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学设计一等奖
《白杨》教案(优秀6篇)
《白杨》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助大家找到的《白杨》教案(优秀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白杨》教案篇一一、出示图片,引生入境上课前,出示有关课文背景的戈壁图片。
师:这里常年干旱,草木难生,清一色的粗砂,清一色的碎石,清一色的丘陵,清一色像被水泥浇注过的荒漠,清一色的不知多少年未见过水滴的河床,真是满目荒凉,荒不忍睹,这里就是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的茫茫大戈壁,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话,你会送一个什么词给它?(荒凉、茫茫、浑黄一体)可以说这里的环境相当恶劣。
(板书:环境恶劣)师:咱们今天要学习的白杨就生活在这样艰难的环境当中,请大家齐读课题----《白杨》。
师:翻开课本第10页,回顾一下,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写下了自己对白杨树的看法,谁来说一说你写的内容。
(点生谈感受)师:你们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高大挺秀的白杨像卫士一样守卫着边疆。
二、通过对话,了解白杨师:文章究竟是怎样具体描写白杨的呢?请同学们先自由组合读读父子三人的对话。
(点人读)提出要求: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从父子三人的对话中你了解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可以画画有关的句子。
师:从孩子们的对话中,你了解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高、直、像大伞)师:多么高大挺拔的树!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唯有一排白杨从眼前闪过,给旅客们带来意外的惊喜,难怪兄妹俩会展开争辩。
师:看着可爱的小儿女在争论,文中的父亲又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呢?自由读一读爸爸的话。
(出示小黑板)(点人读)师:我听出来你刚才强调了“哪儿”这个词,想象一下,白杨树可能生长在哪儿?师:那请你试着把它填进去,读给大家听。
(白杨树还可能生长在哪些地方?请你用相同的方法填进去读一读)eg: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茫茫大戈壁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6【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⑴学会本课4个生字,掌握“戈壁”“清晰”“介绍”“边疆”等词语;⑵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⑶了解白杨的特点。
2、能力训练点:⑴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⑵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3、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尚品质。
4、美育渗透点: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理解白杨树与建设者形象美的实质,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重建与再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即能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
【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文,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⑴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⑵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来表白什么?3、疑点:⑴爸爸为什么接孩子到新疆来念书?⑵爸爸为什么要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4、解决办法:⑴图文结合,让学生感知白杨的形象美,重点品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进而感悟白杨的品格美,并说一说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
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和体会。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在读书、思考、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
当学生的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给予点拨,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鼓励学生在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谁见过白杨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呢?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现代著名作家袁鹰一起到荒无人烟的沙漠,去看一看白杨在那里是怎样生长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白杨》课文教案一等奖
《白杨》课文教案一等奖《《白杨》课文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白杨》课文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一、审题。
1、揭题读题。
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2、设置悬念。
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4。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学习提示”;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二、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学习提示”: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三、学习第二段。
白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
白杨教案小学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熟悉了解白杨树的外观和生长环境;2.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作用;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习白杨树的外观和生长环境;2.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上节课学到的树木的知识。
2. 出示一张白杨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鼓励他们描述这棵树的特点。
步骤二:学习白杨树的外观和生长环境(10分钟)1. 讲解白杨树的外观特点,如高大挺拔的树干、细长的树叶等。
同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白杨树的树干是否光滑,皮肤是否呈灰白色。
2. 向学生介绍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如常生长在湖泊、河流附近的河岸土壤上。
告诉学生白杨树的根深受水分的影响,生长环境非常重要。
步骤三: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作用(15分钟)1. 与学生一起讨论白杨树的特点和作用。
请学生阅读相关素材,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
2. 引导学生发现白杨树的“毛毛虫树盆”特征,并向他们解释白杨树是“毛毛虫”生长的地方。
3. 向学生介绍白杨树的作用,如护岸、固土、防风等。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反馈学生对于白杨树的了解与掌握情况,提问学生关于白杨树的问题。
2. 鼓励学生通过亲身接触和观察,寻找身边的白杨树,并记录下来。
步骤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1. 让学生总结白杨树的外观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引导学生思考白杨树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四、教学方法1.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已学的知识。
2.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认识白杨树。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表现,在合作中的参与程度等。
2. 书面评价:让学生写下自己对于白杨树的认识和感想,展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白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白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理解新词,弄清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那儿扎根作贡献的崇高品质;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的句子;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戈壁、白杨的录像。
【教学时间】2课时。
【学程导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白杨树是我国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庭前屋后,道路旁边随处可见。
它既不像松树那样四季长青,也没有柳树那样清新妩媚,更不能与观赏树木相提并论。
也许,我们平时根本没有注意他们,可是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杨的时候,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作家袁鹰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为我们写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杨》。
二、播放课件三、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读前出示思考题:“文中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白杨生长的环境怎样?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四、认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白杨的语句,比如”高大挺秀”、“卫士”,以及哥哥和妹妹的对话。
人们描写树木一般都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直等词语,本文作者却用“高大挺秀”,表达的感情很不一般。
“秀”有清秀、秀丽、秀气、高雅等意思,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尤其是对大戈壁上的白杨树的赞美敬佩之情。
2、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课文怎样描写哪里的环境的?3、课文为什么要描写白杨生长的环境?为了告诉我们白杨生长的环境恶劣,白杨的生命力强,以此来烘托白杨的兴趣,你想知道2白杨为什么长得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大吗?4、认识白杨的内在性格:⑴从作者描写白杨的外形特点中,引起了我们对白杨的兴趣,你想知道白杨为什么长得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大吗?⑵投影爸爸的回答,教师朗读,学生小声练习。
⑶讨论:爸爸为我们介绍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5、分角色朗读,品味文字。
