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触探试验word版本
岩土测试技术第3章-动力触探试验
02 动力触探试验的基本原理
动力触探试验的原理
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通过锤击或落锤的方式,使一定形状和质量的探头贯入土层 ,根据贯入过程中所受阻力和探头贯入土层的深度来推求土层工程性质的原位测 试方法。
动力触探试验的原理基于能量守恒和动量定理,通过测量锤击能量、贯入时间和 单位时间内贯入的深度,可以推导出土层的力学性质指标。
锤击装置包括锤头、锤杆和支架,用于产生锤击力。
触探杆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传递锤击能量和支撑 探头。
深度测量装置用于精确测量探头贯入土层的深度。
03 动力触探试验的操作流程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试验目的
明确试验的目标,是为了评估土体的力学性 质、确定地基承载力还是其他目的。
准备试验场地
清理试验场地,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并 按照要求整平场地。
提出结论和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结 论和建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
提供依据。
04 动力触探试验的结果解读
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的解读方法
原始数据转换
01
将采集的原始动力触探数据转换为击数和能量等参数,以便进
行后续分析。
对比分析
02
将试验结果与标准值或已知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岩土的力学性
质和承载能力。
曲线拟合
选择合适的探头和钻杆
根据试验要求选择适合的探头和钻杆,确保 能够达到所需的探测深度和精度。
安装探头和钻杆
将探头和钻杆安装到测试仪器上,并确保连 接牢固。
试验操作步骤
调整测试仪器
根据试验要求调整测试仪 器的各项参数,如落锤重 量、落高、贯入速率等。
进行触探
操作测试仪器,使探头 贯入土体,记录贯入深
度和相应的锤击数。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目录(Ⅰ)文字部分一、工程概况二、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依据1 检测试验方法2 检测试验主要技术标准及依据三、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概况1 试验工作量布置2 试验概况四、检测试验结果1 检测试验分析判断2 检测试验结果五、结论与建议(Ⅱ)图表部分云南大理至丽江江高速公路(K80+811~K80+813)碎石桩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报告一、工程概况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土建合同段K80+811~K80+813共打了9根碎石桩作试桩,选取3根作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
二、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依据1. 检测试验方法沉管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目前尚无法定规程,沉管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包括碎石桩施工质量检验和加固效果检验两个方面。
沉管碎石施工质量检验(即成型质量检验)采用方法为动力触探(N63.5)和单桩载荷试验,目的为检验碎石桩成型质量,检测评定的项目应包括碎石桩密实度、桩长及单桩承载力。
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检验采用方法为单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
根据上述试验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工程质量进行总体评估。
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是检验碎石施工质量(即成型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主要是采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63.5kg,自由落距76cm),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探头锥角60°,锥底面积43cm2)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难易程度(本次试验采用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来判断碎石桩的成型质量。
(1) 触探试验满足下列要求:1)采用固定落距的自由落锤方式,保证穿心锤自由下落;2)保持探头与触探杆有很好的垂直导向,最大偏斜度不超过2%;锤击速率保持在15~30击/分钟;3)触探一般应连续进行,锤击数大于50时方可停止,在排除异常因素之后应继续进行。
4)现场记录采用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为一阵击的实测锤击数N63.5记录一次。
(2)影响因素校正1)触探杆长校正:当触探杆长度小于2米时,锤击数不作校正当触探杆长度大于2米时,按下式校正N63.5=αNN63.5—经杆长校正后的试验锤击数N—贯入10cm的实测锤击数α—触探杆长校正系数,按表1选定或进行内插。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目录1.检测内容2.检测方案3.检测结果4.结论1.检测内容本次检测的内容为软基处理段的地基均匀性、密实性及其承载力。
