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提纲
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1 最早的定义:研究灵魂的学问(未对心理学作出科学的解释);2 最终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 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分为: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情感过程:人们通过认识过程认识事物的时候,绝不是无动于衷的,更不是淡漠无情的,而常常是对于各种事物持有不同的态度,并对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心理学把这些主管的心理体验过程叫做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不仅认识事物并对事物产生情感,还在情感的激励下,根据对事物的认识,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自觉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完成计划的方式、方法,还要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这一心理过程就是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分为:个性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是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动力系统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三、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2 西方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3 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四、心里的实质1 心理具有物质基础2 心理具有客观源泉3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4 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第二节小学儿童心理学概述一、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童年期:6、7~11、12岁(一般为小学儿童)。
2 小学儿童心理学(童年期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
3 小学儿童心理学概念:是研究小学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学科,具体地说,研究小学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以及这个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等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填空:1.教育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1903年桑代克写成《教学心理学》。
3.认知学派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4.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5.桑代克和武德沃斯在1901年进行一系列知觉训练迁移的实验,其中“形状知觉”实验是相同要素说的经典实验.6.支持概括原理说的依据是贾德1908年做的“击水下靶实验".7.自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①生理自我,指一个人的肉体的存在和身体特征,②社会自我,指一个人的社会属性③精神自我(心理自我),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活动。
8.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9.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历程,①自我中心时期②客观化时期③主观化时期。
10.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遵循的模式有别):心理咨询遵循的主要是发展与教育模式;而心理治疗遵循的主要是医疗模式.前者重点在于找出存在于来访者自身内在的积极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
后者的重点在于治病救人,重建病人的人格。
11.就教师个人因素而言,影响力实际就是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在教育活动中的综合效应。
名解:1.心理发展:广义的心理发展主要说的是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心理的发生或起源问题,指心理的“从无到有”的过程。
2.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3.学习:是指人或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4.强化:在行为之后发生的能提高反应概率的手段的措施。
5.积极强化: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积极强化,阳性强化或正强化.6.消极强化: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排除或避免某种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从而使此类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消极强化。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我就不写选项了,直接写答案。
可能选择题不全,你再看看你自己的。
1.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指出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的是哪些,并陈述理由:B.每天浏览报纸C.幼儿初次上托儿所怕陌生人,时间长了就不怕了能力或行为倾向上变化2.属于加涅的符号学习的例子是: B.知道书又叫book3.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是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智是对应的。
4.按加涅和奥苏泊尔学习分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区分“你”、“我”、“他”和“1、2、3、4、5……”,这里学习的本质是概念学习5.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符号学习等同于奥苏泊尔学习分类中的符号表征学6.动作技能不同于智慧技能的根本特征是含有肌肉协调成分。
7.营业员在进行心算时不能与顾客交谈,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短时记忆容易被新输入的信息代替而丧失。
8.根据奥苏泊尔的同化学习理论,“举一反三”最适当的解释是派生类属学习。
9.下列不属于动作技能的例子是:吞咽食物A.婴幼儿叫“ma ma”B.在教练的指导下缓慢地进行深呼吸运动C.走楼梯D.吞咽食物10.连续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D.跑动运动11.开放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这道题没有了。
A.做广播体操B.排球中的扣球动作C.三大步上篮D.引体向上12.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有四种方法:前抛练习,后抛练习,下抛练习,双脚夹抛练习。
在进行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时,合适的练习形式是整体练习。
13.下面是反馈的例子,请指出增补的反馈a.小学生对老师说,他写字时手很酸痛b.教练对运动员说:“请你告诉我,你的防护帽是否太紧”c.妻子对丈夫说:“你拿刀的方式不对。
”d.老师告诉学生:“两手侧平举时你的手举得太低。
”14.判断某一动作技能是否适合采用整体练习法的主要依据是技能的组织性。
15.下面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他总是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16.下属轻轻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情景是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看书;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篇:学生心理与教育第一章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第二章高中生的个别差异第三章高中生心理健康第二篇:学习心理第四章学习理论第五章知识、技能和策略的学习第六章品德形成第三篇:教学心理第七章学习动机第八章学习迁移第九章群体心理与管理第四篇:教师心理第十章教师的职业心理发展过程第十一章教师的素养与人格第十二章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第一章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一、高中生的基本心理特征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2、心理发展的动荡性3、心理发展的自主性;4、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二、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1、高中生认知发展总体来说表现出以下基本特点:(1)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
