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需求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全)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全)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c7e0eb8e25c52cc58ad6be81.png)
Q1
Q0 L A L B
23
➢ 向下倾斜 ➢ 凸向原点 ➢ 不会相交 ➢ 离远点越远,
产量越高
L
整理课件
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二、等成本线
K
C1 C0
C1
C = wL + rK K C wL
rr
等成本线 (isocost line)
C0
V
α
0
L
劳动经济学
24
整理课件
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曲线 (labor demand curve)
W
0
劳动经济学
D
L
36
整理课件
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某企业的产量可以表达为:
Q= f (L,K) = L K
企 业 使 用 机 器 的 成 本 为 750 元 / 周 , 人 力 成 本 为 300元/周。当企业产量为1000单位时,确定企业最佳 人力与资本组合。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市场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工作者 将他们的时间提需求工作活动的意愿,还取 决于企业雇佣这些工作者的意愿。
劳动经济学
1
整理课件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概述
企业短期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
企业长期 劳动力需求
2
整理课件
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概述
一、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Labor Demand)是指一定 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 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 派生需求(需要和欲望) ➢ 联合需求(相互依存的需求)
规模效应(scale effect) 是指由于工资率上升引起的 生产规模缩减所造成的劳动 力需求量的减少。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c37669f5195f312b3169a58b.png)
K
L1L2为由于工资 相对提高而引 起的资本对劳 动的替代
K2 K1
B
A
Q1
O
L2
L1
L
公 管 院 ·梁 海 慧
规 模 效 应
工资水平提高后,不仅意味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提高, 也意味厂商实际总成本的上升,从而要缩小生产规模,减 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规模效应
K
L1L3为由于生产 规模缩小导致的 对劳动力需求的 减少
LA / LA E= 100% WB / WB
交叉弹性为正,两种劳动力总替代 ——替代效应大于规模效应 交叉弹性为负,两种劳动力总互补 ——即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 注意:两个群体可替代 ,其可能为总替代或总互补
公 管 院 ·梁 海 慧
三种技术进步
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条 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同比例上升 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在资本 与劳动的比率既定条件下,资本边际生产力的 增加超过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增加。如果资本与 劳动的相对价格不变,资本装备率上升 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在资本 与劳动的比率既定条件下,劳动边际生产力的 增加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增加。在这种情况 下,即使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不变,也需要 相对多地使用劳动
公 管 院 ·梁 海 慧
自身工资弹性的五种状态
W
E=1 E=0
W
E<1
E=
E>1
O
L
O
L
公 管 院 ·梁 海 慧
需求曲线上的弹性差异
CD / OC CD OA = AB / OA OC AB CD CE CD CE = = OC EF EF OC CL CE CL = = CE OC OC LE = EW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需求分析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c2d81a964bcf84b9d57b94.png)
一、企业劳动力需求决策
• (一)短期劳动力需求决策 1、追求目标:利润最大化 2、约束条件:资本不变 3、决策原则:劳动力边际收益=劳动力边 际成本
概念解释: 劳动力边际收益(MRP l ) 劳动力边际产量(MP l ) 产品边际收入(MR ) 劳动力边际成本(MC l)
4、决策图示 (1)MRPl=MPl *MR • MP l 曲线(如右图) • MRP l 曲线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MR=P ∴MRP l=MPl *P 短期 P 不变
总效应
工资率提高,在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 同作用下,劳动力需求下降;反之,如果 资本的价格不变,工资率降低了,同样会 产生上述两种效应,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三)短期与长期的差别
假设: 在短期内企业只能改变劳动力使用量, 不能改变资本。 在长期内企业能同时改变劳动力与资 本的使用。 (短)只有规模效应,弹性小 图 (长)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同时作用,弹 性大 图
W1 W0
W0 替代效应 规模效应 L1 L0 青少年 L0 成年人
(3)政策启示:
两类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 并不足以说明他们是总替代或总互补,针 对某一群体的政策,可能对其他群体产生 意外的影响。
3、劳动力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1)概念:
dL / L dR / R
替代 ε<0 互补
工资率↗ 其他生产要素需求↗ 其他生产要素价格↗ 其他生产要素供给量↗ 劳动力需求量↘ (替代效应)
(三) 类型
1、无弹性 2、弹性无穷大 3、单一弹性 4、富有弹性 弹性>1 5、缺乏弹性 弹性<1
(四)政策运用
1、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1)概念
︱ε︱>1 ︱ε︱<1 ︱ε︱=1 当△W/W↗ 当△W/W↗ 劳动力下降更快,工资总量下降 劳动力下降更慢,工资总量上升 工资总量不变
劳动力需求函数ppt课件
![劳动力需求函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4a8efa5fbfc77da269b1e7.png)
在既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曲线下,工资率与均衡的就业
量呈反向变动关系。
8
8
