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综合检测题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八上物理第1章检测题(RJ)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八上物理第1章检测题(RJ)

八上物理第一章检测题(RJ)(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基础部分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测一个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纽扣的直径是1.10~1.12均可cm。

第1题图第2题图2.小明用电子表测出汽车出发和到达的时刻如图所示,则汽车所用的时间是3h,合180min。

3.(河南中考)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为12.02cm。

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2012·江西)如图所示,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

第4题图第6题图5.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诗人和青山。

6.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

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长度为5.00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1.6mm。

7.赵翔同学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5m/s的速度由东向西快跑。

此时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

请你确定这时刮的是东(填“东”“西”“南”或“北”)风,风速为18km/h。

8.(2017·江西模拟)如图所示,在一次飞行表演中,壮观的战机编队整齐地飞过参观台上空。

以领航的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静止的;以参观台为参照物,领航的战机是运动的。

9.暑假,家住聊城的小明准备乘坐Z308次列车去北京参加青少年夏令营,该车经停车站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则该列车从聊城站出发到达北京西站所用时间约为3.5h。

已知聊城站到北京西站的路程约为490km,则该车此行程的平均速度约为140km/h。

10.(柳州中考)田径跑道的周长是400m,小明匀速跑一圈用时80s,则小明的速度为5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卷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卷1

图2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试卷及答案(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6分)1.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 .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B .茶杯的高度是10C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2.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高成绩时,应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A.分度值是1cm 、量程为5m 的皮卷尺B .分度值是1mm 的1.5m 钢卷尺C 分度值是1mm 的米尺D .自制一根分度值是1cm 、量程为3m 的硬杆长尺3.古诗词《浪淘沙》中写到:“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人描述“山是运动的”是选用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A.船B.山C.河岸D.树木4.如图1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5.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图2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 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B.地球C. “天宫一号” D .“神舟九号”6. 2012年11月23日,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成功起降。

如图3所示,飞机起飞时,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 .航母B .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C .海水D .航母上的工作人员7.(上海崇明县二模)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 图象分别如图4(A )和(B )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 .甲车速度是4米/秒C .甲车运动4秒后路程是1.5米D .10秒两车相距3米8. 小明和小华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小华提前5m 到达终点,若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 小华仍在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他们仍按原来的平均速度奔跑,则( ) 图3图4 图1A小明先到终点B.小华先到终点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计33分)9.在用放大倍数为2×103倍的电子显微镜拍摄白鼠动物细胞结构的图片中,用刻度尺测得该细胞核直径约 1.6cm,则该细胞核的实际直径约m。

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测试卷(含答案)

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测试卷(含答案)

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卷检测内容:第一章机械运动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31分,1~9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第10题为多选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B)A.初中生100 m短跑成绩约为10 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 cmC.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 m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 s2. (无锡中考)学校运动会上4×100 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B)A.都站在原地不动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在原地不动3.用同一把刻度尺按正确方法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共测了四次,其结果均不同,这说明(C)A.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定的B.这四次测量结果都是不可靠的C.测量不可避免地有误差D.测量次数多了反而得不到正确结果4.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如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航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A)5.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 h内行驶15 km;乙在3 min内行驶750 m;丙行驶100 m需24 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D)A.甲最快,丙最慢B.甲最慢,丙最快C.乙最快,甲最慢D.三人一样快6.烟囱上烟和路面上两小车上旗帜飘扬情况如图所示。

关于两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D)A.甲车一定静止B.乙车一定静止C.甲车一定向右运动D.乙车一定向左运动7.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

