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药对

合集下载

中药药对190种

中药药对190种

上一篇:中药材别名大全 ...下一篇:中药药对190法|返回日志列表中药药对190法续∙分享∙转载∙复制地址山外山 2011年01月08日 18:50 阅读(37) 评论(0) 分类:医药天地∙举报∙字体:中▼o小o中o大二、相反药对(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桂枝白朮 10g 1. 营卫,2. 发汗止汗,3. 有扶正祛邪之妙。

适用于太阳中风病及表虚客邪之证。

2.白芍剂量倍于桂枝组成药对,功擅调和阴阳,和中止痛,适用于太阳病误下腹痛、血虚挟寒之脘腹痛。

黄耆防风 10-15g;10g 补气固表,祛风解表。

有固表不恋邪,解表不伤正之妙。

适用于体虚感冒。

附子麻黄 3-5g;10g(先煎20分) 温阳解表,内温真阳,外散风寒,补中有发,发中有补。

薄荷玉竹 5-8g(后下);10-15g 育阴清热解表,适用于阴虚体质的风热表证。

人参石膏 1:3(党参、太子参10g;石膏30g) 益气清热,有补虚不恋邪,清热不伤正之妙,适用于热盛津伤或温病余热未清损及津气的病证。

病重正气欲脱者,用别直参或西洋参为宜。

五味子制大黄 6g;10-15g 滋肝阳、清湿热、降血清转氨酉每,降后无反跳。

有益肝不恋湿热,祛邪不伤正之妙。

适用于虚实夹杂证见单项血清转胺酉每增高证。

生地黄柏 15g;10g 清热泻火,滋补肾阴,有滋肾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肾虚挟湿热之痿痹病。

当归大黄 10g;生大黄5-10g;制大黄10g 养血祛痰,适用于血虚血瘀证。

黄耆葶苈子 10-15g 益气泻肺,补泻兼行、寒温并调、升降同施之妙,适用于肺虚痰盛之肺胀、心悸证。

白朮泽泻 10g:20g 健脾涤饮,适用于饮邪眩晕病证。

牡蛎椿根皮生、煅牡蛎并用各30g:10-20g 养阴清热,愈带止崩。

既清下焦湿热以祛邪,又养肝肾以固涩,有养阴不滞邪,祛邪不耗阴之优。

适用于阴虚湿热下注之崩带病证。

山药牡蛎生、煅各30g:30-60g 清热而无苦寒伤脾之害,养阴却无滋腻泥膈之虑,止泄又无兜涩恋邪之虞。

(完整word)中药药对配伍

(完整word)中药药对配伍

第一章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

主治肺热咳喘。

4.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

主治风寒表虚有汗。

5.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

主治寒饮咳喘日久。

二.辛凉解表药1.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2.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

善治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3.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

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4.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

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

治阴虚火旺效佳。

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

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

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

治湿热黄疸效佳。

二.清热燥湿药1。

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

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

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3。

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

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4。

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

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三.清虚热药1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

2。

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3.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4.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

治阴虚外感.第三章泻下药一.攻下药1。

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

12种中草药药对的搭配,及其各自的药效与作用详解!

12种中草药药对的搭配,及其各自的药效与作用详解!

12种中草药药对的搭配,及其各自的药效与作用详解!
1.党参+黄耆:益气、补脾肺,适用于脾肺气虚证。

党参
2.桂枝+黄耆:补益卫阳之虚、中气不足,适用于血痹、中虚挟寒之脘痛病证。

有温阳补中之效。

3.桂枝+人参:通阳补气、宣阳化阴,适用于营卫不和虚寒证。

4.生姜+大枣:在表可以调和营卫、扶正祛邪;在里则温补脾胃;适用于风寒、风湿表虚证及中虚脘痛。

5.熟地+ 当归:养血填精,适用于精血不足证。

当归
6.熟地+白芍:补血填精,适用于精血虚弱证。

此药对主静守纯养,阳气未衰,脾运尚健时,方为合适。

7.当归+丹参:补血活血通经,适用于闭经、月经过少病。

8.鸡内金+白朮:补脾健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病证。

白朮
9.蜈蚣(吞服效佳)+当归:扶正养血、祛风通络,适用于虚痹证。

此药对与蜈蚣、白花蛇药对相比,均有通络治病效用,此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彼药对之通络搜邪力强。

