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长恨歌 教案

合集下载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长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学生能够理解《长恨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背诵《长恨歌》的部分章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讨论、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长恨歌》的内涵。

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培养学生对爱情的正确认识。

让学生体会《长恨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让学生领略《长恨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恨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长恨歌》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的分析。

《长恨歌》的背诵和朗诵。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

如何让学生体会《长恨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主题和艺术特色。

分析《长恨歌》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

引导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朗诵法指导学生朗诵《长恨歌》的部分章节。

让学生通过朗诵感受《长恨歌》的艺术魅力。

创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1. ◦ ◦ ◦2. ◦ ◦ ◦3. ◦ ◦ ◦ 1. ◦ ◦ ◦ 2. ◦ ◦ ◦ 1. ◦ ◦ 2. ◦ ◦ 3. ◦ ◦4. ◦四、教学过程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历史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讲解讲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分析《长恨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讲解《长恨歌》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

引导学生讨论《长恨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朗诵指导学生朗诵《长恨歌》的部分章节。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长恨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分析《长恨歌》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皇权与爱情的矛盾、宫闱斗争等。

1.2 作者简介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他与《长恨歌》的关系。

分析白居易在创作《长恨歌》时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艺术特色2.1 诗歌结构分析《长恨歌》的整体结构,包括序曲、和尾声三个部分。

解析诗歌中的叙事、描写、抒情等手法,以及它们在结构中的作用。

2.2 艺术特色分析《长恨歌》的语言艺术,如韵律、对仗、用词等。

探讨《长恨歌》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如“天长地久”、“恨”字的运用等。

第三章: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3.1 主人公形象分析唐玄宗的形象特点,如英明君主与多情种子的矛盾性格。

探讨杨玉环的形象特点,如美貌、智慧与悲剧命运的交织。

3.2 配角形象分析其他人物角色,如安禄山、杨国忠等,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影响。

探讨这些人物形象对主人公形象和故事发展的衬托和对比。

第四章:主题思想与现实意义4.1 主题思想分析《长恨歌》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如爱情与权谋的冲突、人生无常等。

探讨诗人对爱情、权力、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4.2 现实意义分析《长恨歌》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如对爱情、婚姻、权力等问题的启示。

探讨这首诗歌对我们认识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借鉴作用。

第五章:教学设计与评价5.1 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设计教学步骤,包括导入、讲解、讨论、练习等环节。

5.2 教学评价制定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主题思想的思考等方面的评价。

设计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评价方式。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课堂互动6.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结合多媒体资源,如音乐、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恨歌》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恨歌》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恨歌》优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问题解决与思考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重点难点:1、教学的重点宜在聆听、体验、分析歌曲。

聆听、体验是为了熟悉作品,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2、歌曲分析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适当分析其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识,进而对作者有所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授课1、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黄自(略)。

创作背景:《长恨歌》的歌曲是韦翰章根据元曲《长生殿》和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改编的。

1932年的中国局势可说颇混乱,“九.一八”事变后,大家的爱国情绪可说达至沸点,当时选取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指出政治不清明,就会引起民族灾难,正如唐玄宗沉迷酒色而引致安史之乱一样。

作品本身虽然描述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但它的实质的借古讽今,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

2、深层感悟:复听作品;模拟角色:把自己当做一名忠心耿耿的大臣或士兵,投入到角色之中,设身处地地体会在边关告急,权臣造反,皇帝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形势下,士兵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深层次体会作品的内涵。

)3、拓展与探究:(1)对比《渔阳鼙鼓动地来》与《山在虚无缥缈间》。

(2)杨贵妃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雍容、华贵,擅长歌舞,具有倾城倾国的美貌。

(展示图片。

)(3)深入拓展:欣赏其他姊妹艺术的表现形式——京剧《贵妃醉酒》。

4、在黄自的《踏雪寻梅》中结束本课。

2024年长恨歌教案

2024年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教案长恨歌教学目标:1.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掌握《长恨歌》的结构和情节。

3.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4.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介绍2.《长恨歌》的结构和情节分析3.《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4.《长恨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2.引导学生思考《长恨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二、结构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阅读《长恨歌》全文,注意诗歌的结构和情节。

2.分析《长恨歌》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等。

3.讨论结构对诗歌意义和情感表达的影响。

三、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1.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如杨玉环、唐明皇等。

