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的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43848058852458fb770b5663.png)
城市设计的要素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设计要素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那么,城市设计包括哪些要素呢?一、城市设计要素的分类哈米德·胥瓦尼在《都市设计程序》(The Urban Design Process)一书中对城市设计的要素的分类和界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他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八类:①土地使用;②建筑形式与体量;③流线与停车;④开放空间;⑤行人步道;⑥标志;⑦保存维护;⑧活动支持。
而国内有学者则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①城市空间体系;②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③城市边缘与入口;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⑤视线走廊;⑥水系和绿化。
上述分类方法,对于城市设计要素的界定和划分已带有体系化特征,但仍然存在把城市设计要素与城市构成要素对应和等同化的倾向,从而往往把本质上应该属于某一个城市设计要素体系的内容划分到其他的体系中去,造成研究对象的含混。
综合当代城市设计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把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划分土地使用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景观体系,是符合城市形态要素系统构成的特点和城市设计系统整合的学科特征的,有助于把城市构成形态和空间环境的相关要素互相联系,从而进行整体性和体系化的研究。
二、城市设计要素的构成1、土地使用体系。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a0ae2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5.png)
城市规划原理一、背景介绍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理念,以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要素1. 人文环境原理:考虑城市居民的文化、历史、社会需求,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和休闲设施,营造宜居的人居环境。
2. 经济发展原理: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吸引投资,增加城市的经济活力。
3. 生态环境原理: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提供清洁的空气、水资源和生态景观。
4. 交通运输原理: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5. 空间布局原理: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结构,确保城市的紧凑性和功能分区,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6. 社会公平原理:关注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减少社会阶层差距,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具体应用1.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制定长远的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城市规划提供指导。
2. 总体规划编制: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的发展布局、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规划城市的用地、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框架。
3. 分区规划编制: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进行细化的分区规划,确定各个区域的用地用途、建造密度、建造高度等规划要素,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
4. 城市设计:通过城市设计,对城市的具体区域或者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考虑人文环境、交通流线、建造风格等因素,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
5. 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确保城市的基础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48a48d0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0.png)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其达到一定的美观、功能和可持续性的要求。
城市设计需要整合多种空间要素,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建筑环境等。
自然环境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要素之一。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等,它们是城市的基础和依托。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的情况来确定城市的布局和规划,以确保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泊和水系等,保护水体环境,提高水体利用效率。
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植被,包括公园绿地、街道绿化和建筑绿化等,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人文环境是城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人文环境包括历史遗存、文化景观和社会活动空间等。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保护和利用历史遗存,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文化景观,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和艺术中心等,提供文化教育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社会活动空间,包括广场、公共设施和社区中心等,促进居民的社交交流和互动。
建筑环境是城市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建筑环境包括住宅、商业和公共建筑等。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住宅区,包括不同类型的住宅、社区设施和绿化景观等,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商业区,包括商业街、购物中心和市场等,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商业服务。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公共建筑,包括政府办公楼、学校和医院等,提供公共服务和设施。
除了以上的空间要素,城市设计还需要整合交通、节能和环保等要素。
交通要素包括道路、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划等,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提供便捷的交通网络和系统。
节能要素包括能源利用和建筑设计等,需要采用节能技术和设计原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