10.附子+人参:大温大补、回阳救脱,适用于阳气欲脱病证。

11.玉竹 +生地:滋阴养津,适用于肺阴亏损之干咳、阴虚津涸之消渴、阴亏失养之痹证。

此药对为纯阴药对,胃阳尚健时可用之,否则需和他药配合。

12.麦冬+ 天冬:滋养肺胃肾之阴,适用于阴虚之消渴、干咳病。

胃家素寒者应慎用。

对药

对药
3清肺祛痰 药物配对:黄连 — 贝母、白矾,如白矾散;知母 — 贝母,如二母散。
4清肺解毒 药物配对:板蓝根 — 马勃、玄参,如普济消毒饮;银花 — 连翘、大黄,
如消黄清凉散;黄连 — 黄芩、栀子,如消黄散。
5清肺解表 药物配对:银花 — 连翘、荆芥,如银翘散;桑叶 — 杏仁,如桑杏汤。
6清肺利咽 药物配对:牛蒡子 — 桔梗、甘草,如银翘散。
4温肾纳气 药物配对:附子 — 苏子,如三子下气汤。
5 补肾催情 药物配对:菟丝子 — 淫羊藿、阳起石,如催情散。
6温肾缩尿 药物配对:益智仁 — 山药、乌药。
7温肾利水 药物配对:附子 — 茯苓,如真武汤;怀牛膝 — 车前子。
8温阳发表 药物配对:附子 — 麻黄、细辛,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6 清心祛暑 药物配对:香薷 — 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 — 甘草,如六一散。
7清心洗痰 药物配对:黄连 — 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 — 天竺黄, 如天竺黄散。
8交通心肾 药物配对:黄连 — 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1温心壮阳 药物配对:附子 — 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2温心通脉 药物配对:附子 — 干姜,如四逆汤。
8宣肺行水 药物配对:麻黄 — 白术;桂枝 — 防己。
(三)润肺
1润肺清热 药物配对:知母 — 贝母、玄参,如知母散;沙参 — 麦冬、天花粉,如沙参麦冬汤。
2润肺生津 药物配对:麦冬 — 生地、知母,如清肺润肠散;麦冬 — 沙参、玉竹,如沙参麦冬汤。
3润肺止咳 药物配对:麦冬 — 杏仁、枇杷叶,如清燥救肺汤;款冬花 — 紫苑,如黄柏散。
8疏肝活血 药物配对:柴胡 — 桃仁,如血府逐淤汤;川楝子 — 郁金。

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

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

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方剂,其中均包涵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

