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教学设计分析
《梅花》省级优秀教学设计5篇

《梅花》教学设计10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梅花魂》。
二、学情分析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这种情感体验,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课前应重视预习,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情感。
三、教材简析《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通过五件小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挚爱。
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课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
四、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3、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学会质疑,培养阅读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理解“梅花魂”。
六、课前准备教师自制课件。
学生查找梅花资料,了解华侨在海外的生活经历。
七、教学课时两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欣赏姿态各异的梅花。
学生交流梅花的特点,谈观后感受。
说说“魂”字的意思。
【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梅花芬芳吐艳的绚烂世界,音乐与画面的感染,让学生心灵为之动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交流词意。
3、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高年级学生已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把学习的过程还给了学生,体现了课堂的主体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全文,读后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交流后归纳(课件出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1、读诗词落泪;2、爱惜墨梅图;3、痛哭不能回;4、送“我”墨梅图;5、又赠梅花绢。
古诗《梅花》教学设计

古诗《梅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梅花》的主题和意境。
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内容:
介绍《梅花》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解读古诗的词语、意境和表达方式。
分析古诗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进行诗歌朗诵和表达训练。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1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梅花的形象,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简要介绍古诗《梅花》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氛围。
第二步:整体理解(20分钟)
教师朗读整首古诗,引导学生跟读,理解古诗的大意和情感。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梅花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第三步:词语解释和讨论(20分钟)
解释古诗中一些生僻词语和表达方式,确保学生理解古文的意义和意境。
小组讨论,学生共同分析古诗中的语言特色、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第四步:韵律感培养(15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情感表达。
分组进行小组朗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和总结(10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梅花》的部分内容或总结自己的感受。
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梅花》教学设计15篇

《梅花》教学设计15篇《梅花》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了解梅花独具的顽强性格。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浏览页,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对梅花坚韧精神的赞美。
(2)培养学生学习顽强精神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它的特点是用字准确,语言精练,讲究韵律,形象生动。
《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
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独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
赞美了梅花倔强坚贞的性格。
2.教学重点难点: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语文学习上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但是古诗学习对于他们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在本堂课中,学生通过页的浏览学习,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习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络信息资源,完成对教学重点的意义建构。
并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进行能力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教学媒体设计在多媒体络教室进行授课。
利用络视频播放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启发谈话,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说说看,你们喜欢什么花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有这样一种花,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诗人都写过赞美它的__,它就是梅花。
诗人王安石就写过《梅花》这首诗。
这节课前,同学们都浏览了关于这篇课文的页,做了预习工作。
谁来说说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2、今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欣赏理解《梅花》这首诗。
《梅花》教学设计3篇

《梅花》教学设计3篇《梅花》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梅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梅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赏梅品梅读梅颂梅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赏梅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②师范读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④指名再读读,评议⑤齐读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观看英雄人物图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五、自由朗读全文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小学音乐_《梅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梅花》教案课题:《梅花》教具:钢琴、课件教学目标:1.一、情感态度价值观2.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对我国古诗文化有进一步了解,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3.二、过程与方法4.采用聆听、视唱、比较、判断的方法学唱歌曲旋律,感受古诗内涵与歌曲情感的联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进一步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
5.三、知识与技能6.通过分析本首诗词歌曲,初步了解诗词歌曲的韵律与歌曲的关系。
7.教学重点:8.深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9.教学难点:10.切分的节奏及演唱时旋律的音准,结合古诗的韵律表现歌曲的情感。
11.教学过程:12.导入新课13.欣赏皇家唱诗班演唱的歌曲《梅花》,(出示梅花的图片)导入新课教学。
师:梅花,又名梅,被誉为“花中君子”。
别名:干枝梅,春梅等,属蔷薇科植物,落叶小乔木,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梅以她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励志奋发的激励。
所谓“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不一样的梅花。
14.教师出示王安石的诗《梅花》图片,并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的另一面。
二、《梅花》歌曲学习1.初次聆听歌曲《梅花》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谈听后的感受---抒情优美)2.教师再一次播放歌曲范唱。
师:本手作品根据情绪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学生听后回答问题---两个乐段)15.学习旋律。
16.在学习歌谱前,先复习切分节奏,学生一起拍击X X X 。
(2)学生分组演唱歌谱,教师提示难点。
①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出现的并加以区分不要唱混。
②要唱准反复后的两个不同的结尾,不要混淆。
(3)学生分组演唱,针对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纠正。
《梅花》教学设计

