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牧笛》看中国水墨动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

合集下载

水墨动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发展

水墨动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发展

变, 一个是在实践 中的应用 。《 塘》 是孙 立军指导 , 黄颖导演 的 部 1 分4 O秒 的水墨动画 片。它 曾获第 七届汉城 国际卡通动 画节 ( S I C A F, 2 0 0 3 ) 亚洲特别奖 ; 第二 十七届 葡萄牙埃斯平霍 国 际动 画节 ( C I N A N I MA, 2 0 0 3 ) 国际竞赛 单元 A组最佳影 片奖等 等其他一些奖项。它 的成功就在对传统水墨动画的创新 上。影 片采 用了水墨动画的形式 , 然而与中国经典水墨动画片《 小蝌蚪 找妈妈》 ( 1 9 6 0 ) 、 《 牧笛》 ( 1 9 6 3 ) 等作 品不 同 , 它的场面调度与运 动视觉观念展现 出 了现代性 和前卫性 。《 塘》 突破 了传统 国画 风格的动 画片 中常规的 中、 远景 画幅 , 长轴 画卷 式的摇移 , 而 是 创造性的穿插运用了如大 幅度的俯视 、 近景特写 、 升格等现代电 影的思维手段 , 很有实验性 。在选材上 , 它也摆脱 了以前动画片 中过度依 赖于 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民间传说 等 , 突破性 的大胆 以 “ 性爱” 及“ 死亡” 为主题 , 触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哲学的相关 美学精神 , 创造出了国际视野下 的艺术作 品。这是一个 很大的 突破 , 更是一个不可多得 的转折。 专业上 的改变并不能完 全说 明动画的与时俱进 , 在广泛的 审美实践 中的应用才能进一步说 明这个事实 。电视是一个被大 众熟知 的媒介 , 水墨动 画在 电视中的出现并不足为奇 , 中国经典 的传统动画很多都是通 过电视媒介得 到传播 。然而 , 如果观众 稍微 留意一下便会发现 , 现代一些水 墨动 画已通过不同形式开 始出现在屏幕上 , 而不仅仅局 限于动画片 了。C C T V 3中央 电视 台综艺频道是 国家电视 台管辖下的一个频道 。在每次播放频道 的宣传 片时 , 我们都会发现 , 以前那种单纯用设计表现 的手法不 见了 , 转而用中国传统 的水 墨形 式来替代。这 种包装展示 的频 道响应了广 电总局以民族化来开创世界 的号召 , 给人耳 目一新 的感觉。看多 了华丽的现代 设计 , 传统 的水 墨动画给人一种清 新的意境 , 没有过多色彩 , 只有笔墨的运转 , 将 中 国传统绘 画中 的留白更 多的运用在动 画之 中, 扩展了大众的视野 , 呈现出一种

在传统水墨动画中感悟国画精神

在传统水墨动画中感悟国画精神

在传统水墨动画中感悟国画精神作者:段艳红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年第05期摘要:国画和水墨动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两朵奇葩。

既有差异性,又有关联性。

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片是以水墨画的方式来创作动画片,水墨画中的“意境”是国画的灵魂所在。

因此,传统水墨动画片中的国画精神,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动画人物造型,和影片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

传递含蓄、深远的意境。

关键词:水墨动画国画镜头笔法精神一、国画和水墨动画国画和水墨动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两朵奇葩。

既有差异性,又有关联性。

国画由于其创作方式和工具的不同,天然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

无论从形式到内容,还是从用笔到寓意,都体现着和其他绘画艺术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征。

“国画”的创作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写实和写意。

写实主要以工笔画的方式,体现“形”似,绘制的关键在于对物体外形的把握上,以工整、细腻、严谨的笔法描绘景物,注重线条、色彩和装饰性。

而写意主要体现“神”象,多以泼墨的方式,不追求形似,注重传情达意,展示出高远的意境美。

中国画从内涵来看,用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

讲究意境深刻。

唐代张彦远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可见用笔和立意的关系是多么重要。

国画家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思想感情,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

作品应当体现出作画者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当然也要求鉴赏者具有一定的文学底蕴和美学知识,才能悟出其中的真意和境界。

这种“意境”是国画美学的本质,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片是以水墨画的方式来创作动画片,它的创作不是在宣纸上,而是在镜头上,运用逐格拍摄的技巧,把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形象逐一拍摄下来,再通过连续放映,使之形成活动的水墨画影象。

从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功摄制出,中国第一部传统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到《牧笛》、《鹿铃》,再到1988年的第四部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和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

笔墨当随时代_中国水墨动画的思考

笔墨当随时代_中国水墨动画的思考

何谓动画创作?“动画艺术是指除使用真实的人物或事物造成动作的方法之外,使用各种技术所创作出的活动影像,即是以人工的方式所创造的动态影像”。

动画作为美术的一部分,从艺术的一个角度展示人类的文化与文明,反映人类的精神。

动画是通过制作,使一些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东西拟人化、夸张化,赋予其人类的一切感情和动作。