通过动力触探试验,对地基的质量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土建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2.检测方案本次检测采用动力触探试验,通过对地基进行垂直冲击,测量反弹能量和击穿深度,评估地基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承载力。
试验方案经过编制、审核和审批,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检测结果经过试验,软基处理段的地基均匀性良好,密实性较高,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存在的局部松软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
4.结论本次检测结果表明,软基处理段的地基质量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我们将继续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施工质量。
一、动力触探试验范围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勘察方法,适用于测定土层的物理性质、土层的压缩性和承载力等参数。
试验范围主要包括土壤、砂土、粉土、黏土等不同类型的土层。
二、编制依据本文编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工程情况,采用动力触探试验的常规方法和流程。
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动力触探试验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合适的仪器设备。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
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检测环境动力触探试验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检测现场应平整、干燥、无杂物,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五、地基承载力要求地基承载力是动力触探试验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进行试验前,需要明确工程的地基承载力要求,以便于根据试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六、检测工作流程动力触探试验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试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处理等环节。
检测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执行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检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动力触探试验需要在现场进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梧州环城公路土建3-2工区动力触探试验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检测内容:软基处理段的地基均匀性、密实性及其承载力检测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10月15日目录一、动力触探试验范围 (2)二、编制依据 (2)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 (2)四、检测环境 (3)五、地基承载力要求 (3)六、检测工作流程 (3)七、检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4)八、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及意外情况时的处理 (5)九、检验后的检查 (5)十、原始记录 (5)十一、数据的分析处理 (6)十二、检测报告 (6)十三、附表 (6)一、试验范围本标段软基大部分为水田路段,由于长期受到水的浸泡,冲击层粘土呈现软塑饱与状态,形成软土地基,路基填筑后极易形成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过大,导致路基剪切、滑动破坏等现象,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后方能填筑路基。
本标段软基处理办法有:换填法、水泥搅拌桩法等二种处理手段。
根据设计要求,软基处理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动力触探试验,以确定水泥搅拌桩桩距与软基换填深度,指导现场施工。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与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
本工程动力触探试验范围见附表。
二、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 5219-2000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3、1、检测人员:总包试验人员、监理试验人员,我工区试验人员。
3、2、仪器设备:轻便圆锥动力触探仪(探头、触探杆、穿心锤)。
3、2.1仪器设备符合有关标准、规范、与规程要求。
3、2.2仪器有效性:仪器设备每年进行一次自检,其技术指标符合仪器质量标准的要求。
3、2.3仪器保护措施:运输过程中应将圆锥头拆卸并包装妥当,避免锥头受撞变形。
四、检测环境检测场地表面局部平整,无积水。
五、地基承载力要求根据设计要求,软基换填与水泥搅拌桩路段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小于150Kpa。
(完整word版)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要点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现场操作规程一、标准贯入试验1.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0.15m处,清除残土。