2. 资本价格 假设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资本价格的变
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当资本价格下降时,厂商生产成本
会下降,从而生产规模会扩张,生产规模 的扩张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二是资 本价格的下降,厂商可能以资本替代劳动, 从而减少对劳动的需求。(规模效应和替 代效应)
产品的边际效益或者简称边际效益通常 是针对产量而言的,是每增加一单位的产 量而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故称为产品的边 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是针对劳动要素而言的, 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是每增加一单位 的劳动要素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价值。
24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 根据VMP=MP×P,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19
本节内容脉络
首先
完全竞争 下的短期 劳动需求
然后
完全竞争 下的长期 劳动需求
最后
长期劳动 需求曲线 与短期劳 动需求曲 线的区别
20
20
一、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一)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
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产品数量的决定,也适
第五章 劳动力需求
财税分院
1
内容概要
1
劳动力需求概述
2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3 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4
劳动力需求弹性
2
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概述
3
一、劳动力需求的概念
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 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方按照市场 上的劳动力价格雇佣劳动力的行为。
量呈反向变动关系。
8
8
2. 资本价格 假设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资本价格的变
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当资本价格下降时,厂商生产成本
会下降,从而生产规模会扩张,生产规模 的扩张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二是资 本价格的下降,厂商可能以资本替代劳动, 从而减少对劳动的需求。(规模效应和替 代效应)
产品的边际效益或者简称边际效益通常 是针对产量而言的,是每增加一单位的产 量而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故称为产品的边 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是针对劳动要素而言的, 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是每增加一单位 的劳动要素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价值。
24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 根据VMP=MP×P,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19
本节内容脉络
首先
完全竞争 下的短期 劳动需求
然后
完全竞争 下的长期 劳动需求
最后
长期劳动 需求曲线 与短期劳 动需求曲 线的区别
20
20
一、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一)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
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产品数量的决定,也适
第五章 劳动力需求
财税分院
1
内容概要
1
劳动力需求概述
2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3 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4
劳动力需求弹性
2
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概述
3
一、劳动力需求的概念
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 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方按照市场 上的劳动力价格雇佣劳动力的行为。
劳动力需求ppt
![劳动力需求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ca6afff90f76c661371a2e.png)
其二:商品和服务生产中仅使用两种同质的生产要素, 即劳动力和资本。 其三:资源完全自由流动。 其四:市场主体具有完全信息,且获得信息的成本为零
关于生产的若干假设
其一:企业生产的目标不边,其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其二:技术对产出水平没有影响。
其三:生产周期
(1)市场时期
(2)短期 (3)长期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
图九:行业劳动力需求曲线
4.5.1 决定劳 动力需求工资 弹性的因素
4.5.2劳动 力需求的交 叉工资弹性
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
第一:其它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 第二:产品的需求弹性: 第三: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 第四:资本的供给弹性;
概念七: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可分为两类工人 :A和B,那么,可以将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 对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 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 1.更高的等产量线表示更高的 产出水平;劳动数量相同,高 的产出意味着高的资本或技术 投入 • 2.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3.任何一条等产量曲线不相关 • 边际替代率:两种生产要素的 替代关系:资本与劳动的相互 替代
等成本线:企业的预算约束线
• 1.任何情况下企业都是 受成本约束的 • 2.企业的总成本:
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 越大 2.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该类劳动成本占 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
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和互补性与需求分析
• 技术工人同非技术工人的关系:技术工人同非技术工人是互补
