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类方剂学期末考试考点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31ac86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1.png)
以下是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解表剂
辛温解表:主治表实证,代表方剂为麻黄汤。
辛凉解表:主治表热证,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扶正解表:主治虚人感冒,代表方剂为败毒散、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葳蕤汤。
泻下剂
寒下:代表方剂为大承气汤。
温下:代表方剂为温脾汤。
润下:代表方剂为麻子仁丸。
攻补兼施:代表方剂为黄龙汤。
和解剂
和解少阳: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
调和肝脾:代表方剂为逍遥散。
调和肠胃:代表方剂为半夏泻心汤。
清热剂
清气分热:代表方剂为白虎汤。
清营凉血:代表方剂为清营汤。
清热解毒:代表方剂为黄连解毒汤。
清脏腑热:代表方剂为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
清热祛暑:代表方剂为藿香正气散、六一散。
清退虚热:代表方剂为青蒿鳖甲汤。
温里剂
温中祛寒:代表方剂为理中丸、小建中汤。
温肾散寒:代表方剂为四逆汤。
补益剂
补气:代表方剂为四君子汤。
补血:代表方剂为四物汤。
气血双补:代表方剂为八珍汤、炙甘草汤。
补阴:代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补阳:代表方剂为肾气丸、右归丸。
方剂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方剂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56749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7.png)
方剂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方剂的基本组成原则?A. 君药B. 臣药C. 佐药D. 使药E. 引药答案:E2. 以下哪个方剂属于清热剂?A. 六味地黄丸B. 四君子汤C. 银翘散D. 理中丸E. 桂枝汤答案:C3. 以下哪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A. 麻黄汤B. 桂枝汤C. 银翘散D. 理中丸E. 六味地黄丸答案:B4. 以下哪个方剂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A. 四君子汤B. 四物汤C. 六君子汤D. 理中丸E. 桂枝汤答案:A5. 以下哪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旺?A. 六味地黄丸B. 四君子汤C. 银翘散D. 理中丸E. 桂枝汤答案:A二、填空题1. 方剂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科。
答案:方剂的组成、配伍、作用、应用、变化2. 方剂的配伍原则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臣佐使、相须、相使、相畏3. 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参、白术、茯苓、甘草4. 银翘散主要用于治疗______。
答案:风热感冒5. 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治疗______。
答案:肾阴虚三、简答题1. 简述方剂学中的“君臣佐使”原则。
答案:方剂学中的“君臣佐使”原则是指方剂中药物的配伍关系。
君药是方剂中的主药,起到治疗疾病的主要作用;臣药是辅助君药,增强君药的疗效;佐药是协助君药和臣药,起到调和作用;使药是引导其他药物到达病变部位,或有其他特殊作用。
2. 请列举四君子汤的主治和作用。
答案: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大便溏泄等症状。
四、论述题1. 论述方剂学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
答案:方剂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药物的合理配伍,形成了具有特定治疗作用的方剂。
方剂学不仅体现了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而且通过方剂的灵活运用,可以针对不同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
方剂学期末重点整理
![方剂学期末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4296a86137ee06eff918be.png)
01—方剂(概念): 又称处方是再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当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 用法妥善配伍而成的处方02—方剂学(概念): 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课程之一03—《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04—《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史上第一部政府组织集体编写的中成药典05—《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称为“方书之祖”06—《普剂方》我国现存古代最大一部载要最多的方书07—《伤寒明理论.药方论》首部依据君臣左使剖析组方原理总论08—方剂与治法(概念): 盖扩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09—何谓“八法”: 汗` 吐` 下` 和` 清` 温` 消` 补方剂的分类(内容多)10—何谓“七方”: 大` 小` 缓` 急` 奇` 偶` 复11—何谓“十剂”: 宣` 通` 补` 泄` 轻` 重` 滑` 涩` 燥` 实12—方剂的组成目的: (1)增强药效(2)综合药效(3)产生新药效(4)制约烈毒性13—何谓“君臣佐使”:(1)君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缺少的(2)臣有两种意义: ㆒辅助君药加强主病或主证的药物㆓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3)佐有三种意义: ㆒佐助药协助君臣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㆓佐制药消除或减缓君臣毒性㆔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4)使有两种意义: ㆒引药归经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㆓调和诸药即具有调和诸药的药物14—方剂的组成变化: (1)药味加减的变化(2)药量加减的变化(3)剂型更换变化15—剂型最常用有二: (1)汤剂—把药物用水浸透兼煮一定时间然后去渣取汁(2)散剂—将药物研碎均匀混合成的干燥粉末16—服药时间: 病在上焦宜食后服; 病再下焦宜食前服; 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 安神剂宜临睡时服;对肠胃有刺激性的宜食后服17—麻黄桂枝大黄石膏大枣柴胡分别在各方中作用18—类方比较—(01)—败毒散v.s九味羌活汤(02)—三承气汤比较(03)—小柴胡汤v.s蒿芩清胆汤(04)—四逆散v.s 逍遥散(05)—小柴胡汤v.s大柴胡汤(06)—白头翁汤v.s葛根芩連湯(07)—白头翁汤v.s芍药汤(08)—理中丸v.s吴茱萸汤(09)—四逆散v.s四逆汤v.s当归四逆汤(10)—四君子汤v.s补中益气汤(11)—六味地黄丸v.s大补阴丸(12)—真人养脏汤v.s四神丸(13)—固冲汤v.s归脾汤(14)—安宫牛黄丸v.s紫雪v.s至宝丹(15)—苏子降气汤v.s定喘汤v.s小青龙汤(16)—黄土汤v.s理中丸(17)—黄土汤v.s归脾汤(18)—羚角钩藤汤v.s镇肝熄风汤(19)—养阴清肺汤v.s百合固金汤(20)—真武汤v.s实脾散(21)—保和丸v.s健脾丸(22)—枳实导滞丸v.s枳实消痞丸。
方剂学期末复习要点
![方剂学期末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cf60c8da38376baf1faeb1.png)
方剂学期末复习要点总论部分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为主)、方剂的配伍规律、方剂的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方剂:中医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药物配伍,酌定剂量、确定适宜剂型及用法而成的处方。
治法:治疗方法。
辩证审因后,在治则指导下,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太平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普济方》、《医方集解》、《中医方剂大辞典》各方书的朝代、作者、历史价值。
我国现存最早方剂著作--《五十二病方》方剂史载方最多的著作--《普济方》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著是:《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其书称之为“方书之祖”,其方称作“经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方书《太平圣惠方》第一部由政府编修的中成药药典的方剂专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法与方剂的关系: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从医学发展上看,治法来源于方剂。
方剂和治法的关系: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
方剂组方原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谓:“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君臣佐使的含义:君:针对主病因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
臣:两种意义: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方剂的变化形式:1、药味加减;2、药量增减;3、剂型更换;4、药味、药量同时加减。
现代方剂分类法:根据治法(功效)为主,结合病证。
“七方”源于《黄帝内经》,是以组成为依据的方剂分类法,具体指:大、小、缓、急、奇、偶、复。
(完整版)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完整版)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eb630f0ddccda38366baf20.png)
方剂学讲稿绪言1、什么是方剂?方----治疗方法;剂----剂型、剂量。
通过辨证,决定治法,选用药材,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配伍组合,拟定每一药的用量制成一定的剂型,就是方剂。
也称处方或汤头。
2、什么是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具有悠久而长远的历史,其发展轨迹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
学习和了解方剂学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或有志于从事中医研究及临床的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部方书,在这本据推断至少是公元前三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
明代的《普济方》,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巨著。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第二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
概括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第二节常用治法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他在《医学心语》中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
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
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1、汗法2.吐法3.下法4.和法5、清法6.温法7.消法8.补法第三章方剂的分类清·汪昂著《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功能分类法。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第一节方剂的配伍目的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第二节方剂的基本结构方剂的基本结构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这里的君、臣、佐、使说的就是方剂的基本结构。
因此方剂的基本结构就是指方剂是由君、臣、佐、使这四类具有不同作用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成。
