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教学设计与反思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案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化工作者,可能须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则写教案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2、探讨后反馈:(1)精确度不同;(2)有效数字不同。
3、做一做:教科书第56页练习,可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并由其他学生点评。
4、补充例题:据中国统计信息网公布的20xx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295330000人,请按要求分别取这个数的近似数,并指出近似的有效数字。
(1)精确到百万位;(2)精确到千万位
⑴精确到千位⑵精确到万位
⑶精确到十万位⑷精确到百万位
3.近似数0.2和0.20有什么不同?
探究四:误差
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用()与()的差来表示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这个数就是误差。误差可能是(),也可能是()。
2.一件零件的直径标出(150±2)毫米,是指这件零件的实际直径在()毫米与()毫米之间,当这个零件为149毫米时,误差为()毫米。
探究二: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示方式
⑴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近似数()到哪一位。
(小试身手)下列有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①101②0.14③8.7千④0.0001
⑵有效数字
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从()第一个()起到()止,全部的数字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小试身手)下列各数有几个有效数字:
(2)某词典共1234页。
(3)我们年级有97人,买门票须要800元。等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教案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2. 让学生掌握有效数字的定义,了解有效数字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进行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近似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步骤。
3. 有效数字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4.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近似数的概念、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有效数字的计算。
2. 教学难点:有效数字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近似数、四舍五入法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利用例题分析法引导学生掌握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有效数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近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近似数的概念:讲解近似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关系。
3. 讲解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阐述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引导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步骤。
4. 讲解有效数字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讲解有效数字的计算方法。
5. 例题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让学生掌握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有效数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掌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和有效数字计算方法,以此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近似数的应用:介绍近似数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2. 有效数字的拓展:探讨有效数字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重要性。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设计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设计作者:张月虹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1年第03期摘要:本节课对新课标下新课堂的丰富内涵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着力使新课堂成为教学活动、讨论交流的学堂,使学生思维得到锻炼。
关键词:《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45-001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对给出的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能说出它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能按指定的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体验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感受。
培养大胆尝试,善于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似数、精确度、有效数字的概念。
难点:正确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及有效数字,根据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要求求近似数。
四、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引导的方式进行,并配以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
五、教与学互动设计1.准确数和近似数先看一个例子,对于参加同一会议的人数,有两个报道。
一个报道说:“参加今天会议的有513人。
”另一报道说:“约有500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想一想:思考比较一下,这两个数据与实际比较,情况怎样?讨论交流:参加会议的有513人,与实际完全符合,约500人参加会议,只是个大概数字,是与实际情况很接近的数。
师:很好,我们把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数叫准确数,把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
2.精确度在实际生活中既有准确数,也会遇到大量的近似数,而且对于许多数,很难取得准确数或者没有必要绝对精确,只要求一定的近似程度就行了,这就是精确度。
