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西湖游记二则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前一篇:五人墓碑记后一篇:峡江寺飞泉亭记西湖游记二则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袁宏道初至西湖记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翻译:初至西湖记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

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奇特的景观。

西湖二 赏析

西湖二 赏析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

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本文的写作特色是:袁宏道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

这篇游记即体现了这一思想。

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独赏西湖之春的“月景”与“朝烟”、“夕岚”,这和“午、未、申三时”游春的“俗士”迥异其趣;作者又宁愿舍弃赏梅机会,而“为桃花所恋”,与传统上大夫的审美情趣相悖,这都是他“独抒性灵”之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

文章笔法也是任随自然,意到笔到。

“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答李元善》)。

如文中西湖春月之景分明是主角,但却用寥寥数语,点到为止,不加细描,而对西湖的桃花与“罗纨之盛”却颇费笔墨,堪称“不拘格套”。

其实,这是因为越是最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愈难以用文字描绘,不如以虚代实,以简代繁,仅可以收到“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李东阳《柯敬仲墨竹二绝》)的艺术效果。

这是作者的聪明之处,他还是颇懂得艺术辩证法的。

目录:1原文2译文3写作背景4文章层次5写作特点6西湖一原文西湖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①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②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③,花光如颊④,温风如酒,波纹如绫⑤,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⑥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注释:①突兀:高耸的样子。

②棹:船桨。

这里做动词,划船。

③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

④颊:少女的面颊。

⑤如绫:形容极细软平滑。

⑥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指三国时曹植遇洛河之神之事。

西湖二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

西湖游记译文

西湖游记译文

译文: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

一天最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间烟雾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

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原有的旧物,应该要赶紧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我)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绵延着有二十多里呢!歌和着打乐声像风声一样,散发着脂粉香味的汗水像雨一样,穿罗衫、着纨裤,游客之多,多过堤畔上的柳枝。

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

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意味。

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西湖游记二则

西湖游记二则

读顺

读懂
习 目
读味

请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突兀


丁酉
朝烟
夕岚
苏堤
罗纨
艳冶
夕舂
请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突兀(w ù) 棹(zhào ) 颊(jiá) 丁酉( yǒu ) 朝烟(zhāo) 夕岚(lán) 苏堤(d ī) 罗纨(wán) 艳冶(yě) 夕舂(chōng)
原文: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晓出净慈寺 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 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游记二则
袁宏道
袁宏道:
明代文学家。他与其兄宗道、 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 的代表人物,当时称“三袁”。他 主张文学创作要“ 独抒性灵,不 拘格套 ” 。
勒 (lè)抑制
夕舂
(chong)夕阳
突兀 (wù)高耸的样子 艳冶
(yě)美丽、妖艳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山是青黑色,如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如少女的面 颊,微风吹来,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样柔软。
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 湖水被染成绿色,暮烟凝聚在山间。
译文
从武林门往西走,远远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 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午间 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红艳艳的, 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 波荡漾,像绫罗般轻软柔滑。我刚刚抬头一看, 就已心醉神迷。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 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 见到洛河女神时一样了。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 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古诗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翻译赏析

古诗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翻译赏析

古诗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翻译赏析文言文《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uì)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án)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时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 ōn)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释】(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2)为春为月:意为是春天月夜。

(3)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

(4)一日之盛:一天最美的时候(5)梅花为寒所勒:为:被;勒:制约。

(6)尤:特别。

(7)石篑(ui 去声):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

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

下文的“傅金吾”。

“张功甫”都是人名。

(8)傅金吾:傅,姓。

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

(9)张功甫: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

(10)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11)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12)罗纨之盛: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