2.探讨人物形象对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

3.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和象征意义。

四、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15分钟)1.分析《长恨歌》中的情感表达,如爱情、悲愤等。

2.探讨情感表达对诗歌意义和艺术效果的影响。

3.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总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思考《长恨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鼓励学生进行相关作品阅读和研究。

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长恨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讨论《长恨歌》时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教学资源:1.《长恨歌》全文2.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3.诗歌分析和评论文章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长恨歌》的结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进行相关作品阅读和研究,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恨歌》;(2)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恨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爱情、人生的深刻思考;(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长恨歌》;(2)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3)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2)分析诗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阐述《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3)激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字词和句意;(3)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爱情、人生的深刻思考;(2)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5. 课堂小结:(2)强调《长恨歌》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3)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和研究。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长恨歌》;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长恨歌-教案设计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长恨歌-教案设计

《长恨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体验中欣赏作品,探究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知识与技能: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词、曲作者的生平及主要贡献;能够初步运用音乐要素中的速度、力度、音色等分析音乐作品。

教学对象:八年级(下)学生学情简析:我校的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音乐知识薄弱,上台容易怯场,往往回避课堂交流,但他们心里同样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赏,也想表现自己。

虽然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但清唱剧《长恨歌》的教学内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且缺乏趣味的,所以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用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避免个别学生思想上开小差。

教学重点:聆听、体验、分析歌曲。

教学难点:在分析歌曲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适当分析其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识,进而对作者有所了解。

教具准备:琴、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播放歌曲《新贵妃醉酒》让学生聆听,要求边听边思考:(1)你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称吗?(2)歌词中讲述了什么人物的故事呢?学生聆听后进行交流、回答——(1)《新贵妃醉酒》(2)杨贵妃与唐玄宗(唐明皇)。

2、关于杨贵妃与唐玄宗的艺术作品很多,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部大型的音乐作品——《长恨歌》。

它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

出示课题《长恨歌》。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歌曲和愉快的谈话入手,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讲述故事,简介《长恨歌》和清唱剧的基本概念1、讲述主要故事:公元755年,唐玄宗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以致使杨国忠专权误国。

在朝廷兵力空虚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借“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

安禄山起兵渔阳,很快就占领洛阳、长安。

《长恨歌》选段-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长恨歌》选段-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长恨歌选段-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长恨歌》选段,准确表达出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境。

2.了解唐朝文化和历史背景,理解《长恨歌》的社会意义。

3.能够合唱《长恨歌》选段,提高合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长恨歌》选段的文字理解和音乐表现。

2.教学难点:音乐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的传达。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音乐素材呈现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长恨歌》选段的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风格和曲调特点。

让学生尝试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

2. 文字理解教师提供《长恨歌》选段的文字,让学生阅读。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文化和历史背景,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和意境。

可以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自己解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合唱训练教师分发歌谱,让学生跟随歌谱练习音乐。

首先可以分小组训练,然后整合全班合唱。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4. 课堂表演在训练合适的时间,教师可以安排班级进行《长恨歌》选段的课堂表演。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己,而且可以让其他学生欣赏到不同班级演唱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教学反思《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而作为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教师需要注重的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视频呈现、文学解读、音乐合唱等,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表现。

同时,教师也需要做好课堂组织和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长恨歌》优秀教案

《长恨歌》优秀教案

《长恨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长恨歌》全文。

2.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3.感受诗人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背诵、意象分析、情感理解。

2.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长恨歌》的作者白居易及其生平。

(2)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及创作动机。

2.诗歌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诗歌,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加强记忆。

(3)学生自主背诵,检查记忆效果。

3.诗歌内容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如“汉宫”、“长恨”、“夜雨”等。

(3)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如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等。

4.诗歌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生动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

(2)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排比、夸张等。

(3)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长恨”象征人生的无常和遗憾。

5.情感体验与讨论(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如对爱情的执着、对人生的感慨等。

(2)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对自己有何启示和感悟。

6.拓展延伸(1)介绍与《长恨歌》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2)推荐其他与《长恨歌》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长生殿》、《红楼梦》等。

7.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读《长恨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长恨歌》全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朗读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长恨歌》的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诗歌中一些难懂的句子解释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学生理解困难。