期末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期末方剂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cb349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2.png)
期末方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方剂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的配伍原理和制剂方法的学科B. 方剂学研究的对象仅限于中药方剂C. 方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方剂的成药原理和疗效评价D.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学科之一2. 在中药方剂中,用具体剂量表示每味药物所占的比例,是指()。
A. 合计剂量B. 煎煮剂量C. 各味药物剂量D. 煎后剂量3. 决定中药煎煮剂量的因素有()。
A. 药物种类和性质B. 煎煮时间和煎煮器具C. 煎煮水量和火候掌握D. 承受容器的材质和规格选择4.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材的炮制包括以下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炙B. 炒C. 水炖D. 晒干5. 中药方剂的配伍原则之一是病位相应,其含义是()。
A. 药物与疾病部位相吻合B. 药物与证候相符合C. 药物与疾病病机关系相关D. 药物与临床症状相对应二、问答题1. 请简述方剂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的配伍原理和制剂方法的学科。
其研究的内容包括方剂的组成、配伍原则、煎煮方法、炮制工艺等方面。
方剂作为中药的主要使用形式,具有较为复杂的配伍关系和制剂工艺,方剂学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疗效评价以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请介绍方剂中常见的服用方式及其原因。
方剂中常见的服用方式有煎服、煮沸、水煎等。
这些服用方式主要是因为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需要经过煎煮处理才能充分释放,以便发挥药效。
煎服可以使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于水中,便于人体吸收。
煮沸则能够更好地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并使其在浓缩后更易于服用。
水煎是通过煮沸后稍加浓缩,使草药煎煮剂量减少,方便患者服用。
三、论述题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对于中药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方剂的配伍原理和制剂方法。
配伍原理指的是中药方剂中各味药物的搭配比例和组合方式,以求达到药物协同作用和增强疗效的目的。
方剂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山西中医药大学
![方剂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山西中医药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6f7cc41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9.png)
方剂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山西中医药大学1.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以防止药病格拒。
()答案:对2.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以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答案:对3.《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答案:对4.解表剂属于汗法, 其目的仅在于发汗。
()答案:错5.桂枝汤不仅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 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 兼有微恶风寒等症, 皆可酌情使用。
()答案:对6.常用治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答案:对7.治法是组方的依据, 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答案:对8.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答案:对9.半夏泻心汤证, 属痰热互结所致的胸痹。
()答案:错10.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答案:对11.银翘散和桑菊饮中共有的药物是()答案:连翘###桔梗###芦根12.逍遥散的组成中有: ()答案:当归###柴胡###白芍###白术###茯苓13.逍遥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答案:血虚###肝郁###脾弱14.与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的脏腑是()答案:肾###肺###三焦###脾15.治疗阳虚失血病证的方剂是()答案:黄土汤###理中丸16.大承气汤中芒硝的用法是: ()答案:冲服17.五苓散的主治证为()答案:痰饮###蓄水证18.臣药的含义有()答案: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症19.四逆散的主治证是: ()答案:阳郁厥逆证20.逍遥散中健脾的药物是: ()答案:茯苓###白术21.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证体现下列哪种治法()。
答案:甘温除热法22.小建中汤中饴糖的作用是()答案:益脾气###缓急止痛###养脾阴###温中焦23.下列属于方剂组成变化的有()答案:麻黄汤去麻黄###小承气汤去大黄###厚朴三物汤去厚朴24.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的药味完全相同, 但通脉四逆汤的用量是()答案:干姜、附子用量较大25.猪苓汤的病机是()答案:水热互结伤阴26.平胃散的功用是()答案:燥湿运脾,行气和胃27.逍遥散中用薄荷的意义是: ()答案:疏散条达28.在服法要求“香气大出, 即取服, 勿过煮”的方剂是()答案:银翘散29.猪苓汤中阿胶的作用是()答案:润燥滋阴30.白虎汤中的君药是()答案:生石膏31.五苓散的组成是()答案:猪苓、泽泻、茯苓、桂枝、白术32.药物组成中包含有四物汤的方剂是()。