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第1章机械运动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B.一个人的身高约为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D.正常人一次呼吸用时约2.一个物体平均在分钟内走了米,则该物体是()A.步行的人B.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C.蚂蚁D.普通列车3.小珂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次测量,结果如下:、、、,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B. C. D.4.火车在下午点分从福州站出发,于第二天上午点分到达上海站则火车运行()分钟.A. B. C. D.5.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下列几种情况中,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的是()A.甲通过得路程为米,乙通过的路程为米B.甲通过的路程为米的同时,乙通过的路程为米C.甲在半小时内通过的路程为千米,乙在小时内通过的路程为千米D.甲的速度为千米/时,乙的速度为米/秒6.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月球绕地球转动B.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C.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躲里穿行D.草地上的小草慢慢长高了7.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以下估测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初中生上学骑自行车速度约B.单人课桌高度约为C.一个铅笔芯的直径约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8.下列物体的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和谐号火车在平直的铁轨上速度不变的前进B.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C.运动员在直道上赛跑精品D.水平地面上打出去的高尔夫球的运动二、多选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9.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是测不出来的,这时可将许多张纸紧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再用刻度尺测出总厚度,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在下列测量中,与这一方法相同的是()A.测一条曲线的长度B.测一枚硬币的厚度C.测圆锥的高度D.测细铜丝的直径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刻度尺的零刻度磨损了就不能再使用这把刻度尺了B.测量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致C.一位同学测量黑板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这说明他的结果完全没有误差D.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11.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12.以下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树木生长B.爱国卫生运动C.乌云遮住了月亮D.地球绕着太阳转三、解答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13.(10分)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的一座桥梁,列车全部通过这座桥梁的时间.求: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火车的长度.四、实验探究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75 分)14.李毅同学用一辆玩具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来研究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及小车通过各点时秒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填完整下表.(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5.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中:[实验目的]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会选用并会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学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初步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实验步骤]长度的测量①拿到刻度尺后,首先观察它的刻度是否磨损、________、分度尺和单位;②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尺的位置要________紧贴被测物体;③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刻度尺.④如图所示,圆筒的直径为________.时间的测量如图所示,此时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16.某同学模仿伽利略“探究摆球质量,摆动幅度、摆线长度对摆动周期的影响”实验,现有如下实验器材:较长的细线一根,已知质量的铁球两个,铁架台、夹子各一.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和________.下表是该同学记录的结果.完成表中第列.精品分析比较实验次数与,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时,摆动周期与________无关.分析比较实验次数________和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当摆线长度和摆球的质量一定时,摆动周期跟________无关.分析比较实验次数和可得,摆动周期与摆线长度________.(选填“无关”“有关”)综合分析得结论:________.在研究影响摆动周期因素的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方法叫作________.17.教室到实验室的路程是,小红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从教室步行到实验室所用时间如图所示,求:小红从教室步行到实验室所用时间是多少?小红从教室到实验室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8.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内径的均匀玻璃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使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时间根据数据或图象分析小气泡做的什么运动?(写出分析过程及结论)答案1.A2.A3.A4.C5.C6.D7.B8.A9.BD10.ABC11.BCD12.CD13.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火车的长度是.14.;;;.15.①量程;②平行;③正对;④;;.量程平行正对16.停表刻度尺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用所用时间除以摆动次数即周期.所以答案是;;;摆动幅度摆线长度摆球质量摆动幅度有关摆动周期与摆球质量和摆动幅度无关,与摆线长度有关,摆线长度越长,摆动周期越长控制变量法17.小红从教室步行到实验室所用时间是.小红从教室到实验室的平均速度是.18.刻度尺、停表如上图;小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综合检测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小明记录了同学们在参加北京市中考体育测试中的一些成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A ) A.1000 m跑的成绩为88 s B.引体向上1 min13个C.仰卧起坐1 min40次D.实心球投掷成绩12 m2.如图所示为测某圆柱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C )3.(2018·玉林)2017年4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B )A.“长征七号”B.“天宫二号”C.文昌航天发射场D.地球错误!错误!,第4题图)4.某大学两位研究者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C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5.如下图所示为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6.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6月1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频率,可以估测出( C )A.小李的身高大约为170 dmB.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 m/sC.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3000 mD.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 s7.(2017·河北)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8.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C ) A.90 km/h B.70 km/h C.72 km/h D.40 km/h9.测得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650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 B.最后一位数字0没有意义C.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 D.测量中只要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10.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s和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C )A.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3∶2B.在t=6 s时,甲车在乙车前面1.2 m处C.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D.乙车的速度大小为10 m/s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B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1.35__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A.158 mm B.158 cm C.158 m D.158 km2.如图所示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3.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汽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