(2)高中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意、个性因素协同发展。
2、高中生的基本认知能力发展特点(1)高中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
高中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①目的更明确;②持久性明显发展③精确性提高④概括性更强。
(2)高中生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①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广泛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中心兴趣,以提高其观察力的准确性。
②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第一,要培养有目的、有计划观察的习惯。
第二,要培养学生在观察随时做全面记录的习惯。
③训练科学的观察方法第一,顺序观察法;第二,典型观察法;第三,分解观察法;第四,比较观察法。
④加强多种分析器的协同参与(3)高中生记忆发展的特点★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的反映。
整个记忆过程可分为“识记”、“保持”及“再认与回忆”三个环节。
高中生的记忆具有以下特点:①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②理解识记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③抽象记忆占优势。
(4)高中生记忆力的训练与培养①增强有目的的识记,提高记忆自觉性②在理解基础上识记,提高记忆效果③重视及时复习,提高记忆效率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活动3、高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它是认知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和运用行为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学科分支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桑代克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集中表现为: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东代以后)(二)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学习理论一、奥斯贝尔意义接受理论1.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1)意义学习实质: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性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实质: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实质是概念同化的过程(2)先行组织者二、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1.准备率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时。
当某一次给予某一反应,准备连接时,给予连接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2.练习率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也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3.效果率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学习源于观察与模仿①观察学习,社会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②替代强化,因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社会强化的情况2.已经习得的行为未必表现出来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1.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
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2.把重点放在外形的形容词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动词,需要的满足的内部心理方面3.强调环境条件和自己,但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以及意图4.讨论的重点是先行的刺激-反应行为-行为的结果五、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频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马上把反应出现的次数作为解释反应的保留或淘汰的原则2.记忆力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先进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非师范公选课心理学复习提纲
一、基本知识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组成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心理的实质(本质)感知觉的概念、感觉的规律与知觉的特性记忆的分类、记忆的过程、记忆的品质思维的种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散、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意注意保持的条件情绪情感的种类意志、意志的品质能力的分类兴趣的品质动机、兴趣产生的基础气质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罗森塔尔效应二、辨析类1、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没有好坏之分2、错觉是消极的。
3、优秀教师不一定都学过心理学,所以我们学不学都无所谓。
4、能力是天赋的。
三、应用分析类根据有关的心理学知识有效组织学生的复习运用注意规律组织课堂教学情绪的调控运用罗森塔尔效应、首因效应为教育教学服务影响性格、能力的形成因素1、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这种常见的现象2、某小学的语文老师在上课,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听,突然,教室里飞进一只麻雀,同学们纷纷把目光转向麻雀,再也无心听课了。
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来分析此问题,并提出你的建议。
3、某位心理学家到一所学校做实验,让同学们做一份测试题,测完后,心理学家当着全班及班主任的面宣布,“测试结果显示,坐在第一排的同学是本班最有潜力的同学。
”期末考试,果不出所料,第一排同学的语英数三科期末考试成绩平均提高幅度高出全班10分。
(1)请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效应来分析该现象;(2)从该心理效应中你得到什么启示?(P207—208)4、在课堂提问或作业中,有些老师对能按自己思路或课本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高分并表扬,对没有能按自己思路而提出独立见解的学生,则不给高分,并认为是与老师作对。
结果这些班级在学年统考中的成绩不理想。
试对此现象作分析。
5、在课堂上,有的学生看起来面向黑板,眼睛看着老师,似乎在听课。
事实上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请问这是什么现象?如何避免?6、在《伤仲永》中,王安石一方面描述方仲永5岁时的“指物作诗立就”,而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仲永十二三岁时还能作诗,但已不如传闻中那样好;到了20岁就变成平庸无奇的人了。
普通心理学复习提纲
普通⼼理学复习提纲普通⼼理学期末复习笔记第五章意识和注意1.意识的三个⽅⾯?觉知:意识是观察者与现象之间关系的⼀种属性。
感觉觉知指对⼤多数刺激的了解,通常与某个感觉通道相联系。
概括化觉知指对那些与任何感觉通道都不相连的内部状态的了解。
元认知觉知指对个⼈的认知活动如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的觉察。
⾼级的⼼理官能:意识是对个体⾝⼼系统起综合管理和调控作⽤。
能动性,对⼈类信息加⼯系统的正常运⾏和保持⼀定的功效起调节和控制作⽤。
注意,推理,⾃我控制。
⼀种⼼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层次和⽔平,如从⽆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个连续体。