国际动画艺术界称誉我国民族动画片为“中国动画学派”。

其中包含着对中国动画艺术种类繁多的形式:动画片、水墨动画片、剪纸动画片、贴纸动画片、木偶片以及泥塑木偶片等,我们应有尽有。

尤其是曾引起国际动画界注目的中国水墨动画片,是中国美术电影中民族风格的杰出作品,它诞生于1960年。

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和风格,运用于动画电影,创造了一种罕见的动画形式。

事实上,水墨动画的技术是中国动画艺术的一大特色,水墨动画片对情感的表现既深入、细腻,又轻盈、动人,水墨动画的潜力无限。

在动画界大放异彩。

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对此有着极大的兴趣。

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的问世,震惊了世界,获得了多项国际殊荣。

水墨动画笔墨豪放,意境优美,格调抒情,气韵生动。

擅于用“写意”和“神似”等手法,使影片意蕴深邃,耐人品味。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民族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表面上看起来,中国动画太老了,现在日本动画才是最新的、最好的,这种观念实际上很片面。

以前我们中国动画在发展阶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己、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这种精神是很重要的。

中国动画的发展,其可贵的一点就在于,以前的辉煌,靠的就是不断自觉地突破自己,给自己提出新的任务和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地发展。

《小蝌蚪找妈妈》问世之后,社会反响十分热烈。

上海美影厂随之再接再厉,又推出了《牧笛》、《鹿铃》等水墨动画片。

水墨动画从产生之后,就在不断地发展着。

从一开始的《小蝌蚪找妈妈》到后来的《牧笛》和《鹿铃》,水墨动画又向前跨了一步。

《小蝌蚪找妈妈》画面很清新、简洁,很有童趣,运用的是齐白石先生的画风,非常有民族特点。

试论电影水墨动画与中国画的文化互渗意义

试论电影水墨动画与中国画的文化互渗意义

试论电影水墨动画与中国画的文化互渗意义赵德聪中国的水墨电影动画诞生于1960年,其代表作5小蝌蚪找妈妈65牧笛65山水情6等享誉世界,独树一帜,与欧美动画、日本动画等截然不同。

这些动画呈现的是优美的画面,渲染的是诗的意境,表达的是中国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动画电影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堪称是动画史上的一个创举。

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样式,中国水墨动画的基础是中国水墨画。

这从中国水墨动画创始的源流就可以发现, /1960年1月31日,陈毅副总理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时,对美术电影工作人员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

.同年2月,上海美影厂成立了由阿达负责人物和背景设计、吕晋负责绘制动画、段孝萱负责拍摄和洗印技术的试验小组,经近三个月的时间,使5水墨动画片断6试验获得成功。

0以此诞生的水墨动画,在风格、韵味、内涵等方面处处透露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趣味与艺术风格,从而使得中国水墨画与中国水墨动画的联系非常紧密并互相影响,呈现出了一种文化互渗的典型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国画所传达的审美意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水墨动画,使中国水墨动画具有了中国风味中国画,简称/国画0,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0,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0,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0的观念。

它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

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0和/不似之似0。

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

浅析中国水墨动画的意境

浅析中国水墨动画的意境

中国动画史上曾经出现过为数众多的极具民族特色的动画电影,其中以水墨动画为首,在国际动画界被誉为“中国学派”。

水墨动画把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运用于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突破世界各国动画片通常采用的线条结构方法,借助墨色的浓淡虚实来表现对象,讲求笔墨情趣,追求意境气韵。

①自1959年《水墨动画片段》试拍成功以来,我国共创作了《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山水情》、《童心》、《兰花花》、《雁阵》、《雪鹿》等水墨动画电影,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是前四部,曾获得诸多国内外大奖。

在中国的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意境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

意境的内涵是在艺术活动中,情景交融、意溢象外和人与自然审美统一的意象结构和美感形态。

②在从古至今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意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经历了一个由“诗境”到“艺境”的演变过程,意境也由审美范畴提升为一种美学精神。

“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

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音乐有音乐境。

”③同样,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的电影,只要符合意境内涵的定义,就是有意境的。

承袭自中国水墨画的水墨动画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散发着清新淡雅、质朴隽永的意境的幽香。

一 充满哲思的主题抒发 水墨动画意境的衍生离不开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主题的抒发。

中国传统哲学由儒、释、道三家学说主导,三家学说既相异相斥又相互渗透融合。

水墨动画的主题首先体现了儒释道三家的哲学理念。

儒家的人文关怀和价值信念的核心在于仁、义、礼、智、信,其中又以仁为核心中的核心。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超越物欲,超越自我,强调得其自在,歌颂生命自我的超拔飞越,肯定物我之间的融合。