环保要素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等,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环保设施,保护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建筑环境等,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以提升城市的美观、功能和可持续性。
城市设计的新理念
![城市设计的新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bfb9380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b.png)
城市设计的新理念城市设计的新理念城市设计是指通过规划和安排城市中的建筑、道路、交通、公共空间等要素,以创造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设计也面临着新的理念和挑战。
以下是城市设计的新理念:1. 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传统的城市设计往往忽视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导致了城市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新的城市设计理念强调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推广低碳交通方式等措施,以创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城市。
2. 人本主义:城市是人的居住和生活空间,因此需要以人为本来进行设计。
新的城市设计理念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考虑人们对于公共空间、交通、住房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创造功能完善、便利快捷的城市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教育和娱乐等服务,使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城市生活。
3. 多功能性:传统的城市设计往往过分注重功能分离,导致了城市空间的单一和单调。
新的城市设计理念提倡将不同功能融合在一起,打破功能分离的界限,创造多功能的城市空间。
例如,可以在住宅区旁边设置商业区,为居民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娱乐场所;在公园内设置运动设施,为居民提供锻炼和休闲的场所。
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也使居民能够更加便利地满足各种需求。
4. 配套设施完善:城市设计不仅包括建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也需要考虑到城市的配套设施。
新的城市设计理念强调将城市规划和配套设施的规划相结合,确保城市中的居民可以获得完善的教育、医疗、交通和社区设施等服务。
同时,也要注重公共设施的可达性和均衡性,避免城市中部分地区设施过于集中,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公平分配。
5. 城市与自然的融合:城市设计应该注重将城市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创造宜居的生态城市。
新的城市设计理念注重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保留和恢复城市中的自然景观和绿地,提供自然通风、照明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和环境污染。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c1b647d31b765ce0508140b.png)
答:(1)以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形成空间组织特色;(2)以地方特色与文化精神,形成风格和风貌特色;(3)以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4)以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渗透,形成亲切感与舒适性的氛围。
7、简述滨水区城市设计的主要原则。
答:(1)滨水空间共享;(2)建立亲水带;(3)注意可达性、特色和堤岸安全;(4)注重历史文脉和生态景观。
8、简要介绍城市公共活动中心选址的基本原则。
答:(1)符合城市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注意利用原有基础;(3)位置适中,交通方便;(4)考虑环境影响;(5)适应城市发展需要;(6)考虑工程建设的场地条件。
5、城市滨水区域:城市中路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路域三大部分组成。
6、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将城市各个子系统整合为城市空间大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各种功能活动对于不同区位的市场竞租曲线表示城市系统的构成机制。
7、城市形态:指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4、简述行政、文化中心的景观和环境设计原则。
答:(1)以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形成空间组织特色;(2)以地方特色与文化精神,形成风格和风貌特色;(3)以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4)以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渗透,形成亲切感与舒适性的氛围。
5、简述广场空间的水环境的表现手法。
答:(1)作为广场主题,水体占广场的相当部分,其他的一切设施均围绕水体展开;(2)局部主题,水景只成为广场局部空间领域内的主体,成为该局部空间的主题;(3)辅助、点缀作用,通过水体来引导或传达某种信息。
4、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山水意象设计的具体手法有对比,因借,诱导,主从。
第四课: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第四课: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06a03073f524ccbff0218488.png)
第四课 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构成
二、土地使用(Land Use Design)
• 在城市设计中,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必须考虑。 • (一)土地的综合使用
• 即特定地段中各种用途的合理交织。亦即指城市界内 某块土地或外部空间在每天的占有率情况,理想情况 是最高容限{building volume limit}的占有率保持不变。
• 类似的,建筑体量也需通过准则(Guide Line)所建 议的方式来反映城市设计文脉,又如,美国长滩(Long Beach)城市设计强调了以外部空间为主体的城市视觉 环境与设计关联框架的协调一致。
• 然而,这种驾驭并非硬性、僵死的,而是弹性、动态、 阶段性的。
旧金山市鸟瞰—— 有序的建筑高度与体量控制使建筑与地形有机结合
• 总的来说,现代城市设计与传统城市设计相比,在处 理建筑形态及其组合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于,注重物质 形态背后蕴涵着的深层文脉(或称文化内涵)。
第四课 现 代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构成
一、建筑形态及其组合(Architectural Form and Its Compounding)
• 旧金山电报山地区:在景观有趣的地方,应推荐形态 的结构统一原则。
水 景 类 开 敞 空 间
第四课 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构成
三、开敞空间(Open Space)
• (二)多功能体系 • 大多数开敞空间体系都是多功能的。各种建筑、街道、
广场、公园、水路均可共存于这一体系中。在新城镇 规划设计中,开敞空间体系可作为开发的控制和条件, 而在更大范围内,它甚至可成为区域性空间特征。如 江苏太湖风景区所构成的开敞空间体系。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41c14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2.png)
