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7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回归线:⼀年中地球表⾯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最⾼点连接组成的⼭岭⾼地。

3、⽯环:由于融冻作⽤形成的由⽯块或者砾⽯组成的环状地貌。

4、⼭⾕风:由于⼭坡与⾕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产⽣的⽩天吹向⼭坡,夜晚吹向⾕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流控制的⽓候⼲燥的地带。

6、⾷物⽹:由⽣物组成的⽣物之间⾷与被⾷的关系⽹7、焚风效应⽓流翻过⼭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形成⼲热的风的现象8、⽣物多样性⽣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态过程的总和9、⽓溶胶悬浮在⼤⽓中的固态粒⼦或液态⼩滴物质的统称10、南⽅涛动热带太平洋⽓压与热带印度洋⽓压的升降呈反相相关联系的振荡现象11、地域分异规律指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

12、径流模数流域内单位⾯积单位时间产⽣的径流量13、风化作⽤地球表⾯或近地球表⾯的岩⽯在⼤⽓圈和⽣物圈各种营⼒作⽤下所产⽣的物理和化学变化14、⽣态幅⽣物对每⼀个因素的耐受范围15、垂直带性分异⾃然地理要素及⾃然综合体⼤致沿等⾼线⽅向延伸,随地势⾼度发⽣垂直更替的规律。

16、离堆⼭河流上的河曲被废弃后,由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嘴17、⽓候系统决定⽓候形成、分布、特征和变化的物理⼦系统。

包括⼤⽓圈、⽔圈(海洋、湖泊等)、岩⽯圈(平原、⾼⼭、⾼原和盆地等地形)、冰雪圈(极地冰雪覆盖和冰川等)和⽣物圈(动、植物群落和⼈类)。

18、太阳常数表征太阳辐射能量的⼀个物理量,等于在地球⼤⽓外离太阳1个天⽂单位处,和太阳光线垂直的1平⽅厘⽶⾯积上每分钟所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19、地壳均衡漂浮在⾼密度、塑性的地幔上的低密度、刚性的岩⽯圈对表⾯压⼒变化⽽产⽣的平衡性响应20、河流侵蚀基准⾯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平⾯21、⽣物⼩循环⽣物圈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通过传输介质⼤⽓或⽔在植物-动物-⼟壤(微⽣物)之间所构成的循环过程。

2017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17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4.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湿热气候条件下的喀斯特地貌
5.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和作用
6.影响大气逆温的地理过程有哪些
三,论述:3x20
1.从地表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建设生态文明.描述中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一、名词解释6x5
:潜热输送
罗斯贝波
水量平衡
风化壳
营养级
二、简答6x10
1.河流纵剖面特征和河流发育程度的关系
2.亚热带夏干气候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植被的影响
3.结合下表格式分析地形对秦岭南北坡气温直减率的影响
相对高差 1月垂直递减率 7月垂直递减率
秦岭南坡879 0.61 0.53
秦岭北区 1791 0.31 0.51

西南大学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西南大学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2000一、名词解释(2.5×8=20)1、季风 p129答: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

季风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

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

一般说来,夏季风由暖湿热带海洋气团或赤道海洋气团构成,冬季风则由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构成。

2、厄尔尼诺 p148+p191答:【有的年份由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突然减弱,太平洋赤道暖洋流以50-100m/s的速度向南扩张,代替秘鲁冷洋流,使这一地区的海水温度比常年高出几度,冷水上翻不能到达表层,结果造成只适应冷水域生存的鱼类、藻类大量死亡。

鳀鱼死亡,海鸟因缺乏食物而死亡或迁徙,使南美洲沿岸国家失去宝贵的鸟粪肥料,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出口。

秘鲁及厄瓜多尔气候由干旱转变为多雨,经常发生洪灾。

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对秘鲁沿岸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造成极大破坏,也对热带太平洋沿岸甚至全球气候造成灾害性影响。

