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进化是生物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涉及了生物体在时间尺度上的演变和适应过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对进化机制和模式的科学解释,通过对群体遗传学、分子进化和生态进化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关于生物进化的全面和准确的描述。
本文将从进化的基本原理、群体遗传学、分子进化以及生态进化等方面讨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进化的基本原理进化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变异、适应和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是指个体间存在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这是进化的基础。
适应是指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它能够增加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中存在的选择压力,促使适应性特征在群体中的频率增加,从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2. 群体遗传学群体遗传学研究个体间基因频率的变化和遗传变异在群体中的传递。
主要内容包括基因频率的演化、人工选择和遗传漂变等。
基因频率的演化是指群体中基因频率的变化,可以通过基因漂变、突变、自交和迁移等因素来解释。
人工选择是指人为地选择特定性状的繁殖个体,加速遗传变异的积累。
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事件(如基因突变和基因漂变)导致的基因频率的变化。
3. 分子进化分子进化研究基因和蛋白质序列的变化和演化。
主要内容包括分子钟理论、基因家族和基因重排等。
分子钟理论是指利用分子数据推断物种分化和进化的时间尺度。
基因家族是指相互关联且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一组基因。
基因重排是指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发生的基因片段的重组和重排。
4. 生态进化生态进化研究进化与生态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包括适应性放大、种间关系和生态位等。
适应性放大是指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会放大其对生存和繁殖的影响。
种间关系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进化。
生态位是指生物体在特定环境中完成其生存和繁殖所占据的位置和角色。
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涵盖了进化的基本原理、群体遗传学、分子进化和生态进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研究遗传变异、适应和自然选择等基本原理,人们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和模式。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一门既神秘又迷人的学问。
我们从小就听说过达尔文的“物竞天择”,这句话简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生物多样性的大门。
听说过基因吗?它们就像是生命的“说明书”,告诉生物怎么长、怎么活。
现在,咱们来一起深入看看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
首先,进化的基础在于变异。
变异是自然界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想象一下,猴子和人类的共同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生存,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就像你换衣服一样,有些猴子可能长得高一点,有些则是短小精悍,这种差异就是变异的体现。
接下来,适应性是另一个重要概念。
生物为了生存,会不断调整自己。
比如,在寒冷的环境中,动物们会长出厚厚的毛发,来抵御严寒。
而在热带雨林中,动物们则可能变得色彩斑斓,以便更好地隐蔽。
这种现象真是令人惊叹,仿佛生命在不断地和环境进行“舞蹈”。
接下来,选择是进化的核心。
自然选择就像一个严格的评审,只有最适合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
想象一下,一个拥有强壮体魄和聪明头脑的动物,肯定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就像考试一样,只有那些准备充分的学生才能取得好成绩。
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些理论时,基因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基因突变是推动进化的动力。
它们就像是生物体内的小工厂,生产出多种多样的特征。
有些特征会增强生存能力,有些则可能导致灭绝。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博弈,谁能赢得生存的机会,谁就能繁衍后代。
当然,环境的变化也是影响进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气候变化、地理变迁,生物们必须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
有时候,这种调整会导致新的物种诞生。
比如,古老的鱼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变成了现在的两栖动物。
此外,进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几百万年的演变才会形成显著的变化。
正如老话所说,“功夫下在平时”,每一代生物都是在为下一代打基础。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人类的进化。
我们是如何从古代的猿人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样子?这其中的变化真是复杂而神奇。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对达尔文早期进化理论的修正和完善,通过对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进化机制和方法,更全面地解释生物的进化过程。
1.基因突变与遗传漂变基因突变是进化的起点,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许多基因突变是同义性的,对生物本身的功能没有影响,这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相悖。
于是,生物学家提出了遗传漂变理论,认为随机基因漂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群体的基因频率,导致一些突变可能被保存下来并扩大传播。
2.自然选择与适应性演化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提出了更多的细节。
例如,现在我们知道了自然选择有着不同的形式,比如扰动选择、方向选择和平衡选择等,每种适应性演化方式都是根基于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
3.多重种类起源与分化生物进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多重种类起源和分化。
大量证据表明,生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可能是由于共同祖先和基于同物异型原理的分化。
这意味着,生物在进化历程中经历了不断的分化和多样化,而这些分化和多样化是基于其自身的大脑、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因素。
4.遗传变异的多样性和统计学进化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遗传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涉及到工作基因区域、调控区域和未知功能区域等,在这些变异的基础上可以建立系统进化树或族系分类树。
另外,统计学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贝叶斯方法、最大似然方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把不同的进化事件联系在一起,构建了大量的生物分类和族系演化树。
总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进行了重大的修正和完善,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知和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
5.基因流与遗传漂移除了基因突变以外,基因流和遗传漂移也是影响生物群体遗传结构的重要因素。
基因流指的是因为种群间的基因流失或增加,导致了种群间基因频率的变化。
而遗传漂移则是指随机因素引起的种群基因频率变动,比如小种群和环境压力等也可能影响种群基因结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 生物的进化
2.[2020·山东临沂蒙阴实验中学期末] 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 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 量变化曲线如图7-22-4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图7-22-4 A.在Ⅰ、Ⅲ时间段内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Ⅱ时间段发生剧变的过程中,A和a基因频率可能相同 C.在Ⅲ时间段,隐性个体比显性个体的适应能力更强 D.Ⅰ→Ⅲ时间段过程中,该种群发生进化
[解析]据题分析,萝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生物,将萝卜(AA)与甘蓝(BB)杂交,收获种 子并培育成F1(AB)植株(异源二倍体),该个体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可育。秋水仙素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的原理是在分裂前期抑制 纺锤体的形成。F1(AB)无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故不能进行自交产生 后代,A错误; 叶肉细胞高度分化,不分裂,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的叶肉细胞不会使染色 体数目加倍,B错误; F1是萝卜和甘蓝杂交形成的,萝卜产生的配子(A)有9条染色体,甘蓝产生的配子(B) 有9条染色体,F1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N=AB=18,C正确; 萝卜与甘蓝可杂交产生F1,但因F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说明二者仍存 在生殖隔离,D错误。