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是指通过对城市的总体布局、建筑空间、交通道路、绿地系统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与设计,以建设宜居、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城市设计的要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城市规划可以提供高效的交通系统,合理的用地布局以及舒适的居住环境。
它有助于构建社会公平和和谐的社区,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的原则和方法1.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长期利益,避免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可持续性原则包括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2.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等,以实现城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3. 参与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广泛征求居民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过程中重视公众的参与,以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制定发展规划、编制详细规划,以及评估和监测规划实施效果等。
三、城市设计的要素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它包括建筑环境、公共空间和景观设计等方面。
1. 建筑环境设计:城市建筑环境设计要考虑建筑的功能性、美观性和人性化。
建筑的高度、体量和外立面等要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协调。
2. 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供人们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包括公园、广场、步行街等。
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注重人性化,提供便利的设施和舒适的环境。
3.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绿地、道路、河流等自然要素以及花坛、喷泉等人工要素。
景观设计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并融入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四、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挑战与前景城市规划与设计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压力、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同时,城市规划和设计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新的理念和技术将不断被引入。
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
![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1e5cf9d1172ded630b1cb6d3.png)
本世纪初开始,“现代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运动”的倡导者们以充满社会责任感
的革命精神,提出了对传统城市与建筑进行重建的
大胆设想。现代建筑理论虽然产生在欧洲,但伴随
欧洲的战后重建和美国城市的大量更新规划,功能
第4章 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
和基本方法
4.1 城市设计的理念 4.2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4.3 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
4.1 城市设计的理念
4.1.1 城市设计的目标和基本特征 4.1.2 城市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4.1.3 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 4.1.4 旧城中传统空间的城市设计
理查德·马歇尔(2004)认为,城市设计应当以 培育城市性为目标,这意味着城市设计所提出的城 市场所的形式、区域和特征必须是为公众利益服务。 在进行城市项目时必须创造市民喜欢的环境。由此 前提,城市设计将发挥出重要作用,不仅为富人, 也是为穷人设计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城市设计这一 手段能够为城市提出适合于它们各自特点的场所、 气候、文化和历史等相关因素的发展理念,并推进 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成长。
一个城市的特征就是通过它的建造形式和尺度表象出来
的,但城市类型或者城市的形象并不只是由它的建筑特点和 吸引力来决定的。建筑和“非建筑”——开放空间和自然景 观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城市的一个基本的特征。另外,不仅是 建筑形式的排列组合,它们的用途和功能对城市有着重要的 意义。正如格鲁特(Gruetter,1987)所言[],城市的各个 部分、以及不同的城区隶属于一个规划系统。它们之间总是 需要有一些哪怕是最低限度的关联,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统一 性。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不是一个整体,而是 一团混乱。而反过来,太多的统一也会导致单调。
城市设计五要素
![城市设计五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303cb7c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6.png)
城市设计五要素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英文Urban Design)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那么城市设计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店铺分享了城市设计五要素,一起来制作吧。
城市设计五要素1. 道路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线、河道或铁路——着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
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2. 边界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
它并不象道路一样,被观察者们使用或关注。
它们是两个片断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
它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
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
这些边界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3. 区域区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
在人们心目中,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尺度的范围。
观察者们在精神上深入它们“内部”,它们由于具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共有特征而易于被人们所感知。
从内部看,它们总是易于辨认的;如果从外部可见的话,它们也常被用作外部空间的参照物。
大多数人是以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来构想他们心目中的城市的。
对于他们而言,个体差异比道路与区域都更加重要——这不仅取决于个人,还要看具体给定的城市。
4. 节点节点就是标识点,是城市中观察者所能进入的重要战略点,是他旅途中抵达与出发的聚焦点。
它们主要是一些联结枢纽、运输线上的停靠点、道路岔口或会合点,以及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换的关键环节。