祖冲之在数学史上有一项伟大的发现,是什么?(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项发现比西方早了700多年。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案 3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意义;2.能够正确地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及有效数字;3.让学生能按照精确度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4.了解到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是由实践中产生的,并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过程性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获得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初步认识;2.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意义;3.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猜测、验证、交流探索出多种估算的方法,获得处理实际问题中估算的初步经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做一做: 统计班上喜欢看球赛的同学的人数.统计结果:35人.则35这个数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我们知道,数学的一个特点是精确,有一位科学家说过:数学是和人类思想中的精确部分相一致的科学.在数学中,说话要有根有据,因为什么,所以什么,清清楚楚,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前面的有理数运算中,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也就是准确.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情形里, 人们并不要求每个量都要十分精确.问题:有10千克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应该怎样分?具体怎么做呢?学生讨论:实际上,只要从10千克苹果中称出两次3.3千克就行了,剩下一堆虽然多一点,但肯定谁也不在乎.二.实验归纳做一做:量一量你的数学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为13.5cm.由于所用尺的刻度有精确度限制,而且用眼观察不可能非常细致,因此与实际宽度会有一点偏差.这里的13.5cm只是一个与实际宽度非常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说明: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有时要把结果搞得完全准确是办不到的或没有必要的,往往只能用近似数.比如说,测量的结果,往往是近似数.你还能举出一些日常遇到的近似数吗?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就是精确度的问题.以分苹果的问题为例,我们知道如果结果只取整数,那么按四舍五入的法则应为3,就叫做精确到个位;如果结果取1位小数,那么应为3.3,就叫做精确到十分位(或叫精确到0.1位);如果结果取2位小数,那么应为3.33,就叫做精确到百分位(或叫精确到0.01位);…………试一试:你知道圆周率π吗? π=3.1415926…如果结果只取整数,那么按四舍五入的法则应为_______,就叫做精确到_______.如果结果取1位小数,那么应为_______,就叫做精确到_______.如果结果取2位小数,那么应为_______,就叫做精确到_______.如果结果取3位小数,那么应为_______,就叫做精确到_______.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归纳: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digits).例如,小明的身高为1.70米,1.70这个近似数精确到百分位,共有3个有效数字:1,7,0.精确到第几位和有几个有效数字是精确度的两种常用表示形式,他们的实际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可以表示出误差值绝对数的大小,后者则往往可以比较几个近似数中哪个相对更精确一些.三.实践应用例1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1)132.4; (2)0.0572 ; (3)2.40万;(4)1.90×104.分析:(1)有效数字应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数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2)带有单位的数的精确度,如2.40万,0在百位,所以它精确到百位,其有效数字与2.40的有效数字相同,有3个,不能把它写成24 000后在确定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个数;(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往往要把它写成19 000,知道9后面的0在百位,所以1.90×104精确到百位,其有效数字与1.90相同,有3个.解(1)132.4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共有4个有效数字:1,3,2,4.(2)0.0572精确到万分位(精确到0.0001),共有3个有效数字:5,7,2.(3)2.40万精确到百位,共有3个有效数字:2,4,0.(4) 1.90×104精确到百位,共用3个有效数字:1, 9, 0.教法说明:对于疑点问题,通过启发讨论,适时点拨,远比教者直接告诉正确答案,理解深刻得多.练习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1)127.32;(2)0.0407; (3)20.053; (4) 230.0千;(5) 4.002; (6)0.03060; (7)15.4亿;(8)3.06×105.例2 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34082(精确到千分位);(2)64.8(精确到个位);(3)1.5046(精确到0.01位);(4)0.0692(保留2个有效数字);(5)30542(保留3个有效数字).分析:(1)第(3)题中,由四舍五入得来的1.50与1.5的精确度不同,不能随便把后面的0去掉.(2)第(5)题中,如果写成30500,就看不出哪些是保留的有效数字,所以我们要用科学记数法,把结果写成3.05×104.解(1)0.34082≈0.341 ;(2)64.8≈65 ;(3)1.5046≈1.50;(4)0.0692≈0.069;(5)30542≈3.05×104.练习用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按括号中的要求取近似数:(1)0.6328 (精确到0.01);(2)79122 (精确到千位);(3)47155 (精确到百位);(4)130.06 (保留4个有效数字);(5)460215(保留3个有效数字).有一些量,我们或者很难测出它的准确值,或者没有必要算得它的准确值,这时通过近似数或粗略的估算就能得到所要的结果.而且估算能力还是日常生活的一种很有用的本领,要求学生多留心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为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用上.例3 某地遭遇旱灾,约有10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政府拟从外地调运一批粮食救灾,需估计每天要调运的粮食数.分析如果按一个人平均一天需要0.4千克粮食算,那么可以估计出每天要调运4万千克粮食;如果按一个人平均一天需要0.5千克粮食算,那么可以估计出每天要调运5万千克粮食.例4 某校初一年级共有112名同学,想租用45座的客车外出秋游.问应该租用客车几辆?分析因为112÷45=2.488…,这里就不能用四舍五入法,而要用进一法来估计应该租用客车的辆数,即应租3辆.除了进一法,有的情况下还用到去尾法.例如某小店现进25.2千克的糖,要把它包装成每袋0.5千克出售,问可包装几袋?分析: 因为25.3÷0.5=50.6, 这里即不能用四舍五入法,也不能用进一法,而要用去尾法估计可包装50袋.练习:一次水灾中,大约有20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灾情将持续一个月.请推断:大约要组织多少顶帐蓬?多少吨粮食?四.交流反思问:本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觉得在求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有效数字以及按照要求的精确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你觉得估算有哪些优越性呢?五.检测反馈1.下列各个数据里,哪些数是准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1)小琳称得体重为38千克;(2)现在的气温是-2度;(3)1m等于100cm; (4)东风汽车厂2000年生产14500辆.2.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1)5.67; (2)0.003 010;(3)111万; (4)1.200亿.3.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1)1 102.5亿 (精确到亿);(2)0.002 91 (精确到万分位);(3)0.079 0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129 551(保留3个有效数字);(2)4 753 010 (保留2个有效数字).5.量出语文课本封面的长度和宽度(精确到1mm).“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过关练习一.填空题1.近似数0.5070有个有效数字,近似数1.35×104有个有效数字.2.1.999精确到0.01是,0.009450精确到千分位是.二.选择题3.下列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得21.0的数是().(A) 21.12 (B) 21.05(C) 20.95 (D) 20.944.把65449按精确到百位取近似数后,所得的近似数的有效数字是().(A) 6,5,4 (B) 6,5,4,5(C) 6,5,5 (D) 6,5,4 0,05.由四舍五入得到近似数35,下列哪一个数不可能是原来的数( ).(A) 34.49 (B) 34.51(C) 34.99 (D) 35.0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5.3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含义,掌握求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实数和数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2.掌握求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方法。
