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3ac81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f.png)
高二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试卷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
(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庇护(bigrave;) 蹩进(biē) 哺育(bǔ) 通衢大道(quacute;)B.觇视(chān) 多舛(chuǎn) 罡风 (ɡānɡ) 一蹴而就(cugrave;)C.菁华(jīnɡ) 墓碣(jieacute;) 缄默(jiān) 悄无声息(qiǎo)D.跛脚 (bǒ) 恫吓(hegrave;) 吮血 (shǔn) 扪心自问(meacute;n)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沉缅于希望的幻觉是人的天性。
我们有闭目不愿正视痛苦现实的倾向,有倾听女海妖惑人歌声的倾向,可那是能将人化为禽兽的惑人歌声。
B.你钦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的书桌上,停留在那几株刚刚开始吐苞的腊梅上。
你在惊异:那些看上去瘦削干枯的枝头,何以竟结满密匝匝的花骨朵儿?C.天使是那种长着翅膀的小飞人,魔鬼是青面獠牙要下油锅炸的那种吗?他脑子中的印象,可能有些中西合壁,天使是外籍的,魔鬼却好像是国产。
D.当流浪的乞丐在衿底找到藏珠,当迷惘的人们在氨基酸之外得悉不朽的灵魂,我们才算知道自己正确的身份,我们的诗和我们的哲学才开始有其内含。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东阳横店的秦王宫气势磅礴,景象壮观,放眼望去,众多宫殿飞檐上翘,如同鸟儿般跃起,真有腾蛟起凤的气势啊!B.千岛湖水今日一见终生难忘,它不是那种若有若无的淡绿,也不是那种一眼望见的浅绿,甚至是有深度而耐读的一湖凝碧。
C.6月23日下午,中国足球协会新闻发言人董华表示,足协领导在西安赛区被球迷围堵的新闻不实,完全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
D.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目前,市场上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今后,农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db9e2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0.png)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以下是我在期末驾临之际为大家整理有关中学二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题和答案分析,欢送大家参阅!高二语文期末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题3分)1.以下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诘(jié)难玷(diàn)辱祈(qí)求长吁(xū)短叹B.憎(zēng)恶穴(xuè)位坍(tān)缩三闾(lǘ)大夫C.诏(zhào)书晕(yūn)厥潜(qiǎn)能春色撩(liáo)人D.框(kuàng)架挫(cuō)折平仄(zè) 涸(hé)辙之鲋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逾期揄扬情分安份守己B.梗概开掘崛起如哽在喉C.猖獗昏厥大放厥词一蹶不振D.侧隐怂恿逸兴遄飞自命非凡3、以下各句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自行车,快开心活地玩一阵好了。
”B. 一般的状况,或许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柳》)”C.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奇妙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
D.下面是中心电视台“面对面”访谈节目的片断,受访者张积慧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非典型性肺炎”病区护士长。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二战期间的日本法西斯暴行令人发指,二战完毕后,中国及亚洲其它各国人民以德报怨,对日本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厚与善意。
B.浙江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委员指出,科研评价、工程评审等活动本应当由专业的学术团体来担当,但目前政府部门那么往往越俎代庖。
C.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宏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他又以高山景行的人品,为这个世界树立了一个道德楷模的形象。
D.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正式对外发布了评比结果,作家贾平凹、迟子建、周大新、麦家产仁不让地荣获本届茅盾文学奖殊荣。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8b1ee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00.png)
雅礼集团2024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
诚然,霍布斯看出了现今的人们对自然的权利所作的种种解释的缺点,然而从他自己所作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就可看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也是错误的。
既然这位作者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是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这个状态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适合于人类的。
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造成的,而且,正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
既然霍布斯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
说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强壮的,与说自然状态中的人需要依赖于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
人只有在处于依赖状态的时候才是柔弱的:如果他无拘无束,不依赖他人的话,他早就是很强壮的了。
霍布斯没有看出:我们的法学家所说的阻碍野蛮人使用理智的原因,正好就是霍布斯本人所说的阻碍野蛮人滥用他们的官能的原因。