】某些年份,因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移,东南信风微弱,引起赤道逆流南下,热带暖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洋流,上涌海水与沿岸冷水消失,导致海洋生物与寄食鸟类死亡、糜烂,并释放大量硫化氢进入大气。

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洋流的这种变化,如果水温增加超过0.5度,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以上,即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我国1998年的洪灾也与此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常常有突发性,且无明显规律可循。

经过人们不断探索,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与一种被称为南方涛动的现象几乎同时发生。

3、准平原 p273答: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作为一种大规模夷平面,也可因为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于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

准平原的发育大致包括以下过程:①原始地面平缓;②构造上升,形成v形谷或峡谷,分水岭仍较宽平;③侧蚀加强,河谷展宽,切割密度加大,分水岭变窄成为尖锐山岭;④河流侧蚀作用形成宽广谷底平原,谷间分水岭降低、变缓,上凸下凹;⑤地面近似平原,少数地段存在低矮孤立残丘。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2000)一、名词解释(2.5×8=20)1、季风 p129答: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

季风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

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

一般说来,夏季风由暖湿热带海洋气团或赤道海洋气团构成,冬季风则由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构成。

2、厄尔尼诺 p148+p191答:【有的年份由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突然减弱,太平洋赤道暖洋流以50-100m/s的速度向南扩张,代替秘鲁冷洋流,使这一地区的海水温度比常年高出几度,冷水上翻不能到达表层,结果造成只适应冷水域生存的鱼类、藻类大量死亡。

鳀鱼死亡,海鸟因缺乏食物而死亡或迁徙,使南美洲沿岸国家失去宝贵的鸟粪肥料,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出口。

秘鲁及厄瓜多尔气候由干旱转变为多雨,经常发生洪灾。

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对秘鲁沿岸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造成极大破坏,也对热带太平洋沿岸甚至全球气候造成灾害性影响。

】某些年份,因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移,东南信风微弱,引起赤道逆流南下,热带暖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洋流,上涌海水与沿岸冷水消失,导致海洋生物与寄食鸟类死亡、糜烂,并释放大量硫化氢进入大气。

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洋流的这种变化,如果水温增加超过0.5度,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以上,即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我国1998年的洪灾也与此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常常有突发性,且无明显规律可循。

经过人们不断探索,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与一种被称为南方涛动的现象几乎同时发生。

3、准平原 p273答: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作为一种大规模夷平面,也可因为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于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

准平原的发育大致包括以下过程:①原始地面平缓;②构造上升,形成v形谷或峡谷,分水岭仍较宽平;③侧蚀加强,河谷展宽,切割密度加大,分水岭变窄成为尖锐山岭;④河流侧蚀作用形成宽广谷底平原,谷间分水岭降低、变缓,上凸下凹;⑤地面近似平原,少数地段存在低矮孤立残丘。

2015西南大学自然地理考研十年真题答案及伍光和笔记解析

2015西南大学自然地理考研十年真题答案及伍光和笔记解析
地学考研中心自然小组
I
目录
序言...................................................................................................................................................... I 资料使用说明.................................................................................................................................... II
2、出题特点和趋势
1)分析西大试卷内容结构,可以看出,一般而言,无论是名词解释还是简答题,地理环境 各要素内容几乎均匀分布,尤其在简答题部分,如若是 5 题,则各要素均占一提,若是 10 道题,则各要素均分布两题;另外,论述题部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实际某区域为 例,分析理论的应用,尤其是与西南地区相关的热点问题;第二种是人地关系,也就是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对湿度、露点、雾凇、雨凇、大气环流、季风、锋、气旋、反气旋、气候等;
掌握大气组成和结构,……………… (5)生物:掌握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生态因子
对生物的影响;掌握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掌握社会—经济—自然 复合生态系统特征和利用;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 4)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研究:掌握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耗散结构、自然区划、土地、 土地评价等基本概念;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掌握自然区划的原 则和方法;掌握人地关系的内涵、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008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附参考答案)

