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血的临床表现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皮肤蜡黄,粘膜苍白
眩晕、乏力,心慌气促
面部或全身浮肿
肌肉松弛、反应迟钝
贫血性心脏病
营养不良、发育障碍 停经,流产、早产、死胎
钩虫病患者
严重者劳动力丧失!
肠壁出血
钩虫所致反甲
严重的贫血可以导致 病人的指甲畸形。
指甲变薄,变凹形成 反甲。
白血症,贫血,水肿,心 力衰竭
铁和蛋白质缺乏,血红蛋白合成 速度低于红细胞新生速度,导致 低血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四、实验诊断
1. 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漂浮法 从粪便中查虫卵。 原理:钩虫虫卵较饱和盐水比重小,
能漂浮在水面。 3. 钩蚴培养法 检出率同饱和盐水浮聚法,
但需5天左右。
检查结果 温箱培养 装入试管 涂粪便
雄虫的交合伞和交合刺
左图美洲钩虫交合伞撑开时略呈扁圆形;交合 刺:一刺末端呈钩状,常包套于另一刺的凹槽 内;背辐肋:由基部分2支,每支又分2小支
右图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撑开时略呈圆形 ; 背辐肋:远端分2支,每支又分3小支
两种钩虫成虫形态主要鉴别
十二指肠钩虫
体态 略呈“C”形
口囊 两对钩齿
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相似 不同点:十二指肠钩蚴引起皮炎者较多
成虫导致的贫血亦较严重 是引起婴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
(一)幼虫致病
1. 钩蚴性皮炎
丝状蚴入侵皮肤所致
丝状蚴 局部即出现针刺、烧灼、奇痒感
充血斑点或丘疹
红肿、水疱
自愈
脓疱 结痂自愈
好发部位 足趾、手指间;手背、足背
机理:丝状蚴穿过皮肤时介导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钩蚴性皮炎
二种钩虫卵不易 区别。
卵壳
卵细胞
空隙
不同发育程度的钩虫卵:
四细胞期卵 多细胞期卵
含蚴卵
3. 幼虫 (钩蚴)
杆状蚴 口腔细长,有口孔
第一、二期杆状蚴
口孔
丝状蚴( 感染期蚴 )
口腔:封闭。高温、
直射阳光不利其生存
口矛(咽管矛):
穿刺作用
虫种鉴定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鞘膜:保护虫体
鞘膜
二、生活史
两种钩虫的生 活史基本相同
猩猩、猴及犀牛等 )感染的可能。
5.幼虫进入人体要经过移行(经肺等处)才能发育 为成虫。
6.成虫的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7.成虫寿命:3年左右
8.十二指肠钩虫有迁延移行的现象。
内窥镜下见成虫寄生在小肠
胃部钩虫卵病理切片
三、致病
钩虫幼虫和成虫都可对人体造成损害
临床表现: 皮肤(或粘膜)侵袭期 肺部移行期 成虫在肠道寄生期 (危害最严重,造成患者慢性失血)
1.成虫
➢ 外部形态:长约1cm,肉红色,死后 为灰白色。虫体弯曲,头端略背曲
➢ 内部结构:前端有角质口囊,腹侧 缘有钩齿或板齿,雌虫大于雄虫。
➢ 雌虫尾尖,雄虫尾端膨大为交合伞 虫体前端含有三种单细胞腺体:
1对头腺:分泌抗凝素,阻止肠壁伤口 的血液凝固;乙酰胆碱酯酶
3个咽管腺:乙酰胆碱酶,降低宿主肠
人体经皮肤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后,部分幼虫 在进入小肠之前,钩蚴先长时间(可达250多 天)潜留在组织中,发育暂停或迟缓。当受 某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为成虫。
4.成虫
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营养来源
血液、淋巴液、肠粘膜、脱落的上皮细胞
寄生数量
几条至数千条不等,甚至达上万条
重度流行区,一般200~300条
皮肤内的钩蚴
钩蚴皮炎(粪毒)
2. 呼吸道症状 钩蚴穿破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出血及
症炎状症:细阵胞发浸性润咳。嗽、
血痰、哮喘
可伴有畏寒、发热等 全身症状。多不需治 疗即可自愈。
钩蚴在肺部寄生
机理:急性钩蚴感染,幼虫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时, 异物损伤和异物刺激,可引起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
(二)成虫致病
钩虫病患者
•营养不良面部水 肿,似有腹水 •皮肤蜡黄,指甲 苍白。
3.消化道出血
引起消化道出血(严重者消化道大出血) 以黑便、柏油样便、血便和血水便为主,
出血时间迁延不断而贫血严重。 易误诊为消化道溃疡、痢疾、食管胃底静
脉曲张破裂、胃癌和胆石症等
钩虫病的症状
部位
皮肤 肺部 胃肠道
肠粘膜
症状
发病机理
交配产卵
产卵量:与虫种、虫龄、虫数、宿主状况有关
十二
1~3万/天/条
美洲
0.5~1万/天/条
寿命 3年左右
生活史小结
1.只需要一个宿主:人;(土源性线虫) 2.感染期:感染期蚴(丝状蚴);主要经皮肤感染。 3.可经口感染;母体内钩蚴可通过胎盘传给婴儿。
(多见于十二指肠钩虫)
4.存在经转续宿主(猪、狮、虎、犬、灵猫及猴等;
壁的蠕动;胶原酶,有利于穿刺皮肤; 蛋白酶
1对排泄腺:蛋白酶
两种钩虫成虫体形 比较
• 头尾均背曲 • “C” 型
• 头端背曲,尾端腹曲 •“S” 型
美洲钩虫
两种钩虫口囊扫描电镜图:
板 齿 钩 齿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刺
雄虫尾部膨大称交 合伞,由肌肉型指 状辐肋支撑
交合伞撑开时略呈 圆形 ;有2根交合 刺从泄殖孔伸出, 呈长鬃状,末端分 开
烧灼、刺痒,红斑,丘疹,丝状蚴起侵入人体皮肤 水疱,继发感染变为脓泡, 最后结痂自愈
咳嗽,痰中带血,支气管 幼虫随血流进入肺部,穿过毛细
炎,肺炎
血管进入肺泡,引起局部组织的
出血或炎性病变
食欲减退,上腹部疼痛,
恶心呕吐,腹泻, 消化 成虫以钩齿咬附再肠壁上吸血,
道出血
造成粘膜损伤和血液流失
铁和蛋白质丢失, 低蛋
感染期 蚴
(二)幼虫进入人体及在人体的发育移行
1.丝状蚴的生物学特征 感染期:丝状蚴(主动入侵)
向温性 向湿性 聚集性 穿刺能力强 背矛、腹矛 咽管腺(胶原酶) 借水膜爬行
丝状蚴 水膜
2.丝状蚴入侵途径
经皮肤:皮下小静脉(或淋巴管) 心 肺

