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策略探讨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点及对策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点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出。
垃圾分类作为环保的一项重要措施,已经成为了解决垃圾问题的关键。
垃圾分类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诸多难点,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以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缺乏认知和意识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意识较为薄弱,普遍存在对垃圾分类的无知和无感。
很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不太了解,导致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 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在一些城市地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不完善,如分类垃圾桶数量不足、分类标识不清晰等问题,给居民的垃圾分类带来困难。
3. 垃圾分类规范化难度大由于垃圾本身的特殊性和分类细分的复杂性,垃圾分类规范化难度大,很多城市居民对垃圾应该如何分类存在疑惑。
四、垃圾收运体系不健全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健全的收运体系支撑,但在一些城市地区,垃圾收运体系不完善,导致垃圾分类后的分流垃圾无法得到有效管理和处理。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对策1.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意识政府应该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意识。
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电视、互联网等,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和重要性。
3. 健全垃圾分类规范,简化分类方法针对垃圾分类规范化难度大的问题,可以简化分类方法,减少居民的困难感。
可以通过合理划分分类标准,明确分类范围,简化居民的垃圾分类操作。
4. 完善垃圾收运体系,确保分类垃圾得到有效管理和处理政府应该加大对垃圾收运体系的投入,确保垃圾分类后的分流垃圾得到有效管理和处理。
可以通过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垃圾分类后的垃圾处理工作,避免垃圾污染环境。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难点,需要采取有效对策来解决。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投入力度,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共同营造一个清洁整洁的城市环境。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题破解的对策建议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题破解的对策建议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垃圾分类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环保举措,更是一种文明生活的表现。
尽管垃圾分类的意义重大,但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垃圾分类难题1. 缺乏公众意识许多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不了解,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
在他们的观念中,垃圾是一个被丢弃、被淘汰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怎样处理垃圾并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导致了许多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参与程度不高。
2. 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目前,一些地区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方面还做得不够到位,导致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益处认识不足。
环保部门需要加大对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缺乏垃圾分类设施在一些地区,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或农村地区,缺乏垃圾分类设施。
垃圾分类设施的不完善,会影响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从而降低了垃圾分类的效率和质量。
4.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垃圾分类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但目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会导致垃圾分类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错误分类的情况。
二、对策建议1. 提高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重视程度,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新闻媒体、社交平台等,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
社区组织、学校等也可以组织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2.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可以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可以通过宣传标语、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环保专家、志愿者组织等进行现场宣传和义务垃圾分类指导。
3. 完善垃圾分类设施政府需要加大对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力度,尤其是在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题破解的对策建议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题破解的对策建议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加,垃圾分类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利用和城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历史原因、人们的观念和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面临着困难。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居民等不同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
本文将从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政府对策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广泛宣传,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意识。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片、海报、宣传展览和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垃圾分类的认识度和参与度。
2.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垃圾分类的义务、要求和惩罚措施,引导市民履行垃圾分类的责任,同时对不分类垃圾进行相应的处罚,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中,要注重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立垃圾分类体系政府应投入资金,优化垃圾分类设施,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包括生活垃圾分类桶、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等设施建设,方便市民分类投放,同时提高垃圾的收运和处理效率。
4.推行奖惩机制政府可以建立垃圾分类的奖惩机制,对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市民的分类意识和积极性;对垃圾分类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和约谈,增强垃圾分类的监督力度,促使市民自觉履行垃圾分类的责任。
这样可以形成一种社会共识,推动垃圾分类的顺利进行。