清孔时应避免试验土层受到扰动。
当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进行试验时,应使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以免出现涌砂和坍孔。
必要时应下套管或用泥浆护臂.2. 贯入应拧紧钻杆接头,将贯入器放入孔内,避免冲击孔底,注意保持贯入器、钻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
孔口宜加导向器,以保证穿心锤中心施力。
注:贯入器放入孔内,测定其深度,要求残土厚度不大于0.1m。
3.采用自动落锤法,将贯入器以每分钟15~30击打入土中0.15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0。
10m 的锤击数,累计0.30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N,并记录贯入深度与试验情况。
若遇密实土层,贯入0.3吗锤击数超过50击时,不应强行打入,记录50击的贯入深度。
4.旋转钻杆,然后提出贯入器,取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描述、记录,并量测其长度.将需要保存的土样仔细包装、编号,以备试验之用.5.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直到所需深度。
二、静力触探试验1.平整实验场地,设置反力装置。
将触探主机对准孔位,调平机座(用分度值为1mm的水准尺校准),并紧固在反力装置上.2.将已穿入探杆内的传感器引线按要求接到量测仪器上,打开电源开关,预热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3.贯入前应试压探头,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等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当测孔隙压力时,应使孔压传感器透水面饱和。
正常后将连接探头的探杆插入导向器内,调整垂直并紧固导向装置,必须保证探头垂直贯入土中。
启动动力设备并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4.采用自动记录仪时,应安装深度转换装置,并检查卷纸机构运转是否正常;采用电阻应变仪或数字测力仪时,应设置深度标尺。
5.将探头按1.2±0。
3m/min匀速贯入土中0。
5~1.0m左右(冬季应超过冻结线),然后稍许提升,使探头传感器处于不受力状态,待探头温度与低温平衡后(仪器零位基本稳定),将仪器调零或记录初始读数,即可进行正常贯入。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12.1 适用范围12.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地基土或加固土增强体的均匀性,判定地基处理效果。
12.1.1[条文说明]动力触探试验还可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等;另外,当具备本地区可靠对比验证经验资料时,根据动力触探试验指标,还可推断地基土或加固土增强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等)。
12.1.2本方法根据锤击能量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轻型动力触探适用于浅部的填土、砂土、粉土、黏性土等原状岩土以及采用粉质粘土、灰土、粉煤灰、砂土的垫层和水泥土搅拌桩、单液硅化法加固地基;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于砂土、中密以下的碎石土、极软岩等原状岩土以及采用矿渣、砂石的垫层和强夯处理地基、不加填料振冲处理砂土地基、碎石桩振冲法、砂石桩、石灰桩、冲扩桩、单液硅化法加固地基;超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于密实和很密的碎石土、软岩、极软岩等原状岩土以及强夯处理地基、不加填料振冲处理砂土地基、砂石桩、石灰桩。
12.1.2[条文说明]轻型动力触探的优点在于轻便,在判断水泥土搅拌桩的搅拌均匀性等方面有实用价值。
重型动力触探是应用最广泛的动力触探试验,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而且它的落锤能量与标准贯人试验及国际上通用的动力触探试验相一致。
12.2 仪器设备12.2.1动力触探仪由穿心锤、圆锥触探头和触探杆(包括锤座和导向杆)组成。
其规格如表12.2.1所列。
表12.2.1 动力触探设备类型和规格设备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落锤质量(kg) 10±0.2 63.5±0.5 130±1.0落距(cm) 50±2 76±2 100±2探头直径(mm)40 74 74 截面积(cm2)12.6 43 43 圆锥角(°)60 60 60触探杆直径(mm)25 42 50~60 每米质量(kg)<8 <13锤座质量(kg)10~15注: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探头直径的最大允许磨损尺寸为2mm;探头尖端的最大允许磨损尺寸为5mm。
地基基础动力触探试验报告
检测类别
委托检测
委托范围
炼钢主控楼1#塔吊基础
设计承载
力(kpa)
>145
检测点数
16
检测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
检测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 准》GB50202-2018
检测内容
地基承载力
试
验 结 论
1、地基以下0-30cm承载力为180kpas 30-60cm承载力为220kpa、60・90cm承 载力为200kpa、90-120cm承载力为265kpa、120-150cm承载力为210kpao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
河南安钢周口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编巧
DZQT20082501
工程名称