食道

小肠
(在小肠蜕皮两次,发育为成虫)
经 口:① 口 胃 肠
失血原因 ①吸血 ②边吸边排 ③伤口渗血 ④更换吸血部位 ⑤ 组织血管的损伤 ①和③失血量相当,且量大
失血量
美洲 0.02~0.1ml/天/条 十二 高6~7倍
例: 0.5ml/天/条 × 100条 ×100天 = 5 000 ml
慢性失血 + 铁和蛋白质耗损营养不良
贫血
性质: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血红蛋白 合成缓慢,细胞体积变小)。
1.腹泻和异嗜症 病变:虫体咬附肠粘膜 出血点、小溃疡、片状瘀斑
成虫咬附 肠粘膜
钩虫咬附于肠粘膜
上腹不适、持续性隐痛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泻
食欲 ,体重
喜食茶叶、碎纸、木屑、破布、
异嗜症煤渣 、泥土、瓦片、炉灰等。
这种异常的嗜好,被称为“异嗜症”。 ( 缺铁?)
2. 贫血 (anemia) (钩虫的主要危害所在)
生活史的过程 包括:在土壤的 发育和在人体的 移行、发育。
只需要一个宿 主(人)
在人体内 在土壤内
(一)虫卵及幼虫在土壤的发育
条件 温暖(25oC~30oC)、 潮湿(60%~80%)、
荫蔽、氧足的疏松泥土 发育快 1 周左右
虫卵
24h 第一期 杆状蚴
48h 蜕皮
第二期 杆状蚴
5~6d 蜕皮
丝状蚴
挑取粪便
搅匀
注满饱和盐水
盖上盖片
静置15分钟
迅速翻转镜检
此法对钩虫卵的检出效果最好,也可用于检查蛔虫 卵等其它线虫卵。
粪便中的虫卵
Hookworm
钩虫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 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 征。
感染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二种:即十 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全球感染人数 估计有9亿之多。钩虫病是我国五大 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害极大。
南方——美洲钩虫 北方——十二指肠钩虫
一、形态
(十二指肠钩
虫多见)② 口腔(食管)粘膜血管

食道
胃 小肠
心肺
钩虫幼虫感染人体的方式:
主要通过皮肤感染人体
经口感染(十二指肠钩虫) 婴儿钩虫感染主要通过使用被钩蚴污染 的尿布 母体内钩蚴可通过胎盘传给婴儿 (十二)
存在经转续宿主(猪、狮、虎、犬、灵猫及猴 等;猩猩、猴及犀牛等 )感染的可能
3.钩蚴的迁延移行(persisting migrans )
交合伞 略呈圆形
交合刺 两刺呈长鬃状
末端分开
背辐肋 远端分2支,
每支再分3小支
尾刺

美洲钩虫 略呈“S”形 一对板齿 略呈扁圆形 一刺末端呈钩状,常 包套于另一刺的凹槽内 基部先分2支, 每支远端再分2小支

2.虫卵
60×40µm 椭圆 形、壳薄,无色 透明。
从人体排出时, 卵内多为2-8个卵 细胞,卵壳与细 胞间有明显的空 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