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x

合集下载

肝脏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肝脏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 一般规律,从CT上看,最先看到的是S8 (右前叶 上段), 然后是S2(左外叶上段)、S3(左外叶 下段)。胆囊往下的层次是S5(右前叶下段), 最后的层面一般是肝S6(右后叶下段)。
.
38
.
39
.
40
.
41
对比增强扫描的意义
▪ 增加病灶与正常组织对比,可发现小病灶或可疑等 密度病灶
▪ 了解病灶血供和观察病变与周围血管及组织间关系, 提高对病灶的定性能力
▪ 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夹着的是S1(尾状叶)。
▪ 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之间是右前叶,肝右静脉以后 是右后叶。门静脉分叉可以区分上段和下段,即肝 S5(右前叶下段)/S8(右前叶上段),S6(右后叶 下段)/S7(右后叶上段),门静脉分叉以上为S8, S7。
.
37
▪ 肝左外叶以肝裂为界,比较容易辨认,左内叶为肝 裂和肝中静脉之间区域。
.
16
正常肝CT
动脉期
腹主动脉明显高 密度强化,肝内见 少量细小动脉显示, 肝实质未见明显强 化。
.
17
正常肝CT
门静脉期
腹主动脉强化密 度下降,肝实质明 显强化,密度均匀 增高。
.
18
正常肝CT
平衡期
肝实质强化密度下 降。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肝左叶 肝右叶
▪ 提高恶性肿瘤分期准确性 ▪ 确定并显示病变是否为血管性病变
.
42
正常肝脏CT表现
▪ 正常肝脏为实质性,轮廓光滑、整齐 ▪ 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脾、胰、肾及血
液 ▪ 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实质无强化或强化轻微,门

肝脏、胰腺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胰腺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具有代谢、解毒、分泌、 造血和免疫等功能。
肝脏血管
肝脏接受来自门静脉和肝 动脉的双重血供,门静脉 提供营养,肝动脉提供氧 气。
胰腺解剖与生理
胰腺位置与形态
胰腺位于上腹部,横跨第 1-2腰椎前方,呈长条形。
胰腺功能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 消化酶,用于消化蛋白质、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脂肪肝
影像学表现为肝脏密度普遍降低, 肝/脾CT值比值≤1,肝内血管走行 自然,无受压、移位改变。
肝炎
影像学表现为肝脏密度不均,可见 散在低密度区,肝/脾CT值比值>1, 肝内血管走行僵硬,可见肝静脉受 压、移位改变。
肝硬化与肝癌的鉴别诊断
肝硬化
影像学表现为肝脏形态缩小,边缘呈 波浪状,肝裂增宽,门脉高压征象。
02
肝脏疾病的影像诊断
脂肪肝的影像诊断
01
02
03
04
脂肪肝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超 声、CT、MRI等。
脂肪肝的超声表现:肝脏回声 增强,肝实质回声细腻,后方
回声衰减。
脂肪肝的CT表现:肝脏密度 普遍降低,低于脾脏或肾脏。
脂肪肝的MRI表现:T1WI上 信号强度减低,T2WI上信号
强度增高。
肝炎的影像诊断
肝癌的超声表现:肝脏内出现低回声或高回声结节,形 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肝癌的MRI表现:T1WI上信号强度减低,T2WI上信号 强度增高。
03
胰腺疾病的影像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
胰腺肿胀、轮廓不清,密度不均匀,胰周脂肪间隙模糊,胰周积 液等。