3.能够运用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2.求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实例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例如,讲解天气预报中提到的气温,如何表示其中的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2.呈现(15分钟)介绍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定义和求法。
通过PPT课件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和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总结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5.拓展(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课后)根据课堂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板书设计,以便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文档结束。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案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进行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值精确度的认识,增强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近似数的概念:近似数是对一个数进行四舍五入或截取,使其与实际数值接近的数。
2. 有效数字的概念:有效数字是指一个数中从第一个非零数字开始到一个数字结束的所有数字。
3. 近似数的表示方法:精确到某位、保留几位小数等。
4. 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加减乘除运算中,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参与运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一个。
5. 科学计算器在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规则。
2. 教学难点: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科学计算器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规则。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计算。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素材。
2. 科学计算器。
3. 练习题。
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讲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2. 讲解近似数的表示方法,如精确到某位、保留几位小数等。
3. 讲解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
4. 引导学生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计算。
5.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7.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科学领域中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2. 探讨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医疗、工程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什么是近似数?什么是有效数字?2. 提问: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3.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有效数字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八、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案例,如测量长度、质量、时间等,引导学生运用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进行表示。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实数: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实数: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实数: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是学生在掌握了实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实数的近似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这一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并掌握求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所欠缺,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掌握求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求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方法。
2.难点: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实践活动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分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教学材料,如计算器、纸张等。
3.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让学生明确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并了解求解方法。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2.探索生活 问问同学,在研究过程中我 们给出了近似数概念以后, 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使用 近似数?让学生根据身边的 实例入手,去举例说明近似 数。后面教师再给出几个典 型的例子。
举例:
一、就是国家统计人口的问题 二、是圆周率π=3.14159265··· 三、是除不尽的除法问题。 从这些例子中,让同学们分组去讨论近 似数产生的原因,最后在老师的指引下 一起归纳出近似数产生的原因是: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说课人:
教
材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是人教版新教材七年 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第4课时的内容。 本节内容它是一个初一有理数这一章比较 靠后的内容,而且它的应用意义比较广泛,
是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工具”。
学
情