节点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汇聚点,只因为是某种功能或物质特性的中心而显得举足轻重,比如街角空间或是围合的广场。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9f7dc422e3f5727a5e962d5.png)
城市设计概论第一章基本概念1.什么是城市?城市的本质: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空间环境为基础、以经济活动为支撑、以历史文化为认同、以社会关系为维系、以科学技术为动力的聚集体,是一个开放、复杂、动态的巨系统。
2.城市空间所具有的属性:物质属性、社会属性、生态属性、认知与感知属性3.城市空间结构: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也可以解释为城市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要素,在城市成长过程中,在城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营运过程中的形态。
4.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性:①可辨识性②持续性(系统性)③动态性(变化性)④阶层性(不对称性)5城市空间结构分类:①星形结构----华盛顿、莫斯科②带状城市----香港、常州、江南水乡城镇③卫星城④格网城市----北京⑤其他结构城市6.城市空间形态:是各种空间理念及其各种活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社会合法结构的外在表现。
7.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①城市物质要素的空间布置形式②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所形成的城市精神文明面貌③社会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城市社会生态结构8.什么是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师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也称综合环境设计。
任务是为你们各种活动出具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方面。
9.城市设计概念的释义:①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②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三维物质空间形态所做的综合的形体环境设计③城市设计不仅要运用一定得是设计理念和手法,还要注重设计与实践的的衔接实践中的操作方式10.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①就城市设计的定位而言,从最初的偏重景观——视觉艺术布局;经过强调重视感情——文化的理念;进而又经过关注环境——行为的相互作用②就城市设计的目标而言,从最初的单一目标,发展到现在追求多重综合的目标③就城市设计的范畴而言,从最初的单纯的物质空间到人类活动,到空间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④就城市设计的实践活动而言,从最初强调固定空间结果到强调发展建设的组织全过程第二章发展历程1.巴洛克风格的城市设计:采用整齐的、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几条放射性大道涌向巨大的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高潮。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1552f3d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d.png)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传达了城市生活和活动的本质,城市空间要素的整合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最大挑战之一。
不同的城市设计空间要素包括道路、建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交通设施、社区组织、历史文化保护等,这些元素需整合在一起,尽可能地体现和传达城市的特色、文化、氛围和性格。
一、道路系统道路系统是城市空间中最基本的部分,连接了城市中的不同区域和城区的主要地点。
道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要满足城市快速发展和交通工具改变的需求。
同样重要的是满足步行和骑行者的需求,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道路系统必须能够支持交通拥堵和停车场所的增加。
二、建筑和土地利用建筑和土地利用是城市空间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应该与道路系统紧密相连。
建筑的规模、布局、风格、颜色等特征应该适合城市的独特性,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和一致性。
土地利用的规划应该减少废弃地和单一功能的区域,为城市的多样和精确性贡献力量。
三、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因为它不仅提供了城市生活和活动的场所,而且为人们提供了社交、教育和商业交易的场所。
公共空间的大小、类型和布局应该适合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和社会群体,为类似音乐会、游戏和户外表演等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四、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通过美化街道、公园、广场和建筑等区域来提升城市空间的美感,与公共空间的设计紧密相结合。
景观设计要考虑到环境、水源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以及城市风貌的保存和发展。
五、交通设施交通设施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交通设施的规划应该考虑到道路、公交、自行车和行人的需求,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好的环境。
交通设施的规划必须优先考虑人性化设计,该设计适合城市独特的需求,并且减少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
六、社区组织社区组织是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之一,强调发挥社区内部关系的重要性,满足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的需求。
社区组织的设计和规划应该考虑到居民的需求、服务、教育和文化活动,以及如何提供良好的通讯和交流渠道。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ebbca6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d.png)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一、概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中部地区的湖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城市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提高湖北省城市设计的整体水平,本指南旨在提供一套实用的城市设计技术指引,以指导湖北省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二、城市设计原则1、尊重自然:城市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传承文化:城市设计应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弘扬地域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3、宜居性:城市设计应居民生活需求,创造宜居、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可持续性:城市设计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等环保技术的应用。
5、综合性:城市设计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城市的综合协调发展。