影像学检查方法
首选超声检查,CT和MRI也是常用的检手段。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②伴发改变:
a.癌瘤处肝体积增大;
b.门静脉内瘤栓形成;
c.邻近器官受压或浸润;
d.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e.脾增大或腹水等肝硬化表现。
3. MRI检查
①原发性肝癌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边界常 不清楚。在T2WI上信号稍高于正常肝组织。
②增强后肝癌实质部分信号增强,边界更为清 楚,其中坏死区无强化。
CT扫描异常征象
低密度病变 肝脏绝大多数病变,多为平扫时是低密度,少
数为等密度,多为单或多发的低密度灶,CT值 介于水和正常肝组织之间 良性:边界清楚整齐 恶性:模糊不清 低密度中可有更低密度病灶, 多为坏死或脓肿的液性成分 低密度灶也可出现 高密度,CT值不同,可以区分出血或钙化
胆道扩张为分支状低密度影
含液性肿块(囊肿)弛豫时间更长,T1WI表 现为极低信号,T2WI表现为极高信号
如果在T1WI肿瘤内出现高信号区,提示出血 或脂肪变性 ·如果在T1WI肿块内为低信号,而 T2WI加权有较周围肿块更高的信号,表示肿 瘤内有液化或坏死。
异常征象
普遍性信号改变 肝脏普遍性信号增强, 考虑脂肪肝 铁质含量增多,信号减低, 血色素沉着症。
异常征象
肝脏增大或缩小 普遍增大:肝炎、淤血、胆汁淤积
普遍缩小:肝硬化 肝增大征象 肝角低于髂嵴或增大,钝圆;右肾向下、向后
压移位;右膈升高;结肠肝曲,横结肠压下移; 胃小弯侧压迹,胃向左后移位。
肝脏萎缩 右肾上升高于左肾 胃前庭向上、左移位 十二指肠球高于右侧第12肋骨
肝脏形态异常 多为先天性发育畸形 后天引起的变化 主要是肝硬化所致肝萎缩和代偿性肥大。
2. CT检查
①平扫脓腔为圆形低密度区,为脓液成分时, 密度稍高于水,CT值约为20~40HU。脓肿 壁为脓腔周围一环形带,其密度高于脓腔而 低与正常肝。

肝脏疾病影像学诊断教学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学诊断教学课件
密度均匀,CT值在9— 20Hu之间,水样密度
增强后无强化
MR
T1WI为极低信号,T2WI 为极高信号,信号均匀, 边缘锐利
❖ 囊内蛋白含量高或出血 时,T1可呈高信号
❖ 囊肿发生感染时,其信 号与脓肿相似,不宜鉴 别
增强后无强化现象
肝囊肿
肝 囊 肿
多囊肝、多囊肾
平 扫 增强
T1WI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
巨块肝癌
肝癌
平扫等密度
肝癌、肝硬化(平扫及增强)
பைடு நூலகம்
肝硬化,肝癌
肝硬化、弥漫结节性肝癌
门脉受累改变
MRI 平扫
T1WI:稍低信号 T2WI:稍高信号 形态不规则 80%信号不均匀 边界清楚或不清楚
T1WI
HCC因细胞中水分含量增加,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
大多数肿瘤因中心出血坏死----表现为混杂信号 低信号中加杂点或片状高信号或更低信号。
CT
肝内血管阴影的改变
正常肝实质密度明显高于血管密度,平扫时, 因此血管呈负影,肝门v和肝主要分支可见
肝实质密度普遍下降时,与血管密度相近时, 肝内血管模糊或不能显示。
严重脂肪肝,肝实质CT值为负,低于血液密 度,平扫时,血管呈相对高密度影,如增强CT 表现
CT
增强特征
无强化、边缘不清,与肿瘤不同 肝内血管显影特别清晰,小血管分支
致病菌 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 菌
多见于老年、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病人
症状:肝区疼痛、肝大、寒战、高 热
影像学表现
平片 可见肝大 、液平面 血管造影
动脉相可见血管受压、伸展、移位 周围肉芽组织可见新生血管,密度增加 实质期脓腔呈透亮区 门脉,静脉也有受压改变

肝脏疾病的CT诊断 PPT课件

肝脏疾病的CT诊断  PPT课件
及包蟲病)→外傷→破裂、自發性破裂.
病理變化
• 被膜下破裂. • 中央破裂:可膽道大出血. • 完全性破裂:腹腔出血,受損肝臟易壞死或繼
發感染.
