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11520359222

合集下载

胶南规划

胶南规划

胶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文本姓名赵君班级资源091学号 200903211指导老师王东升目录目录 (2)第一章总则 (3)第一条规划依据 (3)第三条规划原则 (4)第四条规划范围 (4)第二章规划背景 (4)第五条区域概况 (4)第六条土地利用现状 (5)第七条政府规划实施成效 (7)第九条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8)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9)第十条区域发展功能定位 (9)第十一条胶南发展形态 (10)第四章关于土地利用的结构调整 (10)第十二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思路 (10)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原则 (11)二、土地利用调整思路 (11)第五章土地利用规划布局 (12)一、用地选择 (12)二、用地布局 (12)三、绿化系统规划 (16)四、景观系统规划 (17)五停车场用地规划 (18)六近期建设规划 (19)附录:《胶南市人民政府文件》 (2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第一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为加强对全市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优化配臵,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原•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0—2000年)‣进行修订。

第二条本规划由青岛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在本市行政区范围内的—切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是:以中发[1997]ll号文、鲁发[1997]9号文、青发[1997]27号文、青政办发[1997]118号文和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指导,坚持从国情、市情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对农用地和非农用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的要求,参照相关规划,把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用地作为规划重点;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臵,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

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其中,全域统筹结合功能区的设置,把全域的海陆资源、城市发展资源统筹在一个大的城市群框架下、突破各区市行政界线,在全域统筹各种资源配置,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城乡协调,构建以新型功能区为特征的全域发展新格局。

胶南简介

胶南简介

胶南简介胶南市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是一座风景秀丽的生态宜居之城。

全市面积184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3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8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6.5万人。

北靠胶州市,东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邻诸城市、五莲县和日照市,是青岛市卫星城市,国家最早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先后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山东省文明城市”、“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山东省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

胶南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人们避暑、疗养和观光旅游的滨海胜地。

在绵延156公里的海岸线上,山海相依,有海岛7个,旅游景区景点达20余处,自然资源特别是海洋、生态及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5.6%,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青岛市级森林公园6处,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之城”。

自古就有“岸海名山”美誉的大珠山和小珠山,一座蜿蜒黄海之滨,一座矗立胶州湾畔。

与大珠山和小珠山相望的灵山岛,是我国第三高岛、北方第一高岛,俨如画屏屹立于万顷碧波之上,自古就有灵岛浮翠之美誉。

胶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一座充满创意的“文化之城”。

胶南市原是古代的琅琊郡。

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这里,开创了灿烂的琅琊文化。

现在已经发现的30多处古文化遗址和大量的文物古迹,把胶南的历史追溯到原始社会初期。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这里置琅琊邑,称“东境上邑”,当时人们赞誉这里为“东方胜地”。

史载齐桓公和齐景公都对琅琊非常向往。

修建于公元前4世纪的齐国长城遗迹贯穿胶南境内50多公里。

越王勾践灭吴,于公元前472年将国都从会稽迁到琅琊,以此作为建立霸业的基地,历8代君主,共224年。

秦始皇扫平六国后,琅琊作为36郡之一,郡治就在现在的胶南市琅琊镇驻地。

秦始皇5次巡游天下3次登临琅琊。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南区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青政函〔2020〕115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南区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青政函〔2020〕115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南区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南区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市南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呈请批复〈市南区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请示》(青南政呈〔2020〕1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市南区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东至福州路,西至镇江路,南至江西路,东北至敦化路,西北至延吉路,规划总用地面积420.12公顷。

要科学有序推进规划建设,致力于将本片区打造为集高品质居住、科研教育和商务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片区。

二、要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控。

严格控制城市空间刚性要素,按照控规确定的红线、绿线、紫线等控制线落实保护要求。

优化提升城区环境品质,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达到30.7公顷。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可依据本规划先行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统筹考虑规划功能、产业发展、公益配套、城市设计、市政交通承载力、日照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具体项目的相关控制指标。

三、要加快推进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级统筹、区级落实、以需定建、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规划新增居住用地(除村庄安置区)应按照市政府相关政策文件要求配置一定比例的人才住房等保障性住房。

四、要合理利用现有空间资源,根据重点项目建设、危旧建筑改造以及闲置土地资源盘活等需求,有序推进规划实施,确保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公共服务配套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推动街区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四个目标一个过程完成”。

