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五第一次月考试题+答题纸+答案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一次月考试卷答题卷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一次月考试卷答题卷](https://img.taocdn.com/s3/m/0daba12c700abb68a882fb7f.png)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一次月考答题卷(2014.10)三、填空题27.(1)(2)(3)(4)(5)(6)(7)(8)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5.B(A项,成分残缺,缓解……紧张问题。
C项,词语重复,“短期”与“一时”删去一个。
D项,词序不当,将“禁令”移到“含糖饮料”后。
)6.D 此题可用排除法。
“满庭鸟迹印苍苔”是说人迹罕至,可以排除B项;“西斋”“满庭”都表明在家中,不会在“林间”,可以排除A项;而“过客稀”不会导致“满庭鸟迹印苍苔”,因此只能是“人不到”,而且“人不到”更显出清幽、僻静,更吻合诗歌的意境。
7.A 解析:“宽容”指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能容忍别人。
一般指受到伤害之后不追究对方或容忍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B句的意思是指虽然受到了伤害,但仍然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C句指甘愿做一个平凡的人,而且这句话从逻辑上不符合常规表达;D句的意思是断崖成就了瀑布,没有宽容的意思。
只有A句符合句子的意思。
16.C 【解析】(不是学到了模仿、传播、学习和教育的能力,而是通过模仿、传播、学习和教育获得了能力;人的理性不是“自然会”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应是“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表现出来”)17.A 【解析】(文中只说到动物的认知多是先天遗传,并未提及灵长类的认知是先天遗传,更未提及灵长类的思维和推理能力是否先天遗传,而且“多是”不同于“都是”)【补充说明:B项是正确的。
动物能认知是先天遗传技能,并不是通过观察和接触来认知的感性认知技能】18. ①人类理性后天获得,无法遗传;(或答“人类独具理性思维和行为能力”)②人类理性的组成;(或答“人类理性的表现”或者“获得人类理性的途径”)③人的生物本性不可改变; (答对一点给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19.①指学生请愿是受人利用②指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虽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③指写这篇文章20.“中国人”泛指所有的中国人,尤指统治者;“苟活者”指有一定是非观念但没有行动起来的人们;“真的猛士”指“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人。
语文必修五第-次月考试题-答题纸-答案
![语文必修五第-次月考试题-答题纸-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c92c35a21614791611281b.png)
.绝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62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萨满教萨满教本质上是一种作为生存手段被不断重复的巫术的实践。
它具有信仰的统一性,但这个统一性不是以神灵的唯一作为标志的,即使在萨满教发展的兴盛阶段,多神信仰的格局也依然存在。
萨满教信仰的统一性表现在其信仰群体对自己所有崇拜对象的共同认可,而这些对象,作为神圣传统的载体,是共同宗教活动的出发点。
在北方民族里,以血缘联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同生共长的伙伴,与信仰对象互相服务,相互依存,可以说,社会组织是萨满教必然的信仰群体。
由血缘关系支配的社会制度早已消失,但血缘——地域居住格局却普遍存在,因而社会组织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并依赖着宗法关系,可以说,宗法关系对萨满教信仰的传承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萨满作为巫术实践者,纷纷采取以祖先神灵的名义维持传统的形式,常常把对神的引领和某人成为萨满的原因解释成来自祖先的召唤和命令。
再如,虽然萨满们不断地吸收外来神灵,把它们纳入自己的神堂,但总要或是把它们放置在自己祖先系统的神灵之外,或是通过既定仪式使它们在萨满本人死后才获得资格逐渐成为祖先神灵。
今天,在信奉萨满教的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蒙古等民族中,萨满教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在宗法关系的社会背景中仍起着某种作用。
所以,北方民族祭祀祖先的礼仪至今仍然比较普遍,它和人们缅怀祖先、景仰先辈的伦理观念融合在了一起,已经成为得到倡导的民间习惯。
虽然这种祭祀行为已经不很规范,祭礼也不完整,但它作为习俗的一部分保留在了日常生活中。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次月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2d7736fb84ae45c3b358cc4.png)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次月考测试题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45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26分)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每空1分,共10分)①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现而独悲?,。
②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④,;阮籍猖狂,岂底效穷途之哭?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两个题。
(6分)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②“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
2、这首诗的第一、二联对李白的诗进行了热烈的赞美,请说说这两联主要赞美了李白诗的哪些特点。
(3分)答:3.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对颈联借景抒情的手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它“写景而离情自见”,你以为如何?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
(3分)答: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4~5题。
(10分)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
家本寒微,少为州吏。
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
魏彭城王韶拜定州,除典签。
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
余人不可信也。
”又与业别,执手曰:“令我出都[注] 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真愿君自勉。
”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
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
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
”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
”后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
”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
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必修五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必修五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261bd27f1922791688e84c.png)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第一卷(36分)一、语言基础积累(12分)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殷.(yīn)切埋.(mán)怨呱.(guā)呱而泣日薄.(bï)西山B. 陨.(yǔn)首栏楯.(shǔn) 悲恻.(câ)动人相形见绌.(chù)C. 僭.(jiàn)称确凿.(zuî) 口讷.(nâ) 同仇敌忾.(kài)D. 虫豸.(zhì) 提.(tí)防菜畦.(qí) 咸与.(yù)维新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喋血绯红以偏概全佳宾B 暇想气馁一哄而散寥落C 耸峙连绵推山坼地桀骜D 拖沓凝练言简意赅殉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B.销售数量的增长掩饰不了彩管产业日薄西山....的尴尬局面,由于主要品种价格降低幅度较大,导致该公司净利润下跌严重,彩虹电子去年亏损2843万元人民币。
