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分析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类标题01
分类标题 分类标题02
主体:同姓亲族 (姬姓亲族) 其他:姻亲、功臣、殷商 降族、古圣王后裔和古老 方国。
文字内容
晋祠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 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 地继承上的矛盾。
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 起来的一种措施。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 大宗、小宗体系,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 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 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 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 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 于凝聚贵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把“国”与“家”密切结合在一起。
周公是周武王 姬发(约公元 前1122-前 1116)的母弟。 他修改了商朝 的内外服制度 大举实行分封。
西 周 等 级 示 意 图
分封制
分封制又称分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 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 土”“授民”,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 王的权威 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 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周人 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诸侯王还要对 下属进行分封。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 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的等级序列。
分类标题 分类标题02
分类标题01
。
周朝制定了各种礼 乐制度。周礼作为各 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 准则,成为维护宗法 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 工具。
西周宗法分封制详解
西周宗法分封制详解分封制是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周人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
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分封,其前提是承认周王的统治,或古帝王之后。
在分封中,授民授疆土是分封的核心内容。
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秩序的原则。
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周王为周族之王,自称天子,奉祀周族的始祖,称“大宗”,由嫡长子继承王位。
其余庶子和庶兄弟大多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其本国则是大宗。
诸侯也由嫡长子继位,其余庶子和庶兄弟大多被分封为卿或大夫,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家则为“大宗”,其职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其“大宗”、“小宗”的关系与上同。
世袭的嫡长子即是宗子,地位最尊。
如此层层分封,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
大宗、小宗的宗法关系,同时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也纳入宗法关系。
于是,在全体贵族内部,举国上下形成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的众诸侯国竞相拱卫的等级森严的体制,使政权不但得到族权而且得到神权的配合。
“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也是周礼的根本原则。
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
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代的事情。
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
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
这一制度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
西周分封制的标准
西周分封制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宗法制:西周分封制的依据是宗法制,这是一种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金字塔式等级制结构。
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
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
2. 血缘关系:西周分封制严格遵循血缘关系,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制机构。
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3. 等级制度: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西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在各自封地里具有相应的权力和职责。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 权力与义务:西周分封制下,土地和劳动者名义上归周王所有。
下一级须对上一级承担缴纳贡物、服力役、军事保卫和述职等义务。
这种权力与义务的分配,有助于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稳定。
5. 宗法伦理:西周分封制强调宗法伦理,注重家族观念和家族秩序。
各级贵族在分封制下,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家族利益,还要遵循宗法礼仪,尊重长者和上级。
这种伦理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
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
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
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
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
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夏、商、周被史学家称作“三代”。
夏、商两代的国家最高元首称“帝”。
夏朝的帝位由儿子接任,偶尔也有传给兄弟接任的。
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以行传给自己的儿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周,都于镐京,并改“帝”为“王”。
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周王朝的这一制度就是“宗法制”,它的内涵对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
宗法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为“嫡长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
其具体办法是:一、周王朝的国王以都城镐京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划出一大片圭地,建立由周王直接统治的中央特别行政区,此谓之“王畿”。
二、王畿以外的全国所有土地,划分为大小不等无数块,分封给各路诸侯。
但这些封国面积很小,实质上都是一个个城堡式的军事据点,以此为中心对四周地方加以控制,大概二三十个封国加起来的面积也没有王畿大。
这就保证了中央对封国的绝对控制权,诸侯国象群星捧月似的,环绕拱卫着王畿。
1、同姓封国:凡是姬姓的周王室亲族,每人都可分到一块土地,在那里建立封国,此即同姓诸侯国。
【史料及解析】分封制的破坏和宗法制的影响
【史料及解析】分封制的破坏和宗法制的影响
西周后期分封制的破坏
分封制中封国是世袭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
这就使得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地干涉和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间力量的发展与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力量强大的诸侯国。