课文白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课文白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白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理解白杨故事的寓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中白杨的故事及其寓意。
2. 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将一颗真实的白杨枝叶展示给学生,并提出问题:“这是什么植物?你们见过白杨吗?”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浏览课文,并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你能猜猜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 为什么课文起名为《白杨》?- 白杨的特点是什么?3. 阅读理解(3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白杨》,并回答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白杨为什么受到伤害?- 白杨为什么能顽强地生长?- 故事中的白杨和武官同学的父亲有什么共同点?- 故事中的小草有什么寓意?4. 课文分析(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课文中作者通过白杨的故事想要表达什么?- 你认为白杨这棵树具有哪些品质?5. 思考拓展(20分钟)让学生展开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白杨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有何启示?- 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白杨的困境?你是如何应对的?- 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环境中的任何困难和挑战?6. 总结归纳(10分钟)请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寓意,并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课文中的白杨为主题,写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要求包括白杨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白杨故事的寓意等。
字数不少于300字。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学设计的方式,让学生对于白杨这样一个常见而又令人敬佩的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课文的讲解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大自然和生命的珍惜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于环境和困难的思考和思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白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白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语文《白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3、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型】典型精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组学习。
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的分析、体会,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你们见过白杨树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白杨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⑴ 认读生字词:伞、晰、抚、疆,并组词。
⑴ 巩固练习:晰()介()疆()析()价()僵()⑴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
沉思:深入地思考。
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懂的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
三、自由读课文,学生作好批注,大胆地质疑四、教师归纳问题,出示导学提纲,小组合作学习1、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画出相关的语句,认真体会。
2、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请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并和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及体会。
五、反馈,感悟1、体会新疆的'恶劣环境:⑴ 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找出具体的语句。
⑴ 指名回答,有感情地朗读:“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⑴ 大戈壁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白杨》优秀教案设计
5、概括本课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一位父亲在前往边疆的途中向儿女介绍白杨的事来表达自己对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本文描写了白杨树挺直、适应性强和具有顽强性的特点,但全文又不仅仅是描写白杨,文章还借白杨来比喻那些扎根边疆、默默地为边疆建设贡献力量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要为边疆建设而奉献的志向。
四、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不管(),它总是(),那么(),不软弱,也不()。突然,他的嘴角又(),那是因为他()的右面,在一棵()身边,()正迎着风沙()。
【2】《白杨》优秀(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有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五、朗读课文,找出描写白杨树特点的话,并概括白杨树的特点。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说明了白杨树具有“挺直”的特点,“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说明白杨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说明白杨具有“顽强的品格”。
高大挺秀:(树木、身材)等挺拔而秀丽。
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来回移动。
介绍:使双方相识或,引进,带入(新的人或事物)
沉思:深入地思考。
3、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说说《白杨》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白杨》教学设计精选3篇
《白杨》教学设计精选3篇《白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1、白杨和小河的合唱教学2、和声的基本练习3、欣赏保卫黄河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白杨和小河两个互帮互助的好朋友形象,学会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2、初步感受和声的音乐表现力,通过比较初步理解合唱的不同表现效果。
教学重点:合唱部分的学习和体会教学准备:录音磁带,歌谱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基本练习1、气息练习模仿闻花香和生活中喘气的动作,呼吸要做到平稳,不抖动,不耸肩。
2、节奏接力a、出示准备好的节奏练习条,分组准备,然后进行接力练习,看哪一组最准确。
b、两个声部的节奏练习,以后面的合唱部分节奏为主,要求准确,两声部配合和谐。
3、旋律的视唱以合唱中的难点为例,注意声部的和谐和准确,音准,要求如同唱歌一样三、白杨和小河的合唱教学1、聆听范唱2、复习前面齐唱部分,强调要有表情有感情地演唱。
3、随琴分声部学唱合唱部分的曲谱4、视唱合唱部分的旋律5、分声部视唱歌词6、歌词的练习7、完整地视唱歌曲四、结合欣赏《保卫黄河》,讨论对《白杨和小河》的处理。
1、听《保卫黄河》2、谈自己听后的感受,重点是对音乐形象的认识。
3、听《白杨和小河》4、对两首歌曲进行比较,说说我们在演唱时应怎样来表现歌曲,包括情绪、声音、声部的和谐等。
5、用讨论的结果为指导,全班演唱《白杨和小河》五、结束教学。
《白杨》教学设计篇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遵循文本结构文章的思路与特点,并整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就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资源、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作用。
本设计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体现篇章的整体,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从白杨的特点,到爸爸的心,再由爸爸神态变化的感悟,回归更高层面的整体,力求实现作者、编者、教者、学者的四心相通,实现理解、感悟、运用、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教材分析《白杨》是作者袁鹰的一篇抒情散文,讲的是爸爸在火车上向子女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1. 了解白杨这种树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2. 掌握描述白杨的常用语言表达;3. 培养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白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2. 描述白杨的常用语言表达。
三、教学难点描绘白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四、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小黑板;2.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白杨的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白杨的形态特点,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树木吗?”“你们见过白杨吗?”“你们知道白杨的特点是什么?”启发学生对于白杨的基本认识。
2. 新知讲解(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白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讲解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如白杨的树干高大挺拔、树皮光滑洁白、树叶像银铃般摇曳等。
同时,介绍白杨的生长环境,比如河边、湖泊周围等。
3. 听读练习(1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读白杨的相关描述,如“白杨长得很高,树皮白得像奶油一样,树叶像银铃在风里轻轻摇曳”,并进行反复练习,培养学生对描述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讨论和互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白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5. 创设情境(15分钟)教师以“观察白杨”为主题,带领学生外出进行实地观察白杨树,并鼓励学生留意白杨的形态特点和生长环境,并画下自己观察到的白杨的形象。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白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强调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七、教学扩展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白杨的了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
