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课件 第九章 失业 更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倾向于集中在确定的群体,即那些受技术改变, 所在企业衰退或在整个国家内的工作移动所产生 的负面影响的群体。
失业时间相对较长。
15
减少结构失业的几种公共政策
政府对培训项目的提供或资助 通过提供再次安置津贴鼓励失业者流动,走出
经济不景气地区。 通过提供给长期失业者的公共服务工作,作为
B1
在45º度线上的点:充分就业的点,但
0
U1 U2
失业人数U)( 仍然存在一定数目的摩擦性失业和结 构性失业,如图中的C点,存在着U1
图9-2 各种失业类型的区分 的失业人数,K点,存在着U2的失业
人数。
18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贝弗里奇曲线: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
曲缺与线失,业如人B1数、怎B样2,在该经曲济线周表期明中职的位变空化。职位空缺V)(
13
3.1 摩擦性失业
减少摩擦失业的公共政策
在劳动力市场上增大工作信息的流动 1993年实施的美国联邦家庭医疗假期法案,允许工
人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休假而不是要求辞退这个人来 减少摩擦失业。
14
3.2 结构性失业
产生原因:工作类型与寻找百度文库作的人的不匹配所产
生的。这种不匹配可能与个人的技能、学历、地理 位置或年龄相关。
K
从任一充分就业状态,如点C开始
在经济上升时期,整个经济状态在 曲线B1上移至L点,L点的劳动需求 大于劳动供给,说明职位空缺相对于
L
V2
C
N
V1
M
B2
失业过量,
在经济衰退时,C点向右下方的移 动,例如移到M点,M点的失业率为
450
0
U1 U2
B1
失业人数U)(
U2,
如果整个经济是充分就业的(C
2
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布伦纳的调查,美国 失业率每上升1%,监狱里的囚犯便增加4%; 被谋杀的人增加5.7%;自杀的人增加4.1%; 到精神病院看病的男子增加4.3%、妇女增加1 %;死于心脏病、肝硬化和其它疾病的人增加 1.9%。事实表明,失业给失业者带来严重的 心灵创伤和极大苦难,也给在业工人造成巨大 的精神压力
图9-2 各种失业类型的区分
点),那么失业率应该在U1点。
因此,U2-U1的差值就是测量的
周期性失业量,其他的失业余值可归 结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19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若失业率随时间推移而
增加,如何识别其原因?职位空缺V)(
K
从C到N点的移动:周期
L V2
性中失业人数的增加是由 于失业者的增加而不是职
23
4.1 工作搜寻理论
即使劳动力需求和供给在总量上相等,因为工作 搜寻的原因也会存在一定量的摩擦性失业。
对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现象做出了解释。 分析了决定某一经济中的摩擦性失业水平是由进
入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流量和失业者找到并 接受工作的速度,和影响这种速度的因素。 包括斯蒂格勒模型和麦柯尔模型。
农村中的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
10
第三节 失业类型
3.1 摩擦性失业 3.2 结构性失业 3.3 周期性失业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11
3.1 摩擦性失业
什么是摩擦性失业? 是由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交流不完全以及 市场组织不健全所造成的失业。
产生原因: 因为职业市场的信息不完全,以及有职位空缺 的雇主和寻找工作的人互相之间,需要花时间 去寻找,产生了在工作和进出劳动力之间的持 续流动过程。
27
4.1 工作搜寻理论
关于麦柯尔模型的分析
求职者A用可接受工资作为标准做出接受或拒绝某项工作 的决策,并预期在某一确定时间会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如果该时间后求职者A没有找到工作,这种不一致将会导 致工作搜寻者降低工资分布曲线f(w)的估计值和最低的 可接受工资。
当可接受工资降低到某一点时,就会找到可接受的工作, 但这种搜寻过程要比如果一开始就正确估计f(w)时所用 的时间长得多。
28
4.1 工作搜寻理论
工作搜寻模型关于失业的含义
工作搜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即工人在劳动力市 场上流动以改善他们的状况。
解释了在劳动力市场中个人搜寻工作所需时间的不一致性和 一些劳动力群体的失业率高于另一些群体的原因(最低可接 受工资水平与估计的企业工资分布频率不同)。
24
4.1 工作搜寻理论
斯蒂格勒模型:
工作搜索是具有一定成本的,包括直接成本(交 通费、邮寄费、中介费等)、机会成本(较早面 试成功后继续面试的收入损失)。
工作搜索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即继续寻找更高 工资收入工作的机会将会随着搜寻次数的增加而 递减。