五、完善片区交通路网体系,进一步优化细化区域内支路网系统,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达到92.32公顷,规划路网密度达到11.98公里/平方公里,加快动静态交通设施融合建设,实现区内外交通有机衔接,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青岛城阳政发展规划

青岛城阳政发展规划

青岛总体规划(青岛市地图) (青岛市 1995-2022 年规划图)规划总体布局:(1995-2022)1、总体布局结构规划以胶州湾东岸为主城,西岸为辅城,环胶州湾沿线为发展组团,形成两点一环的发展态势。

主城和辅城规划为城市相对集中发展的区域,环胶州湾的六个发展组团规划为城市适度分散发展的区域,形成相对集中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的城市组织结构关系。

2、主城以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城阳区中心城区(城阳、流亭)、崂山区中心城区(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环崂山的沙子口、王哥庄、惜福镇、夏庄为主组成。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92.5 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230 万人,人均建设用地 83.7 平方M。

规划主体功能为全市的行政、文化、科教、旅游、居住中心;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集散中心;集约化现代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区。

主城结合行政区划规划为六个分区和四个发展组团,即:市南分区、市北分区、四方分区、李沧分区、高科技工业园分区、城阳中心城区分区和沙子口组团、王哥庄组团、惜福镇组团、夏庄组团。

3、辅城以黄岛区中心城区为主组成。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54 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 60 万人,人均建设用地 90 平方 M 。

规划主体功能为居住、港口贸易、大型临港产业、综合开辟实验和旅游度假。

辅城根据用地性质组合规划为五个功能区,即行政商务中心区、国际商贸仓储加工区、综合旅游区、重化工区和临港工业区。

4、环胶州湾发展组团以棘洪滩、上马、红岛、河套、营海、红石崖六个组团为主组成。

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19.5 平方公里,实际居住总人口20 万人,人均建设用地98 平方M。

规划主体功能为居住、海洋产业、大型机械创造业、农副产品加工和仓储业。

城市绿化城市公共绿地规划至 2022 年人均面积达到 8 平方 M ,总面积达到 24.8 平方公里。

1、主城和辅城的公共绿地,重点以丘陵山头园林公园为主体进行集生态环境、文化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有突出主题的公园建设,在完善现有公园建设的同时,规划将中山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榉林公园、青岛山公园、百花园、汇泉广场建设成高标准的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将浮山、老虎山、坊子街山、牛毛山、枣儿山、水清沟东山、桃源、高家盘、大顶山、大涧山建成城市生态山林公园;山头 60M 等高线以上的区域必须进行绿化。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
划(2016—203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8.03.30
•【字号】青政字[2018]14号
•【施行日期】2018.03.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
正文
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
通知
青政字[2018]14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现就做好《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组织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性。

《规划》是我市“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确定的环境目标指标、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对推进我市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各区(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加强组织领
导,切实落实责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严格执行生态空间管控要求,加强区域协作和陆海统筹,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各区(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结合本辖区、本部门实际,在专项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环境空间管控要求,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0年)》由市环保局负责印发。

青岛市人民政府
2018年3月30日。

青岛胶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11520359222

青岛胶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11520359222

胶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围绕青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构筑有特色的国际大城市框架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三件大事”,突出临港经济、海洋经济和旅游经济“三大特色”,坚持工业带动、海滨特色和生态原则,把胶南放在大青岛的格局下进行总体规划编制,把胶南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优美、最适宜创业人居的生态旅游城市。

二、规划修编坚持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改变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

2、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保持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维护生态平衡。

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居住环境的适宜性。

3、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胶南与青岛、黄岛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青岛市都市圈层的外层发展核心。

随着跨海大桥、滨海公路的建设,充分考虑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共同发展。

4、“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满足人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为人服务”的城市建设宗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环境。

5、突出特色的原则保护“山、海、城、绿”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展现海滨城市特色。

三、规划修编的主要内容(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将胶南市城镇职能等级划分为三级。

第一级:市域中心城市。

其主要职能包括面向全市的管理职能、生产职能、服务职能、集散职能和创新职能。

其中隐珠镇、大珠山镇与城区连片,作为城市的一部分。

第二级:中心镇包括王台镇、泊里镇、灵山卫镇、琅琊镇、大场镇、六汪镇。

第三级:一般建制镇,即基层地方性小城镇。

这类城镇是城乡联系的纽带,是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

规划远期这类城镇有7个。

2、空间布局结构规划远期规划形成“两大经济区、一个中心、三大产业区、一轴、一带”构成的网络式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态。