河南安钢周口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钢 连铸项目C标段
委托Fl期
2020年8月23日
施工单位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检测R期
2020年8月23日
监理单位
上海宝钢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FI期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年8月25日
工程地点
2、地基以下0-150cm范围内平均承载力为195kpao
3、经试验分析此基础范围内地质均匀,无软弱下卧层或浅埋突出硬层。
备注
/
注:无签字盖萃无效.未经木爪位允许复制无效。
试验:审核:批准:
试验单位:核工业江西工程勘察研究总院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梧州环城公路土建32工区之马矢奏春创作动力触探试验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检测内容:软基处置段的地基均匀性、密实性及其承载力检测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10月15日目录一、动力触探试验范围2二、编制依据3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3四、检测环境4五、地基承载力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检测工作流程3七、检测中应注意的平安事项5八、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及意外情况时的处置5九、检验后的检查6十、原始记录6十一、数据的分析处置7十二、检测陈说7十三、附表7一、试验范围本标段软基年夜部份为水田路段,由于长期受到水的浸泡,冲击层粘土呈现软塑饱和状态,形成软土地基,路基填筑后极易形成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过年夜,招致路基剪切、滑动破坏等现象,必需对其进行处置后方能填筑路基.本标段软基处置法子有:换填法、水泥搅拌桩法等二种处置手段.根据设计要求,软基处置正式施工前必需进行现场动力触探试验,以确定水泥搅拌桩桩距和软基换填深度,指导现场施工.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置效果.本工程动力触探试验范围见附表.二、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 52192000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3.1、检测人员:总包试验人员、监理试验人员,我工区试验人员.3.2、仪器设备:轻便圆锥动力触探仪(探头、触探杆、穿心锤).3.2.1仪器设备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要求.3.2.2仪器有效性:仪器设备每年进行一次自检,其技术指标符合仪器质量标准的要求.3.2.3仪器呵护办法:运输过程中应将圆锥头装配并包装妥当,防止锥头受撞变形.四、检测环境检测场地概况局部平整,无积水.五、地基承载力要求根据设计要求,软基换填和水泥搅拌桩路段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小于150Kpa.六、检测工作流程6.1、丈量放样试验前我工区丈量人员对路基放样,标前途基中桩、两侧边桩,作出明显标识表记标帜,确定软基处治范围.6.2、测点布设现场做触探试验每2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做触探试验3个点,触探点离边桩至少3米位置,相邻2个的触探点不年夜于20米.断面检测换填深度年夜于设计深度0.5米时,则触探点应加密至56个点,最终确定换填的深度.6.3、触探试验3.1、采纳自由落锤方法;落距须严格控制在50cm±2cm;3.2、在原空中触探并计录每打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3.3、触探杆最年夜偏斜度不应超越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坚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击;3.4、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3.5、当贯入30cm超越100击或当贯入15cm锤击数超越50击时,可停止试验,并记录50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的标准试验击数.N10=30×50/△S式中△S50击时的贯入度(cm)N10贯入30cm的锤击数3.6现场做动力触探试验严格依照小黑板写收工程名称、里程桩号、试验时间等信息,并拍摄很多于2张的照片.6.4、检测数据归档工区试验室人员和总包部工地试验室进行轻型触探试验检测承载力,总监办见证,对有问题的触探试验路段,由总包部上报总监办,总监办上报宏梧公司,四方收集资料在现场共同确认换填深度.七、检测中应注意的平安事项7.1、检测人员进入工程现场检测时必需佩带平安防护设施.如平安防帽等7.2、其它平安事项应严格按梧州外环高速公路32项目有关规定进行.八、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及意外情况时的处置8.1、意外情况8.1.1触探试验过程中如发生非人为的自然事故而造成试验中断,应呵护样品原样,待恢复正常以后,如对检验工作质量无影响,则试验可继续进行,否则检验工作重新开始.8.1.2检验中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应中止试验,呵护样品原样,待排除故障,修复后方可继续试验,如继续试验影响检验质量及结果,试验工作必需重新开始.九、检验后的检查(1)对检测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2)对全部检验数据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十、原始记录10.1、现场检测数据应按规定格式填写在规定的原始记录表格中,并要实时完成.记录信息应完整、全面、清楚.原始数据和丈量结果应由本试验室人员和总包试验室人员、监理共同判断见证;在路途中注意保密要求.10.2、原始记录内容填写应完整,不得用铅笔和圆珠笔,统一使用蓝色或黑色钢笔、签字笔填写.10.3、原始记录如确需改,作废数据应划两条水平线,将正确数据填在右上方,并加盖更改人印章.10.4、原始记录内容应包括:试验位置、探杆长度、试验深度、锤击数、贯入度等.10.5、每个桩号所收集的数据必需只有一个唯一性标识,防止混淆.十一、数据的分析处置11.1、数据处置:数据收集完成后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对锤击数进行修正.11.2、轻便触探试验记录,并应对试验过程呈现的异常现象作弥补说明;11.3、计算公式:承载力=N*820(N是锤击数)十二、检测陈说12.1、检测陈说的编制、审核、批准应严格依照监理12.2、检测陈说数据真实,绝不弄虚作假.十三、附表。