《长恨歌》-教学设计

《长恨歌》-教学设计

《长恨歌》-教学设计《<长恨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体裁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感慨与思考。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包括对诗歌意境、语言、表现手法的分析和领悟。

4、使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的重点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语言优美、用典巧妙等。

2、教学难点(1)探讨诗歌的主题,思考爱情与政治、历史的关系。

(2)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深沉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对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相关的视频或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这段历史故事的了解程度,从而引出《长恨歌》这首诗。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白居易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他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特点。

(2)讲述《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即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以及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

3、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3)请几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诗歌内容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2)重点分析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中的奢华生活、马嵬坡之变以及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思念之情。

5、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引导学生从爱情、政治、历史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包括对诗歌语言、意境、情感的品味和分析。

4、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情悲剧和对历史的反思,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掌握诗歌中的重要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难点对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和多元解读。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历史沧桑感和人生感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字词解释、主题分析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或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长恨歌》。

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重点提及他的诗歌风格和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讲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即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以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当时的流传情况。

3、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再次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4、字词讲解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回眸一笑百媚生”中的“眸”“媚”,“六宫粉黛无颜色”中的“粉黛”等。

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古今异义词和活用词语的含义。

5、诗歌内容分析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情节,包括杨贵妃的受宠、安史之乱的爆发、杨贵妃的死以及唐玄宗的思念。

分析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人物形象,如杨贵妃的美丽、娇柔,唐玄宗的荒淫、深情等。

6、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是单纯的爱情悲剧,还是对历史的批判,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安史之乱的影响玄宗皇帝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1.2 作者白居易简介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与影响白居易的创作风格特点第二章:诗歌结构与韵律分析2.1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段落划分诗歌的起承转合2.2 诗歌韵律分析诗歌的平仄与押韵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美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意象分析3.1 诗歌主题分析爱情的永恒与悲剧帝王的权力和责任人生无常与命运的无奈3.2 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诗歌中的人物意象诗歌中的历史意象第四章:诗歌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4.1 诗歌情感表达诗歌中的激情与悲伤诗歌中的赞美与责难诗歌中的感情抒发4.2 诗歌艺术特色诗歌的语言艺术诗歌的修辞手法诗歌的画意与音乐美第五章:教学设计与课堂活动5.1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5.2 课堂活动设计朗读与欣赏活动诗歌分析与讨论活动创意写作与表达活动第六章:诗歌段落解析6.1 第一段解析描述诗歌开篇的宏伟景象分析“汉皇重色思倾国”的意义探讨“御宇多年求不得”的情感6.2 第二段解析解析杨贵妃的美貌与玄宗的宠爱分析“春寒赐浴华清池”的场景探讨“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形象第七章:诗歌意象与象征7.1 诗歌中的意象解析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分析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7.2 诗歌中的象征探讨“天长地久有时尽”的象征意义分析“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象征手法第八章:诗歌的审美与鉴赏8.1 诗歌的审美特点分析《长恨歌》的审美风格探讨诗歌的审美价值8.2 诗歌的鉴赏方法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如何欣赏《长恨歌》第九章:教学评价与反馈9.1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学生学习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分析学生学习的效果和问题9.2 教学反馈与调整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第十章:教学拓展与资源10.1 教学拓展活动设计相关的拓展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角色扮演等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0.2 教学资源整合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参考书籍、视频资料等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第一章)2. 诗歌结构与韵律分析(第二章)3. 诗歌主题与意象分析(第三章)4. 诗歌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第四章)5. 诗歌段落解析(第六章)6. 诗歌意象与象征(第七章)7. 诗歌的审美与鉴赏(第八章)8. 教学评价与反馈(第九章)9. 教学拓展与资源(第十章)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在教授《长恨歌》之前,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对于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至关重要。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长恨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长恨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长恨歌》教案《长恨歌》教案教学目标: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重点难点:1、教学的重点宜在聆听、体验、分析歌曲。

2、歌曲分析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适当分析其社会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背景音乐:《大唐歌飞》。

一、激情导入:1、欣赏歌曲《新贵妃醉酒》。

这是一首通俗与戏曲相结合的歌曲,仔细听辨歌曲中有什么样的人物?(杨贵妃,唐玄宗。

)有关杨贵妃和唐玄宗的音乐作品,今天老师就带来一部大型音乐作品——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

2、清唱剧《长恨歌》故事内容:公元755年,唐玄宗沉迷酒色,终日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致使杨国忠专权误国。