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B.小明爸爸C.地面D.自家汽车4.两列列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5.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

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A.嫦娥四号B.月球表面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6.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50 m跑的过程,得到如图几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7.运动会上,100 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8.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 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D.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落地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在20~30 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在0~40 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0.下列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1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2 s内,小刚跑得较快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第11题)(第12题)(第13题)(第14题) 12.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 s和2 s,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9 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A.关卡4 B.关卡3C.关卡2 D.关卡1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13.如图所示,时钟所示的时刻为________点________分________秒。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王瑞同学水平推动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①物体0~1s 处于静止状态 ②物体在第1~4s 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物体在4~6s 通过的路程是2.4m ④物体在0~6s 的平均速度是0.7m/s A .只有①正确 B .只有②③正确C .只有①②③正确D .①②③④都正确D 解析:D 【详解】由图像可知,物体在0~1s 内速度10m/s v =,处于静止状态,故①正确;根据图像,物体在第1~4s 内速度20.6m/s v =,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②正确;根据图像,物体在第4~6s 内速度3 1.2m/s v =,由sv t=可得通过的路程 333 1.2m/s 2s 2.4m s v t ==⨯=故③正确;物体在第1~4s 内速度20.6m/s v =,由sv t=可得通过的路程 2220.6m/s 3s 1.8m s v t ==⨯=物体在0~6s 的总路程23 1.8m 2.4m 4.2m s s s =+=+=总时间6s t =,物体在0~6s 的平均速度4.2m 0.7m/s 6ss v t === 故④正确。

故选D 。

2.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C解析:C【详解】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相对静止的,故A错误;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与水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故B错误;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相对于湖边的树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故C正确;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即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故D错误。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A.14 mm B.145 mm C.500 mm D.50.0 mm2.如图是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你认为正确的是()A B C D3.我国“辽宁舰”航母编队已形成体系作战能力.航母编队在航行过程中,下列哪个物体相对于“辽宁舰”静止()A.海岛B.弹射出去的战斗机C.远离中的护卫舰D.站立在甲板上的水兵4.当人们坐在奔驰向前的动车上时,以车窗为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窗外的树木是向前运动的B.路面是静止的C.行李架上的行李是静止的D.坐在座位上的乘客是运动的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2.50 cm=12.50×10-2 m=0.125 mB.12.50 cm=12.50 cm×10-2 m=0.125 mC.12.50 cm=12.50÷102 m=0.125 mD.12.50 cm=12.50×10-2 cm=0.125 m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63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4 cm B.2.357 cm C.2.35 cm D.2.36 cm7.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B.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得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 .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8.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st 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D .以上说法都不对9.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4 s 内通过20 m 的距离,那么,它在前2 s 内速度一定是( )A .5 m/sB .10 m/sC .80 m/sD .无法确定 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t 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B .t 1~t 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 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 .t 2~t 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 .0~t 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一句是以 为参照物,后一句又是以 为参照物.空中加油时加油机与受油机要保持 . 12.如图所示,“40”表示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 min.13.双休日随父母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李晓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从表中可知该车匀速行驶的路程为 ,那么这段时间为 h.14.一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 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 m/s.燕子比火车运动得(选填“快”或“慢”);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15.人急行的速度大约是2 m/s,人急行横过8 m宽的马路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s.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是10 m/s,则人至少要在距行驶过来的汽车m 处开始穿越马路.16.下表是K8380次列车从连云港东开往徐州的运行时刻表.则该次列车从连云港东到徐州的平均速度是km/h.连徐高铁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如果按照列车300 km/h的速度估算,从东海县到新沂至少需要min.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8分)17.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测得该物体的长度为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18.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手表的显示时刻.(图1)(图2)(1)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3)据图中信息,s AB=cm,t BC=s,v AC=m/s,v AB=m/s,图2中能够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选填“大”或“小”).(5)观察图指出实验中不足之处:.(6)如果小明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AB,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s AB;然后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BC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 BC;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小明发现v AB =v BC,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妥当吗?.为什么?.四、计算题(共6分)19.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郑州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0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53分.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郑州需要多长时间?五、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6分)20.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过程,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部分数据.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两行数据可知:=+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越大,停车距离(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3)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变,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二、填空题11、青山 竹排 相对静止12、从此地到西大桥限速40 km/h 12 13、80 km/h 40 km 0.5 14、快 9∶10 甲 15、4 40 16、66 8 三、实验题17、B 3.40 247.518.v =st 小 3.70 1 0.028 0.0185 C 大 图中停止的位置未加金属片,不利于测量时间不妥当 小车从顶端到中点时已有速度,所以若在中点由静止释放小车测量时间是不妥当的 四、计算题19、解:(1)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 t =10:53-10:05=48 min =4860h =0.8 h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路程:s =120 km -40 km =80 km ,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v =s t =80 km0.8 h =100km/h ;(3)由v =s t 可得从B 地到达郑州的时间:t′=s′v =40 km100 km/h=0.4 h.答:(1)轿车从A 地到B 地用时0.8 h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为100 km/h ;(3)从B 地到达郑州需要0.4 h.五、综合能力题20、长 反应距离 越长 停车距离。