(完整word版)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1、静力触探试验:
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静力触探试验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
(多为设计单位采用)。
2、动力触探试验:
对
R-
的穿
y-
3
标准贯入仪试验是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其利用质量为63.5kg的标准贯入试验:穿心锤,以76cm 的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触探头打入土中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接着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30cm,用此30cm的锤击数(N)作为标准贯入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是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手段,它不仅可用于砂土的测试,也可用于粘性土的测试。
锤击数(N)的结果不仅可用于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同时也是地基处理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
目录
长沙市某楼盘,位于浏阳河畔,地势起伏相对较小,大部分是耕地和农田,耕地和农田的土质为耕植土和淤泥层(耕地0-30cm为耕植土,农田0-80cm为淤泥层,饱和、软塑-流塑,颜色为黑色-灰色),底层土质为粉质粘土,颜色为灰色、硬塑。
(完整word版)动力触探试验作业指导书
动力触探试验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本试验是利用一定的落锤能量,将与触探杆相连的探头打入土中。
根据打入的难易程度(表示为贯入度或贯入阻力)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一般用于确定各类土的容许承载力;还可用于查明土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均匀程度;确定桩基承载力的位置和预估单桩承载力。
1.2本试验根据锤击能量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3种。
轻型动力触探仪以每贯入0.30m的锤击数,以N10表示;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仪以每贯入0.10m所需的锤击数,分别以N63.5和N120表示。
也可用动贯入阻力作为触探指标。
二、仪器设备2.1仪器设备2.1.1动力触探仪:由落锤、探头和触探杆(包括锤座和导向杆)组成,其规格如下表所列。
2.1.3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探头直径的最大允许磨损尺寸为2mm;探头尖端的最大磨损尺寸为5mm。
2.1.4触探杆应符合GB/T15406-94标准的8.2和8.3的规定。
触探杆的接头应与触探杆具有相同的直径。
每个接头的容许最大偏心为0.2mm。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锤座直径应小于100mm,并不大于锤底面直径的一半。
锤座、导向杆与触探杆的轴中心必须成一直线。
锤座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30kg。
2.2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2.2.1落锤的质量:应按产品生产厂规定的方法进行校准。
其结果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2.2.2探头尺寸:用分度值为0.01mm的卡尺进行检定。
2.2.3探杆接头偏心度应与探杆连接后在车床上校验。
三、操作步骤3.1轻型动力触探3.1.1先用轻便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0.3m处,然后对所需试验土层连续进行触探。
3.1.2试验时,穿心锤落距为0.50±0.02m,使其自由下落。
记录每打入土层中0.30m时所需的锤击数(最初0.30m可以不记)。
3.1.3若需描述土层情况时,可将触探杆拔出,取下探头,换贯入器进行取样。
3.1.4如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0.3m所需锤击数超过100击或贯入0.15m超过50击时,即可停止试验。
(整理)触探试验-secret
触探试验触探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原位测试技术。
由于其设备简单、易于操作、使用效率较高,因而应用较为广泛。
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和丰富的应用经验,测试成果较为可靠。
试验方法包括动力触探(DPT)、标准贯入(SPT)和静力触探(CPT)三类。
其基本方法是, 用动力冲击或静力将一个特制的探头, 按一定的速率贯入土层中,以剪切破坏的方式挤开土层。
根据探头所承受的贯入阻力,划分土层、确定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性等指标。