2008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附参考答案)
二、简要分析并回答(10×8=80)
1、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 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高空大气只能吸收小部分太阳辐射,大量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只能穿透地表以下很小的厚度。因此太阳辐射主要在地表发生转化,并对地表的几乎所有自然过程起作用。 2. 固、液、气三态物质并存于地表。水体表面为液——气界面,水底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各界面上的物质相互渗透,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系统。 3. 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自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沉积岩、各种地貌形态等。 4. 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如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化学物质循环等,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这种分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有,其结果形成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波峰是静水面以上的波浪部分;波谷是静水面以下波浪部分;波顶是波峰的最高点;波底是波谷的最低点;波高是波顶与波底间的垂直距离;波长是两相邻波顶或波底间的水平距离。6、滑坡与泥石流 ★ 7、准平面与山麓面山麓面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面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准平面(山麓剥蚀面):是在风化、重力、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山坡不断后退,在坡麓形成基岩上覆盖薄层松散堆积物的缓倾斜(3~5°)剥蚀平面。山麓剥蚀面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外力作用大于构造作用。而在地壳较长期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山麓剥蚀面可发展成很大规模,并彼此相联成为山前剥蚀平原(山前夷平面)。可能有残留的基岩残丘(岛丘)突出其上。8、土壤与土地 ★9、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所以自然界只要在一定空间内有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存在,并通过物质和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将它们联系成为一个功能上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而不是封闭的系统;生态系统又是一个控制系统或反馈系统;生态系统还是一个动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或者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10、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2)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2)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2)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二、简述(10×4=40)1、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1.停蓄阶段降水落到流域内,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另一部分经过下渗,进入土壤和岩石孔隙中,形成地下水。

所以降水初期不能立即产生径流。

降水进行到大于上述消耗时,便在一些分散洼地停蓄起来,称为填洼。

停蓄于洼地的水也不能立即变为径流,所以这个阶段叫做停蓄阶段。

2.漫流阶段当植物截留和填洼都达到饱和、降水量超过下渗量时,地表便开始出现沿斜坡流动的细小水流,即坡面漫流。

坡面漫流逐渐扩大范围,并分别流向不同的河槽里。

漫流阶段的产流强度,决定于降水强度和土壤稳渗率之差。

在同样降水强度下,砂质土地区产流强度较小,而壤土地区产流强度较大。

3. 河槽集流阶段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中,沿河网向下游流动,使河流流量大为增加,叫做河槽集流。

河槽集流阶段,大部分河水流出河口外,只有小部分渗过河谷堆积物补给地下水,待洪水消退后,地下水又反过来补给河流。

河槽集流过程在降水停止后还将继续很长时间。

这个阶段包括雨水由坡面进入河网,最后流出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它是径流形成的最终环节。

2、简述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大气的分层据气温和气流运动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外层)① 对流层,特征:(1)厚度时空分布:夏季>冬季;低纬度到高纬度厚度减小。

(2)在一般情况下,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m下降0.65℃。

(3)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② 平流层,对流层顶以上到55km的大气层气流稳定。

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高度上升而温度不变或微升。

平流层水汽、尘埃含量极少,很少出现云或降水。

气流运动相当平稳,并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透明度良好。

③ 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km高度的气层为中间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空气垂直运动相当强烈,水汽很少;80km高度有一个出现于白天的电离层。

西南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模拟试题

西南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模拟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三套模拟)一、解释下列名词(25分)1、温室效应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其中一部分热能向下投向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

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之为“温室效应”。

2、基座阶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是在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的。

因此阶地上部是由冲积物组成,下部由基岩组成。

3、顶极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里,植物群落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动物等因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可以形成许多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等。

发育在显域生境上的,与当地大气候水热条件最相适应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即是气候顶极。

4、灰钙土它是钙积土的一个土类。

是荒漠草原区的地带性土类。

它是钙积层中具有石灰性反应、有厚淡色表层和变质粘化层、具有薄的腐殖质层的土壤。

5、沙漠化沙(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二、说明下列诸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机制(30分,每小题10分)1、山地可以出现两个极大降水高度带降水随高度先增加,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递减。