因此,我们认为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人,其原因恰恰在于他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防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智慧的发达、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欲念的平静和对恶事的无知:他们从对恶事的无知中得到的益处,比别人从对美德的认识中得到的益处多得多。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902f4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7.png)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礼”的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礼”强调秩序和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其次,“礼”注重道德修养。
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道德的体现。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最后,“礼”倡导和谐与包容。
礼仪的实施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都可以在“礼”的框架下得到尊重和包容。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有礼的社会中,人们遵守规范,尊重他人,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另一方面,“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自律、尊重他人和责任感等品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秩序、道德和和谐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礼”的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礼”只强调外在形式,与内在道德无关。
C.“礼”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D.在当今社会,“礼”已经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版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ffdf3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9.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蕴含沉浸纷至沓来B. 惴惴不安沮丧不寒而栗C. 沥尽心血靡靡之音蹉跎岁月D. 惊愕呆滞蹑手蹑脚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B.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C. 他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D. 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桑梓之地”中的“桑梓”指的是家乡。
B. “画龙点睛”中的“点睛”指的是画龙的眼睛。
C. “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马牛”指的是相隔甚远的马和牛。
D. “杯水车薪”中的“杯水”指的是一杯水。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D.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
B. 这条河宛如一条绿色的飘带,蜿蜒在山间。
C.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温暖了整个房间。
D. 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如同火箭般快速。
6. 下列诗句中,意境最为优美的一项是: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 下列对联中,上联与下联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 上联:绿树阴浓夏日长,下联:清风徐来夏日短B. 上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下联:高山流水遇知音C. 上联:千里共婵娟,下联:万里送行舟D. 上联:春风又绿江南岸,下联:明月何时照我还8.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来到这个世界,却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be810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1d.png)
邯郸市2024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些文学家认为,科学家或科技工作者在观测自然现象时不具有审美态度。
例如,马克·吐温在描述密西西比河的美景时认为:人一旦学会了天气与河岸的语言,往往只关注航行安全、生活利益等问题,如“看到河上有某根漂浮的原木就知道河水正在上涨,看到河面上的标记就知道这里有垂直暗礁”之类;太阳和云层共同描绘的景观如“各样绚丽的画面”等则被忽视了。
这种隔离气象审美与科技活动的说法是事实吗?很多哲学家、美学家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隔离气象审美与科技活动的观点存在偏见。
日本的斋藤百合子认为,马克·吐温描述的某些特定情况不能推断出普适的美学理论。
对普通游客来说,欣赏密西西比河的落日、云层之美的确是美学欣赏,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美学欣赏方式,即不能把在形式和感觉层面的美学欣赏当成美学全部。
这种看法符合美学事实,因为美学是一门感性的学问,研究中产生的感性触动不仅包括美好积极的触动,也包括痛楚刺激等负面的触动。
比如明代文学家杨慎被贬谪到云南、四川等地,他的诗文中不仅描述了恶劣的环境,还饱含艰难生存的体验。
斋藤百合子也进一步认为,尽管一些人(尤其是拥有自然科学专业知识的人)确实会从实践和科学等方面考量自然之美,但是这并不会“消除、干扰或减损感觉层面的体验”。
加拿大的自然美学家艾伦·卡尔松认为,科技知识与气象审美不矛盾。
在他看来,学者带着科技知识去鉴赏自然可以获得普通人所达不到、无法知晓的自然真相,同时这种鉴赏也包含普通人的日常经验和自然体验。
由此看来,文学家、美学家的争议焦点在于科技知识对气象审美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那么,科学家对审美与科技知识的关系又有何认识?经过调研,他们大多认为,科学家首先是普通人,对天气等自然现象有着同样的审美体验;不过与普通人相比,科学家有进一步解读自然奇观的冲动和求索科学答案的习惯。
语文高二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二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89095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4.png)
语文高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史记》3.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诗歌集。