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项目 主要观点
贡献 评 价
不足
自然选择学说 ①过度繁殖;② 生存斗争 ;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科学地解释了生物 多样性 的形成 ①对 遗传和变异 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 个体 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 渐变 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
例1.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 为森林,后建设成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 期的两个变种尺蛾的数量比。这些变化产生的原 因是 ( )
C
A.灰尺蛾迁离,黑尺蛾迁入
B.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成黑尺蛾 C.自然选择作用 D.人工选择的作用 森林时期 工业时期 灰蛾 黑蛾 灰蛾 黑蛾 99% 1% 1% 99%
30% ) A( 30%) a(30%) a(10% ) 配子的比率 A(
子代基因型 36 AA( %) 的频率 子代种群的 基因频率
Aa( 48% )
16% aa( )
A (60% )
a( 40%
)
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定律
1、成立前提 a.种群非常大 b.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 c.没有迁入和迁出 d.没有自然选择 e.没有基因突变 2、计算公式
种群是所含有 的全部基因。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 3、基因频率: 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 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 在一个种群中,某基 因型个体占全部个体 的比率。
例1: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 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那么A和a的基 因频率是多少? 某基因的数目 基因频率= × 100% 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A的频率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1、解释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例: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5)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雄鲤鱼 (6)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成年鲤鱼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aa
灰翅
F1: AA Aa
绿翅 绿翅 绿翅 灰翅
a aa
灰翅
F1: Aa
绿翅
出现有利变异个体内的有利基因,只有 在群体中,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另 外有利变异的个体的后代不一定能真实遗传。 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 是否与环境适应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群体 的基因组成变化。这个群体就是种群!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翅型性状没有作用
⑤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亲代基因型的频率 AA(30%)
Aa(60%)
aa(10%)
亲代基因频率
A(60% )
a( 40% )
F1代基因型频率
AA( 36% )
Aa( 48% )
a( 16% )
F1代基因频率
A ( 60%)
a( 40% )
进化的方向由谁决定呢?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19世纪,桦尺蠖种群中黑色 基因(S)频率为5%,浅灰色 基因(s)频率为95%
20世纪,桦尺蠖种群中黑 色基因(S)频率为95%, 浅灰色基因(s)频率为5%
提出问题: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决定浅色性状)的频 率为什么越来越低? 黑褐色的生活环境,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 作出假设: 存,对黑色桦尺蠖生存有利,这种环境的选 择作用使该种群的s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11% 即自然选择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生活在岛上的全部蛇 B、青白江区所有小叶榕树 C、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全部鸟类 D、一个菜市场每个水池里的全部鲤鱼
)
探究活动(二)
☆.阅读114页的第三自然段,探究并回答下列 问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64)
驴(62)
马和驴是不是一
个物种? NO
因为马与驴交配 产生的后代-骡 没有生殖能力。
骡子 (63)
地理隔离:
课堂小结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现
代 种群基因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生 频率的改
物 进
变与生物 进化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化 理
隔离与 物种的概念
论 物种的
的 形成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主 要
共同进化
内 容
共同进化与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的进化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高考链接
(2009 上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P126基础题
第三小节答案
1.(1)√;(2)×;(3)×。
2.C。
3.有性生殖的出现,使基因重组得以实现,增加了生
物变异的多样性,因而使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拓展题
1.假如那样,生物界纷繁复杂的现象就很难用统一的
观点和理论来解释,作为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的进化
观点将难以建立,生物学就不可能形成现在这样一个
同一种生物,由于高山、河流和沙漠 等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彼
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不能发生基因
交流的现象。
东北虎
华南虎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物种形成的必要条 件。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够相互交配 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够产生可育的 后代,这种现象叫生殖隔离。如季节隔离; 不亲合性;杂种不活;杂种不育等。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结合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形成的一套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种群遗传演化、物种形成等几个方面。
首先,自然选择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界中,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它们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且繁衍后代,从而使得适应性状在种群中逐渐积累。
这一过程导致了物种的适应性进化,使得物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其次,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是指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这些差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漂变等遗传过程。
遗传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遗传物质的多样性,使得物种能够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适应。
然后,种群遗传演化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种群遗传演化是指
种群内个体基因型和表型频率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自然选择、基因漂变、基因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种群遗传演化理论解释了物种形成和物种多样性的产生。
最后,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物种形成是指一个
种群分化为两个或更多个不能有效杂交的亚种或种的过程。
物种形成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之一。
综上所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种群遗传
演化和物种形成等几个方面。
这些内容构成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为我们理解生物进化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生物必修二进化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进化知识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 主要内容:- 用进废退:生物各种器官的形成都是由于使用和不使用。
例如,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退化了。
- 获得性遗传: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 意义: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 局限性: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