佛家的精髓在于平等、无我,通过无缘大慈、通体大悲启迪人们抛弃外在的追逐,消解心灵上的偏执,浅析中国水墨动画的意境■龚倩【摘要】中国水墨动画电影重在对意境的追求。

哲学主题、空白意象、动画与音乐效果是水墨动画最显著的特征,也是表达意境的重要手段。

中国水墨动画《牧笛》风格特征研究

中国水墨动画《牧笛》风格特征研究

中国水墨动画《牧笛》风格特征研究作者:董浚来源:《音乐时空》2016年第13期摘要:特伟先生的作品《牧笛》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动画作品,笔者将对其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和讨论。

首先,从了解特伟和他的作品为切入点,分析特伟作品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并拟定研究此项课题的目的。

通过描述特伟先生创作思路的整个过程,表达和抒发了一种幽默戏剧化的结局。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现在中国很多的动画过分地效仿日本动画,把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抛在一边,所以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所表达的艺术思想,试图运用语言,系统阐述动画《牧笛》中的风格化写意,去激发观众对于当今社会中这种幽默感缺乏和动画中的民族文化缺失这个现象的共鸣和思考。

关键词:特伟风格化写意水墨动画一、从特伟的视角看写意1.关于特伟特伟先生(1915-2010)广东省中山人,原名盛松,1915年生于上海,我国著名导演,著名艺术家、影视制作人、亲手缔造了世界动画电影的“中国学派”,曾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

《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骄傲的将军》等家喻户晓的作品皆是出自他手。

他将中国影视动画从一味学习模仿外国动画的模式中带了出来,他同时也是中国水墨动画片的创造者之一。

后从1935年开始专心从事国际时事等讽刺漫画的绘制工作。

1941年借道重庆飞往香港,着手组建“新美术会”这一艺术组织,担任《华商报》旗下《新美术周刊》的美术编辑。

其个人画集《特伟讽刺画集》以及《风云集》同年出版发行。

1941年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重回大陆,为了鼓舞抗战士气,在多地举办画展,名为《香港的受难》。

抗战胜利之后在中学任教。

1947年于香港组织“人间画会”,同年发表长篇时事讽刺漫画《大独裁者》,反对国民政府发动内战。

1949年于长春电影制片厂组建美术片(动画)组。

之后该组迁至上海,并于1957年成立了一个新的美术电影制片厂,也就是著名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笔者将就其代表作水墨动画《牧笛》的美术风格进行探讨和研究。

中国水墨动画意境之美-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中国水墨动画意境之美-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中国水墨动画意境之美①今年7月,电影《大鱼海棠》上映24小时票房即达到7460万元,一举打破国产动画片首日票房纪录。

这部电影动画巨作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清新的水墨韵味始终烘托着美轮美奂的画面,带给观众一股强烈的“中国风”。

②水墨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其在文化精神上融汇诗词、书法艺术,追求朴素自然美:在艺术形式上巧妙运用写意,将笔墨意趣发挥到极致,进行程式化的夸张提炼。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它已成为我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③中国水墨画是水墨动画的源泉,多是表达和体现从情景交融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水墨画讲究虚实相生,此亦是水墨动画片意境的结构特征。

④童话题材动画片《牧笛》中有一个场景:牧童骑在水牛背上于河塘中嬉戏。

这个画面是根据著名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而成,水牛的头和身只画一半,另一半在空白处。

画面中水纹和波光的倒影,使观众更能深刻感觉到牧童与水牛的惬意悠然,整个画面灵而不空,赋予了观众发挥无限想象的空间。

此外,空白的运用更能展现出烟云水气的甜润灵秀、清新飘逸。

“梅花点瓣”式的笔触刻画出苍茫山色,水的“白润”与墨的“黑韵”交融于流动的画面中,虚中带实,实中有虚,同时配之各种现代动画手法,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⑤国产动画片《山水情》所创造的美学空间即是对此绝佳的诠释。

高山流水之间,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给少年,少年弹奏古琴,悠扬的琴声,送走消失在茫茫山野的老琴师……随之画面中老鹰、孤雁、江流显现,由直接意象引发间接意象构成的画面意境,将离别之痛苦、友谊之深厚,刻画的既细腻又抽象,个中韵味更是妙不可言。

同时,该动画片把人物作为主体,将人与自然和谐结合,使中国传统水墨写意山水画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

⑥早在1961年7月,我国就成功制作出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其中画面大量取材于著名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其超高的艺术水准,鲜明的中国特色,使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为我国此后的水墨动画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试分析中国画在水墨动画发展中的作用