这一高度视山地的湿度、温度、方位和季节而异。

关于极大降水高度,一般认为对同一个山脉来说只有一个,但也可能出现第二个甚至更多的极大降水高度,其原因有:(1)气流两次爬坡可以形成两个极大降水高度;(2)冰川风与谷风(valley wind)辐合可能造成高山降水极大值带;(3)鲜明的降水季节变化可能造成第二个最大降水高度;测点位臵选择不当也可造成两个以至多个最大降水高度。

2、城市有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是城市化气候效应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的表现。

大量的观测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

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围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考研真题00-17打印版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考研真题00-17打印版

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夷平面,也可因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

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假设一个原始面经过侵蚀和堆积,经历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的地貌,就是准平原,也就完成了一个侵蚀循环,此后如果再度出现地壳抬升或基准面下降,便进入了另一个侵蚀循环。

4、雪线某地某一海拔高度上,可能存在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这一高度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通称雪线。

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叫雪线。

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

冰川分布高度受雪线的严格控制,任何地区如果地表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

5、自然综合体在地球表层由彼此密切联系的各成分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

包括和的各级单位。

又称自然地域综合体。

自然综合体是由低级单位逐级合并,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也逐级扩大。

6、生物指示作用生物指示作用:根据生物种或它们的群体或生物的某些特征来确定地理环境中的其他成分的现象,生物能够只是环境或环境的某些组成成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全部成分或要素处于紧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中。

在各种自然要素中,生物特别是植物及其群体对于其他要素所施加的影响反应最为灵敏,并具有最大的表现能力。

一般以为,狭生态幅生物比广生态幅生物的指示意义大,生物群落的指示性要比一个种或其个体指示性更为可靠。

7、河槽集流坡地漫流的水汇入附近的河网后,在河网中纵向流动,形成的流量过程叫做河槽集流。

河槽集流阶段是降雨形成的最终环节。

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中,沿河网向下游流动,使河流流量大为增加,叫做河槽集流。