性生产要素的关系,因此,当技术工人的工资率下降时,企业将 增加雇佣技术工人,因而对非技术工人的数量也将增加,导致非 技术工人的工资率上升。
关于生产的若干假设
其一:企业生产的目标不边,其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其二:技术对产出水平没有影响。
其三:生产周期
(1)市场时期
(2)短期 (3)长期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
图九:行业劳动力需求曲线
4.5.1 决定劳 动力需求工资 弹性的因素
4.5.2劳动 力需求的交 叉工资弹性
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
第一:其它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 第二:产品的需求弹性: 第三: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 第四:资本的供给弹性;
概念七: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可分为两类工人 :A和B,那么,可以将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 对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 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 1.更高的等产量线表示更高的 产出水平;劳动数量相同,高 的产出意味着高的资本或技术 投入 • 2.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3.任何一条等产量曲线不相关 • 边际替代率:两种生产要素的 替代关系:资本与劳动的相互 替代
等成本线:企业的预算约束线
• 1.任何情况下企业都是 受成本约束的 • 2.企业的总成本:
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 越大 2.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该类劳动成本占 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
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和互补性与需求分析
• 技术工人同非技术工人的关系:技术工人同非技术工人是互补
性生产要素的关系,因此,当技术工人的工资率下降时,企业将 增加雇佣技术工人,因而对非技术工人的数量也将增加,导致非 技术工人的工资率上升。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0eff6df05022aaea998f0f7e.png)
28.02.2019
7
三、劳动力需求的表达方式
⒈劳动力需求函数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也很多,制度结构的影响,多种经济因素的影 响,诸如生产的技术条件、生产要素的价格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工 资率的变化、产品的需求和价格的变化以及资本价格的变化。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劳动力需求作为因 变量,就可以用函数关系表示劳动力需求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D表
28.02.2019
6
⒊根据要素投入量能否全部改变分类,分为短期劳动力需求和长期劳 动力需求。短期和长期不是时间长短划分的意思,而是指能不能根据 产出来调整生产要素的时期,是功能上的需求。
• 短期劳动力需求:指在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下,资本投入量不变,劳 动投资量可变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 长期劳动力需求:指在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时,对劳动力 的需求。包括资本的、技术的、还有劳动力要素等等都可以变化。 例如,一个企业只是招聘了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没有新建厂房 设备就是短期劳动力需求,而另一个企业,新增加了两条生产线,同 时招聘管理、操作人员就是长期劳动力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 短期、长期是功能方面的含义,不是计时性质的定义。
⒈劳动力投入的合理区间 如图,在区域Ⅰ中,AP、MP均为上升的, MP>AP,说明,相对 于不变资本而言,劳动投入量是不足的,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还没有得 到最充分的利用,所以,劳动投入量还可以继续增加直到A点,才使得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在区域Ⅱ中,也即AB两点之间,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量也下降, 但是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仍然使得总产量在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下降了 ,直到B点,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为零。 在区域Ⅲ中,劳动投入量继续增加超过B点,边际产量MP < 0,总 产量也减少,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只是在增大成本,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 经过分析,企业的劳动投入量在区间Ⅱ上,在AB点间,具体落在哪 一个点上有必要先确定企业的生产目标。一般企业的生产目标有三种: 人均产量最大、总产量最大和利润最大。人均产量最大为目标时,劳动 投入量在A点是最佳,以总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投入量为B点最佳。如 果以利润最大为目标,就不能简单的做出判断了,因为它还要取决于产 品的价格和费用等因素。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PPT课件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49189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5.png)
06.01.2024
.
13
二、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
1.含义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可变的劳动力投入增加到不变的资本 上,最初劳动力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劳动力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 的产量开始递减,这是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带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理解这条规律要注意三点:
⑴这条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生产的技术水平既定,离开了这个前 提,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不成立。因为它反映的是把不断增加的劳动要素投 入到其他的不变的生产要素上,从而对产量产生的影响。现实中,随产量的 变化,机器设备、厂房等可以是不变的,但是原材料是要发生变化的。此处 不考虑原材料变化的影响是为了简化问题。
⒋市场主体具有完全信息,而且获得信息的成本为零。
06.01.2024
.