2.⽆意识现象及⾏为什么是⽆意识(unconsciousness)将意识和⽆意识过程加以区别可以追溯到笛卡尔(Descarts,1596-1650)。
⽆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理活动和过程。
常见的⽆意识现象有以下⼏种:1.⽆意识知觉2.⽆意识⾏为3.由脑损伤造成的⽆意识现象现象:⼈在催眠状态下能回忆⼉时经历,醒后却全不然不觉。
梦是⽆意识存在的有⼒证据。
.⽇常⽣活中的失⾔、笔误等。
灵感直觉等创造活动中的⼼理现象。
许多⾝⼼疾病以⽆意识的内⼼冲突为基础。
⾏为:⼈的⼀些本能和⾃动化⾏为,不受意识控制,如危险状态下的⾝体局部或全部发抖,⼤⼩便失禁等。
3.睡眠的四阶段第⼀阶段:睡眠开始脑电波开始变化,频率渐缓,振幅减⼩,浅睡状态,持续10分钟左右。
第⼆阶段:正式睡眠脑电波出现不规律频率和振幅忽⼤忽⼩,持续⼆⼗分钟,很难被叫醒。
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出现Δ波,持续四⼗分钟左右。
第四阶段:⼤多数脑电波呈现为Δ波,个体进⼊深度睡眠。
三、四阶段为慢波睡眠前四阶段后进⼊快速眼动睡眠,Δ波消失,脑电波与清醒是相似。
P142 图5-44.什么是注意,注意的两个特性注意是和意识联系紧密的⼀种⼼理现象,是⼼理活动或意识在某⼀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性:指向性在每⼀瞬间,⼈的⼼理活动或遗失总是悬着了某个对象,⽽忽略其他对象。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是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
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年龄特征的心理学,其性质归属于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4)心理测量学----属于理论领域的心理学分支5)生理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属于应用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对在学校中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某种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诊断和辅导的心理学分支属于应用领域。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
(研究婴儿期母婴依恋的特点和规律,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测和偏见的影响(二)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有填答案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有填答案第一章导论第1、2节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认知活动: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2.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3.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任何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
4.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二、判断题1.人的行为也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对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自身的态度体验。
对3.意志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
对4.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思维。
错5.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在个人自我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
错6.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对7.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趋向和动力系统。
对8.人的言语活动是人的一种重要而特有的行为反应形式。
对9.人内在生理性的反应不属于人的行为。
错10.人的心理、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
错11.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人脑就有人的心理。
错12.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发生于单细胞动物。
错13.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组成。
错1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对15.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却是主观的。
对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A)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1879B、1789C、1689D、19792、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心理活动D、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的活动规律3、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B)A、注意B、感知C、思维D、想象4、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C)A、需要B、兴趣C、性格D、动机5、有人的粗暴急躁,有的人安祥平和,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骄傲自满,这是人们在(A)上的差异。
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古老而年轻:亚里斯多德《论灵魂》是最早的一部最早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1879年冯特(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作为独立的科学的开端。
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说: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3、科学性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
二、人的心理现象1、心理现象研究的两个方面:心理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现象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2、心理(活动)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人的大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关系的过程。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对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待所认识的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3)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4)注意:人在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中,还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即为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性。
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情感过程的基础,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
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第一,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影响。
普通心理学复习提纲
普通心理学内容提要1、侧抑制是指临近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由于侧抑制作用,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传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而且也取决于临近细胞对它的影响。
2、视觉感受野是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
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