1动力触探试验(Dynamic penetration test)1概述动力触探试验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贯入土体中,根据探头贯入土层的难易程度(贯入击数或贯入阻力的变化),测求土层工程地质性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技术。
适用于一般粘性土、素填土、砂土、碎石土及各类强风化、全风化硬质岩石和软质岩石。
(1)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根据锤击能量,动力触探试验分为轻型、重型及超重型三种(表1-1)。
表1-1 轻型、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技术规格参数类型落锤重(kg)落距(cm)形状锥底面积(cm2)贯入记录量的符号主要适用岩土轻型10 50 实心圆锥12.6 贯入30cm锤击数N10 浅部的填土、砂土、粉土、粘性土重型63.5 76±2 实心圆锥43 贯入10cm锤击数N63.5 砂土、中密以下碎石土、极软岩超重型120 100 实心圆锥43 贯入10cm锤击数N120 密实和很密的碎石土、软岩标准贯入63.5 76±2 空心圆筒9.6 贯入30cm锤击数N 砂土、粉土、一般粘性土(2)动力触探试验的工程目的:动力触探试验指标主要用于以下工程目的:(a)测定地基土的强度及变形指标;(b)评价场地均匀性;(c)确定地基持力层及承载力;(d)检测地基加固与改良质量。
(3)动力触探试验的技术原理:动力触探的锤击能量,除消耗于锤与探杆的碰撞、探杆的弹性变形及探杆与孔壁的摩擦外,主要用于克服土层对探头的阻力。
岩土测试技术第3章-动力触探试验资料
标准贯入器
(单位:mm) 1-贯入器靴; 2-贯入器身; 3-排水孔; 4-贯入器头; 5-探(钻)杆接头
2.标准贯入测试程序和要求
标准贯入试验自1927年问世以来,其设备和测试方法在世界上已基本统一。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定,其测试程序如下:
动力触探试验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王亚军
3.1 概 述
• 动力触探测试(DPT:dynamic penetration test)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 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 度的锤击数(或以能量表示)来判定土的 性质,并对土进行力学分层的一种原位测 试方法。
(8)此项试验不宜在含碎石土层中进行, 只宜用在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中,以免损坏标 贯器的管靴刃口。
5.标贯测试成果整理 (1)求锤击数N:如土层不太硬,并贯穿
0.30m试验段,则取贯入0.30m的锤击数N。如 土层很硬,不宜强行打入时,可用下式换算相 应于贯入0.30m的锤击数N。
N=0.3n/△S
3.1.1 分 类
• 动力触探测试方法,可以归为两大类,即标 准贯入测试和圆锥动力触探测试。
• 圆锥动力触探测试根据所用穿心锤的重量将 其分为轻型、重型及中型动力触探试验(参 见教材表3-15)。一般将圆锥动力触探测试
简称动力触探或动探,将标准贯入测试简 称标贯。
• 依据为穿心锤的重量和探头类型
• 动力触探技术是一种主要的土的原位测试方 法,在国内、外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在日 本,几乎把动力触探技术当作一种万能土工 勘测手段。
• 动力触探技术具有的独特优点可简述如下:
• (1)设备简单,且坚固耐用; • (2)操作及测试方法容易,一学就会; • (3)适应性广,砂土、粉土、砾石土、软岩、强风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47页文档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Nhomakorabea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END
动力触探(样本)
动力触探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 中铁二十局集团新建玉铁铁路指挥部五工区 工程名称 触孔地点 触孔编号 设计深度
入土深度H (m) 0-0.1 0-0.1 0-0.1 0-0.1 0-0.1
新建玉铁铁路至铁山港线 DK53+421.35跨216省特大桥 48#墩扩大基础 ≥1200KPa
表号:铁建试报69 批准文号:铁建 [2009]027号
报告编号 委托编号 试验日期 记录编号 报告日期
YT0-2010-5-ZCZL001 2010-5-ZCZL001 2010.12.13 YT0-2010-5-ZCZL001 2010.12.13
贯入度(cm) 10 10 10 10 10
校 正后击 数 N63.5(击/ 10cm) 52 56 50 54Fra bibliotek58试验
复核
批准
单位(章)
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
如果你使用的是轻型 请将入土深度改为0-0.3 贯入度改为30 校正击数 N10(击/30cm)
点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地层名称 石灰岩 石灰岩 石灰岩 石灰岩 石灰岩
承载力σ 0(kPa) 1300 1400 1250 1350 1450
位置图:
铁山港
③ ①
②
玉林
④
⑤
检测评定依据:《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试验结论: TB10018-2003及设计图纸》 经检测,该扩大基础基底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动力触探试验word版本47页PPT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பைடு நூலகம்
动力触探试验方法
1
第 3章
3.1 试验设备和方法 3.2 基本测试原理 3.3 试验成果的整理分析 3.4 试验成果的应用 3.5 小 结
内
容
2
3.1 试验设备和方法
一、试验设备 动力触探使用的设备如图3-1,包括动力设备和贯入系统两大
部分。动力设备的作用是提供动力源,为便于野外施工,多采用
(N63.5),按下式进行校正:
N63.5=N63.5 (3-13)