方剂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方剂期末复习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42e9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9.png)
理血方剂
总结词
主要用于调理血分,治疗血瘀等症状。
详细描述
理血方剂多由活血化瘀药组成,如桃仁、红花等,具有活血 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血瘀、痛经等症状。
祛湿方剂
总结词
主要用于祛除体内湿邪,治疗湿证。
详细描述
祛湿方剂多由利水渗湿药组成,如茯苓、泽 泻等,具有利尿消肿、健脾祛湿的作用,用 于治疗水肿、泄泻等症状。
03
方剂的配伍与运用
方剂配伍原则
君臣佐使原则
君药为方剂中的主药,臣药为 辅药,佐药为协助臣药的药, 使药为引导药物到达病所的药
。
相须相使原则
利用药物的相互配合,使君药 的药效得到增强或产生新的功 效。
相反相成原则
利用药物的相互克制,以制约 药物的偏性或副作用,达到治 疗的目的。
阴阳五行原则
根据药物的阴阳五行属性,调 整人体内的阴阳五行平衡。
方剂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目录 Contents
• 方剂学基础知识 • 常用方剂的分类与特点 • 方剂的配伍与运用 • 方剂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 方剂期末复习题与答案
01
方剂学基础知识
方剂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方剂的定义是指由中药饮片按照一定配伍规律组成的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 要形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方剂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02
常用方剂的分类与特点
解表方剂
总结词
主要用于解除表证,即感冒等外感疾 病的初期阶段。
详细描述
解表方剂多由发散解表药组成,如麻 黄、桂枝、紫苏叶等,具有发汗、解 热、镇痛的作用,帮助身体驱除病邪 ,缓解感冒症状。
泻下方剂
总结词
主要用于通便,治疗便秘等肠道问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中医学”《方剂学Z》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中医学”《方剂学Z》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https://img.taocdn.com/s3/m/768a1a2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4.png)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中医学”《方剂学Z》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温病后期,阴虚邪伏,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选用:()A.竹叶石膏汤B.青蒿鳖甲汤C.当归六黄D.清骨散E.清营汤参考答案:B2.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而致失眠健忘者,治宜选用:()A.当归补血汤B.健脾丸C.朱砂安神丸D.天王补心丹E.归脾汤参考答案:E3.大秦艽汤的功用是:()A.疏风养血,清热除湿B.祛风清热,养血活血C.祛风化痰,止痉定搐D.祛风扶正,活络止痛E.祛风止痛,清利头目参考答案:B4.玉女煎的功用是:()A.清胃泻火E.清胃滋阴参考答案:E5.方中配用升麻、柴胡以升阳举陷的方剂是:()A.济川煎B.清胃散C.逍遥散D.普济消毒饮E.以上均不是参考答案:E6.下列哪方不是止血的代表方?()A.十灰散B.黄土汤C.四生丸D.生化汤E.槐花散参考答案:D7.最早记载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遣药组方和配伍宜忌等理论的医书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圣济总录》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A8.具有清胃热,滋肾阴功用的方剂是:()D.六一散E.青蒿鳖甲汤参考答案:B9.凉肝熄风的代表方剂是:()A.大定风珠B.龙胆泻肝汤C.羚角钩藤汤D.天麻钩藤饮E.镇肝熄风汤参考答案:C10.凉膈散中含有:()A.调味承气汤B.增液承气汤C.复方大承气汤D.大承气汤E.小承气汤参考答案:A11.最早阐述方剂组成原则的医著是:()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C.《肘后备急方》D.《伤寒论》E.《备急千金要方》参考答案:B12.B.苓桂术甘汤C.防己黄芪汤D.当归拈痛汤E.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参考答案:B13.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症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选用:()A.养阴清肺汤B.咳血方C.大补阴丸D.炙甘草汤E.百合固金汤参考答案:E14.某患者,女,48岁。
方剂期末考点整理
![方剂期末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dd895fa48d7c1c709a1455d.png)
大承气汤-峻下热结,其症痞满燥实俱备,用法先煮枳朴,后下大黄,芒硝烊化。
小承气汤-轻下热结,其症痞满实而不燥,用法三物同煮。
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其症燥实而不痞满,用法先煮二物,芒硝烊化。
5.十枣汤服法:
①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②凌晨空腹服药;
③从小剂量开始,下少次日加量;④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②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伴气短乏力,舌淡,脉虚。
③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解:君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臣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
佐当归养血和营,使气有所依附
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阳气使甘草调和诸药
11.生脉散:三药相和,一补一润一敛,既可补气阴之虚,又可敛气阴之散,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脉气得充,则可复生。
养阴清肺汤治白喉。三仁:杏仁,白蔻仁,薏苡仁。连朴饮君药为芦根。
21.五苓散中桂枝的功用及五苓散的功用主治?