三、城市设计要素1、空间结构:城市设计应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分区,加强区域,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2、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满足现代功能需求。
3、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应注重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的可视性和吸引力。
4、交通设计:交通设计应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提高交通效率,同时注重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发展,打造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
5、绿化设计:绿化设计应注重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居民的休闲和游憩需求。
6、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应市民活动需求,创造开放、包容的公共空间环境,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7、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生活品质。
四、实施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城市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2、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城市设计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高城市设计的科学性和技术性。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c036ab2f524ccbff1218435.png)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1.空间形式理论卡米诺·西特他最早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这种思想主要反映在《城市建设艺术》这本著作中。
提出了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是基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中,各实体要素之间功能关联及组合关系而得出的,其艺术原则的核心表现在注重整体性,注重关系,注重关联的内在性。
伊利尔•沙里宁他的“体型环境”设计观的代表作为《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和《形式探索:艺术的基本途径》。
他主张根据城市的功能和多种条件,把城市有机地分解和组合成城市的各个区域,各区由大小不同的建筑群体组成。
城市建设应是动态的,因而城市布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有机体的生长。
他进一步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
戈登•卡伦戈登·卡伦被视为是对基于形式主义的、抽象的、松散的理性主义现代城市理论的反对者,他将城市主义的基础建立在体验、感受和特定场所的特殊性上。
代表作为《城镇景观》。
埃德蒙·N·培根他认为美好的城市应是市民共有的城市,城市的形象是经由市民无数的决定所形成,而不是偶然的。
城市设计的目的就是满足市民感官可以感知的“城市体验”。
为此,他强调美学上的观察,特别是建筑物与天空的关系、建筑物与地面的关系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代表作为《城市设计》。
芦原义信他注重空间设计手法,空间要素及其与人的视觉相关性的研究。
提出了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方法,从空间的划分、空间的组成要素、空间的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点出了人与空间的关系,指出外部空间设计就是把“大空间”划分成“小空间”,或是还原,或是使空间更充实更富于人情味的技术。
比尔·希列尔比尔·希列尔1983年提出空间句法理论是建立在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和社区分析的基础上的城市空间分析方法。
通过对100多个城镇和城市设计方案的分析,希列尔证明,城市空间组织对活动与使用模式的影响主要涉及3个方面,即空间的可理解性,使用的连续性和可预见性。
城市设计要素
![城市设计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8b8b152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1.png)
城市设计要素一、城市设计的含义:从国际联合城市设计引出关于城市设计的思考;提出城市设计的本身的根本目的;即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保持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可持续性、连续性和认同性..①城市设计是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是一种综合的环境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从而改进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实现千百年来人们对城市美好构想②..二、城市设计主要内容:第一;研究空间的组成要求;主要包括;使空间具有更明确的定义和更好的理解空间的气氛、意义及用途等方面;根据城市总体要求和建设法规;规定每块用地的控制条件——规划设计准则..第二;研究空间构成的特点和技术;主要包括;有机的组织城市三度空间;决定空间和各类待建房屋在功能、形态及象征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并明确建筑物等实体空间与虚体之间的关系等;提高空间的整体质量;从局部到整体、从建构筑物、道路到绿化、小品设施和环境细部构造等整体的精心设计与配合;以创建出富有特性的城市空间环境;使空间具有可识别性..第三;研究空间的布局艺术;创造出完美、协调的空间环境与景观;使三度空间具有层次感;营造时应有重点与一般之分;有主调、基调和配调之分;并特别注意重点地区;如:不同道路、街道、广场的交叉口;人流汇聚处于转折点、制高点、控制点等视觉形象以及建、构筑物对城市天际线的影响等②..通过对以上的分析;我想具体到设计层面或者是更具体的城市体系方面主要为:功能方面、绿化方面、交通体系、建筑风貌、城市街景、天际线等这六大城市空间要素..同时一个城市管理者的管理实施和城市给人的直观印象;我认为也是通过以上几方面来表现和感观..因此作为设计者;应该要针对以上几方面展开调查、分析研究并提出改造、新建的思路和具体措施..1、功能方面——要结合上位规划、相关案例的研究、现状等因素;提出城市的定位和目标;合理的划分功能组团;提出城市的空间结构、景观节点;从整体上把握指导城市的发展和建设;2、绿化方面——结合不同类型绿地的现状和服务半径;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使公园绿地、街头绿地能够满足市民的使用服务半径;道路绿化能够形成优美的景观界面和具有自身特色;并提出园林景观路和绿化景观路等;通过对绿地系统的设计;为打造“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奠定基础;3、交通体系——科学的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划分人车分流路段降低安全隐患;合理的结合实际和后期发展安排停车场地包括地面、立体的;另外要结合绿地系统提出城市的慢跑道、步行道等绿道概念;4、建筑风貌——主要为通过分析当地现状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以及气候特点等;确定合理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色彩;从而形成统一、有序、特色的城市建筑风貌;5、城市街景——主要为通过沿街建筑立面、道路版式及景观、街道铺装以及街道设施、城市家具、景观小品等元素来控制街道景观界面;从而形成连续的、统一的、具有特殊的街道景观界面;提升城市影响;6、天际线——主要为通过建筑群体布局、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天际线、标志性建筑等因素来控制;从而形成错落有致、优美的城市天际线..三城市设计与相关规划设计的关系1与总体规划的区别2与详细规划的区别3与建筑设计的区别四城市设计的几点建议城市设计的定位目标要充分结合实际和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从功能地理区位、行政、特色文化、生态、可持续等方面进行定位;并提出具体设想;城市设计一定要突出当地的特色文化、提出城市自身的特色;城市天际线一般要从城市主入口方向、主要道路、河道滨水界面、机场净空限制、城市具体视线通廊、特色山水景观制高点等因素综合考虑..。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a72f450fd0a79563d1e7299.png)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1)自然优先原则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城市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主要景观资源,尊重并强调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