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

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

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总结常用药对于后,供读者参考。

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

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

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中药药对大全

中药药对大全

[转] 中药药对大全,大家好好瞧瞧,以后好好掌握运用!一、相须药对1、麻黄桂枝2、荆芥防风3、辛夷苍耳子4、葱白豆豉5、菊花桑叶6、大黄芒硝7、石膏知母8、代赭石石膏9、鲜芦根鲜竹叶10、甘草桔梗11、金银花连翘12、田基黄垂盆草13、天癸子土贝母14、鱼腥草野养麦根15、虎杖红藤16、黄连黄芩17、黄连山栀18、黄柏知母19、鲜石斛鲜生地20、鲜茅根茅花21、赤芍丹皮22、皂荚明矾23、藿香佩兰24、藿香猪胆汁25、生姜枳实26、制半夏干姜27、石菖蒲远志28、石菖蒲制南星29、制半夏获苓30、浮萍木贼草31、蝼蛄蟋蟀32、茯苓猪苓33、路路通地龙34、马鞭草王不留行35、石打穿刘寄奴36、槟榔获苓皮37、娱蚣白花蛇38、威灵仙葛根39、海桐皮 ?莶草40、秦艽晚蚕沙41、附子肉桂42、附子干姜43、桂枝附子44、枣仁柏子仁45、龙骨牡蛎46、磁石珍珠母47、旋复花代赭石48、全蝎蜈蚣49、地龙僵蚕50、川芎露蜂房51、全蝎露蜂房52、僵蚕蝉衣53、代赭石牛膝54、陈皮青皮55、枳实厚朴56、香附川楝子57、延胡索川楝子58、柴胡郁金59、川楝子路路通60、槟榔沉香61、小茴香沉香62、莪术三棱63、鸡内金三棱64、桃仁红花65、五灵脂蒲黄66、泽兰益母草67、乳香没药68、三七血竭69、水蛭虻虫70、麦芽谷芽71、款冬紫菀72、牡蛎玄参73、威灵仙制半夏74、党参黄芪75、桂枝黄芪76、桂枝人参77、生姜大枣78、熟地当归79、熟地白芍80、当归丹参81、鸡内金白术82、蜈蚣当归83、附子人参84、玉竹生地85、麦冬天冬86、何首乌仙灵脾87、益智仁补骨脂88、蛤蚧紫河车89、菟丝子杞子90、山茱萸山药91、仙灵脾仙茅92、蛇床子石楠叶93、肉苁蓉巴戟天94、覆盆子紫石英95、鹿角巴戟天96、紫河车鹿角97、赤石脂禹余粮98 木蝴蝶凤凰衣99、硼砂乌梅100、柴胡升麻101、槟榔常山102、槟榔南瓜子103、葛花枳?子104、威灵仙金钱草105 黄芩白术二、相反药对(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106、桂枝白芍107、黄芪防风108、附子麻黄109、薄荷玉竹110、人参石膏111、五味子制大黄112、生地黄柏113、当归大黄114、黄芪葶苈子115、白术泽泻116、牡蛎椿根皮117、山药牡蛎118、山茱萸石韦119、黄芪防己120、白术枳实121、白术槟榔122、党参石菖蒲123、太子参合欢皮124、鸡血藤海风藤125、益智仁萆?126、黄芪槟榔127、白术莪术128、人参莱菔子129、白芍赤芍130、楮实丹参131、生地地骨皮132、锁阳忍冬藤133、龟版铁扫帚134、鹿角霜地鳖虫135、鳖甲穿山甲136、续断川牛膝137、桑寄生丝瓜络138、阿胶黄连139、川贝母浙贝母140、阿胶石膏(二)寒热相反药对141、石膏麻黄142、石膏桂枝143、羚羊角桂枝144、大黄附子145、黄连吴萸146龟版鹿角147、瓜蒌薤白148、黄连干姜149、黄芩制半夏150、黄连制半夏(三)升降相反药对151、肉桂黄连152、柴胡黄芩153、柴胡制半夏154、佩兰钩藤155、白蒺藜骨碎补156、桔梗槟榔157、葛根槟榔158、荆芥大黄159、夏枯草牡蛎160、麻黄地龙(四)润燥相反药对161、杏仁制半夏162、玄参苍术163、生地苍术164、麦冬制半夏(五)散敛相反药对165、细辛五味子166、干姜五味子(六)其她相反药对167、桂枝炙甘草168白芍炙甘草169、槟榔丹参170、桂枝当归171、蜈蚣白芥子172、威灵仙地龙173、黄连木香三、相使药对174、附子磁石175、获苓桂枝176、饴糖桂枝177、石菖蒲郁金178、石菖蒲川贝母179、吴萸槟榔180、鸡内金槟榔181、大黄桃仁182、栀子豆鼓183、鸡内金柴胡184、代赭石党参185、黄芪获苓皮186、石膏牛膝187、石膏升麻四、十八反、十九畏药对188、海藻甘草189、甘遂甘草190人参五灵脂。

(完整word版)中药药对190种

(完整word版)中药药对190种

中药药对190 种中药配对用法虽然是转贴但是觉得很好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尤其是最后的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用药方法值得思考一、相须药对A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 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 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 先煎;15~30g 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 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 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R: d0 ` y" ~' d% @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中药药对药歌诀