两大经济区:以同三高速公路为界分为东部产业发展区和西部农业经济区。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青岛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山东省,是一座美丽宜居的滨海城市。

为了更好地发展青岛市的经济、文化和环境,制定了一份城市总体规划,以指导青岛市未来数十年的发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城市发展定位。

根据青岛市的地理、经济和文化特点,确定了青岛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首要任务是打造青岛市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和宜居宜业城市,推动青岛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其次是土地利用规划。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确保各类土地能够得到合理利用。

其中重点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

第三是交通规划。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将重点发展快速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内部交通效率,提升青岛市的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同时,还将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提高青岛市的交通运输能力。

第四是生态环境规划。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注重保护和优化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通过建设生态绿地、完善水系治理和保护,提高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创造更加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第五是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将重点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提高青岛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特别是将注重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

第六是产业布局规划。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将推动青岛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以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创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

综上所述,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是为了指导青岛市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而制定的一份重要规划。

该规划将从城市发展定位、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力争打造青岛成为一座国际旅游城市和宜居宜业城市。

通过实施规划,青岛市将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青岛市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浅析胶南东部新区两河东段概念规划

浅析胶南东部新区两河东段概念规划

浅析胶南东部新区两河东段概念规划通过对胶南东部新区两河东段概念规划中的重点和亮点内容的简要概述,能够为其它进行新区建设的城市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意义。

标签:胶南;东部新区;两河东段;概念规划1 背景胶南作为青岛西海岸的组成部分,已成为青岛最为重要、最具希望、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在青岛挺进西海岸的重大政策机遇下,胶南牢固树立建设未来青岛西海岸都市新区的理念,确定了实施“东接、北扩、南展”战略发展目标。

2 现状情况规划区域位于胶南市东部,北到长春路,南到海岸线,西到两河东边界,东到白果树河西边界,总用地面积为16.10平方公里,是胶南境内重要建设区域。

现状建设用地分布比较集中,现状交通比较便利,西侧与之衔接的路网比较完善。

规划范围内水系发达,为该区域提供了丰富的水景资源。

海岸线长度约为5公里,滨海岸滩包括沙滩、岩滩等不同性质的滩涂。

现状存在主要问题:2.1 道路结构不完整、道路交通系统性较差。

2.2 现状村屯用地零散布局,开发无序。

2.3 山林地及滨海岸线作为城市的宝贵资源,未得到充分的保护与利用。

3 规划原则与目标3.1 规划原则:生态优先原则。

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

可持续发展原则。

做到近期与远期、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整体有序的进行开发建设。

突出特色的原则。

充分挖掘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塑造具有滨海城市特色的空间环境。

促进发展的原则。

依托滨海岸线,创造旅游特色景观,塑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城中村改造实现社会大发展。

3.2 规划目标:3.2.1 建设以环境优美、安居养老为目标的村改示范区。

3.2.2 建设以生态公园、自然山体为核心的唯美居住片区。

3.2.3 建设以滨海度假、商务会议为主导的特色高端滨海旅游度假区。

4 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4.1 规划结构:“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的空间结构。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全解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全解
4、配套各项基础设施
加大对乡村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村水资源加强管理,增强农民 饮水安全性;提倡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改善农村人 居环境。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 村的力度,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实现城乡 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 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 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四、城市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 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建立完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 设,提高基本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群 众就医条件。
积极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 育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建立事业 单位全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生 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加快社会福利和救助事 业发展。
治理和重要区段景观营造,加强企业搬迁后污染土壤清理修复,全面优化人 居环境。
加强资源要素保护,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 地区,加强海域、岸线、湿地、山体、河流等自然生态地区保护,突出胶州 湾滨海湿地保护,高度重视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强老工业历史遗产 保护。
五、城乡协调发展
依托济青高速、胶济铁路,形成中心城区-胶州-平度-济南发展轴。重点 发展胶州市、平度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潍坊、淄博、济南市相协调。

胶南市_精品文档

胶南市_精品文档

胶南市胶南市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辖区中的一个行政区,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

作为胶州湾南岸的一个重要城市,胶南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旅游资源等多个方面对胶南市进行介绍。