May you experience the deep malice in this world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hen start the happy life of loving himand who.(页眉可删)《梅花》教学设计《梅花》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初中美术教案本单元傲雪梅花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出于对笔墨表现中的点、线组织,以及人格精神寄托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傲雪梅花这一题材。
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选择了不同颜色的梅花图片和关山月先生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一”的学习,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以比较分析的方法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活动一”以感受为主,可以安排练习,让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来学习使用国画工具,进一步感受中国画用笔用墨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的教学中技法的学习很重要,因此教材引用关山月先生画梅的过程图片和勾花、点花的图示,讲解传统的绘画技法。
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枝干和花瓣画法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内容,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应作为重点传授。
借鉴与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方法,教材活动二中安排学生参照范画的某个局部,学习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尝试画一幅梅花,明示了学习过程中借鉴与临摹方法的运用,以掌握规律,为己所用。
教材中学生作业注意了不同的表现方法的选择,以供学生参考。
在评价建议栏目中,从构思、用笔和水墨、色彩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进行自我评价、检测学习效果的方法。
资料库中有关画家、名词和诗词资料,扩展学生搜集资料的范围。
《梅花》教案

《梅花》教案《梅花》教案(精选24篇)《梅花》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
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
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
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
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古诗梅花教学设计_共10篇

★古诗梅花教学设计_共10篇范文一:古诗《梅花》教学设计与反思古诗《梅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4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的精神内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3.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个性得到,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了解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的赞美。
由物到人领悟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培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一说到冬天,你就会想到什么?在这寒冷的季节里,许多树木落光了叶子,许多花儿不敢开放。
漫天雪花纷飞,大地、房屋、树木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在这雪白的世界里,我忽然闻到一股淡淡的花香.咦?这么冷的天,哪种花还敢开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2、师板书梅花(课件出示另外两张梅花图)你们看,梅花开得多旺盛啊!冰雪把梅花盖住了,梅花害怕吗3、宋朝诗人王安石也看到了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的情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梅花》。
今天我们就与诗人王安石一起走近梅花,领略梅花的风采。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古诗。
2、指生读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再指名一生读诗。
3、和同桌互读,读得好要表扬,不会读的要帮帮他。
4、齐读老师评价。
5、(课件出示四个生字:梅墙独遥学生齐读)挑生当小老师领读。
6、再读古诗。
7、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来读读这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看看哪位聪明的孩子能听出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老师也从古诗中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课件出示)请大家仔细看图,图上画着什么?(要随机进行评价)请同学们再仔细地看看这幅图,这时天气怎样?你从哪看出来的?除了梅花,其它的花还敢开放吗?(不敢)所以诗人说梅花独自开。
《梅花》省级优秀教学设计3篇

