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林木育种计划与多世代育种

合集下载

林木遗传育种学

林木遗传育种学

林木遗传育种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是现代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针对林木物种的遗传改良和育种进行研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人们对林木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森林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林木遗传育种学的方法来改善林木品质以适应气候变化和日益加剧的环境压力。

一、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基本知识林木遗传育种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包括了遗传学、育种学、生态学、林学等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是林木遗传和育种的原理、方法和实践应用。

林木遗传育种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林木的基因组结构、功能基因筛选、遗传多样性保护、栽培品种选育等方面。

二、林木遗传育种方法与技术1、遗传多样性保护:针对我们国家的森林植被覆盖率低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保护森林中遗传多样性来保护森林生态。

通过采用已知积累基因的野生种质,增强林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林木的适应性和抗性,保护和提高林木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

2、基因组结构分析:通过遗传学实验,来了解林木的基因组结构,挖掘其中有用的基因。

同时,基因组结构分析还有助于发掘潜在基因并逐步揭示其遗传表达和功能。

3、育种方法:在对林木进行苗木繁殖环节中,进行组织培养并从中筛选出优良的株系;接下来进行人工授粉,育成优秀的杂种或者纯种;再通过种苗试验或田间试验证实该杂交种或在亩级选育中表现良好的单株再生系,并选出优生素质的林木品种,将其推广种植。

4、遗传转化:该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导入外来基因,以获得特定性状和高产量性状。

该方法在林业树种的抗病、耐旱性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三、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应用林木遗传育种学以其高效、快速、多样的研究方法,对林木资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同时,该学科在保护生态、林业生物多样性和森林培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林木遗传育种方法,针对根长、根系等性状进行改善;提高林木色素、药用、木材产量等方面的质量;开展新品种培育和基因转化等应用研究。

这些工作有助于推进森林生态建设和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林木遗传育种知识点

林木遗传育种知识点

林木遗传育种知识点林木遗传育种是指通过选择、繁殖和育种等方法,改良林木的性状,实现林木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质高产的目标。

在林木遗传育种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首先,林木的遗传基础是林木遗传育种的重要基础。

林木的遗传基础包括核心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资源是指一定区域内具有典型性状和适应性的种质,是林木遗传改良的基础。

遗传多样性则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是林木遗传育种的重要依据。

其次,林木的优质性状是进行遗传育种的重点。

林木的优质性状包括生长速度、木材质量、抗逆性等方面的性状。

通过对林木不同性状的评价和选择,可以选育出具有高产、耐病、耐逆等优质性状的林木新品种。

另外,林木遗传育种中的选择方法包括遗传标记辅助选择和经典选择等。

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林木进行遗传评价和选择,可以加快选择过程、提高选择效率。

经典选择是传统的选择方法,通过对林木性状的观察和评价,选择出优质个体进行育种。

此外,林木遗传育种还包括种子繁育和无性繁育两种方法。

种子繁育是通过交配和选育,获得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种子,进行人工播种或苗木移植,实现林木的遗传改良。

无性繁育则是通过嫁接、压条等方法,繁殖具有优质性状的林木个体,用于种植和繁殖。

总的来说,林木遗传育种是利用遗传学原理和育种方法,对林木的遗传特性和优质性状进行评价、选择和改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林木新品种的一项重要工作。

掌握林木遗传育种的知识点,可以为林木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蓬勃发展,推动我国林木产业的健康发展。