比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白杨的短文,或者让学生进行白杨的手工制作等。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和学生的作品,综合评价学生对于白杨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九、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白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2.掌握描述白杨的常用语言表达;3.培养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白杨》获奖【一等奖教案】2 【一等奖教案】
《白杨》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学生自学课文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新疆。
“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3.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二、指名朗读全文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白杨教案一等奖2篇
4、白杨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以听、说、读、写的方式感知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文字,整体把握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2、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理解白杨树与建设者形象美的实质,初步养成自然美与社会美的`鉴别与判断能力,达到与作者心灵上、情感上的共鸣。
3、在感知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重建与再现课文中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1、图文结合,让学生感知白杨的形象美。
2、内隐外现,让学生领悟白杨的精神美。
【教学难点】能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一、图文结合,感知白杨树的形象美1、挂图出示:茫茫戈壁,铁路沿线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
看图尝试说说大戈壁上白杨树的形象美。
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大戈壁的荒凉?你又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白杨树的高大挺拔?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戈壁的荒凉与白杨树的挺拔。
二、重点研读,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过渡:为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白杨树却长得这样高大挺拔呢?让我们一起来重点研读课文二、三两段。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课文《白杨》是单纯地介绍白杨吗?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这一点,把这个句子划下来。
2、交流后出示重点句: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这是个什么句式?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估计学生会用上不是而是,既又,不但而且等关联词,让学生比较用哪个最恰当。
)3、第一次研读,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研读主题:爸爸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的哪些特点?你是怎么理解的?⑴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分头研读。
⑵汇报研读成果,重点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①这白杨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②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
③不管是风沙还是雨雪,不管是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⑶感情朗读这三句话,把白杨树的品格美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白杨优秀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4、白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
(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
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2、检查预习: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解读文本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3)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白杨教案一等奖3篇
1、白杨教案一等奖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时安排2课时A案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
“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Δ”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学设计(通用9篇)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学设计(通用9篇)五年级语文《白杨》教学设计(通用9篇)五年级语文《白杨》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课前准备】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白杨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⑴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⑵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荒凉、寸草不生、贫瘠……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⑴理解: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⑵朗读: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
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白杨》教学设计 5篇
《白杨》教学设计篇6【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火车上向子女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没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愿望。
【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上的学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对课文的理解较为得心应手。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7个新词。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4、抄写第12自然段,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5、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重难点】1、了解白杨的特点。
2、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思路】通过对《白杨》一课的了解,带领孩子们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一下,真正的去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及特点。
进一步地体会建设者们高尚的情操,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进而提高自身素养。
【教学过程】一、引导性导入通过对白杨的生活环境的了解及自身的特点的认识(启发学生对白杨的实质问题的了解),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出示课件:1、大戈壁的精彩图片。
(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2、师生通过画面进行情景对话:师:“伴随着作者我们一同坐上火车飞快的驶向边疆。
随着响亮的火车声,我们走进了你──‘白杨’(师生)。
窗外不断的闪过你的身影,是那么的──‘高大挺拔’(师生)。
二、听朗读并分小组来讨论问题(出示课件)1、通过谁的话点出了白杨树的特点?2、白杨树自身的特点(结合适应戈壁生活),那么某某话中的深刻含义又是什么呢?(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白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白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一节:复习与导入在白杨教学设计的第二课时中,我们将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并通过一系列的导入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 复习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利用小测验或问答的形式进行。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本节课话题的思考。
3. 利用真实的例子或场景进行情境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第二节:新知讲解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引入新的知识点,通过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 讲解新知识的概念、原理和重要性,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
2. 给出具体的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实际运用方法。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第三节:知识拓展和巩固在第二节课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和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1. 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2.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相关领域的知识。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些项目性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四节:课堂总结和反思在课程即将结束前,我们将进行课堂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思考。
1. 提问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整理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3. 鼓励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和收获。
4.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上述的课堂设计和活动安排,能够使学生在白杨教学设计的第二课时中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并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语文白杨优秀教案5篇