《梅花》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梅花高尚品格,学习梅花的品格,陶冶自己的情操。
2、理解梅花魂,从外祖父爱梅花中,体会华侨热爱祖国眷恋祖国的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外祖父的语言、行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的言行及文章线索,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收集赞美和描写梅花的诗文,以及归国华侨为国家做贡献的事例。
2、准备《思乡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时数】1课时。
【设计理念】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赞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全文以梅花为线索,抓住外祖父的语言、行动、具体生动地讲师述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至身的故事让读者从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许多诗句赞赏梅花。
谈谈你收集到的诗句说说这是为什么?生:背《墨梅》《梅花》等古诗。
生:傲雪经霜、不畏严寒,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过度:师:有一位身处异国的华侨老人,他一生酷爱梅花,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学习《梅花魂》后,你就会理解老人的感情。
二、指导自学,自主读书1、师:读了课题,你想知到什么?生:围绕梅花讲了那些事?题目中“魂”是什么意思?﹙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培养探索精神﹚2、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后交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体验)三、交流体会、深入理解1、畅谈读书体会,探索人物的情感世界。
(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努力及理解、表达能力)2、答疑讨论:⑴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⑵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域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⑶外祖父把梅花当做什么象征?⑷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四、感情朗读、体会情感播放乐曲、分角色读。
五、课堂拓展、丰富知识1、汇报自己知道的古人思乡的诗句。
2、阅读欣赏:一雪梅争香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小学音乐_梅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梅花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歌曲《古韵新声》【教学内容】歌曲《梅花》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歌曲《梅花》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区分并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反复后两个不同的结尾,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
2.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3.通过朗诵、演唱等形式,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诗词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歌谱。
2.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学方法:聆听法、演示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古筝、梅花花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新歌,让我们先睹为快,来听一听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播放课件听音乐)生:(歌词是一首故事写成的。
)师:对,这首歌曲是宋朝的大文学家王安石写的《梅花》,你们会背吗?(学生背古诗)师:古诗在朗诵的时候要读出它的韵味儿来,听老师读一遍。
(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好,大家再来朗诵一遍。
(学生配乐朗诵古诗)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古代诗歌与词赋大都有音律,传世的23000多首唐诗宋词,配有800余调。
但除一、二首特例外,今已不复存在,其失传的原因很复杂。
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领略和传颂古诗词文化,现在的艺术家们把这些古诗谱上了新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韵新声,学唱歌曲:《梅花》二、学唱歌曲:1、教师弹古筝范唱:下面听老师再来唱一遍,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教师弹古筝,学生在此感受歌曲旋律)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对,是优美抒情的。
歌美花更美,你们看,这就是梅花。
(展示梅花花束)梅花原产地是中国,属落叶小乔木,每朵花有5个花瓣。
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菊花的尊贵典雅,更没有水仙的婀娜多姿,但她却有着超凡脱俗的傲骨。
所以被誉为“花中君子”,成为了坚强不屈性格的象征。
接下来,敬请同学们随着这动听的旋律,轻声哼唱,熟悉歌曲旋律:2、第三次聆听歌曲。
《梅花》教学设计与反思

《梅花》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1、唱歌《梅花》。
2、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有关于古诗的歌曲进教室。
二、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从小家长就教我们背古诗,长大后老师也教过我们好多古诗,下面就请你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古诗?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古诗。
师: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生:背古诗。
师:现在老师说一个词,看看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词背出一首古诗。
师:这个词是“梅花”。
生:我知道,王安石有一首古诗就叫做《梅花》。
师:你反应真快,大家肯定也学过这首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背一下。
全班齐背《梅花》。
师:谁能来介绍一下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及它所要表达的意思?生介绍古诗。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具有现代感的豫剧《唱大戏》。
三、聆听歌曲1、生初听: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
2、生复听:用拍手和捻指为歌曲伴奏。
3、生再听: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四、学唱歌曲1、听唱法教学,生反复听歌曲,小声学唱歌曲。
2、生随琴慢唱。
3、师指导、纠正:提示学生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生完整演唱歌曲部分。
5、设计念白的节奏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我们歌曲的上面还有两句念白,谁能给大家念一下?生:按照原节奏念。
师:同样的念白,你还能用其它的节奏念出来吗?(师举例说明)找一、两名学生回答。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念白。
小组讨论、汇报(用拍手的方式念出)。
6、生使用不同的念白完整演唱歌曲。
7、师生评价,评选出最佳念白设计小组。
五、小结生谈谈本课的收获。
生听《唱大戏》歌曲出教室。
教学反思:我认为本课设计最好的部分是念白设计的部分。
我没有让学生按照原节奏念,而是将如何念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同时在个别同学设计好以后,我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习的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让他们采用了拍手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有一定的节奏意识,又能使歌曲具有童趣,很受学生的喜爱。
《梅花》教学设计