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与遗传策略

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与遗传策略

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与遗传策略林木育种是提高林木生长速度、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及改善木材质量的过程育种目标和遗传策略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本文将详细讨论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与遗传策略育种目标生长速度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是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生长速度的提高可以增加木材产量,缩短采伐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育种者需要选择生长速度快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优良基因适应性适应性包括林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耐寒、耐旱、耐盐碱等育种者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适应性基因,使后代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长抗逆性抗逆性是指林木对逆境的抵抗能力,如抗病、抗虫、抗风等育种者需要选择抗逆性强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抗逆性基因,提高后代的抗逆能力木材质量提高木材质量是林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木材质量包括木材密度、硬度、纹理、色泽等育种者需要选择木材质量好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优良基因,提高后代的木材质量遗传策略遗传策略是实现育种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遗传策略: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将优良基因传递给后代育种者可以根据林木的生长速度、适应性、抗逆性和木材质量等性状进行选择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将不同种或品种的林木进行人工杂交,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杂交育种可以结合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产生更好的后代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通过改变林木的基因序列,实现对林木性状的调控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提高林木的抗逆性、生长速度等性状分子育种分子育种是通过分析林木的基因组,筛选出与优良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人工选择和繁殖分子育种可以提高育种的准确性和效率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和遗传策略是实现林木改良的关键育种者需要根据林木的生长速度、适应性、抗逆性和木材质量等性状设定育种目标,并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和分子育种等遗传策略实现这些目标通过不断的育种工作,可以提高林木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木材和生态服务以上是关于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与遗传策略的详细讨论,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林木育种是提高林木生长速度、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及改善木材质量的过程育种目标和遗传策略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本文将详细讨论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与遗传策略育种目标生长速度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是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生长速度的提高可以增加木材产量,缩短采伐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育种者需要选择生长速度快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优良基因适应性适应性包括林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耐寒、耐旱、耐盐碱等育种者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适应性基因,使后代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长抗逆性抗逆性是指林木对逆境的抵抗能力,如抗病、抗虫、抗风等育种者需要选择抗逆性强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抗逆性基因,提高后代的抗逆能力木材质量提高木材质量是林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木材质量包括木材密度、硬度、纹理、色泽等育种者需要选择木材质量好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优良基因,提高后代的木材质量遗传策略遗传策略是实现育种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遗传策略: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将优良基因传递给后代育种者可以根据林木的生长速度、适应性、抗逆性和木材质量等性状进行选择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将不同种或品种的林木进行人工杂交,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杂交育种可以结合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产生更好的后代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通过改变林木的基因序列,实现对林木性状的调控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提高林木的抗逆性、生长速度等性状分子育种分子育种是通过分析林木的基因组,筛选出与优良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人工选择和繁殖分子育种可以提高育种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设定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和采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和分子育种等遗传策略,可以提高林木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木材和生态服务应用场合1. 木材生产和林业经营林木育种的主要应用场合是木材生产和林业经营通过育种,可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从而增加木材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此外,林木育种还可以提高林木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使林木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长,提高林业的生产稳定性2. 生态保护与修复林木育种在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也有重要应用通过育种,可以培育出具有抗旱、抗盐碱、抗风等优良性状的林木,用于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碳汇林建设等方面这些林木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3. 园林绿化和城市森林建设林木育种在园林绿化和城市森林建设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育种,可以培育出具有美丽树形、花色、香味等观赏性状的林木,用于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林木育种还可以提高林木的适应性,使它们能够在城市恶劣环境中生长,提高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注意事项1. 尊重自然规律在进行林木育种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育种者需要深入了解林木的生长习性、繁殖特性和生态需求,以确保育种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 保护遗传资源林木育种需要依赖丰富的遗传资源育种者应当注重保护遗传资源,避免亲本间过度近亲繁殖,确保种质的多样性和遗传完整性3. 科学选择亲本育种者应根据育种目标,科学选择亲本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可以提高后代的遗传品质同时,合理配置亲本,可以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4. 适时进行繁殖和栽培林木育种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繁殖和栽培技术育种者需要掌握正确的繁殖和栽培方法,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和优良性状的稳定遗传5. 监测和评估育种者需要对育种过程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以了解林木的生长表现和遗传稳定性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育种策略,确保育种目标的实现6. 遵守伦理和法律在进行基因工程等现代育种技术时,育种者应遵守相关伦理和法律规范,确保科研活动的合法性和道德性7. 持续研究和创新林木育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持续研究和创新育种者应关注国内外育种领域的最新动态,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育种技术和方法通过以上注意事项,可以确保林木育种工作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为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林木遗传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指研究林木的遗传与变异,并根据其特性及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利用这种遗传和变异来改良林木的固有类型、创造新品种的技术与过程。

变异:亲子代间及子代各个体间性状有差异的现象.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能够连续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染色体: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上色的物质。

同源染色体:成对,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形态结构相同的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不成对,结构不相同的染色体。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测交:被检测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的杂交.性状分离: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

连锁遗传定律:处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遗传时,联合在一起的频率大于重新组合的频率。

表型模写:由环境引起的表型变化与由基因型引起的变化很相似,这种现象称表型模写。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相对基因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记为X。

单倍体: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是正常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体。

同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

双单体:2n染色体组缺少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个体。

四体:2n染色体组增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突变:遗传性状飞跃式的间断的变异现象称为突变。