网膜上的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3、知觉恒常性是自然选择给予人的知觉系统一种重要特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都保持它的稳定性。
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征。
4、似动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或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上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5、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
从典型性的主观评定来看,同一概念范畴,其成员的典型性程度有差别;从概念结构来讲,原型模型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原型特征有相似性的成员组成的。
6、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7、投射测验投射测验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人的行为受无意识的内驱力推动,这些内驱力不为人觉察,但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因此给被试一些摸棱两可的问题,那么他的无意识欲望有可能通过这些问题投射出来。
8、信度和效度信度指测验的可靠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
效度指测验能测量到所需要测的东西,即测验的有效性。
9、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a.情绪主要指感情的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生理机制活动的过程。
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
b.感情是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2)联系: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相联系的,统称为感情(Affection)。
稳定的情感是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了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涵着情感。
《心理学》提纲
《心理学》第一章概论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概念及其性质2、心理学历史发展与流派3、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4、心理学研究方法5、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2002年4月考题)1、一般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内隐与外显关系的反应,反射弧是过程,大脑是加工中心)2、本书定义: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分析研究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1、心理学诞生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02年10月、03年10月考题)2、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02年4月考题)第二节心理学历史发展与流派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流行时间: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20年代3、主要观点: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包括感觉、意象、情感。
把心理分解成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达到研究心理的目的。
4、方法:实验法与内省二、机能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詹姆斯(W.James)、杜威(02年10月考题)2、流行时间:1890年至20世纪30年代3、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意识的结构。
意识的功能主要有:意识、心理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心理是一种有目的的反应,是有用的。
意识是连续的、动态的(意识流)。
心理学不应该局限于在实验室中研究,应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2、流行时间: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3、主要观点: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因为它是看不见的,而应该研究外显行为,并以此来获得心理活动的规律(S—R)。
心理学史提纲整理复习
第一编意识心理学自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至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对立这一历史时期。
以意识为其研究对象。
内容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研究意识的内容,把意识分析成各种心理元素。
意动心理学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形质学派二重心理学研究意识的活动。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把意识作为一种“流动”来探讨。
强调意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构造主义铁钦纳:研究意识结构。
机能主义反对研究意识结构,主张意识机能。
重视意识的适应价值。
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第一部分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心理科学观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反对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心理学与意识真相本身相矛盾,意识不可能源自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的任何物理特性。
反对经验主义:他们把人看成是感觉的被动接受者,因而感觉成了按联想律被动组合起来的。
经验主义缺乏作用于思维元素的中枢意志过程。
它们给予思维元素以形式、性质或价值。
并不主张心理学与哲学彻底分离,心理学有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但同哲学的关系紧密。
(二)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心身平行论。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精神可以为心理学所应用,但心理现象不能还原为生理现象。
心身平行论:人的心理不是大脑生理过程产生的结果,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平行的系列。
心理过程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受生理过程的支配。
(三)心理学的应用性:认为心理学是纯科学,不主张进行应用研究。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经验)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都是以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不同之处在于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而其他科学研究间接经验。
冯特感兴趣的不是物理世界的本质,而是想理解我们经验物理世界时的心理过程。
冯特的目标不仅是理解经验着的意识,而且理解支配意识动力的心理法则,尤其是反映在注意和意志行为中的意志概念。
冯特实验室的两个主要目标:寻找基本的思维元素;寻找将心理元素结合为更复杂的心理经验的规律。
实验心理学:研究个体意识过程的个体心理学强调心理或意识的内容。
民族心理学:研究人类共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精神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简答题(一)、为什么心理学家强调发展学生的内部归因,如何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P119-120)答: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当前自我效能感强的大学生往往把行为的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行为的失败归因为自己的努力程度不足和外部不可控的因素。