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逐渐失去了“天下其主”的地位,不仅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反而在政治上、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于强大的诸侯。
春秋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争霸中原。
社会的发展变化冲击着旧有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另外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西周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分封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其基本思想是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由周王分封给亲王、功臣、先代贵族等,以建立诸侯国。
周王为天下共主,掌握全国最高权力,通过分封制度将自己的亲信和功臣分派到各地,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二、受封条件受封者必须是周王的亲信和功臣,并且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受封者必须是周王的亲属或功臣,具备忠诚和可信的品质。
其次,受封者必须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能够保卫封地和国家的安全。
最后,受封者必须遵守周王的命令和制度,不得擅自行动。
三、权利与义务受封者享有封地内的统治权和受益权,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府、军队和税收制度。
同时,受封者也承担了保卫封地和国家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和调遣,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作出贡献。
此外,受封者还要承担向周王交纳贡赋、朝觐、服役等义务。
四、封地管理西周的分封制度中,封地是由周王授予的,受封者要在封地内建立自己的政府和军队,管理封地内的人民和资源。
同时,周王也会派遣官员到各地进行管理和监督,以确保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受封者必须遵守周王的制度和法律,不得擅自行动,否则会受到惩罚。
五、宗法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中,宗法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宗法制度是以男性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内的长子继承家族的地位和财产,而其他的儿子则要离开家族,自立门户。
这种制度保证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也使得国家的政治体系更加稳定和有序。
总之,西周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分封制度、受封条件、权利与义务、封地管理和宗法制度等方面。
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得西周的政治体系更加稳定和有序,也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西周社会几大基本制度及对后世的影响
西周社会几大基本制度及对后世的影响?西周时期的主要制度包含四个方面,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礼乐制度和井田制度。
一、宗法制度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是在西周初年形成的,宗法制度是同分封制相配合的,周公鉴于夏商两代王位继承不善的历史教训,为使周朝免于王位继承纷争造成的内部混乱确定了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这样就形成了周天子家天下的宗法制度。
西周宗法制度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强调等级。
大宗由嫡长子一脉相承,他代表了宗族祖先的延续和其权威的传承,小宗对大宗的服从,不仅是对宗族权威的服从,也是对国家政治权威的服从.第二特点是:强调血缘相亲.就是通过维护各级同姓贵族的利益来团结整个周族的力量,也就是通过强调血缘关系,以期达到对天下万邦加强统治的目的.宗法制度影响之深远,因宗法家族社会存续时间之长久而难以估量,它已深深渗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正面影响:首先,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是许多外国民族所没有的. 其次,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
今天,海内外华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并以此为荣。
大陆每次举行黄帝、炎帝、大禹等祭祖活动,海内外炎黄子孙来者如潮。
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与这一制度密不可分.负面影响:第一,从政治上讲,导致了专制社会和专制思想的形成,人们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普遍缺乏.在宗法家族社会里,统治阶级和思想家们提倡“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甚至提出“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这些极端专制的思想和理论,极大地禁锢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将个性丰富、富有创造力的人,一个个变成了奴隶和机器,使中国的封建社会维持了数千年,世所未有.第二,从经济上讲,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扼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宗法家族社会强调血统,尊崇共同祖先,排斥异姓异族,使得我国形成了聚族而居、聚姓而居的习惯,使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亘古不变,影响至今.第三,从文化角度讲,导致了中华民族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缺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精神,思想上表现为守旧、保守。
高中历史教学中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关内容探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关内容探析摘要: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是高中历史教学当中的重点与难点,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出发提出教学方面的几点建议,并对高考试题当中的分封制与宗法制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西周;分封制;宗法制;高中历史教学前言:分封制与宗法制是早期人类社会政治领域的重要制度,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是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并能辨析不同制度的特点,然而由于其背景相对较难,实际教学中的难度较大。
一、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容分析(一)分封制西周的权利核心为西周王室,其他各大诸侯国则听命于王室。
首先,西周分封制之下诸侯的权利来源于周天子的赐予,这就意味着诸侯在获得地位与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臣属关系更为明确。
其次,分封制的主要对象为同姓亲族,当然分封对象也包括对西周有巨大功劳的臣子,同时这些诸侯之间也有等级之分,不同等级需要负责不同的责任。
另外周王朝强调等级差异,自上而下的血缘与地位不同,其享有的地位也有所不同。
比如唐叔虞作是周成王的直系亲属,其相对一般诸侯享有更高的权利。
除了周天子分封诸侯之外,在各个诸侯国内也会实行分封制度,这种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让周天子的统治权力更为稳固。
(二)宗法制宗法制的内容主要包含三点:其一,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也是西周与商王朝的区别之一。
商王朝时期政治相对混乱,具备继承王位资格的不止是商王之子,其兄弟同样拥有继位为王的资质,这可能会让王位继承出现问题,西周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大大减少了王位继承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力量,让权利更为稳固。
其二,西周宗法制当中体现了分封制的特点,可以说分封制将整个周朝分为许多板块,而宗法制的存在则明确了不同板块的大小。
如果没有宗法制的支撑,分封制也会陷入混乱。
其三,宗法制让人们建立了一种家族观念,同时也产生了礼仪孝悌的思想,最典型的表现即具备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来往更为密切。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2)根据材料四、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 务?
