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中毒案例分析共44页文档

合集下载

职业病案例: 鞋材加工厂苯中毒

职业病案例: 鞋材加工厂苯中毒

鞋材加工厂苯中毒
2020年2月26日,温州市某鞋材加工厂工人陈某(20岁,湖南人)开始从事鞋底清洗工作.
6月6日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症状,即回老家休养.因症状不断加剧.
7月14日前往医院治疗,入院后7小时后抢救无效死亡.
医院诊断结果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颅内出血而致死.
经温州市职业病诊断小组诊断,陈某系职业性苯中毒死亡.
中毒原因分析:
原料使用:使用的清洗液中含有40%的纯苯(剧毒)
作业环境:该厂无有效的通风排毒设施,车间生产环境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达29.6倍.
危害告知:劳动合同中没有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岗位职业危害的告知内容.。

职业危害案例与处理

职业危害案例与处理

化学物的“挥发性”
取决于毒物的沸点和操作温度。
在室温(约20 ℃)操作: 沸点在150℃以上----低挥发性 50-150 ℃------中挥发性 50 ℃以下------高挥发性 在室温以上操作,会增加挥发性
(可查表)
化学物的使用“使用量”
确定处理一批(或在一天内连续操
作)使用固态或液态物质的量。 根据供应商提供物质的重量/体积和 类型来确定。
中毒原因

作业环境:生产车间全封闭,采用中央空调,
无通风排毒设施。车间生产环境浓度远远超过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三氯乙烯浓度测定结 果:396.7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无有效个人防护:手工操作直接接触,无有防 护措施,经皮肤吸收。 健康体检不落实:劳动者出现症状未及时治疗 和脱离工作岗位,导致病情加重,死亡。 职业病危害未告知:劳动者不知道毒物危害及 防护知识
案例五:矽肺
2004年5月6日晚,中央电视台
“焦点访谈”栏目播出温州市龙 湾区陶瓷制品加工企业矽肺事件 陶瓷制品加工企业中造成数十名 工人患矽肺。
1993年泰顺县496名职工承包沈阳至
本溪高速公路吴家岭隧道的南北段 工程,因工作场所无任何防护措施, 致使196名职工患尘肺(已死亡10 人),年龄最小的22岁,工龄最短 的为1个月。 2005年泰顺县某叶腊石矿455名工人 体检发现约有90名矽肺病。
• 嘉兴某制革企业工人,男,18岁, 2003年7月2日进 •
厂,干法生产线,从事涂头作业。 2003年12月11日,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皮肤和巩膜黄染,但未就诊,继续工作;12月13日 清晨因症状加重不能继续工作(上夜班),请假离 厂,但仍未就诊; 12月15日出现意识异常; 12月16 日被家属送某综合性医院就诊,以病毒性肝炎收入 院; 12月17日上午,吐咖啡色液体,意识不清,诊 断为中毒性肝病。12月24日夜死亡。 死亡诊断“中毒性肝病”并发“急性肝功能衰竭、 肝昏迷、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 血”。

职业病案例: 喷漆工人混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病案例: 喷漆工人混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喷漆工人混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概述2020年5月3日15时,某防腐公司劳务队3名油漆工在江南造船集团责任有限公司7万6千吨散货船(H2320)四号大舱进行喷漆作业(自述均佩带防毒面罩),17∶30左右其中1人首先出现头晕、胸闷症状,另2人也相继出现类似症状。

这3人相继被监护人员发现后救出,于18∶55分被送入瑞金医院急诊救治。

该船甲板至舱底有5层楼深。

发生中毒的3名工人当时就在舱底处喷漆作业,事故发生后调查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已有3条送风管被放入舱底送风,而四号大舱的入口处已成为一个排风口。

调查人员在距舱底3层半楼的高处(由于晚间无照明设施)设点采样(采样时间21∶50~22∶10)。

采样结果为苯3.1mg/m3、3.4mg/m3、甲苯13.8mg/m3、13.3mg/m3、二甲苯161.0mg/m3、150.3mg/m3。

根据现场调查与专家会诊结果,初步诊断本次中毒为一起急性职业性混苯中毒事件。

事故分析三苯属于芳香烃类化合物,是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

在常温下为无色油状液体,极易挥发。

造船业常用作溶剂、稀释剂。

在空气中以气状态存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接触主要损害造血系统。

急性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汽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受损症状。