河槽集流阶段,大部分河水流出河口外,只有小部分渗过河谷堆积物补给地下水,待洪水消退后,地下水又反过来补给河流。

河槽集流过程在降水停止后还将继续很长时间。

这个阶段包括雨水由坡面进入河网,最后流出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它是径流形成的最终环节。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海洋沉积最重要的区域()√此题回答正确1. A. 滨海区2. B. 浅海区3. C. 半深海区4. D. 深海区2、在北半球的反气旋中,气流的运动方向为√此题回答正确1. A. 从中心向四周作顺时针旋转2. B. 从中心向四周作反时针旋转3. C. 从四周向中心作顺时针旋转4. D. 从四周向中心作反时针旋转有关地球形状的正确叙述是√此题回答正确1. A. 正圆球体2. B. 扁球体3. C. 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4. D. 两级略扁的椭球体洪流作用的产物称为√此题回答正确1. A. 坡积物2. B. 冲积物3. C. 残积物4. D. 洪积物5. E. 风积物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此题回答正确1. A. 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2. B. 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3. C.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4. D. 旱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光直射√此题回答正确1. A. 北回归线2. B. 南回归线3. C. 赤道4. D. 南极圈、除两极外,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可以有经纬线√此题回答正确1. A. 无数条2. B. 各一条3. C. 一条4. D. 各两条某地经度指该地所在经线与()角距√此题回答正确1. A. 赤道面2. B. 极点3. C. 本初子午线4. D. 地心从水量平衡方程中可知,海洋蒸发量()降水量√此题回答正确1. A. 大于2. B. 小于3. C. 等于在北半球的气旋中,气流的运动方向为√此题回答正确1. A. 从中心向四周作顺时针旋转2. B. 从中心向四周作反时针旋转3. C. 从四周向中心作顺时针旋转4. D. 从四周向中心作反时针旋转下列属于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此题回答正确1. A. 洪积扇2. B. 自然堤3. C. 牛轭湖4. D. 泥石流5. E. 沙嘴6. F. 河漫滩12、莫霍面是√此题回答正确1. A. 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2. B. 存在于岩石圈中3. C. 存在于软流圈4. D. 上下地壳的分界面、风蚀作用的结果有√此题回答正确1. A. 风棱石2. B. 雅丹地形3. C. 新月型沙丘4. D. 石蘑菇14、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现象是√此题回答正确1. A. 喜马拉雅山的上升2. B. 汶川地震3. C. 云南石林的形成4. D. 富士山火山爆发5. E. 石灰岩的风化15、下列属于矿物的是√此题回答正确1. A. 石膏2. B. 花岗岩3. C. 金刚石4. D. 云母16、由褶皱形成的地貌有√此题回答正确1. A. 单面山2. B. 构造盆地3. C. 背斜山4. D. 向斜谷5. E. 方山6. F. 地垒17、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主要原因是√此题回答正确1. A.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椭球体2. B.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3. C. 地球自转4. D. 地轴同赤道面成23.5°夹角18、河流的侵蚀作用及结果是√此题回答正确1. A. 向源侵蚀使得河谷加长2. B. 向旁侵蚀使得河谷加宽3. C. 向下侵蚀使得河谷加深4. D. 向旁侵蚀使曲流河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19、黄土区的特征有√此题回答正确1. A. 地貌类型为塬、梁、峁等2. B. 黄土的颗粒成分以粉砂为主3. C. 黄土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4. D. 黄土区水土流失严重20、自由大气中空气作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有√此题回答正确1. A. 地转偏向力2. B. 惯性离心力3. C. 摩擦力4. D. 水平气压梯度力21、每年阳光直射赤道时,是√此题回答正确1. A. 6月22日前后2. B. 3月21 日前后3. C. 9月23日前后4. D. 12月22日前后22、我国的地貌特征有√此题回答正确1. A.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其中山地占整个陆地面积的60%以上2. B. 地势总的来说是西高东低,大致可分为三级3. C. 它的形成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结果4. D. 山系多为东西走向,河流大多由西向东流入太平洋23、自由大气中空气作曲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有√此题回答正确1. A. 水平气压梯度力2. B. 地转偏向力3. C. 惯性离心力4. D. 摩擦力24、片流作用的结果形成√此题回答正确1. A. 坡积群2. B. 坡积物3. C. 崩积物4. D. 冲积物25、气团的形成首先必须具备大范围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其次必须具备有利于空气停滞和缓行的环流条件√此题回答正确1. A.√2. B.×26、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此题回答正确1. A.√2. B.×27、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此题回答正确1. A.√2. B.×28、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水汽压降低√此题回答正确1. A.√2. B.×29、氟里昂的大量排放,可以破坏大气中O3的结构√此题回答正确1. A.√2. B.×30、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地转偏向力。

西南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1:[论述题]参考答案:大气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和生物圈。

2:[论述题]参考答案:1)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规律性,研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循环;2)分析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分异规律;3)研究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综合特征、参与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评价,探讨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和途径;4)揭示人类生活和自然地理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谋求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3:[论述题]参考答案:答:综合自然地理学处于地理科学体系的第二层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部门自然地理是它的基础,它又为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

4:[论述题]综合自然地理学和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答: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部门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是分析性研究,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是综合性研究。

只研究部分就无法回答整体的综合特征,要研究整体就必须从各部分着手。

一方面分析各部分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研究各部分间的关系,所以部门自然地理学与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部门自然地理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础,它又为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