在内地兵力空虚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借“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

安禄山起兵渔阳,很快就占领洛阳、长安。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向四川成都逃去,途经马嵬坡,士兵愤慨,埋怨君王宠幸杨贵妃及其兄杨国忠,致使百姓家散人亡,遂奋起杀死杨国忠。

同时唐玄宗迫于压力不得不赐死杨贵妃。

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3、《长恨歌》的十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是用白居易的一句诗作标题。

第一乐章:《山乐风飘处处闻》。

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

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第四乐章:《惊破霓裳羽衣舞》。

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

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七乐章:《夜雨闻铃肠断生》。

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

第九乐章:《洒宫南内多秋草》。

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新授课1、《渔阳鼙鼓动地来》聆听初感音乐:带问题欣赏。

A、《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演唱形式?(男声四部合唱。

)B、它是一首什么体裁的作品?(进行曲。

)C、作品表现的内容?(边关告急,权臣造反,在政治动荡的关头,统治者却依然处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不仅不满,而且极为愤慨的情绪。

长恨歌教学设计音乐课件教案

长恨歌教学设计音乐课件教案

长恨歌教学设计音乐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第三节《古典情怀》,详细内容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音乐作品。

通过对该作品的鉴赏,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魅力,感受古典音乐的风格及表达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恨歌》的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及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及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长恨歌》的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古典音乐与古典诗词相结合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乐课件、钢琴、音响设备。

学具: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长恨歌》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及作者白居易。

b. 分析《长恨歌》的音乐结构、旋律特点。

c. 体会《长恨歌》的情感表达,解读诗词与音乐的结合。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长恨歌》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4. 例题讲解:分析《长恨歌》中的典型旋律,讲解其音乐特点。

5. 随堂练习:学唱《长恨歌》,体会其情感表达,进行音乐实践。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音乐结构2. 《长恨歌》旋律特点3. 《长恨歌》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的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并谈谈你对这首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2.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观点明确,文字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欣赏更多古典音乐作品,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长恨歌》音乐作品的分析。

2. 教学目标中的古典音乐及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培养。

3. 教学难点:如何体会古典音乐与古典诗词相结合的魅力。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5.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长恨歌》的音乐结构和旋律特点。

长恨歌教学设计音乐课件教案

长恨歌教学设计音乐课件教案

长恨歌教学设计音乐课件教案精细化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诗歌背景:详细介绍白居易的创作背景,唐代文化氛围,以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传说。

歌词解析:《长恨歌》的歌词分析,包括诗意、意象、修辞手法,以及诗歌的结构布局。

音乐美学:探讨《长恨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线条、节奏模式、和声色彩,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塑造诗歌的情感氛围。

语言风格: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式的构造,以及这些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时代特色。

二、教学目标知识掌握:学生能详细描述《长恨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技能应用: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并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诗歌学习,体会到其中的情感深度和美学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生对音乐美学和语言风格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朗读和创作中。

重点:诗歌的深入解读,学生能够背诵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音乐播放设备、白板、记号笔。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短片,引起学生兴趣,并简介诗歌的历史背景。

2. 诗歌朗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朗读《长恨歌》,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3. 歌词解析:分组讨论,每组挑选诗歌的一段进行深入解析,讨论其意义和艺术特色。

4. 音乐美学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听辨《长恨歌》的音乐特点,并讨论如何通过音乐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5. 语言风格分析:学生练习使用不同的词汇和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体会语言风格对诗歌情感的影响。

6.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段以《长恨歌》为灵感的短诗,之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含诗歌的、作者、主要内容,以及音乐美和语言美的关键点。

七、作业设计1. 背景资料报告:学生简述《长恨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诗歌创作:学生尝试创作一段短诗,运用《长恨歌》的元素和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据此调整教学方案。

《长恨歌》选段-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长恨歌》选段-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长恨歌选段-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背景《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长篇抒情诗,以杨贵妃生前的宫廷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她美丽、温柔、聪明、才华横溢、性情豁达的形象,也表露了白居易对杨贵妃早逝的惋惜之情。

本次教案选取了《长恨歌》中的片段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认识《长恨歌》;2.掌握唐诗的基本韵律、修辞和写作技巧;3.了解唐代社会背景、风俗习惯;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良好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文学情趣;2.培养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3.让学生能够在诵读《长恨歌》的过程中体验到华美词藻的魅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情趣;2.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热爱中华文化;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部分:导入1.引出本次课的主题;2.介绍长恨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3.探讨《长恨歌》的意义和魅力。