一、地理位置胶南市地处胶州湾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5°43′39″,东经120°04′34″,东临胶州湾,南濒黄海,西与胶州市相连,东北与平度市接壤。

总面积为503.5平方千米,辖区内地形以丘陵为主,海拔100米以下的低洼平原也占据一定面积。

二、经济发展胶南市经济以制造业和加工业为主,以胶州湾港口为重要的物流枢纽,依托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和黄河入海口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一个以港口贸易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胶南市也是山东省重要的海洋经济试验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产业资源,并且在海洋工程、海洋牧场和海洋能源等领域积极开展研究和开发。

三、城市建设胶南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市区交通便利,交通网络完善。

公路、铁路、机场都能够满足市民和外来人员的需求。

在住房建设方面,胶南市也有较高的住房普及率,不断向人们提供更多高品质的住房选择。

此外,胶南市还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努力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四、旅游资源胶南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其中,以覆盖了胶南市最南部的九水自然保护区最为著名。

九水自然保护区位于胶南市的南部,总面积达361.5平方千米,是中国重要的水生态系统之一。

保护区内风景秀丽,水草丰茂,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之地。

每年春秋之际,成千上万只候鸟都会在这里栖息,吸引了大量的自然爱好者前来观赏。

此外,胶南市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胶南温泉、练泊山等。

胶南温泉是中国著名的温泉浴场之一,水质清澈、温暖宜人,具有良好的养生和疗效。

练泊山则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人文环境而闻名,是胶南市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胜地之一。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附件2:《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容摘选总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市行政区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胶州湾西岸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

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哥庄镇(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

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01•【字号】青政发〔2016〕14号•【施行日期】2016.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2016年1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号,以下简称《批复》),原则同意《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是“十三五”期间我市谋篇开局的科学依据,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定蓝图。

为贯彻《批复》要求,依法科学实施《总体规划》,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目标任务。

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围绕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以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为目标,提升、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增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优化配置各类空间资源,构筑“一轴、三城、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传承历史文脉与风貌特色;增强城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构建城市安全防灾体系;适应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改革创新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推进陆海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将青岛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走在全国前列。

胶南市海西路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

胶南市海西路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

胶南市海西路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录一、总体布局:(一)规划背景(二)现状分析(三)规划对策(四)功能布局(五)交通组织二、城市设计(一)总体形态构思(二)空间环境三、控规·实施(一)指标控制体系(二)设计准则(三)实施建议一、总体布局(一)规划背景随着青岛西海岸的发展,带动胶南市城市建设的更新、改造,海西路作为胶南市城区西部南北干道,提负着景观交通双重功能,是胶南市主要的景观带之一。

调整街区功能结构,优化景观品质,振兴街道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是本次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

本次规划研究的范围是北起临港路,南至滨海大道,全长9公里,沿路两侧规划范围800-1000米的街区,规划总用地9.57平方公里,统一协调规划,做到“控制街区、细化节点,整合界面”的具较强可操作性的规划。

(二)现状分析1、优势:(1)优越的区位条件珠海路总体规划确定为南北交通主干道和西外环,北接同三高速胶南出入口,南接滨海大道,贯穿着临港产业区、海滨工业园、老城区、文教区等几大功能区,同时受到泰山路、风河景观带、海西十二路(204国道)、世纪大道等东西主要轴线的辐射,有条件成为胶南城区未来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标志地段。

(2)良好的物质基础现状已形成24米宽柏油路面,两侧多为空地,改造折迁量较小,与其交汇的泰山路、世纪大道、204国道、滨海大道、人民路等主要道路已形成,且交叉口地段和道路沿线均可形成绿化带、绿化节点等开敞空间。

(3)丰富的周边环境区段周围北部横穿风河,东部峄山,西南部为寨子山、牛心山,南部为小珠山群,为塑造良好的整体空间、景观形态和丰富的街道景观提供了条件。

2、劣势:(1)缺乏功能特色:临街和街坊内的乱塔乱建,缺乏统一控制的零散工业项目,从特色景观和生态结构上降低了海西路的功能定位质量。

(2)景观质量不高:现状沿街建筑多为小型破旧的厂房,两、三层的小型商业用房、空旷的荒野和低矮的陈旧建筑,使街道景观荒凉,缺乏舒适感和美感。

胶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胶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城市性质和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用地布局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对外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居住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内容介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内容介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展规划全文内容介绍概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展规划〞,国务院以国函[2021]1号文件批复,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开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开展战略。