中药药对药歌诀

中药药对药歌诀
1.相使配伍:利用药物之间具有增强或偏向某一方面的作用,使配伍用药的功效更加显著,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黄芪与茯苓相使配伍,可增强益气健脾利湿的功效,治疗脾胃气虚、水肿等病症。

2.相须配伍:利用药物之间相互为用,可以增强疗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知母与黄柏相须配伍,可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口干咽燥、头晕目眩等病症。

3.相杀配伍:利用药物之间具有克制或消除某一方面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生姜与半夏相杀配伍,可消除半夏的毒性,治疗痰湿阻遏气机所致的呕吐、咳嗽等病症。

4.相畏配伍:利用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附子与干姜相畏配伍,可制约附子的毒性,治疗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病症。

5.相反配伍:利用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乌头与半夏相反配伍,可制约半夏的温燥之性,治疗寒痰阻遏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病症。

6.相恶配伍:利用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削弱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单行配伍:即单独使用某一药物进行治疗。

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回阳救逆。

以上是中药药对药歌诀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用药方法。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中药常用药对

中药常用药对

麻黄桂枝:发表解肌散寒,风寒实证。

相须。

麻黄杏仁:宣肺平喘,邪热雍肺,咳喘。

相使。

麻黄石膏:清泻肺热平喘,邪热雍肺,咳喘。

相使。

麻黄熟地:麻得地不躁,地得麻不腻,散寒通络治阴疽,滋阴平喘,治肺肾阴虚咳喘。

相使。

麻黄附子:温经通络,助阳散寒,阳虚外感或风寒痹痛。

相使。

麻黄白术:宣肺利水,健脾躁湿,水肿初起或风湿痹证。

相须相使。

桂枝白芍: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外感风寒表虚证。

相使。

桂枝甘草:辛甘化阳,益气同阳,气虚,心阳虚之心悸气短。

相使。

桂枝吴萸:温经散寒,治疗冲任虚寒,少腹痛,月经痛。

相使。

细辛五味子:一散一收,相反相成,治寒饮,喘咳。

相使。

荆芥防风:发表散寒,治外感风寒或风疹瘙痒。

相须。

辛夷苍耳子:疏风、宣肺、通鼻窍,治风寒鼻渊头痛。

相须。

生姜半夏:温胃、化痰、止呕,治寒饮呕吐。

相畏相使。

生姜大枣:养脾胃和营卫,入表药治风寒感冒,入健脾药治胃脘不舒呕吐。

相使。

桑叶菊花:清肺止咳,疏风明目,治风热咳嗽,目赤肿痛。

相须。

菊花枸杞:滋肝肾,清头目,治肝肾不足之头昏眼花。

相使。

葛根升麻:升散透达,治疹出不畅,麻疹初起。

相须葛根黄连:清热止泻,治湿热痢疾。

相须。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治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久痢。

相须。

柴胡枳壳:升清降浊,调和肝脾,治胸闷腹痛,食欲不振,大便不调。

相使。

柴胡黄苓:和解少阳,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

相须。

稀签草臭梧桐:清热活血,去风湿、治热痹。

相须。

附子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下焦命火衰,肾阳不足诸证。

相须。

附子干姜: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治亡阳虚脱,脾肾阳虚泻泄。

相须。

附子白术:温中散寒,健脾躁湿,暖中止痛,止吐泻、消痰饮,也可治疗风湿相搏之关节疼痛。

相使附子黄芪:温阳益气,固表止汗,治阳虚自汗畏冷。

相使。

干姜黄连:辛开苦降,治寒热互结之胃脘痞满、泛酸、泻泄、痢疾。

相使。

肉桂黄柏:温阳坚阴,肾虚小便不利,尿闭。

相使。

黄连吴萸:清热躁湿,泻肝和胃,肝郁化火,横逆犯胃之呕吐吞酸。

易混淆中药药对的鉴别对比

易混淆中药药对的鉴别对比

易混淆中药药对的鉴别对比(33组)(一)药性相近,相辅相成(二)药性相反,相制相约(一)药性相近,相辅相成1、桑白皮、黄苓、芦根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黄苓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止呕除烦,利尿通淋。