轻度有黏膜刺激征,随即出现兴奋或酒醉状态,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

重症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昏迷、谵妄、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脉细、呼吸浅表、血压下降,严重时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慢性苯中毒主要临床症状表现:①神经系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等,也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个别晚期会有四肢尖端麻木和痛觉减退的现象。

②造血系统的异常表现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以白细胞减少最常见,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苯中毒早期的红细胞由于代偿作用及其寿命较长,数量未见明显减少,但晚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苯中毒案例分析

苯中毒案例分析
防护措施,室内无通风排毒装臵。无在岗期间
健康检查制度,未接受过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上岗前未进行健康检查。本人不知道仓库中存
放的苯、甲苯、醋酸乙酯等是有毒物质,从事
此工作后出现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
月经过多、牙龈出血才去医院就诊。
3.试述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其作 用机制。比较急、慢性苯中毒的临 床表现有何不同? 4.指出造成患者慢性苯中毒的原因是 什么? 5.请你给一些建议,如何采取有效措 施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担任仓库保管员,工作一贯勤勤恳恳.每天
都在仓库工作。仓库中存有苯、甲苯、汽油、
醋酸乙酯等化学品。经测定,空气中苯浓度
最低为120 mg/m3,最高达360 mg/m3 (苯的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6 mg/m3),是标准
值的20-60倍,诊断为慢性苯中毒。
案例描述
患者的办公室设在仓库内,工作时无任何
2.化工原料:如制造苯乙烯、苯酚、药物、合成橡胶、
塑料、合成洗涤剂、合成染料、炸药等。 3.溶剂、稀释剂和萃取剂:生药的浸渍、提取,油漆、 油墨、树脂、人造革、粘胶剂等的制造。 4.燃料:工业汽油中苯的含量可高达10%以上。
制鞋
石油裂解
化工原料
油漆
工作在有毒 环境的刷胶 工人
弥漫着刺鼻胶水味的生产车间
案例描述
住院后经用升白细胞、多种维生素、核苷酸
类药物及泼尼松、丙酸睾丸素,辅以中草药治
疗,患者的病情好转.血象已回升至正常水平,
即出院,休息半个月后,又回到原工作岗位。
继续从事仓库保管工作,7个月后患者出现反复
发热、口腔溃疡、月经过多、牙龈出血等,症
状较以前严重而再次人院治疗。
6.简述慢性苯中毒的治疗和处理措施。

中毒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中毒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中毒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目录一、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1)1.1 毒气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1)1.1.1 事故经过 (2)1.1.2 事故原因分析 (4)1.1.3 事故预防措施 (5)1.2 化学品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6)1.2.1 事故经过 (7)1.2.2 事故原因分析 (8)1.2.3 事故预防措施 (9)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0)2.1 煤气泄漏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1)2.1.1 事故经过 (13)2.1.2 事故原因分析 (14)2.1.3 事故预防措施 (15)2.2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6)2.2.1 事故经过 (18)2.2.2 事故原因分析 (18)2.2.3 事故预防措施 (20)一、中毒事故案例分析2018年某化工厂发生一起苯中毒事故,造成多名工人不同程度的中毒。

事故原因是由于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苯进行有效的储存和处理,导致苯泄漏。

泄漏的苯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气体,遇火源时可能引发爆炸。

当工人进入泄漏区域时,吸入了大量的苯蒸气,导致中毒。

经送医救治,部分中毒工人的生命得以挽回,但仍有两人因中毒过重不治身亡。

2019年某食品加工厂发生一起农药中毒事故,造成多名工人不同程度的中毒。

事故原因是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农药进行妥善储存和使用,导致农药泄漏。

泄漏的农药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有毒气体,当工人进入泄漏区域时吸入有毒气体,导致中毒。

经送医救治,部分中毒工人的生命得以挽回,但仍有一人因中毒过重不治身亡。

年某制药厂发生一起药物误食中毒事故,造成一名工人中毒。

事故原因是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药品进行严格的包装和标识,导致一名工人将药品误认为是食品而食用。

该员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经送医救治,生命得以挽回,但仍需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1.1 毒气泄漏事故案例分析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因反应釜的老化及未及时维修,发生毒气泄漏事故。

由于该化工厂涉及有毒化学物质的生产,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导致大量有毒气体扩散至工作环境中。