?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开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开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成为国家海洋开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开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局部。

范围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定位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目标到2021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根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到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1年,建成海洋经济兴旺、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根本实现现代化。

意义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开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平安;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开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概念定义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根底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

根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开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开展的先行区。

提出背景2021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开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围绕青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构筑有特色的国际大城市框架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三件大事”,突出临港经济、海洋经济和旅游经济“三大特色”,坚持工业带动、海滨特色和生态原则,把胶南放在大青岛的格局下进行总体规划编制,把胶南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优美、最适宜创业人居的生态旅游城市。

二、规划修编坚持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改变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

2、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
保持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维护生态平衡。

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居住环境的适宜性。

3、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加强胶南与青岛、黄岛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青岛市都市圈层的外层发展核心。

随着跨海大桥、滨海公路的建设,充分考虑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共同发展。

4、“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满足人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为人服务”的城市建设宗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环境。

5、突出特色的原则
保护“山、海、城、绿”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展现海滨城市特色。

三、规划修编的主要内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将胶南市城镇职能等级划分为三级。

第一级:市域中心城市。

其主要职能包括面向全市的管理职能、生产职能、服务职能、集散职能和创新职能。

其中隐珠镇、大珠山镇与城区连片,作为城市的一部分。

第二级:中心镇包括王台镇、泊里镇、灵山卫镇、琅琊镇、大场镇、六汪镇。

第三级:一般建制镇,即基层地方性小城镇。

这类城镇是城乡联系的纽带,是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

规划远期这类城镇有7个。

2、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远期规划形成“两大经济区、一个中心、三大产业区、一轴、一带”构成的网络式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态。

两大经济区:以同三高速公路为界分为东部产业发展区和西部农业经济区。

一个中心:胶南市区,包括主城区、海滨工业园、大学园区。

三大产业区:包括西北部海西工业区(主要有王台和黄山经济区)、城北临港工业区和南部泊里、大场工业区。

一轴:以204国道沿线形成的城镇发展轴。

这条轴线串联了主城区和7个镇,是城镇发展的主要聚集带。

一带:沿海产业带。

作为沿海城市,海洋对经济和城镇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沿海的城镇也是胶南重点发展的地区。

(二)城市总体规划
1、城区概况
城区现状建成区包括珠山街道办事处、珠海街道办事处、市经济开发区、海滨工业园和隐珠镇、大珠山镇部分用地。

2003年建成区面积为35.11平方公里(不包括灵山卫镇),建成区人口为28.07万,人均建设用地125平方米。

2、城市性质
青岛西海岸的都市新区,以发展临港产业、科教、商贸和旅游业为主的海滨城市。

3、城市规模
近期规划到2010年人口规模为40万,用地48.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

远期规划到2020年人口规模为60万,用地71.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平方米。

4、城市发展策略
根据建设青岛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下新胶南的目标,确定了“东接、北扩、南展”的城市发展战略。

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确定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为:产业北扩、生活东延、中心优化、文教南展。

5、城市布局结构
远期规划形成“两轴、一带、四区”的组团式城市布局形态。

“两轴”指滨海公路形成的横向发展轴和上海路形成的纵向发展轴;“一带”指沿海景观带;“四区”指临港产业加工区、中心城区、海滨工业园区、大学园区。

城市发展轴线和沿海景观带将各功能区连接,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城市远景规划
规划区范围:包括胶南城区及其周围的灵山卫镇(含灵山岛)、铁山镇、张家楼镇三个镇,规划区总用地面积为384平方公里。

1、规模
综合评价胶南市的用地条件、生态环境容量、水资源状况,确定胶南市区的合理规模为:
人口规模:100万人
用地规模:120平方公里
2、城市用地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两轴、六区”的布局结构。

一带:指滨海景观带。

包括沿滨海公路与海岸线之间的区域,为公共开敞区,应严格控制建设。

两轴:指沿滨海公路形成的横向发展轴和上海路形成的纵向发展轴,是城市主要景观轴线,也是城市各组团间的重要联系线。

六区:指中心城区、临港产业加工区、海滨工业园、灵山卫居住综合区、大学园区、张家楼组团。

市场部
2007.01.23
说明:以上为胶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以下报告对各个规划做详细说明,并附市场部所采集归纳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关于胶南市总体规划事项的补充说明一、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及产业布局规划
1.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将胶南市城镇职能等级划分为三级:
第一级:市域中心城市;
第二级:中心镇包括王台镇、泊里镇、灵山卫镇、琅琊镇、大场镇、六汪镇;
第三级:一般建制镇,规划院起这类城镇有7个。