(13)艳冶:艳丽妖冶。

(14)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15)夕舂(chōn):夕阳的代称。

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

《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

”后人又以“舂”代指日落处的山名。

《集韵》:“舂,山名,日所入。

文言文西湖二翻译

文言文西湖二翻译

西湖二,盖因西湖而名。

西湖者,天下美景也。

其地环抱,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宛若仙境。

西湖二者,乃西湖之精华,一在湖中,一在湖畔。

湖中之西湖二,名苏堤春晓。

苏堤,乃宋代苏轼所筑,故得此名。

堤上柳绿桃红,春风拂面,宛如画图。

春晓之际,湖面波光粼粼,微风轻拂,泛舟湖上,心旷神怡。

苏堤之春,实为西湖二之绝景。

湖畔之西湖二,名断桥残雪。

断桥,即西湖断桥,因桥断而名。

桥下残雪,冰封湖面,洁白无瑕。

雪后初晴,阳光映照,桥上雪色斑斓,如梦如幻。

断桥残雪,为西湖二之奇观。

苏堤春晓与断桥残雪,虽地处西湖二,却各具特色。

苏堤春晓,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断桥残雪,清冷寂静,意境深远。

二者相辅相成,共绘出一幅西湖二之绝美画卷。

西湖二之美,美在自然。

山川秀丽,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美在人文,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无数诗篇。

美在传说,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传说,使得西湖二更加神秘迷人。

若问西湖二之胜景,曰:“苏堤春晓,柳绿桃红,春意盎然;断桥残雪,雪色斑斓,如梦如幻。

”此二者,实为西湖二之精髓。

若游西湖二,必先游苏堤春晓,次游断桥残雪。

如此,方能领略西湖二之绝美。

苏堤春晓与断桥残雪,虽各具特色,却同属西湖二。

西湖二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文,美在传说。

游览西湖二,如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昔日,苏轼曾赋诗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诗道出了西湖二之美,亦为后世游览者所传颂。

今日,余以文言文译西湖二之胜景,愿与读者共享此美景。

望读者置身于苏堤春晓与断桥残雪之间,感受西湖二之美,领略江南水乡之韵味。

西湖二,美不胜收。

愿天下游客,皆能一游西湖二,领略其绝美风光。

西湖游记节录文言文翻译

西湖游记节录文言文翻译

【原文】余尝游西湖,时维仲春,风和日丽。

登舟泛湖,两岸垂柳依依,芳草萋萋。

远眺群山,层峦叠嶂,烟雨蒙蒙。

近观湖面,碧波荡漾,水天一色。

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

【翻译】我曾经游览过西湖,那是在仲春时节,风和日丽。

我乘坐小舟在湖上泛游,两岸的垂柳依依,芳草茵茵。

远望群山,层层叠叠,被烟雾笼罩,显得朦胧而神秘。

近观湖面,碧波荡漾,水面与天空的颜色浑然一体。

渔船在傍晚时分唱歌,歌声在衡阳的江浦处渐渐消失。

【原文】舟行至断桥,望之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桥下流水潺潺,渔翁垂钓,闲适自得。

遥想当年,白居易曾在此赋诗,感慨万千。

【翻译】小舟行至断桥,看上去若隐若现,仿佛梦幻一般。

桥下的流水潺潺,一位渔翁在钓鱼,显得闲适而自在。

遥想当年,白居易曾在这里作诗,感慨万千。

【原文】过苏堤,见桃红柳绿,春意盎然。

苏公堤,又名苏堤春晓,乃苏东坡所建。

堤上翠柳拂岸,桃花盛开,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翻译】经过苏堤,看到桃花与柳树都呈现出红色和绿色,春天的气息浓厚。

苏堤,又称苏堤春晓,是由苏轼所建。

堤上的翠柳拂过岸边,桃花盛开,游客络绎不绝,场面热闹非凡。

【原文】夜幕降临,月色朦胧,泛舟湖上,别有一番风味。

湖中灯火阑珊,渔火点点,犹如繁星闪烁。

遥望三潭印月,月光与湖水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翻译】夜幕降临,月光朦胧,我在湖上泛舟,别有一番风味。

湖中的灯火稀疏,渔火点点,仿佛繁星在闪烁。

遥望三潭印月,月光与湖水相互映衬,美景无法用言语形容。

【原文】归来时,余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西湖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文。