二、企业对策建议1.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是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生产者,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生产工艺控制,减少垃圾的产生,推行“绿色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约能源。
鼓励和支持员工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研究与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
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首先,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和普及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机制,很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垃圾混合投放,难以有效处理。
其次,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垃圾分类与处理方面的投入不足。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滞后,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垃圾处理效率低下。
再次,缺乏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科学技术支撑。
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体系,技术研发和创新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进行以下研究内容和方法:首先,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渠道,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增加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其次,加强政府投入,提升垃圾分类与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和质量。
市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与处理的投资力度,提高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以提高垃圾处理的规模和效率。
再次,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科研机构的资金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提高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科技含量。
三、对策分析与建议为了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首先,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
市政府应明确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加强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与能力。
通过广泛的媒体宣传和社区教育,引导居民正确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和目标,培养他们的分类意识,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技能培训。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点及对策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点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日益增加的人口数量和生活垃圾产生量成为了城市管理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垃圾的数量,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能够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但是垃圾分类工作却面临着一系列难点,如何解决这些难点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难点1. 城市居民的观念和习惯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城市居民并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习惯性地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扔进同一个垃圾桶。
这种行为导致了垃圾的混合、交叉污染,严重影响了垃圾分类的效果。
2. 垃圾分类设施与管理不足在一些城市,尤其是一些小型城市或农村地区,存在着垃圾分类设施和管理不足的情况,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不完善,相关管理措施不到位。
这使得垃圾分类工作无法有效进行,居民难以找到合适的分类设施进行投放。
3. 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垃圾分类需要每一个城市居民的参与,而要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一些城市中,宣传教育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并不强,缺乏相关知识。
4. 技术手段不足垃圾分类处理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支持,如垃圾分类设施、垃圾处理设备等。
但在一些地区,这些技术手段还不够完善,面临着技术更新、设备维护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策1.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居民意识针对城市居民的观念和习惯问题,城市管理者应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居民改变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
可以通过社区宣传、媒体宣传、户外广告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
2. 完善垃圾分类设施与管理针对垃圾分类设施与管理不足的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大对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完善相关设施的规划布局,提高管理水平。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点与对策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点与对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指将生活垃圾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以便实施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点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不同地区在垃圾分类的标准上存在差异,甚至相同地区的分类标准也可能随时变动。
这导致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不一致,很难正确分类。
应对策略:建立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明确各类垃圾的特征和处理方式,并通过宣传教育等渠道向居民宣传和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居民的分类意识。
2. 缺乏垃圾分类设施和资源:在一些地区,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缺乏分类垃圾桶、分类回收设施等。
由于垃圾分类涉及到资源回收等复杂的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应对策略:加大对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投入的力度,建立起一套完整、便捷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加强对垃圾处理公司和回收公司的监管,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3. 居民的分类意识不强:由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宣传和教育,很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缺乏认知和意识,甚至存在着“分类没有意义”的误解。
4. 垃圾分类收运难度大:由于垃圾分类要求将不同的垃圾分类存放在不同的容器中,这给垃圾收运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许多城市的垃圾收运系统仍然以将垃圾直接倾倒到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为主。
应对策略:改善垃圾收运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增加垃圾分类容器的数量和种类,提高垃圾分类设施的覆盖面和容量。