试分析中国画在水墨动画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风尚
MING RI FENG SHANG
试分析中国画在水墨动画发展中的作用
文 | 雒红强
摘要:在清代时期,中国画特色艺术表现即被应 用于《画皮》、《画马》等作品创作中,从而引 起了水墨动画由静态向动态表达方式的变革,即 突破传统水墨动画艺术表达方法,采取中国画中 分层渲染、笔墨融合等动物、人物等景观表达手 段,展现水墨动画独特景象,同时,借鉴中国画 “神似”、“写意”等表达思想,在水墨动画 制作过程中,合理安排色彩表达、线条叙述方式, 突出水墨动画意境、格调等情景。本文从中国画 作用分析入手,并阐述了水墨动画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国画;水墨动画;作用
二、水墨动画的现状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水墨动画在创作 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立意与观众不符,即当前水墨动画 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将观众群体定位于少年儿童层 面,水墨动画内容以启蒙教育为主,继而约束了 水墨动画内容的表达,同时,限制了水墨动画发 展空间,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此外, 在日韩动画等市场发展的冲击下,我国水墨动画 发展止步不前,为此,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 度 [2]; 第二,复合型人才不足,即水墨动画的创 作与发展涉及到了心理学、绘画、视觉设计技术、 市场营销、数字技术、影视艺术、计算机科学等 多项学科知识,因而,对水墨动画制作人员综合 能力要求较高,但在当前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 中,倾向于三维技术能力的训练,传统文化、风 俗习惯等本土艺术形象教育内容较少,就此呈现 出复合型人才不足问题,限制了中国水墨动画的 发展。 三、富有中国画特色的水墨动画发展前景 现代水墨动画在制作过程中受到中国画艺 术的影响,更为注重“意境”、“情感”等的表达, 就此丰富了水墨动画视觉效果。但由于水墨动画 属于动画产业,因而,在富有中国画特色的水墨 动画推广过程中,为了提高水墨动画推广力度, 必须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创作方式,同时,在水 墨动画表达内容选择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中国民 族特色资源,通过现代动画与传统绘画艺术相结 合的制作方法,创新国产水墨动画题材,迎合现 代人类审美需求,且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 推进水墨动画制作的发展 [3]。此外,中国画作为 绘画种类之一,其表达方式、艺术风格、绘画观 念等均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同时,注重映射现代 人类精神,因而,为了激发水墨动画制作动机, 应在借鉴中国画艺术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艺 术表达方法,推出富有影响力的动画形象。 四、结论 综上可知,传统水墨动画创作方法已经无

浅析水墨动画片《牧笛》

浅析水墨动画片《牧笛》

浅析水墨动画片《牧笛》作者:陈苗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1期摘要:中国的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动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

它把中国传统写意风格的水墨画融入动画制作中,水墨画那种空灵、雅致的艺术风格和虚实相生的画面意境极大地突破了往日一贯平实的动画格调。

1963年,水墨动画《牧笛》呈现在观众面前,这部融入了中国设色水墨元素的动画片,将平日静止在画面上的墨色形象赋予了无穷的生命力。

不但使水墨动画有了更深的定义,还使全世界更加关注到“水墨画”这种中国的传统的艺术中。

关键词:中国动画;水墨动画;牧笛;融合“哇,这实在是太美了”,“这是真正的纯中国式的动画片”,“当听到水墨画可以动起来完全不能相信,可是在亲眼看了以后,才大吃一惊。

这样的动画作品,是用什么技术做到的?确实难以想象。

能够把水墨动画制成动画片,证明中国人民对自己传统文化和艺术有很深的感情和了解,我们作为外国人只能说…了不起‟。

”这些惊叹的赞美是当美国和日本的观众看了来自中国的动画导演特伟带来的水墨动画片《牧笛》后发出赞叹之声。

《牧笛》的问世不仅在国内得到一致好评,在国外也得到了极大的赞扬和关注。

1979年,这部来自中国的水墨动画《牧笛》获丹麦第三届欧登塞城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

这一个个赞美和荣誉,不仅证明了中国水墨动画制作水平的提高,还使中国水墨动画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1 《牧笛》的制作背景在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出世后的第三年水墨动画《牧笛》问世了。

《小蝌蚪找妈妈》中,由于是第一次做水墨动画,摄制组在剧情的安排、角色的造型设计以及动作的复杂程度的制作上没有做太多的表现。

画面中的水墨小鱼、小草和小动物们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动作上都略显粗糙、稚嫩。

经过三年不断地对水墨动画制作技术反复琢磨,中国的动画制作者对控制水墨在运动中的造型越来越有把握,他们迫切希望能制作出一部更加符合真实水墨画意境,展现美妙中国风光,有山、有水、有云、有花、有鸟、有人的水墨动画大片。

水墨动画的画面是怎样构成的

水墨动画的画面是怎样构成的

水墨动画的画面是怎样构成的水墨动画牧笛中国的动画往往是由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共同构成的,其中的水墨动画,诞生于1960年,独具匠心地将传统的水墨画风格与动画技术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动画单线平涂的技法,将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情趣完全使用于电影,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动画形式,其不但震惊了国际影坛,同时还奠定了“中国学派”的国际地位。

一般来说,水墨动画以墨和水分的渲染,使意境、笔墨、线条三者得到高度的统一,目的是在于使画面连动,表现出生命的律动和动作主诉,带给观者别具一格的审美享受和艺术韵味。

(一)从透视方法来看水墨动画的画面构成一般说来,所有的动画片的创作过程均始终离不开绘制图形和图画,动画的基础和开端都是绘画。

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绘画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就是造型性,绘画的基本语言是点、线、画和色彩。