山水相依,亭台楼阁,皆为自然之景,亦为人情之所钟。

【翻译】归来时,我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西湖之美,美在于自然,美在于人文。

山水相依,亭台楼阁,都是自然之景,也是人情之所钟爱。

西湖游记文言文翻译其二

西湖游记文言文翻译其二

昔余游西湖,既览其山水之胜,复品其风物之美。

今复游之,则益觉神往,欲记其胜,以贻后世。

遂携笔砚,记其一二,以俟他日。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余与二三好友,共登舟泛湖。

舟行于碧波之上,波光粼粼,如镜铺水。

遥望湖心,一碧万顷,烟波浩渺,似与天接。

舟至断桥,见其石栏斜倚,桥栏如虹,如梦如幻。

桥下流水潺潺,鱼跃于渊,鸟鸣于树,好一派自然之景。

沿湖而行,至苏堤春晓。

堤上柳絮飞扬,桃花盛开,游人如织。

堤畔有一亭,名为“观鱼亭”,亭中可观西湖全景。

余与友登亭,极目远眺,只见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湖中舟船往来,或游子荡舟,或渔翁垂钓,各得其所,各得其乐。

行至曲院风荷,荷花盛开,清香四溢。

荷叶田田,如盖如伞,遮天蔽日。

荷花或红或白,或粉或碧,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余乃吟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友人亦随声附和,共赏美景。

既而,舟至平湖秋月。

此处湖面开阔,波光粼粼,月影倒映,如梦如幻。

友人戏言:“此乃人间仙境,非人间所有。

”余亦大笑,以为然。

夜幕降临,月华如水,洒满西湖。

舟行于湖上,微风拂面,凉意袭人。

余与友倚栏而立,望月怀古,心潮澎湃。

想当年,苏东坡游西湖,亦曾在此赏月,留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之佳句。

余亦欲效仿东坡,挥毫泼墨,留下后世。

游罢西湖,余与友兴犹未尽。

遂乘舟至雷峰塔下,仰望塔影,如剑插天。

传说白娘子曾居于此,今日得见,不禁感慨万分。

友人亦言:“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唯有自然之美,方可永恒。

”归途漫漫,余心潮澎湃,难以入眠。

次日,再游西湖,欲寻昨日之景,却觉已非昨日之景。

人生若梦,世事如烟,唯有珍惜当下,方不负此生。

嗟乎!西湖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文。

余虽游历万里,然西湖之美,终难以忘怀。

愿后世游者,亦能领略此美景,共赏此风光,不负此生。

《西湖游记两则》原文、译文及注释

《西湖游记两则》原文、译文及注释

《西湖游记两则》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西湖游记两则明代-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对照翻译: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小船进入湖中。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如饮醇酒,水波荡漾,像绫罗般细软平滑,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都做不到,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傍晚和子公到净慈寺去,寻找阿宾过去住过的僧房。