实际上很多同学,在小学也了解到近 似数的概念和有效数字。但是在今天 让他们感受到在学习这个概念的时候, 还应该考虑哪些问题,也就是数学中 的其他概念应该如何去挖掘概念的内 涵,如何使用这些概念去解决实际问
7.布置作业 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 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 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的 内容。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 说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上说明了 “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这 堂课为什么我要这样教。由于说课对 我来说还是新事物,希望各位专家、 评委对我这堂课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 意见。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
题。
教 学 目 标
一、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内容可确定出重点是: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难点是: 要求会用截取法求近似数,以及会 表达有效数字,会做这种简单的计算。 要会用于实际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 学 目 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学生:
七年级数学教案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9篇

七年级数学教案近似数与有效数字9篇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1一学习目标:1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2能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或有几个有效数字,能按照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二重点与难点: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三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据,感受数的意义,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近似数,学会了如何去取一个数的近似值,以及指出一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理解用科学记数法记数,不仅便于记一些较大(小)的数,而且易于表示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从早晨起床到上学,你从你的生活环境中获得哪些数的信息?(2)生活中,有些数据是准确的,有些是近似的,你能举例说明吗?(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与数有关的信息,从中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二)近似数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许多数据都是近似数,例如测量长度,时间,速度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且由于测量工具不同,其测量的精确程度也不同。
在实际计算中对于像π这样的数,也常常需取它们的近似值.请说说生活中应用近似数的例子。
(设计说明:通过交流生活中近似数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近似数,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取一个数的近似值有多种方法,四舍五入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例如,圆周率=3.1415926…取π≈3,就是精确到个位(或精确到1)取π≈3.1,就是精确到十分位(或精确到0.1)取π≈3.14,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位(或精确到0.01)取π≈3.142,就是精确到千分位位(或精确到0.001)(三)有效数字对一个近似数,从左面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称为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例如:上面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中,3.14有3个有效数字3,1,4;3.142有4个有效数字3,1,4,2.(四)例题教学例1 小亮用天平称得罐头的质量为2.026kg,,按下列要求取近似数,并指出每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精确到0.01kg;(2)精确到0.1kg;(3)精确到1kg.(设计说明:简单应用上面所学知识,先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再确定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应注意提醒学生不能随便将小数点后的0去掉.)例2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地球上七大洲的面积约为149480000(保留2个有效数字)(2)某人一天饮水1890ml(精确到1000ml)(3)小明身高1.595m(保留3个有效数字)(4)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的红光的波长为0.000077cm(精确到0.00001)请与同学交流讨论.(设计说明: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用科学记数法记数,不仅便于记一些较大(小)的数,而且易于表示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五)课堂练习1 基础训练书p78 1,22 创新探究( 1)胜利农场养鸡35467只,一个个体户养鸡13530只(四舍五入到十位),光明农场养鸡64800只(四舍五入到百位),要比较他们养鸡的多少,胜利农场养鸡数应四舍五入到哪一位数时,误差会少些。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教案

若结果取到3.33叫精确到百分位
……
2、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
(1)2.4 (2) 2.4万(3) 2.4
(4)0.03086
1、看投影,观察,比较,领会。
2、制作表格,并填写,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观察对比归纳的能力。
近似数
精确到
(4)64340(保留一个有效数字)
(5)30250(精确到百位)
按例1制作表格,
学生分组讨论(4)(5)
(教师加以分析指导)
设计练习:
(1)0.02035(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2)26014(精确到干位);
(3)302.4488(保留4个有效数字);
(4)6047(保留2个有效数字).
自主练习
小结
教法
激趣,引导法,利用电脑等电教设备,对学生激趣,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观察对比总结。
学法
观察,比较,探究,总结
课时
1
教任
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利用电脑设备:讲述老博士想分苹果的故事。同时引出课题。
激趣,感受一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区别。
新课
1、
3 =3.33333333
若结果取到3,叫精确到个位
(2)49996(保留2个有效数字);
(3)8.095×1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4)7.003(精确到十分位);
(5)49996(精确到个位).
(6)2.66万(精确到万位);
后记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是31.0的数是(
A.31.13;B.31.06;C.30.96;D.30.949
数学:《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案例 与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案例与反思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背景介绍本节教材是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后初一老教材新教法的一堂课。
选用这节课的原因是因为过去我曾选用这节课作为教学公开课,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当时的授课方式为普通的启发式教学。