推动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变,提倡资源回收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焚烧和填埋等传统处理方式的使用。
5. 缺乏监管和执法力度:在一些地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监管执法力度不够,导致居民对于垃圾分类规定的遵守度较低。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们共同努力,加大宣传教育和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的力度,完善监管和执法机制,相信能够逐步解决垃圾分类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点与对策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点与对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对于减少垃圾污染、资源回收利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城市都面临着垃圾分类的难题。
接下来,我将详细探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缺乏操作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市民将垃圾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投放,但很多市民并不了解具体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缺乏相应的操作规范。
这样就导致垃圾分类投放不准确,严重影响垃圾分类的效果。
对策:需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分类投放的方法和分类标准。
可以在小区、社区等公共场所设置分类垃圾桶,并在垃圾桶上加贴分类标识,引导市民正确投放。
2. 垃圾收集体系不完善垃圾收集体系不完善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之一。
有些地方垃圾桶不够用、收集不及时,导致市民无法及时投放垃圾;还有些地方的垃圾收集点距离市民居住地较远,市民难以前往投放。
对策:需要完善垃圾收集体系,加大对垃圾投放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力度。
鼓励投资者、企业参与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提高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效率。
合理规划垃圾收集点的布局,确保市民能够方便地投放垃圾。
3. 缺乏垃圾分类检查机制当前,很多地方还缺乏对垃圾分类的检查机制,导致一些市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意投放垃圾。
对于没有按照规定分类投放垃圾的市民,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无法形成强制力,垃圾分类工作难以开展。
对策:建立垃圾分类违规行为的监管机制。
加强对垃圾分类的检查和监督,设立专门的巡查人员,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日常巡查。
对于没有按照规定投放的市民,可以采取警示、罚款等方式进行惩罚,以形成约束力。
4. 垃圾处理方式不科学目前,很多地方的垃圾处理方式不科学,没有充分考虑资源回收利用的可能性,导致大量可回收垃圾被直接填埋或焚烧。
在垃圾处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对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专业机构参与垃圾处理工作,进行资源回收利用。
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处理策略分析
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处理策略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不断增加,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参差不齐,导致了垃圾分类工作的不尽如人意。
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处理策略的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活垃圾分类现状1.1 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较弱,对于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辨识和分类处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许多人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认知不足,导致了许多混合垃圾的产生,垃圾处理的难度和成本也因此大幅上升。
1.2 垃圾分类设施不足目前我国在城市中推行了垃圾分类的工作,但是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仍然比较滞后,许多社区和小区没有专门的分类垃圾桶,导致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有效地进行分类投放。
这也使得垃圾分类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成效不明显。
1.3 垃圾分类管理体系不完善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不够,相应的执法力度也不够强。
这些都导致了垃圾分类管理的混乱和困难,垃圾分类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推进和实施。
二、生活垃圾处理策略分析2.1 提高公众垃圾分类意识应当通过宣传教育等形式,提高公众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和理解,倡导居民从小事做起,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和主动性,为垃圾分类的实施和推广打下基础。
2.2 优化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应当加强对城市垃圾分类管理体系的优化,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建立分类垃圾收集点和分类处理设施,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应当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管理和监督,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
2.3 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除了政府的努力之外,社会力量的参与也是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途径。
应当发挥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和宣传教育工作,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共同推动垃圾分类事业的发展。
探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对策研
探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的垃圾排放量也越来越多,因此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城市环境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结合我国的城市垃圾现状为例,进行探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策研究我国每年全国城市的垃圾产量达到1.6亿吨,并且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我国的垃圾产量会越来越多,垃圾成分也会得越来越复杂,有些垃圾成分甚至能对环境、土壤、空气、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据调查我国生活垃圾的热值并不是很高,主要是缺乏相应的分类收集,为此该如何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1.城市生活垃圾的种类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利用垃圾和有害垃圾两种[1],主要表现在:(1)可回收利用垃圾可以在节约有效资源的同时也减少对城市的污染,主要包括各种废纸、塑料、金属、玻璃以及堆肥垃圾等等方面垃圾。
(2)有害垃圾对人体或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在进行相关处理时不仅要小心处理,而且要注重处理的方法和手段,它主要包括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等方面垃圾。
2. 分类收集城市垃圾的好处(1)将城市的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循环利用,能有效的节省资源和减轻了城市环境保护的压力[2],例如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用的废纸,如果将其进行回收利用,半吨的废纸是可以造出约420千克的新纸,从而可以节约150千克的木材,减少35%的生产污染。