2.职业类型规划
城镇职能分为8种:
●市域行政中心;
●文化教育与商业服务中心;
●工业;
●科研与高技术产业;
●交通运输;
●商贸中心;
●旅游;
●外向型经济。

3.城镇体系产业布局规划
胶南产业的发展要秉承青岛产业发展的思路,作为青岛的主要产业基地和临港大工业基地。

包括三部分:
●城北临港工业区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物流等产业;
●海西工业园发展机械、电子和加工工业为主;
●泊里、大场利用同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便利条件,发展加工
工业。

二、胶南市城区总体规划
1.中心区: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以兴趣开发带动旧城改造,强化东部行政中心和西部商业中心功能,搬迁内有污染的
和效益差的企业,加大新区开发力度,完善中心城的生活
服务功能;
2.城北临港工业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为重要的生产、加工与流通基地;
3.城南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控制发展工业用地,搬迁或关闭现状化工厂、电镀厂,着重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无污
染工业;
4.南部海滨科教区: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为具有山海景观特色及优良人居环境的科研教育区。

三、城市组团规划之‘东接北扩南展’计划
城市建设发展策略为:产业北扩、生活东延、中心优化、文教南展。

1.产业北扩:就是规划开发总面积63.7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加工区30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区,承接港口辐射,
与临港经济实现产业对接,发展临港产业、物流业和高
新技术产业。

带动同三高速公路五个出口的园区建设,为青岛西海岸临港经济发展搭建平台;
2.生活东延:结合灵山组团的改造和建设,在灵山组团形成商贸居住综合去,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居住社区、大型商贸和文化娱乐用地。

弥补西海岸生活设施的不足。

通过三条线与港口经济对接;通过疏港连接线进行产业对接,接受港口辐射带动;通过滨海交通大道,进行城市对接;通过海上旅游线,实现灵山岛、琅琊台和薛家岛旅游的对接;
3.中心优化:指结合行政中心的建设在城区东部形成行政文化中心,结合老城区的改造形成全市的商业金融中心,结合城中村的改造和工业用地搬迁,建设功能完备的居住区。

加强城市生活服务设施和广场、停车场的建设加快海滨地区的建设,提升胶南的形象、塑造海滨城市特色;
4.文教南展:就是在市区南部规划青岛大学园区,是青岛西翼重要的科教和产业研发基地,为胶南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大项目的建设提供人才资源。

通过城市建设发展策略的实施,最终是较难懂有港口带动,北有产业支撑,南有智力支持,西由旅游度假,融入到大青岛都市区框架之中。

四、胶南海岸线及海域利用规划
1.岸线类型划分:
●港口运输岸线;
●城区综合岸线;
●旅游度假岸线;
●养殖岸线;
●生活岸线。

2.港口:改造扩建积米崖渔港;扩建灵山岛港,建设琅琊台斋堂岛码头、建设龙门顶码头、董家口码头,维修利用
大湾港。

3.公路:建设济青第二高速公路;改造204国道、泰薛公路、王黄公路;建设好害病达到胶南段。

进一步建设现
象道路,形成等级分明,布局合理的公路网。

三纵为滨
海大道、204国道、六汪到大场路;三横为六汪到王台、
六汪到城区、海青到琅玡路。

4.铁路:预留黄岛石臼所铁路,本次规划预留线路走向和站场用地,委员其实是创造条件。

五、胶南市电力现状及规划
1.电力现状:胶南电网主要依靠青岛电网供电,电网内拥有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
12座。

2003年全市实际用电量为9.45亿kwh,最大负荷
为16.5万kw。

2.规划:2020年预测全市总用电量72亿千瓦时,用电负荷160万kw。

规划兴建变电站20座,扩建变电站12
座。

到2010年,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地面水、地下水及近岸海域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所属功能区标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标控制在相应功能区标准以内。

市场部
2007.01.24
注:因目前该市规划局暂时无光盘及其他详细书面资料提供,市场部自行制作了本报告,待日后该局有资料时我部就前去索取。

此次报告中不尽事宜,请领导多多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