C.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D. 《红楼梦》是清代的长篇小说。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A. 李白的《静夜思》B. 杜甫的《月夜》C. 苏轼的《水调歌头》D. 李清照的《如梦令》5. 以下哪项不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的作者是:A. 杜甫B. 李白C. 王之涣D. 孟浩然7. 以下哪项是《诗经》中的篇章?A. 《关雎》B. 《离骚》C. 《出师表》D. 《岳阳楼记》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A. 陆游的《游山西村》B.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C. 苏轼的《江城子》D.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A. 杜甫的诗句B. 李白的诗句C. 李商隐的诗句D. 王之涣的诗句10. 以下哪项是《史记》中记载的历史人物?A. 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项羽答案:1. A2. D3. B4. C5. D6. C7. A8. A9. C10.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唐代诗人______,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2.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______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 “______,______”是《诗经》中《关雎》的开篇,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4. “______,______”是《水调歌头》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完整word版)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e4132af01dc281e53af0bc.png)
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楔.子(xiē)伺.候(sì) 虐.待(nüè) 苌.弘化碧( cháng)B.萧瑟.(sè) 恓.惶(xī)棕榈.(lǘ) 一蓑.烟雨(suō)C.罪愆.( qiān ) 盗跖.(zhì) 角.色(jué)羽扇纶.巾 (guān)D.天堑.(qiàn) 埋.怨(mái )参差.(cī) 前合后偃.(y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错勘贤愚仓皇寒暄天谴B.毛骨耸然销魂暮霭吴钩C、良晨美景樯橹烽火罗绮D.玉簪螺髻赢取良霄亢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2012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在西安揭晓,昆明、杭州、成都、宁波等十大城市脱颖而出....,最终入选。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必须作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的工作作风。
D.我只是做了一点儿事,能得到这么多的不虞之誉....,这让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B.在如何学好语文这一问题上,北大陈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认为,学好语文主要靠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勤奋自学取得的。
C. 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D.在普法教育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大少儿电视法制节目的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普法教育的传媒效果。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581e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2.png)
湖南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对于“过去之事、眼前之事、将来之事”,新闻和文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方式。
然而,在当今商业化的趋势下,各类叙事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进入了叙事的时代——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闻故事化”时代。
虽然“新闻故事化”未必不好,但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着本质的区别。
②有人曾戏言:文学是“人学”,新闻是“事学”。
就文本而言,新闻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类别的人文学科。
新闻反映的是客观事实,而文学表达的是主观情感。
从叙事内容来看,文学叙事的基础是“母题”,新闻叙事的基础是“事实”。
韦斯坦因认为文学叙事的母题数量和结构相对稳定,主要可以归结为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三项二元组合结构,由此对应的基本题材就是战争、爱情与世俗生活,绝大部分文学作品的叙事主题都是由此产生的变体。
③文学叙事主题大多以情感发展为主线,通过性格、感情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文学叙事的母题不论生与死、爱与恨还是美与丑,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判断色彩。
文学作品在安排情节时需要理性地建立大家的常识性认识,但感性是文学打动人的核心因素,文学叙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性叙事能否充分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
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而新闻作品所叙之事,依据新闻的本质,则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即事实。
因此,新闻叙事应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
新闻叙事要求叙事者从理性的态度出发,诉诸受众的内容以信息为主,用客观事实表现社会或人物状态。
当然,新闻报道中也会有感性的描写、刻画,但其目的是让新闻叙事更生动、真实,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④再者,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即叙事者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并不在意,更多是叙事者个人意识和情感的宣泄。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b11c6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09.png)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暗然失色B. 崭露头角殚精竭虑C. 一愁莫展一诺千金D. 风声鹤唳风华正茂2.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蹴而就,从不拖泥带水。