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和承认学生的努力,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努力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当学生通过自己努力仍旧达不到学习要求和自己的奋斗目标时,要防止学生因挫折和失败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此时教师应告诉学生“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道理,只要是努力了,虽败犹荣。
(二)、斯金纳强化理论的要点是什么?(P69-70页)在教育上如何使用强化理论?(P70-71页,综合(二)、(三)、(四)作答)。
[第三章]答: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要点是:1、如果一个操作过程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
2、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运用强化理论,区别对待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师要处理好强化的质与量的关系,强化的时间安排等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2、准确运用奖励与惩罚;3、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4、精讲多练、排疑解难;5、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三)你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有哪些?如何理解?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概括为:积极的自我观念、环境适应良好、人际关系和谐、情绪调控能力较强、行为较合理、人格较完整。
在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应注意: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理想尺度。
(四)、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的要点是什么?对你有何启示?答:1、个体对于人、事、物都有一种追求成功的倾向,这种倾向称为成就动机;2、理论中的成就情绪,都需要技巧与能力来完成;3、个体在从事或选择某项工作时,会同时产生两种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4、成就动机的强弱与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关;5、个体面对成就情绪,会根据以往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以及个人具备的条件来决定追求或放弃。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叶浩生
1、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①米利都学派: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②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③爱菲索学派: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火是万物的本源;“一切皆流,无物常在”,“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④爱利亚学派:塞诺芬尼是先驱,批判当时人们对神的看法,主张从心灵和形体上区分人和神,反对神的拟人化;巴门尼德则以“存在”和“非存在”的哲学范畴,对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做出了进一步分析;2、古希腊繁荣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①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精神自我;“产婆术”②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后来康德明确提出③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最早提出演绎法;3、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P26①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②法国的感觉主义心理学拉美特利、孔狄亚克、狄德罗、爱尔维修、费尔巴哈3、冯特对意识经验的分析①冯特认为,人类的各种意识状态都是以复合的形式出现的,人类复杂的意识内容可以被分解为最基本的单位,即心理元素;心理元素构成了意识过程,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种:感觉和情感;②感觉是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由作用于感官的刺激所引起,它具有强度和性质两方面的特性;按照这两种特性的不同,可以对感觉进行分类,如温觉、冷觉、光觉、触觉等;③情感是直接经验的主观方面,它伴随感觉而产生,是感觉的主观补充,如我们看、听、尝、触时所产生的主观感受,但它并非像感觉那样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这也是情感和感觉的区别所在;④冯特根据自己的内省观察,提出了著名的情感三维说;实验用一个能发出有节奏声音的节拍器来进行;冯特报告说,在一组有节律的滴答声结束时,有一些节奏比另一些节奏听起来更愉快或更悦耳;冯特的结论是,任何这样一种节奏的经验的一部分乃是一种愉快——不愉快的主观情感;沿着愉快到不愉快的连续系列,可以定出情感状态所处的点;冯特用同样的方法得出情感的另外两个维度,即紧张—松弛和兴奋—沉静;他认为情感就是由这三个维度来界定的,每一特定的情感都是这三个维度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情感三维说曾激起广泛的研究,推动了情绪研究的进展;4、对冯特的评价贡献:①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是冯特最大的贡献;②冯特不仅是心理科学的建立者,也是心理学发展的促进者;冯特广招门徒,霍尔、卡特尔、安吉尔、斯皮尔曼、铁钦纳等人都是他的学生;他们多数都成为各国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③冯特主张以实验法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把传统的内省改造为实验的内省,从而使经验、思辨的心理学成为实验的心理学;首创内容心理学派;主张二分法,把意识分析为感觉和情感两种因素;提出情感三维说;这些观点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局限:①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无疑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②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内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占一定比例;③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复杂又混乱;5、艾宾浩斯创造了填充测验法;艾宾浩斯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运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6、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的主要分歧1、研究对象上的分歧①构造主义研究意识内容和意识构成的要素;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或意识内容本身,不应该研究其意义或功用;②机能主义研究意识的机能;杜威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心理学研究应当以心理“效用”为目的;哥伦比亚学派也主张研究意识的功用;2、研究方法上的分歧①铁钦纳采用内省法,是重在内省的实验内省法;②机能主义重视客观的方法,虽不取消内省法,但不把它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主张多种方法并用,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社会研究法等;3、研究内容上的分歧①铁钦纳研究意识经验,他把意识经验分析成感觉、意象和情感三种基本元素;②杜威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不能把整个活动分析为反射弧和把反射弧分析为刺激和反应,正像不能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一样;他提出心理学要研究的是动作机能,哥伦比亚学派认为研究意识内容是为研究意识的机能服务的,但后者又要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此外还研究个体差异;4、身心关系上的分歧①铁钦纳主张身心平行论;②机能主义认为生理与心理交互作用、互相影响;7、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背景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①动物和人类心理的连续性②心理适应机能③行为选择④个别差异(2)高尔顿的差异心理学思想主张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修改后:提出由遗传获得的那些天赋和智力必须与适