5:[论述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定义、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答: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定义: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基本特征:1)是地球上两种能源相互作用的场所,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重要作用的地方;2)地球表层同时存在着物质"三相”和三相圈层的交界面;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4)各圈层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循环;5)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6:[多选题]道库恰耶夫提出了:A:自然综合体概念B:自然地带学说C:景观学说D: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参考答案:ABD7:[单选题]下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A:《管子•地员篇》B:《汉书•地理志》C:《宇宙》D:《地学通论》参考答案:A8:[单选题]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 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参考答案:D9:[多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性B:综合性C:相关性D:地域性和层次性参考答案:ABCD10:[单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A:整体性B:综合性C:层次性D:相关性参考答案:D11:[单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A:整体性B:综合性C:地域性D:相关性参考答案:A12:[多选题]自然地理系统不同于其他各圈层的主要特征是: A:太阳能集中分布B: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C:自然地理环境D:存在物质的三相和三相圈层界面参考答案:ABD13:[多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综合体B:景观圈C:自然地理环境D:地球表层参考答案:ABCD14:[填空题]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是:15:[填空题]自然综合体是16:[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指的是17:[填空题]地球表层的特征是:1:[论述题]简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2009年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一般包括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两类。

2、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

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向另一个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4、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国也叫岩溶地貌,桂、黔、滇广泛分布。

岩溶作用在地表和地下均可形成喀斯特地貌。

5、季风环流一般来说,季风是指近地面层冬、夏季风盛行风向接近相反且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现象。

6、阶地沿河流、湖泊和海滨伸展,超出河、湖、海面以上的阶梯状地貌。

由侵蚀剥蚀、堆积过程和地壳构造运动合力塑造而成。

7、山麓剥蚀面是在风化、重力、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山坡不断后退,在坡麓形成基岩上覆盖薄层松散堆积物的缓倾斜剥蚀平面。

在干旱区常有分布。

8、气旋是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涡旋。

9、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具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连接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生物的生长点和营养泉。

10、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以生产者植物为起点,一些生物有机体以吃和被吃的关系,即通过食物的关系彼此联结而形成的一个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系列即为食物链。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1、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东、西半球发生昼夜交替;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地球自转让太阳光无时无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面,产生昼夜交替。

各大高校自然地理学测试试题

各大高校自然地理学测试试题

各大高校自然地理学试题————————————————————————————————作者:————————————————————————————————日期:中国科学·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究所2005年硕士究生入学试试题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6个小题,每小题5分,30分)1.径流模数2.冰川作用3.副热带高压4.植物群落5.土壤地带性6.溯源侵蚀二、改错题(6个小题,每小题5分,30分)下面每题有A、B、C、D四个划线部分,其中只有一处错误,找出错误并改正。

1、从土壤的机械组成来看,紧实的粘土通气透水性能差,有利于根系发育,多生长浅根系植物。

壤土结构良好,土壤空气与水分适中,发育以深根系为主的植物。

2、生物能够指示环境或环境的某些组成成分。

即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一系列要素的改变,也就是说独立性最大和依赖性最大的成分具有最大的指示意义。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很大的,它控制和塑造着生物的全部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

任何生物有机体都不能脱离环境而生存。

究环境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环境学。

4、正、负地形与温度的关系表明:正地形的温差大于负地形的温差。

夜间谷地气温较上部低,白天谷地气温较上部高。

5、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是地壳上升背景下由内力抬升而成。

6、在城市植有树木的地方,通过遮荫和蒸腾水分降低夏日的气温;林木的覆盖、树干枝叶吸收与反射太阳辐射,又可降低冬天的气温。

三、简述题(3个小题,每小题20分,60分)1.简要回答什么是河流阶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和河流阶地的主要类型。

2.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简述降水的四种基本类型。

3.进行自然区划的主要原则是什么?根据我国自然条件的主要差异,可将我国划分成哪三大自然区?简述各区的主要特征。

四、论述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每小题30分,30分)1.论述泥石流形成的三大条件,并阐明稀性、过渡性和粘性三类泥石流的性质。

大学-自然地理试题含答案

大学-自然地理试题含答案

《自然地理学》期未试题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风化作用:在地表环境作用下,岩石内部结构、构造、成分发生分解,整体坚固的岩石发生破裂、变成碎屑及其他矿物质的过程。

2.片理构造:变质岩中板状矿物、片状矿物和柱状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平行排列而形成的构造3.河流袭夺:分水岭的迁移导致一侧的河流夺取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4.腐殖质: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后再缩合或聚合而成的一系列暗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5.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和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1分)(1)全球的火山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以及大洋中脊地带。

