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实践

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实践

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实践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发展,还涉及到全社会的利益。

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的好坏决定着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影响着人民的幸福生活。

因此,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实践是一个重要议题。

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城市规划可以理解为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城市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和建设,以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进行城市规划。

如中国古代的都城建设和城墙建设,古罗马的水利工程和城市布局等都是城市规划的典型例子。

但是,城市规划的概念正式确立是在19世纪末期。

伴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划也不断发展和演进。

从城市的简单改造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城市规划成为一种科学方法,并开始在政策制定和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初,美国城市策划师丹尼尔·伯恩汉姆首先提出了“城市美学”的概念,推动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发展。

80年代初,城市规划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

城市规划从单纯的城市设计转变为了注重社会和经济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发展规划。

参与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的利益方也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政府和建筑师,而是吸纳了市民和各界专家的建议和看法。

城市规划理论的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包括城市组成部分的要素、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原则和规划方法等。

城市要素是指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包括道路、广场、住宅、商业、教育、文化、娱乐等。

从城市功能和需求出发,把城市要素分配到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是指根据城市的规模、特点和目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确定不同的用途和规划标准。

常见的城市功能分区有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区、交通枢纽区等。

各个分区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是城市规划成功的关键。

规划原则是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影响着后续的实践过程。

规划原则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科学性、可行性、民主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等。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5)1981~1990 核心思想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 区理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空间前沿理论,积极城市设 计理论,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 发展 (6) 1990~至今 核心思想词:全球城,全球化理论,信息城市 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 。
《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有何影响?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
和编制程序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 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二 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体系
法规体系
行政体系
运作体系
主干法 专项法 相关法
规划编制
战略性发展 规划
实施性规划
开发控制 判例式 通则式
三 .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专项规划



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不同层次的规划介绍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

(9) 19世纪中期开始:现代景观设计


美国一些大城市开始重视自然保护,并着手建设一些为 居民大众使用的公园。 1859年,美国人F.L.奥姆斯特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 后又为旧金山、芝加哥、波士顿等城市设计公园绿地。
(10)在城市道路系统方面,随着汽车交通在城市中 的高速增长,英国人H.A.屈普于20世纪40年代 较系统地提出城市道路按交通功能分级设置的理论, 并建议把道路网规划与土地区划结合起来。
明清北京城
• 突出中轴线
• 故宫8km的中 轴线 • 北部南缩2.5km • 南部扩展0.5km
• • • •
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 轴线对称 城外设四坛
• 天、地、日、 月
• 皇城南形成市肆
●明南京城及其代表意义: 依山傍水,布局灵活,自然观理念占 主导的典型城市格局
明 南 京 城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周 王 城 模 式 图
动画
4、战国: 《管子》:自然至上理念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
5、从西汉武帝,礼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 《周礼· 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得到越来越 完整的体现。 6、到了宋代,商品经济和世俗生活的发展, 开始冲破《周礼· 考工记》的礼制约束



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在公元前5世纪,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在当时的城市(如米立都城),广场和公共建筑(如神庙、市场 厅、露天剧场和市场)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场所形成了城 市的核心,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米利都城 • 以城市广场为中 心,方格网的道路 系统为骨架。 •“希波丹姆模式” • 公建取代宫殿, 市民集会场成了城 市的核心。


第二讲城市规划的发展与理论

第二讲城市规划的发展与理论

第2讲城市规划的发展与理论§1. 城市规划的任务⏹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定义各种不同社会经济、历史背景下对城市规划的理解。

英国:城乡规划——更大范围内的社会经济与空间发展规划。

《布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他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社会与经济目标。

……所以,可以把城市规划看成是一种社会运动、政府职能、更是一项专门职业。

”美国:城市与地区(区域?)规划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日本:都市计划日笠端《都市计划》:“城市规划即以城市为单位的地区作为对象,按照将来的目标,为使经济、社会活动得以安全、舒适、高效开展,而采用独特的理论从平面上、立体上调整满足各种要求空间,预测确定土地利用与设施布局和规模,并将其付诸实施的技术。