三药伍用,善治肺热咳嗽、痰湿壅肺之证,热随三焦小便出,泻火理肺不伤阴。

2、麻黄、桂枝麻黄、桂枝伍用,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麻黄汤。

麻黄善宣肺气,遍彻皮毛,通媵散寒,解肌发汗,利水消肿;桂枝善发汗解肌,透达营卫,扶脾阳达营郁,温经脉宣卫寒。

二药伍用,善治风寒表实证,可增强发汗解表、温化寒痰之功,同奏调和营卫、温经止痛之功。

亦用于各类过敏性皮肤病和免疫性疾病。

3、桑叶、菊花桑叶、菊花伍用,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桑菊饮。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二药协同,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祛火解毒,平肝抑阳之效更强。

用于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咳嗽等。

4、金银花、连翘金银花、连翘伍用,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银翘散。

金银花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又疏散风热,透热达表;连翘泻心经客热,去上焦诸热,为疮家圣药。

二药伍用,均有清热解毒之功,外透热达表,内清里热解毒,还能流通气血,消肿散结止痛。

用于各类风热表证、热毒痈疔等。

5、栀子、淡豆豉栀子、淡豆豉伍用,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

生栀子走气分,泻三焦之郁火,从小便而出,焦栀子外达气分,内入血分,凉血止血,气血两清;淡豆豉解表除烦,下气调中,宣发郁热。

二药伍用,降中有宣,清解相宜,共奏清热除烦、内外并除之功。

用于湿热黄疸、心、烦失眠等。

6、生石膏、知母生石膏、知母伍用,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白虎汤。

生石膏体重而降,辛散透热,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知母上清肺金而泻火,中除胃火滋胃阴,下泻无根之肾火,三焦接顾,虚实两清。

中药中的药对

中药中的药对

1、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2、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3、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5、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6、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7、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8、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9、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10、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11、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2、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4、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15、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7、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9、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0、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21、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22、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3、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

24、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25、大黄得芒硝则润下。

26、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

27、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

28、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

治病有主药,口决要记牢治病一定有主药,不用主药便是错。

火结必要用大黄,枳壳枳实紧跟着。

寒结必要用巴豆,三棱莪术紧跟着。

实结必要用山甲,蝎子蜈蚣紧跟着。

调气必要用木香,摈榔元胡紧跟着。

透坚必要用牙皂,细辛辛夷紧跟着。

破血必要用桃仁,红花赤芍紧跟着。

脾胀必要用干漆,火麻郁仁紧跟着,暖胃必要用硫黄,丹参玉竹紧跟着。

腰疼必要用杜仲,续断艾叶紧跟着。

陷下必要用洋参,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紧跟着。

去虫必要用榧子,芜荑使君紧跟着。

顺气必要用香附,乌药腹毛紧跟着。

通淋必要用斑螫,川漆萆薢紧跟着。

清心必要用黄连,连翘栀子紧跟着。

老痰必要用砒霜,雄黄绿豆紧跟着。

助脾必要用马前,虎骨猴骨紧跟着。

中药药对的英语

中药药对的英语

中药药对,是指经常在临床中药学中用于配伍使用的一组药物,其组分通常都含有两个药物,所以叫药对。

此法对于药量、药性、药效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它不仅仅包含有组合配对的意思,也含有服药治疗等含意。