(2)高岭土、榄橄石、石榴子石分别是沉积岩、岩浆岩岩及变质岩中的常见矿物。

(3)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引起的强烈隆起(4)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5)雪线最高的地带在亚热带副高压带。

(6)海岸带主要由沿岸陆地、潮间岸滩与水下岸坡三部分组成。

(7)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腐殖质化和矿质化两个过程。

(8)荒漠地貌集中分布在亚热带高压带区、内陆干旱盆地区、寒流经过的沿海地区。

(9)土壤胶体的主要性质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带电性、分散和凝聚性。

三、是非判断(√ / ⨯)(9分)地层的新老关系是确定褶皱构造类型的最主要标志√;不同时代的地层直接接触不一定意味着断层的存在√;冰川分布下限通常高于雪线√;新月形沙丘的弧形突出端朝向主风向√;土壤指地球表面的风化碎屑物⨯;黄土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而且主要是风成的⨯;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的形成均与构造运动有关⨯;一个地段上的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总是使物种由少到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群落演替阶段到达顶级阶段时,净初级生产量也达到最高⨯。

2017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17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17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1.潜热输送
2.水量平衡
3.罗贝斯波
4.风化壳
5.营养级
二、简答题(60分)
1.引起大气逆温的主要地理过程有哪些?
2.简述亚热带夏干气候在全球的分布及其气候特征对植被的影响。

3.根据下表说明地形对不同地区温度递减率的影响。

下图是不同地区气温递减率,单位:°C/100m
5.简述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和作用。

6.简述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并说明湿热气候条件有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原因。

三、论述题
1.从用地表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2.从地理空间分异规律阐释我国西南地区开发利用的问题和措施
3.论述中国气候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西南大学 历年 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 试题

西南大学 历年 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 试题

试题名称:2007 人文地理学试题编号:423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1、经济区2、旅游环境3、区位理论4、第三次科技革命5、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二、简答题(45分)1、根据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简析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5分)2、中国人口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谈谈协调我国人口结构的对策。

(15分)3、简评美国的地理位置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5分)三、论述题(80分)1、联系我国的实际,论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途径。

(25分)2、对比分析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工业基本特点及其成因。

(25分)3、试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分析欧盟的发展。

(30分)2006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407a试题西南师范大学1996年自然地理1、表格分析题表格(略,包括些地方的经纬度,1-12月气温降水)(1)A、B、C各是什么气候类型(2)各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举2种植物(3)各地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及成土过程2、名词解释焚风效应潜水风化作用天然有机质生态平衡3、分析题(1)副热带高气压怎样影响低纬度地区?这说明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有什么作用(2)什么是河流?河流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3)地貌条件怎样影响其他地理环境要素(4)分析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特征和土壤形成特征,说明气候、植被、土壤的密切关系。