2019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

2019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卷二 word版含答案

2019年秋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检测卷机械运动(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B.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C. 物体的速度由运动的时间决定D. 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无关 2、一位诗人写道“…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中描述“山走”、“船行”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 A. 河岸和行船 B. 行船和河岸 C. 都是行船 D. 都是河岸 3、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B .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C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0.5dmD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4、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 )A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5.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A.2∶9B. 2∶1C. 9∶2D. 1∶26.有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5s 内通过了35m ,则该物体在第3s 内的路程为( ) A .6m B .7m C .14m D .21m7、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 追上了它前方450m 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 )A .5m/sB .10m/sC .15m/sD .20m/s8、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越大,通过的路程s 越长 B 、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越大,所用的时间t 越少 C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v 的大小不变,与s 、t 的大小无关1min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 ) 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 .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 10、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二、填空题11、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__,此时两物体之间处于相对____________。

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A.158毫米B.158厘米C.158米D.158千米2.如图所示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3.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汽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

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 B.小明爸爸C.地面 D. 自家汽车4.两列列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第4题)(第5题)5.2017年4月27日,我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首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跨越。

如图是它们成功对接时的情形,此时若认为“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太阳B.月亮C.地球D.“天舟”一号6.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50 m跑的过程,得到如图几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7.运动会上,100 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8.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 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D.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落地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第9题)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在20~30 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在0~40 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0.下列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1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 s内,小刚跑得较快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第11题)(第12题)12.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 s和2 s,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9 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A.关卡4 B.关卡3 C.关卡2 D.关卡1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第13题)(第14题)13.如图所示,时钟所示的时刻为________点________分________秒。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单元综合测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单元综合测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5 分,共40 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房屋D.河岸2.下列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静止在桌面上的刻度尺B.冰熔化成水C.池塘中的池水D.春雨中飘落的雨滴3.小华坐在从宜昌到武汉的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他说自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A.小华自己B.小华旁边的座位C.窗外的树木D.车内走过的乘务员4.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 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 m 处的速度是6 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6 m/sB.6.25 m/sC.6.75 m/sD.7.5 m/s5.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 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65 mB.1.75 mC.1.85 mD.1.95 m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 cm/sB.9 cm/sC.8 cm/sD.7 cm/s7.下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7~20 s 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 s 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 s 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8.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卡车和收割机联合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二、填空题(每空4 分,共28 分)9.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他们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

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测试卷及答案

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同步训练(解析版)一、填空题1.小明骑自行车外出郊游,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运动,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自行车在内通过的路程,则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2.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3.某人坐在匀速向西行驶的列车中,以列车车厢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此人看到路边的房屋向_________运动。