本堂课是由我所上的一堂平常课,所采用的上课方式是分组讨论式。
希望通过这节课同过去的课进行比较。
考虑到本堂课的情况,未安排学生进行预习。
情景描述像往常一样,经过精心的准备,我走进了教室:“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做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要求完成以下内容:分组统计:(1)班上男女生人数;(2)全年级人数;(3)同学们用的数学课本的厚度;(4)中国人口数量;(5)圆周率。
要求每个小组迅速地分工、合作完成上述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话音刚落,同学们迅速地进行工作,不一会儿就结束了。
我注意到有个别同学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
“完成了?哪组先说?”立刻有学生站了起来:“我们班上男生有24人,女生20人;全年级人数约有380人;同学们用的数学课本的厚度为1厘米;中国人口数量约为12亿;圆周率约为3.14。
”“大家认为他说得是否正确?”“我认为他说得基本正确,但全年级有379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每组均发表了各自的结论,各组结论基本相同。
“大家说得都很好。
有需要提出的问题吗?”“那为什么会有不同呢?”“问题提得很好,谁来解答?”“我想,可能是计算的问题,或是测量的问题。
”“非常好,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得到一些精确的、与事实完全相符的数,我们称之为准确数;但在某些情况下得到一些与事实不完全相符但比较接近实际的数,我们称之为近似数。
数学七年级上册《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2)7.9122(精确到个位);(3)47155(精确到百位);(4)130.06(精确到0.1);(5)4602.15(精确到千位).例2.(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1)25.7; (2)0.407; (3)4000万; (4)4.4千万. 解析:精确度由最后一位数字所在的位置确定,一般来说,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精确到哪一位.解:(1)25.7(精确到十分位);(2)0.407(精确到千分位);(3)4000万(精确到万位);(4)4.4千万(精确到百万位).方法总结:若是汉字单位为“万”、“千”、“百”类的近似数,精确度依然是由其最后一位数所在的数位确定,但必须先把该数写成单位为“个”的数,再确定其精确度.(二)有效数字1、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 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如38000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0.00038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3.008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3.800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例3、下列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1)21.80 (2)2.60万 (3)三、课堂练习(8分钟) 1、教材第46练习.2、教材第47页习题1.5 6题.3、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有效数字有哪些?(1)0.025 (2)0.4040 (3)1.8 (4)1.80(5)103万 (6)1.60410 (7)10亿 (8)10四 、 课堂小结(2分钟)由3号和4号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 作业布置(2分钟)。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反思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反思近似数是在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类数,与准确数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但数学教学中研究的较少,本节即是对这部分知识的有益补充。
本节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对精确度与有效数字定义的理解,正确的求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与有效数字,这也是本节的难点。
学生在精确度的理解上,不会出现问题,因为这与小学利用四舍五入保留若干数位是一脉相承的,最难的是有效数字的求法,如果教法不当,采用背诵的办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为了突破这个认知上的障碍,我非常重视开头的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概念的引入,从实例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会觉得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单调乏味的。
同时,我采取了利用符号标记有效数字的起始位置与终止位置的方法,结合几个典型的小题进行强化,为带单位的近似数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的有效数字的求法做了铺垫,进而通过让学生先尝试,发现与定义不符后,结合定义和学生一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从而将难点突破。
在本节课的教与学的组织中,我注重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以前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
七年级学生观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学时,根据课改的理念,利用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以启发和小组讨论为主,进行谈话式的引导,并注意变式设计例、习题,归纳小结注意点,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同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以及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习惯。
反思二: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反思在新教材中,精确度和有效数字是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点。
精确度和有效数字是学生难理解的内容。
例如,(1) 30543保留3个有效数字后的近似数是什么?(2)129551保留3个有效数字后的近似数是什么?(3)47155精确到十位后的近似数是什么?(4)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样的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并正确解答。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D、2.600 < α≤2.605 用进一法 6 、某校学生 320 人外出参观,已有 65 名学生坐校车出 发,还需要几辆45座的大巴( C ) A、4辆 B、5辆 C、6辆 D、7辆
7、做一个零件需要整材料钢精6厘米,现有15厘米的钢精10 根,一共可做零件多少个( B ) 用去尾法
A、15个
B、20个
快乐套餐
A、2个 2、近似数2.864 A、千分位 B、3个
练一练,你学会了吗?
1、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0.03050的有效数字有( C ) C、4个 D、5个
104精确到( D ) C、千位 D、十位
B、百位
3、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得到17.8的数是( B ) A、17.86 B、17.82 C、17.74 D、17.88
课堂回顾
一、精确度的两种形式: 1、精确到哪一位 2、有效数字
二、给一个近似数,正确指出精确到哪一位?有哪几个有效数字。
三、几点注意: 1、两个近似数1.5与1.50表示的精确程度不一样。 2、两个近似数6.3万与6.3精确到的数位不同。 3、确定有效数字时应注意:①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 ②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即最后一位四 舍五入所得的数)止,所有的数字。 4、在写出近似数的每个有效数字时,用“,”号隔开。 如:38.006有五个有效数字,3,8,0,0,6,不能写成38006.