所以,求职者会先估计搜寻的最佳时间长度,然 后选择接受其收到的最好的那份工作。
4.1 工作搜寻理论
麦柯尔模型:
求职者常常按先后顺序做出工作搜寻决策,当遇到第 一份超过其最低可接受工资时,求职者就会接受该份 工作。
最低可接受工资:求职者考虑从事某一工作时愿意接 受的最低工资。
求职者以前工作所获得的工资水平、习惯的生活消费 水平以及朋友或熟人的工作状况等因素会影响该求职 者的最低可接受工资。这是麦柯尔模型的关键值的概 念。
C
V1
M
位空缺的减少造成的。 点C向点K的移动:摩擦
450
0
U1 U2
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的增
N B2
B1
失业人数U)(
加是由于职位空缺和失业
图9-2 各种失业类型的区分
人数的增加造成的。
20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如何确定点C向点K的移动是
由于摩擦性失业还是结构性失
业的原因造成的?
计情况,经历长时间失业人数
的比例上升就意味着结构性失
业问题将变得更严重一些。
21
第四节 失业原因
4.1 工作搜寻理论 4.2 刚性工资理论 4.3 效率工资理论
22
4.1 工作搜寻理论
工作搜寻理论: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迫使求职者去寻找有关工 资、工作条件等的招聘信息;而具有职位空缺的企 业也会在劳动力市场上搜寻合适的求职者,因此, 在求职者和潜在雇主之间的工作匹配要花费一定时 间。由此将会产生一定量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 业。
25
那么,求职者应该联系多少家企业以求职呢?
如右图,求职者应该联 系N2家企业,即当 MBA=MCA时。
工作搜寻最优次数的决 策遵循边际收益法则。 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 本时,就达到了工作搜 寻的最优次数。
搜寻的边际 收益和边际 Y 成本(¥)
X
Z
MCA MBA
N2
联系工作的次数( N)
斯蒂格勒的工作搜寻模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失业水平,或者某一群体 的失业水平,取决于各种劳动力市场状态之间的 流量的相对流动比率,是各种流量之间综合作用 的结果。
社会对任何既定失业水平的关注都应当集中在失 业的影响范围以及失业的持续时间这两个方面。
6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国际上的定义
就业者:在调查周内至少有一个小时的付酬工作或 在家庭企业中每周工作最低15小时的无酬劳动者。 一个人有工作但因为休假、疾病、天气或罢工而暂 时离开也被认为是就业者。
职位空缺V)(
K
L
方法一:考察职位空缺与失业 人数的分散度。在多个行业和
V2
C
N
V1
地区中的职位空缺和失业人数
M
B2
的大范围上升将表明是摩擦性 失业;而一个地区的职位空缺 集中,另一个地区的失业集中
450
0
U1 U2
B1
失业人数U)(
则表示是结构性失业。
图9-2 各种失业类型的区分
方法二:看失业持续时间的统
失业率不能反映潜在的就业者。 官方失业率夸大了失业而造成的经济成本。失业保险的接受
者可以因接受失业保险而不工作,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生 活。 劳动力人口统计构成发生变化。比如,青少年与妇女频繁地 进出劳动力市场,这两个群体所占比重的增长导致所测量的 失业率上升。
8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我国关于失业现象的统计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经济运行中实际的 劳动就业状况。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统计上有两个失业率。 登记失业率:统计的失业人员指有非农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 内(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且要求就 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业登记的人。 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常住人口中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 调查期间无工作,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2013年9月9日,中国首次向外公开了调查失业率的有关数 据 ,5%的调查失业率,高于此前人社部公布的一二季度均为 4.1%的登记失业率 。城镇调查失业率每年2次,分别于5月和 11月进行 。 第二,我国失业人员的范围是不考虑农村的 。
• 各变量顶部的加号意味着该变量的增加将提高失业率,而减号
则意味着该变量的增加将降低失业率。
5
第一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
模型的目的与意义:
分析不同的劳动力市场状态之间的流量,了解劳 动力市场中哪一种流量是造成高失业率的主要原 因,从而了解一国经济的真实失业水平及决定失 业水平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12
3.1 摩擦性失业
特征:
它影响了跨越所有人口群体、行业和地区中相对大 的数目的人。
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 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摩擦失业不仅仅带来经济成本,还会带来一些明显
的经济利益。
对单个工人而言,如果短期失业使它能进行更大范围的 工作搜寻,那失业就是一项值得的投资;对整个经济而 言,如果劳动力流动过程是为了在地区和企业间进行合 理有效的劳动力分配,那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必要的。
另一个方法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扩大就业。
17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纵轴:经济中职位空缺的数目
横轴:失业人数
职位空缺V)(
K L V2
45º角的直线:职位空缺数目与寻找工 作的数目相等的线,一般意义上的充
C
V1
450
N
分就业。
M
B2 45º线以上的点:劳动的需求过大, 45º线以下的点:劳动的供给过大。
9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第三,失业与就业概念范畴交叉
登记失业者中有相当部分人员正在打工或从事其它有酬的临 时工作,并不是真正的失业者,存在着所谓“隐性就业”的 情况;
国有、集体企业在册职工中有一部分人员并未从事劳动,如 一些下岗及内退人员等,但仍被作为从业人员统计;
国有、集体企业存在大量的冗余人员,他们处于隐性失业或 就业不足状态;
3
第一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
图形表示:
就业者
NE EN
•
EU
失业者
•
UE
•
NU
UN
•
非劳动力 •
•
EU:从就业状态进入到失业状态, 可能是因为解雇、临时解雇或辞职;
UE:从失业状态进入到就业状态, 包括新就业者和重新就业者;
EN:从就业状态到退出劳动力市 场,例如退休或上学中途退出劳动 力市场者;
政府最后雇主的应对措施。
16
3.3 周期性失业
产生原因:经济中总需求不足以为求职者创造足够的工
作。与经济运动的上升和下降周期性变化有关,周期中上升 时期,失业率下降,经济衰退期,失业率上升。
特点:随着经济的扩张与收缩而变化,倾向于整个经
济的范围。
减少周期性失业的公共政策
最直接的办法是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确保持续健康稳 定的经济增长率。
第九章 失业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失业的界定及失业率、
劳动力市场的存量——流量模型、失业的类型及 其成因。 教学重点
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
1
第九章 失业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 失业的测量 失业类型 失业原因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与 失业问题
NE:从非劳动力进入到就业状态, 即新进入或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者;
NU:非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 成为失业状态;
UN:失业者退出了劳动力队伍
4
第一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
函数表示:
• u为F中各种流量的函数, • Pen:就业者中脱离劳动力队伍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 Pne:非劳动力中进入劳动力队伍并且找到了工作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 Pun:失业者中脱离劳动力队伍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 Pnu:非劳动力中进入劳动力队伍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 Peu:就业者中成为失业者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 Pue:失业者中成为就业者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失业者:一个人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标准:(1)他没 有工作(2)如果提供工作,他愿意并且有能力工作 (3)他在调查周的前4周内积极寻找过工作。
7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人们对政府有关就业、失业量的测量的批评意见
失业量中不包括丧失信心的工人。丧失信心的工人就是指那 些想得到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找过工作但没有在近四周内 寻找工作,或者是由于缺乏工作机会或只是由于个人因素如 年龄、种族及缺乏技能而找不着工作的人。