”《都市计划教科书》:城市规划是“对达成、实现、运营以实现城市政策为目标的城市功能的城市结构、规模、形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技术。

”原苏联:城市规划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表2—1 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的实质与构成要素城市规划的构成要素1)限定的空间范围(城市规划区)2)实现社会、经济诸目标的技术手段(应注意与制定社会、经济目标本身的区别——否定城市规划万能论)3)以物质空间为作用对象4)包含政策性因素和社会价值判断(政治、政策、行政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决定性因素)(图2—1 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城市规划的实质达成社会共同目标和协调利益集团矛盾的技术手段•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体制(不同社会经济体制下的城市规划)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背景中的城市规划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规划——作为建设计划的性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规划——建设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与矛盾的解决§2. 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我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的产生大约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度的时期。

城市规划公开课探索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公开课探索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公开课探索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公开课:探索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一、引言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过程,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优质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关键性工作,旨在通过系统的方法和原则,引导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索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并通过城市规划公开课的方式,向公众传达相关知识。

二、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背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来了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聚居和生活空间,其规模、功能和结构等方面的优化,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是解决城市发展中各种挑战和问题的关键手段。

三、城市规划公开课的意义城市规划公开课作为一种传播城市规划知识的方式,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1. 提高公众的城市规划意识。

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将城市规划的理念和原则传达给广大群众,提高他们对城市规划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和支持。

2. 探索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最新理论。

城市规划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在公开课上,专家可以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为公众提供更新的城市规划知识。

3.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

城市规划是一项涉及公众利益和福祉的工作,通过城市规划公开课,公众可以了解城市规划的过程和决策,有机会参与到城市规划的讨论和决策中。

四、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1.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以实现城市的协调发展。

2.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注重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需要关注社会公众的需求和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城市发展。

4. 参与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鼓励公众参与,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城市规划的决策符合公众利益。

城市规划师要点资料: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师要点资料: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师要点资料: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的城市典型格局)1、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典籍。

2、中世纪以城堡和教堂为中心。

3、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广场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世俗建筑。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圣彼德大教堂。

4、君主专制时期放射状轴线艺术、宏伟状观的宫以工殿花园。

5、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乌托邦,傅里叶,法朗吉。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英国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法案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城市美化(西弟)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理论)6、霍华德,田园城市,城市人口限制在3万人,城区用地只占1/6,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58000人(中心城)1898年。

第一座是由恩温,帕克设计的,莱彻沃斯位于伦敦东北56公里。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四周是永久农业地带。

土地归公众的有。

7、柯布希埃,1922年“明天城市,300万人,24栋60层住40万人。

然后60万人住多层,最外围200万人住花园住宅。

“1931年”光辉城市“方案,是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最后形成了理性功能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主持写的《雅典宪章》中。

8、玛塔,西班牙,线形城市,500米宽,要多长有多长;戈,,的工业城市,最早提出功能分区思想。

西帝(城市设计之父),1889年《城市建设艺术》,生物学家格迪斯的学说,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进化中的城市》:最后得出调查——分析——规划。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9、城市化理论,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的第二前提,而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工业化。

城市化三阶段,30%以下第一阶段,,中期阶段快速发展30——70%,70%以上城市化稳定阶段。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设模式等进行设计和管理。

它旨在创建一个符合人类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互为依托,共同推动城市的进步与繁荣。

城市规划的理论是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它包括城市发展的原则、方法和指导思想。

其中,城市发展的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区域布局等。

城市发展的方法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城市规划方法,如城市调查与分析、空间规划与设计、交通规划与管理等。

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和倡导的理念,如可持续发展、人本主义、公众参与等。

城市规划的实践是将城市规划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城市建设中,通过政府和规划机构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来实现。

城市规划的实践需要考虑大量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平衡,规划者可以制定出符合城市未来发展需求的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的实践需要结合政策支持、法律法规、社会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才能有效地推进。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和修正理论。

通过实践的反馈和总结,规划者可以不断完善和丰富城市规划的理论,使之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同时,城市规划的实践也需要依赖于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都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城市规划的理论需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城市变革的需要,保持前瞻性和创新性。