12
㈡生产条件的假设
⒈企业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市场经济中不同时期企业的生产目标 存在差异,这里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同时也不对利润进行严密 的经济学分析,只是指总收益减去总成本的差。
⒉生产的技术水平保持不变。企业在生产中技术是在进步的,而且, 其他条件不变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在向右上方移动,其 原因就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得既定的资源投入获得了更多的产量增加。 所以,技术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方便,假设技术水平保 持不变。
06.01.2024
.
10
⒉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是指在决定劳动力需求量的要素中价格因素不变 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
W
W0
D1
D2
D0
O
L2 L0
L1
L
工资率为W0,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移位。同 样的工资率W0下,由D0劳动力需求曲线决定的劳动力需求量为L0, D0移位到D2,劳动力需求下降到D2,DO移位到D1,劳动力需求上升 到L1。所以,工资率不变时,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左下移动,劳动力需求 量减少,反之,向右上方移动,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劳动力需求—短期劳动力需求(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力需求—短期劳动力需求(劳动经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c7ad1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0.png)
•MWC是每增加一个劳动力所增加的成本,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上,劳动力价格W是既定的。 •所以企业雇用劳动力的数量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收益等于W的临界点, 即劳动力需求量由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临界点决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品的价格是抽象的价格,而不 是实际市场价格。如服装厂出售一件衬衣50元,消费者 购买时这个价格既包括劳动成本,又包括其他所有成本、 费用。而我们这里的抽象价格把一切的转移费用都不包 括在内。
y
三个阶段: 1.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2.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3.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TP、AP、MP 相关关系
m ay
(a)
(b)
m’
• ①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线 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量曲;
• ②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 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E;
MWC W0
O
L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 若P=1,则有MP=MPR=VMP,即三线重合。 • 利润最大化原则:MRP=VMP=W
W MP VMP MRP
E MC
MRP,VMP,d
O
L0
L
MP递减规律显示的合理区间即是这里向 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部分,到底在哪点生产由利 润最大化原则确定。
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边 际生产力递减。
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 简化为:Q = f(L、K)
Q f L, K
m a y
(a)
(b)
m’ 总产量TP:是指由可变数量的资源(劳动)和固定数量 的资本的组合所带来的总产出。
平均产量AP :由总产出除以劳动量得到的,在几何上, 它相当于从原点到总产量TP曲线上相应之点连线的斜率。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品的价格是抽象的价格,而不 是实际市场价格。如服装厂出售一件衬衣50元,消费者 购买时这个价格既包括劳动成本,又包括其他所有成本、 费用。而我们这里的抽象价格把一切的转移费用都不包 括在内。
y
三个阶段: 1.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2.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3.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TP、AP、MP 相关关系
m ay
(a)
(b)
m’
• ①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线 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量曲;
• ②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 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E;
MWC W0
O
L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 若P=1,则有MP=MPR=VMP,即三线重合。 • 利润最大化原则:MRP=VMP=W
W MP VMP MRP
E MC
MRP,VMP,d
O
L0
L
MP递减规律显示的合理区间即是这里向 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部分,到底在哪点生产由利 润最大化原则确定。
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边 际生产力递减。
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 简化为:Q = f(L、K)
Q f L, K
m a y
(a)
(b)
m’ 总产量TP:是指由可变数量的资源(劳动)和固定数量 的资本的组合所带来的总产出。
平均产量AP :由总产出除以劳动量得到的,在几何上, 它相当于从原点到总产量TP曲线上相应之点连线的斜率。
第三章_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李放)
![第三章_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李放)](https://img.taocdn.com/s3/m/2d6153c1e87101f69e3195ee.png)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1