在这里将列举一些常用的中药药对及其英语表达。

**1.黄芪+白术:**Huangqi (黄芪) and Baizhu (白术) - Huangqi is a tonic herb that strengthens the spleen and lungs, while Baizhu reinforces the spleen and stomach. Together, they are commonly used to enhance the body's resistance and improve digestion.**2.当归+熟地:**Danggui (当归) and Shudu (熟地) - Danggui is a commonly used tonic for women, as it nourishes the uterus and liver, while Shudu nourishes the kidneys and improves blood circulation. Together, they are often used to promote longevity and enhance sexual function.**3.柴胡+黄芩:**Chaihsu (柴胡) and Huangqin (黄芩) -Chaihsu is a popular herbal medicine that increases Qi, while Huangqin has the ability to dispel wind, clear heat, and resolve phlegm. Together, they are used to address digestive problems, headaches, and coughs.**4.陈皮+半夏:**Chenpi (陈皮) and Banxia (半夏) - Chenpi moistens the spleen and stomach, while Banxia dispels wind and relieves coughs. Together, they are commonly used to alleviate nausea, vomiting, and gastric distress.**5.川芎+白芍:**Chuanxiong (川芎) and Baishao (白芍) - Chuanxiong is a popular herbal medicine that increases Qi and promotes blood circulation, while Baishao nourishes the tendons and bones. Together, they are used to address sore joints, muscle pain, and weakness.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药药对的例子,实际上中药药对的组合和功效可能因地区、医生、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中药药对速记表!

中药药对速记表!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中药药对速记表示例,用于记录中药的配伍关系和相互作用:
| 中药名称 | 配伍药物 | 作用/相互作用 | 注意事项 |
| 当归 | 川芎、白芍、炙甘草 | 共同活血、调经 | 孕妇慎用 |
| 人参 | 黄芪、党参 | 共同补气、增强免疫力 | 高血压患者慎用 |
| 黄连 | 黄芩、连翘 | 共同清热、解毒 | 脾胃虚寒患者慎用 |
| 白术 | 炙甘草、茯苓 | 共同健脾、利水 | 大便秘结者慎用 |
| 陈皮 | 枳壳、白芍 | 共同理气、燥湿 | 胃寒者慎用 |
| 当归川芎 | 熟地、白芍 | 共同补血、调经 | 孕妇慎用 |
| 三七 | 丹参、血竭 | 共同活血、止血 | 出血倾向者慎用 |
| 甘草 | 炙甘草、白术 | 共同调和其他药物 | 高血压患者慎用 |
注意事项:
以上仅为简单示例,实际中药药对可能更加复杂和多样。

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注意个体差异和身体状况。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中药,遵循专业的指导和咨询。

中药药对配伍大全,非常简单

中药药对配伍大全,非常简单

中药药对配伍⼤全,⾮常简单临床⽤药要求严谨、精炼。

做到这点,除辩证、⽴法正确外,还需熟悉每味药物的药性及药物间的配伍。

以单味药⽴⽅者为单⽅,但毕竟药少⼒专,不适宜⼤多数疾病药对配伍能体现⼀个⽅剂组成的框架,若⼲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

