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原子结构模型与微观粒子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 13.6 eV 2 n
(3)当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跃迁时,原 子就会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当电子从能量较高 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原子以光的形 式释放出能量,释放出光的频率与轨道能量间的 关系为:
E2 E1 v h
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原子稳定存在的事 实和氢原子光谱
在正常状态时,核外电子处于最低的基态,在该状 态下运动的电子既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电子的 能量不会减少,因此不会落到原子核上,原子不会毁灭。 当原子从外界接受能量时,电子就会跃迁到能量较 高的激发态。而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跃 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同时将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发射出的光的频率决定于跃迁前后两个轨道间的能量差。 由于轨道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发射出的光的频率也是不 连续的,因此得到的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35
第二节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主要内容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预言
1927年,年轻的法国博士生德布罗意 (de Broglie 1892-1987)在他的博士论文中 大胆地假定:所有的实物粒子都具有跟光一 样的波粒二象性,引起科学界的轰动。
近 代 原 子 论
发 现 电 子
带 核 原 子 结 构 模 型
轨 道 原 子 结 构 模 型
电 子 云 模 型
二、氢原子光谱
1.光和电磁辐射


黄 绿
青 蓝

到1859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基尔霍夫 和本生发明了光谱仪,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 光谱仪可以测量物质发射或吸收的光的 波长,拍摄各种光谱图。光谱图就像“指纹” 辨人一样,可以辨别形成光谱的元素。
后来,Tomson提出“西瓜式”模型,他
的儿子小Tomson也做了类似的实验,同样得到 一个明暗相间的环纹。 这两个实验验证了德布罗意的设想。
电子衍射实验示意图
用电子枪发射高速电子通过薄晶体片射击 感光荧屏,得到明暗相间的环纹,类似于光波
的衍射环纹。
电 子 枪
电 子 束
薄晶体片
感光屏幕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h 4mx
6.6210 3 2 4 3.141010 0.0410
5.2710
29
34
m s
1
∴ 对宏观物体可同时测定位置与速度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46
例2: 对于微观粒子如电子, m = 9.11 10-31 Kg, 半径 r = 10-10 m,则x至少要达到10-11 m才相 对准确,则其速度的测不准情况为: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48
2.微观粒子的运动怎么样用统计学的规律来描述
电 子 枪
电 子 束
卢瑟福的原子结构理论遇到的问题
根据已经知道的电磁运动的规律,电子在运动的时候会放出电磁波 (能量)。因此,绕着原子核旋转的电子,因为能量逐渐减小,应当沿着 一条螺旋形的轨道转动,离中心的原子核越来越近,最后碰在原子核上。 这样一来,原子就被破坏了。 实际上,原子很稳定,有一定大小,并没有发生这种电子同原子核碰 撞的情况。这又怎样解释呢?
RH为里德堡常量, 实验确定为1.096 77×107 m-1 。
The allowed values for n in above equation n1 n2 Name Lyman series Balmer series Paschen series Brackett series Pfund series
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 (2)
Δx ·Δp≥ h/(4π)
式中: x 表示位置测不准量,
P 表示动量测不准量,
h 为普朗克常数 (6.626 10-34J· s), 为圆周率, 微观粒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规律。
例1: 对于 m = 10 克的子弹,它的位置可精到 x = 0.01 cm,其速度测不准情况为:
波尔的电子分层排布原子模型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他应用当时物理学中新发展起来的量子论,指出电子按着固 定的轨道围绕原子核运动的时候是不会放出能量的,所以电子不会 掉到原子核上去。他还指出,电子在原子核外面只能在一定的轨道 上运动。他提出了核外电子排列的规律。这就是有名的玻尔模型。
ν R (
1
2
n1 n2 1 ν:谱线频率(S ) 1 5 1 R :里德堡常数,R 3.289 10 S n 1 2,n 2为2的正整数