分級
• Ⅰ級:肝包膜撕裂,表面撕裂<1cm深包 膜下血腫直徑<1cm,僅見肝靜脈周圍軌 跡.
• Ⅱ級:肝撕裂1-3cm深,中央和包膜下血腫 直徑1-3cm.
影像分型
Ⅰ型(單純型):早期表現,CT上無法與 肝囊腫鑒別.
Ⅱ型(內囊分離型):無子囊或僅有少數 子囊.
Ⅲ型(多子囊型):常見內囊分離及鈣化. Ⅳ型(實質鈣化型):為包囊蟲退行性壞
死的最終結果.
CT 表 現
囊型包蟲病: ⑴ 囊腫表現:單發或多發,圓形,偶見淺
分葉,囊壁光整,囊內密度均勻,CT值 約-15 ~ 25Hu,增強無強化. ⑵ 囊內囊:母囊內出現小囊,特徵性表現, 子囊密度低於母囊(形成時間短). ⑶ 鈣化:常見,外囊壁鈣化呈弧形或蛋殼 狀,囊內容物鈣化呈無定形條、片狀.
CT表現
平 掃(低密度) • 巨塊型和結節型:單發或多發、圓形,呈膨脹
性生長,邊緣(有假包膜)清晰光滑. • 彌漫型:結節分別廣泛,境界不清. • 巨塊型:腫塊中央壞死→更低密度區.
增 強 (快進快出) • 動脈期:斑片狀、結節狀早期明顯強化. • 門脈期:腫塊密度迅速下降. • 平衡期:腫塊密度繼續下降.
• 經胃冠狀靜脈、胃短靜脈→曲張的胃底靜 脈、食管靜脈→奇靜脈、半奇靜脈 →上腔 靜脈。
• 經腸系膜下靜脈→曲張的痔靜脈→髂靜脈 →下腔靜脈。
• 經腸系膜上靜脈→曲張的腹壁靜脈→下腔 靜脈。
CT表現
• 肝臟形態輪廓的改變:肝邊緣凹凸不平,部 分肝段形態消失.
• 肝臟大小的改變:早期肝臟體積增大,中晚 期肝硬化肝葉增大和萎縮→肝葉比例失調.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第38页
2 肝细胞腺瘤 liver cell adenoma
病理
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好,有完整包膜多位单发,呈圆 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大部分肿瘤突出肝表面,少 数带蒂。肿瘤大小从1~30cm不等,肿瘤细胞比正 常稍大,可有空泡形成。
第39页
2 肝细胞腺瘤 liver cell adenoma
影像学表现
第33页
第34页
1 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诊断标准:
1、 平扫表现低密度。 2、增强扫描从周边部开始增强, 增强密度接近同
层大血管的密度,随时间延续增强范围向中心 扩展且增强密度逐渐下降。 3、最后被造影剂填充变成等密度,病灶消失。
第35页
1 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第29页
1 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影像学
1、CT: 1)、平扫:圆形椭圆边缘规整,均匀低密度区大
者中央有裂隙状低密度,有时见钙化。 2)、增强:早期边缘结节状强化,密度于A强化
相近,强化由周围向中央蔓延,变为等密度。 快进慢出。
第30页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一 肝脏肿瘤 tumors of liver
肝脏肿瘤分良恶性, 良性以海绵状血管瘤常见; 恶性以原发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常见。
第26页
一 肝脏肿瘤 tumors of liver
肝脏常见肿瘤
1、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2、肝细胞腺瘤 liver cell adenoma 3、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临床
为常见的肝良性肿瘤,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4~5 倍,多见于30~60岁。无任何症状,偶然在体检 中发现。巨大肿瘤可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肿瘤 破裂可引起肝脏出血。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幻灯片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幻灯片课件