缴纳贡赋、镇守疆土、朝觐述职。
材料六(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 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 原因是什么?
人民
土地
卿大夫
人民
士
法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宗主)
天子
诸侯
卿
嫡长子
大夫
余青嫡子及庶子
衣
嫡长子(嫡长孙…… )
小宗 大宗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
大宗
小宗 嫡长子……
大宗
士 小宗
庶
知识结构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考点一 分封制和宗法制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分封制也称封建制, 宗法制度即血缘宗法
名 即狭义的“封建”,由 制度,是中国古代解
词 解
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 决职权和财产分配、 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 维护世袭统治秩序的 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一种政治制度。
释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为什么实行)
(为什么实行)
目 “封建亲戚,以藩屏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
比如:血浓于水观念; 家族制度(祠堂、祖坟、 族谱、认祖归宗等);父
演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 权观念;男尊女卑;传
变 封制”,秦王朝在全国全面推行 宗接代;任人唯亲;家
单一的“郡县制”。
国同构(家是小国,国
分封制与宗法制
重点 分封制 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屛周”,即维护周天子的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核心:周天子将土地连同人民分封给诸侯 诸侯义务:征收疆土(政治)、随从作战(军事)、缴纳贡赋(经济)、朝觐述职 (政治) 诸侯权利: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影响 积极: 1、巩固了对地方的统治 2、扩大了统治范围 3、通过分封制是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了等级秩序 消极:是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混战的根源 瓦解 原因 根本:春秋时期,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 重要:诸侯国的相对独立性及势力的日益壮大 直接:战国时期的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宗法制 起源: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目的 直接:解决贵族在权利、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 根本: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 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 , 形成宗族内的等级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实质:按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利的政治制度 影响:完善和巩固分封制,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 特权和垄断地位;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之一。认祖归宗、孝顺长辈、 恪守孝道等。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过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
西周推行的制度
西周推行的制度
西周推行的制度有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
1.分封制:西周时期,按照宗法制度,将全国的土地划分为多个封地,并将这些封地分封给贵族和功臣。
这些贵族和功臣在自己的封地里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自行管理、调配土地、人口和财产。
2.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3.井田制: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
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
4.礼乐制: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这些制度在当时有效地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如何理解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1.如何理解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西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
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缩小,多不世袭。
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汉初又兼采之。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西周以嫡庶来划分宗族系统的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父
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
应分封到地方去当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
子即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士。
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性贵族之间的关系则以婚
姻为纽带联结起来。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
系,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成为巩固分封
制的重要手段。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
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
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的工具。
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
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1.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西周实行王位世袭制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走向崩溃,郡县制出现。
(2)宗法制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等方面的继承问题,西周实行宗法制,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崩溃,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2.分析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材料题记笔记的误区误区1:笔记就是抄板书记笔记不是照着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的抄下来,而是知识点的浓缩和精华,不然直接看书更加简误区2:笔记从不回顾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笔记,但是大家却很容易出现一个现象:我们总是走了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何出发!什么意思?就是做笔记是为了以后回顾的呀,可是你们自己抿心自问,自己做的笔记自己翻过几遍没~都成过期杂志丢一边了······误区3:笔记不做更新笔记应该是在不断的复习和巩固中,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的。
一方面需要你进行补充,如果有必要可能还需要你再拿出新的笔记本,进行专题的凝练。
记课堂笔记的小技巧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
3、写字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采用简单的便利贴随时准备记录灵感问题,整理成型后及时补充到笔记本上。
对于一些经常犯错的知识点,可以直接把总结写在便利贴上,补充到对应的知识点旁边。
6、利用活页:活页既适合于语文和文综积累型科目,不断补充新知,把笔记变厚;也适合于数学、理综这样的思维型科目,蹦出的新思路、相似的题型、自己的痛点和解题的突破口再也不必拘泥于原有的纸张限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是什么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是什么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
那么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希望对你有用!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
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
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