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 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例如,一对家蝇繁殖一年,每代如产1000个卵,每世代如为10天,如果后代均不死亡,这一对家蝇一年所产生的后代可以把整个地球覆盖2.54cm之厚。
- 生存斗争: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包括种内斗争(如两只雄鹿为争夺配偶而争斗)、种间斗争(如狼与羊的捕食关系)和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如干旱环境下植物争夺水分)。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 遗传变异:生物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 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例如,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容易生存下来,而有翅能飞的昆虫则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淹死。
- 意义:- 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 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 局限性:-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 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
- 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练16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生物的进化考试要求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3.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题组冲关]题组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2021·1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突变与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 A2.(2021·6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B.生物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C.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D.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答案] D3.(2021·7月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达尔文发现兰花(虫媒传粉)都具有唇瓣结构,但不同种的兰花其唇瓣形态差异极大。
如图是3种兰花的唇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唇瓣形态的差异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唇瓣形态的演化与其它物种无关C.具有不同唇瓣的兰花可能有共同祖先D.兰花唇瓣的形态在未来不会继续变化C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生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错误;兰花唇瓣的形态可能会继续随环境变化而变化,D错误。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D.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 C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了定向变异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 A题组二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1.某昆虫种群有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0只,aa的个体有40只,则该种群中A 的基因频率为( )A.40% B.45%C.50% D.55%D 由题意知,AA=50%,Aa=10%,aa=40%,因此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为A=50%+1/2×10%=55%,故选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a( 40%)
p表示基因A的频率,q表示基因a的频率 p+q = 1
(p+q )2=p2+2pq+q2 = 1
AA= p2 Aa= 2pq aa=q2
整理课件
9
已知人眼中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 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有3600人,褐眼的有 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
C B、36% 64%;
D、92% 8%;
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的比率为:
XBXB 44% XBXb 5% XbXb 1% XBY 43% XbY 7%
则Xb的基因频率是
A、13.2%
B、5%
C、14%
D D、9.3%
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代谢疾病,由隐性基因控制。如果群
体的发病率是1/10000,表现型正常的个体与苯丙酮尿症
20
地理隔离
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 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 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发生基因 交流。
整理课件
21
例:东北虎与华南虎
东北虎和华南
虎分别生活在我国 的东北地区和华南 地区,这两个地区 之间的辽阔地带就 起到了地理隔离的 作用。经过长期的 地理隔离,这两个 种群之间产生了明 显的差异,成为两 个不同的虎亚种。
整理课件
31
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变化的关系
例: 生物的新陈代
谢类型由原始异养 厌氧→自养厌氧→ 自养需氧。
整理课件
32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 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 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主要内容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并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C.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答案:C
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但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错误;
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你们知道吗,这个理论可是科学家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讨,才逐渐形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哦!那我们就赶快开始吧,让咱们一起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我们来说说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生物进化,简单来说,就是指生物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是基因的变异、物种的分化,也可能是环境的改变等等。
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是试图解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那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有哪些主要内容呢?咱们可以先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起。
你们知道吗,这个理论是达尔文在19世纪提出的,他认为生物之间的竞争会导致那些更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从而使得种群不断进化。
这个理论虽然简单明了,但是后来却被一些批评者指出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他们认为达尔文没有考虑到基因的作用,而且他的理论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些物种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改变自己的特征。
好在这些问题并没有阻止科学家们继续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拉马克的用进废退”。
这个理论是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在19世纪提出的,他认为生物的特征是通过使用和不使用来决定的。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器官经常被使用,那么它的功能就会变得更强壮;反之亦然。
这个理论虽然也有一些局限性,但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让我们开始关注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紧接着,我们来说说“达尔文-孟德尔遗传学”。
这个理论是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和孟德尔的遗传学相结合而来的。
孟德尔是一位著名的奥地利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他发现了遗传因子的秘密。
而达尔文则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
这两个理论的结合,让我们开始认识到生物特征不仅仅是由基因决定的,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我们来说说“现代综合进化论”。
这个理论是目前为止最全面、最准确的生物进化理论。
它将前面提到的所有理论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体系。
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是由基因突变、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概率是( )