(2)将城市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能最大效益的促进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发展。
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能最大化的实现可回收垃圾的利用,也能减少和缓解人们消耗其他的资源利用。
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后,在垃圾的清理和处理上也不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以及财力将混合垃圾重新进行归类,这就使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实现最大化。
(3)如果垃圾都是混合性的放在一起,就增加了收集可回收利用垃圾的难度和时间,然而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后就能提高处理垃圾的效率,例如对可燃成分的垃圾可以燃烧,对于有很好的降解的物质进行堆肥处理,能够有效的改善堆肥的质量。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点及对策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点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理成为城市管理和环保的重要问题。
垃圾分类是有效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城市生活中,垃圾分类却面临着诸多难点,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1. 缺乏公众意识: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和习惯,许多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并不强烈,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了解不够,导致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推进。
2. 分类标准混乱:现有的垃圾分类标准较为混乱,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分类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居民难以理清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
3. 收运难度较大:在垃圾分类推行初期,收运难度较大,分类和收集系统尚不完善,导致居民难以将垃圾精准分类,给后续的处理和利用带来困难。
4. 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行初期,许多地区的垃圾处理设施仍然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垃圾分类后的处理需求,导致分类工作难以持续进行。
二、对策建议1. 提升公众意识: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应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居民对垃圾分类意识的宣传,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2. 统一分类标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制定出符合国家标准、易于理解的垃圾分类标准,统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降低居民的分类难度。
3. 完善收运系统: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垃圾分类收运系统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完善分类收运系统,提高垃圾分类的便捷性和精准度。
4. 加大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确保垃圾分类后的稳妥处理。
5. 奖励机制的建立: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建立一套奖励机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如推出垃圾分类兑换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等,以此激励市民的积极性。
6. 强化监督和管理: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督查机制,对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进行处罚,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遵从性。
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处理策略分析
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处理策略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处理垃圾成为了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
垃圾分类,是指将不同种类的垃圾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收集、转运、处理,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
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已经逐渐在国内得到了推广。
然而目前国内城市垃圾分类基础薄弱,相关设施和经费缺乏,垃圾分类进展缓慢。
在大多数城市,人们习惯于将垃圾混合在一起扔进一个垃圾桶中,导致资源无法回收利用,大量垃圾填埋造成环境污染。
处理策略:一、政策引导政府应当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引导市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来规范垃圾分类。
政府应该出资,负责推动垃圾分类规划和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并给予具体的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
二、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城市需要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设施,如分类垃圾桶、变质垃圾桶、有害垃圾桶等,并与垃圾管理中心进行紧密合作,实现有效处理垃圾的分流。
三、循环经济的促进垃圾分类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所有垃圾都可以被重新加工变成资源物品,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政府应该加强垃圾分类的相关科技研究开发,进一步推动资源化利用。
四、社会参与的推动垃圾分类需要加强社会参与,提升社会影响力,发动城市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从而实现垃圾分类方案的推广。
结论: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新技术,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不断创新、合作,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社会,促进绿色发展。
垃圾分类的发展不仅是一项技术的生产,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需要大力引导和推广,让每一个人在真正的生活中体验到垃圾分类的好处,共同建设美丽的中国。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和建议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和建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也日益突出。
生活垃圾的堆积不仅给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给城市居民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研究和实施有效的垃圾分类管理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和建议进行探讨。
首先,研究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是推行有效分类管理的基础。
根据垃圾的物质属性和处理方式,可以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
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塑料、金属、玻璃等可以进行再利用的物品。
厨余垃圾主要指厨房废弃物,包括剩菜剩饭、果皮等有机废弃物。
有害垃圾主要指含有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有害物质的垃圾,如废电池、废油漆等。
其他垃圾即指无法进行有效分类的垃圾。
其次,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是推动垃圾分类的核心举措。
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管理的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