五帝三代时期不断发展,到周朝时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达到顶峰。
柳翼谋谓:“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奴隶制度。
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功臣或先代贵族,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
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⑤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秦始皇大一统,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分封制的命名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
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但不等同于“封建”。
分封制的特点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
分布区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
关于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2、宗法制: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解题关键:深刻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两个概念。
思路引领:①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②细心审题,逐问作答。
答案提示: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解题关键:这是一道比较分析题,解答好此题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即准确理解分封制和郡县制这两个历史概念,以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知识。
解题关键在于精心审题,明确试题的考查范围和重点,以及答题的要求。
思路引领:首先要概括指出分封制的特点,其次要从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不同的角度,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答案提示: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甚至危及中央政权。
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学习延伸想一想,人们对长城的看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你怎么看秦修长城?解题关键:本题旨在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重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因: 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王权衰微 生产力的发展
分 封 制 的 破 坏
2、表现: 楚王问鼎 春秋五霸
本课小结
目的 对象 内容 权利 义务
巩固西周统治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土地和人民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
服从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 后期
•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一、背景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在牧野之战之战中 击败商王朝的军队军力,占领朝歌,灭商建国,史称 西周。
西周 历时200余年
十二王
周族是以农耕著 称的古老部族,起初 生活在关中地区,于 商朝后期兴起。
分 封 制
分 封 制 的 定 义
分封制的定义: 古代皇帝或国王分封诸侯 的制度。 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 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 领地内皇帝或国王并没有直接的 权力。
1. 目的 2. 对象 3. 内容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 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 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 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 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 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 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 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积极作用:
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 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 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
分 封 制 的 积 极 作 用
通过对诸侯分封土地并给予一定权力, 暂时地满足了西周贵族的要求,起到了 “稳定政局”的作用。 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 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 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加强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疆域,使周朝成为延续百 年的强国。 削弱周王室统治
课 后 思 考 和 预 习
学习完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西周在 政治制度上所实行的分封制,但是我们 在学习中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当第一任周王和诸侯去世了,谁 来继承呢? 这将是我们下节课的内容,请大 家认真复习本科,并预习下一课,宗法 制。
分 封 制 特 点
天子
士 庶
分 封 制 特 点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 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其最高统治者是周天子, 但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 性。 周天子和诸侯关系的纽带 是土地、人民和义务。
探究:
分 封 制
①为什么周王要实行分封制? ②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 分封呢? 分给哪些人? 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权利) 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分 封 制 的 内 容
诸侯的权利: ①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②提供军赋,说明拥有军队,有独立军 权; ③拥有独立财政权; ④在各项事项上,拥有很大的独立性, 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⑤在自己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 封。卿大夫再讲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的义 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 诸侯的独立性,及后来诸侯国 实力的日益壮大,春秋战国之乱, 分封制是否有其影响?
分 封 制 探 究 活 动
材料五: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 长久。 ——《三字经》
周朝真的有“八百载”吗? 这是分封制的作用吗? 那为什么会有后来的诸侯争霸,春 秋战国? 探究活动: 根据课本和所学知识,思考分 封制究竟有何积极意义,分封制的 破坏,这对西周统治有何影响?
周 公 子 伯 禽 (鲁)
召 公
(燕)
成 王 弟
(晋)
尧 后 代 (蓟)
分 封 制 的 内 容
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 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 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 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 师移动之。 ──《孟子·告子》 材料四: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 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 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诸侯的义务: ①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③提供军赋和力役 ④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分 封 制 的 目 的
分封制的目的: 巩固西周政权 A:建立藩屏,卫护王室; B:稳定政局,镇抚名族; C:抵御外侮,巩固边防
周王 异 姓 功 臣 贵 族 | 姜 尚 (齐) 同 姓 王(多数) 室 贵 族 先 代 帝 王 后 代 和 边 远 氏 族 部 落 首 领 舜 后 代 (陈) 商 后 代 (宋)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