B. 面对困难,他总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C. 他总是一意孤行,不听别人的意见。
D.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老当益壮。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
D. 我们一定要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照亮了大地。
C.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
D. 他总是那么勤奋,那么认真,那么专注。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难道不勤奋吗?C. 我们难道不应该尊重他人吗?D. 他难道没有努力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内心的满足。
B.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因为只有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C.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懂得生活的真谛。
D. 我们怎样才能成功?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学问真是博大精深。
B.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C.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D.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华秋实,夏长冬藏。
B. 他既聪明又勤奋。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含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b1dc7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a.png)
高二语文考试(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3年12月5日是第十个“世界土壤日”。
土壤本身是复杂的生态系统,可为土壤生物提供多样的生存环境。
你知道吗?我们平时不怎么留心观察的土壤是会呼吸的,它会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挖开土壤,会发现里面有大量植物根系,以及蚯蚓、蚂蚁等动物。
除了能看到的,还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比如数量众多的真菌、细菌等微生物。
这些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被称为“土壤生物”。
多样的土壤生物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联系在一起,构建成一张食物网。
土壤生物要生存,就需要进行新陈代谢。
它们通过地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土壤呼吸。
严格意义上讲,土壤呼吸指未被扰动的土壤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所有代谢作用。
土壤呼吸的生物过程包括植物根系的呼吸、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和土壤动物的呼吸。
土壤呼吸是土壤生物活跃程度的表征,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示。
土壤呼吸通常与地上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也存在季节的变化。
如果通气不畅,例如淹水,就会影响到土壤呼吸。
受污染的土壤中,生物活动受到抑制甚至伤害,土壤呼吸也会降低。
和人一样,土壤生物也需要食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它们的食物一方面来自植物死亡后的凋落物,另一方面来自其他土壤生物的排泄物或其他土壤生物死亡后的残体。
土壤生物“吃”与“被吃”的过程一方面构成食物网,令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把生物代谢的残余物(如植物的凋落物、土壤动物的排泄物、微生物死亡后的残体等)分解,释放出养分,供植物生长所需。
因此土壤生物是土壤肥力的重要保障,土壤呼吸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046e6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b.png)
深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填涂考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共17分)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就已经具有一种才能,这种才能,因为没有更恰当的名字,我姑且叫它为数觉。
由于人有了这种才能,当在一个小的集合里边,增加或者减去一样东西的时候,尽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减,他也能够辨认到其中有所变化。
数觉和计数不能混为一谈。
计数似乎是很晚以后才有的一种收获,由后文可以知道,它牵涉到一种颇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就我们所知,计数是一种人类独具的特性;另一方面,有若干种动物看来也具有一种和我们相类似的原始数觉。
至少,有权威的关于动物行为的观测家持有这种主张,而且有很多实例支持这种理论。
例如,许多种鸟类是具有这种数觉的。
鸟巢里若是有四个卵,那么可以安然拿去一个;但是如果拿掉两个,这鸟通常就要逃走了。
鸟会用某种奇怪的方法来辨别二和三。
但是这种才能不仅限于鸟类。
实际上,我们所知道的最惊人的例子要算叫作“独居蜂”的昆虫。
这种母蜂在每个巢里下一个卵,并且在巢里面预先储藏了一批活的尺蠖,作为幼虫孵化后的食料。
使人吃惊的是,各类独居蜂每巢里所放的尺蠖数目都是一定的。
由于蜂类行为的规律化,而且这种行为和它的生命的基本机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上述例子不如下面的例子来得更加令人信服。
这里所举的鸟的行为,似乎已经处于自觉的边缘了。
有个田主决心要打死一只在他庄园的望楼里筑巢的乌鸦。
他试了好多次想惊动它,始终没有成功:因为人一走近,乌鸦就离开了巢,飞开了。
它栖在远远的树上守着,等到人离开了望楼,才肯飞回巢去。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affc6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d.png)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瑰(guī)宝悚(sǒng)然惬(qiè)意踽(jǔ)踽独行B. 踌躇(chóu chú)愕(è)然摺(zhé)叠踉(liàng)跄C. 蹩(bié)脚撰(zhuàn)写氤(yīn)氲咄(duō)咄逼人D. 摺(zhé)本撰(zhuàn)述摺(zhé)叠撰(zhuàn)文答案:A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B. 江州司马青衫湿C. 晓驾炭车辗冰辙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产生了积极作用。