当的环境相结合才可发挥作用;高尔顿的优生学;设计心理测量问卷;8、华生1913年撰写的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9、托尔曼:把认知和行为主义联系起来;10、行为的决定因素:中介变量托尔曼介于环境刺激和可外部观察的行为反应之间且对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心理学过程称为中介变量11、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P13812、观察学习理论P14813、顿悟就是理解和领会情境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对情境有了新的认识,用格式塔心理学家的话来说就是形成了一个新的格式塔;14、弗洛伊德的人格论一人格结构: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①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本我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如饥、渴、性等;其中以性本能为主;本我不考虑外界现实的情况,不考虑时间、地点,不考虑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活动,而是趋向于立刻寻求满足,以发泄原始冲动;本我是人格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②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是有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按照现实原则活动;自我既要满足本我的即刻要求,又要按客观的要求行事;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性,而本我所代表的是情欲;但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单独存在,自我的力量来自本我,自我是用来帮助本我并力图使本我得到满足的;③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自我分成两部分,一种是执行的自我,即自我的本身,另一种是监督的自我,即超我;超我按照至善原则活动,其功能是监督自我去限制本我的本能冲动;超我的监督作用是由自我理想和良心实现的;二人格发展心理性欲发展理论①口唇期0~1岁↖②肛门期1~3岁①②③属前生殖阶段③性器期3~5岁恋母、恋父情结↙④潜伏期5~12岁⑤生殖期12~20岁△力比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两种危机:固着和倒退固着固恋fixation,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倒退退行regression,一个人的发展到相当阶段后因遭受到挫折而重新倒退到较原始的发展水平;评价积极意义:①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关于潜意识的研究,不仅扩大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范围,而且为个体行为的深层认识提供了条件;②重视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这对现代发展心理学有深远的影响;缺陷:过分强调潜意识和性本能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性本能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人格的发展;15、社会兴趣阿德勒阿德勒在后期的研究中把个体和社会联系了起来;他相信,社会性是人的本性,社会兴趣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他认为,社会兴趣是指个体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一种情感,或是对人类本性的一种态度,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进步而不是个人利益而与他人进行合作;阿德勒强调,社会兴趣根植于每个人的潜能中,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早期的亲子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能否形成成熟的社会兴趣;阿德勒指出,可以通过人们的职业选择、参与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这三大任务的解决情况来衡量其社会兴趣的发展状况;1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P21917、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划分依据特点:1.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2.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它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结构基础,前一阶段的结构是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所取代;依据:1.心理运算是一种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2.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性的内化动作;3.运算具有守恒性;4.心理运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集合成系统,形成一种整合的整体结构;18、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P255一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1、纯先天的反射行为期0—1个月2、动作习惯和知觉的形成期1—4.5个月3、有目的动作形成期4.5—9个月4、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协调期9—12个月5、感知运动智力时期12—18个月6、智力的综合时期18个月—2岁二前运算阶段2—7岁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2、直觉思维阶段5—7岁(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19、模式识别的理论P2781、模板匹配模型2、原型匹配模型3、特征分析模型20、口语报告分析法21、高峰体验: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那种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那种愉悦虽然短暂,但却可能尤其深刻,那种感觉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心理学家称之为“高峰体验”; 22、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罗杰斯对心理学的一个突出贡献;治疗方法是“患者中心疗法”;这种方法把改变人格的主要责任放在患者本人身上,而不是像精神分析学派那样以治疗者为中心;与传统方法的不同:①打破了以往疾病论断的界限,不作疾病论断和鉴别,治疗对象不分正常病人和精神病人,而称为来访者;②强调治疗环境和气氛,而不太重视治疗技术技巧;③主张治疗师不以专家、医生自居,而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来访者;2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1、个体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2、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中介的3、心理发展的活动说4、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一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估维果茨基极力反对静态的智力测量,认为静态的智力测量所测的只是智力发展的已有发展水平,忽视了智力发展的过程,不能探测儿童的潜能和智力的可能发展;最近发展区引入教育领域之后,改变了了解儿童学习准备性的观念和方法,把儿童的潜在水平和现实水平之间的距离即最近发展区的“宽度”作为评价对象,因此,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充分了解必须在动态的“过程”中评价;最近发展区理论促进了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估,激励了这一方向的深化研究;二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超越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受纳者,信息从教师到学生单项传递;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教师视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将学生视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者,将人际之间的相互作用视为知识生成的重要机制;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启发下,教学活动中涌现出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序模式; 1.