从粗放的自然风景苑囿,到规整的宫殿式皇家园林,再到面向人民大众的以公园为主的现在城市绿地,园林的设计和营造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密切发展的过程,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妙极自然的过程,是伴随城市化发展和注重生态环境改善的过程。
德国古典哲学家和美学家黑格尔说:园林替精神创造一种环境,一种第二环境。
随着人类环境的扩展,纯自然环境的减少,将环境加以人工提炼改造,创建出胜于自然(以人的欣赏角度而言)的生活空间,将成为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
城市景观的普遍问题是过于人工化。
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
惟绿色植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
绿地是城市用地的一种类型,指以有生命的绿色植物种植和覆盖的用地。
建设绿地的行为称绿化。
林学、农学、园艺学和园林学等都是与绿化相关的学科而各有其本门研究的范畴。
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而城市景观不仅有绿化的要求,更要着眼于园林城市建设。
说绿就是美是不全面的。
园林不仅是绿,还有美学和园林艺术的内容。
园林绿化的内容和形式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园林的内容正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将会出现许多新风格的园林类型。
如集文化、旅游、商贸、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标志性城市广场;集三高农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风景园;具有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城郊化居住,污染少,低密度建筑,空间分布合理,配套完美,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生态居住环境的社区等等。
园林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植物造景的作用。
植物造景的观点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园林建设中应以植物景观为主。
因为植物变化丰富,景观优美,是具有生命的画面,且投资少;并且能较好地满足游人游赏及改善环境生态效应的需要。
总体城市设计理念
![总体城市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962ee1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d.png)
总体城市设计理念总体城市设计理念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学科,旨在通过整体规划和设计,为城市创造一个有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提升城市的品质和人民的幸福感。
总体城市设计理念是指在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价值观,以引导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总体城市设计理念应包括以下方面:1.人本主义:城市设计应将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以人的尺度来设计城市空间,满足人民生活、工作、娱乐和交往的需求。
城市设计应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提供平等的机会和便利的条件,为人民创造一个公共空间、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使人们能够自由、安全、舒适地生活。
2.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平衡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
城市设计应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
城市设计应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协调,促进城市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3.空间结构和组织:城市设计应注重空间的结构和组织,以创造一个有序、连续和适宜的城市空间。
城市设计应注重城市布局和交通规划,建立合理的城市网络和交通体系,提供高效的交通方式和便利的交通设施。
城市设计应注重功能分区和空间规划,划定不同区域的用途和限制,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和便利的设施。
4.文化和历史保护:城市设计应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保护,继承和弘扬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
城市设计应保护和修复古建筑和历史建筑,保留城市的老城区和传统街区,保存和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
5.参与和治理:城市设计应注重公众的参与和民主的决策。
城市设计应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和公众听证,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和方案。
城市设计应建立良好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城市的服务和治理水平,使城市的发展能够得到有效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总之,总体城市设计理念是指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价值观。
参与、可持续发展、空间结构和组织、文化和历史保护是这一理念的核心要素,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有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人民的幸福感。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a49e9351b52acfc789ebc9af.png)
并非硬性、僵死的,而是弹性、动态、 阶段性的。
希腊雅典
意大利 马纳罗拉
a
4
旧金山城市设计
分析城市山形主导 轮廓的空间特征 市民和设计者认可 据此建立城市界内 的建筑高度准则
旧金山市鸟瞰——有序的建筑高度与体重控制使建筑与地形有 机结合
(3) 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 并使建筑环境更富于人情味。
(4) 交通方面——可减少车辆并减轻汽车对环境所产生 的压力,减少事故。
a
法国香榭丽舍大街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11
步行要素应有助于基本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强有力地联系现存的空间环境和 行为格局,并有效地与城市未来的物质形态变化相联系。
田
子
坊
a
14
6、交通与停车
本世纪以来,汽车交通正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强度和扩展速度影响 着城市环境。它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