细胞质遗传: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又称核外遗传或染色体外遗传。

数量性状: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如花朵的重瓣性,叶片的大小等。

加倍效应:是指表作用于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效应之和。

互作效应/上位效应:由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应。

遗传力:亲代某一性状传递给子代的能力。

广义遗传力:用方差表示即基因型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狭义遗传力:表型方差中加性方差所占的比值.无性系:采用无性繁殖法繁殖的品种(品系)称无性系品种(品系)孟德尔群体:雌雄配子的结合不在特定的父母本间进行,也不限于在一个家系内以自交的方式去繁殖,而是在一个群体内所有个体间随机交配,任何个体所产生的配子都有机会与群体中任何其它个体所产生的异性配子相结合。

林木育种的概念及其特点

林木育种的概念及其特点

绪论一、林木育种的概念及其特点(一)概念林木育种是选育和繁殖树木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优良品种的选育(1 )选种:利用种内存在的丰富变异,在种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包括:种源选择(群体选择)林分选择(群体选择)优树选择(个体选择)(2)引种: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本地没有的树种。

(3)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培育新品种。

上述三种方式是当前林木改良的主要方式。

此外还有其他育种方式。

多倍体育种(毛白杨三倍体、刺槐四倍体、欧洲白桦三倍体等);诱变育种(辐射育种、突变体筛选等);生物技术育种(包括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花药培养、基因工程等)。

2、优良品种的繁育林木良种繁殖的主要途径是种子园和采穗圃(1)种子园种子园是由优树无性系或家系营建的,以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林。

(2)采穗圃采穗圃是由优树无性系营建的,以生产优质种条(插穗和接穗)的繁殖圃。

3、遗传测定在林木改良工作中,首选是从表型入手,处理的育种材料多数属于未经测定的表现型,需要进行遗传性测定。

(二)林木育种工作的特点1、育种资源丰富。

林木的种类多,分布广,野生性强,多数资源是未经人工改良的原始材料,大多数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

如我国有木本植物8000多种,乔木树种2000多种,目前栽培利用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种内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选种和引种的潜力很大,见效快。

因此充分发掘、利用和保存自然选择形成的优良变异类型是林木良种选育的重要任务。

2、育种周期长树木的生活周期长,多数树种达到性成熟和经济成熟需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世代长,育种周期长,从最初选择到第二代选择这一简单育种周期就需要漫长的岁月。

如通过有性杂交培育杨树杂交新品种,一般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

油茶从选优、无性系鉴定到优良无性系的选出,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选育较慢的树种,需要的时间更长。

为缩短育种周期,主要采用三方面措施:(1)早期预测根据树木幼年时期的某些标志,来判断成年时期某些性状表现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幼年――成年某些性状间的相关性来进行的。

林木育种

林木育种

遗传资源:也称基因资源或种质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品种:指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C效应:通常将共轭体系中给出π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所显示的共轭效应称为+c 效应,而将吸引π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所显示的共轭效应称为-c效应二代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且经过子代测定的特种人工林迁地保存: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

外来树种:某一树种栽种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时称外来树种。

子代测定:对选育出来的表现型,通过无性繁殖得到的植株和通过各种交配设计获得的子代所进行的田间对比试验,并根据他们的性状表现作出的评价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地域单元,也是用种的基本单位。

抗病性:树木与病原物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这在病理学上称之为抗病性。

优树:在某一或某些性状上远远超过同等立地条件下,同种、同龄树木的单株。

完全谱系设计:双亲都知道,交配组合之间没有亲缘关系不完全谱系设计:子代只知母本,不知父本一般配合力:指某一亲本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子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的差值。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分布范围引入新地区栽培的过程。

驯化:通过人为干预使物种适应新环境或将动植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或栽培的过程。

种源: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即最初的原产地。

10林木育种学复习材料(1)

10林木育种学复习材料(1)

1.林木育种学:是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2.林木遗传改良:为达到提高和改良林木产量和品质目的,采取控制林木遗传特性技术措施。

3.林木品种: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的林木群体。

重点在:产品要求、栽培范围、遗传相对一致的、人工选育、群体。

4.林木良种:多指通过人工选育、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

而良种应是优于当地主栽品种的、新选的品种。

5.乡土树种:当一个树种它在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为乡土树种。

6.外来树种:当一个树种栽种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时,称该树种为栽培的外来树种。