同时,增加垃圾分类设施的投入,提供方便快捷的分类投放服务,以减少居民分类的难度。
此外,应建立起垃圾处理站与居民区之间的配套服务体系,实现分类垃圾的及时收集和处理。
第三,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是推动垃圾分类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和教育,如通过垃圾分类宣传册、社区讲座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方法。
同时,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来激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行动,如设置回收积分制度,将分类垃圾的回收量与居民的福利挂钩,以提高居民的积极性。
最后,加强社会参与是推动垃圾分类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组织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垃圾分类活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经费保障。
同时,可以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处理业务,促进垃圾分类产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垃圾分类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和建议包括研究分类方法、建立管理体系、提高居民意识和加强社会参与等方面。
城市建设垃圾分类管理策略研究
城市建设垃圾分类管理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垃圾的分类处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保工作,而在城市建设垃圾分类管理方面,我们需要采取哪些策略呢?1.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在城市建设垃圾分类管理中,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行垃圾分类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放入不同的垃圾桶或袋子中。
因此,我们需要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利益,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心,让市民以实际行动参与垃圾分类管理。
比如,在公共场所增设分类桶,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开展环保教育宣传等活动,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广和普及垃圾分类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社交媒体等平台,激发市民的环保热情,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使市民逐步树立起“白色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的分类意识。
2.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建设除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以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建设。
具体来说,包括:制定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建立分类管理部门、加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等。
在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方面,需要制订严格的管理规定,规定垃圾的分类标准、垃圾的收运、处置等,确保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实施。
同时,在分类管理部门方面,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垃圾分类管理,指导市民垃圾分类的方式与方法,确保城市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得到全面、规范的管理。
在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方面,则需要建设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增加分类垃圾桶等设施,以方便市民垃圾分类的实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并为今后的城市建设垃圾分类管理提供了基础。
3.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垃圾分类效率科技手段在城市建设垃圾分类管理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与速度,提高城市建设垃圾分类管理的精度与效果。
比如,通过智能分类垃圾桶等新型的科技设备,将垃圾分类处理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实现垃圾桶智能监控、预警、分类等功能。
同时,还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垃圾分类监管系统,实现垃圾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功能,帮助垃圾分类管理部门高效地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点及对策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点及对策1. 引言1.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大约一千字左右会占用多少篇幅等与内容无关的信息。
【引言】中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的内容请看下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措施,对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减少垃圾的数量,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不进行分类处理,垃圾堆积将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加剧环境污染。
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通过分类回收,可以将废弃物中有价值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垃圾分类还能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品质,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增强城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不仅是一项环保行动,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生活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只有广泛宣传垃圾分类意识,大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才能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愿景。
1.2 垃圾分类在城市生活中的难点垃圾分类在城市生活中的难点包括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分类标准不清晰、资源不足影响分类效率、垃圾回收难度大以及多元文化背景导致分类困难。
很多城市居民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对于什么垃圾应该分类以及如何分类缺乏正确的认识。
城市垃圾分类标准通常不清晰,导致居民无法准确地进行分类。
一些城市在垃圾分类设施和资源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分类效率。
垃圾回收难度大,有些垃圾可能被混在一起难以分离。
城市中存在多元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对垃圾的分类习惯不同,也会造成分类困难。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完善分类标准和设施,以及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才能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实现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推进。
2. 正文2.1 缺乏垃圾分类意识缺乏垃圾分类意识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一个重要难点。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策略探讨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策略探讨摘要: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提高,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也愈加增多。