4.54 km/h= ______m/s 7000mm=______m 1.5h=______min5.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2h内行驶了80 km,它的速度是________;以此速度又行驶了3小时,他又行驶了_______km 。

6.东晋医学家葛洪这样说到:“见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这句话很生动的体现了物体相对运动的知识,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在前句所选取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后句选取的参照物是_________。

7.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实验记录是12.82cm、12.81cm、12.28cm、12.81cm、12.815cm,这五次记录中有_____次错了,错误数据是_____,该物体的长度应是_____。

8.小宇在用刻度尺测量一截铅笔的长度时(如图),特意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读数,他发现三种读数结果并不一样。

你认为正确的读数角度应该是图中的________(选填“甲”、“乙”、“丙”)。

按正确方法读数时,该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

9.甲、乙两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比为2:1,在30s内,乙比甲多走30m,则______,______。

10.小明骑着自行车上学,以小明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4 m/s,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小明从家到学校骑车用时10 min,则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约________m。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1)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3,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1,则甲、乙的通过路程之比是( )A .3∶1B .3∶2C .4∶3D .3∶4C解析:C【详解】由题意可知,速度之比为 23v v =甲乙 时间之比为2=1t t 甲乙 根据s vt =可知,路程之比为224==313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故AB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C 。

2.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 )A .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B .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C .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D .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B解析:B【详解】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可以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以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故选B 。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B .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C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 .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错误越小B解析:B【详解】A .估计值只估读一位,故A 错误;B .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B 正确;C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 错误;D.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误差越小,故D错误。

故选B。

4.对以下物体运动的描述,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B.地球绕太阳公转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D.静靠在运行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C解析:C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月亮和白云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白云为参照物的,故A不符合题意;B.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故B 不符合题意;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以地面的某一点为参照物,车和人与地面的某一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故C符合题意;D.静靠在行驶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以列车为参照物,人和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人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上人教版第一章综合检测题