C.那抑扬顿挫的声调、绘声绘色....的讲述、惟妙惟肖的表演,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不时赢得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D.国土资源部的一个关照,降生了我国一个新的旅游式样——地质公园,十年间,我国的地质公园奇迹般结束了由建立到成长、由形影相吊....到儿孙举座的嬗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8日宣布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此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B.张国立联手著名剧作家邹静之已经完成了剧本,“超女”周笔畅将担任女主角,寻找与之配戏的演员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
C.高中生的写作要有公民意识,不仅我们要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表现重大的社会问题,更要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https://img.taocdn.com/s3/m/b4108b8102768e9950e7380a.png)
(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D.经典阅读作用于人的思维和情感模式,从而能让人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
2.下列有关“信息时代对年轻人的影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使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在逐渐消逝。
B.信息时代下,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在年轻人中间,使他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1.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B.经典阅读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C.经典阅读就像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但一定是越早安装越好。
B.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清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C.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
D.经典阅读中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⑤切!人群水样地退入街道,毕力格老汉也发现,人流也挟走了他的百灵子。毕力格老汉叫一声,四处寻找。长发男子却一把拉住他,大爷,你不能走啊!化完妆的女主播迎上前,把话筒转向毕力格。大爷,你就是我们寻找到的最美的人。你能说说,你捡钱包,当时咋想的吗?毕力格老汉说,咋想?没咋想!明显的理在那搁着呢,不是咱的东西咱不要。女主播立即兴奋地对着镜头说,这座城市最美的人,大爷真是受之无愧,他的行动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切。好思想早就铸造了他的好行动,甚至想都不想,下意识就行动了……长发男子几个人啪啪地鼓起掌来。采访结束,长发男子还留下毕力格老汉的电话号码,说有事再联系。
人教版必修5高二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推荐下载
![人教版必修5高二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51cbb76a804d2b160a4ec01d.png)
人教版必修5高二语文月考试题第Ⅰ卷(共 48分)1、基础巩固:( 21分)1.下列各组词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沾(diàn)辱迤逦(yǐ)天理昭(zhāo)然安然无恙(yàng)B.讥诮(qiào)憎恶(wù)一蹴(cù)而就酩酊(dīng)大醉C.蠕(rú)动辗轧(yà)窸窸窣窣(sū)模棱(léng)两可D.睇眄(miǎn)付梓(zǐ)锱(zī)铢必较逸兴湍(chuán)飞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B.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C.义门是陈村最古老的建筑,与义门形影相吊的是其左侧立着的一株无枝无叶的老树。
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强了交通规则的宣传教育。
B.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C.一个球队,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积极性,指挥是否正确,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C.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高中必修五语文月考试卷
![高中必修五语文月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d1e0ad8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7.png)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潇洒悠然自得油然而生B. 翩翩起舞落落大方沉鱼落雁C. 青出于蓝走马观花前赴后继D. 眉清目秀响彻云霄鸿雁南飞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文字优美,读后让人深受启发。
B. 她不但学习好,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同学们的榜样。
C. 他的演讲富有感染力,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D. 这场比赛激烈异常,双方队员都全力以赴。
答案:A3. 下列词语中,最符合语境的是()A. 精湛B. 精巧C. 精美D. 精湛答案:A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是()A. 那片湖面犹如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的美丽。
B. 他的笑容犹如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
C. 这座山势险峻,宛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D. 她的声音如同天籁,让人陶醉。
答案:B5. 下列诗句中,对月亮的描写最生动的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答案:B二、填空题1. 《庐山谣》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的深厚友谊。
2. 《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3. 《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决心。
4. 《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三、简答题1. 简述《庐山谣》的主题思想。
答案:《庐山谣》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 简述《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话的意境。
答案:这句话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3. 简述《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话的意义。
高中语文必修五:月考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必修五:月考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d42464e5d15abe23482f4de4.png)
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
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
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
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
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
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
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
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
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的嘲笑。
斥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
必修五一二单元月考题
![必修五一二单元月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4cdc357c561252d380eb6e49.png)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第一学月考试)试题及答案、答题卡本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姓名: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
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