支架教学搭建支架是帮助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的一种技巧;支架理论假设,儿童能力的成熟是不同步的,那些还没有成熟的能力不能参与问题解决;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对那些超出学生能力的任务元素加以控制,从而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内容上,并快速掌握它们;教师并没有简化任务,但是,“通过教师的循序渐进的干预”,学生的作用被简化了;在一个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开始阶段教师需要承担大部分工作,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逐步撤走支架,使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2.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最初教师进行活动的示范,随后教师和学生将轮流当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活动,让能力水平不同的儿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交互式教学强调了社会交往和教学互动在学生技能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确保儿童在丰富的文化背景下学习并获得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重要技能;。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我就不写选项了,直接写答案。
可能选择题不全,你再看看你自己的。
1.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指出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的是哪些,并陈述理由:B.每天浏览报纸C.幼儿初次上托儿所怕陌生人,时间长了就不怕了能力或行为倾向上变化2.属于加涅的符号学习的例子是: B.知道书又叫book3.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是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智是对应的。
4.按加涅和奥苏泊尔学习分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区分“你”、“我”、“他”和“1、2、3、4、5……”,这里学习的本质是概念学习5.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符号学习等同于奥苏泊尔学习分类中的符号表征学6.动作技能不同于智慧技能的根本特征是含有肌肉协调成分。
7.营业员在进行心算时不能与顾客交谈,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短时记忆容易被新输入的信息代替而丧失。
8.根据奥苏泊尔的同化学习理论,“举一反三”最适当的解释是派生类属学习。
9.下列不属于动作技能的例子是:吞咽食物A.婴幼儿叫“ma ma”B.在教练的指导下缓慢地进行深呼吸运动C.走楼梯D.吞咽食物10.连续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D.跑动运动11.开放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这道题没有了。
A.做广播体操B.排球中的扣球动作C.三大步上篮D.引体向上12.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有四种方法:前抛练习,后抛练习,下抛练习,双脚夹抛练习。
在进行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时,合适的练习形式是整体练习。
13.下面是反馈的例子,请指出增补的反馈a.小学生对老师说,他写字时手很酸痛b.教练对运动员说:“请你告诉我,你的防护帽是否太紧”c.妻子对丈夫说:“你拿刀的方式不对。
”d.老师告诉学生:“两手侧平举时你的手举得太低。
”14.判断某一动作技能是否适合采用整体练习法的主要依据是技能的组织性。
15.下面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他总是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16.下属轻轻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情景是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看书;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理学诞生得标志: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被誉为“心理学始祖”、“心理学之父”;学生:铁纳钦2、华生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得代表人物。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4、罗杰斯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6、根据注意就是否有预定目得与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就是指事先没有目得、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得原因:一、客观刺激物本身得特点①刺激得强度(包括绝对强度与相对强度)②刺激物得新异性③刺激物之间得对比关系④刺激物得运动变化二、人得主观因素:①个体得需要与兴趣②已有得知识经验③人对事物得期待④人得身心状态9、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得、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得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得条件(规律性):①加深对活动得目得、任务得理解; ②培养稳定得间接兴趣③合理地组织活动④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11、有意后注意(最高级、最难形成):就是有预定目得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
12、注意得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13、意识学说:1、冯特得意识心理学;2、詹姆斯得意识流理论;3、维果斯基学派得意识观;14、无意识:主体没有意识得心理过程,心理活动与心理状态得总与;15、无意识学说:(一)弗洛伊德得个体无意识理论(过于强调无意识得作用)人得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本我,处于心灵得最底层,只知道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就是人得各种行为得最后根源与决定因素;第二层为自我,就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得实际条件来调节自己行为得意识,按照“现实原则”活动;第三层为“超我”,处在人格结构得最高层,就是道德化、理想化得自我,它以社会习俗与道德原则为标准,压制本能得冲动,不顾现实得利益得失,按“道德原则”行事。
(二)荣格得集体无意识理论包括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主要)(三)弗洛姆得社会无意识理论社会无意识就是由社会不允许成员所具有得那些思想与情感所组成,主要就是指普遍得精神在社会中受压抑得部分。
16、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得客观事物得个别属性得反映17、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得客观事物得整体得反映18、感觉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觉)与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觉,机体觉)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她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错误知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形重错觉,视错觉)20、感受性得变化规律: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越大(1)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感觉对比:黑灰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3)联觉 (红橙黄让人觉得温暖);4)后像(视觉后像:注视电灯几秒闭上眼还会觉得眼前有一个与电灯相仿得光亮形象;感觉后像) 21、知觉得基本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军事伪装:对象与背景越相似越难区分)3)理解性(外行瞧热闹,内行瞧门道)4)恒常性(从远处瞧人,即使人很小也能分辨出该人就是大人)。
22、记忆得三个环节:识记(第一环节)、保持(第二环节)、再认(重现)(第三环节)。