⑹七年级二班有56人。
π = 3.1415926•••
例1 小红量得课桌长为1.025米,请按下列要求取 这个数的近似数:
(1)四舍五入到百分位;
解:(1)四舍五入到百分位为1.03米;
(2)四舍五入到十分位;
解:(2)四舍五入到十分位为1.0米;
教学设计示例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2.给一个数,能熟练地按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给一个数,能按照精确到哪一位或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的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难点:保留有效数字取近似值.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什么叫有效数字?2.判断正误,错的说明理由.(1)近似数10.0与近似数10的精确度相同;(2)近似数12.0与近似数12的有效数字相同;(3)近似数15与近似数0.0015的有效数字相同;(4)近似数2.4万与近似数24000的精确度一样.(二)导入新课给一个近似数,我们可以知道它的精确度.但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问题还是要求我们求出一个已知数的近似数.如何求一个真值的近似数,就是本节课学习的任务.(三)讲授新课1.按精确到哪一位取近似值例1 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求出近似数:(1)0.85149(精确到千分位);(2)47.6(精确到个位);(3) 1.5972(精确到0.01).分析:和小学里一样,将精确数位后一位数进行四舍五入.解:(1)0.85149≈0.851;(2) 47.6≈48;(3)1.5972≈1.60.提问:1.60这个0能否舍掉?它与1.6有什么不同?尽管1.60=1.6,但是作为近似数,1.60精确到0.01,1.6精确到0.1.2.按保留几位有效数字取近似值例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1)0.02076(保留三个有效数字);(2)64340(保留一个有效数字);(3)6034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4)25700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5)0.003961(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分析:保留有效数字取近似值,看所保留有效数字后一位决定“舍”或“入”.解:(1) 0.02076≈0.0208(注意有效数字前的0不能丢);(2)64340≈60000=6×104;(2)60340≈60000=6.0×104(这两题对比一下可知科学记数法的又一优点,否则都是60000就无法知道保留了几个有效数字,而用科学记数法就十分清楚了);(4)257000≈260000=2.6×105;(5)0.003961≈0.0040(注意4前后0都不能丢,再次强调0.0040与0.004的区别).(四)课堂练习1.(口答)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3.10×104,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2.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按括号中要求取近似值:(1)56.32(保留三个有效数字);(2)0.6648(精确到0.01);(3)7830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4)0.7096(精确到千分位);(5)37024(保留三个有效数字);(6) 30250(精确到百位).(五)小结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近似数、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意义.2.准确、迅速、熟练地按照要求求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六)作业1.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按括号中的要求取近似值:(1)12.17,0.009403,860700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2)2.768,3.4017,92.598(精确到百分位);(3)19.74,8.965,0.409(精确到0.1);(4) 3590,17289,3.40×104(精确到千位);(5) 1.375,0.768,0.002561(保留两个有效数字);(6) 89.6,213.4,1906.57(精确到个位);(7)3709,496317,23.91(保留两个有效数字).2.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保留有效数字,取近似数,并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1)56.32(保留三个有效数字);(2)0.6648(保留一个有效数字);(3) 0.7096(保留两个有效数字);(4)472864(保留四个有效数字).3.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面要求的精确度取近似数,并指出近似数有几个有效数字?(1)708.45(精确到个位);(2)50437413(精确到万位);(3)0.04537(精确到0.0001);(4)1.9561(精确到0.1).。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教学设计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设计:【课题】§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时间】:【学情分析】:本设计面向平行班的学生,学生在小学已学过近似数,并会在实际运算时(特别是除法运算除不尽时)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近似值,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近似数及有效数字的概念;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效数字的概念,因此,教学中多举例,让学生正确认识有效数字。
【学情目标】:1、在测量情境中体会用近似数表示数的必然性,能用近似数表示生活中的数,正确理解近似数、准确数、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等概念;2、能按照要求求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对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能正确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
3、通过实例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如何根据实际中的要求或题目中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其近似数。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取近似值,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
【教学难点】:能指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及有效数字。
【教学突破点】:由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准确数和近似数,通过实例,说明实际中遇到的大量的数都是近似数,由精确度,又引出了有效数字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实际中的要求或题目中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其近似数;【教法、学法设计】:合作学习法、讲练结合、综合归纳法。
【教学过程】:练习与测评:基础题一、选择题:(1)下列近似数中,精确到千分位的是()A. 5.2万B. 8.090C. 0.0015D. 51.09 (2)近似数0.0080900的有效数字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二、填空题:1、18.07 有个有效数字,精确到位.2、0.003809 有个有效数字,精确到位.3、8.6 万精确到位,有效数字是.4、近似数86.350 的有效数字为.中等题1、53.2810⨯精确到哪一位?2、592000(保留3个有效数字)3、8570000(精确到百位)4、小明与小华的身高都是21.710⨯cm,但小华说比小明高9cm,你认为有这种可能?说明你的道理。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学案 主备

4、对于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8.20×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3个有效数字,精确到百分位(B)有6个有效数字,精确到个位
(C)有2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十分位(D)有3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千位
5、2008年,我省经济总量(GDP)突破九亿大关,达到11330.38亿元,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_________元。(保留3个有效数字)
四、拓展提升(认真总结,努力提高)
1、下列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
(1)0.0260(2)15.4亿(3)1.9×104
2、用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300与0.03万,关于这两个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有效数字不同,精确度相同。(B)它们的有效数字相同,精确度相同
(C)它们的有效数字和精确度都相同(D)它们的有效数字和精确度都不相同
学习目标: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值,能指出近似数的精确程度及有效数字的个数。
(1)2.796(精确到0.01)
(2)36785(保留2个有效数字)
(3)6282000(精确到万位)
(4)0.0213(保留2个有效数字)
2、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
(1)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4.43米。
(2)北京有1.382×107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重点:能按要求取近似值,
难点:正确理解“有效数字”
一、自主学习:(认真自学,相信你一定收获多多!)