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
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
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咏贫壬》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
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
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
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
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
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
“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
高二语文必修五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必修五月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399716e2bd960591c67714.png)
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
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
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
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做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
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
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
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
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人教版必修5高二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必修5高二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15112ef01dc281e43af049.png)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 分)
三、学以致用:(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 16 题。
武技 蒲松龄
李超,安魁吾, 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 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憎问: “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 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 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 格拒,李时时蹈僧瑕, 僧忽一脚飞掷, 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 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 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 “颠倒一身,殊大冷落。 有好事者, 不妨下场一扑为戏。 ”如是三言。 众相顾, 迄无应者。 李在侧, 不觉技痒。 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 “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 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 “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 必较手足,愿拜下风。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 “憨师弟子,同 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 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 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 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 “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 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 “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 断矣!”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https://img.taocdn.com/s3/m/3a9bb98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2.png)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命题人王蕾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72分)1.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①舟遥遥以轻飏②木欣欣以向荣③乐琴书以消忧④聊乘化以归尽⑤请息交以绝游⑥问征夫以前路⑦农人告余以春及⑧眄庭柯以怡颜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2.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园日涉以成趣B.时矫首而遐观C.眄庭柯以怡颜D.或命巾车,或悼孤舟3.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农人告余以春及D.乐夫天命复奚疑4.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A.复驾言兮焉求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吾谁与归D.大王来何操5.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复驾言兮焉求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乐夫天命复奚疑D.将有事于西畴6.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①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②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B.①载欣载奔(载,义同“载歌载舞”的“载”)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C.①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②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7.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问征夫以前路②将有事于西畴——“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B.①悟已往之不谏②恨晨光之熹微——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云无心以出岫②登东皋以舒啸——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①既窈窕以寻壑②亦崎岖而经丘——“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歌凝而白云遏遏:遏止B.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凌:超过C.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机:征兆D.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宁:宁肯9.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翼轸(zhěn) 捧袂(mèi)骖(cān)睇眄(miǎn)B.瓯越(ōu)潦水(liáo)簪笏(zhān)桑梓(zǐ)C.台隍(huán)舸舰(ɡě)帝阍(hūn)叨陪(tāo)D.懿范(yí)彭蠡(ní)虢州(ɡuó)遄飞(chuán)10.下列各项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俨骖騑于上路B.云销雨霁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D.所赖君子见机11.下列各组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②六国灭亡之故事B.①都督阎公之雅望②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C.①十旬休假,胜友如云②童子何知,躬逢胜饯D.①敢竭鄙怀,恭疏短引②《谏太宗十思疏》1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A.童子何知B.奉宣室以何年C.怀帝阍而不见D.