职业病案例: 苯中毒案例分析

职业病案例: 苯中毒案例分析

苯中毒案例分析苯,是一种化工生产的基本原料和广泛使用的溶剂,如制造染料、药物、香料、农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炸药等;作为溶剂则用于油漆、喷漆、油墨、印刷、树脂、人造革、粘胶(鞋厂、球厂、纸箱厂)及合成洗涤剂(清洗模具)等。

苯具有芳香味,是易挥发的液体。

在生产中,它以气体状态进入呼吸道,吸入高浓度苯蒸汽会引起急性苯中毒,表现为:①双眼流泪、怕光、视力模糊及咽喉痛、咳嗽、胸闷、憋气等不适。

②出现兴奋、面色潮红、继而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恶心、呕吐、心悸、步态不稳等酒醉状态,称“苯醉”,严重的会出现剧烈头痛、复视嗜睡、幻觉、肌肉痉挛,血压下降、或心律失常等症状,最终会因为呼吸麻痹而死亡。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苯则会造成慢性苯中毒,临床表现有:①头晕、头痛、多梦、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②血液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引起全血减少,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常常有心慌、心跳、气促、头晕、无力、面色苍白、月经过多和皮肤、粘膜出血倾向(如皮下出血点、紫斑、鼻及齿龈出血等)。

③皮肤脱脂、变干、出现皮疹样皮炎、脱脂性皮炎和皮肤皱裂等。

张红,不满17岁,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放弃学业外出打工。

2020年3月,她只身来到广东,先后在东莞三家鞋厂打过工,从事鞋底部品质检工作以及棉布针车工作。

在这三家厂工作时,厂方都没有为员工进行体检和办理工伤保险。

为了多往家里寄钱,她特别省吃俭用。

张红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在工作岗位患上了职业病,这不仅让她失去了劳动的能力,还威胁她的生命。

到了2020年11月,她开始感到身体不适,头晕特别明显。

12月时,她出现牙龈及皮下出血,时常全身乏力。

之后,她就被送到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治疗。

入院11个月以来,张红工作过的三家工厂竟然没有一家愿意为她的患病承担责任。

无奈之下,张红的姐姐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找到张红工作过的最后一家鞋厂。

但是作为最后用人单位的这家鞋厂除了在张红入院之初交给医院3万元之外,就拒绝再交纳任何费用。

工人地下防水施工苯中毒事故分析

工人地下防水施工苯中毒事故分析

工人地下防水施工苯中毒事故分析
事故经过
1999年7月19日晚22时,某建筑工地地下4楼进行涂刷防水涂料作业,刘某与贾某、张某、秦某和陈某在距地面15m、宽9m的狭长基槽内进涂刷行作业,陈某负责运料。

作业过程中,5人都未佩带任后防护用品,现场也无任何机械通风装置。

当工作到次日凌晨1时30分时,陈某发现刘某、贾某晕倒在作业现场,立即找警卫组织抢救,并报告急救中心,随后赶回现场,发现另两名工人张某、秦某也昏倒在现场。

经其他工人的抢救,分别将4人救离现场,在抢救过程中,因抢救人员均未带个人防护用品,先后有10名工人出现中毒症状。

后经急救中心医务人员抢救无效刘某、贾某当场死亡,张某、秦某和其他15名中毒人员经医院抢救脱离危险。

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由于在15m深的地下涂刷作业,现场没任何通风设施,工人没有佩带任何防护用品,有机溶剂大量挥发,苯浓度严重超标,导致工人吸入中毒。

职业性苯中毒案例

职业性苯中毒案例

2010年2月4日,许昌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三联机车间5名职工因身体不适先后到市中心医院就诊,医院对患病职工作出初步诊断:不排除接触苯作业导致的职业损伤。

接到报告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执法监督所与市安监局于当天组成调查组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三联机车间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测,发现空气中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方面指示市安监局依法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实施停产整顿,另一方面安排市卫生局、市经济开发区督促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立即组织三联机车间职工进行体检筛查。

检查中共发现35人血液指标异常,其中27人需住院治疗,8人居家治疗。

事件处置过程中,市委书记毛万春、市长李亚多次作出批示,对救治病人、履行职责、监督排查、调查处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疑似职业中毒事件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听取事件处置进展情况汇报,对医疗救治、职业病诊断、事故调查处理、发制品行业有害工序排查整治和善后处理等工作进行部署。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指示,不惜代价,全力救治病人。

27名患者被安排住进许昌市条件最好的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

市卫生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医疗救治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患病职工的医疗救治和病情监测工作。