其次,城市规划的实践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和社会投入,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此外,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应与相关学科和领域进行紧密对接,形成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是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发展

我国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发展

注重广场(Forum)的修建,对 设计群体建筑的手法研究发展较 多。 罗马营寨城 营寨城有统一的格式。它 们一般有方正的城墙,道路十字 交叉,在交叉点上建神庙。 后来欧洲的许多城市就是 从这种营寨城发展而来的,如伦 敦。也有些城市原来是规则的, 逐渐发展为不规则城市。
2、各个时代的城市建设发展
2.1 中世纪的城市
都城建设的里程碑——曹魏邺城
中轴对称; 两套宫城; 方格路网; 影响深远。
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唐长安城 宫城 皇城
中轴对称 东西两市 规整的方格路网 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 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 坊门朝开夕闭。
都城规划
元大都 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 轴线对称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米利都城
雅典卫城平面
雅典卫城
1.2 古罗马
古罗马营寨城的典型代表是北非的提姆加达。它的 古罗马军事强权,好大喜功,罗 城市平面为350米见方,东西道路横贯全城,南北道路自 北端终止于市中心。市中心比路面高2米,它们用台阶连 马殖民地的城镇有了为防御敌人 接。市中心广场为贸易公共生活所在,面积50×42米。 的围墙,街道采用方格式,市镇 其地面略向北倾斜,四周有建筑环抱,周围有柱廊。因 的形态并非依人类尺度的住宅发 柱廊比例恰当,故看来广场空间宽广。 全城主要由街坊组成,其中东西12排,南北11排。 展而来,而是为了军事政府的需 公共建筑有时用2~4个街坊作基地,神庙则建在城外山 要而设计的,先建好外围的城墙, 头上。因城市很小,后来有些房屋也只好造在城外。 共和时代的著名城市庞贝,也是由营寨城发展成休 再建内部的建筑物。 养城市的。
2、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的历史约有5000年左右; 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东周 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占统治地位,《周礼.考工记》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4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一)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4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一)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大纲要求:1、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3、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4、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的发展5、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6、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7、熟悉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8、了解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9、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10、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命题规律:1、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理论的特点及其代表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点。

2、现代城市发展理论有那几种,各自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要注意区分。

3、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城市空间组织理论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各个理论的思想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与著作,这是常考的命题素材。

4、城市规划的方法论有哪几个,各方法论的内容及原则也可以作为一个命题来考核。

5、在《雅典宪章》及《马丘比丘宪章》中有关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思想的特点,是个必考的内容。

6、在中国古代社会主要城市的规划特点是个经常考核的内容。

7、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思想各有其特点,注意以此为题材出题。

内容精讲:一、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1、古典时期的社会与城市(1)古希腊时期社会和政治背景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城市格局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特点丹姆模式,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

典型代表米利都城,雅典。

(2)古罗马时期社会和政治背景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国势强盛、领土扩张和财富敛集,城市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城市格局特点罗马共和国最后100年中,大规模发展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同时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娱乐设施;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鼎盛时期,除了延续以前的建设思路,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注册城乡规划师复习-城乡规划原理-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其主要理论与实践

注册城乡规划师复习-城乡规划原理-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其主要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其主要理论与实践(9%)2.1.了解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p19)10世纪以后,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兴起和繁荣,许多城市开始摆脱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统治,逐步发展为自治城市。

在这些城市中,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等成为城市活动的重要场所,并在城市空间中占据主导地位。

代表:佛罗伦萨(两度城市扩张)3.文艺复兴的社会和城市:古典广场和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城市进行了局部地区的改建。

建设了一系列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世俗的公共建筑。

代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4.绝对君权时期的社会与城市:城市放射轴线17世纪后半叶,新生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建立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受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

在这些改建中,巴黎的城市改建影响最大。

代表:轴线放射街道(爱舍田园大道)、宏伟宫殿(凡尔赛宫)、公共广场(协和广场)2.2.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形成的基础1.历史背景18世纪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居住模式,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本原因),城市人口快速扩张,居住条件不断恶化。