望长安于日下1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北冥(míng) 舂粮(chūn) 蟪蛄(gū)B.鲲鹏(kūn) 蜩蝉(tiáo) 万仞(rèn)C.迁徙(xǐ) 泠然(líng) 陈抟(zuán)D.草芥(jiè) 坳堂(ào) 蓬蒿(gǎo)1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奋发,句中指鼓起翅膀B.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南方C.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匹:匹配D.若夫乘天地之正乘:趁着15.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B.而彼且奚适也C.《齐谐》者,志怪者也 D.彼且恶乎待哉16.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③此小大之辩也④之二虫又何知⑤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⑥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⑦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⑧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A.①③④⑥⑧B.②③⑤⑥⑦C.①③⑤⑥⑧D.①④⑤⑦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A.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B.虽然,犹有未树也C.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1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朝菌不知晦朔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发:毛,文中指草木C.绝云气,负青天绝:阻挡D.此亦飞之至也至:最高限度二.默写(每空一分,共18分)1.舟遥遥以轻飏,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一次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32f759c650e52ea551898f7.png)
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25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赍.发(jī)迤.逦(yǐ)庇.佑(bì)央浼.(měi)B. 怂.恿(sǒng)讥诮.(qiào)辖.制(xié)轻飏.(yáng)C. 流憩.(xì)盘桓.(héng)云销雨霁.(qí)抟.扶摇(tuán)D. 晦.朔(huǐ)拔擢.(zhuó)茕.茕孑立(qióng)睇.眄(tì)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她性格温柔,态度和蔼,见人总是亲切地打招呼,真是不瘟不火....,平易近人,人们很喜欢和她共事。
B. 透视平陆县百姓穷困、官员奢侈的现象,分析造成这种畸形经济现象的原因:当地财富的分配机制是扭曲的,其格局不是“藏富于民”,而是“藏富于官”。
这是无可非议....的。
C. 仿古建筑虽然也雕梁画栋、黄瓦红墙,但是缺少基本的古建筑常识,不伦不类,狗尾续貂....,不宜提倡。
D.身遭羁押的陈水扁,对特侦组对他的各项指控不以为然....,并称自己是受了政治迫害。
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4、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 腾.蛟起.凤B.屈.贾谊于长沙C.乐.琴书以消忧D.臣具以表闻.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高三必修五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试卷
![高三必修五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440973f6edb6f1aff001f9a.png)
高三必修五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试卷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必修五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试卷》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星宿/乳臭搭讪/赡养费粗犷/旷日持久B.蓄养/体恤锁钥/管弦乐荒诞/肆无忌惮C.歧视/跻身殉情/徇私复辟/刚愎自用D.清雅/菁华旖旎/绮丽迸发/屏气凝神2.下列词语中,全都有错的一项是A.计日成功各行其事挖墙角金钢钻B.额手称庆雍荣华贵倍受青睐针砭C.平心而论展露头角边陲轻歌慢舞D.委屈求全要言不烦精萃出奇治胜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美俄"重启"关系的进程表明,虽然两国都有尽快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但事实上,彼此对对方的一些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2)地沟油事件表明,总有人想发不义之财。
食品安全的警钟一次次敲响,是有关部门不力,放任自流,还是无能为力?(3)三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我们己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成见监督即使B.偏见监督虽然C.成见监管虽然D.偏见监管即使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在最近几周开始对“苹果” 的运营方式进行大幅度调整,这显示着“苹果” 将会改头换面,与乔布斯时代的风格有所不同。
B.何润东出道十年了,似乎一直不瘟不火,直到去年,他主演的《新三国》《泡沫之夏》等电视剧收视率喜人,他的人气也随之飙升。
C.今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D.在黄岩岛事件中,中国海监船和渔政船迅速而有力地打击了菲律宾在南海的嚣张气焰,有效地保护了中国渔民和渔船,让世人对中国的海监能力侧目而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随着群众权利意识的日渐觉醒,民主空气的日益密集,中国的民主政治生活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62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萨满教萨满教本质上是一种作为生存手段被不断重复的巫术的实践。
它具有信仰的统一性,但这个统一性不是以神灵的唯一作为标志的,即使在萨满教发展的兴盛阶段,多神信仰的格局也依然存在。
萨满教信仰的统一性表现在其信仰群体对自己所有崇拜对象的共同认可,而这些对象,作为神圣传统的载体,是共同宗教活动的出发点。
在北方民族里,以血缘联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同生共长的伙伴,与信仰对象互相服务,相互依存,可以说,社会组织是萨满教必然的信仰群体。
由血缘关系支配的社会制度早已消失,但血缘——地域居住格局却普遍存在,因而社会组织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并依赖着宗法关系,可以说,宗法关系对萨满教信仰的传承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萨满作为巫术实践者,纷纷采取以祖先神灵的名义维持传统的形式,常常把对神的引领和某人成为萨满的原因解释成来自祖先的召唤和命令。
再如,虽然萨满们不断地吸收外来神灵,把它们纳入自己的神堂,但总要或是把它们放置在自己祖先系统的神灵之外,或是通过既定仪式使它们在萨满本人死后才获得资格逐渐成为祖先神灵。
今天,在信奉萨满教的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蒙古等民族中,萨满教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在宗法关系的社会背景中仍起着某种作用。
所以,北方民族祭祀祖先的礼仪至今仍然比较普遍,它和人们缅怀祖先、景仰先辈的伦理观念融合在了一起,已经成为得到倡导的民间习惯。
虽然这种祭祀行为已经不很规范,祭礼也不完整,但它作为习俗的一部分保留在了日常生活中。
有的民族,大型氏族、家族祭祀活动的历史刚刚终结,氏族长老和萨满们仍然能够积极配合,熟练地主持萨满教祭祀活动。
这些按照原来传统进行的仪式表演,使我们有机会看到粗犷火暴的原始祭祀场面。
此外,萨满教研究者搜集的丰富多彩的萨满教遗留物,组成了一条文化长廊,展现了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我国北方不同民族社会里的实实在在的宗教信仰状况,因而具有广泛的客观性和很高的文化价值,如神偶、祭祀用品、萨满器具、萨满服装、口头传说、个别宗教仪式等等。
这些直观的对象,会帮助我们更真切地认识我国北方民族宗教信仰和文化发展的过去和现在。
1.下列对“萨满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萨满教是一种巫术的实践。
B.萨满教有多神信仰的格局。
C.萨满教有自己的信仰群体。
D.萨满教承载了神圣的传统。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北方民族里,社会组织与它信仰的对象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不可分割的。
B.北方民族祭祀祖先的礼仪比较普遍,因此,它已经成为得到倡导的民间习惯。
C.现在,在一些北方民族按照原来传统举行的仪式上,我们还能看到有特色的原始祭祀场面。
D.通过萨满教的口头传说等遗留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北方民族宗教信仰的一些情况。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巫术实践中,萨满们纷纷采取以祖先神灵的名义维持传统的形式,这表明宗法关系影响着萨满教的传承。