18
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实测击数(N120),应先按公式(3-14)
换算成相当于重型的实测击数(N63.5),然后再按公式(3-13)
进行杆长击数校正。 N63.5=3N120-0.5 (3-14)
2)中国西南建筑勘察院对杆长击数的校正
9
二、试验方法 (一)轻型、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的测试程序和要求 1.轻型动力触探 (1)先用轻便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 0.3m处,然后对所 需试验土层连续进行触探。
( 2 )试验时,穿心锤落距为( 0.500.02) m,使其自由下落。 记录每打入土层中0.30m时所需的锤击数。
(3)若需描述土层情况时,可将触探杆拨出,取下探头,换 钻头进行取样。 (4)如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0.30m所需锤击数超过100击 或贯入0.15m超过50击时,即可停止试验。如需对下卧土层进行试 验时,可用钻具穿透坚实土层后再贯入。 (5)本试验一般用于贯入深度小于 4m的土层。必要时,也可 在贯入4m后,用钻具将孔掏清,再继续贯入2m。 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粘性土也有类似经验公式:
(3-19)
动力触探试验对桩基的设计和施工也具有指导意义。实践证
明,动力触探不易打入时,桩也不易打入。这对确定桩基持力层 及沉桩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用标准贯入击数预估打入桩的极 限承载力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动力触探试验
7.贯入深度的一般限制: 对轻型,一般应<4m,主要用于测试并提供浅基础
的地基承载力参数;检验建筑物地基的夯实程度;检验 建筑物机槽开挖后,基底以下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等。
重型<12~15m,超重型<20m,超过此深度应考虑 侧壁摩阻力的影响。主要用于查明地层在垂直方向和水 平方向上的均匀程度。
绘制锤击数沿深度的变化曲线,不论是实测的N还是
试 修正的N’,处理方法都相同。
验 资 料 整
以锤击数为横坐标,贯入深度为纵坐标。对轻型动
力触探按每贯入30cm的击数绘制N10—h曲线,重型动力 触探每贯入10cm的击数绘制N63.5—h曲线或N’63.5—h曲线。
理
2.划分土层界限 划分力学分层的原则:考虑动贯入阻力在土层变化
3.每一触探孔应连续贯入,只是在接探杆时才允许停顿。 4.对轻、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10、N63.5正常范围是3~50击, 对超重型N120的正常范围是3~40击。
当击数超过正常范围,如遇软粘土层,可记录每击的 贯入度;如遇硬土层,可记录一定击数下的贯入度。
5.当N10>50即可停止试验;当N63.5>50,可停止试验改用 超重型试验。
第五节 试验资料整理与成果应用
一、试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 绘制动力触探曲线 2. 划分土层界限 3. 计算各层的击数平均值
二、成果的工程应用
1. 评定地基土的状态或密实程度 2. 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3. 估算地基的变形模量E0 4. 预估单桩承载力
第 一、试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五 节
1.绘制动力触探N—h或N’—h曲线图
3.计算各层的击数平均值 按单孔统计各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及变异系数,用厚
动力触探试验
(1)用N10估计粘性土和素填土的承载力标准值,见 表4-5。
(2)用N63.5估计中、粗、砾砂及碎石土的承载力标准 值,见表4-6。
(3)用N120估计碎石土的承载力标准值,见表4-7。 (原水利电力部试验规程)
表4-5 N10估计粘性土和素填土的承载力标准值
第二节 试验原理
一、公式推导 二、原理表述
第 一、公式推导
二 (1)动力触探试验的理想自由落锤能量计算
节 试
Em
1 2
Mv 2
验 的
M——落锤的质量(kg);
基 v——锤自由下落碰撞探杆前的速度(m/s)。
本 原 理
(2)能量损失修正 实际的锤击能量与理想的落锤能量不同,受落锤方
式、导杆摩擦、锤击偏心、打头材质、形状、大小、杆
10估计粘性土和素填土的承载力标准值见635估计中粗砾砂及碎石土的承载力标准值见表46120估计碎石土的承载力标准值见表4710估计粘性土和素填土的承载力标准值kpa1510520145粘性土2519030230108520115素填土3013540160635估计中粗砾砂及碎石土的承载力标准值150中粗砾砂土32010400200碎石土3201040012480120估计碎石土的承载力标准值64010720128001485016900kpa250铁道部第二设计院基于在四川东北广西甘肃等地的试验资料得的关系见表4712204451422481624512126541026285651230305914343562163754064动力触探试验与打桩过程极其相似因而用于桩基勘察时对打入式的端承桩效果较为显著可用于确定桩基持力层的位置和单桩承载力
h H
(3)探头贯入土中所作的功
W Rd Ah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试验原理
一、公式推导 二、原理表述
第 一、公式推导
二 (1)动力触探试验的理想自由落锤能量计算
节 试
Em
1 2
Mv2
验 的
M——落锤的质量(kg);
基 v——锤自由下落碰撞探杆前的速度(m/s)。
本 原 理
(2)能量损失修正 实际的锤击能量与理想的落锤能量不同,受落锤方
式、导杆摩擦、锤击偏心、打头材质、形状、大小、杆
76
100
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
试验指标N 主要适用土类
贯入30cm击数 贯入10cm击数
贯入10cm击数
N10
N63.5
N120
浅部填土、砂土、 砂土、中密以下的碎 密 实 和 很 密 的 碎 石
粉土和粘性土 石土和极软岩
土、极软岩、软岩
五、动力触探试验的目的
