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详解: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知识。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字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三字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三字经宋·王应麟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三字经解释: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三字经解释: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yíngqínshì嬴秦氏shǐjiānbìng始兼并chuánèrshì传二世chǔhànzhēng楚汉争【注释】嬴秦氏:秦国君姓嬴,所以秦也称为嬴秦,这是指秦始皇嬴政。
二世:名胡亥,秦始皇儿子。
楚:楚霸王,项羽。
汉:汉高祖,刘邦。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
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启示】秦王朝是我国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治国家。
虽然秦朝统一的时间只有十五年,但其苛政却是其他朝代所不能及的。
然而其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度量衡等方面仍有它不可抹灭的贡献。
【赏析】春秋战国之后,秦王羸政统一了全中国,创建了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治国家。
他兼并了六国,而且自命始皇帝,号称秦始皇。
他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各国的钱币和度童衡,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为中国的统一和封建社会的到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秦始皇为人暴戾,焚书坑懦、修建长城。
弄得民怨四起。
秦王贏政给自己定为始皇帝,意思是自己是第一代皇帝以后千秋万代,一直有二世、三世、四世乃至于万世基业。
然而历史却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秦始皇死后,其次子胡亥即位,称为秦二世。
此时秦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四地揭竿而起,起义不断。
战火纷仍,内乱不息,秦二世依然不吸取教训,继续大兴土木,为秦始皇建造陵墓,规模浩大,动用几十万民工。
宫廷内部斗争也异常尖锐。
李斯被赵高设计毒死。
赵高又派人杀了胡亥,赵高又被子婴杀掉。
皇宫内乱,朝野混乱,刘邦与项羽的起义队伍逐渐壮大。
最终刘邦自立为汉王,攻入咸阳,秦朝死亡。
项羽在楚称帝,把刘邦逼走,进驻咸阳。
刘邦、项羽开始争夺天下,称为“楚汉之争。
”。
宋【王应麟】三字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宋【王应麟】三字经原文、翻译及赏析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三字经》原文及注解
《三字经》原文及注解三字经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三字经译文和故事 (26)
【原文】shǐchūn qiūzhōng zhàn guó wǔbà qiáng qī xióng chū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yíng qín shì shǐjiān bìng chuán âr shì chǔhàn zhēng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译文】东周前期称为“春秋”,后期称为“战国”。
春秋时代以齐、晋、秦、宋、楚最为强大,史称“五霸”;战国时代以齐、楚、燕、韩、赵、魏、秦的实力最为雄厚,并称“七雄”。
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
秦王江山传到秦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故事】商鞅变法在战国七雄中,秦国落后于中原各诸侯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决心要让秦国强大起来。
他首先下了一道命令:“不论是哪国人,只要是能让秦国富强,就会得到重用。
”命令公布不久,果然吸引了不少有识之士。
卫国贵族商鞅,在卫国受到排挤,来到秦国,觐见秦孝公,说:“国家要富强,就必须发展农业;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必须赏罚分明,树立朝廷的威信。
”商鞅的主张一说出,立即遭到了贵族大臣的强烈反对,秦孝公只好把改革的事搁置下来。
两年后,秦孝公坐稳了君位,就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把一切改革的事交给他办。
商鞅起草了改革的法令。
但在实施新法令之前,商鞅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外竖了一根木头,并张贴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就赏他10两金子。
不一会儿,南门就围了一大群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10两赏银?”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存心跟咱们开玩笑吧!”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就是没有一个人上去扛木头。
商鞅知道老百姓对这件事还不相信,便把赏金提高到50两。
没想到看热闹的人议论得更热闹了。
这时从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人,说:“我来试试。
三字经全文分段解释
三字经全文分段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书籍,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三字经》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简短的叙述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表述普遍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哲理。
同时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三字经全文,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译文解释: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艮的。
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文解释: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
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著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译文解释: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
(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
)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著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
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解释: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
三字经全文解读解释
《三字经》全文解读解释三字经——【宋】王应麟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三字经》全文《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三字经》全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三字经全文朗读及解析