肝内局限性钙化 单发或多发,多见结核 性肉芽肿,粟粒性或结节状缺影,大小 不一。 寄生虫钙化:肝包虫最多见,壁 钙化呈蛋壳样或环形。 肿瘤性钙化:血 管瘤为放射条索状。 肝内胆管阳性结石 影。 门脉血栓或肝动脉瘤:环状钙化。
30
CT扫描异常征象
低密度改变 造影增强改变 高密度改变 淋巴结肿大 腹水
15层 ③肝脏的密度比脾脏高 ④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 前者25%,后
者75%,致肝脏三期表现不同
13
14
CT扫描正常表现
密度均匀的实质形,轮廓光滑、整齐, CT值40~60Hu,胆管CT值10~30Hu。
位于肝门附近的静脉、胆管、肝动脉因 粗大易显示,造影增强后,肝内外血管 显示清楚,肝门和肝裂(韧带裂)由于 较多纤维组织及脂肪,显示为低密度。
28
肝脏密度异常
肝内胆管积气 最常见原因:胆管与消化 道相通,常见外科术后,Oddi括约肌切 开术,由于胆汁推压,多位于肝门附近, X片可见粗大分支的含气胆管;
门脉积气 常见肠系膜坏死,小儿坏死性 小肠;
肝实质积气 产气杆菌引起的肝脓肿
29
肝脏密度异常
弥漫性肝密度增高 原发或继发性血色素 沉着症;
11
CT增强扫描
目的:增大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扩大二者的 密度差,使病变显示更清晰及观察病变的血供 情况,可获得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的CT 图像。
造影剂:离子或非离子型的碘剂 常用的造影剂增强方法 静脉滴注法 静脉快速
注入法
12
①肝叶,肝段的划分 ②CT对肝脏大小的估计 1cm层厚不超过
23
24
异常征象
肝脏增大或缩小 普遍增大:肝炎、淤血、胆汁淤积
普遍缩小:肝硬化 肝增大征象 肝角低于髂嵴或增大,钝圆;右肾向下、向后

肝脏疾病的CT、MRI诊断)ppt课件

肝脏疾病的CT、MRI诊断)ppt课件
胆管侵犯:近侧胆管扩张 远处转移:肺、骨骼、肾上腺等转移。
MRI表现
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 信号因合并坏死、出血变混杂。
增强:动态增强表现同CT。
A:平扫,B:动脉期,C:门静脉期 ,D:平衡期
巨块型肝癌,病灶(↑)平扫呈低密度,中央见更低密度区,增强
动脉期呈不均匀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退,平衡期呈低密度。
平扫呈圆形低密度,增强动脉期全瘤明显强化, 门静脉期强化范围向心扩大,平衡期呈等密度。
MRI表现
平扫 T1WI:均匀稍低信号
T2WI:均匀高信号,TE时间↑信号↑
重T2WI呈“灯泡征”。 增强:与动态增强CT表现一致。
A:T1WI,B:T2WI,C:动脉期 ,D:门静脉期
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 动脉期边缘结节样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范围向心 扩大,强化程度减低。
通常无临床症状,巨大囊肿可引起肝 区痛,合并感染可引起发热等。
CT表现 平扫:肝实质内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 低密度影,CT值015HU。囊肿合并 染或出血时,轮廓可不光整,密度 可增高。 增强:囊肿不强化。
MRI表现 平扫:T1WI上呈极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 号。 增强: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
瘤体小时多无症状,体积增大,可压迫肝脏 和邻近脏器产生上腹不适、胀痛,或可触及肿块, 但全身状况良好。
CT表现
大小、数目:不一。 形态、边界:边界清楚,圆形、卵圆形或分