倾向于集中在确定的群体,即那些受技术改变, 所在企业衰退或在整个国家内的工作移动所产生 的负面影响的群体。
失业时间相对较长。
15
减少结构失业的几种公共政策
政府对培训项目的提供或资助 通过提供再次安置津贴鼓励失业者流动,走出
经济不景气地区。 通过提供给长期失业者的公共服务工作,作为
B1
在45º度线上的点:充分就业的点,但
0
U1 U2
失业人数U)( 仍然存在一定数目的摩擦性失业和结 构性失业,如图中的C点,存在着U1
图9-2 各种失业类型的区分 的失业人数,K点,存在着U2的失业
人数。
18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贝弗里奇曲线: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
曲缺与线失,业如人B1数、怎B样2,在该经曲济线周表期明中职的位变空化。职位空缺V)(
13
3.1 摩擦性失业
减少摩擦失业的公共政策
在劳动力市场上增大工作信息的流动 1993年实施的美国联邦家庭医疗假期法案,允许工
人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休假而不是要求辞退这个人来 减少摩擦失业。
14
3.2 结构性失业
产生原因:工作类型与寻找百度文库作的人的不匹配所产
生的。这种不匹配可能与个人的技能、学历、地理 位置或年龄相关。
K
从任一充分就业状态,如点C开始
在经济上升时期,整个经济状态在 曲线B1上移至L点,L点的劳动需求 大于劳动供给,说明职位空缺相对于
L
V2
C
N
V1
M
B2
失业过量,
在经济衰退时,C点向右下方的移 动,例如移到M点,M点的失业率为
450
0
U1 U2
B1
失业人数U)(
U2,
如果整个经济是充分就业的(C
2
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布伦纳的调查,美国 失业率每上升1%,监狱里的囚犯便增加4%; 被谋杀的人增加5.7%;自杀的人增加4.1%; 到精神病院看病的男子增加4.3%、妇女增加1 %;死于心脏病、肝硬化和其它疾病的人增加 1.9%。事实表明,失业给失业者带来严重的 心灵创伤和极大苦难,也给在业工人造成巨大 的精神压力
图9-2 各种失业类型的区分
点),那么失业率应该在U1点。
因此,U2-U1的差值就是测量的
周期性失业量,其他的失业余值可归 结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19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若失业率随时间推移而
增加,如何识别其原因?职位空缺V)(
K
从C到N点的移动:周期
L V2
性中失业人数的增加是由 于失业者的增加而不是职
23
4.1 工作搜寻理论
即使劳动力需求和供给在总量上相等,因为工作 搜寻的原因也会存在一定量的摩擦性失业。
对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现象做出了解释。 分析了决定某一经济中的摩擦性失业水平是由进
入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流量和失业者找到并 接受工作的速度,和影响这种速度的因素。 包括斯蒂格勒模型和麦柯尔模型。
农村中的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
10
第三节 失业类型
3.1 摩擦性失业 3.2 结构性失业 3.3 周期性失业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11
3.1 摩擦性失业
什么是摩擦性失业? 是由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交流不完全以及 市场组织不健全所造成的失业。
产生原因: 因为职业市场的信息不完全,以及有职位空缺 的雇主和寻找工作的人互相之间,需要花时间 去寻找,产生了在工作和进出劳动力之间的持 续流动过程。
27
4.1 工作搜寻理论
关于麦柯尔模型的分析
求职者A用可接受工资作为标准做出接受或拒绝某项工作 的决策,并预期在某一确定时间会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如果该时间后求职者A没有找到工作,这种不一致将会导 致工作搜寻者降低工资分布曲线f(w)的估计值和最低的 可接受工资。
当可接受工资降低到某一点时,就会找到可接受的工作, 但这种搜寻过程要比如果一开始就正确估计f(w)时所用 的时间长得多。
28
4.1 工作搜寻理论
工作搜寻模型关于失业的含义
工作搜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即工人在劳动力市 场上流动以改善他们的状况。
解释了在劳动力市场中个人搜寻工作所需时间的不一致性和 一些劳动力群体的失业率高于另一些群体的原因(最低可接 受工资水平与估计的企业工资分布频率不同)。
24
4.1 工作搜寻理论
斯蒂格勒模型:
工作搜索是具有一定成本的,包括直接成本(交 通费、邮寄费、中介费等)、机会成本(较早面 试成功后继续面试的收入损失)。
工作搜索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即继续寻找更高 工资收入工作的机会将会随着搜寻次数的增加而 递减。
所以,求职者会先估计搜寻的最佳时间长度,然 后选择接受其收到的最好的那份工作。