国画的笔墨本质也是如此,正所谓“墨分六彩”,通过构图,艺术家将这些元素统一成一个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整体,从而形成绘画艺术品,而动画画面就是由这些绘画构成的。

中国的水墨动画植根于传统的绘画艺术。

能够说,中国画的发展空间有多大,使用了动画制作中,动画手法所能包容的空间就有多大。

早在唐代,中国画就已经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山水画分为青绿与水墨两大派系,写意水墨画是传统绘画多种表现形式中民族特色和蕴含东方哲理深奥精神之画种,它讲究留白,讲究意境,强调不能满纸都画满,要有一些地方空出来,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山水画尤甚。

宋元以后,中国画由以人物为主,逐步转为以山水、花鸟为主,由反映社会生活、描绘历史与现实人物为主,转向以描绘自然景物来折射社会生活,抒发画家感情为主。

为此,画家们对线条作了大胆的革新,创造了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抒情线条。

中国画线条经过宋、元、明、清众多画家的创造,达到新的高度。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为新中国美术电影创作的基地,将水墨画执着于二维平面内,创作出《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和《牧笛》(1963年)两部水墨动画片。

《牧笛》水墨中的诗与梦

《牧笛》水墨中的诗与梦

《牧笛》水墨中的诗与梦[摘要] 水墨画是中国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由水墨画创作的动画片则是动画界中的一朵璀璨奇葩,其中1973年获丹麦第三届欧登塞城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的《牧笛》便是中国水墨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触动心灵的内容与表现语言,优雅淋漓地彰显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精神。

[关键词] 《牧笛》水墨动画表现语言《牧笛》是中国动画的经典之作,她在发掘灿烂民族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用于动画片的制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功,足以表明了中国人民对民族传统艺术的深厚情感与深刻了解。

《牧笛》通过水墨画这一表现形式不但表达了我们对田园生活的悠远怀念,娓娓道来一个传奇神话般的田园故事,并通过水墨画独有的表达语言完美地诠释了中国文化的人文情感,向我们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特有精神和诗话的艺术境界。

悠远的记忆之――叙事剧情是一部叙事性影视作品的线索与灵魂,在动画作品中的地位同样是不可忽略的。

动画从一开始以搞笑幽默的剧情为主已经发展成为之后的全方位剧情发展模式,水墨动画作为中国特有的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自身优势开创了一条富有中国特有文化精神魅力,与水墨画本身的情感叙述有着天然契合的中国特色动画叙事之路。

诗情画意、清新淡雅、质朴隽永是人们对中国水墨动画的一致评价。

以中国水墨动画为代表的饱含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片被称之为“中国学派”,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特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3年拍摄完成的水墨动画片《牧笛》堪称我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根植于我国千年历史的水墨画传统艺术,展现一幅动态的风景,叙述一段悠远的故事。

动画片开始,从一幅水秀山青的画面中,缓缓地走出一头黑色的水牛,一个牧童横跨在牛背上,吹起心爱的短笛……一番曲折迂回,最后牧童用竹笛的音乐战胜了代表大自然的瀑布之音,赢得水牛归来。

影片表现的是中国田园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事件小品,在故事情节处理上舒缓而自然,朴素而熟悉的如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经历。

论水墨动画《牧笛》的视觉语言

论水墨动画《牧笛》的视觉语言

论水墨动画《牧笛》的视觉语言作者:刘会军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9期摘要:水墨动画《牧笛》对自然界生命的张力和精神歌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视觉语言主要涉及影视和中国画。

影视镜头形式中的水墨画视觉语言内涵,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念。

影片中画面水墨写意的造型方式表现出独特的意境美,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思想内涵。

原、动画的水墨形象和影视镜头结合的视觉表达方式对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带来了巨大启发,但是,这种创新形式不是中国动画艺术的出路。

只有与时俱进地发展水墨动画艺术,它才能发展。

关键词:水墨;动画;视觉语言中图分类号:I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028-02《牧笛》是继《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又一中国水墨动画作品,它借鉴了李可染、方济众国画艺术中的水墨视觉形象,使水墨画的“意”境和活动的视觉图“象”表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新变化。

这种以农牧题材为表现对象的动画作品,魅力在于表现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影视镜头的形式与中国画艺术语言相结合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观念是中国动画艺术的创新之举,也是水墨动画《牧笛》的显著特征,水墨动画《牧笛》标志着中国动画艺术家对影视动画艺术语言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所以它堪称中国动画史上的代表作品之一。

一、《牧笛》的镜头形式《牧笛》的镜头形式是构成水墨动画的主要结构,在水墨动画中镜头和画面是同义词,一个镜头实际上由一系列静止的画面组合而成,运动的水墨画面具有整体性、运动性、连续性等特点。

镜头的组接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符合生活和思维的逻辑,形成了软硬不同的影调。

在影片中,剧情在镜头的运动、画面构图、场景的景深、摄像机的视角、原动画的笔墨、后期的剪辑与合成方面展现了水墨动画的画面风格和电影的主题思想。

教育和娱乐意义在水墨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延伸。

采用电影镜头的形式表现水墨画的视觉效果是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动画毕竟不是完全意义的中国画。