➢1.1劳动需求的派生性 ➢1.2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 ➢1.3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 ➢1.4劳动需求的弹性
2
第一节 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 力需求的因素
一、派生需求原理
3
– 产品市场: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 所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7
–2、时间长短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时间长短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 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划分 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每一时期内,劳动、 资本与技术变化的步伐不一样。
时间范围 短期 长期 超长期
变化的要素 劳动
劳动和资本 劳动、资本和技术
固定不变的要素 资本和技术 技术
8
– 3、企业目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 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劳动力需
35
• 三、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 线的相互作用
工资率 DS1 DS2 DS3 DS1
W1
D
B
W0
A
W2
E
C
DL
劳动数量 L0
36
– 工资率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 于短期调整
– 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总是要比作为其基 础的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更为平坦
37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 劳动力需求分析
18
图3-1 短期的劳动力需求(实际工资条件下)
W
(W/P)0 0
MPL
E1
E0
E2
L
19
–(3)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 劳动价格W=边际收益产品MRP
MRP=W 或者 MP*P=W
1
➢1.1劳动需求的派生性 ➢1.2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 ➢1.3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 ➢1.4劳动需求的弹性
2
第一节 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 力需求的因素
一、派生需求原理
3
– 产品市场: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 所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7
–2、时间长短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时间长短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 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划分 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每一时期内,劳动、 资本与技术变化的步伐不一样。
时间范围 短期 长期 超长期
变化的要素 劳动
劳动和资本 劳动、资本和技术
固定不变的要素 资本和技术 技术
8
– 3、企业目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 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劳动力需
35
• 三、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 线的相互作用
工资率 DS1 DS2 DS3 DS1
W1
D
B
W0
A
W2
E
C
DL
劳动数量 L0
36
– 工资率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 于短期调整
– 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总是要比作为其基 础的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更为平坦
37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 劳动力需求分析
18
图3-1 短期的劳动力需求(实际工资条件下)
W
(W/P)0 0
MPL
E1
E0
E2
L
19
–(3)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 劳动价格W=边际收益产品MRP
MRP=W 或者 MP*P=W
第1章 劳动力需求ppt课件
![第1章 劳动力需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8807880b4e767f5bcfce66.png)
W: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价格
2020/6/29
.
9
5、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条件: VMP == MCL(边际劳动收益=边际劳动成
本) MPL×P == W (边际劳动收益=工资率) MPL== W/P 边际劳动产品曲线就是劳动力需求曲线。 劳动需求曲线:工资既定时的劳动力需要量。 边际劳动收益==工资
2020/6/29
.
6
三、最优雇佣量决策过程
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条件: 边际劳动收益==边际劳动成本
1、边际劳动产量:资本保持不变情况下,增加一个 单位劳动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
MPL: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ur
2、边际劳动产量递减规律: 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边际 劳动产量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
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
2020/6/29
.
5
第二节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策
一、决策目标 其他条件既定情况下,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
最优劳动力雇佣量是多少? 二、假设前提
1、企业只有资本和劳动力两种投入:Q=F(K, L) 2、完全竞争市场:企业不能决定市场工资和产品价格。 3、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4、短期:资本存量保持不变,劳动力雇用量可调整。
2020/6/29
.
10
MPL W/P
边际劳动产 品曲线
边际劳动 成本曲线
劳动需 求曲线
2020/6/29
最优雇佣量
.