B.正因为萨满教信仰者共同认可自己所有的崇拜对象,萨满教才得以最终超越了其他宗教信仰而流传到今天。
C.虽然能够支配血缘关系的社会制度早已经消失,但血缘——地域的居住格局仍然普遍存在于北方各民族中。
D.只要我们研究一些民族中氏族长老和萨满们所主持的萨满教祭祀活动,就可以真切地预见我国北方民族宗教信仰的未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1 分)(一)文言文阅读(10分,每小题2分,)归去来兮辞并序(节选)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4.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辞赋。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句式散文化;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
辞和赋都注重文采。
B.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C.仲秋,指中秋节,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
D.乙巳,本指乙巳年,为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代以天为干,以地为支,简称干支,每60年为一周期。
课文中的“乙巳”指晋安帝义熙元年。
5.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对下面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7.下面全是陶渊明表达归隐田园乐趣的一组是()①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③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④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⑤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8.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深感欣慰。
B.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C.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文风。
D.诗人因家境贫穷,孩子很多,种田不能够自给,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所以自己就产生了做官的念头,他对高官厚禄还存有幻想。
(二)、古代诗词阅读(11分)9、下面一首《临江仙》,选自《水浒传》第11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中。
阅读后按题意填空。
(2分×2=4分)临江仙闷似蛟龙离海岛,愁如虎困荒田,悲秋宋玉泪涟涟。
江淹初去笔,项羽恨无船。
高祖荥阳遭困厄,昭关伍相忧煎,曹公赤壁火连天。
李陵台上望,苏武陷居延。
这首词大量铺陈,写尽林冲初上梁山,在白衣秀士王伦严限日期紧逼“投名状”时的窘境,写尽了林冲的愁闷心怀。
的多舛命途,写出此时林冲的遭遇,很有历史内涵,发人深省。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4分)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遭贬柳州后的柳州刺史任上。
(1)、春天应该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季节,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2)、第三、四两句将环境景物和诗人内心情感结合得自然无痕,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分) 三、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2~16题 流泪的滕王阁 潘碧秀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零落,秋风微凉。
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
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
帝王君子皆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
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
赣水潺潺,涛影荡漾,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
每一寸楼板、每一抹朱丹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
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写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
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的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
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的风景。
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遣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
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逸兴遄飞的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长吟。
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上演着,他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
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的漂泊,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
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
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凸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倚罢了。
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
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起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我在阁上徘徊流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杆。
浅云灰地衬着阁,如一对饱蓄泪水的眼睑。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的前行,涌起的层层江浪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
那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
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之,他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
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
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会重新改写吧。
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两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
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
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躲在云底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
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
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
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
……人无语,唯有怅惘地醉去。
滕王阁虽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远望,江天开阔,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偎依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
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怅惘!斜阳也成余晖;阁上人去,鸟空,空留一片寂寥。
【注】据《唐才子传》载,王勃因溺水而亡。
12、开篇说:“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这里“期待的身影”指的是谁?“赣江”与这个人有什么关系?(3分)13、文中说:“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
”从全文看,王勃的“伤痕累累”有什么具体内容?(6分)14、文中说:“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结合文意联系王勃际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