《梅花》教学设计梅花教学设计引言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本教学设计围绕梅花展开,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梅花的特点、文化意义,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梅花的外貌特点和生长环境。
2. 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活动活动一:观察梅花1. 学生前往校园内的梅花树下,观察梅花的外貌特点。
2. 学生用手触摸梅花花瓣,感受其质地和温度。
3. 学生用画笔或手机拍摄梅花的照片。
活动二:了解梅花的象征意义1.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梅花象征意义的理解。
活动三:绘画梅花1. 学生在课堂上研究梅花的示范绘画,了解梅花的基本结构和绘画技巧。
2. 学生按照示范进行绘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活动四:设计梅花书签1. 学生利用纸张、彩笔等材料,设计制作梅花书签。
2.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梅花书签,并互相交换。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观察梅花时的表现和记录,评估学生对梅花外貌特点的理解和观察能力。
2. 根据学生对梅花象征意义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梅花文化内涵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3.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和梅花书签设计,观察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参观梅花展览,增加学生对梅花的深入了解。
2. 邀请专家或艺术家来学校进行梅花绘画或剪纸的示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进行梅花相关的创作,如写诗、写文章,展示学生的文学才华。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梅花》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古韵新歌《梅花》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首古诗歌曲,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
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乐句的“墙”字很有特点,从时值上看,是一拍半,但作曲家却没有按常规用四分附点音符,而是用了切分节奏,在以3为主的一拍半中,又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的4,不仅使音乐显得有生气和活力,而且强调了第一个字的语气,使音乐的开篇有独到之处。
第二乐句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
节奏是对第一乐句的重复,保持了旋律进行的统一。
第二乐段的节奏和旋律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第一乐句出现了最高音5,同前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情绪推向了高潮、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
接着的第二乐句旋律逐渐下行,情绪逐渐平稳,结束在主音上。
随后,第二乐段又反复了一遍,更加突出了梅花坚强的性格。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梅花》这一课,学生在原有的音乐素养的基础之上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视唱本歌曲简谱。
2、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演唱基础,不会喊唱,会简单的运用气息,对歌唱情绪的把握有一定的认识。
3、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比如对音符的认识,音乐术语的认识,音乐要素的理解,如音的强弱,音的长短,音高音色的认知。
4.五年级学生对于王安石的《梅花》非常熟悉,这对于进一步体会歌词的含义和把握歌曲有了良好的铺垫。
三、教学目标1、在歌曲《梅花》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古诗《梅花》的意境和音律,激发学生对古诗音乐的学习兴趣。
2、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反复后两个不同的结尾,充分感受歌曲《梅花》的古诗韵味,能够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梅花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精神及坚强不屈的性格。
四、学习重点难点1、能用连贯的声音唱会并唱好歌曲《梅花》。
2、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3、第三四乐句的力度变化。
4、第四乐句与结束句音准的区别。
五、教学准备电子琴或钢琴教学课件六、教学活动一、赏梅花大部分花儿都很娇嫩很柔弱,但有一种花却很坚强,它能在寒雪中做怒放,那就是梅花(出示梅花图片)。
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精选15篇)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梅花》教学设计 (4)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梅花》教学设计 (4)一. 教材分析《梅花》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梅花的傲骨和坚韧为主题,歌词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的美丽和坚强。
歌曲为四二拍,旋律优美,富有诗意。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梅花的美丽和坚韧,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识谱、唱歌,并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五线谱的讲解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梅花》。
2.能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体会梅花的美丽和坚韧。
3.能够用五线谱阅读和理解歌曲。
4.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
2.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对歌曲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钢琴演奏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2.讲解法:教师对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进行讲解和指导。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4.创作法: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创作,展示自己的才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五线谱、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钢琴:用于示范演唱和伴奏。
4.乐谱:为学生提供五线谱和简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
同时,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梅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五线谱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钢琴伴奏,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音乐《梅花》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小学音乐《梅花》教学设计小学音乐《梅花》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音乐《梅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梅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听唱歌曲,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2、通过古诗歌曲的演唱,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3、参与到小组创编活动中,根据歌曲《梅花》的旋律重新填词演唱,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古诗与音乐相结合的意境。
教学难点:根据歌曲《梅花》的旋律重新填词演唱。
教学准备:教师——钢琴、录音机、磁带、歌篇、各种打击乐器、电脑课件;学生——有关梅花的相关资料(音响资料)、汇报道具等。
教学过程:一、感受情趣、主动参与1、听歌曲《梅花》伴奏进入教室〔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梅花》伴奏进入教室,为学生提供初次感受音乐旋律的机会。
〕2、师生问好3、激情导入师:同学们,毛泽东有一首著名的诗:“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你们知道这首诗,它赞美的是谁吗?生:梅花师:那么,它又赞美了梅花怎样的性格呢?生:坚强不屈、不畏严寒……的性格。
师:正因为梅花的这种坚强不屈、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性格,所以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喜爱。
〔设计意图:本单元是古诗新唱单元,由古诗导入,更自然、更贴切,而且这首诗能够表现出梅花的特性及象征意义。
〕4、欣赏梅花(电脑课件)师:同学们,你们也喜欢梅花吗?生:喜欢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小摄影师的镜头,一起来领略一下梅花的风采吧!生边欣赏师边介绍:在寒冷的冬天里,别的花儿都凋谢了,只有院墙边上的几枝梅花,冒着寒冷独自绽开。
《梅花》教学设计