第二部分:展示1.交给学生一份长恨歌的诵读文本;2.请学生诵读其中的三至五段,通过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态度。

第三部分:学习1.介绍唐诗的基本韵律、修辞和写作技巧;2.指导学生朗读《长恨歌》的正确方法;3.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其中的意义,学习其中的词语、句子和语言形式。

第四部分:互动1.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评价和讨论自己的朗诵方式;2.选举几名同学进行公开的诵读展示;3.以圆桌讨论的方式分享学习心得。

第五部分:延伸1.介绍唐代社会背景、风俗习惯;2.通过唐诗音乐演绎,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3.让学生自主创作一篇诗歌或一首乐曲,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六部分:结论1.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和收获;2.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多听好音乐,提高自己的文艺素养;3.口头或书面评价每个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诵读表现,评价其发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表现;2.通过圆桌讨论的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3.针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王昌龄。

(2)能够分析《长恨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3)能够解读《长恨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恨歌》。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爱情、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长恨歌》的内容和主题。

(2)分析《长恨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3)解读《长恨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1)《长恨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中深层含义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王昌龄。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长恨歌》,理解诗歌内容。

(2)让学生圈点勾画出生僻字词,互相交流讨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长恨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长恨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深入理解诗歌。

(2)解读《长恨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爱情、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和深层含义,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五、作业布置1. 熟读《长恨歌》,巩固所学内容。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配合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长恨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长恨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长恨歌》教案《长恨歌》教案教学目标: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重点难点:1、教学的重点宜在聆听、体验、分析歌曲。

2、歌曲分析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适当分析其社会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背景音乐:《大唐歌飞》。

一、激情导入:1、欣赏歌曲《新贵妃醉酒》。

这是一首通俗与戏曲相结合的歌曲,仔细听辨歌曲中有什么样的人物?(杨贵妃,唐玄宗。

)有关杨贵妃和唐玄宗的音乐作品,今天老师就带来一部大型音乐作品——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

2、清唱剧《长恨歌》故事内容:公元755年,唐玄宗沉迷酒色,终日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致使杨国忠专权误国。

在内地兵力空虚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借“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

安禄山起兵渔阳,很快就占领洛阳、长安。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向四川成都逃去,途经马嵬坡,士兵愤慨,埋怨君王宠幸杨贵妃及其兄杨国忠,致使百姓家散人亡,遂奋起杀死杨国忠。

同时唐玄宗迫于压力不得不赐死杨贵妃。

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3、《长恨歌》的十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是用白居易的一句诗作标题。

第一乐章:《山乐风飘处处闻》。

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

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第四乐章:《惊破霓裳羽衣舞》。

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

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七乐章:《夜雨闻铃肠断生》。

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

第九乐章:《洒宫南内多秋草》。

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新授课1、《渔阳鼙鼓动地来》聆听初感音乐:带问题欣赏。

A、《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演唱形式?(男声四部合唱。

)B、它是一首什么体裁的作品?(进行曲。

)C、作品表现的内容?(边关告急,权臣造反,在政治动荡的关头,统治者却依然处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不仅不满,而且极为愤慨的情绪。

长恨歌教案(5篇)

长恨歌教案(5篇)

《长恨歌教案》长恨歌教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长恨歌》的主题。

2、学会树立正确的感情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多主题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讨论【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新课白居易去世,唐宣宗李忱以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这两句诗当互文来看,童子、胡儿能解吟长恨曲、琵琶篇,同时还能歌唱,说明《琵琶行》《长恨歌》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能吟,且在当代便已广泛流传;一千多年后,它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究其因由,主要在于一个情字。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恨歌》,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二、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展示,教师纠错补漏)1、字音关:回眸(mu)粉黛(di)骊(l)宫霓(n)裳(chng)临邛(qing)鼙(p)鼓仙袂(mi)衣钿(din)千乘(shng)钗擘(b)马嵬(wi)阑干(ln)绰约(chu)2、知人论世: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好处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齐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著有《白氏长庆集》。