市中心医院在分析病情的基础上,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对患病职工进行了积极救治。

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提供了充足的治疗资金,对居家治疗病人全额报销费用,对住院病人及时结算医疗费用,保证救治工作有序开展。

至3月30日中午,已报销医疗费用78万元。

2月21日,医疗救治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邀请河南省人民医院两位专家对治疗工作进行指导。

两位专家在会诊时表示,这些病人通过科学施治,正常情况下都可以治愈。

与患病职工救治工作同时,市疾控中心及时受理并依法组织了对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28名职工的职业病诊断,诊断结果显示28名申请人均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职业病案例: 上海某印刷器材厂苯中毒调查

职业病案例: 上海某印刷器材厂苯中毒调查

对上海某印刷橡胶业发生苯中毒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该厂在生产印刷橡胶布中使用纯苯作为橡胶溶剂,车间空气苯平均浓度高达207.54mg/m3。

在5年中对33名接触纯苯者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发现苯中毒5人,患病率高达15.2%,达到1981年全国苯中毒普查的接触纯苯者中毒率0.94%的16.1倍之多。

提示:应加强印刷橡胶行业的防护和工艺改革工作。

关键词:印刷橡胶业;苯中毒;调查上海某印刷器材厂,于1960年建厂,生产印刷橡胶布,1960~1994年使用纯苯作为橡胶溶剂,每月使用纯苯约15吨。

1989~1994年,接触纯苯33人,苯中毒患病率15.2%,苯中毒观察对象为33.3%。

现将该厂苯中毒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上海某印刷器材厂从事苯作业、专业工龄半年以上的工人共33人,男性13人,女性20人,男∶女=1∶165。

以上海市职业性苯作业体检表为调查依据,按其作业工种、专业工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作业环境浓度等项,结合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分析。

苯中毒均按国家标准(GB3230—82)苯中毒诊断标准集体会诊确诊,1例重度苯中毒、2例中度苯中毒、2例轻度苯中毒为重点调查对象。

1.2车间空气苯浓度测定方法苯作业场所在作业2小时后测定。

测定方法按国家卫生部监发(91)第1号卫生防疫工作规范规定,采用注射器采样100 ml,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车间测定点及浓度经现场调查,该厂掏浆、刮浆车间为不定期测定点,每个测定点每次测定2个样品,1988~1994年间共测定样品54个,车间空气苯的浓度范围为1.9~1400mg/m3,其平均浓度为(207.54±240.62)mg/m3,样品最高浓度为掏浆车间,进出料时空气苯浓度为340~1400mg/m3。

工人每天进出料时接触高浓度苯2~3小时,进出料后进入休息室休息,车间休息室浓度为7.5~8.1mg/m3,工人每天上班时间4~6小时。

3例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案例分析

3例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案例分析
查 劳动者发 病前后 工作 场所 的
碍性 贫血 的发病率 为 1 2 . 1 / 1 0万 ,危险度增加到 5 . 8倍。苯所
致 白血病 多数 出现在接触苯后数年 至 2 0年 J ,《 职业性苯 中
甲苯含量 ( P C — T WA)< 3 . 3 m /m s ,远低 于 国家规 定 的工 作 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 限值 检出 限。但 目前对 这些 资料 的可 信性仍存疑问 ,一是用人单 位 自身并 不 了解 “ 三 苯” 接触 的 含义 ,提供职业史较 为 随意。例如 [ 案例 1 ]在 劳动 者提 请 诊断 申请时 ,接触史 填写苯 、甲醛 等危害 因素 ,用人单 位 盖 章同意未提出异议 ;二是 空气检 测并未 在正常 生产情 况下 进
【 案例 2 】某物业管理有 限公 司维修工 , 工龄 2 年4 个月,
临床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病前 曾连续 1 0 d从事地 下室风 机房 电机 、风机保养刷漆工作 。
D S )等资料确定苯浓度水平 。[ 案例 3 ]用人单位提供 的检 测
报告显 示 ,喷 涂 车 间 ( 非 劳 动 者 工 作 岗位 ) 苯 含 量 ( P C —
断结果均为无职业性苯中毒 、无职业性肿瘤 ,[ 案例 3 ]的市 级鉴定结果为无职业性肿瘤。
2 讨 论
2 . 1 职业性苯 接触史及其剂量一 反应关系 有无职业 性 接 触是 诊 断 的要 点 。 《 职业 病 诊 断 通 则》 ( G B Z / T 2 6 5 -2 0 1 4 ) 中明确 说 明 :判定疾 病 与接触 职 业病 危 害因素之问的因果关 系 ,需要 可靠 的职业病危 害 因素接触 资 料 、毒理学 资料 及 疾 病 的临 床 资 料。我 们 认 为 [ 案例 1 ] 、 [ 案例 3 ] 中,劳动者均未提供可靠 的职业病危 害因素接触 资