B.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购物越来越方便,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C. 我国在联合国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D. 通过这次培训,大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更明确的认识,受益匪浅。
答案:C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
C.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属于楚辞,以抒发个人抱负和国家命运为主题。
D.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主要描绘了鬼怪世界的奇幻故事。
答案:B5.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得知了自己的前世因果,决定出家为僧。
B.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展现了她卓越的管理才能。
C.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是小说的主线。
高二语文试卷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试卷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38dcb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5.png)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精悍(hàn)混淆(xiáo)颔首(hàn)狡黠(xiá)B.摩挲(suō)哺育(bǔ)陨落(yǔn)谄媚(chǎn)C.神采奕奕(yì)呱呱坠地(zhuì)屏气凝神(bǐng)杞人忧天(qǐ)D.挑拨离间(jiàn)既往不咎(jiù)恍然大悟(huǎng)脍炙人口(kuài)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暴殄天物汗流夹背惊慌失措自强不息B.和颜悦色惊弓之鸟恍如隔世艰苦备尝C.专心致志闲情逸致胜不骄败不馁振聋发聩D.殚精竭虑眼花瞭乱精兵简政举世闻名答案:C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答案:正确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离骚》。
()答案:错误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
答案:《论语》2.《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著作,其中“”篇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答案:梁惠王上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请简述《离骚》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色。
答案:《离骚》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艺术特色: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通过瑰丽的辞藻和比兴手法,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五、综合题(1和2两题7分,3和4两题8分,共30分)1.请分析《庐山谣》中“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的意境。
答案:此句描绘了诗人与仙人相遇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对神仙生活的憧憬。
2.请阐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答案:含义:学习知识并经常温习,是令人愉悦的。
当代社会意义: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029fa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9.png)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旨在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充分挖掘和运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要求,也是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红色资源包括革命遗物和遗址等物质资源、革命传统和文化等精神资源,要准确把握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的丰富内容。
构建红色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并科学设计思政课红色实践教学大纲。
学校主动对接博物馆、纪念馆等实践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支持成立红色文化社团、举办校园红色研讨会,以重大纪念日和历史事件为契机,开展话剧表演、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红色文体活动。
推进全国思政课教研系统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使用,以数字化技术纵深挖掘、横向关联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思政资源,建设红色资源教学案例库、专题素材库、在线示范课程库等。
拓宽网络教育宣传平台,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主流媒体的红色时政节目,综合运用多种网络传播媒介,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和场景推送红色知识。
鼓励专任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邀请革命老兵、英雄模范和红色基地讲解员等参与思政课合作教学。
搭建研究队伍平台,组建研究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课题组和教研室。
通过集中培训、实地研学等方式,让思政课教师首先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深厚,提升融入红色资源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小学阶段侧重红色历史文化启蒙,初中阶段侧重革命感性体验和历史知识学习相结合,高中阶段侧重红色实践体会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大学阶段侧重实现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研究生阶段侧重对红色资源的宣传阐释和研究探索。
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1faff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8.png)
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高二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