佐桂枝温阳化气,解表。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①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饮入即吐,舌苔白,脉浮。
②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③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等。
*④使药: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者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其在方中之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多选题:
1.桔梗,枳壳共用的方剂:败毒散,桑苏饮,血府逐瘀汤,杏苏散。
2.生地,熟地共用的方剂:当归六黄汤,大秦艽汤,百合固金汤。
3.含增液汤的方剂:清营汤,天王补心丹,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
方剂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方剂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fff0d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7.png)
方剂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方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A. 方剂的组成原则B. 方剂的临床应用C. 中药的炮制方法D. 方剂的配伍禁忌答案:C2. 以下哪个方剂是治疗感冒风热证的?A. 银翘散B. 理中丸C. 六味地黄丸D. 四君子汤答案:A3. 以下哪味药材是“四君子汤”中的君药?A. 人参B. 白术C. 茯苓D. 甘草答案:A4. “补中益气汤”中常用于治疗的疾病是?A. 气虚发热B. 血虚发热C. 阴虚发热D. 阳虚发热答案:A5. “六味地黄丸”中的“六味”指的是哪六种药材?A. 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桂枝B. 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附子C. 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肉桂D. 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黄芩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柴胡汤”中,柴胡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疏肝解郁2. “清瘟败毒饮”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_。
答案:瘟疫3. “当归四逆汤”中,当归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补血活血4. “玉屏风散”的组成药材包括黄芪、白术和________。
答案:防风5. “逍遥散”中,薄荷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疏肝解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四君子汤”的组成和作用。
答案: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
2. 描述“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答案:补中益气汤主要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
3. 解释“六味地黄丸”的配伍原理。
答案: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桂枝组成,其配伍原理是滋补肾阴,清热泻火。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清瘟败毒饮”的临床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答案:清瘟败毒饮主要用于治疗瘟疫,如流行性感冒等。
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辨证施治,避免不适当的使用。
方剂学考试复习重点
![方剂学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c8222a647d27284b735140.png)
方剂学重点总结总论部分1、《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伤寒明理论》: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普济方》: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2、方剂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药(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的涵义: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两种意义。
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i.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以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ii.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iii.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i.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ii.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方剂变化形式:i.药味加减的变化ii.药量加减的变化iii.剂型更换的变化4、方剂与治法关系:i.治法是知道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ii.方从法出,法随证立5、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各论部分1、解表剂(汗法)辛温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辛凉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扶正解表剂—人参败毒散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方解:麻黄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用为君药。
因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
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
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
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兼佐药之用。
《方剂学》期末考查试卷
![《方剂学》期末考查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6cc2ab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8.png)