职业病案例: 低浓度苯作业致慢性苯中毒

职业病案例: 低浓度苯作业致慢性苯中毒

低浓度苯作业致慢性苯中毒苯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应用广泛,苯中毒时有发生,但低浓度苯作业致苯中毒发生少有报道,现就我省职业病防治医院2020年确诊的1例慢性重度苯中毒病例报道如下。

1现场卫生学调查某厂装配车间建筑面积约1700m2,车间工人100余人,作业区分零件散装作业和成品整装作业两部分。

作业车间自然通风,设有天窗.排风扇通风装置。

其成品装配工作岗位与刷漆、补漆岗位立体交叉、交替进行,车间另一端300m左右是喷漆岗位,喷漆室有水帘、排风扇。

装配作业工人未见有个人卫生防护措施。

为确保良好的作业环境和职工身体健康.受该厂委托,我所于2020年和2020年两次对该厂装配车间进行了现场职业卫生监测。

2020年设监测点8处,采集样品36份,测定结果为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04mg/m3;甲苯为0.16mg/m3流程没有变化。

2临床资料2.1职业接触史患者,女,27岁,于l99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某机械厂成品装配车间从事四轮拖拉机皮带罩装配工作,工种为装配钳工,2020年8月调离此工作岗位,在门卫室工作。

患者自诉入厂前健康状况良好,未从事过接苯作业,无特殊服药史,无放射线接触史和家族血液病史。

2.2临床表现患者1999年12月出现头晕、乏力、皮肤黏膜发绀、月经量增多、牙龄出血,平素易感冒等症状。

经该厂职工医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l55医院等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一直在当地医院治疗,2020年7月转入河南省职业病医院治疗。

查体结果显示,一般情况尚可,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2.3实验室检查结果2.3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上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为:Hb110g/L,WBC4.20×109/L,PLT120×109/L。

1999年首次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时检查结果为:Hb102~115g/L,WBL3.50~4.4×109/L,PLT69.0~89.0×109L。

二甲苯慢性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

二甲苯慢性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

二甲苯慢性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2000年7月7日,萧山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接到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和处理的举报。

起因是萧山市戴村供销社塑料厂(乡镇企业)职工任某被医院诊断为二甲苯中毒。

事故经过:7月7日,萧山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接到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和处理的举报,起因是萧山市戴村供销社塑料厂(乡镇企业)职工任某被医院诊断为二甲苯中毒,目前任某正在住院医治。

该所接到举报后进行了调查。

任某于1997年进厂,1999年1月从事钙塑箱的印刷工作,1999年10月至2000年6月17日从事擦字工作。

2000年4月底消逝身体乏力、恶心、头晕及牙龈出血等症状。

该厂在旧钙塑箱上擦字和在新钙塑箱上印字两道工序中,均使用了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8月7日任某被杭州市疾病预防把握中心确诊为慢性重度苯中毒(再生阻碍性贫血)。

萧山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于7月17日调查该厂二甲苯的进货渠道,发觉有苯的进货发票,并对印刷、擦字作业场所的6个测定点采样检测,检测结果苯浓度全部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国家卫生标准40mg/m3),其中最高浓度达995.3mg/m3。

同时发觉,该厂未申请职业危害因素登记和办理职业卫生审查手续;未对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未对印刷、擦字作业场所设立平安卫生警示标志和实行有效防护措施。

依据调查,卫生监督所向该厂发出了《卫生监督看法书》,要求在7月20日前完成职业性体检和设立平安卫生警示标志,并安装防护设备后方可从事印刷、擦字工作。

9月15日,杭州市疾病把握中心依据体检结果,对该厂另外14名印刷、擦字工人进行职业病诊断,诊断结果为:观看对象4人,慢性轻度苯中毒6人,慢性重度苯中毒1人。

事故分析:这起事故的发生,过程简约,现实清楚,构成事故的次要缘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做好平安防护工作。