《梅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绘画作品《梅花》的艺术特点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批评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学生是一群初中生,对于绘画作品《梅花》几乎没有任何了解。
于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欣赏这幅绘画作品,了解梅花绘画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梅花绘画的意义和特点;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艺术评论和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和谈谈自己对梅花的印象;2.通过文字、图片等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梅花绘画的存在和意义。
二、学习《梅花》(30分钟)1.学生观看并欣赏《梅花》的图片;2.分析图片中的元素,如梅花的形态、色彩运用等;3.引导学生理解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4.学生讨论《梅花》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想象。
三、学习梅花绘画的历史(20分钟)1.介绍梅花绘画的发展历史;2.出示各时期的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梅花绘画风格和特点;3.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梅花绘画的变化和发展。
四、艺术评论和表达(30分钟)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梅花绘画的评论;2.学生通过作品欣赏和讨论,表达自己对于梅花绘画的思考和感受;3.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绘制自己心中的梅花作品。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学生小组或个体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2.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3.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和媒体:1.多媒体展示;2.图片或绘画作品展示;3.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
评价方式:1.学生的参与和表达;2.学生的艺术作品和创作。
拓展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6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的精神内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3、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初步了解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的赞美。
由物到人领悟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培养。
四、教材内容分析: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它的特点是用字准确,语言精练,讲究韵律,形象生动。
《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
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独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
赞美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
五、教学步骤:(一)兴趣导入1、引言(PPT1)。
同学们,大家喜欢花吗?你们知道吗?有一种花在百花凋零的寒冷的早春季节,迎风傲雪独自开放,它是什么花?它,就是梅花。
我们来认识梅花。
2、简介梅花(点击PPT2、3、4,出示梅花图):梅花多为白色、粉色、红色、紫色、浅绿色。
湖北地区2至3月开花。
武汉磨山有座梅园,每年梅花开放季节都会举办“梅花节”。
大多数的花都是在春天天气暖和了才开放(春暖花开),而梅花却不一样,它不畏寒冷,越是天寒地冻,它开得越好,它是最有骨气的花!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梅花曾经被定为我国的“国花”,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因而,梅花为历代诗人所吟诵。
3、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赞美梅花的诗中,王安石的《梅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教师范读(点击PPT5、6)2、介绍作者(PPT7)王安石是距今900多年前的江西抚州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曾两次担任宰相,他积极推行革新,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
他的诗作内容充实,语言精炼,艺术造诣极高。
请打开书P125,生自由读,边读边学习生字,指名读、领读、记字形。
3、讲解生字(PPT8)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为”是多音字,因为的“为”,在这里读作wei,另外一个读音“为什么”的“为”;诗中的“数”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hù,不读shǔ。
“梅、角、寒、雪”,可用熟字换偏旁(梅);讲故事(寒:房子里一个人,身上盖了一层又一层的草,还是结冰了。
表示寒冷。
);两个部分组成的合体字(雪);象形字(角)等方法记字形。
“枝”字的读音是翘舌音。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生字卡片去拼音检查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4、理解词语(PPT9)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诵读,结合看投影、图画,让学生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语,大概了解“数枝”、“凌寒”、“遥知”、“暗香”这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5、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
(PPT10)多种形式朗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再让学生自读诗句,反复读诗文,逐句把诗文读通,读顺,达到正确、流利,要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节奏。
对诗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PPT11)1、学习第一、二句。
(1)指名学生读,试说诗意,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2)让学生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
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3)启发学生从“墙角”、“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的特点。