3、背景简介:《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长恨歌》教案范本

《长恨歌》教案范本

《长恨歌》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主题。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3)能够背诵并默写《长恨歌》的重要诗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爱情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对人生价值和情感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长恨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3)背诵和默写《长恨歌》的重要诗句。

2. 教学难点:(1)诗中复杂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对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意象。

3. 分析法: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长恨歌》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3)制作教学PPT和教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长恨歌》的内容。

(2)了解诗的背景和作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播放《长恨歌》的朗诵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与讨论:(1)让学生分段朗读《长恨歌》。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3. 分析与鉴赏:(1)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解释诗中的一些难点词汇和表达。

(3)通过例子,让学生理解诗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 背诵与默写:(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背诵。

(2)检查学生的默写能力,鼓励他们默写重要诗句。

《第五单元 《长恨歌》选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长恨歌》选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长恨歌》选段》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长恨歌》选段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2. 学会用钢琴弹奏《长恨歌》选段,提高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技巧。

3. 通过学习《长恨歌》选段,培养学生的古典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用钢琴弹奏《长恨歌》选段,掌握基本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学难点:在弹奏过程中,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钢琴教材和相关音乐素材。

2. 制作PPT课件,用于展示歌曲的谱例和相关背景信息。

3. 安排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课堂教学,确保环境安静、氛围良好。

4. 邀请专业钢琴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教学质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音乐欣赏:播放《长恨歌》主题音乐,请学生欣赏并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 介绍《长恨歌》及背景: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及《长恨歌》主题思想。

3. 引出课题:介绍《长恨歌》选段在音乐课程中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课时的课题《贵妃醉酒》。

(二)新授1. 基础乐理:教师简要介绍曲式及调式,帮助学生理解乐曲。

2. 聆听范唱:播放《贵妃醉酒》的范唱,请学生认真聆听并感受音乐情绪。

3. 角色扮演:请学生分角色扮演杨贵妃和李白,通过表演的形式感受乐曲的情感。

4. 演奏乐器:教师展示乐器,并介绍其功能,鼓励学生尝试演奏。

5. 合作表演: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表演,将乐曲情感通过表演形式呈现。

6. 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表演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三)拓展1. 知识拓展:教师介绍与《长恨歌》相关的其他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知识面。

2. 文化拓展:介绍唐代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3. 实践拓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与《长恨歌》相关的音乐作品,培养创新思维。

4.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四)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
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宜在聆听、体验、分析歌曲。

2、歌曲分析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适当分析其社会价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背景音乐:《大唐歌飞》。

一、激情导入:
1、欣赏歌曲《新贵妃醉酒》。

这是一首通俗与戏曲相结合的歌曲,仔细听辨歌曲中有什么样的人物?(杨贵妃,唐玄宗。


有关杨贵妃和唐玄宗的音乐作品,今天老师就带来一部大型音乐作品——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

2、清唱剧《长恨歌》故事内容:
公元755年,唐玄宗沉迷酒色,终日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致使杨国忠专权误国。

在内地兵力空虚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借“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

安禄山起兵渔阳,很快就占领洛阳、长安。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向四川成都逃去,途经马嵬坡,士兵愤慨,埋怨君王宠幸杨贵妃及其兄杨国忠,致使百姓家散人亡,遂奋起杀死杨国忠。

同时唐玄宗迫于压力不得不赐死杨贵妃。

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3、《长恨歌》的十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是用白居易的一句诗作标题。

第一乐章:《山乐风飘处处闻》。

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

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第四乐章:《惊破霓裳羽衣舞》。

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

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七乐章:《夜雨闻铃肠断生》。

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

第九乐章:《洒宫南内多秋草》。

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新授课
1、《渔阳鼙鼓动地来》
聆听初感音乐:
带问题欣赏。

A、《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演唱形式?(男声四部合唱。


B、它是一首什么体裁的作品?(进行曲。


C、作品表现的内容?(边关告急,权臣造反,在政治动荡的关头,统治者却依然处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不仅不满,而且极为愤慨的情绪。


2、《山在虚无缥缈间》
初听作品:
带问题欣赏。

A、歌曲的意境?(勾画了“蓬莱仙境“那种虚幻神秘的意境。


B、歌曲的风格?(清新、幽静、清淡、典雅。

)
三、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词作者是韦翰章,曲作者是黄自。

这是一部爱国的作品,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积极的。

从艺术上看,它当属我国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珍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