《方剂学》期末考查试卷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1.补中益气汤的方剂歌诀是下列选项中的哪四个()? *A、升柴参草当归身(正确答案)B、荆芥麻黄栀芍翘C、更有芪防同白术D、补中益气芪术陈(正确答案)E、当归补血有奇功F、虚劳内伤功独擅(正确答案)G、黄柏椿皮香附群H、亦治阳虚外感因(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2. 四物汤的方剂歌诀是下列选项中的哪四个()? *A、酸枣木香龙眼肉B、四物地芍与归穹(正确答案)C、苁蓉附桂巴戟天D、再加黄芪与肉桂(正确答案)E、膀胱虚寒遗尿斟F、八珍合入四君子(正确答案)G、川芎知草茯苓煎H、血家百病此方通(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四物地芍与归穹,血家百病此方通,八珍合入四君子,气血双疗功独种,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补方雄。
3. 四神丸的方剂歌诀是下列选项中的哪四个()? *A、归尾通经佐地龙B、蝉蜕胡麻苦参苍C、五更肾泄火衰扶(正确答案)D、大枣百枚姜八两(正确答案)E、芍草茯神川贝茹F、肉蔻五味四般须(正确答案)G、四神故纸吴茱萸(正确答案)H、枳桔苓草姜枣研答案解析: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五味四般须。
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肾泄火衰扶。
4. 四磨汤的方剂歌诀是下列选项中的哪四个()? *A、浓磨煎服调逆气(正确答案)B、小便不利兼烦渴C、人参乌药及槟沉(正确答案)D、甘草木香大腹加E、实者枳壳易人参(正确答案)F、湿气在表头腰重G、肉蔻香连合砂仁H、四磨亦治七情侵(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四磨亦治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
浓磨煎服调逆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5. 四君子汤的方剂歌诀有下列选项中的哪四个()? *A、煎加姜枣益心脾B、参术茯苓甘草比(正确答案)C、虚劳内伤功独擅D、四君子汤中和义(正确答案)E、亦治阳虚外感因F、祛痰补气阳虚饵(正确答案)G、升柴参草当归身H、益以夏陈名六君(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方剂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
![方剂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cf5018eff9aef8951e0613.png)
1.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二陈汤2.现存最早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融理法方药于一体,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书《五十二病方》3.二陈汤中的“二陈”指半夏、橘红4.四神丸和理中丸都具有止泻之效,四神丸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主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
理中丸温中驱寒,补气健脾,主治中焦虚寒之霍乱吐泄。
5.真武汤(茯芍白生子-剂量:9g、9g、6g、9g、9g)功用: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泛证。
畏寒肢冷,小便不利,心悸动不宁,头目晕眩,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脉。
腹痛、泄泻,或咳喘呕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
分析:君: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暖土,以助阳气。
臣:茯苓——甘淡渗利,健脾渗湿,以利水邪。
白术——健脾燥湿,以抚脾之运化。
佐:生姜——辛温,助附子温阳驱寒,伍茯苓温散水气。
白芍——利小便,缓急止痛;敛阴缓急舒筋;防止附子燥热伤阳。
脾制水,肾主水。
脾阳虚则水湿运化不利。
肾阳虚则水湿生化失司,水湿聚而不化,溢于肌肤,则四肢沉重疼痛,甚则水肿;水湿下注入肠则肠鸣腹泻便溏,水气上冲,凌心射肺则咳呕;聚而不行则小便不利;上大头目清阳不升,则头眩短气,水入肌肉则身动。
只以助阳兴水之法,脾阳气盛水气消,则诸证自愈。
配特:诸药配伍,稳重有散,利中有化,脾肾双补,阴水得制,故为脾肾阳虚,寒水胃病的有效之剂6.犀角地黄汤:犀角(30g)、生地(24g)、芍药(12g)丹皮(9g)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淤。
主治:热入血分证。
①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
②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③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方解:本方治证由于热毒炽盛于血分所致。
心主血,又主神明,热入血分。
一则热扰心神,致燥扰昏狂;二则热邪迫血妄行,致使血不遁经,溢出脉外而发生吐衄便尿血等各部分出血,离经之血留阻体内又可出现发斑、蓄血;三则血分热毒耗伤血中津液,血因津少而浓稠,运行涩滞,渐聚成淤,故舌紫绛而干。
中医药类方剂学期末考试考点
![中医药类方剂学期末考试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18fde1fc4ffe473268ab74.png)
【选择或填空】【P3】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五十二病方》。
【P4】两汉时期:根据《黄帝内经》后人总结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
《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
【P7】宋元时期:《太平惠民与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明清时期: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方书《普济方》,第一部方论专著吴昆的《医方考》。
【P1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法统方---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P14】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制方理论。
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对方剂以治法分类。
【p17】(多选)方剂药物配伍的作用: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p20】(多选)方剂的运用变化:1、药味增减,2、药量增减,3、剂型更换。
【p30】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p32】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桂芍,姜枣合用调与营卫;‘为仲景方群方之冠,乃滋阴与阳,调与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p35】九味羌活汤:表达‘分经论治’思想代表方。
【p38】小青龙汤: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p4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甘草=1:2【p51】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p58】大承气汤: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p61】大黄牡丹汤: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p67】麻子仁丸: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症。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p70】十枣汤:功用:攻逐水饮。