西湖游记文言文翻译注释

西湖游记文言文翻译注释

以下是《西湖游记》的部分翻译和注释:
余以乾隆二十二年三月戊寅,自京师往杭州,东出通州,至杨村,得舟焉。

带雨而渡,抱影而行,无所诣而至杭州也。

注释:
以:在。

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

戊寅:干支纪年法的戊寅年。

京师:指现在的北京。

东出通州:从通州往东走。

通州,地名,位于北京东南。

至杨村:到达杨村。

杨村,地名,位于天津武清区。

得舟焉:得到了船。

带雨而渡:带着雨渡过(河)。

抱影而行:抱着影子前行。

形容非常孤独。

无所诣而至杭州也:(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或指没有特别的目的就来到了杭州)。

翻译:
我在乾隆二十二年三月戊寅日,从北京出发前往杭州,从通州往东走,到达杨村,得到了船。

带着雨渡过(河),孤独前行,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就来到了杭州。

西湖游记两则成稿

西湖游记两则成稿

波 纹 如绫
温风如酒
西湖一
山色如娥 花光如颊 温风如酒 波纹如绫
心飞湖上
目一 酣语 神不 醉得
写游湖之始
《西湖二》中,哪句能统领全文?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 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西湖二》开头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 盛,为朝烟,为夕岚。”这是全文的纲。那么下文是 怎样跟它照应的?
我们应该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用心感受 活的审美情趣,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西湖一》译文:
从武林门向西望去,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 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 面。午间进入昭庆寺,喝过茶后,立即划小船 进入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 桃花红艳艳的,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 像那醉人的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轻软柔滑。 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这时我想用 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 大约像东阿王曹植在梦中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 了。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 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但杭州人游湖,只是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面 波光染成绿色的精工,山头雾气点染色调的巧妙, 都出现在旭日 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湖浓媚的姿态发挥 到了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的姿态和柳的情意,山的 容颜和水的意境,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 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
花港观鱼
平湖秋月
阮墩环碧
断 桥 残 雪
柳浪闻莺
双峰插云
曲院风荷
苏堤春晓
三潭印月
雷峰夕照
找出文中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前两句 用女子来形容西湖的娇艳;后两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写 出了令人目眩神迷,陶醉其中的西湖美景,一连四个比喻 把西湖描绘得生动而清新。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教学教材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教学教材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前一篇:五人墓碑记后一篇:峡江寺飞泉亭记西湖游记二则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袁宏道初至西湖记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翻译:初至西湖记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

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奇特的景观。

《西湖游记》翻译

《西湖游记》翻译

《西湖游记》翻译石篑多次跟我说!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山岚设色之妙。

但杭州人游湖,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绿柳如烟、申这三个时辰。

余时为桃花所恋,花光如颊,竟然想不出来:傅金吾园中梅,使人如饮醇酒,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未,山水的容颜和情意。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花和柳的情态,张功甫家故物也,尤为奇观,。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为夕岚,像绫罗般轻软柔滑。

今年春雪很大,多得像堤边的春草、暮烟凝聚在山间的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如同美女的秀眉。

译文从武林门往西走,桃红似雾,梅花为寒所勒。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花态柳情。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温风如酒,限于午,就已心醉神迷、未,年轻的女子们香汗淋漓,更是难得的景观,波纹如绫,罗纨之盛,皆在朝日始出,弥漫二十多里,为春为月,安可为俗士道哉。

山是青黑色的,才一举头,弥漫二十余里,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

午间进入昭庆寺。

一日之盛,夕舂未下,艳冶极矣。

午刻入昭庆,绿烟红雾、申三时,茶毕,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则已心飞湖上也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轻软柔滑。

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西湖游记二则袁宏道西湖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西湖游记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译文: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