叶状。 平扫:多为低密度,可见更低密度区(代
表血栓或纤维疤痕) 增强:早期边缘结节状强化,与动脉血管
密度相同;向心性扩展,强化程度 逐渐减弱;延迟扫描呈等密度充填。 呈“早出晚归”增强表现特征。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
❖病理
❖ 肝细胞弥漫变性 坏死 ❖ 纤维组织增生 ❖ 肝细胞结节再生 ❖ 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改建 ❖ 肝变形、变硬 ❖ 门静脉高压 ❖ 肝功能损害
肝硬化- 病理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 临床与病理 ❖ 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在原发病基础上多出现肝大,
高血脂症。 ❖ 根据脂肪浸润程度和范围,脂肪肝分为弥漫性和
局灶性脂肪肝。 ❖ 大体病理可见肝大,肝脂肪含量可高达40%-50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肝脏密度异常:
❖ 肝内胆管积气 最常见原因为外科术后 ❖ 门脉积气 常见肠系膜坏死,小儿坏死性小肠; ❖ 肝实质积气 产气杆菌引起的肝脓肿 ❖ 弥漫性肝密度增高 原发或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症; ❖ 肝内局限性钙化
肝硬化-CT表现
❖ 早期肝硬化患者CT表现可为正常或增大。 ❖ 中晚期表现为: ❖ ①肝缩小,全肝萎缩; ❖ ②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 ❖ ③肝叶比例失常,常是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 ❖ ④肝门及肝裂增宽; ❖ ⑤脾增大; ❖ ⑥可伴有腹水。

肝疾病影像ppt课件

肝疾病影像ppt课件
SHCC病理诊断尚未统一,中国肝Ca病理协作组
标准: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cm, 或2个结节最大直径之和不超过3cm
·
6
临床表现及治疗
多样化,与大小、部位、生长速度、有无 转移有关
病灶小时,可无症状
进展后,常见症状:肝区疼痛,消瘦乏力,上腹 部包块
80%以上病人α-FP值升高。
治疗手段
肝内占位除了肝腺瘤、HCC可见包膜外。血管瘤、
转移癌,FNH一般无包膜形成
·
29
T2WI
病灶为稍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清楚或不清楚, 其中可见更高信号或低信号
病灶内更高信号可以是坏死,液化、出血、病灶 内扩张的血窦
低信号可以是凝固性坏死,纤维组织或钙化 研究表明:T2WI低信号或等信号的肿瘤分化程
CTA (CT-Arterialgraphy)
利用CT具有较高密 度分辨率的特点, 正确显示病变的血 流动力学改变,以 达到提高诊断率的 目的
由于造影剂用量少, 可以对此验证
·
18
CTAP
CTA
经肠系膜上动脉门脉造影 可见低密度门脉瘤栓。
经肝动脉CT造影可见明
显肿瘤染色;
·
19
CTAP 门静脉造影 4D-Agio
·
11
CT 增强(动脉期)
90%肝癌由肝动脉供血,多血供,动脉期明显强化。
由于病灶中的多伴有液化坏死,强化不均匀,往
往表现为周边强化
动静脉短路是肝癌的特征性表现,门脉强化程度
与主动脉一致(此时门脉、下腔V未强化) HCC伴有脂肪变性或透明细胞变性,其增强密度不
一致
少血供病灶,动脉期不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成
·
28
[包膜]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

2019/11/14
16
肝右叶后上段海绵状血管瘤
MR横断面平扫示肝右叶后上段 内有一分叶状近椭圆形病灶,其 内信号均匀,T1WI(A、B)呈 低信号,T2WI(C~F)呈高信号, 边界清楚,轮廓光滑,大小约 4.0×5.2cm;增强扫描(G)早 期边缘见结节状强化,延迟后 (H~J),病灶内部逐渐填充, 呈均匀高信号