(每题2分,共10分)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进乎技矣(超过) 项王自度不得脱(估计,揣摩)其制稍异于前(制造,建造)B.如土委地(卸落) 族秦者秦也(灭族)古人秉烛夜游(持,拿着)C.余扃牖而居(打开) 以手阖门(关闭)抱无涯之戚(忧伤)D.始速祸焉(加速) 暴秦之欲无厌(满足)乃能衔哀致诚(含,怀着)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已而,然后) 我何渡为(句末语气助词) 何其衰也(为什么)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应当,一定) 因其固然(依照)则遂取以来(顺利)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 汝殁以六月二日(在)殆有神护者(几乎)D.抑别有疾而至斯乎(还是,或者) 迨诸父异爨(等到)岂独竹乎(难道)3.下列文言文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C.而告以成功D.其制稍异于前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项羽军壁垓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函梁君臣之首D.乳二世5.下列各项中,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
B.小令也叫“叶儿”,是元散曲中的一种,形式灵活,文字通俗,有很强的现实性。
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张可久等。
C.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史传文的代表作家有西汉的司马迁和东汉的班固,政论文的代表作家有西汉的贾谊和晁错,赋的代表作家有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和东汉的班固、张衡等。
D.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兴起的“公安派”是一个著名的散文流派,由方苞开创,主张通过明代归有光等“唐宋派”上溯唐宋八大家,乃至秦汉散文,鼓吹封建正统观念,力图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散文规范。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a8984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5.png)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词本事的失真[注]两宋笔记中记录了不少宋词本事,但绝大多数并不可靠,存在严重的情节失真。
宋学达《宋人词本事书写的虚构现象及其反思》一文认为,凡有大量细节描写者、凡以词句比附情节者皆应怀疑,但对于虚构与失真的原因则未作解释。
实际上,如若将视线转至笔记的整体写作意图与笔记的文体性质,能够相对适宜地解答笔记所载之宋词本事为何普遍失真的问题。
劝诫教化是北宋笔记的常见写作意图之一,相关笔记中便存在不少情节失真却足供劝诫的宋词本事。
王得臣于《麈史》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故事:李清臣于某夜梦至王陵舍,填写了一阕怪词。
后来他在王陵舍贬所辞世,临终方悟前梦之兆。
尽管此故事颇令人生疑,但一朝宰相卒于贬所的情节构成了完美的前后落差,与王得臣在序文里提到的劝诫世人福祸相倚的意图全然相契。
这段故事也被曾敏行记录于《独醒杂志》中,但主人公变成了贺铸。
情节失真,却能够满足传播苏门群体形象的笔记写作意图。
正是不同的写作意图导致了王得臣与曾敏行的记载差异。
至于本之写作意图而将原就失真的词本事予以新的篡改增删,则主要体现在流传于世俗社会的丽情词本事中。
由于词为艳科的文体传统,丽情故事本就是宋词本事的主流。
世俗作者对已经流传于世的词本事予以香艳化的改动甚至增添,可以扩大世俗社会的潜在读者,还可以实现其市场热销的写作或出版期待。
叶梦得在《避暑录话》里记录了柳永身后归葬的故事,这段情节与叶梦得先前为柳永一生作出的评价“择术不可不慎”相契,还是希望读者不要重蹈柳永覆辙。
当这则笔记条目传入世俗社会后,遭到了世俗作者本之娱乐性的篡改增添,为柳永收葬的人变为了歌妓。
这番篡改确实于世俗社会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被冯梦龙敷演成一篇《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收入《喻世明言》之中。
或许是由于丽情词本事能够获得有效传播,使得一些亲近世俗的南宋下层士人也在笔记中对丽情词本事予以新的虚构。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33c6b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7.png)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答案】A2. 【答案】B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A6. 【答案】B7. 【答案】C8. 【答案】D9. 【答案】A10. 【答案】B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11. 【答案】(1)A. 美丽的风景(2)B. 精美的食物(3)C. 丰富的文化(4)D. 深厚的友谊12. 【答案】(1)作者通过对家乡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引用诗句和描绘景物,使文章更具诗意和画面感。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13. 【答案】(1)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了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挑战。
(3)作者呼吁人们要正确看待科技发展,既要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古诗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14. 【答案】(1)A. 江南春(2)B. 渡荆门送别(3)C. 江雪(4)D.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5. 【答案】(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6. 【答案】(1)作者通过描绘寒山、古寺、落日等景象,表达了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2)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四、作文(50分)17. 【答案】标题:《科技的力量》开头: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主体:1. 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远程手术等,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2. 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教学等,为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3. 科技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
结尾: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看待科技发展,既要发挥其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其负面影响,让科技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