A A.1/88
B.1/22
C.7/20
D.3/8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 原材料
突变 产生
基因重组 等位基因
多种多样
的基因型
种群出现大量 的可遗传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
不可以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思考: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大多数 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它为何还能作为生 物进化的原材料呢?
⑸、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定向)
③、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6)、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与物
种形成的关系
(物种形成三原则)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改变
种群基因频率
地理隔离 导致
积累 基因库的差异
扩大
时间
导致
种群间生殖隔离 标志
例: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 的突变率都是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 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 出现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呢?
2× 104 × 10-5 × 108 =2 ×107
个体
种群
探究活动(四)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s
s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马和驴不是一个物种,因 为马与驴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没 有生殖能力。
⑶、骡是一个物种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它不能繁殖后代
东北虎和华南虎之 间存在什么隔离?
3、地理隔离:
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得 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间不 能够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4、生殖隔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2.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 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 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 其中80%为BB个体,20%为bb的个体, 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为 ( ) • A.25% B.32% C.50% D.64%
• 解析:因为BB=80%,bb=20%,所以 B=BB+1/2×Bb=80%+0=80%,b=1B=1-80%=20%。则有 Bb=2PQ=2×80%×20%=32%。正确答 案为B,32%。
例如: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 率都是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 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出现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呢?
2× 104 × 10-5 × 108 =2 ×107
个体
种群
突变产生的变异有利或有害是绝对的吗?
某海岛上的昆 虫出现残翅和 无翅类型
———有利与有害是 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 生存环境。
• 3.已知某种群中,AA基因型频率为25%, aa基因型频率为39%,则该种群的个体 自交一代后,基因型AA的频率为( ) • A.50% B.34% C.25% D.61%
• 解析:都是自交,不能用遗传平衡定 律!由于AA=25%,aa=39%,可知Aa=125%-39%=36%。该种群的个体自交一代 后,基因型 AA=25%×1+36%×¼ =34%, • 答案:B
?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有?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形成可遗传的差异。
基因突变与基因频率改变有什么关系?为 什么?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是很低 的,且多数是有害的,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 意义吗? 种群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的 每一个细胞内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这样每 一代就会产生大量的突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假设一个种群中,A的频率为0.8,a的频率为 0.2,那么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6_4_℅____、3_2_℅____。
5.在种群极大,种群内个体间_随_机__交__配_产生后 代,且不发生_迁_移__、_突_变___和_自__然_选__择__的条 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_不_变__。
A 0.36 0.48 0.16 B 0.48 0.36 0.16 C 0.16 0.48 0.36 D 0.16 0.36 0.48
4、假设一个种群中,A的频率为0.8,a的频率为 0.2,那么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______、______。
5.在种群极大,种群内个体间_______产生后 代,肯不发生____、_____和________的条 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____。
C、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杂草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
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
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 36%、64%
B. 57%、43%
C. 24%、22%
D.60%、40%
3.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 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
C. 24%、22%
D.60%、40%
3.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 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
A 0.36 0.48 0.16 B 0.48 0.36 0.16 C 0.16 0.48 0.36 D 0.16 0.36 0.48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轮知识点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它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 (2)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隔离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3)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巧记 生物进化 种群单位因频变,突变重组原材料, 变异无向自选定,物种形成必隔离。
三、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1.共同进化。 (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自我检测 1.思维诊断 (1)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2)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 ) (3)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 ) (4)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 ) (5)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 2.图示识读 如下图表示某物种进化的基本过程,请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突变作为生物进化原材料的原因: 课本P116
种群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的每一个细胞第内3段都
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这样,每一代就
会产生大量的突变。 此外,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也不是绝对 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 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 进化。
合作探究 一、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1、假设例1中昆虫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 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 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根据孟德 尔的分离定律计算:
合作探究
新代基因型的频 率
配子的比率
问题1
AA(30%)
Aa(60%)
aa(10%)
A( 30%) A( 30%) a( 30%) a( 10%)
子代基因型频率 AA(36%)
Aa( 48% )
AA( 16%)
子代基因频率
基因 AA 型频 Aa 率 aa
基因 A 频率 a
亲代 30% 60% 10% 60% 40%
④ 可遗传变异是产生生物进化原材料 的原因: 课本P116 最后1段
突变
基因 新的等位基因
重组
多种多样 的基因型
种群中出现大量 可遗传的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课本P118 最后1段
(1)该种群产生的A配子和a配子的比率是多少?