4.1 工作搜寻理论
麦柯尔模型:
求职者常常按先后顺序做出工作搜寻决策,当遇到第 一份超过其最低可接受工资时,求职者就会接受该份 工作。
最低可接受工资:求职者考虑从事某一工作时愿意接 受的最低工资。
求职者以前工作所获得的工资水平、习惯的生活消费 水平以及朋友或熟人的工作状况等因素会影响该求职 者的最低可接受工资。这是麦柯尔模型的关键值的概 念。
C
V1
M
位空缺的减少造成的。 点C向点K的移动:摩擦
450
0
U1 U2
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的增
N B2
B1
失业人数U)(
加是由于职位空缺和失业
图9-2 各种失业类型的区分
人数的增加造成的。
20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如何确定点C向点K的移动是
由于摩擦性失业还是结构性失
业的原因造成的?
计情况,经历长时间失业人数
的比例上升就意味着结构性失
业问题将变得更严重一些。
21
第四节 失业原因
4.1 工作搜寻理论 4.2 刚性工资理论 4.3 效率工资理论
22
4.1 工作搜寻理论
工作搜寻理论: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迫使求职者去寻找有关工 资、工作条件等的招聘信息;而具有职位空缺的企 业也会在劳动力市场上搜寻合适的求职者,因此, 在求职者和潜在雇主之间的工作匹配要花费一定时 间。由此将会产生一定量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 业。
25
那么,求职者应该联系多少家企业以求职呢?
如右图,求职者应该联 系N2家企业,即当 MBA=MCA时。
工作搜寻最优次数的决 策遵循边际收益法则。 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 本时,就达到了工作搜 寻的最优次数。
搜寻的边际 收益和边际 Y 成本(¥)
X
Z
MCA MBA
N2
联系工作的次数( N)
斯蒂格勒的工作搜寻模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失业水平,或者某一群体 的失业水平,取决于各种劳动力市场状态之间的 流量的相对流动比率,是各种流量之间综合作用 的结果。
社会对任何既定失业水平的关注都应当集中在失 业的影响范围以及失业的持续时间这两个方面。
6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国际上的定义
就业者:在调查周内至少有一个小时的付酬工作或 在家庭企业中每周工作最低15小时的无酬劳动者。 一个人有工作但因为休假、疾病、天气或罢工而暂 时离开也被认为是就业者。
职位空缺V)(
K
L
方法一:考察职位空缺与失业 人数的分散度。在多个行业和
V2
C
N
V1
地区中的职位空缺和失业人数
M
B2
的大范围上升将表明是摩擦性 失业;而一个地区的职位空缺 集中,另一个地区的失业集中
450
0
U1 U2
B1
失业人数U)(
则表示是结构性失业。
图9-2 各种失业类型的区分
方法二:看失业持续时间的统
失业率不能反映潜在的就业者。 官方失业率夸大了失业而造成的经济成本。失业保险的接受
者可以因接受失业保险而不工作,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生 活。 劳动力人口统计构成发生变化。比如,青少年与妇女频繁地 进出劳动力市场,这两个群体所占比重的增长导致所测量的 失业率上升。
8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我国关于失业现象的统计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经济运行中实际的 劳动就业状况。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统计上有两个失业率。 登记失业率:统计的失业人员指有非农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 内(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且要求就 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业登记的人。 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常住人口中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 调查期间无工作,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2013年9月9日,中国首次向外公开了调查失业率的有关数 据 ,5%的调查失业率,高于此前人社部公布的一二季度均为 4.1%的登记失业率 。城镇调查失业率每年2次,分别于5月和 11月进行 。 第二,我国失业人员的范围是不考虑农村的 。
• 各变量顶部的加号意味着该变量的增加将提高失业率,而减号
则意味着该变量的增加将降低失业率。
5
第一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
模型的目的与意义:
分析不同的劳动力市场状态之间的流量,了解劳 动力市场中哪一种流量是造成高失业率的主要原 因,从而了解一国经济的真实失业水平及决定失 业水平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12