三字经全文朗读及解析三字经全文朗读及解析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三字经,本文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全文朗读及解析,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三字经+拼音+注解
三字经全文拼音带注释《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
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以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不可避免的含有糟粕,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人们所公认,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
根据《三字经》衍生出了一些其他读物,还有同名京剧。
Rén zhīchū xìng běn shàn人之初, 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性相近, 习相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苟不教, 性乃迁。
jiào zhīdào guì yǐzhuān教之道, 贵以专。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昔孟母,择邻处。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zǐ míng jù yáng 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guò 养不教,父之过。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教不严,师之惰。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子不学,非所宜。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幼不学,老何为。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玉不琢,不成器。
《三字经》59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三字经》59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这句话是说: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秦国的赢政把其他诸侯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
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大乱,于是有了后来的楚汉相争。
启示: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治国家。
秦朝统一的时间很短,极盛而衰,只历二世。
一方面秦的统治政罚严苛,另一方面,也因为这个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度量衡等方面对后世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秦族本是羌族的苗裔,在战国末叶,逐渐强大起来。
秦国历史上出过几位很了不起的国王,秦穆公就做过春秋五霸。
秦惠王采用张仪之计,拔三川、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至鄢郢。
至秦昭王又将势力扩展到黄河腹地,臣服韩魏,东逼齐鲁,北临燕赵。
秦赢政即位以后,吞二洲、灭六国、平定中原,统一天下,使众多的种族和文化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就是秦。
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二十一岁亲自执政。
他用了十年时间,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集权的专制王朝。
秦赢政以为自己功过三皇、德佩五帝,所以尊号始皇帝。
他刚毅果断、雄才大略,勤政治国,集大权于一身。
这位始皇帝废分封、立郡县,修驰道、实行了税同率、币同值、书同文、车同轨、度同长短,量同大小,衡同轻重,使政令统一。
他北筑长城,南定百越,东填大海,西建阿房。
同时,这位始皇帝,专横暴虐,严行苛法,滥施杀戮,焚书坑儒,大修宫殿陵墓,不管百姓的死活。
公元前210年七月盛暑季节,秦始皇于巡视途中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境内),年仅50岁。
他在秦王位25年,称皇帝12年,共计执政37年。
赵高与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秦二世;又伪造圣旨让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自尽。
其后,赵高专权杀了李斯,又杀了秦二世,由扶苏的儿子子婴即位。
其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邦与项羽从东西两路入关伐秦。
刘邦抢先一步,攻至咸阳。
子婴杀了赵高,素车白马,脖子上挂着玉玺,他在位才46天。
可叹,始皇帝灭六国、平天下创建的国基,本以为千秋一统,万世一系。
三字经教案21,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一、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二、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
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
(1)“春秋五霸”都有谁?(2)战国七雄都有谁?(3)为什么秦能最终取得天下?(2)学习理解内容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经典原文①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嬴:秦国国君的姓氏楚:西楚霸王项羽汉:汉王刘邦【译文】战国末年,嬴政即位为秦王,吞并了其他六国,统一了天下。
秦始皇去世后,他的儿子胡亥hài继承皇位。
由于施行残暴的统治,秦国传到二世就被推翻了。
这时天下又是群雄并起的局面,其中以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最有实力,彼此相争,互不相让。
春秋战国之后,秦王嬴政统一了全中国,创建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治国家。
秦嬴政以为自己功过三皇、德佩五帝,所以尊号始皇帝。
他刚毅果断、雄才大略,勤政治国,集大权于一身,规定自己每天要批阅的奏章竹简不得少于一石(60公斤)。
这位始皇帝废分封、立郡县,修驰道、实行了税同率、币同值、书同文、车同轨、度同长短,量同大小,衡同轻重,使政令统一。
虽然秦朝统一的时间只有十五年(秦始皇12年),但其苛政却是其他朝代所不能及的。
秦始皇专横暴虐,严行苛法,滥施杀戮,焚书坑儒,大修宫殿陵墓,不管百姓死活。
他任用李斯乱政,宠赵高祸国,是个名副其实的暴君。
到了秦二世,秦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四地揭竿而起,起义不断。
战火纷纷,内乱不息,秦二世依然不吸取教训,继续大兴土木,为秦始皇建造陵墓,规模浩大,动用几十万民工。
之后的宫廷内部斗争也异常尖锐。
李斯被赵高设计毒死。
赵高又派人杀了胡亥,赵高又被子婴杀掉。
皇宫内乱,朝野混乱。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
三字经原文及注释(一年级用) (2)
《三字经》(一)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初:有生之初。
本:根本,原来。
性:性情。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性:性情。
苟:如果【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要使孩子专心,有定力。
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求广博。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着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处:居住,相处。
机:织布用的木架子。
杼:织布用的梭子。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
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
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着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