直接将垃圾进行排放或者是简易填埋,经过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腐蚀,向大气层释放大量的碱性或酸性的有机物,同时会污染土壤,在土壤中溶解出很多重金属,形成有机物、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多种不同的污染源,污染大自然的环境,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因此逐渐增多的生活垃圾已成为环境污染的公害,可以采用垃圾分类的方式,分类处理各种生活垃圾,因此,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是重中之重。
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必要性,随后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策略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使用物品越来越多样化,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逐渐增多,导致我国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大幅度增加。
大量垃圾长期堆积得不到有效处理,不仅占用了大片土地,垃圾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吹日晒还容易产生很多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融入土壤,会污染土地,污染自然环境,成为阻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因此,可以通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方式来减少对环境土壤的污染。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是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垃圾进行管控,可有效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有害垃圾处理为无害化,将可回收垃圾经过特殊处理,循环利用,加强垃圾处理,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目前城市的数量逐渐增长,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城市居民占比数越来越多,产生的垃圾也随之增加,每日产生大量的垃圾会加重城市环境污染,加重生活环境的污染,影响到居民的身心健康。
因此,需要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对垃圾处理方式进行改变,有针对性的分类处理垃圾,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从而实现垃圾三化,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1]。
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策略研究
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垃圾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管理城市垃圾,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居民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垃圾分类管理已成为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难题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全国不断进行的垃圾分类试点,奏效显著,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本文主要探讨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策略。
一、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分类是一种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它可以将可回收物、有毒有害物质、厨余垃圾等分别分类处理,有效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节约了资源。
城市垃圾数量庞大,如果不加以分类处理,那么一方面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垃圾分类已成为城市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政策,支持和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些试点示范,有效提高了城市垃圾分类的水平和效率。
二、垃圾分类管理策略1、完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完善垃圾分类管理法规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基础,城市管理者应加强垃圾分类法规和条例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合法化的手段,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的落地和普及。
2、加强宣传和教育城市管理者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广告宣传、社区活动等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技能,引导人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此外,垃圾分类还需要教会人们正确的分类方法,以保证垃圾分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推动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关键,城市管理者应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垃圾分类设施,提高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为了方便市民分类和清理垃圾,投放点应该清晰明了,并配备插座和垃圾桶等设施。
4、加强垃圾分类监管垃圾分类监管是垃圾分类管理的重要环节,城市管理者应加强垃圾分类制度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市民遵守垃圾分类制度。
加强垃圾分类监管还需要加大惩罚力度,对于不按规定分类的行为进行惩罚,使得整个垃圾分类管理制度能够得到高效执行。
5、加强科技支持推动垃圾分类管理需要科技支持,科技手段可以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和精度,可以规范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题破解的对策建议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题破解的对策建议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程,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也越来越庞大,这给城市垃圾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第一道基础环节,它关系到城市环境卫生、垃圾减量、资源再利用等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问题。
然而,在当前的情况下,城市垃圾分类工作还存在一些难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建议来解决。
一、垃圾分类意识淡漠城市居民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分类,或者只是嫌麻烦,不想费力分类。
这是垃圾分类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让人们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可以通过通过制作各种宣传资料,如宣传画、宣传单、视频等,进行宣传报道,或在社区、学校、市场设立宣传展板,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意识的认识和重视度,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生活的基本习惯。
二、垃圾分类设施缺失城市垃圾分类设施缺失是影响垃圾分类工作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要改善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城市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建立全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对不同垃圾种类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可以在社区、学校、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设置分类垃圾箱,采用色彩明显的分类标识,方便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三、分类结果难以掌控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有部分居民往往没有认真分类,造成分类结果难以掌控,甚至部分可回收物被混合在其他垃圾中处理,浪费了资源,增加了环境污染。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通过加强巡查检查,进行垃圾分类监督,及时发现不良行为,进行惩罚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同时,鼓励市民通过回收可回收物等方式,提高垃圾再利用率,是改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