19世纪中叶,开始了一系列关注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

2.形成的基础现代城市规划是在解决工业城市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综合了各类思想和实践后逐步形成的。

1)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源自莫尔的“乌托邦”的概念。

代表:欧文,1817年,协和村傅立叶,1829年,法郎吉(1000-2000人的社区,废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代替)戈定,1859-1870,法国Guise(古斯)的工厂,实践傅立叶的设想2)法律实践——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1868年“贫民窟清理法”1890年“工人住房法”。

直接孕育了1909年英国的《住房、城镇规划等法》,标志着现代城市规划的确立。

3)行政实践——法国巴黎改建豪斯曼,通过政府直接参与和组织,对巴黎进行了全面的改建,出现了标准的住房布局方式和街道设施,城市两侧建造两个森林公园,城市中配置了大量的大面积公共开放空间,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美洲大陆城市改建的样板。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2、中世纪的城市
佛罗伦萨 提姆加得 威尼斯 锡耶纳 巴黎

六、国外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

1、工业革命
英国1640年、法国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 产生打下政治基础。

工业革命
18世纪下半叶始于英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 基本完成。法、德、俄、日在19世纪内相继完 成。



1781年,瓦特发明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发 明机车。 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促进了城市间的交 往,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经济革命带动了政治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趋 于成熟。

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机器的发明使工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交通设施的发展使城市的联系更为快捷,运输量更大 生产力的提高与人口的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城市建设管理的变化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象天法地”及风水理论影响
风水思想一直影响中国古代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 秦——咸阳 天极思想,城市规模宏大,跨河两岸 西汉——长安 平面不规则,又称“斗城” 明——南京 山水布局均符合风水思想,
一、元朝时期的北京城
元朝建国,元大都堪选在此,是必然 的。元大都由规划家、天文学家、水利家 刘秉忠、郭守敬师徒二人会集风水名家堪 舆规划。 风水学对城市的选址讲究山和水。 北京山势既定,唯一的缺憾就是水流不够。 二人于是引地上、地下两条水脉入京城。 地上水,引自号称“天下第一泉”的玉泉 山泉水。人工引泉渠流经太平桥--甘水桥-周桥,直入通惠河,因水来自西方的八卦 “金”位,故名“金水河”。元大都地下 水脉,也是来自玉泉山。此井水甘甜,旱 季水位也恒定,后来成为皇宫祭祀“龙泉 井神”的圣地。

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合理布局、空间配置、功能分区和环境改善的活动。

它旨在创造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其影响力深远且不可忽视。

城市规划理论建立在人的需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基础之上。

它涉及到城市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等方面。

通过规划,可以更好地控制城市的发展方向,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合理规划的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公园绿地的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城市规划实践是将城市规划理论应用于实际建设中的过程。

在实践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类型的城市,如大城市、中小城市、特色小镇等,其规划目标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大城市通常需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人口过剩、土地资源有限等问题;中小城市则需要关注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和营造宜居环境等方面。

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合理规划可以避免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如大量毫无规划的建设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通过规划,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土地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为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

其次,城市规划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够生活在一个宜居的城市里。

城市规划可以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人们的需求,如居住区的设计要考虑周边设施、交通便利等因素,增加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同时,规划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等,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再次,城市规划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规划可以引导产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进入城市。

通过规划和布局,可以形成产业链和供应链,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编辑ppt
• 格迪斯、芒福德等人从思想上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研究 城市问题的逻辑框架;
• 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于1933年发表的中心地理论 则揭示了城市布局之间的现实关系;
• 吕士(A.LOsch)从企业区位的角度以纯理论推导的方法完 成的不同等级市场区中心地数目的研究,揭示了城市影响 地域及相互作用的理论形态;
• 3)综合规划首先是一项政策手段,其次才是技术
手段。
编辑ppt
② 分离渐进规划
渐进规划思想方法的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 主义思想的结合。
这种方法在日常的决策过程中被广泛地运 用,它尤其适合于对付规模较小或局部性的问 题解答,在针对于较大规模或全局性的问题时, 主要是通过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甚至将 它们分解到不可分解为止,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从而达到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
编辑ppt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历史渊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 现代城市规划史的追溯可以看到,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基本上 都是在这些不同方面的延续和进一步的深化与扩展。
编辑ppt
1.空想社会主义
• 乌托邦
•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1478—1535)著作《乌托邦 (Utopia)》,提出理想之邦,有50个城市,距离一天为限, 与乡村紧密结合。
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E.Saarinen)为缓解由于城市过 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 理论。他在1942年出版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一书就详尽地阐述了这一理论。 他认为“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条原 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编辑ppt