1
) 2
后来,里德堡(J.R.Rydberg 1854-1919)把
巴尔麦的经验方程改写成如下的形式:
1 1 1 ~ 巴尔麦经验公式 RH ( 2 2 ) 2 n
1 2 3 4 5 2,3,4,… 3,4,5,… 4,5,6,… 5,6,7,… 6,7,8,…
对于氢原子的可见区的四条谱线: n=3 n=4 红 青 (H) (H )
n=5
n=6
蓝紫 ( H )
紫 (Hδ )
为什么是不连续的线状光谱? 四条谱线为什么这样分布?
三、玻尔原子模型
高手笔记:电子云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各处出现概率密度大小的形象化描述。 注意:①电子云是一个形象化描述 ②一个小黑点不代表一个电子 ③电子云的疏密代表电子在那里出现的概率密度的大小
也就是说,原子中的、 受束缚的电子不是像行星 绕太阳运转那样在确定的 时刻处于确定的位置的。
玻尔理论的出现解决了什么问题呢?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有关的知识背景。
此观点的要点:
任何物质(包括宏观和微观)的运动都伴随波 的传播。
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具有粒子性的同时还具有
波动性。 宏观物质的波长非常小,小到无法测出来,也 感觉不到,所以主要表现是粒子性的一面。
1927年,美国科学家Davission和Germer 应用Ni晶体进行电子衍射实验,得到一个明暗 相间的环纹,从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玻尔理论局限性
对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无法说明 不能说明多电子原子光谱
结论:量子性是微观世界的重要特征,要正确 客观地反映微观世界微粒运动的规律,就必 须用建筑在微观世界的量子性和微粒运动的 统计性这两个基本特征基础上的量子力学来 描述。微观粒子运动具有粒子性的同时还具 有波动性。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概况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表
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
第一节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概况
原子结构模型 氢原子光谱 玻尔(Bohr)理论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2
一、原子结构模型
H He Li Na Ba Hg Ne
然而,直到20世纪初,人们只知道物质在高温或 电激励下会发光,却不知道发光机理;人们知道每种 元素有特定的光谱,却不知道为什么不同元素有不同 光谱。
2.氢原子光谱
氢光谱在可见范围内有四根比较 明显的谱线:一条红、一条青、一条 蓝、一条紫,通常用H、H、H、 Hδ来表示,它们的波长依次为: 656.2nm、486.1nm、 434.0nm、410.2nm 。
如果能量以光的形式传播,光子能量与 光的频率成正比(最小单位—光子) E=hν
E—光子的能量
h—普朗克常数
ν—光的频率
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点:
(1)电子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圆形轨道上绕核运动, 在这些轨道上运动的电子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 量。 (2)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它的能量是 不同的。电子在离核越远的轨道上运动时,其能量越 高;在离核越近的轨道上运动时,其能量越低。轨道 的这些不同的能量状态称为能级,其中能量最低的状 态称为基态,其余能量高于基态的状态称为激发态。 原子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氢原子轨道的能量为:
h 4mx 6.621034 31 11 4 3.14 9.1110 10 6 1 5.2910 m s
∴若m非常小,则其位置与速度是不能同时 准确测定的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wenku.baidu.com
47
结论:测不准关系很好地反映了微观粒 子的运动特征——波粒二象性;根据量 子力学理论,对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只 能采用统计的方法作出几率性的判断。 测不准关系促使我们对微观世界的客观 规律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德布罗意关系式
质量为 m ,运动速度为v 的粒子,
相应的波长为:
h / mv h / p
h 6.626 10 P lanck 常量
34
J s
光的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波长、频率、干涉、衍射等 粒子性:质量、速度、能量、动量等
粒子性:所谓粒子性就是批运动时具有动能和动量 的物体就可以认为是微粒。 波动性:微粒流在运动中若表现出波的特性,就认为具 有波动性。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原子核 他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______ ,原子的全 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 电子 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______
卢瑟福的原子结构理论
将原子结构比喻像个小小的太阳系,中心是带阳电荷的原子核,外 面绕着核转的是带阴电荷的电子。不同的是:在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 转,靠万有引力;在原子中,电子绕着原子核转,靠异性电荷的吸引力。
汤姆生“西瓜 式”原子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 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电子似西瓜籽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Rutherford 核式模型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 名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 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 原子有核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 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 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 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 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 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 做高速运动。
1913年,28岁的Bohr在
爱因斯坦的光子学 普朗克的量子化学 氢原子的光谱实验 卢瑟福的有核模型 的基础上,建立了Bohr理论
plank量子化理论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
物质辐射能的吸收或发射是不
连续的,是以最小能量单位——量
子的整数倍作跳跃式的增或减,这
种过程叫做能量的量子化。
爱因斯坦的光子论
衍射环纹
42
(a)X 射线衍射图
(b)电子衍射图
X 射线衍射图和电子衍射图
二、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 (1) 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观粒 子,不能同时测准其位置 和速度(动量)。如果微 粒的运动位置测得愈准确, 则相应的速度愈不易测准, 反之亦然。
海森堡 Werner Carl Heisenberg 1902-1972 德国物理学家 获1932年Nobel物理奖
道尔顿原子模型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Dalten 1766— 1844)把古代模糊的 原子假说发展为科学 的原子理论,为近代 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 要的基础。恩格斯曾 誉称他为“近代化学 之父”。 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按照道尔顿的理论,原子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又不能再分割的 最最基本的物质粒子。那么,放电管中的“射线”是什么呢?汤姆逊用实 验回答说:是电子,并且在各种元素的原子中都有电子。这样看来,原子 就不是不可再分的了!也就是说,原子不是最最基本的物质粒子了!
电子是分层按一定轨道绕核高速运动,这 分层 模型。 种原子模型叫做_______
电子云这个名词是用 来描述原子或分子中电子 在原子核外围各区域出现 的概率的。为了直观,把 电子的这种概率分布状况 用图像表示时,以不同的 浓淡代表概率的大小,其 结果如同电子在原子核周 围形成了云雾,所以叫电 子云。
氢原子光谱的特征:
♦ 不连续光谱,即线状光谱; ♦ 从H-Hδ频率有明显的规律性。
1883年J.J.Balmer针对氢原子光谱的
频率,提出下面经验公式:
n2 B 2 , n=3,4,5, n 4
式中B=364.56nm。由这式计算所得的波长数值在实
.
验误差范围内同测得的数值是一致的。后人称这公式 为巴耳末公式,它所表达的一组谱线称作巴耳末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