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总结常⽤药对于后,供读者参考。

⿇黄-----配薄荷 蝉⾐——主解表,散风透疹,治风疹⾝痒。

杏仁⽢草——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风寒感冒、咳嗽⽓喘。

杏仁厚朴——主⾏⽓降逆,⽌咳平喘,肺⽓壅滞,咳喘⽓逆证。

⽩术 ⽣姜——主发汗解表、利⽔消肿,治⽔肿兼表证,⼩便不利。

桂枝-----配茯苓 ⽩术——主通阳化⽓,治⽔湿内停,痰饮咳喘,⼩便不利。

猪苓 泽泻——主通阳化⽓,利⽔消肿,治⽔肿,⼩便不利。

附⼦ ⽩术——主温阳利⽔,治阳虚⽔停,四肢浮肿。

防风-----配羌活 防⼰——主胜湿祛风,治周⾝痹痛。

黄芪 ⽩术——主益⽓健脾,固表⽌汗,治表虚⾃汗及体虚易感。

荆芥 ⽩芷——主温中散寒,治风寒感冒及恶寒发热者。

羌活-----配独活 灵仙 ——主祛风湿,治周⾝风湿疼痛者。

防风 防⼰——主祛风胜湿,治风湿痹症疼痛。

公英 蓝根——主祛风解表,治风热表证。

防风 ⽩芷——主祛风解表⽌痛,治感冒风寒 恶寒发热,头⾝疼痛。

川芎细⾟——主祛风解表⽌痛,治头、项、上肢疼痛。

藁本 苍术——主治风寒湿邪,风湿痹症,肢体疼痛。

细⾟-----配⿇黄 附⼦——主发散风寒,祛风⽌痛,治外感风寒,阴寒内盛。

羌活 ⽩芷——主祛风⽌痛,治风寒头痛。

⽩芷 ⽯膏——主祛风⽌痛,治风⽕⽛痛。

⼲姜 半夏——主温肺化痰,治痰多咳嗽,痰稀⾊⽩。

丁⾹ 五倍⼦——主治早泄(⽤95%酒精15毫升浸泡15天,⾏房前涂擦于阴茎头部约1—3公分后⾏房)紫苏-----配⾹附 陈⽪ ——主发表散寒,⾏⽓宽中,治风寒感冒兼有⽓滞。