1.试验成果 (1)进行地基土的力学分层; (2)定性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 度等); (3)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的位置。 2.成果应用 (1)评定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 (2)评定天然地基的承载力; (3)估算单桩承载力。
三、技术要求
1.为确保恒定的锤击能量,应采用固定落距的自动落 锤装置。
2.锤击时应保持探杆的垂直,锤击过程应防止锤击偏 心、探杆歪斜和探杆侧向晃动。
因此,要求探杆连接后的最初5m最大偏斜度不应 超过1%,大于5m后的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每贯 入1m,应将探杆转一圈半,使触探能保持垂直贯入, 并减少探杆的侧阻力。贯入深度超过10m后,每贯入 0.2m即旋转一次。
(3)70年代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在试验设备类型上趋 于统一和标准化,加快了发展进程。
(4)目前,已成为我国粗颗粒土的地基勘察测试的主 要手段。
四、动力触探试验的分类
1.国际分类 1974年和1982年在欧洲召开的二次国际触探学术会议,
对动力触探测试方法的统一起了推动作用。会议建议按使 用穿心锤的重量(或锤击能量)的不同,将动力触探分为: 轻型(≤10kg)、中型(10~40kg)、重型(40~60kg) 及超重型(>60kg)。 2.我国分类
hH
(3)探头贯入土中所作的功
W Rd Ah N
h——贯入度; N——贯入度为h的锤击数。(因此, h/N表示锤击一次的贯入度) Rd——探头单位面积的动贯入阻力 (J/cm2); A——探头的截面积(cm2)。
E p E m
W
图4-1 动力触探功能转换 原理示意图
(4)能量转换与守恒 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落锤的势能→锤击动能
缺点:试验误差较大,再现性较差。 适用土类:对难以取样的各种填土、砂土、粉土、碎石
土、砂砾土、卵石、砾石等含粗颗粒的土类。
三、动力触探技术的发展
1. 国际上 动力触探的发展历史较长。最先在欧洲各国得到
广泛应用,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广泛分布着粗颗粒土层 及冰积层,取土样比较困难,适合采用动力触探方法。 2. 在国内 (1)50年代初由南京水利实验处引进推广。 (2)至50年代后期得到普及,很多单位做了很有价值的 试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
第三节 仪器设备、试验方法 及技术要求
一、仪器设备 二、试验方法 三、技术要求
第 一、仪器设备 三 节 1.轻型动力触探
包括导向杆、穿心锤、锤垫、
试 验 技
探杆和圆锥探头五部分,见图4-2。 重锤的提升有人力和机械两种。
术
要
求
2.重型动力触探 重型、超重型设备与轻型设备相似,只是在尺寸和
重量上有差别。另外,重型动探试验一般都采用自动落 锤方式,在锤上增加了提引器。提引器可分为内挂式和 外挂式两种。
→探头做功,因此,能量平衡:(见图4-1)
Ep
W
Rd Ah N
Rd
Ep A
NEp h As
(h/N=s,表示平均每击的贯入度)
或
N Rd Ah
Ep
二、原理表述
当规定一定的贯入深度h,采用一定规格(规定的 探头截面、圆锥角、重量)的落锤和规定的落距,那么 锤击数N的大小就直接反映了动贯入阻力Rd的大小,即 直接反映被贯入土层的密实程度和力学性质。因此,实 践中常采用贯入土层一定深度的锤击数作为圆锥动力触 探的试验指标。
(1)内挂式提引器:利用导杆的颈缩,使提引器内的活 动装置(钢珠、偏心轮或挂钩)发生变位,完成挂锤、 脱钩及自由落锤的过程。
(2)外挂式提引器:利用上提力完成挂锤,靠导杆顶端 所设弹簧锥或凸块强制挂钩张开,使重锤自由落下。
二、试验方法
(1)将穿心锤穿入带钢砧与锤垫的触探杆上; (2)将探头及探杆垂直地面放于测试地点; (3)提升穿心锤至预定高度,使其自由下落撞击锤垫, 将探头打入土中; (4)记录每贯入30cm(或10cm)的锤击数; (5)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预定试验深度。
第4章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试验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试验的技术要求 第四节 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试验的资料整理及应用
第一节 概 述
一、动力触探试验的定义 二、动力触探试验的优点及适用性 三、动力触探技术的发展 四、动力触探试验的分类 五、动力触探试验的目的
第 一 节
一、动力触探试验的定义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DPT )
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
概 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难易程度来判别土层工程性质的
一种现场测试方法。
述 判别指标采用的是贯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数。
二、动力触探试验的优点及适用性
优点:试验设备相对简单,操作方便,适应土类较广, 并且可以连续贯入。
件传输能量效率等因素的影响,要损失一部分能量,应
进行修正:
Ep=e1 e2 e3EM
或直接采用势能定义:Ep=H×Mg(H表示落距) 或近似为 Ep=0.6EM Ep——平均每击传递给圆锥探头的能量; e1——落锤效率系数,对自由落锤,e1≈0.92; e2——能量输入探杆系统的传输效率系数,对于国内通 用的大钢探头,e2≈0.65 e3——杆长传输能量的效率系数,随杆长的增大而增大, 杆长大于3m时,e3≈1。
我国《土工试验规程》(SD128-86)将动力触探分 为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及适用土类见表4-1。
表4-1 圆锥动力触探的类型及规格
类型
轻型
重型
超重型
直径(mm)
40
74
74
探头规格 截面积(cm2)
12.6
43
43
锥锤
锤质量(kg)
10
63.5
120
落距(cm)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