3.1 摩擦性失业
特征:
它影响了跨越所有人口群体、行业和地区中相对大 的数目的人。
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 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摩擦失业不仅仅带来经济成本,还会带来一些明显
的经济利益。
对单个工人而言,如果短期失业使它能进行更大范围的 工作搜寻,那失业就是一项值得的投资;对整个经济而 言,如果劳动力流动过程是为了在地区和企业间进行合 理有效的劳动力分配,那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必要的。
另一个方法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扩大就业。
17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纵轴:经济中职位空缺的数目
横轴:失业人数
职位空缺V)(
K L V2
45º角的直线:职位空缺数目与寻找工 作的数目相等的线,一般意义上的充
C
V1
450
N
分就业。
M
B2 45º线以上的点:劳动的需求过大, 45º线以下的点:劳动的供给过大。
9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第三,失业与就业概念范畴交叉
登记失业者中有相当部分人员正在打工或从事其它有酬的临 时工作,并不是真正的失业者,存在着所谓“隐性就业”的 情况;
国有、集体企业在册职工中有一部分人员并未从事劳动,如 一些下岗及内退人员等,但仍被作为从业人员统计;
国有、集体企业存在大量的冗余人员,他们处于隐性失业或 就业不足状态;
3
第一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
图形表示:
就业者
NE EN
•
EU
失业者
•
UE
•
NU
UN
•
非劳动力 •
•
EU:从就业状态进入到失业状态, 可能是因为解雇、临时解雇或辞职;
UE:从失业状态进入到就业状态, 包括新就业者和重新就业者;
EN:从就业状态到退出劳动力市 场,例如退休或上学中途退出劳动 力市场者;
政府最后雇主的应对措施。
16
3.3 周期性失业
产生原因:经济中总需求不足以为求职者创造足够的工
作。与经济运动的上升和下降周期性变化有关,周期中上升 时期,失业率下降,经济衰退期,失业率上升。
特点:随着经济的扩张与收缩而变化,倾向于整个经
济的范围。
减少周期性失业的公共政策
最直接的办法是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确保持续健康稳 定的经济增长率。
第九章 失业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失业的界定及失业率、
劳动力市场的存量——流量模型、失业的类型及 其成因。 教学重点
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
1
第九章 失业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 失业的测量 失业类型 失业原因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与 失业问题
NE:从非劳动力进入到就业状态, 即新进入或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者;
NU:非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 成为失业状态;
UN:失业者退出了劳动力队伍
4
第一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
函数表示:
• u为F中各种流量的函数, • Pen:就业者中脱离劳动力队伍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 Pne:非劳动力中进入劳动力队伍并且找到了工作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 Pun:失业者中脱离劳动力队伍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 Pnu:非劳动力中进入劳动力队伍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 Peu:就业者中成为失业者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 Pue:失业者中成为就业者的人员所占的比例
失业者:一个人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标准:(1)他没 有工作(2)如果提供工作,他愿意并且有能力工作 (3)他在调查周的前4周内积极寻找过工作。
7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人们对政府有关就业、失业量的测量的批评意见
失业量中不包括丧失信心的工人。丧失信心的工人就是指那 些想得到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找过工作但没有在近四周内 寻找工作,或者是由于缺乏工作机会或只是由于个人因素如 年龄、种族及缺乏技能而找不着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