藿⾹陈⽪——主⾏⽓宽中,解郁⽌呕,治⽓郁不畅,胸闷呕吐。

中药药对大全

中药药对大全

[转] 中药药对大全,大家好好看看,以后好好掌握运用!一、相须药对1.麻黄桂枝2.荆芥防风3。

辛夷苍耳子4.葱白豆豉5。

菊花桑叶6.大黄芒硝7。

石膏知母8。

代赭石石膏9。

鲜芦根鲜竹叶10。

甘草桔梗11.金银花连翘12.田基黄垂盆草13.天癸子土贝母14.鱼腥草野养麦根15。

虎杖红藤16。

黄连黄芩17。

黄连山栀18.黄柏知母19。

鲜石斛鲜生地20.鲜茅根茅花21.赤芍丹皮22。

皂荚明矾23.藿香佩兰24。

藿香猪胆汁25。

生姜枳实26.制半夏干姜27.石菖蒲远志28。

石菖蒲制南星29。

制半夏获苓30.浮萍木贼草31。

蝼蛄蟋蟀32.茯苓猪苓33。

路路通地龙34.马鞭草王不留行35。

石打穿刘寄奴36.槟榔获苓皮37.娱蚣白花蛇38.威灵仙葛根39。

海桐皮 ?莶草40。

秦艽晚蚕沙41。

附子肉桂42。

附子干姜43。

桂枝附子44。

枣仁柏子仁45。

龙骨牡蛎46。

磁石珍珠母47.旋复花代赭石48.全蝎蜈蚣49。

地龙僵蚕50。

川芎露蜂房51。

全蝎露蜂房52。

僵蚕蝉衣53。

代赭石牛膝54。

陈皮青皮55.枳实厚朴56。

香附川楝子57.延胡索川楝子58.柴胡郁金59.川楝子路路通60.槟榔沉香61。

小茴香沉香62。

莪术三棱63.鸡内金三棱64。

桃仁红花65。

五灵脂蒲黄66.泽兰益母草67。

乳香没药68.三七血竭69。

水蛭虻虫70.麦芽谷芽71.款冬紫菀72。

牡蛎玄参73。

威灵仙制半夏74.党参黄芪75。

桂枝黄芪76。

桂枝人参77。

生姜大枣78。

熟地当归79。

熟地白芍80.当归丹参81.鸡内金白术82。

蜈蚣当归83。

附子人参84。

玉竹生地85.麦冬天冬86。

何首乌仙灵脾87.益智仁补骨脂88。

蛤蚧紫河车89。

菟丝子杞子90.山茱萸山药91.仙灵脾仙茅92。

蛇床子石楠叶93.肉苁蓉巴戟天94。

覆盆子紫石英95.鹿角巴戟天96。

紫河车鹿角97。

赤石脂禹余粮98 木蝴蝶凤凰衣99。

硼砂乌梅100。

柴胡升麻101。

槟榔常山1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医大中医学常用中药组合
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麻黄、桂枝
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麻黄、杏仁
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桔梗、杏仁
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生姜、大枣
透达疹毒的常用组合:升麻、葛根
通治一身风寒湿邪的常用组合:羌活、独活
畅通气机、宽胸利膈的常用组合:川芎、柴胡
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麻黄、附子
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的常用组合:附子、细辛
回阳救逆的常用组合:附子、干姜
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石菖蒲与远志、茯苓合用益气固表、敛阴潜阳:煅牡蛎、生黄芪
补肾固精的常用组:沙苑蒺藜、芡实
滋阴清热止血的常用组合:龟板、黄芩、白芍
清心开窍、凉血解毒的常用组合:牛黄、水牛角、麝香
清心凉肝,开窍熄风的常用组合:犀角、羚羊角、麝香
化瘀散结止痛的常用组合:五灵脂、蒲黄
清宣润肺的常用组合: 石膏、麦冬、桑叶
润肺滋肾,金水并补的常用组合: 百合、生地、熟地
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茯苓、桂枝
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茯苓、白术
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桂枝、白术
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橘红、茯苓
清热化痰,散结开痞的常用组合:半夏、瓜蒌
润肺清热化痰的常用组合:瓜蒌、贝母
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五味子、干姜、细辛
方中药对的作用
1. 麻黄汤中麻黄配杏仁的作用是:宣肺平喘
2. 桂枝汤中桂枝配白芍的作用是:调和营卫
3. 小青龙汤中细辛\干姜\五味子相配的作用是:温肺化饮,敛肺平喘止咳
4. 桑菊饮中中桔梗配杏仁的作用是:宣肺止咳
5. 大承气汤中大黄配芒硝的作用是:峻下热结
6. 小柴胡汤中柴胡配黄芩的作用是:和解少阳
7. 四逆散中柴胡配枳实的作用是:疏肝理脾
8. 逍遥散中柴胡配当归\白芍的作用是:疏肝养血
9. 半夏泻心汤中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相配的作用是: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散结除痞
10. 白虎汤中石膏配知母的作用是:清热生津
11. 清营汤中银花\连翘\黄连\竹叶相配的作用是:透热转气
12. 清胃散中黄连配升麻的作用是:清散胃热
13. 玉女煎中石膏配熟地的作用是:清胃滋阴
14. 青蒿鳖甲汤中青蒿配鳖甲的作用是:养阴透热
15. 理中丸中干姜配人参的作用是:温中补虚.
16. 四逆汤中附子配干姜的作用是:回阳救逆
17. 当归四逆汤中当归配桂枝的作用是: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18. 补中益气汤中黄芪配柴胡\升麻的作用是:补气升阳
19. 四物汤中当归配熟地的作用是:补血和血
20. 当归补血汤中黄芪配当归的作用是:补气生血
21. 朱砂安神丸中朱砂配黄连的作用是:清心镇惊安神
22. 酸枣仁汤中酸枣仁配川芎的作用是:养血调肝安神
23. 半夏厚朴汤中半夏配厚朴的作用是:化痰行气散结
24. 旋复代赭汤中旋复花配代赭石的作用是:化痰降逆止噫.
25. 血府逐瘀汤中柴胡\桔梗\枳壳相配的作用是:调畅气机,促进血行.
26. 黄土汤中灶心黄土配白术的作用是:温补脾阳,止血
27. 羚角钩藤汤中桑叶配菊花的作用是:清散肝热而平肝阳
28. 镇肝熄风汤中牛膝配代赭石的作用是:平降气血,降折抗阳
29. 镇肝熄风汤中茵陈、麦芽、川楝子相配的作用是:清泻肝阳之有余,条达肝气之郁滞
30. 杏苏散中杏仁配苏叶的作用是:轻宣燥凉,润燥止咳
31. 桑杏汤中桑叶配杏仁的作用是:清宣燥热,润燥止咳
32. 清燥救肺汤中桑叶配石膏的作用是:清宣燥热,生津止渴
33. 麦门冬汤中麦门冬配半夏的作用是:滋养肺胃,降逆和胃
34. 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相配的作用是:宣上,畅中,渗下
35. 苓桂术甘汤中苓桂相配的作用是:温阳渗湿以化饮
36. 真武汤中附子配茯苓的作用是:温阳利水
37. 二陈汤中陈皮配半夏的作用是: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38.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与天麻相配的作用是:化痰熄风以止眩晕
39. 阳和汤中熟地黄配鹿角胶的作用是:温阳补血,填精补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