【p75】小柴胡汤:功用:与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2、热入血室证,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者。
【p77】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p82】四逆散: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1、阳郁厥逆证,2、肝脾气郁证。
【p84】逍遥散: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3】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五十二病方》。
《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
【P7】宋元时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明清时期: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方书《普济方》,第一部方论专著吴昆的《医方考》。
【P1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法统方---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P14】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制方理论。
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对方剂以治法分类。
【p17】(多选)方剂药物配伍的作用: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p20】1、药味增减,2、药量增减,3、剂型更换。
【p30【p32姜枣合用调和营卫;’【p35】九味羌活汤:体现‘分经论治’思想代表方。
【p38】小青龙汤: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p4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甘草=1:2【p51】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p58】大承气汤: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p61】大黄牡丹汤: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p67】麻子仁丸: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症。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p70】十枣汤:功用:攻逐水饮。
【p75】小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2、热入血室证,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者。
【p77】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p82】四逆散: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1、阳郁厥逆证,2、肝脾气郁证。
【p84】逍遥散: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肝脾同治,气血并调)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p94】清营汤: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热入血分证。
【p96】犀角地黄汤:主治:热入血分证。
1.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
2.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3.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p98】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清热解毒的基础方。
【p101】普济消毒饮:主治:大头瘟。
【p102】仙方活命饮: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p104】导赤散:主治:心经火热证。
【p106】龙胆泻肝汤: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2、肝经湿热下注证。
【p108】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p118】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热内伏证,表现为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p121】当归六黄汤: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p125】香薷散:主治阴暑证代表方。
【p127】六一散:滑石:甘草=6:1【p133】理中丸:主治:1、脾胃虚寒证;2、阳虚失血证;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
【p135】小建中汤: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p141】当归四逆汤: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
【p143】阳和汤:主治:阴疽。
【p147】四君子汤:组成:人参(去芦9克)白术(9克)茯苓(去皮)(9克)炙甘草(6克)。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症。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p149】参苓白术散: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p149】参苓白术散与补中益气共有的药物:人参,白术,甘草。
【p150】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代表方;主治:1、脾虚气陷证(久泻久痢,崩漏)。
2、气虚发热证。
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
【p152】生脉散:组成:人参9g 麦门冬9g 五味子6g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p153】玉屏风散:主治:表虚自汗。
【p155】完带汤: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p156】四物汤: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解,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p158】当归补血汤: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甘温除热代表方。
【p159】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心脾同治,气血并重)【p161】八珍汤:四君加四物。
【p164】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是为三补;泽泻,茯苓,牡丹皮是为三泻。
【p171】肾气丸:补阳之品药少量轻,滋阴之品药多量重,取少火生气之义。
【p175】地黄饮子:治疗喑痱证。
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走。
【p181】牡蛎散: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
【p184】四神丸: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
补火生土代表方。