“墙角”二字点明地点,“数枝梅”写出它的“形”——板书;“凌寒”二字交代梅花开放的时间;“独自”二字指明其他的花木都没有开放,突出了春梅不怕寒冷,于冰雪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写的是梅花的“神”——板书。
(4)朗读体会。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指名读,深入体会。
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的是:寒冷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
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
2、学习第三、四句。
(1)学生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
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
板书——色第三句,“遥知不是雪”。
诗中说“不是雪”,但是以雪作比,暗指梅花色洁白如雪。
第四句,“为有暗香来”。
“暗香”:幽香。
幽幽清香从远处飘过来,因为闻到梅花的香气,因此知道那不是雪而是梅花。
板书——香(2)轻声自由读诗句,男女生对读,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
(3)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用巧妙的手法,运用比喻描写出梅花洁白如雪,花香清远的特性。
3、再读诗句,理解全诗的意境。
(PPT12)齐读全诗,小结全诗(1)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在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墙角边,几枝亭亭玉立的梅花正迎着凛凛寒风,独自开放。
从远处看,花如雪白,但知道那墙角处白色的不是雪,而是怒放的梅花,因为有一股清幽的香味正从那里缓缓地飘来。
)(2)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3)启发想象,体会意境。
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4)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这首诗是作者推行变法失败后写的,借写梅花的品性来表达自己坚忍不拔,身处逆境洁身自好的心态。
)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
(5)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
全诗让人领略到梅花凌寒怒放的神韵,给人留下梅花花白如雪、气味芬芳的鲜明印象,赞美梅花坚强的品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
4、配乐朗读,练习背诵。
运用音乐、投影,启发学生想象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怒放的英姿,感悟诗的意境美。
伴着音乐,学生有感情地反复吟诵,教师可适当提示:(1)梅花开在什么地方?(2)梅花有哪三个特点(不畏严寒、花色洁白、气味幽香)?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背诵。
(四)布置作业:课外了解历代诗人赞美梅花的诗句。
板书: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形)凌寒独自开。
(神)遥知不是雪,(色)为有暗香来。
(香)古诗《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日期:2012-11-30] 来源:作者:大成学校李艳红[字体:大中小] 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
(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
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江上打鱼的人。
(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
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
请你再读一遍好吗?……)2、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
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
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4、齐读古诗。
三、展开想象,悟诗情。
1、小朋友,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会读古诗,而且已经知道了《江上渔者》这首诗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样写下这首古诗的吗?你们能猜测一下吗?学生猜测。
是不是和大家的猜测一样呢?请大家自由读读上面这段话。
(多媒体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鱼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
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2、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在酒楼里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这其实就是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多媒体出示)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鲈鱼味道的鲜美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学生读如果你是酒楼里的客人,当你吃了肉嫩味鲜的鲈鱼时,你会怎么说?学生交流: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诗,感受当时人们吃鱼时的欢快心情。
(学生齐读)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吃鱼不忘打鱼人”。
你们读了这首古诗以后,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学生交流: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A、教师出示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出示诗句)看到了小船。
教师:这是一艘怎样的船?(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树叶一样的小船。
)看到了汹涌的波涛。
教师:“波涛汹涌”和“一片树叶”,一个是多么的可怕,力大无比,一个是多么的柔弱,轻飘飘。
这是多么的——看到了渔民的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教师:“卷”和“打”这两个词用得真好,我从“卷”和“打”两个动词体会到小船随时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险。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捕鱼人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渔民为了捕鱼随时都可能丢掉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