(再认就是做选择题,重现就是做简答题)23、记忆得种类(一)按内容分类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得事物得形象为内容得记忆称为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以过去体验过得情绪或情感为内容得记忆4、动作记忆一般来说,文艺工作者擅长形象记忆(二)记忆得三种系統划分标准:根据记忆活动得特点、加工形式与记忆内容保存时间得长短分为:1、瞬时记忆:时间约为0、25-2秒,以外部信息得物理特征编码。
内容量较大;2、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得记忆;容量有限,约为7±2个组块;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短时记忆得内容经复述,可以进入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经过注意进入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超过1分钟;语义编码为主;容量极大,基本上没有限制。
24、遗忘(1)消退说(2)干扰说: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3)压抑说(4)同化说25、影响遗忘进程得其它因素:①识记材料得性质与数量;②学习得程度;③识记材料得系列位置;④识记者得态度(及时复习)26、遗忘规律:遗忘曲线就是德国艾宾浩斯提出得,曲线表明遗忘就是先快后慢得。
27、思维得含义及特点: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得间接得、概括得反映,就是在感知基础上形成得对事物得高级得认识活动过程;特点:间接性、概括性28、语言就是思维得载体29、思维得种类(一)根据思维得发展水平或思维活动得凭借物不同分类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二)根据思维探索答案得方向分类1、聚合思维2、发散思维(三)根据思维过程就是否有明确清晰得意识分类1、直觉思维2、分析思维30、分析与综合就是思维得基本过程31、解决问题实质上就就是指人们在活动从已知状态到达目标状态所需要得不断克服困难、缩小障碍、并使障碍最终消失得心理活动过程32、解决问题得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33、影响解决问题得因素(1)知识表征得方式(2)动机水平(3)定势得影响(4)原型启发(5)功能固着得影响(6)个性特点34、创造性思维得培养(1)激发学生得学习动机,保护好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得氛围(3)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得指导(4)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35、想象分类(根据就是否有预定目得):无意想象(梦就是无意想象得最高境界)、有意想象36、有意想象得分类:1)创造想象(鲁迅创作祥林嫂)2) 再造想象(学生没有目睹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可根据历史资料描绘想象出生动形象;北国风光)3)幻想(注:想象过程:千手观音、九头鸟体现了想象得夸张性)37、情绪与情感得关系:(1)区别:①需要满足:情绪就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得体验,就是人与动物共有得;情感就是与人得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得体验,就是人所特有得。
②个体发展:情绪发展在先。
情感发展在后。
③时间长短:情绪就是短暂得、冲动得、不稳定得心理体验,情感就是稳定得、深刻得、持久得心理体验。
④外部表现:情绪通过面部、身体动作、言语方面表现,情感也以外在形式表现,但多以内在体验形式存在,比较含蓄、内隐。
(2)联系:①情绪就是情感得外在表现,情感就是情绪得本质内容。
②情绪得变化受个人已经形成得社会情感得制约。
38、情绪得种类(情绪就是最基本得感情现象)1、按社会性划分,可分为生物性与社会性情绪2、按复杂性划分,可分为基本情绪与复杂情绪3、按典型状态划分,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1)心境(特征:持续性、弥漫性)针对该事物而发生得情绪也不会马上消除,而会延续一段时间,只就是强度有所减弱而已。
这种具有持续性且强度有所弱化得情绪状态,即为心境。
(2)激情(特征:爆发性、冲动性)强烈而短暂得情绪状态。
(3)应激(特征:超压性与超荷性)应激就是人面对危险状况或出乎意料得紧张情景时所引起得高度紧张得情绪状态。
39、情感得种类道德感、理智感(在探索新事物时得好奇心与求知欲、对矛盾事物得怀疑感与惊讶感)、美感(心旷神怡)40、良好情绪情感得培养(一)充分认识情感在自我发展中得意义(对人格完善、身心健康、学业提高)(二)提高情绪得自我意识(“自我感觉法”,“她人评价法”)(三)学会自我激励(四)提高移情能力(五)要有意识地陶冶高级社会情感41、不良情绪得调控(一)觉知自己得情绪状态(二)改变认知角度(三)转移注意力(四)合理地发泄情绪(五)学会制怒(六)消除紧张42、意志得定义意志就是意识得能动作用,就是人为了一定得目得,自觉地组织自己得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得心理过程。
43、意志与认识意志得产生就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得;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得影响,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作出意志努力44、意志与个性理想、信念与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等个性倾向性制约着人得意志表现。
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强,即使对某项活动没有兴趣与爱好,她也会以坚强得毅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任务45、意志结构中得几种主要心理成分:期望、抱负水平、选择与决策46、意志得基本过程(一)采取决定阶段1、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能兼得):当一个人以同样强度得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并存得目得,但又不能同时实现时产生得心理矛盾。
双避冲突(前有悬崖后有猛虎);趋避冲突(想吃糖又怕胖);多重趋避冲突(难以抉择,两种工作,地位高待遇低,地位低待遇高)2、目得得确定3、选择行动得方法(二)执行决定阶段1、意志对行动得调节2、克服内外困难3、经受成败得考验47、狭义得挫折得含义:个体在从事有目得得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抱负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得紧张状态与情绪状态。
48、挫折应对:①正确对待挫折;②冷静接受挫折,积极瞧待挫折③认真分析挫折原因,有针对性调整自己,争取新得成功;④寻求她人帮助,增强自我抵御挫折得力量。
49、常见得积极适应方式(1)理智得压抑(2)升华(3)补偿(4)幽默(5)合理宣泄(6)认知改组50、能力得二因素说英国斯皮尔曼1904年提出,她认为能力就是由一般因素G与特别因素S构成得51、智力形态论美国卡特尔将人得智力分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流体智力就是受人得生物学因素影响,随生理成长曲线得变化而变化;晶体智力就是以后天习得得知识经验为基础得认知能力,它决定于后天得教育与学习得知识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也受流体智力得影响52、能力得分类1、按能力得倾向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就是指在很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得基本能力,即通常所说得智力。
(即感知觉能力与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意志力、思维能力等)2、按功能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3、按能力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再造性能力与创造性能力53、能力得培养1、重视早期教育,遵循早期教育规律进行培养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3、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发展4、注意能力得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54、人格得基本特征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与共同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等特征。
人格得独特性就是指每个人都有与她人不同得人格特征。
人格得稳定性就是指个体得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得特征。
55、卡特尔得人格理论人格特质就是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得稳定而一致得行为倾向。
56、气质得含义气质就是人生来就具有得典型得、稳定得心理活动得动力特征。
57、气质学说(1)体液说多血质(王熙凤)、粘液质(林冲)、胆汁质(李逵)与抑郁质(林黛玉)(2)体型说(3)血型说(4)激素说(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大脑皮层得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兴奋与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