语文期末试卷
说明:本卷满分为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知识积累和运用(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估量.(liàng)给.(gěi)予嫉.(jí)恨豁.(huò)然开朗B.妲.(dá)己苑囿.(yòu)攒.(zǎn)射夔.(kuí)门
C.长歌当.(dàng)哭桀.(jié)骜浸渍.(zì)菲.(fěi)薄D.绯.(fěi)红诅.(zǔ)咒洗涤.(tāo)啃噬.(sh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真知灼见气势汹汹不可思议言不由衷
B、义无返顾意气用事书生意气责无旁待
C、别具一格变幻莫测漠不关心开诚布公
D、讳莫如深讳疾忌医一筹莫展天伦之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级既然下达了任务,虽然时间紧,我们也只能____为之。
②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____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
③民族区域____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④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不要_______孩子的自尊。
A、勉力作客自治伤害 B.、勉励作客自制损害
C、勉力做客自制伤害 D.、勉励做客自治损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人以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
....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那些进口饮料。
B、他俩从小学到高中同窗十二载,一直相敬如宾
....,从来没有因琐事而吵架。
C、在国庆节前的全市卫生大扫除中,市直机关干部倾巢而出
....,分片参加了集体劳动。
D、头一两天我老在后悔,放着明媚秀丽的桂林不要,偏偏跑到这里来活受罪,
真是吃错药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
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
B、老张做事一贯拖泥带水,时时处处总能看出藕断丝连
....的痕迹。
C、二战成了时下影视、美术、文学艺术创作炙手可热
....的题材。
D、美国作家欧·亨利具有超群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小说的结尾往往别
出心裁,匪夷所思
....。
6、某班图书角藏有:①《呐喊》②《子夜》③《安徒生童话》④《骆驼祥子》
⑤《女神》⑥《伊索寓言》⑦《柳河东集》⑧《欧阳文忠公文集》等文学作
品。
“拓展式”研究性学习小组想研究鲁迅、郭沫若、欧阳修、安徒生四位作
家的作品,借书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⑤⑧③
B、②⑤⑧⑥
C、①④⑦③
D、②⑤⑦⑥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诗人艾青自抗日战争以来,目睹祖国山河惨遭践踏,人民蒙受深重苦难的
历史,在《我爱这土地》中喷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
B、为了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C、罪证可以被证人忘掉,而犯罪的记忆却无法把罪人摆脱。
D、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
二、根据要求填空(共10分)
(一)根据要求填(4分)
8.星期天,小林到莫愁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
莫愁湖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
选小路走,只六百丈。
”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
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⑴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默写古诗文.(6分)
9、谁言寸草心,。
(孟郊《游子吟》
10、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死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
13、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24分)
(一)(14分)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清明雨,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14、文中的雪之纷纷是指雪,雨之纷纷是形容雨。
作者通过春雨与、、的比较,揭示了春雨的特色——。
(6分)
15、作者认为“纷纷”一词妙在何处?(2分)仅仅是形容下雨吗?(2分)
16、打开回忆之门仔细搜索曾经学过的古诗词,选择两句描写春雨的古诗句写下来(文中出现过的除外。
)(4分)
(二)诗歌赏析(10分)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花欲燃:花红似火。
17、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3分)
18、简析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青玉案〔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妇女的头饰。
19、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1分)
20、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六、应用文写作(共15分)
21、周华同学今天早上不小心把家里的钥匙丢在了宿舍去教室的途中,请帮助周华同学写一则寻物启事,以便尽快找到钥匙。
要求:1、语言简明扼要
2、格式正确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
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三、根据要求填空(共10分)
(一)根据要求填(共4分,每题2分)
1、小林不讲理(意思对即可)
2、语言谦虚恭敬即可
(二)默写古诗文.(共6分,每空1分)
略
三、阅读(24分)
(一)现代文阅读(14分)
14、文中的雪之纷纷是指雪大,雨之纷纷是形容雨细。
作者通过春雨与冬雪、夏雨、秋雨的比较,揭示了春雨的特色——凄迷而又美丽。
(6分)
15、“纷纷”一词正抓住了清明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2分)不仅仅是形容春雨,还巧妙地写出了那位雨中行路人的心情。
(2分)
16、例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渭城朝雨亦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只要是描写春雨的古诗词都可以,4分)
(二)诗歌赏析(10分)
17、江、山、花、鸟
18、思念故乡或思归(意思对即可)
19、元宵节(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也算对)
20、反衬,(对比、衬托、烘托也对);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