1,肝大小及形态所见与CT相同。 2 , 肝 脏 再 生 结 节 在 T1WI 上 一 般 呈 等 信 号 , 在
T2WI 上呈低信号,当结节有等信号或高信号时,提 示癌变。 3,MR门脉造影可观察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对分流 术和肝移植提供重要术前信息并评价术后分流 情况,代替有创性门脉造影。
2019/11/14
3,动态增强扫描,典型血管瘤早期为边缘增强, 可呈结节状,与血管密度相同。
4,随延迟扫描强化向中央扩展,约数分钟至10 分钟肿瘤与肝组织完全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
5,瘤内血栓或纤维化部份始终为低密度。
6,少数肿瘤从中央开始强化或混合强化。
2019/11/14
14
【影像诊断】
三、MRI
1,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在T1WI像上为均匀稍 低信号,质子像上呈均匀稍高信号。
33
【影像诊断】 二、CT诊断 4,肝硬化表现 5,增强扫描:常规增强扫描只能观察到门静脉期
或肝实质期,肿瘤呈不规则强化, 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中央坏死区 呈裂隙状更低密度区。
2019/11/14
34
【影像诊断】
二、CT诊断 6,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造影剂呈“快进快出”表现。 采用专用压力注射器以2.0~3.0ml/s速度 注射80~100ml对比剂,开始注射后延迟 16~20s开始扫描为动脉期;延迟50~60s开 始扫描为门静脉期;延迟至110~120s扫描 为平衡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可疑部位可薄层(5mm,3mm) 肝CT值:40~~60Hu 窗位:45~55Hu 窗宽:100~200Hu
CT增强扫描
目的:增大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扩大二者的 密度差,使病变显示更清晰及观察病变的血供 情况,可获得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的CT 图像。
造影剂:离子或非离子型的碘剂 常用的造影剂增强方法 静脉滴注法 静脉快速
MRI检查(核磁共振检查)
MRI检查无创,获得冠、横、矢状三个方向图 像,病变可做立体定位,本身可显示门脉及肝 V分支,组织对比度强,可清楚了解大小、形 态、轮廓、内部结构,可通过信号变化、病变 本身特征,诊断良恶性病变。
MRI空间分辨率力差,受呼吸影响,宜产生伪 影,对腹腔内增大淋巴结显示不如CT
动静脉短路:动脉期可见静脉显影,恶性肿瘤多 见,良性少见。
血管造影的异常表现
血管移位:肝内占位性病变,压迫周围血管分离, 拉直或弧状变形,呈“抱球”征,良性多见。
血管扩张:血管型肿瘤的营养血管,较正常扩张 明显。
充盈缺损:肝占位病变,由于正常肝实质密度升 高而形成占位区缺损,多见良性病变,少血管病 变,如囊肿。
常用扫(spi回n 波E )时间)T1,采用 T2采用长TR,较长TE。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 抑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十秒, 采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肝脏形态异常
常见的有: ①肝局限性性膨出 ②对称肝(symmetric liver):肝位于两则膈
下呈“V”字型,胃向右居于中线,常伴有右 位心和脾; ③Riedel氏叶:右叶的一种变异,多见女性, 正常右叶下缘逐渐变小,而Riedel氏叶右肝角 处局部呈球样增大; ④良恶性肿瘤:较大占位均可引起形态改变。
注入法
①肝叶,肝段的划分
②CT对肝脏大小的估计 1cm层厚不超过 15层
③肝脏的密度比脾脏高
