肠钩虫)
4.存在经转续宿主(猪、狮、虎、犬、灵猫及猴等;
雄虫的交合伞和交合刺
左图美洲钩虫交合伞撑开时略呈扁圆形;交合 刺:一刺末端呈钩状,常包套于另一刺的凹槽 内;背辐肋:由基部分2支,每支又分2小支
右图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撑开时略呈圆形 ; 背辐肋:远端分2支,每支又分3小支
两种钩虫成虫形态主要鉴别
十二指肠钩虫
体态 略呈“C”形
口囊 两对钩齿
1.成虫
➢ 外部形态:长约1cm,肉红色,死后 为灰白色。虫体弯曲,头端略背曲
➢ 内部结构:前端有角质口囊,腹侧 缘有钩齿或板齿,雌虫大于雄虫。
➢ 雌虫尾尖,雄虫尾端膨大为交合伞 虫体前端含有三种单细胞腺体:
1对头腺:分泌抗凝素,阻止肠壁伤口 的血液凝固;乙酰胆碱酯酶
3个咽管腺:乙酰胆碱酶,降低宿主肠
白血症,贫血,水肿,心 力衰竭
铁和蛋白质缺乏,血红蛋白合成 速度低于红细胞新生速度,导致 低血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四、实验诊断
1. 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漂浮法 从粪便中查虫卵。 原理:钩虫虫卵较饱和盐水比重小,
能漂浮在水面。 3. 钩蚴培养法 检出率同饱和盐水浮聚法,
但需5天左右。
检查结果 温箱培养 装入试管 涂粪便
烧灼、刺痒,红斑,丘疹,丝状蚴起侵入人体皮肤 水疱,继发感染变为脓泡, 最后结痂自愈
咳嗽,痰中带血,支气管 幼虫随血流进入肺部,穿过毛细
炎,肺炎
血管进入肺泡,引起局部组织的
出血或炎性病变
食欲减退,上腹部疼痛,
恶心呕吐,腹泻, 消化 成虫以钩齿咬附再肠壁上吸血,
道出血
造成粘膜损伤和血液流失
铁和蛋白质丢失, 低蛋
贫血的临床表现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皮肤蜡黄,粘膜苍白
眩晕、乏力,心慌气促
面部或全身浮肿
肌肉松弛、反应迟钝
贫血性心脏病
营养不良、发育障碍 停经,流产、早产、死胎
钩虫病患者
严重者劳动力丧失!
肠壁出血
钩虫所致反甲
严重的贫血可以导致 病人的指甲畸形。
指甲变薄,变凹形成 反甲。
Hookworm
钩虫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 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 征。
感染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二种:即十 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全球感染人数 估计有9亿之多。钩虫病是我国五大 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害极大。
南方——美洲钩虫 北方——十二指肠钩虫
一、形态
皮肤内的钩蚴
钩蚴皮炎(粪毒)
2. 呼吸道症状 钩蚴穿破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出喘
可伴有畏寒、发热等 全身症状。多不需治 疗即可自愈。
钩蚴在肺部寄生
机理:急性钩蚴感染,幼虫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时, 异物损伤和异物刺激,可引起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
(二)成虫致病
感染期 蚴
(二)幼虫进入人体及在人体的发育移行
1.丝状蚴的生物学特征 感染期:丝状蚴(主动入侵)
向温性 向湿性 聚集性 穿刺能力强 背矛、腹矛 咽管腺(胶原酶) 借水膜爬行
丝状蚴 水膜
2.丝状蚴入侵途径
经皮肤:皮下小静脉(或淋巴管) 心 肺
咽
食道
胃
小肠
(在小肠蜕皮两次,发育为成虫)
经 口:① 口 胃 肠
壁的蠕动;胶原酶,有利于穿刺皮肤; 蛋白酶
1对排泄腺:蛋白酶
两种钩虫成虫体形 比较
• 头尾均背曲 • “C” 型
• 头端背曲,尾端腹曲 •“S” 型
美洲钩虫
两种钩虫口囊扫描电镜图:
板 齿 钩 齿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刺
雄虫尾部膨大称交 合伞,由肌肉型指 状辐肋支撑
交合伞撑开时略呈 圆形 ;有2根交合 刺从泄殖孔伸出, 呈长鬃状,末端分 开
交合伞 略呈圆形
交合刺 两刺呈长鬃状
末端分开
背辐肋 远端分2支,
每支再分3小支
尾刺
有
美洲钩虫 略呈“S”形 一对板齿 略呈扁圆形 一刺末端呈钩状,常 包套于另一刺的凹槽内 基部先分2支, 每支远端再分2小支
无
2.虫卵
60×40µm 椭圆 形、壳薄,无色 透明。
从人体排出时, 卵内多为2-8个卵 细胞,卵壳与细 胞间有明显的空 隙,
钩虫病患者
•营养不良面部水 肿,似有腹水 •皮肤蜡黄,指甲 苍白。
3.消化道出血
引起消化道出血(严重者消化道大出血) 以黑便、柏油样便、血便和血水便为主,
出血时间迁延不断而贫血严重。 易误诊为消化道溃疡、痢疾、食管胃底静
脉曲张破裂、胃癌和胆石症等
钩虫病的症状
部位
皮肤 肺部 胃肠道
肠粘膜
症状
发病机理
1.腹泻和异嗜症 病变:虫体咬附肠粘膜 出血点、小溃疡、片状瘀斑
成虫咬附 肠粘膜
钩虫咬附于肠粘膜
上腹不适、持续性隐痛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泻
食欲 ,体重
喜食茶叶、碎纸、木屑、破布、
异嗜症煤渣 、泥土、瓦片、炉灰等。
这种异常的嗜好,被称为“异嗜症”。 ( 缺铁?)
2. 贫血 (anemia) (钩虫的主要危害所在)
猩猩、猴及犀牛等 )感染的可能。
5.幼虫进入人体要经过移行(经肺等处)才能发育 为成虫。
6.成虫的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7.成虫寿命:3年左右
8.十二指肠钩虫有迁延移行的现象。
内窥镜下见成虫寄生在小肠
胃部钩虫卵病理切片
三、致病
钩虫幼虫和成虫都可对人体造成损害
临床表现: 皮肤(或粘膜)侵袭期 肺部移行期 成虫在肠道寄生期 (危害最严重,造成患者慢性失血)
二种钩虫卵不易 区别。
卵壳
卵细胞
空隙
不同发育程度的钩虫卵:
四细胞期卵 多细胞期卵
含蚴卵
3. 幼虫 (钩蚴)
杆状蚴 口腔细长,有口孔
第一、二期杆状蚴
口孔
丝状蚴( 感染期蚴 )
口腔:封闭。高温、
直射阳光不利其生存
口矛(咽管矛):
穿刺作用
虫种鉴定
鞘膜:保护虫体
鞘膜
二、生活史
两种钩虫的生 活史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