02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2)

02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2)

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城乡规划原理》主讲:李科峰2)城市集中发展理论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这是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在聚集效应的推动下,城市不断得集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主要的理论与事件:①卡利诺于1979和1982通过区分“城市化经济”、“地方性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对产业聚集的影响来研究导致城市不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城市经济是源自整个城市的经济规模的规模,而不只是某一个行业的规模,其次,城市化经济为整个城市的生产厂家获得利润而不只是特定行业的生产厂家。

地方经济化就是要求这个生产厂与同类厂布置在一起,由于生产厂得集中而降低成本,经济性来源于三个方面:生产所需的中间投入的规模经济、劳动力市场的经济性和交通运输的经济性。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企业本身规模的增加而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

根据卡利诺的研究发现,对于产业聚集的影响而言,内部规模经济并不起作用。

城市人口少于330万时,聚集经济超过不经济,当人口超过330万时,则聚集不经济超过经济性。

②城市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了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现象,这是由于聚集经济的作用而使大城市的中心优势得到了广泛实现所产生的结果。

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作为世界城市应具备:政治、商业、专门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的特征。

③1982年,弗里德曼和沃尔夫发表论文《世界城市形成:一项研究与行动的议程》,提出世界城市是全球经济的控制中心,并且提出了世界城市的两项判别标准:第一,城市与世界经济体系联结的形式与程度;第二,由资本控制所确立的城市的空间支配能力。

④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中强调世界城市的国际功能决定于该城市与世界经济—体化相联系的方式与程度。

并提出了世界城市的7个指标: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集中地、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word资料5页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word资料5页

第三节世纪之交时城市规划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大纲要求:1、了解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2、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3、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一、全球化条件下的城市发展与规划1、城市体系结构的变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随着空间经济结构重组,全球整体的城市体系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就城市的职能结构而言,过去的城市经济结构是以经济活动的部类来进行划分的。

在全球化背景中,大型企业经济活动的纵向分解形成的不同层面的经济活动,形成了管理/控制层面集聚的城市、研究/开发层面集聚的城市和制造/装配层面集聚的城市,由此导致了全球整体的城市体系结构的改变,由原来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对独立的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的水平结构改变为紧密联系且相互依赖的以经济活动的层面为特征的垂直结构,城市与城市之间构成了垂直性的地域分工体系:管理/控制层面集聚的城市占据了主导性地位,而制造/装配层面集聚的城市处于从属性地位。

就整体而言,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城市体系结构重组,在垂直性地域分工体系的区位分布上出现了这样一些趋势:①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形成一系列全球化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于全球和区域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显著;②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迅速发展,同时也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制造/装配基地;③在发达国家出现一系列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而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只有少数城市成功地经历了产业结构转型。

与此同时,三种不同层面的经济活动的集聚也形成了在不同地区与城市中分布的特征:①担当管理/控制职能的部门,一般都集中在大都市地区;②担当研究/开发职能的部门较多是在环境宜人地区的小城镇发展;③制造/装配业往往向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小城市或大都市地区的边缘发展。

2、城市关系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经济活动在城市中的相对集中,城市与附近地区的城市之间、城市与周围区域之间原有的密切关系但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城市与周边地区和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在减弱。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5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二)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5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二)

四、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1、城市发展理论(1)城市化理论城市的发展始终是与城市化的过程结合在一起的。

所谓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从城市兴起和成长的过程来看,其前提条件在于城市所在区域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

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

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城市的兴起和成长,只有当农村同时提供了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时,城市现象才能发生。