四、缺乏政策支持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也是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难题之一。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垃圾分类政策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和协调管理,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同时,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互动,尽可能为居民提供方便、有效的服务,帮助居民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和行动规范。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垃圾产生量的飞速增长。
垃圾问题逐渐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垃圾分类,作为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
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2.1 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可有效降低有害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
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通过分类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通过合理处理生活垃圾,减少了排放到大气、土壤、水体中的污染物,维护了环境的清洁和健康。
2.2 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垃圾分类,可以将可回收物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例如,通过回收利用废纸张、塑料瓶等可再生资源,可减少对森林和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同时,通过对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可以制成有机肥料,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3 社会效益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环保行为,也是一种社会公民责任。
通过参与垃圾分类,人们能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此外,垃圾分类还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垃圾分类行业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创造了就业岗位。
三、垃圾分类的实施策略3.1 政府引导与法律法规制定政府在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监管作用。
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应执法机构和监督体系。
政府还应加大投入力度,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垃圾处理设施,并加强对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
3.2 引入经济激励措施3.3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参与度和改变行为习惯的关键步骤。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片、在社区开展讲座、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和方法。
同时,应加大教育力度,将垃圾分类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并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未来公民主动参与环保事业的意识和能力。
3.4 加强设施建设和技术支持实施垃圾分类需要先进设备和技术支持。
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在城市各个区域建设相应规模的集中式或分散式处理设施,并配备高效智能化处置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策略探讨—以循环经济为视角《人民论坛》()綦文生【摘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务院2013年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到2015年,构建起先进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文章以循环经济为视角,通过借鉴国际发达地区的先进做法,对完善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活垃圾分类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及垃圾分类概述循环经济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国内,并得到不断深化和实践。
目前,国内普遍意义上的循环经济是指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及3R(Reducing减量化、Resuing再利用、Recycling资源化)原则,对物质资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经济过程。
与传统经济发展的线性模式不同,循环经济是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closing materials cycle)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力求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以期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在生产、消费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并通过分类、清运、回收,提高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水平。
从循环经济关注的主题来看,垃圾分类无疑是其重点关注的内容。
事实上,垃圾分类正是随着循环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也是循环经济中的一个标志性组成部分。
其中,如自然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都是其要考虑的技术层面的问题。
实践中,往往也将循环经济的理念更多地融入到了垃圾的回收、清运、处理中,研究者指出只有将垃圾的处理与循环经济结合起来,把循环经济纳入到废物处理的每一个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垃圾污染问题,同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减量是系统性的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整体水准仍然较低,政策框架、技术标准、社会观念、产业化程度等各个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关政策与责任体系有待完善。
一是缺乏合理而高效的顶层设计。
城市垃圾管理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末端环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社会性,涉及面广泛。
目前各部门、环节仍然衔接不顺、缺乏整合,亟需在更高层面上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二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标体系尚不够明确。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列出了8项与垃圾分类有关的评分指标,但仍然较为粗线条,需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且该标准与相应的责任体系、收费机制尚未有效衔接,在实践中存在脱节现象。
三是从源头到末端的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体系尚未形成。
垃圾分类责任可分为产生源责任、运输责任、处理责任等。
其中,运输责任、处理责任相对明确,但产生源类型则极其多样、量大面广,在目前的收集运输方式和技术系统水平下,具体责任人和相应责任难以确定,如果不能形成从源头到末端的分类责任体系,就无法使各类垃圾分别进入合理的处理渠道。
市民观念、生活和行为习惯的转变难。
每个家庭、每个市民按照分类标准和垃圾收集站标识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是垃圾得以有效分类回收、处理的重要源头和保障。