(一):课前热身: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教案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2.能够使用四舍五入法计算和表示近似数;3.能够计算和确定有效数字。
二、教学重点1.近似数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2.有效数字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近似数的适用场景及其意义;2.确定有效数字的技巧与方法。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探究法和解释法相结合;2.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演示,引导学生掌握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其相关计算方法;3.基于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索,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1. 近似数1.1 概念•近似数是指一个数与某个准确值之间的误差比这个准确值小得多,并且在精度要求范围内可以替代这个准确值的数。
•近似数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数值表示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
1.2 表示方法•近似数可以通过四舍五入法来计算。
•四舍五入法的基本原则是:若保留小数点后第N位的数字大于等于5,则将第N位往前进1,否则截取小数点后N位即可。
•近似数的位数由实际应用需要和精度要求而定。
在确定近似数时,应根据业务要求和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确定合理的位数,以充分反映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1.3 实例四舍五入法计算近似数: - 2.2568保留三位小数为2.257;- 0.1996保留两位小数为0.20。
2. 有效数字2.1 概念•有效数字是指一个数中真正具有从最高位开始连续不为0的数字位数,或指测量数据的有效数位,是表达数字精度的重要指标。
•确定有效数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映实际应用中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2 计算方法•在科学计数法中,有效数字指数标记数字位数+1。
•在非科学计数法中,有效数字是指第一个非零数字的位数到个位数字位数之间的数字位数。
•遇到小数点前第一位为零的数字,有效数字从该数字后的第一个数字开始计算。
2.3 实例确定有效数字: - 2.0 有效数字为2位; - 0.0054 有效数字为2位; - 89,000 有效数字为2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教学设计与反思
屏南县棠口中学沈小英
一、教材依据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的第二节第一课时P90—P92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需2课时讲授;教师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判断精确与否引出近似数,然后通过测量和观察——测树叶的长度,来辨别精确数和近似数,再通过生活中众多的数据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体会数据的精确与近似.并通过不同的形式强化了学生对近似数和精确数的理解,从而学会对一个数根据不同的要求取近似数。
近似数所分析的数据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当中,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增加学习知识的兴趣,最终达到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的目的。
学情分析:我校每节课时间45分钟,学生绝大多数属于农村学生,视野较窄,但有着很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感受了百万分之一有多大的基础上,学生会发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据,而所有的数据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精确数和近似数,而且对有些数据在实际情况下必须按要求取近似数。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2、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取近似数,收集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取近似数,收集数据.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
1.体会和感受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明白测量的结果都是近似数.
2.能按要求对一个数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五、教学难点:合理地对一个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六、教学准备
1、课件自制,根据我校学生实际,选用很多图片,开阔他们的视野。
2、让学生课前把数学课本的书皮除掉。
3、刻度尺。
4、教学方法:体验——讨论——练习相结合
通过测量实验体会生活中存在着近似数和精确数,经过探索和练习能将一个数按要求取近似值.
七、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景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数据,例如:(出示图片)
(1)小瑛家养了20只羊。
(2)小巨人姚明身高2.26米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约为8844米.
(4)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它的面积约有44万米2
(5)爸爸身高180厘米,妈妈体重50千克,我家有3口人
而这些数据在收集的过程中,有些是精确的,而有些由于客观条件无法或难以得到精确数据
或无需要得到精确数据而取了近似数.
凭你生活的经验,你能判断一下,哪些数是精确的?哪些数是近似的吗?
设计意图:出示示例的同时展示图片,调动学生兴趣,通过生活中大量的数据,让学生初步感性判断精确数和近似数。
二、解读探究
学生活动一:
1、用你的刻度尺测量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可以读出一些数据,它们是精确的还是近似的?
