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成本控制之作业成本模式(1)-成本管理(1).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成本控制之作业成本模式(1)-成本管理
(1) -
作业成本模式是适应现代企业和制造环境而产生并得到广泛运用的一种新型成本控制模式。它在成本信息计算的精确性以及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作业成本系统(ABCS)开发的最初目的是试图克服传统成本计算体系对成本信息的扭曲,但随着ABC方法在越来越多企业的成功应用,发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系统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于是利用ABCS信息进行预算管理、生产管理、顾客的盈利性分析等的“作业基础成本管理(ABCM)”,这类极具成效并被视为现代管理会计“相关性的重获”的方法开始出现并受到普遍赞誉。如今ABCM已成为现代成本管理系统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控制手段。本文不妨将作业成本系统中所包含的成本控制模式称之为“作业成本模式”。一、作业成本模式的主要思想成本控制思想是关于成本管理控制实质的概括和总结,它决定着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体系展开的基本思路,任何一种成本控制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思想基础之上的,并以此为理论依据。作业成本模式也不例外,它体现了“价值链”思想和“二维”成本观。(一)“价值链”思想价值链(Value Chain)思想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85年在其所著《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中提出的。波特认为企业价值链由一系列可以导致一个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作业而形成,是一个企业用以“设计、生产、销售、进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或作业的集合。企业通过完成一系列作业而产生价值,他强
调:“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波特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两类: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主要活动是由投入到制造产品、销售和发送至客户手中以及售后服务等活动直接构成。包括内部后勤、生产活动、外部后勤、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辅助活动是支持主要活动并与之相联系进而支持整个价值链的各项活动。包括采购、产品开发和技术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所谓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和评价企业内部之间,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实现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价值链分析是一种战略性成本管理方法,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成本竞争力。在作业成本控制模式中,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的业务过程被认为是由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构成,企业的整个物流过程就是一条由此及彼、由内到外连接起来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至将最终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最终产品,作为企业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因此,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也就是说“作业链” 和“价值链”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是有类似之处,所不同的是,“作业链” 从实物的角度考虑作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价值链”从增值或不增值的角度考虑作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价值链分析涉及的范围从内部看,不只包括生产环节,而且还包括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环节,从而扩大了成本分析的范围;从外部看,把供应商和销售商及竞争对手的作业链联系起来分析,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作业。价值链分析作为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手段,其主要作用在于:
一是找出无效和低效的作业,为持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提供途径;二是协调组织企业内部的各项作业链,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二)“二维”成本观作业成本模式以“作业”为中心,不仅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且还能提供改善企业成本管理的非财务信息,即作业成本法的“二维”成本观——成本分配观和成本分析观。通过“二维成本图”清楚地描述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图1 “二维”成本图图中的垂直部分,反映了成本分配观。它说明成本对象引起作业需求,而作业需求又引起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