劳动力需求量
11
第三节 劳动需求弹性
一、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某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化1%而引起的就业量变 化的百分比。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量对工资 变化的敏感程度。
劳动需求
![劳动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e8d67d3cfad6195f312ba645.png)
2、派生需求原理
• 劳动是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投入品, 劳动的需求是商品需求的派生需求 (derived demand,或译为引致需求) ,因此劳动需求往往决定了一个经济中 的就业水平,并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经济活动水平。
企业参与运行的市场
资本供给者 资本市场
企业
工人
劳动力市场
产品市场
消费者
•VMP=MP ·P
• MP —劳动 • 的边际产品
(2)边际成本(使用劳动要素的 边际成本)
• C=C(Q)=W ·L • d C(L)/d L=W
(3)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 VMP=W • 或者 MP· P= W • 每增加一个劳动力所增加的成本W • 所以企业雇用劳动力的数量取决于劳动 力的边际收益等于W的临界点,即劳动 力需求量由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 临界点决定。
第二节 完全竞争下的劳动力需求分析
一、基本假设条件
假设 条件
市场条 件假设
关于生 产的假 设
* Footnote Source: Source
1、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
其一:供给者和需求者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 价格的决定者。
其二:商品和服务生产中仅使用两种同质的生产要素,
即劳动力和资本。
• 2、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 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 其对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 来的。短期、长期 • 生产函数在短期和长期可能是不同 的,不同的生产函数导致不同的劳 动需求。
短期 、长期、超长期分类 P32
时间范围 短期 长期 超长期 变化的因素 劳动 劳动和资本 劳动、资本而后技 术 固定不变的因素 资本和技术 技术
•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具有双重性。 • 从短期效应来看,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和资本有机构成,形成就业挤出效应; • 但从长期影响来看,技术进步能大大增加社会 产出,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导致消费结构的改 变和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别是为劳动密集型的 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 技术进步在长期有具有就业的增长效应。 • 具体在实证上做分析的话,应该具体对各个行 业的就业数据进行分析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需求分析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c2d81a964bcf84b9d57b94.png)
工作 时间L (小 时) 1 2 3 4 5 6 7 边际产 出MP (千字 ) 10 9 8 7 6 5 4 总产 量Q 产品价格 P (元/千 字) 3 2.9 2.8 2.7 2.6 2.5 2.4 总收 益 R 30 55.1 75.6 91.8 104 112.5 117.6 总成 边际收益产 品 MRP=MR· M P
(3)政策启示: 如果规模效应足够大,资本与劳动力之间 虽是相互替代的关系,但总体来看,可能 是互补的。 资本替代劳动力可能减少某非技术工人的 岗位,造成某些行业萎缩,但其他产业会 产生扩张,因此,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 并不为永久的减少工作机会,它只是使就 业地点从一个产业移向另一个产业。
作业 :
2)运用:
提高青少年工资政策对成年人就业的影响: 青少年工资率↗,用资本或其他劳动力替代――对青 少年需求量下降,成年人就业量上升。 替代效应越大,总替代就越充分 青少年工资率↗,成本↗ 价格↗ 对产品需求量↘― 规模效应―青少年就业量↘ 成年人就业量↘ 规模效应越大,总互补越充分
如果替代效应>规模效应,总效应是替代, ε>0 W同方向变化 如果替代效应<规模效应,总效应是互补, ε<0 W反方向变化
劳动力需求 L
一、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 (二)推导 1、概念:企业劳动力曲线是在模型假设范 围内,在不同的市场工资率下,企业愿意 雇用的劳动力人数的连线。
当工资率上升时,劳动力需求将如何变化?
需求理论:
一般消费品需求:
P↗――替代效应――需求量↘ P↗――收入效应――需求量↘
闲暇消费品需求:
W↗――替代效应――需求量↘ W↗――收入效应――需求量↗
工资率↗ 其他生产要素需求↗ 其他生产要素价格↗ 其他生产要素供给量↗ 劳动力需求量↘ (替代效应)
(3)政策启示: 如果规模效应足够大,资本与劳动力之间 虽是相互替代的关系,但总体来看,可能 是互补的。 资本替代劳动力可能减少某非技术工人的 岗位,造成某些行业萎缩,但其他产业会 产生扩张,因此,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 并不为永久的减少工作机会,它只是使就 业地点从一个产业移向另一个产业。
作业 :
2)运用:
提高青少年工资政策对成年人就业的影响: 青少年工资率↗,用资本或其他劳动力替代――对青 少年需求量下降,成年人就业量上升。 替代效应越大,总替代就越充分 青少年工资率↗,成本↗ 价格↗ 对产品需求量↘― 规模效应―青少年就业量↘ 成年人就业量↘ 规模效应越大,总互补越充分
如果替代效应>规模效应,总效应是替代, ε>0 W同方向变化 如果替代效应<规模效应,总效应是互补, ε<0 W反方向变化
劳动力需求 L
一、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 (二)推导 1、概念:企业劳动力曲线是在模型假设范 围内,在不同的市场工资率下,企业愿意 雇用的劳动力人数的连线。
当工资率上升时,劳动力需求将如何变化?