事故教训与防备措施:平安防护工作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对生产环境的平安把握,尤其是有毒有害环境平安把握;二是生产过程的平安防护;三是对作业人员的平安防护。

苯中毒案例-复旦大学

苯中毒案例-复旦大学

苯中毒案例-复旦大学实习四苯中毒案例讨论一、目的要求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和讨论,掌握苯中毒的主要表现和诊断标准,熟悉苯的主要接触来源、预防和治疗处理原则,了解苯代谢的特点。

二、内容1.案例一位50岁男子主诉鼻反复出血2天,过去6个月中共发生3次,容易感觉疲乏,伴头晕、恶心、面色苍白;2月前手臂和大腿曾发生多处瘀点和瘀斑,由于食欲不好2年内体重减轻6公斤。

疾病史:曾有骨折和重感冒史,无过敏史,偶饮酒,4年前已戒烟,近期无服药史。

体征:心肺(-),皮肤苍白、干燥,咽部炎症,牙龈出血,结膜苍白,四肢末端有程度不一的瘀点和瘀斑。

实验室检查:血糖、血尿素氮、血红素正常;Hb 10g/dL;红细胞压积32.6%,RBC 3.32×106/mm3, WBC 1,500 /mm3,血小板50,000/mm3,胸片可见高密度阴影,血尿(-),心电图正常。

该男子是一名柴油机工程师,在汽车公司工作12年,8年前离婚,其前妻曾有过两次流产,目前患有孤僻症。

问题1.这位男子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鉴别诊断包括哪些?问题2.可能的病因是什么?2.苯接触来源和苯中毒的高危人群苯是无色透明、易燃液体,易挥发,有特殊的芳香味。

苯在工业上的应用始于100年前,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苯的应用日益广泛,遍布全世界。

苯是常用的溶剂和化工原材料,主要用于橡胶、皮革、制鞋、箱包、制药、涂料、印刷等行业。

另外,家庭装潢、家具、工艺品和玩具等行业也存在苯接触。

苯是石油和汽油中的重要成分,是汽车废气中的两种主要致癌物之一,环境空气中苯的浓度也有增高的趋势。

我国苯作业工作大多数接触苯及其同系物甲苯和二甲苯,属混苯作业。

地下管道破裂和废弃物可以造成饮用水苯污染。

同时,吸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苯接触途径。

据估计,每支香烟中约含苯1mg。

苯主要在肝脏和骨髓中被混合功能氧化酶(MFO)转化为毒性代谢产物,所以那些可以诱导MFO的药物(如苯巴比妥、乙醇)和化学物(如氯丹、对硫磷)可以增加苯的毒性。

苯中毒案例分析[专家知识]

苯中毒案例分析[专家知识]
苯中毒
行业精制
1
【案例1】
患者张xx,女性,36岁,某皮鞋厂仓库保管员。因
头痛、头昏、乏力、失眠、多梦、记亿力减退、月经过
多、牙龈出血而入院。人院检查:神志清楚,呈贫血面
容,皮肤黏膜无淤点,体温37℃,呼吸21次/min,血
压110/65mmHg(14.7/8.7kPa),心肺(-),腹部平软,
肝在肋下1.5cm,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2.5×109/L,
❖重症者:神志模糊加重,可有昏迷、抽搐严 重者可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
❖ 呼出气苯、血苯和尿酚可增高。
行业精制
20
2.慢性中毒 (1)神经系统:类神经症和植物神经 功能紊乱。
行业精制
21
(2)造血系统:
重点
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点。 血象异常:最早和最常见的是持续性WBC计数减 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而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40%),白细胞数低于4×109/L才有意义。 血液涂片:可见白细胞中毒颗粒、空泡、破碎 细胞等;中度中毒患者RBC计数减少;中毒晚期可 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甚至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
墨、树脂、人造革、粘胶剂等的制造。 4.燃料:工业汽油中苯的含量可高达10%以上。
行业精制
12
制鞋
石油裂解
化工原料
行业精制
油漆
13
工作在有毒 环境的刷胶 工人
行业精制
14
弥漫着刺鼻胶水味的生产车间
女工的手就这样 与胶水直接接触
行业精制
15
气味虽刺鼻,工人却无暇顾及
重点
2.要确定其为职业性中毒,还应调查什么?
疗和处理措施。
7.患者为什么再次人院?其后果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