关于中国画在水墨动画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关于中国画在水墨动画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关于中国画在水墨动画发展中的作用探究作者:申恒金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7期摘要:近年来动画在中国的发展呈现产业化的趋势,动画如何更好地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传统艺术相结合,是新一代动画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动画的开端就是和水墨画相结合,早在许多古代小说中就有对描绘的物体可以活动的表述,这是过去作家对水墨动画的思考。

而在近现代,不少中国水墨动画开始出现在国际舞台,给予世界动画界带来巨大的震撼。

中国动画的发展,尤其是水墨动画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国画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本文将对中国画在水墨动画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发现中国画的重要作用,思考水墨动画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中国画;水墨动画;艺术发展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创作方式是利用毛笔、软笔之类的工具蘸取墨汁进行艺术创作,具有抽象性,写意性等特点。

水墨动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方式,主要以水墨画为基础开始构建,结合数字动画的技术而形成,不仅是中国动画在国际上留名的重要开端,也是将来中国动画的发展方向。

水墨动画利用了许多和电影相同的光影、构图等手法,在具体的故事中又结合了中国画写意、抽象的特点,具有浓厚的中国特征。

将作者的思想和画面的运动有机结合,让中国画跃然荧幕之上,不仅可以推动中国动画的发展,也可以提升中国画的国际位置。

一、水墨动画发展回顾中国水墨动画作为一种全新的动画发展形势,主要在上个世纪开始迅速发展,因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及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一出现就震撼了世界动画界。

动画故事的内容也较为写意与抽象,区别于其他动画类型和叙述方式,传达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传统和独有的价值体系。

中国的水墨动画结合了中国画的特点,创造出了独有的艺术效果,在中国动画产业发展过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比如说其中的开山之作《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作品是由方惠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作品改编而成,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场在1960年第一次创作的水墨动画,这部水墨动画用生动的笔法讲述了小蝌蚪从出生到最后找到妈妈的过程。

水墨动画电影赏析

水墨动画电影赏析

简析水墨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特色动画电影(政府管理学院 2015级韩聪宇)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中国水墨动画电影的起源与发展,使读者对水墨动画电影的现状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以《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鹬蚌相争》和《山水情》五部水墨动画电影为例,说明水墨动画电影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并对其局限性进行说明,以使读者对中国水墨动画电影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水墨动画电影中国学派起源发展特点一、水墨动画电影的起源与发展(一)水墨动画电影的开端在1960年,水墨动画片正式诞生。

水墨动画片的出现得益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核心人员的不断创新以及全体工作人员所投入的巨大的努力与一次又一次不断的尝试。

而阿达、段孝萱、钱家俊和特伟则是在水墨动画电影发展历程中的开拓者与开辟者,正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与尝试,将理论知识和多年以来不断积攒的经验融于关于水墨动画电影的实现与改进的奇思妙想之中,才使得水墨动画电影能够成形并且不断发展,最终登上世界舞台,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能够真正代表中国特色文化、展现中国水墨风采的动画电影。

(二)水墨动画电影的发展1. 萌芽期水墨动画电影的萌芽期是在50年代后期,在这个时期,人们意识到水墨动画与其他的常规动画是不同的,水墨有晕染、存在虚实的变化,而这是不能通过普通的“单线平涂”工艺实现的[1]。

因此,各个背景设计师和摄影师等相关从业人员都进行了各种尝试,最后,阿达和段孝萱的黑白片段实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并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与肯定。

2. 成长期水墨动画的成长期是在60年代,在这个时期世界前两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诞生了。

《小蝌蚪找妈妈》以齐白石先生的画为蓝本,以旁白的形式,结合影片的动画效果将故事娓娓道来。

而《牧笛》则以李可染先生的名画《牧童与牛》为蓝本,借用南方民乐笛子曲调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情绪的描绘起到了烘托的效果[2]。