7.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有分布范围引入新的地区栽培称为引种。

8.驯化:外来树种通过改变其遗传性以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或者将动植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或栽培的过程。

9.遗传资源,也称为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对于栽培植物又常称为种质资源。

10.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工作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往往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调查、收集的资源。

11.基因库:一个群体中所包含的基因总和。

12.遗传流失:因自然因素或人为作用,使物种或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减少现象。

13.种源:一批种子或苗木等繁殖材料的原产地。

14产地:一批种子或苗木等繁殖材料的生产地点(区)。

15种源试验:将不同种源的种植材料,在一定区域内按田间试验要求进行对比试验的过程。

16种源选择:通过种源试验为某一用种地区选择优良种源的过程。

17个体选择:即选择优良个体的过程。

它分混合选择与基因型选择二种类型。

18芽变选择: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利用芽变,从中选择出优良品种的过程。

19选择差:入选树木平均值与林分平均值有一个差值(S)。

即:S=X s-Xp20选择响应:入选全个体的子代均值(Xo)与同年龄亲本林分均值(Xp)的差值(R)。

林木育种学:第九章-林木抗逆性育种-第十章-木材品质遗传改良

林木育种学:第九章-林木抗逆性育种-第十章-木材品质遗传改良

2.木材密度变异规律
径向变异:(1)沿半径方向年轮平均密度逐 渐增大,或到一定年龄曲线变平;(2)从髓 心附近木材密度开始减少,然后转为逐渐增 加;(3)从髓心到树皮木材密度逐渐减少。
纵向变异:树干基本木材密度最大,自树基 向上逐渐减小,但在树冠部位略有增加。
三、木材品质的遗传变异
详见教材 P180-185
一、抗逆性育种的基本意义与方法
2、逆境的种类
3、抗逆性育种的方法
二、抗旱性育种
树木是多年生植物,具有生 命周期和年周期两个生长发 育周期,对干旱的抵抗能力 主要通过忍耐干旱和提高水 分利用效率来实现。
1、抗旱性的含义
逃避干旱
生长在干燥地区的一年生植物, 雨季来临时种子即发芽、生长, 在数星期内开花、结果,在干季 来临前种子已成熟,而以种子度 过干季,逃避旱季的危害。
短命植物!!
2、抗旱性的鉴定与选育
三、抗寒性育种
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可分为冷害和冻害两类。 冷害:指植物在生长季节,受到0℃以上低
温的损害。 冻害:植物受到冰点以下的低温胁迫,发生
组织结冰而造成的伤害。
1、抗寒性的含义
2、植物抗冻的方式
回避细胞内结冰; 避免脱水胁变; 忍耐细胞脱水胁变。
边材树种:树种的边材与心材颜色区分不大,含 水量也相等,如桦木、桤木等。
(4)其他定义
生长轮(见教材P174); 早材与晚材(见教材P174)。
2、微观构造
(1)针叶树的管胞(见教材P174 ); (2)阔叶树材的纤维(见教材P175 ); (3)木射线(见教材P175 )。
3、主要生长缺陷
具体接虫方法:针刺测定、网室放虫测定和人工接幼 虫测定。
树木抗虫性表现是树木抗虫遗传特性、害虫为害遗传 特性、接虫方法、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 果,动态性很强。

林木育种名词解释

林木育种名词解释

林木育种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林木育种学:是研究林木群体的遗传结构、改良方法、优良品种(类型)的选育与繁殖的理论及技术的科学。

2、个体改良:以细胞学为基础,以改变个体的基因型,培育出优良个体为目的的育种方法。

3、群体改良:以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为基础,以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使群体平均数得以提高,培育出一个优良群体为目的的育种手段。

第二章林木选育技术基础1、物种(species):物种是由形态相似的个体组成,同种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而不同种间杂交则不育。

(林奈-瑞典科学家)2、形态学种:指分类学家在物种分类时采用的方法,主要形态上相似,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的群体称为一个种。

3、生物进化( evolution ):指生物在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的过程。

4、种群或居群( population) :由分布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5、地理小种(geographic race):由遗传性状相似的个体组成的种内分类单位,有共同的祖先,占有能够适应的特定地域。

6、生态型(ecotype):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7、地理(种源)变异:一个树种分布在广大地区,由于突变、环境的自然选择和隔离的作用,分化并产生了种内不同的地理生态种群,这就是地理(或种源)变异。