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义方:教育孩子的方法。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
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
《三字经》原文及注解
《三字经》原文及注解《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是孔子得意之作.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
”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
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
”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
”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
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
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而《三字经》后来居上。
这里的“居上”殆源于数字顺序,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
但事实上,综其覆盖读者之广、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
巍哉,《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三字经》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三字经课件20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张仪欺楚
秦国东进,韩、魏屈服,秦、齐矛盾已上升为 主要矛盾。雄踞南方的楚国,西邻秦东接齐,地位 极其重要,是制约齐、秦争雄的关键力量。
商於之地六百里,当在今丹水流域一带,是秦、 楚相接地段,武关在其中,物产富饶,战略地位十 分重要。
秦国准备对齐国发起进攻,但这时正值楚齐交 好,秦惠文王很忧虑,与张仪商量对策。张仪自告 奋勇,前往楚国游说,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为条件, 要楚怀王“闭关绝齐”。
待楚、齐绝交后,张仪只承认献地六里。楚怀 王见受到欺诈,恼怒至极,举兵伐秦,结果惨败, 这就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张仪“诈楚”事件。
长平之战
范雎出谋“远交近攻”,昭王以为然,定为国 策。远交近攻意思是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 的国家。这是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交策略。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攻韩国,韩国割上党以 赂秦,上党不愿降秦而降赵,赵纳之。秦昭王怒, 欲夺上党。赵起倾国之兵以拒秦,秦调关中之卒以 攻赵,两军对峙于长平,赵廉颇不能退秦,王龁hé 不能败赵,相持数月。
面对秦军大举东进,楚也集中全部兵力应战。当时 秦已灭三晋,无后顾之忧,有物力的大量支援,能够打持 久战。楚则无论军事、政治都远为落后。统帅项燕仍然集
中楚军主力于寿春淮河北岸地区,等待秦军的进攻。楚王责怪项燕怯战,派人数度催他主动进攻秦军。 项燕军只得向秦军进攻,但既攻不破秦军的营垒,秦军又拒不出战,项燕无奈,引军东去。王翦立即 令全军追击楚军,楚军为涡河所阻,双方交手,楚军被击破东逃。秦军斩杀楚将项燕,王翦率兵直取 楚都寿春,楚国首都被秦军攻陷,楚王熊负刍被俘。
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 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 起义。大泽乡起义不到三个月,赵、 齐、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 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三字经详解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俱。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乃孔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
〔三字经详解:嬴秦氏,始兼并,传二
世,楚汉争〕
秦赢政即位以后,吞二洲、灭六国、平定中原,统一
天下,使众多的种族和文化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就是秦,外文称“in”,以后才称为汉。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秦族本是羌族的苗裔,在战国末叶,逐渐强大起来。
秦国历史上出过几位很了不起的国王,秦穆公就做过五霸之首,秦惠王采用张仪之计,拔三川、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至鄢郢。
至秦昭王又将势力扩展到黄河腹地,臣服韩魏,东逼齐鲁,北临燕赵。
秦赢政即位以后,吞二洲、灭六国、平定中原,统一天下,使众多的种族和文化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就是秦,外文称“in”,以后才称为汉。
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二十一岁亲自执政。
他在公元前230年首先灭了韩国,又用了十年时间,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集权的专制主义王朝。
秦赢政以为自己功过三皇、德佩五帝,所以尊号始皇帝。
他刚毅果断、雄才大略,勤政治国,集大权于一身,规定自己每天要批阅的奏章竹简不得少于一石(60公斤)。
这位始皇帝废分封、立郡县,修驰道、实行了税同率、币同值、书同文、车同轨、度同长短,量同大小,衡同轻重,使政令统一。
他北筑长城,南定百越,东填大海,西建阿房。
同时,这位丰准细目、鹄胸豺声的始皇帝,专横暴虐,严行苛法,滥施杀戮,焚书坑儒,大修宫殿陵墓,不管百姓的死活。
他任用李斯乱政,宠赵高祸国,背古乱今,肆无忌惮,是个名副其实的暴君。
其实,秦始皇的童年非常不幸,他的父亲子楚(异人)是
秦国的公子,却被送到赵国做人质。
赢政就出生在赵国,因生在正月才取名为政,在赵国孤独地生活了九年。
这种经历严重扭曲了赢政的心灵,他在统一天下以后采取的种种暴虐措施,不能不说与他的变态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公元前210年七月盛暑季节,秦始皇于巡视途中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境内),年仅50岁。
他在秦王位25年,称皇帝12年,共计执政37年。
赵高与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秦二世;又伪造圣旨让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自尽。
其后,赵高专权杀了李斯,又杀了秦二世,由扶苏的儿子子婴即位。
其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邦与项羽从东西两路入关伐秦。
刘邦抢先一步,攻至咸阳。
子婴杀了赵高,素车白马,脖子上挂着玉玺,请降于轵道之旁,他在位才46天。
可叹,始皇帝灭六国、平天下创建的国基,本以为千秋一统,万世一系。
哪知道只传了二世,三主加在一共才五十一年。
接下来就是刘邦与项羽的楚汉相争。
公元前207 年八月,伐秦西路军统帅刘邦,兵不血刃地进军咸阳。
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投降了。
众将劝刘邦杀了子婴,以免秦军残部死灰复燃。
刘邦看着这位子婴实在太可
怜了,总共才当了46天的秦王还不敢称帝,不忍心杀他。
这一念慈悲的因,才换来日后曹丕篡位,不杀汉献帝刘协的果报。
刘邦一进咸阳皇宫就不想再出来了。
樊哙、张良再三苦劝,刘邦才算作罢。
《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还军霸上,召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其余秦朝的苛法一概废除,受到百姓的热烈拥护。
东路军统帅项羽,一路上破城夺关、大开杀戒,速度就慢了。
待赶到函谷关,刘邦已占据关中,还派兵把住函谷关口。
项羽大怒,杀进关来,驻军鸿门。
得知刘邦屯兵霸上,受降子婴、还收了玉玺、约法三章,恨得咬牙切齿,于是以庆贺秦亡为名摆下鸿门宴要杀刘邦。
项羽有大军40万,能征惯战;刘邦只有人马十万,哪里是项羽的对手,不敢不来赴宴。
鸿门宴上刘邦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说得项羽耳软心活。
军师范增一看不好,赶紧找来项庄舞剑,意在酒席宴上杀了刘邦。
张良也叫来樊哙闯席,刘邦才得以乘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