八年级物理上人教版第一章综合检测题

第一章综合检测题一、理解与应用1.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2.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另一名女高音歌手为他轻声伴唱时,其中音调高的是________歌手,响度大的是________歌手.3.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这利用了声音在________中比________中传播的快的道理.4.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________,同时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5.列举两个生活或自然现象实例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个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或者能量: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查阅资料选择答案: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以上说法都正确8.下列情况,哪一种声音不能传播()A.在空气中B.在水中C.在地面以下D.在太空中9.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B.减弱回声C.增强响声D.改变声音的频率10.妈妈买瓷碗时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瓷碗好坏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11.在敲响大古钟时,会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C.大钟停止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12.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C.在耳孔中塞入棉花D.关闭所有声源13.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C.蝙蝠用超声波捕捉蚊虫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二、探究与体验14.探究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操作:(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轻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图1-1),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说明:当声源的振动________比较大的时候,音量较大;反之,则音量较小.15.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器材和制作:(1)用塑料片或竹皮制作一个极薄的弹性片;(2)将弹性片粘接在一个小包装纸盒(或火柴盒)上,如图1-2所示.实验和观察:手执纸盒,让弹性片在书页上刮动(选用纸页较厚实的书),可以听到弹性薄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可视为弹性片每滑过一页便振动一次,当弹性薄片迅速在书页上刮动时,可以听到“吱……吱……”的尖脆响声(音调高);当慢慢地在书上刮动时,则听到“晰……晰……”的低沉响声(音调低),实验说明音调的高低是由振动的________来决定的.16.将自己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都录到录音带上,然后再放出来听.会发现录下的自己的声音与平时的声音不同.录音过程中能产生失真,这可以在听别人直接说话和录音说话的对比中发现.但录音中自己的声音与平时自己的声音的不同,显然不是这种失真造成的.试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三、调查与实践17.任选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主题,写出他们是怎样控制噪声危害的,并提出改进建议.四、阅读与思考18.《嘘,别出声》——违章喇叭被贴“封条”.昨日,江城各高考考点附近,30余辆违章鸣喇叭的机动车驾驶员,所驾车方向盘上被贴上禁止鸣喇叭的“封条”.昨日清晨,该市千余名交警上路,将200余块“禁止车辆通行”和“禁止鸣喇叭”标志牌摆放到65个考场周边道路,并将考点附近的摊点和违章停放车辆请走.——摘自《楚天都市报》读过这篇报告,发表你简单的看法.五、想像与创新19.某同学看到闪电后,经过约3.5s听见了雷声,算一算雷电发生地离这位同学大约有多远?(设声速340m/s).20.经过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每分钟振动大约600次,算一算,蝴蝶的振动频率.21.两名宇航员在飞船外进行太空行走,近在咫尺,若按在地球上的习惯方式交谈,对方能否听到?为什么?如果地球上没有空气,从声音传播的角度考虑,会遇到什么问题?22.阅读材料:噪声除草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噪声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噪声诊病美妙、悦耳的音乐能治病,这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噪声怎么能用于诊病呢?最近,科学家制成一种激光听力诊断装置,它由光源、噪声发生器和电脑测试器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它先由微型噪声发生器产生微弱短促的噪声,振动耳膜,然后微型电脑就会根据回声,把耳膜功能的数据显示出来,供医生诊断.它测试迅速,不会损伤耳膜,没有痛感,特别适合儿童使用.此外,还可以用噪声测温法来探测人体的病灶.有源消声通常所采用的三种降噪措施,即在声源处降噪、在传播过程中降噪及在人耳处降噪,都是消极被动的.为了积极主动地消除噪声,人们发明了“有源消声”这一技术.它的原理是:所有的声音都由一定的频谱组成,如果可以找到一种声音,其频谱与所要消除的噪声完全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相差180°),就可以将这噪声完全抵消掉.关键就在于如何得到那抵消噪声的声音.实际采用的办法是:从噪声源本身着手,设法通过电子线路将原噪声的相位倒过来.由此看来,有源消声这一技术实际上是“以毒攻毒”.你能否发挥想象,利用噪声还能干什么?参考答案1.砂粒跳起来,发声体在振动,沙粒跳得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女,男3.固体、空气4.噪声、能量5.开放题,答案正确即可 6.A 7.B 8.D 9.B 10.C 11.B 12.ABC 13.AC 14.振幅 15.快慢 16.空气传声和骨头传声的音调不同 17.18.略 19.1190 m 20.10 Hz 21.没有空气,无法传声 22.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综合检测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小明记录了同学们在参加北京市中考体育测试中的一些成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A ) A.1000 m跑的成绩为88 s B.引体向上1 min13个C.仰卧起坐1 min40次D.实心球投掷成绩12 m2.如图所示为测某圆柱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C )3.(2018·玉林)2017年4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B )A.“长征七号”B.“天宫二号”C.文昌航天发射场D.地球,第4题图)4.某大学两位研究者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C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5.如下图所示为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6.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6月1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频率,可以估测出( C )A.小李的身高大约为170 dmB.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 m/sC.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3000 mD.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 s7.(2017·河北)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8.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C ) A.90 km/h B.70 km/h C.72 km/h D.40 km/h9.测得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650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 B.最后一位数字0没有意义C.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 D.测量中只要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10.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s 和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C )A.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3∶2B.在t=6 s时,甲车在乙车前面1.2 m处C.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D.乙车的速度大小为10 m/s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B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1.35__cm。

,第11题图),第12题图) 12.《浣溪沙》中有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前一句“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__船__为参照物,后一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以__地面__为参照物。

13.如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__运动__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__静止__的。

(均选填“静止”或“运动”)14.郑州市陇海路高架桥快速通道一期工程(西三环—京港澳高速)规划方案已经公示,高架桥全长约21.5 km,西起西三环,东至未来路后向南偏移,最终与京港澳高速相交,设计最大车速为60 km/h。

若汽车以最大速度行驶完这一段路程只需用时__21.5__min,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__静止__的。