然而也引起了不良反应。
人车混行、运转效率降低 事故增多
拆房拓路 、填河开路
破坏城市特色 ,吸引更多车辆 噪声、污染
和行动危险迅速蔓延
a
15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城市建设者还必须解决停车问题和机动车交通路线的视觉景
运河广场
a
10
4、步行街(区)
步行街是城市开敞空间的一个分支。
步行街是美化规划的一部分,也是支持城市商业活动有机战略 的重要构成。
步行街有以下优点:
(1) 社会效益——提供了步行、休憩、社交聚会的场所, 增进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居民一种维 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2) 经济环境——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繁荣。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6fd1652b160b4e767fcf5c.png)
乡郊地区的建筑物高度、结集程度和建筑外形,应与乡郊环境和现有发展(例如传统乡村)和谐协调。 应鼓励采用不同的建筑风格,以免发展项目流于刻板或单调,同时应避免兴建与附近环境互不协 调的突兀建筑物。
(二)功能多元化
沿海旁应预留用地作文娱、旅游相关、康乐和零售用途。应借多元化的活动和功能,为海滨注 入生气,营造享乐气氛。应鼓励在海旁进行富视觉趣味和可吸引人观赏的活动。如可行的话, 应为一些静态的活动,例如钓鱼和放风筝,提供方便。应避免海旁区出现会间断海滨长廊的不 协调土地用途,例如货物装卸区,以及一些位处海边会在视觉上和实际上构成障碍的大型基础 设施。应辟设连贯的海滨长廊,让公众消闲遣兴,可以踱步、缓跑、踏单车、垂钓作乐,甚至 闲坐其间,各适其适。应鼓励在海旁加入一些富趣味的聚脚点,例如园景美化设施、休憩处、 观景区、步道和小码头,令海旁地区更添活力。
(2) 行人道的宽度和路面
行人道应有足够宽度以容纳人流和街道装置,并须为公用事业设施、树木/环境美化设施额外预留空间。在城市旧区,行人道宽度不足以应付目前的需 要,故此,在进行重建时,应设法把建筑范围后移或缩减平台覆盖范围,以扩阔这些行人道。在新发展区,则应有设计优良和较为宽阔的行人道,以 创造高质素的行人环境。行人道的阔窄在定案前,应先谘询公用事业公司和相关政府部门等,务求在规划时预留的行人道阔度足以完全符合所有需求。 行人路面应该美观悦目和富吸引力。在可行的情况下,应尽量铺筑高质素的行人路面,例如用地砖铺砌图案、用砖或石铺砌路面。
(六) 园景设施和休憩用地的供应
向内陆的一面应设有休憩用地,以吸引游人进入。每隔一段距离,亦应有休憩用地连接海滨,以产生连贯性和观景看透度。休憩用地应按 不同大小分布。如果情况适合,可考虑辟设一些较大的休憩用地,以供公众聚会或举办文化和社交活动。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cd82923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5.png)
目录
• 引言 • 城市空间布局 • 城市建筑风格与特色 • 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 • 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 • 城市文化与历史保护
01 引言
城市设计的定义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的规划、 塑造和优化的过程,旨在创造一个宜 居、美观、功能完善的城市空间。
它涉及到对城市中各种公共空间、建 筑、交通、绿化等方面的综合规划和 设计,以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和形象。
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文化与历史的保护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多文化活动和休闲空间, 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城市文化与历史的保护能够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
城市文化与历史保护的要素
建筑保护
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保持其原有风 貌和特色。
景观保护
对城市景观进行保护,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持 其完整性和美观度。
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的要素
01
02
03
04
道路交通
包括道路网络布局、交通流量 规划、交通信号灯设置等。
公共交通
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等交 通方式的规划与建设。
步行与自行车设施
建设安全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 道,鼓励绿色出行。
基础设施
供水、供电、通信、排水、垃 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06 城市文化与历史保护
02 城市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的概念
空间布局是指城市中各种功能空间在平面和垂直方向上的相 对位置和组织方式,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等 。
空间布局决定了城市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是城市设计的重要 基础。
空间布局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城市空间布局应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城市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确保城市整体功能的协调和优化。
城市设计相关要素
![城市设计相关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0337f4e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7.png)
城市设计相关要素城市设计是不断发展的领域,涉及到很多复杂的要素。
以下是城市设计中一些重要的要素:1.人口密度:城市设计的首要问题之一就是确定人口密度,即在单位面积内安置多少人。
高密度的城市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经济,但同时也会导致空气污染、房价高涨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因此,城市设计师需要在平衡城市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方面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2.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街道、公共交通、自行车道等。
良好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活力和便利度,看到更好地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居民生活的方便程度。
3.城市公共区域:城市公共区域包含街道、广场、公园、市场等。
这些空间是城市居民休息、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场所,因此城市设计师需要考虑周到,设计出舒适、落地、宜人的公共区域。
4.建筑和城市化规划: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个精细建筑设计的城市可以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和自豪感。
城市化规划则是通过设计城市的流程和推进方式,提高城市的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5.城市治理和政策:城市治理和政策是城市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城市治理包括城市规划、土地使用和环境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其目的是创造一个安全、繁华、公正的城市环境。
6.气候和环境因素:气候和环境因素影响城市设计的成功。
城市设计者需要考虑气候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结构、建筑和公共区域的影响,以便在设计中采取措施来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环境。