2、同桌的小明和小颖用最小单位不同的刻度尺测量了同一片树叶的长度,如图3-1所示:
图3-1
(1)根据小明的测量方法,你能知道他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是什么吗?这片树叶的长度约为多少?根据小颖的测量呢?
(2)谁的测量结果更精确一些?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二人小组交流意见,多人次阐述小组意见,师评析。
分析:小明用的刻度尺最小单位是厘米,这片树叶的长度约为6.8厘米,其中6是精确的,8是估计的,即是近似的;小颖用的刻度尺最小单位是毫米,她测量的结果可以读成6.78厘米,其6和7都是精确的,而8是估计的,即是近似的.小颖测量的结果要比小明的更精确一些。
板书:测量得出的结果都是近似的,
3、在生活中,除了测量的结果是近似数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数据也是近似的?学生多人次举例说明。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表扬学生平时很留心观察。
4、.议一议(出示投影片§3.2.1 A)
图3-2
(1)上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的?哪些是近似的?生抢答
分析: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客观条件就决定了在人口普查的过程中是无法或难以得到精确数据的.第一幅图是近似的数据。
第二幅图是精确值。
第三幅图中,年级共有97人是精确值,而买门票大约需要800元是近似值。
(2)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数据是精确的?哪些数据是近似的?多人次交流。
5、下列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生先认真读题三遍,再独立思考后选代表口答。
(1) 我区小麦平均亩产量约为350千克;
(2)张静买了一支钢笔,花了5元钱;
(3)北京市大约有1300万人口;
(4) 峡口镇总面积3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
(5)教室里有29张桌子;
6、师生总结精确数与近似数如何区分。
精确数是相对近似数而言的,一个数能准确的表示实际数量,这个数就是精确数,近似数是同实际数量相接近的一个数。
7、在下列各数中,不是精确数的有( )
①学校离小明家1500米②小丽的体重40公斤
③今天的最高气温是21℃④教室里有58张凳子
⑤七年级下册数学书有217页⑥《西游记》的字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8、小明花2元钱买了1斤苹果,其中_____是精确数,_____是近似数。
9、小亮身高1.56米,这个数是_____数。
10、我校教学楼共有16级台阶,每级台阶的高是12厘米,则_____是精确数,_____是近似数。
小组讨论交流,选代表口答。
设计意图:我用不同角度的数据想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数据太多太多了,在活动中去感受测量的数据一定是近似的,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活动二:
我们了解了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出示圆周率猜谜语:爷爷参加百米赛跑(打一中国古代数学家)。
师简短介绍祖冲之并让学生根据3.1415926取分别精确到不同的数位的结果祖冲之在数学史上有一项伟大的发现,那就是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
这项发现比西方早了700多年,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通常计算中我们需对π取近似数,一方面完全精确有时办不到,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完全精确。
试一试:出示投影片(§3.2.1 B)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1、小明量得课桌长为1.027米,请按下列要求取这个数的近似数:
(1)四舍五入到百分位;
(2)四舍五入到十分位;
(3)四舍五入到个位. 生独立完成
2、一根竹竿的长为2.4003米,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哪一数位是四舍五入得到的?独立思考
(1)、2.4 米(2)、2.40 米(3)、2.400米(4)、3米
3、小明家上个月的电话费总计31.68元,你知道他家实际交了多少话费吗?是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得到的?抢答
4、思考题:晓玲和小玉在讨论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晓玲:如果把6498近似到千位数,就会得到6000。
小玉:不,我有另外一种解答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首先,将6498近似到百位得6500,再把6500近似到千位,就得到7000。
晓玲:……
你怎样评价晓玲和小玉得说法?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一个数按要求取近似数,通过小组交流可以学生的表达水平和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三、课堂小节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
四、课后作业
1、课本习题3.2
2、收集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上的数据,并说明是精确数还是近似数?
3、(选做)杨昊和朱佳鑫两同学的身高都约为1.7米,但朱佳鑫却说自己比杨昊高9厘米,你觉得有这种可能吗?
五、板书设计
§3.2.1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一)
一、生活中的数据——近似数和精确数
.实验−→
−测量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的
二、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例题:
八、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中所设计的每一个数据都来源与生活的实际,在教学中众多真实的示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在测量等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能力,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快乐的声音,我想,这正是新课改课堂上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