事实上,中国大部分地区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仍然欠缺,即使是在上海这样相对发达的地区,居民的垃圾分类处理情况也不容乐观。
根据调查,市民大部分都会支持垃圾的分类回收,但由于个人生活习惯、意识等问题的存在及影响,混合投放垃圾的习惯的改变还需很长时间。
物流系统与技术环节瓶颈。
在提高分类回收效率的同时,清运过程中的物流系统和垃圾处理技术能力同样重要。
当前,由于城市整体规划水平、公共事务管理能力、迅速增长的生活垃圾总量、有限的资金投入和产业化程度等诸多原因,我国城市的垃圾分类清运水平仍有待提高。
就处理环节而言,目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大体有回收利用、填埋、堆肥、焚烧几种方式,在日本,高温焚烧处理的垃圾比例接近80%,其余则多数用于堆肥,填埋的垃圾比重极少。
相较之下,我国城市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仍较为单一,以填埋为主。
如北京市2009年垃圾处理中,填埋、堆肥、焚烧三种处理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90%、8%、2%,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循环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策略明确垃圾分类处理的思路和步骤。
第一,实施“垃圾强制分类”。
用2~5年时间推动“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明确规定垃圾分为“资源垃圾”、“厨余”、“有害”和“其他垃圾”四类,并对每一类垃圾进行细化,制定出指导操作性强的分类说明。
在此过程中,必须下决心改变居民投放垃圾习惯。
目前大部分楼宇住宅小区大多在每个楼层设置垃圾桶,如在原先的垃圾桶边增设一个厨余垃圾投放桶,经测算一个1000户的住宅小区,至少需增加设施设备投入10万元,以及每年由此增加其它费用约需10万元,而且分类投放参与率和准确率难以提高。
第二,推动“资源回收四合一”。
借鉴台湾的经验,统筹小区居民、回收商、地方政府及回收基金等力量,实施资源回收、垃圾减量,并通过回馈方式鼓励全民参与。
初始阶段可以直接补助居民,调动其积极性。
同时设立资源回收管理基金,基金主要来源是对生产制造、进口或销售名目中应回收废弃物厂商征收的清除处理费,用于对从事资源回收的社区居民和回收商进行补贴,运用政府“有形的手”调节促进资源回收。
第三,推行“垃圾不落地。
取消原设在小区或街道两侧的垃圾投放点,要求居民将垃圾拎到垃圾收运车停靠点,在固定时间段内直接投放到垃圾收运车内。
如台湾台北市投入各类垃圾收运车辆近1000辆,设置线路184条,垃圾收运车停靠点4122个,每天下午4点至晚上10点30分收运垃圾。
全台湾不论城市乡村均实施“垃圾不落地”,在大街小巷和居民小区几乎见不到垃圾桶,但城市干净整洁,基本杜绝了乱扔垃圾现象。
第四,实行“垃圾费随袋征收”。
垃圾费按量征收符合“污染者付费”和公平原则,是国际公认的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垃圾减量的有效措施,被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广泛采用。
“垃圾费随袋征收”要求居民投放垃圾时必须使用专用垃圾袋,而专用垃圾袋售价中包含了垃圾处理费。
推行此项制度,允许分类出来的资源垃圾和厨余可以不用专用垃圾袋,免收垃圾费,这形成了“既做环保,又能省钱”的局面。
如台湾新北市一般废弃物清运量从1999年的3778吨/日降至2006年的2804吨/日。
然而到了2006年之后,垃圾减量不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2010年新北市全面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至2011年新北市垃圾减量至1361吨/日,一般废弃物清运量人均仅为0.35公斤/日,取得了惊人的成效。
第五,实现垃圾源头减量。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倡导居民养成生活简朴、爱物惜物、物尽其用的生活习惯,通过引导、奖励及法规约束等方式,扶持资源再生产业。
通过颁布有关垃圾源头减量方面的法规,限制使用塑料袋购物、限制产品过度包装,鼓励生产、流通、消费采用“易于分解、拆解或回收再利用的材质”、“含一定比例再生资源”或“标明分类回收标志”的产品。
完善垃圾分类相关的政策法律框架。
第一,形成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体系。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相关政策体系不完善,已经制定出台的政策也未能得到有效实施。
在“大循环战略”作为国家整体战略被提出、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焦点问题的时代背景下,应当将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水平相关的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并成为硬性指标、赋予一定权重。
第二,完善垃圾分类相关的法律法规框架。
政策要有效指导实践,必须落实到法律法规层面。
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践起步较晚,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法律体系框架不够清晰,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垃圾的种类为顺进行编排,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既分散,也不明晰,不利于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
同时,法律法规内容不完善、修改修订滞后也较为突出,关于垃圾分类实施的具体法律法规,目前只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法律法规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响应速度则明显滞后。
第三,营造保障和促进垃圾分类的良好道德环境。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属于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要求,因此,要积极推进环境文化建设,发挥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以多种工作形式和实现方法,在全社会形成较为严格的环境道德规范,宣扬“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光荣,不分类回收可耻”的道德观念,以社会工作管理部门为轴心,形成遍布街道、社区、楼宇的监督网络,兼以微博等新兴社会化媒体平台的曝光威力,形成近年来的“拒绝中国式过马路”、“光盘行动”等新型道德风尚。
形成更为科学精细的技术标准体系。
第一,科学化的垃圾分类方法。
所谓科学化,即不仅要对垃圾以其性质、成分特点为标准进行分类,而且要充分考虑并结合回收、清运等各个环节的实际工作情况。
如深圳市确定居民小区、餐饮区、办公区、公共场所四种方法。
居民小区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
酒楼、宾馆、饭堂等餐饮区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其它垃圾三个大类。
大型办公区可回收物细分为:纸类、饮料瓶罐类、塑料类;机场、车站、码头、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的垃圾可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二个大类。
第二,接地气的垃圾分类标准。
所谓“接地气”,即垃圾分类标准要鲜活、具体。
因为垃圾分类的主体并不是专业工作者,更不是学者,而是广大居民。
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阅读和理解需要,根据分类原则,多列举一些各类垃圾包括的具体内容,并可采取图文并茂、多种介质的形式,使分类标准更加明晰,更易于市民了解和熟悉。
如台湾公告的应回收废弃物明确为15大类、36项、60多种,十分清晰。
深圳市目前也在应回收的器物上以文字和图画的形式注明内容。
第三,加强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投入。
做好理论研究,是形成技术标准体系、有效指导实践的前提。
垃圾分类虽然是具体环节的工作,但其背后涉及领域复杂,既关系到政府职能划分和机构改革,又关系到社区建设和公民参与;既涉及产业经济、循环经济理论,又涉及环境工程、化学工程技术,需要各学科领域加强合作。
可参考IBM等企业的前沿经验,建立相应的专门研究咨询机构,吸纳各学科背景的优秀人才和实践工作者,构建能够提出城市垃圾分类整体方案的本土智库。
积极参加国际气候环保峰会论坛,主动举办循环经济发展的会议,参与国际合作机构的活动及技术人员培训,交流经验,学习技术。
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
第一,强化民众自觉参与意识。
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民众是分类工作的主体,应当将居民垃圾分类作为其责任和义务,以法律法规形式予以明确。
如台湾于2005年开始推动“垃圾强制分类”,对未按标准分类的,要求重新分类或拒绝接收其垃圾。
我国也应当考虑加强立法工作,明确公民责任及处罚依据,理顺执法程序,提升执法效率,在法治的框架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同时,要加强文化观念的培养,在环境文化建设上下更大力气。
比如,在整体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中,构建一套相对整齐划一、较为醒目的垃圾分类回收指引视觉符号系统,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