西湖游记文言文翻译苏轼

西湖游记文言文翻译苏轼

宋·苏轼余既谪黄州,遂至西湖。

时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游者如织。

余乃携酒一壶,行舟一叶,泛游湖上,以遣怀耳。

初至湖上,见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心旷神怡。

舟行至苏堤,见柳絮飘飘,桃花灼灼,恍若置身仙境。

堤畔茶楼酒肆,游人熙攘,谈笑风生。

余乃命舟子泊舟,步入其中,略尝酒味,品茗论诗,乐而忘返。

舟行至断桥,见桥上石栏雕刻精美,桥下流水潺潺,颇有“断桥残雪”之意。

余心有所感,遂吟咏一首:“断桥残雪,断桥残雪,何处觅此景?”及至雷峰塔下,见塔巍峨耸立,气势磅礴。

塔前有碑,碑文记载雷峰塔之来历。

余观之,感叹于古人之智慧,不禁赞叹:“此塔巍巍,千年不朽,可谓坚不可摧。

”夜幕降临,月色皎洁,湖光如镜。

余登船,饮酒赏月,心旷神怡。

遥望湖中三潭印月,犹如仙境。

余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次日,余游湖中三潭,见潭水清澈,碧波荡漾。

潭边有一亭,名为“观鱼亭”。

余登亭,观鱼戏水,心旷神怡。

时有渔夫垂钓,纶竿轻摆,鱼儿跃出水面,似乎与余相戏。

余遂作诗一首:“观鱼亭上观鱼跃,潭水清澈映日红。

”游罢三潭,余又至花港观鱼。

见港中鱼儿众多,游来游去,甚是欢快。

港边有桃树,桃花盛开,与鱼儿相映成趣。

余叹曰:“此景美不胜收,人间仙境,不过如此。

”游罢西湖,余心满意足。

临别之际,余作诗一首,以记此次西湖之行:西湖美景胜天堂,烟波浩渺水天长。

苏堤春晓桃花灼,断桥残雪月如霜。

雷峰塔下千年古,三潭印月梦中乡。

花港观鱼鱼戏水,人间仙境乐融融。

余归黄州,心中仍留恋西湖之美。

虽已远离,然西湖之景,已深植余心,成为永恒之忆。

《西湖游记二则》赏析

《西湖游记二则》赏析

作者: 王新霞
作者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名作欣赏
页码: 74-75页
摘要: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二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文言文《西湖游记》

文言文《西湖游记》

文言文《西湖游记》1. 文言文:西湖游记西湖游记二则袁宏道西湖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译文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轻软柔滑。

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西湖二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此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桃红似雾,弥漫二十多里,到处都传扬着歌声和器乐声,年轻的女子们香汗淋漓,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多得像堤边的春草,真是美丽妖艳到极点。

文言文西湖记翻译

文言文西湖记翻译

昔予游西湖,见其山水之胜,心向往之。

盖自晋宋以来,西湖之名播于天下,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莫不有题咏之作。

余乃记其胜景,以传之后世。

西湖者,在钱塘之西,环抱而环,故曰西湖。

其地广袤,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湖光潋滟,波光粼粼,映照得天空如洗,白云飘渺。

山色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季如春。

西湖之胜,首推苏堤春晓。

苏堤,乃苏东坡所筑,以沟通西湖之南北。

堤上柳絮飘飘,桃花灼灼,春意盎然。

晓日初升,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行者至此,莫不驻足而观,心旷神怡。

其次,乃断桥残雪。

断桥,在湖中一岛之上,因桥断而名。

每当冬日,雪后初晴,湖面如镜,断桥之上,残雪皑皑,景色奇绝。

行者至此,恍若置身仙境。

再者,乃雷峰夕照。

雷峰,在湖之西北,其山如雷,故名。

每当夕阳西下,霞光万道,照耀在雷峰之上,金碧辉煌。

湖面波光粼粼,如梦如幻。

又有南屏晚钟,声声悠扬,仿佛自天而降。

南屏山,在湖之南,山势险峻,古寺巍峨。

每当夜幕降临,钟声悠扬,令人心旷神怡。

西湖之胜,尚有平湖秋月、曲院风荷、花港观鱼等。

平湖秋月,湖面如镜,月色皎洁,鱼跃鸢飞,景色宜人。

曲院风荷,荷花盛开,清香四溢,如入仙境。

花港观鱼,鱼儿戏水,游者如织,乐而忘返。

西湖之美,美在自然。

湖水清澈,山峦叠翠,花木扶疏,鸟语花香。

古木参天,奇花异草,美不胜收。

行于湖畔,如入画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予游西湖,见其山水之胜,心向往之。

故作此记,以传之后世。

愿后世游者,能领略西湖之美,共赏这人间仙境。

湖水长流,山色常青,愿西湖之美,永存于世。

翻译:昔日我曾游览西湖,见到那里的山水之美,心中十分向往。

自从晋朝和宋朝以来,西湖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天下,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无不有吟咏之作。

我就记载下它的美景,以传给后世。

西湖位于钱塘的西边,环绕着四周,所以叫做西湖。

这个地方宽广而美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湖水波光粼粼,波光闪烁,映照得天空清澈如洗,白云飘渺。

山色郁郁葱葱,绿树成荫,鸟鸣花香,四季如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西湖游记二则翻译赏析
《西湖游记二则》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原文: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翻译:
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

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

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

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绔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
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