(2)子代基因型的频率各是多少?
(3)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4)子二代、子三代及若干代以后,基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样吗?
2、上述计算结果是建立在五个假设条件基础上的。对自 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都成立吗?你能举出哪些实 例? 3、如果该种群出现新的突变型,也就是产生新的等位基 因A2,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变化吗?基因A2的频率可能会怎 样变化?
A、15% B、3.88% C、5.17% D、10.3%
已知:女(200人):XBXb (15人)、XbXb (1人)
男(200人):XbY(14人)
解法:代入公式
Xb %=
Xb 数
XB 数+ Xb 数
× 100%
= 15 +;200
=5.17%
例3:已知某种群中 AA、Aa、aa的个体分别
基因频率 : 课本P114 第2段
•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 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 该基因的总数 该等位基因的总数
×100%
=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
基因型频率 :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
个体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 特定基因型的总数 总个体数
×100%
例1(P115):在某昆虫的种群中,绿色基 因为A,褐色基因为a,随机抽取100个个体, 测得基因型 AA、Aa、 aa分别是30、60、10个。 求:A、a的基因频率?
占24%、70%、6%、那么A、a的基因频率
是多少?( D )
A. 36%和64%
B. 57%和43%
C. 24%和72%
D. 59%和41%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① 基因突变和基因频率的关系: 课本P116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 第1段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②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课本P116 第2段
P表示基因A的频率,q表示基因a的频率
p+q = 1
遗
传
(p+q )
2
=p2+2pq+q2= 1
A ( 60%)
子一代
36% 48% 16%
60%
40%
a(40%)
子二代 子三代
36%
48% 16%
36%
48% 16%
60%
40%
60%
40%
合作探究
由此可见,如果满足上述五个条件,则亲代和子
代每一种基因的频率都不会改变,到再下一代也是如 此,也就是说基因频率可以代代保持稳定不变。这就 是哈代-温伯格平衡,也叫遗传平衡定律。
2、①基因突变与基因频率改变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②可遗传变异有哪些来源? ③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且多数是有
害的,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吗?突变有害还是有利 决定于什么?
④可遗传变异是产生进化原材料的原因是什么? 3、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概念: 课本P114 第2段
第七 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把自己想象成虎体内的一个基因。你不仅不 愿意自己在虎的后代中消失,而且想让越来越多 的虎拥有自己的拷贝。你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呢?你将选择做哪一种基因?
幼虎
一个基因所控制的 性状对个体生存和繁殖 后代的贡献越大,拥有 该基因的个体的可能越 多!当然就会使越来越 多的虎拥有自己的拷贝!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在一 种生物的群体中,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 能存活,并且有机会留下自己的后代。
但是,研究生物的进化,仅研究个 体的表现型是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 的,还必须研究群体基因组成的变化。
这个群体就是种群!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14——P118,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①找出种群的概念、特点和研究种群的意义? ②找出基因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
•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特点 : 课本P114 第2段 意义 : 自然界的物种实际上是以一个个种群存在的,
种群是物种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为研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和物种的变化带来了方便。
卧龙自然保护区 猕猴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基因库: 课本P115 第2段
•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 群的基因库。
解法Ⅰ:
解法Ⅱ:
A% = A数
×100%
A数 + a数
= (30×2 + 60) ×100% (100 ×2)
=60%
a% = aa% + 1/2Aa% = 10% + 1/2×60% = 40%
A% =100%-40%= 60%
a% =100%-60%= 40%
例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 发现,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为15人,女性患者1人,男性患 者14人,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应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