【p206】凉开三宝: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紫雪(熄风止痉),至宝丹(芳香开窍)。
【p212】越鞠丸:主治:六郁证;由气、血、痰、火、湿、食致病,叫六郁证。
【p213】枳实薤白桂枝汤: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p214】半夏厚朴汤:主治:梅核气。
【p220】苏子降气汤:主治:上实下虚喘咳症。
【p222】定喘汤: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p224】旋覆代赭汤: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p225】生姜:旋覆代赭汤15g;橘皮竹茹汤9g;丁香柿蒂汤6g【p229】桃核承气汤:主治:下焦蓄血证。
【p231】血府逐瘀汤:功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p233】补阳还五汤:组成:黄芪120克(生)当归尾6克赤芍5克地龙3克(去土)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主治:中风治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中风后遗症常用方);本方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
【p236】温经汤: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p240】桂枝茯苓丸:主治:瘀阻胞宫证。
(胎动不安)【p243】十灰散: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症。
京墨:收涩止血。
【p247】槐花散:风热或湿热邪毒引起的肠风、脏毒。
【p246】黄土汤: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p252】川芎茶调散:外感风邪头痛。
方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是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治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之头痛,故为君药。
【p253】大秦艽汤:风邪初中经络证。
【p258】消风散:功用: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风疹湿疹。
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p260【p261【p263黄,脉弦或数。
【p264】大定风珠:主治阴虚风动证。
【p268】杏苏散:主治:外感凉燥证。
本方为轻宣凉燥的代表方。
【p269】桑杏汤:主治:外感温燥证。
本方为治疗温燥伤肺轻证的常用方。
【p272】增液汤:增水行舟法。
玄参30g,麦冬24g,细生地24g三药合用,养阴增液,以补药之体为泻药之用。
【p274【p276【p281【p284】茵陈蒿汤:主治:湿热黄疸。
【p287】三仁汤: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湿温初起,头痛恶寒,面色淡黄,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等症。
【p293】五苓散:泽泻为君药。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p299】苓桂术甘汤: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p302】实脾散: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汽内停之阴水。
【p306】独活寄生汤: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p311】二陈汤:主治:湿痰证。
二陈合用:1,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2,半夏,橘红皆以陈久为良,而无过燥之弊,是为二陈。
【p321】苓甘五味姜辛汤:主治寒饮咳嗽。
【p324】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风痰上扰证。
【p328】保和丸:山楂180g;六神曲60g ;半夏90g ;茯苓90g ;陈皮30g ;连翘30g ;莱菔子30g;主治:食滞胃脘证。
【p331】健脾丸:主治脾虚食积证。
【p332】枳实消痞丸: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症。
(心下痞满)(以及久泻久痢)【p11】八法:汗、和、下、消、吐、淸、温、补八种治病之法。
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吐法:使停蓄在咽喉、胸膈、胃脘间的痰涎、宿食、毒物等从口而吐出。
【p19】君臣佐使理论: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2、佐制药,即用于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1、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以达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p23】剂型特点:17种。
1、汤剂:将药物加水或酒浸后煮过,去渣取液;特点是: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而且可随证加减药物运用较全面灵活,适于病症较重或病情不稳定者。
2、散剂:将药物粉携带。
3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
【p43】银翘散与桑菊饮比较:两者皆具疏风清热功用,均治外感风热证,但桑菊饮大多为辛凉之品,以疏散风热,清宣肺热的桑叶、菊花为主,并配伍肃降肺气的杏仁,其肃肺止咳之力大,宜用治温病初起,表证较轻,邪热不甚,肺失清肃之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而银翘散有银花、竹叶,且银花、连翘用量较重,并配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等辛散透表之品,则解表清热之力强,宜于温病初起,表,如逆水挽船上行之意,故称。
【p75】小柴胡汤中黄芩与柴胡配伍意义: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p82】大承气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四逆散均治疗厥逆证,如何辨别使用?答:大承气汤功用是峻下热结,治疗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发狂,其机理是实热内结,气机阻滞,阳气受遏,不能外达四肢,或热盛伤津劫液,筋脉失养而挛急,或胃肠火热上扰心神,神明混乱等所致;四逆汤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其机理乃因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阳气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四肢厥逆;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厥证,其机理是由于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成手足厥寒;四逆散主治阳郁厥逆证,其机理乃手足不温也。
【p91】白虎汤中知母的作用:臣药知母一可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二可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
与石膏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p94】清营汤中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此即为透热转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