④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 前者25%,后 者75%,致肝脏三期表现不同
CT扫描正常表现
密度均匀的实质形,轮廓光滑、整齐, CT值40~60Hu,胆管CT值10~30Hu。
位于肝门附近的静脉、胆管、肝动脉因 粗大易显示,造影增强后,肝内外血管 显示清楚,肝门和肝裂(韧带裂)由于 较多纤维组织及脂肪,显示为低密度。
异常征象
肝脏增大或缩小 普遍增大:肝炎、淤血、胆汁淤积
普遍缩小:肝硬化 肝增大征象 肝角低于髂嵴或增大,钝圆;右肾向下、向后
压移位;右膈升高;结肠肝曲,横结肠压下移; 胃小弯侧压迹,胃向左后移位。
肝脏萎缩 右肾上升高于左肾 胃前庭向上、左移位 十二指肠球高于右侧第12肋骨
肝脏形态异常 多为先天性发育畸形 后天引起的变化 主要是肝硬化所致肝萎缩和代偿性肥大。
血管腔内闭塞:门脉、肝V、大血管突然闭塞, 多为血栓或瘤栓。
侧枝血管形成:循环障碍,门脉高压或栓塞术后 都可,表现为多血管出现。
CT检查
(一)CT平扫(plain CT) 检查前准备 扫描方法:仰卧位,必要时侧卧或俯卧位(防
止胃内气体干扰) 范围:全肝,肝脏上缘到肝角下缘 参数:常规层厚10mm,间隔10mm,连续扫
血管造影的异常表现
血管侵蚀:边缘不整,粗细不均,狭窄闭塞。
肿瘤新生血管:肿瘤供血血管粗细不均,长短不 一,迂曲紊乱的局部血管增多。
肿瘤染色:在毛细血管相表现为肿瘤内部密度增 高。恶性肿瘤密度可浓淡不均,边界不清,良性 多为均匀,边界也清晰。
造影剂潴留:肿瘤内坏死或V扩张,造影剂外溢, 可延长时间停留其中,显示为不规则血管湖,血 管性或恶性肿瘤常见。
肝脏密度异常
肝内胆管积气 最常见原因:胆管与消化 道相通,常见外科术后,Oddi括约肌切 开术,由于胆汁推压,多位于肝门附近, X片可见粗大分支的含气胆管;
门脉积气 常见肠系膜坏死,小儿坏死性 小肠;
肝实质积气 产气杆菌引起的肝脓肿
肝脏密度异常
弥漫性肝密度增高 原发或继发性血色素 沉着症;
正常表现
T1加权、T2加权 均为中等信号,与脾信 号相似 T1WI 肝信号高于脾,T2WI肝信 号低于脾
对肝静脉、门脉显示率达90~100% 无信 号血管影,对肝动脉显示不清 扩张胆管 T1与静脉血管不易区分,T2呈高信号
胆囊 含浓缩胆汁,T1、T2均为高信号 进食或饮酒后,胆汁排空,为低信号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皖医附院CT室 侯书法
肝脏影像学检查的目的
①确定肝内占位性病变并提出定位, 定性诊断。
②鉴别右上腹肿块的来源,以及与周 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
③了解肝的结构和其他病变,如门静 脉高压的原因及程度。
检查技术
X线检查 透视和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主要观察
借助气体、腹部脂肪观察
– 肝下缘、肝角 – 肝脏体积增大 – 形状异常 – 肝内钙化 – 积气 – 脓腔定位
血管造影
肝动脉造影 门静脉造影 肝静脉造影 经皮穿刺门静脉造影 血管造影无绝对禁忌证,对碘过敏、骨
髓病、肝肾衰竭、极度虚弱的病人不宜 采用。
主要应用
发现和诊断小肿瘤或了解占位病变的性 质及其具体范围
血管性病变的诊断 外伤的评估 介入放射学治疗
肝血管造影的正常表现
肝动脉为例,呈树枝状(动脉期),分 布均匀,走行自然,管径由粗变细,比 例匀称。
CT扫描异常征象
低密度病变 肝脏绝大多数病变,多为平扫时是低密度,少
数为等密度,多为单或多发的低密度灶,CT值 介于水和正常肝组织之间 良性:边界清楚整齐 恶性:模糊不清 低密度中可有更低密度病灶, 多为坏死或脓肿的液性成分 低密度灶也可出现 高密度,CT值不同,可以区分出血或钙化
肝内局限性钙化 单发或多发,多见结核 性肉芽肿,粟粒性或结节状缺影,大小 不一。 寄生虫钙化:肝包虫最多见,壁 钙化呈蛋壳样或环形。 肿瘤性钙化:血 管瘤为放射条索状。 肝内胆管阳性结石 影。 门脉血栓或肝动脉瘤:环状钙化。
CT扫描异常征象
低密度改变 造影增强改变 高密度改变 淋巴结肿大 腹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