影片中,动画效果虽不如现代动画电影,但是对于整体意境的表现以及故事情节的叙述还是超越了当时大多数的动画电影。

水墨动画《牧笛》观后感

水墨动画《牧笛》观后感

水墨动画《牧笛》观后感动画《牧笛》作为中国水墨动画中的代表作,历来是久仰大名,但却一直没有看过。

这一次,借着作业之名,终于把它下载来看。

看完之后,诸番感悟想法油然而生,因此有心浅谈一下关于它以及中国水墨动画的一些感受。

《牧笛》的剧情大概是这样:有一个牧童,善于吹奏短笛。

一次早出放牧,歇在一棵大树上朦胧地进入梦乡。

梦中他似乎醒了,却找不到自己的水牛。

于是沿着山路寻入深谷旷野,一路上询问顽童、樵夫和渔翁,在他们指引下,他来到一个风景迷人的幽境。

那里峰峦雄奇,飞瀑从悬崖上奔泻而下,直落在岩石上,铮铮作响,组成奇妙的乐声,激流奔向碧绿深潭,牧童看见自己的水牛正匍伏在潭边欣赏着美景。

他要水牛跟他回去,水牛却留连忘返,甚至与小主人反目。

牧童又气又急,忽然想起了短笛,就折竹制成笛子,吹奏他那动人的乐曲,水牛听到这熟悉的音乐,循声而去,慢慢依偎在牧童身边。

牧童欣喜地拥抱着水牛。

梦醒了,时已黄昏,他牵着牛,迎着夕阳归去……剧情就是这么简单清新,没有什么大的曲折高潮,短短二十多分钟很容易令人感觉是一晃而过。

但是这淡淡的剧情背后却有着不一般的意境:幽静深远的群山中,一青涩牧童吹奏着婉转悠扬的牧笛,骑在一老牛背上,行走在翠竹碧波间……就是这么一想,人便已沉浸到那种安谧祥和的气氛中去了。

所以,观完此片,就剧情上给我的启发是复杂的剧情不一定是最吸引人的,简单中能够透出意境的剧情才是出彩。

接下来便是说说《牧笛》的画面了,这个正好可以把水墨动画这一中国特色类型动画一并带出了解下。

水墨动画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片库中最为引人瞩目的瑰宝,以其独特的笔墨意趣、鲜明的中国气派和民族形式在世界动画之林中独树一帜,成为动画“中国学派”的典型代表。

水墨动画实际属于传统手绘动画的一种,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和透视感与其他绘画形式的动画片大体相同。

但是水墨动画突破了传统的单线平涂的基础制作工艺,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运用于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中,借用墨色的浓淡和虚实描绘对象。

中国水墨动画意境之美-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中国水墨动画意境之美-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中国水墨动画意境之美①今年7月,电影《大鱼海棠》上映24小时票房即达到7460万元,一举打破国产动画片首日票房纪录。

这部电影动画巨作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清新的水墨韵味始终烘托着美轮美奂的画面,带给观众一股强烈的“中国风”。

②水墨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其在文化精神上融汇诗词、书法艺术,追求朴素自然美:在艺术形式上巧妙运用写意,将笔墨意趣发挥到极致,进行程式化的夸张提炼。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它已成为我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③中国水墨画是水墨动画的源泉,多是表达和体现从情景交融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水墨画讲究虚实相生,此亦是水墨动画片意境的结构特征。

④童话题材动画片《牧笛》中有一个场景:牧童骑在水牛背上于河塘中嬉戏。

这个画面是根据著名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而成,水牛的头和身只画一半,另一半在空白处。

画面中水纹和波光的倒影,使观众更能深刻感觉到牧童与水牛的惬意悠然,整个画面灵而不空,赋予了观众发挥无限想象的空间。

此外,空白的运用更能展现出烟云水气的甜润灵秀、清新飘逸。

“梅花点瓣”式的笔触刻画出苍茫山色,水的“白润”与墨的“黑韵”交融于流动的画面中,虚中带实,实中有虚,同时配之各种现代动画手法,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⑤国产动画片《山水情》所创造的美学空间即是对此绝佳的诠释。

高山流水之间,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给少年,少年弹奏古琴,悠扬的琴声,送走消失在茫茫山野的老琴师……随之画面中老鹰、孤雁、江流显现,由直接意象引发间接意象构成的画面意境,将离别之痛苦、友谊之深厚,刻画的既细腻又抽象,个中韵味更是妙不可言。

同时,该动画片把人物作为主体,将人与自然和谐结合,使中国传统水墨写意山水画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

⑥早在1961年7月,我国就成功制作出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其中画面大量取材于著名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其超高的艺术水准,鲜明的中国特色,使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为我国此后的水墨动画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从《牧笛》看中国水墨动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从《牧笛》看中国水墨动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从《牧笛》看中国水墨动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结晶,是受中国儒、释、道文化的影响而积淀形成的东方绘画特有的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绘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民族绘画。

其特点是以气韵思致,进而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和中国京剧、中国医学称为中国三大国粹。

我们以《牧笛》为例来论述中国水墨动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关系。

首先,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以线、墨为主,都应用到了中国水墨动画的制作当中。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中国水墨动画创作的重要要求。

以《牧笛》中的水牛为例:
牧童拿出笛子吹给水牛听,水牛开心极了,煽动着耳朵,回头看向牧童(见图一)。

牧童骑着水牛过河,水牛和鱼儿玩了起来,牧童拍打水牛,它不应,于是牧童朝水牛泼水。

水溅到水牛的眼睛里,水牛很生气(见图二)。

1 / 6
其中水牛和牧童的形象都是借鉴李可染大师的中国画,为了这部影片李可染大师特意画了 14 幅水牛和牧童的水墨画,给绘制组作参考。

动画片中的水牛不仅造型精准生动,而且水牛的表情和动作也把情感传达得很明确。

中国传统绘画只是把人物或者动物的感情通过绘画在宣纸上传达出来,而水墨动画经过复杂的工序更是把这种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不得不令人佩服。