需求理论:
一般消费品需求:
P↗――替代效应――需求量↘ P↗――收入效应――需求量↘
闲暇消费品需求:
W↗――替代效应――需求量↘ W↗――收入效应――需求量↗
工资率↗ 其他生产要素需求↗ 其他生产要素价格↗ 其他生产要素供给量↗ 劳动力需求量↘ (替代效应)
劳动力需求计划PPT.
![劳动力需求计划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9b3760a26925c52cc5bf47.png)
工程主要的劳动量,再根据施工总进度计
划表,各单位工程分工种的持续时间,即 可计算各单位工程在某段时间里的劳动数。 用同样的方法可计算各个单位工程各主要 工种在各个时期的平均工人数。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劳动力需求的计算
1、劳动定额法
劳动力定额是完成单位工程量所需要的劳动工日。在计算各施工时段所需要 的基本劳动力数量时,是以施工总进度为基础,用各施工时段的施工强度乘 以劳动定额而定。总进度表上的工程项目,是基本施工工艺环节中各施工工 序的综合项目,计算劳动力所需的劳动定额,主要依据本工程的建筑物特性、 施工特性、选定的施工方法、设备规格、生产流程等经过综合分析后拟定, 可根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分项计算后汇总得到。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劳动力需求的计算
B.
①
劳动力需求的计算:
基本劳动力计算。基本劳动力的计算应以施工总进度表为依据,用各单位工程分 年、分月和日的强度乘以相应劳动力定额,即得单项工程相应时段劳动力需要量。 同年同月各单项工程劳动力需要量相加,即为该年该月的日需要劳动力。
②
施工企业工厂运行劳动力计算。施工企业工厂运行劳动力计算应以施工进度表为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劳动力需求的计算
2、类比法
根据同类型、同规模 (水工、施工)的实际
比例定员类比,通过认
真分析加以适当调整。 此方法比较简单,也有 一定的准确度。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劳动力需要总量分期计划
将施工总进度计划表纵坐标的方向上各单位工程同工种的人数叠加 在一起并连成一条光滑的曲线,即为某工种的劳动力动态曲线,其他工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资源配置计划编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化的要素 劳动
劳动和资本 劳动、资本而后技术
固定不变的要素 资本和技术 技术
4.1.2 企业最优劳动需求决策的 一般原则
企业使用劳动数量的最优原则: dTR/dL= dTC/dL
企业使用劳动(L)的“边际收益”: dTR/dL 企业使用劳动(L)的“边际成本”:dTC/dL
(1)企业使用劳动数量的最优原则
•均衡条件:w=VMPL
E
w*
劳动供给曲线(DL):w=w0
劳动需求曲线(DL) :P0×MPL =VMPL
L*
L
(2) 产品市场卖方垄断&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w,MRPL
• 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dTR/dL= MPL×MR =MRPL
• 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dTC/dL=w=w0
• 最优条件:w=MRPL
4.1.3 不同市场结构中企业对 劳动的需求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 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卖方垄断市场)
(1)完全竞争产品市场
w,VRPL
• 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dTR/dL=P0×MPL=VMPL
• 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dTC/dL=MFCL=w
• 最优条件:w=VMPL
E1 w1
w2
E2
P0×MPL =VMPL :劳动需求曲线(DL)
L1
L2
L
(2)不完全竞争(卖方垄断)产品市场
w,MRPL
• 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dTR/dL= MPL×MR =MRPL
• 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dTC/dL=w
• 最优条件:w=MRPL
w1
E1
w2
E2
P0×MPL =VMPL
L1 L2
MR×MPL = MRPL :劳动需求曲线(DL) L
4.1.4 不同市场结构中 均衡工资的决定
第2部分
劳动的需求分析
——雇主的经济行为
第4章 劳动需求与工资的决定
本章主要研究的是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企业的劳动需求是 一种“派生需求”,是与一定的企业目标相联系的,在不同的 企业目标下,企业对劳动需求的形成机制是不同的,本章要考 察的是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企业对劳动需求的形成机制。通 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w’=VMPL w*