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变异。

8、立地间的变异:在一个种源区内,由于立地类型的差异而产生的一些变异。

9、林分间的变异:在相似的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间的差异。

10、个体间的变异:在同一林分中不同个体间的差异。

11、群体:指一群个体间可以进行随机交配的许多个体的总称。

12、群体的遗传结构: 群体中各种基因的频率,以及由不同的交配机制所形成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数量上的分布特征。

13、基因型频率( genotype frequency ):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特定的基因型个体占个体总数的比率。

林木育种学教学大纲

林木育种学教学大纲

林木育种学教学大纲Genetic Improvement of Forest Tree课程编号:L1014学时数:40(课程:30 实验:10 )学分数:2.0适用专业:林学开课学期:执笔者:康向阳编写日期:2002年8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林木育种学属于专业课程,为林学专业的必修课。

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国内外林木育种的发展概况,充分认识林木良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并初步掌握林木育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学习者今后从事与林木育种研究、品种管理、良种繁育和推广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课堂授课部分(30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1林木育种的性质与任务:了解林木育种的性质及其主要研究内容;掌握林木育种的特点、任务。

2林木育种与林业生产:充分认识林木育种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现代林木育种的目标。

3林木育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林木育种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注重新技术对现代林木育种发展的影响及作用等。

第二章林木选育技术基础(4学时)1物种和生物进化:了解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关系;掌握种内多层次变异及其产生原因。

2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认识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因素对群体遗传平衡的影响。

3遗传参数及其估算:掌握遗传力、配合力的性质以及影响选择效果的主要因素。

4选择与选择方法:认识选择类型及其特点,掌握选择方法的分类及其应用;了解育种方法与树种繁殖方法的关系。

第三章遗传资源与树木引种(4学时)1遗传资源:了解树木遗传资源的概念与类别,理解遗传资源与育种资源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林木遗传资源的对林木遗传改良的意义与作用。

2生物多样性和遗传流失:了解遗传多样性的意义以及林木遗传资源流失的原因;了解遗传多样性的主要研究方法。

3 林木遗传资源管理:理解林木遗传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的目的;掌握林木遗传资源保存的形式及其适用范围等。

林木遗传育种学练习题

林木遗传育种学练习题

绪论1、名词解释:遗传学种臼遗传变异2、遗传学是遵循什么思想发展的,为什么?3、遗传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4、遗传学发展有几块重要的里程碑?5、你怎样理解遗传、发育、进化在基因水平上的统一?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農在那里?从遗传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2、玉米孢子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2n=20)请写出下列各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1) 根尖(2)子叶(3)胚(4)营养核(5)胚囊(6)胚乳(7)反足细胞(8)卵细胞3、某物种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24,分農说明下列个细胞分裂时期中有关数据:①有丝分裂时前期和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数;②减数分裂时前期Ⅰ、后期Ⅰ、前期Ⅱ、后期Ⅱ的染色体着丝粒数;③减数分裂时前期Ⅰ、中期Ⅰ、末期Ⅰ的染色体数。

4、(1)高等植物中,10个小孢子母细胞, 10个小孢子和10个大孢子能产生多少配子?(2)在动物中,100个精原细胞, 100个初级精母细胞, 100个卵原细胞和100个次级卵母细胞能分農产生多少精子和卵子?5、某生物体,其体细胞内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方,abc来自母方。

说明在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3个父方染色体或3个母方染色体的比例是多少?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解释下列名词:半保留复臸、DNA的自体催化和异体催化、转录、转译、密码子、反密码子、起始密码、终止密码、C值悖理顺反子、突变子、重组子、遗传工程、无义密码、兼并、多核糖体(多体)。

2、那些实验证明DNA是双螺旋结构?这种结构在遗传学了有什么意义?3、从经典遗传学到分子遗传学,基因的概念有什么发展?现在对基因的概念是怎样的?4、有一简单的4核苷酸链,碱基顺序是A-T-C-G。

a.你能识農这条短链吗?是DNA还是RNA?b.如以这条短链为模板,形成一条互补的DNA链,它的碱基顺序怎样?c.如以这条短链为模板,形成一条互补的RNA链,它的碱基顺序怎样?5、DNA双链的两条互补链带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吗?请说明。