15.某列高铁的时刻表如表所示,从上海至北京的全程时间为__4.5__h,全程平均速度是__300__km/h。

车站 到达时刻 发车时刻 里程(km) 上海- 09:00 0 南京10:00 10:15 295 济南12:15 12:30 912 北京 13:30 - 135016.如图所示是一物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连续拍摄的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是0.02 s ,从照片可以看出来,该物块做__匀速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物块从1位置运动到3位置的速度是__0.9__m/s 。

,第16题图),第17题图)17.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甲__和__丙__;经过5 s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乙__。

(均选填“甲”“乙”或“丙”)18.一个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全程平均速度为12 km/h ,若前23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0 km/h ,则后13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20__km/h 。

三、实验探究题(共19分)19.(8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小方框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v =s t 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小__(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 =__40.0__cm ,t BC =__1__s ,v AB =__0.2__m/s ,v BC =__0.5__m/s 。

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大__。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大__(选填“大”或“小”)。

20.(3分)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变速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__。

(2)如图乙所示的四个速度-时间的关系图象中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C__(填序号)。

21.(8分)小杰和小卫在“探究小车下滑速度与斜面坡度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用带刻度尺的长木板和长方体小木块组装成斜面,斜面的80 cm 和30 cm 处分别作为小车运动计时的起点和终点,多次练习让小车从起点自由滑下并能顺利通过终点。

(1)该实验测量速度的原理是__v =s t__,根据该原理除了图示所用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停表__。

(2)小卫通过长方体小木块的立放、侧放和平放三种方式改变斜面的坡度,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测量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小车运动的路程s/m 小车运动的时间t/s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v/(m·s -1) 立放0.5 1.0 0.50 侧放 0.5 2.0 __0.25__平放0.5 4.0 __0.125__分别计算侧放和平放时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并填入表格内,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__斜面越陡,小车滑下的平均速度越大__。

(3)三次实验,小车运动计时的起点和终点均是斜面的80 cm和30 cm处,他们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确保斜面的长度(小车通过的路程)相同__。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计时工具,如果让小车过了终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__小__(选填“大”或“小”)。

(5)通过该实验的体验,他们给同学们提出建议如下:实验时坡度最好是先小后大,最终坡度不宜过大,坡度不宜过大的原因是__便于测量时间__。

四、综合应用题(共19分)22.(9分)超速行驶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除了设置标识距离的指示牌,还有限制行车速度的指示牌如图1,小明一家利用元旦假日到武汉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1所示标志。

(1)从图1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最快时速不能超过__100__km/h。

(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武汉至少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小时?(3)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 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解:(1)从图1中可知汽车此时的最快时速不能超过100 km/h(2)从标志牌到武汉需要的时间t=sv=120 km100 km/h=1.2 h(3)图2所示的速度是80 km/h,所以汽车行驶的路程s=vt=80 km/h×1.5 h=120 km23.(10分)如图1所示,司机从看到情况到做动作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即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叫制动距离。

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的和称为停车距离。

请根据表中某司机行驶数据和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速度(km/h)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40 7 850 9 1360 11 1970 2680 15 34100 19 54(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__汽车的速度__。

(2)若该司机驾驶这辆汽车以70 km/h的速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行驶,请估算出这辆汽车与前车安全行驶的距离至少是多少?(3)如图2所示,马路宽12 m,小明准备从A点到B点横过马路,正好这辆汽车从距十字路口100 m处的C点以72 km/h的速度驶过来,小明以1.2 m/s的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路口前安全通过?解:(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汽车的速度越大,其制动距离就越长,故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汽车速度(2)由表格可得,40 km/h反应距离7 m,50 km/h反应距离9 m,60 km/h反应距离11 m,速度每增加10 km/h,反应距离增加2 m,故70 km/h反应距离应为13 m;所以安全行驶距离至少应为13 m+26 m=39 m(3)因为v车=72 km/h=20 m/s,由v=st,所以汽车到达十字路口的时间t车=sv车=100 m20 m/s=5 s,该同学完全通过公路所需时间t人=s′v人=12 m1.2 m/s=10 s,因为t人>t车,所以该同学不能安全通过公路,有人车相撞的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