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是工业化。

工业化促进了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发展,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比较成本利益、生产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追求,使得大量的生产集中在城市之中,在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由于城乡之间存在着预期收入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人口向城市集中。

而随着人口的不断集中,城市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张。

随着城市和消费的不断扩张和分化,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总结: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与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等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关系极为密切。

可以说,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美国的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通过对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研究,提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左右。

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成为城市化稳定阶段。

(2)城市发展原因的解释城市发展的区城市是区域环境中的一个核心。

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区域产生城市,城市反作用于区域。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主要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主要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主要理论与实践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和实践本章结构内容精讲一、国外城市和城市规划理论大纲要求1、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3、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4、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一)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了解)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

随着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变迁,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1、古典时期的社会和城市(1)古希腊【城市公共场所】社会和政治背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城市格局特点: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丹姆模式,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在米利都城得到了最为完整的体现。

(2)古罗马【炫耀和享乐】社会和政治背景: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国势强盛、领土扩张和财富敛集。

城市格局特点:罗马共和国最后100年中,大规模发展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同时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娱乐设施;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鼎盛时期,除了延续以前的建设思路,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其中提出了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等方面的论述。

典型城市:古罗马城2、中世纪的社会和城市【城堡以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社会和政治背景: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这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

这时欧洲分裂成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

同时教会势力十分强大。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

第三节世纪之交时城市规划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大纲要求:1、了解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2、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3、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一、全球化条件下的城市发展与规划1、城市体系结构的变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随着空间经济结构重组,全球整体的城市体系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就城市的职能结构而言,过去的城市经济结构是以经济活动的部类来进行划分的。

在全球化背景中,大型企业经济活动的纵向分解形成的不同层面的经济活动,形成了管理/控制层面集聚的城市、研究/开发层面集聚的城市和制造/装配层面集聚的城市,由此导致了全球整体的城市体系结构的改变,由原来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对独立的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的水平结构改变为紧密联系且相互依赖的以经济活动的层面为特征的垂直结构,城市与城市之间构成了垂直性的地域分工体系:管理/控制层面集聚的城市占据了主导性地位,而制造/装配层面集聚的城市处于从属性地位。

就整体而言,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城市体系结构重组,在垂直性地域分工体系的区位分布上出现了这样一些趋势:①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形成一系列全球化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于全球和区域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显著;②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迅速发展,同时也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制造/装配基地;③在发达国家出现一系列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而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只有少数城市成功地经历了产业结构转型。

与此同时,三种不同层面的经济活动的集聚也形成了在不同地区与城市中分布的特征:①担当管理/控制职能的部门,一般都集中在大都市地区;②担当研究/开发职能的部门较多是在环境宜人地区的小城镇发展;③制造/装配业往往向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小城市或大都市地区的边缘发展。

2、城市关系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经济活动在城市中的相对集中,城市与附近地区的城市之间、城市与周围区域之间原有的密切关系但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城市与周边地区和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在减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普尔曼1881年在芝加哥南部所建的城镇最为典型。
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 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 • •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 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城市模式: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2万人,超过这一规 模就要建设另一个新城市。 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在城市
宫殿花园(如凡尔赛宫)和公共广场(如协和广场)是那个时期的典范。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18世纪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居住模式,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人口快速扩张,居住条件不断恶化,引起了各阶层人士 的关注。在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关注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这些讨讠寸论在很多方面是过去对城市 发展讨论的延续,同时又开拓了新的领域和方向,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思想上和制度上都进行了 充分准备。
4.格迪斯(生物学家)的学说
• 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 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这一思想经 美国学者芒福德等人的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 原则:以确定的艺术方式形成城市建设。