F
产品市场卖方垄断剥削
E
劳动供给曲线(DL):w=w0
P×MPL =VMPL
劳动需求曲线(DL) :MR×MPL = MRPL
L*
L
(3)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买方垄断
w,VMPL
w’=VMPL w*
劳动市场买方垄断剥削
• 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dTR/dL=P0×MPL =VMP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 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VMPL)
P=P0 Q=Q(L),则: dTR/dL=d(P×Q)/dL =P0×dQ(L)/dL=P0×MPL=VMPL
不完全竞争(卖方垄断) 产品市场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MRPL)
P=P(Q)
Q=Q(L),则:
dTR/dL=d[P(Q).Q(L)]/dL =P.(dQ/dL)+Q.(dP/dQ).(dQ/dL) =(dQ/dL)[P+Q. (dP/dQ)]=MPL.MR =MRPL
劳动的供给曲线:w=w(L)
E
P0×MPL =VMPL MR×MPL = MRPL
L*
L
(5) 产品市场卖方垄断&劳动市场卖方(工会)垄断
w w’=VMPL
w*
• 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dTR/dL=MR×MPL =MRPL
TR P Q
MR dTR dQ P dQ dQ dP dQQ P+dP dQQ
(3)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
生 产 函 数: Q Q(L); 劳 动 的 价 格 ( 工 资 ) : w w(L); 资 本 的 价 格 ( 利 息 率:)r 使 用 劳 动 的 总 成 本: TC w L r K0 使 用 劳 动 的 边 际 成 本 :MFC L dTC / dL
短期劳动需求及均衡工资的决定; 长期劳动需求; 中国劳动需求的演变:理论与实证
4.1 短期劳动需求及均衡工资的决定
经济学中的短期、长期和超长期 企业的最优劳动力需求决策一般原则 不同市场结构中企业对劳动的需求 不同市场结构中均衡工资的决定
4.1.1经济学中的短期、长期和超长期
时间范围 短期 长期 超长期
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中企业使用 劳动的边际成本
w=w0
MFCL=dTC/dL=d(w.L+r.K0)/dL=d(w.L)/dL=w
不完全竞争(卖方垄断或买方垄断)劳动 市场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
w=w(L) MFCL=dTC/dL=d(w.L+r.K0)/dL=d(w.L)/dL
=(dw/dL).L+w.(dL/dL) =w+(dw/dL).L
w w’=VMPL
w*
双重垄断剥削 (w*<MRPL<VMPL)
• 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dTR/dL=MR×MPL =MRPL
• 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dTC/dL=w +(dw/dL).L
•均衡条件:L*: MRPL= w+(dw/dL).L;
w*: w*=w(L*)
F
dTC/dL =MFC=w+(dw/dL).L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卖方垄断-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买方垄断 产品市场卖方垄断-劳动市场卖方垄断 产品市场卖方垄断-劳动市场买方垄断
(1)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w,VRPL
• 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dTR/dL=P0×MPL=VMPL
• 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dTC/dL=MFCL=w
企业的目标函数:Max TR TC P Q w L r K0
一阶条件:d L dTR dL dTC dL=0
因此有:dTR/ dL dTC / dL 即 : 使 用 劳 动 的 边 际 收益 = 使 用 劳 动 的 边 际 成本
(2)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收 益”
短期生产函数: Q Q(L) 产品价格: P P(Q) 企业使用劳动的总收益:TR P(Q)Q(L) 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 : dTR/ dL
• 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dTC/dL=w +(dw/dL).L
•均衡条件:L*: VMPL= w+(dw/dL).L
w*: w*=w(L*)
dTC/dL =MFC=w+(dw/dL).L
E 劳动的供给曲线:w=w(L)
劳动需求曲线(DL) :P0×MPL =VMPL
L*
L
(4) 产品市场卖方垄断&劳动市场买方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