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为常见的形象表达方式,也是中国水墨动画的主要表现语言。

线条最突出的特质在于它能够暗示出体积、空间和质感。

它本身还富有含蓄性、表现性和象征性等,不同的线条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和造型积极性。

而中国水墨动画注重形象的本质、表现、精神及情感的表达和形式美的追求,这些都必须以线的造型为核心。

中国古代画论中曾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讲的是曹衣描法画出的衣纹线如同绸子在水中浸过后取出,线的感觉沉甸、厚重;而吴道子的描法画出的衣纹线如同轻绡迎风,线的感觉灵动、飘逸、洒脱。

相同的纸笔,不同的线型可以引起截然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所以线条的选择和运用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水墨动画的制作都相当的重要。

---------------------------------------------------------------最新资料推荐------------------------------------------------------ 以《牧笛》为例,动画片中的牧童形象就是线的写照,而水牛的形象设计及环境的绘制方法就是以墨为主了。

(见图三)中国传统绘画中强调墨分五色,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

墨的运用在中国水墨动画的制作中更为重要。

中国水墨动画也是用笔和墨来塑造动画艺术形象的,它是传达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是中国水墨动画最主要的语言表达形式。

一部好的动画作品,能使我们通过笔墨感受到气韵,又通过气韵联想到动画作品的情感。

《牧笛》中水牛的造型,以浓墨点染的唇、鼻,以力透纸背的笔法甩出牛腿,以皴法画出牛臀,以淡墨补染牛背,在笔墨的经营下,一只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水牛跃然画面之上。

(见图三)其次,中国传统绘画方法在中国水墨动画绘制中应用广泛。

中国传统绘画方法就是用笔墨纸砚等工具,在宣纸上作画,注重的是墨的浓淡,还可加以国画颜料,与水混合,画出不同层次的体积感。

中国水墨动画主要借鉴的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绘画方法,所以它与一般的普通动画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水墨动画的制作过程既繁琐又耗时。

我们虽然在荧幕上看到的人物、牛儿、鸟儿、蝴蝶、流水等
3 / 6
活动影像具有水墨晕染的效果,但是只有在静止的背景画面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水墨笔触,背景多以黑白墨色为基调,使用皴、擦、点、染等传统水墨技法,或有泼墨、破墨等方法绘制画面(见图四)。

中国水墨动画大量使用中国画颜色,藤黄、朱砂、石青和墨等颜色交替使用,再加上背景的大量留白,使画面清新淡雅,富有节奏感,每部场景具有不可复制的特型(见图五)。

然而在中国水墨动画中只有背景画面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水墨画。

水墨动画中的人物或动物是由原画师和动画人员在白纸上用铅笔设计主要动作(即关键帧)和中间画(即中间帧)。

画在白纸上的每一张人物或动物,到了着色部分都必须分层上色。

同样的一头水牛,必须分出很多种颜色,有大块面积的浅灰、深灰或者只是牛角和眼睛边框线中的焦墨颜色,分别涂在好几张赛璐璐片上。

每一张赛璐璐片都由摄影师分开重复拍摄,最后再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

也就是说,我们在荧幕上所看到的那头水牛最后还得靠动画摄影师拍摄出来。

工序甚是复杂,拍摄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

最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在中国水墨动画中表现颇丰。

---------------------------------------------------------------最新资料推荐------------------------------------------------------ 以意造境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本质,也是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标志。

宗白华先生在论及中国绘画时说:
中国绘画不满足于客观的机械式的临摹,对于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地再现,而是一个深层的创构。

这句话让我们能够理解艺术的意境,它不是亘古不变的,它是心理情感和现实事物的融合,通过笔墨的形式展现给人们看。

《牧笛》中的主要场景如柳堤放牧、水牛戏水(见图一)、竹林莺鸣等,尤其是动画片结尾,牧童骑着水墨淋漓的牛儿从柳树林出来,走过暖暖的夕阳照耀的稻田,走向村庄的场景,营造的是如此和谐、意境深远完全是中国动画的格调。

(见图三)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想象的是虚。

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是艺术家创作时该遵循的。

中国书法中讲究计白当黑,中国传统绘画大师也把这种虚实结合的思想融入到了绘画当中,而动画设计师也运用到了中国水墨动画的绘制当中。

《牧笛》中有一个场景:
牧童骑在牛儿背上要过河,画面中没有一丝水纹、倒影和波光,却见牛儿和牧童悠荡在水中,无比惬意。

5 / 6
水牛的头和身子只画了一半,另一半在水下,在人们的想象中(见图一)。

体现了传统绘画对虚实运用的精妙之处。

中国水墨动画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电影动画形式,中国水墨动画的创作者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吸取营养使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电影动画制作结合起来,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中国水墨动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系列作品《牧童》 [2]《中国绘画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傅抱石 [3]《影视动画造型设计》中国电影出版社翟翼《动画制作流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邓亚刚、邓有立、步玉程 [5]《鉴识李可染》福建美术出版社徐鼎一著【李立华王博涵王璇,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