通过城市空间各个构成要素的研究,在城市建设中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感受之间的协
调,从而建立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在经济和艺术之间,城市规划不能走向任一极端: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在次要地区则强调土地 的最经济使用。
城堡。同时教会势力十分强大。
中世纪欧洲城市格局特点: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
文艺复兴的社会与城市(古典广场)
社会和政治背景: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艺术、技术和科学都得到飞速发展。
城市格局特点: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如圣彼得大教堂广
城市格局特点:罗马共和国最后100年中,大规模发展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同时大量建造公共浴池、
斗兽场和宫殿等娱乐设施;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鼎盛时期,除了延续以前的建设思路,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 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基础
1.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源自莫尔的“乌托邦”概念,是通过对理想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架构,提出了理想 的社区和城市模式。代表人物一一欧文,傅里叶。 2.法律实践——英国的《公共卫生法》《贫民前清理法》《工人住房法》。
3.行政实践——巴黎改建。豪斯曼对巴黎进行了全面改建:以道路系统划分整个城市的结构,并将塞纳河两岸地区紧密
3.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以上) 为了保持社会必须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转化趋于停止,也称稳定阶段。
城市发展原因的解释:
(1)城市发展的区域理论;(2)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3)城市发展的社会学理论;(4)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四、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发展
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
(3)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 埃涅尔认为交通运输是城市有机体内富有生机的活动的具体表现之一。过境交通不能穿越市中心,并且改善市中 心区与城市边缘区和郊区公路的联系。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4)从城市生活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 • • 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认为,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规模、边界、开放空间、机构用地、地方商业和内部道路系

提出城市规划的工作模式:调查——分析——规划。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四、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发展
城市发展理论
• •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 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城市化发展 的最基本的动力是工业化。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环形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勒·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 •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具有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
宪章》(1933年)之中。
柯布西耶的两个方案“明天城市”和“光辉城市”,体现了城市集中发展的思想。
2.城市整体空间的组织理论 (1)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 • • 同心圆理论—伯吉斯1923年提出,城市划分成为5个同心圆。第一环是整个城市中心:第二环是过渡区;第三环是工
人居住区;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第五环是通勤区。
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年提出,城市核心只有一个,土地使用均是从市中心区既有的同类土地使用的基础上,由内 向外扩展,并留在同一扇形范围内。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乌尔曼1945年提出。提出了影响城市活动分布的四项基本原则: ①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如中心商务区要求常方便的可达性而工厂需要有大量的水源); ②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相互接近(如工厂与工人住宅区);
街区不应超过一定的长度、不同时代的建筑物共存于“纹理紧密的混合”之中和街道上要有高度集中的人。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1.《雅典宪章》(1933年) • • • 背景: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雅典宪章》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代表人是柯布 西耶,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运用了近代理性主义的观念。 思想基础:思想上认识到城市中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以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机制是衡量一切 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思想方法: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可自动地解决城 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 思想内涵:最为突出的内容就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 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功能分区及其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
基本思路: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扩建,直接孕 育了《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的原则。 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具有内在的扩张力量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因此更具有独立性,这对于强调工业发展的国家和城
市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的其它理论 1.索里亚· 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

• •
最主要原则: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使达到运输经济,耗时最少。
城市结构:由铁路和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长条形建筑地带。 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
2.戈涅的工业城市

• •Βιβλιοθήκη 目的: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地连接在一起;出现了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城市两侧建造了两个森林公园,城市中配置了大面 积的公共开放空间。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4.技术基础——城市美化。
实践:英国公园运动—西谛
5.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奥姆斯特德—纽约中央公园。
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一以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 实践:凯伯里——模范城镇 Bournville (伯明翰);莱佛—— Port Sunlight (利物浦附近)。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1.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区位理论 • • •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是区位理论的基础。 韦伯认为影响区位的因素有区域因素和聚集因素。区域因素指运输成本和劳动力两项聚集因素指生产区位的集中。 廖土在区位理论中第一个引入了需求作为主要的空间变量。

伊萨德从制造业出发组合了其他的区位理论,并结合现代经济学的思考,希望形成统一的,一般化的区位理论。
第二讲 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 要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第二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中国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


第三节
当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一、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古典时期的社会与城市
1.古希腊(城市公共场所)
社会和政治背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城市格局特点: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丹姆模式,体现了民主和平等
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在米利都城得到了最为完整的体现。 2.古罗马(炫耀和享乐) 社会和政治背景: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国势强盛、领土扩张和财富敛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