语文白杨优秀教案5篇语文白杨优秀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三)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
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
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格。
(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教师出示形近字,也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
抚(抚摸)洪(洪水)埋(埋怨)介(介绍)疆(边疆)扶(搀扶)烘(烘托)理(道理)价(评价)缰(缰绳)茫(苍茫)辨(辨析)挺(挺拔)晰(清晰)戈(戈壁)芒(光芒)辩(辩论)廷(宫廷)析(分析)弋(弋获)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
理解词义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这一部分一般在课前解决,课上教师可通过提问词义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5.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
《白杨》第二课时一等奖说课稿
《白杨》第二课时一等奖说课稿1、《白杨》第二课时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白杨》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这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难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
在课文里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
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理解一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
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白杨优质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白杨优质课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现代教育中,优质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教案将针对白杨优质课的教学背景和目标进行详细阐述。
白杨是一种生长在北方地区的落叶乔木,它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快的特点。
我们将通过对白杨的讲解和观察,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简介白杨:介绍白杨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分布地区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白杨有一个初步了解。
2. 观察白杨叶片:通过收集白杨的叶片样本,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和细胞组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3. 探究白杨的生长过程:学生将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种植一棵白杨苗,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学生可以观察白杨的生长速度、侧枝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4. 讨论白杨的作用:学生将接触到白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共同讨论白杨的生态位、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的价值等。
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生态功能。
5. 总结与评价:在教学结束时,学生将进行学习总结和自我评价。
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实物教学法:通过展示白杨的样本和苗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白杨的特点和形态。
2. 观察法:利用显微镜观察白杨叶片的细胞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思考能力。
3. 实践操作法:通过种植白杨苗木,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实践观察和记录。
4. 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合作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和改进: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将根据学生们的观察记录、小组讨论和总结报告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这些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改进。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辅导,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茅盾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散文特点。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句子,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二、解题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创作了《林家铺子》《子夜》《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
在这篇散文里,茅盾把视线投向了白杨这种在西北高原极为常见的树。
“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杨”,意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
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他又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呢?
三、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不识的字的读音。
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婆娑(suō)秀颀(qí)
四、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目的是启发引导学生粗读课文,初步理清全文脉络):
五、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
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和,突出了它的不平凡。
第7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点明了主题。
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赞美白杨树收尾。
学生作业后,教师点拨:以上的练习,反映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基本思路。
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六、品读文本
1.细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提示: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齐读直接礼赞白杨的句子、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赞美白杨树?
提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提示:不是。
第7段:“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4.反复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提示:反问、排比,即“难道你就只觉得……那种精神和意志?”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反问句:“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陈述句:你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
你应该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
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提示: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
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6.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
(1)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
提示:第5段先总述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外形特征,然后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概括出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与北方抗日军民“不折不挠”“坚强朴质”等性格特点的相似之处。
(2)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1)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2)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七、合作探究
(一)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提示: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
(二)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提示: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
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三)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提示: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
茅盾自己也曾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
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
(四)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提示:不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
“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八、阅读迁移
朗读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你会发现它们像一首现代诗,言简意赅,直抒胸臆。
在理解这篇散文的基础上,试着用更简洁的方式概括文章的主题。
提示:可以用律诗、绝句或者对联等方式(与茅盾的格律诗对比)。
1941年《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
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了一首格律诗:“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九、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白杨礼赞》的姐妹篇《风景谈》,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生长环境
不平凡外部形态象征
象征意义
欲扬先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