总之,城市设计中有许多重要的要素需要考虑。
设计者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城市的规划。
只有如此,才能在城市设计中实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体型环境设计与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和自
然条件等各个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以创造满足居民
全方位生活需要的良好城市空间环境。
4.1.1 城市设计的目标和基本特征
1. 城市设计的目标
❖ 城市设计的目标应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 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充分体现社会 公平,强调为人服务的目的性。
❖ ① 重视设计过程的思想;
❖ ② 为了使城市设计成功,它必须服务与社区中的人, 同时这个过程必须包括反馈技术。
❖ ③ 市民参与。Fra bibliotek2 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
❖ 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 ① 多样性; ❖ ② 综合性; ❖ ③ 复杂性; ❖ ④ 整体性。 ❖ 城市设计的这4种基本特征,复杂性、整
❖ 理查德·马歇尔(2004)认为,城市设计应当以 培育城市性为目标,这意味着城市设计所提出的城 市场所的形式、区域和特征必须是为公众利益服务。 在进行城市项目时必须创造市民喜欢的环境。由此 前提,城市设计将发挥出重要作用,不仅为富人, 也是为穷人设计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城市设计这一 手段能够为城市提出适合于它们各自特点的场所、 气候、文化和历史等相关因素的发展理念,并推进 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成长。
❖ 孙骅声(1989)指出,城市设计的服务对 象是人。城市设计中的多种手段和高质量的 综合环境,都是为了生活在城市中或来往的 人。从主体对象这一角度来说,城市设计应 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几点:
① 城市设计的各类活动需求。 ② 人对美观的需求。 ③ 人对环境气氛的需求。 ④ 人对空间的需求。
❖ 邹德慈(1991)认为,城市设计的中心是“人”。这里 面有两层意思:一是城市作为物质形体,是“人”所赖以工 作和生活的空间环境;二是这个环境是通过“人”的创造 (包括设计)而形成的。因此,就这个意义讲,“人”是城 市设计的中心问题,无疑是正确的。城市设计是为最大多数 “人”服务的,这是应该为之坚持不渝的原则和基本思想, 但是,“人”的需求、爱好和观念是会变化的,而且生产力 在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手段也要随之 变化,而发展,甚至要在一定程度上“超前”。
❖
本世纪初开始,“现代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运动”的倡导者们以充满社会责任感
的革命精神,提出了对传统城市与建筑进行重建的
大胆设想。现代建筑理论虽然产生在欧洲,但伴随
欧洲的战后重建和美国城市的大量更新规划,功能
主义的现代建筑理论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达到了前所
未有的程度。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城市更新(Urban
❖ 许溶烈认为,城市设计需要综合处理设计环境的社会、经 济、文化、功能、技术、审美和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因 素,为人们传造一个舒适、方便、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 境和社会环境,以满足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诸方面的 需要,城市设计也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
❖ 张京祥(1996)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整体社会文化 氛围设计,偏重于城市形象研究与策划,表现在城市设计思 想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尊重和把握,表现在城市设计手法 中对原有社会文化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在城市设计操作中 对其形成机制的促成。
Renewal)运动在理念上深受现代主义城市思想的影
响,否定了旧城区公共空间网络体系,代之以大体
量的现代建筑。其结果造成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混乱,
尺度关系被忽视,人车交通混淆。乌托邦式的社会
理想非但没有实现。新建筑很快又面临改造乃至拆
除的局面。基于上述原因,6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现
代城市设计理论力求突破单纯的体型环境设计。把
自己的关心、忧虑和见解,突显了“城市设计”问题本身的
复杂性与矛盾性。在“城市设计论坛”的开始,两位嘉宾主 持人,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盖瑞.哈克(Gary Hack) 和英国著名建筑师特里·法雷尔(Terry Farrel),针对中国的城 市设计工作,首先提出了关于“基本原则(Principle)”的问题, 含蓄地指出了我国现阶段城市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张松(1992)认为,城市设计是人的一种复杂的创造性 活动,其重要的因素有四个方面,这就是:自然、社会、文 化和人。正是由于现代城市规划在解决工业化、城市化所带 来的众多城市问题之时,出发点与着眼点是“物”,因而导 致以强调“人”为中心的现代城市设计的崛起。
❖ 徐思淑、周文华认为,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城市环 境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 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实践千百年来人们对城市的 美好构想。郑正认为城市设计的目标可分为直接目标和间接 目标;直接目标在于创造适用、舒适、宜人且富有特色的城 市空间环境,以满足人们物质、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多样需 求;间接目标是通过改善城市的环境形象,达到吸收投资、 购物、旅游、工作,进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振兴的目的。
❖ 薄曦等(1990)介绍了美国R/UDAT的城市设计 思想:把“人”放在一个相对重要的地位,强调了 “真正使用者”的价值。R/UDAT的工作方法,就 是同社会各职业、阶层、民族广泛接触,进行座谈, 在讨论中获得若干第一手资料,从而理解问题实质。 同时也激发起市民们对自身价值的确立,对自身环 境的关注,并在参与设计中了解到政府部门的政策 意向。所有这些反过来又充实了设计内容,使其更 具意义。一个成功的城市设计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第4章 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
和基本方法
❖ 4.1 城市设计的理念 ❖ 4.2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 4.3 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
4.1 城市设计的理念
❖ 4.1.1 城市设计的目标和基本特征 ❖ 4.1.2 城市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 4.1.3 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 ❖ 4.1.4 旧城中传统空间的城市设计
❖ 1999年6月25日在中国建筑学会学术部的积极推动下, 第20届国际建筑师协会大会(xx UIA Conference)举办了“城 市设计论坛(Urban Design Forum)”。“城市设计论坛”的参
加者们,从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著名建筑师、重要城市的
规划设计师到院校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设计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