林木育种计划和多世代幻灯片

林木育种计划和多世代幻灯片
简单混合选择、轮回混合选择 简单轮回选择、轮回选择。
遗传图谱、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一、育种的主要环节
1.育种各环节的衔接
种源选择、林分选择、单株选择和杂交以 及母树林、种子园和采穗圃等技术措施, 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衔接,相互关联和 配合的技术环节。
图12-1 林木育种各环节及与生产的联系
2.育种一般模式及育种策略 育种模式
③策略要合理地运用育种的各个环节,并做好各个环节 间的衔接和配合;
④育种策略要能适应环境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具备灵活 应变和适应的能力,要保持种内遗传多样性;
⑤在达到预定目标的前提下,各项试验设计,应就简不就繁, 以达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目的。
三、制定策略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多世代育种是育种策略的核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 改进性状的遗传增益,维护育种群体广泛的遗传根底,防止 育种群体内亲缘关系开展过快,以便实现长期改进目标。
(4〕提供适合继续选择的根本群体。
交配设计种类
(1〕正向选型交配〔positive assortative mating,PAM ), 是适用于增加期望遗传增益的控制授粉设计,如将排序为第 一和第二的亲本组配,第三和第四的亲本组配,直至表现最 差两个亲本间的组配。这种交配设计可用于开展精选基因型 的小群体,或提高最正确基因型的频率,供进一步繁殖之用。
理想群体:世代间、子群体间的群体大小保 持不变,雌雄个体数目相等,群体内个体间 随机交配〔每个个体的交配时机和对后代的 奉有效献群是体:完有全效均群体等大的小〕不是。群体全部个体数,而是扣除
群体内由上代自交或近交的影响,剔出遗传重复,在全部 个体中对群体遗传起贡献作用的个体,或称为不存在亲缘 关系的个体群。
• 由几十个基因型组成的小群体〔称精选群体或核 心群体〕,要比由几百个基因型组成的大群体 〔主群体〕,周转得快,实现预期遗传增益的时 间要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改良树种 ●制定育种目标 ●育种资源的调查、收集和研究 ●种内变异及其利用 ●繁殖方式与育种途径 ●选择强度和遗传增益 ●育种群体经营 ●确定育种周期及加快育种进程的措施 ●风险分析与对策 ●组织管理与条件保障
三.林木多世代育种
﹠林木树种的性状遗传模式基本属加性基因遗传,
一般多采用轮回选择育种策略。主要依靠种子 繁殖树种,由初级种子园向高世代种子园发展 是良种经营中的共同趋势。 多世代育种内容是 育种策略的核心 。
生产群体是从育种群体中选择和组建的,遗传基础要比育种群 体窄,是大量繁殖生产用种子或穗条的群体。
四.缩短林木育种世代的方法
1.提早开花结实年龄 2.缩短评定世代
林木性状早期预测的途径
? 亲代-子代遗传相关 ? 早期-晚期性状相关 ? 形态、解剖与性状相关 ? 生理—生化与性状表现的相关性
光合性能分析;营养代谢分析;萜类和酚类物质 ; 同功酶分析;分子标记
第十一章 林木育种计划与多世代育种
一.育种各环节的衔接及与生产的联系
种间差异
引种
优良树种

种源
内 变 林分

单株
杂交
杂种群体

种源选择 优良种源 产
林分选择 优良林分
去劣疏伐
母树林

优树选择 优 树
有性繁殖 实生苗 种子园
无性系
基 因
种子园 无性繁殖

采穗圃

提供信息
三.林木多世代育种
﹠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改良性状的遗传增 益,维护育种群体广泛的遗传基础,防止育种 群体内亲缘关系发展过快,以便实现长期改良 目标是多世代育种的基本原则。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收集丰富的育种资源、妥 善划分育种群体、选择适当的交配设计及加速 育种世代等。
﹠林木多世代育种中的三个群体
提供材料
二.林木育种策略
1. 育种策略的概念
所谓育种策略,就是针对某个特定树种的育 种目标,依据树种的生物学和林学特性、遗 传变异特点、资源状况、已取得的育种进展, 并考虑当前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可能投入的 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该树种遗传改良作出 的长期的总体安排。
二.林木育种策略
2. 育种策略的基本内容
基本群体
适度选择
谱系清楚的 子代测定林, 含数千个基 因型。
育种群体
强度选择
最优家系中 的最优单株, 含数百个基 因型。
生产群体
由最优单株 组成,含 30~50个基 因型。
基本群体包括天然林或未经改良的人工林,以及谱系清楚的子 代林,由数千个基因型组成。
育种群体由基本群体中挑选出来的优树组成,是育种工作的基 础繁殖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