(4)论述我国生态系统和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1997年自然地理(不完整)1.名词:承压水和潜水、紫色土和红壤、西南师范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一、解释并比较下列名词1、对流雨和锋面雨2、潜水和承压水3、紫色土和红壤4、生物的指示作用和生物的适应现象5、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二、读图题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三、分析题1、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3、滑坡的形成及其特征4、分析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5、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成因西南师范大学1999年自然地理学1、名词解释地域分异气团冰川土壤肥力土地种群泥石流灰化过程地中海气候群落演替2、简答题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和其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格局的影响简诉我国北方温带地区(长白山-祁连山)土壤分布基本规律和特征简诉相的基本特征简诉新月型沙丘的形成过程3论述题什么是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谈谈你对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及其特征的理解试诉气候与地貌发育关系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自然地理学1名词解释季风厄尔尼洛现象准平原雪线自然综合体生物的指示作用河漕集流波浪2简答题影响气温分布变化因素有那些,他们是如何影响的什么是风化壳,简诉其特征基本类型和分布什么是土地结构,在农业用地结构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简诉河谷的发育过程3论诉题叙述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在目前的西部大开发中,西北5省和西南主要的自然环境特点,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人地矛盾在那里2001年自然地理名词解释气团和锋哈德莱环流和沃克环流河流水系流域崩塌滑坡准平原和山麓面生物适应与指示作用生态农业与城市生态系统地域分异规律风化和风化壳简答题什么是行星风系?全球行星风系包括那3个盛行风带?各有什么特点?简诉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影响气候的3个因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影响现阶段的气候形成的简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个主要类型和特征3论述题以我国为例论述土壤的成土因素和主要成土过程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并结合一些具体情况,试分析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30)1地壳2萨王纳3生态系统4河流阶地5对流层6潮汐7坡立谷8土地评价9钙化过程10生物多样性二简答题(40)1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2简述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3试分析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4何谓地质大循环?何谓生物小循环?二者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关系如何?三论述题(30)1自然区划的含义是什么?请说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20)2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一个热门话题,自然地理学怎样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发挥作用?(10)2003年自然地理名词解释风化作用土壤肥力岩溶作用地质构造季风水循环自然区划植物群落锋面自然环境简诉题气候对土壤发育和土壤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和作用地球表层的组成\结构状况和基本特征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森林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论述题试论述气候变化及其成因应用人地关系论,分析当今人类社会日益严重的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有些题目没掉了,地质学基础因为不是很多人要,而且前几年和今年的题目变化太大,前几年都是考小题还有矿物的鉴别,今年都是大题就5道1题好象就30分,光看本地质学基础包挂,象最后题是什么第四纪被称为冰川纪和生灵纪,他有何特点,好大的题目呀,第四纪那么多东西,那本破书那有那么多东西写,晕死呀,考卷也不知道扔那去了,所以就不找出来发了,免的误了大家2004年自然地理1.名词解释:太阳高度角、沉积岩、季风、温带海洋性气候、潮汐、滑坡、冰斗、富铝化过程、土壤诊断层、植物群落、2.简答:影响气温分布变化因素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影响的?对比分析欧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及类型?比较潜水、承压水以及上层治水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论述我国地貌外应力的区域分异,及其在他的影响下形成的区域地貌特征?简要分析地貌成因?自然环境为什么会出现地域分仪?2005年自然地理1. 名词解释:岩相、断裂、洋流、潜水、冰碛物、土壤胶体、黄壤、生物多样性、地域分仪规律、2. 问答:气球上的水分循环过程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简述地质构造和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论述我国温带地区从东到西植被和自然土壤的分布规律?应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当今人类社会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本帖最后由一脸褶子于2007-1-26 16:59 编辑。

自然地理学(真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真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它有哪些基本特征?(10p,2007)由分布在地球表层附近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彼此相互接触,甚至呈交错或重叠分布,使这些圈层中的水、空气、岩石和有机体互相包容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一个复杂的物质体系,它们之间通过能量流通和物质传输,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以自身特有的矛盾和规律,独立存在于地球体之中,构成了一个在性质上不同于地球所有其他圈层的特殊圈层,这个圈层就是自然地理环境。

它基本特征有:整体性区域性系统性2.试述自然地理学在“统筹人与自然,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19p,2007)3.人类活动对地表自然环境有何影响?自然地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能有何作为?(15p,2004)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改变地表环境的结构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结构。

比如,毁林垦种使森林变为农田,城市建设使森林、草地或者农田变为混凝土为主的地面,过度放牧或开垦使草原变为荒漠,水库的建设使旱地变为水面,干旱区节水灌溉技术使戈壁、荒漠变为良田,如此等等。

(2)改变地表环境演化的方向温室效应(3)改变了地表环境变化的速率土壤侵蚀(4)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物质循环水的控制:跨流域调水,改变了两个流域水分的循环CO2的增加破坏臭氧层水体富营养化水库>增加水分蒸发,改变水循环(5)改变了地表环境的能量平衡改变了地面的反射率,沙漠化,城市热岛、水库、温室效应(6)对资源的消耗与破坏水资源、土地资源,化石燃料从目前来看,自然地理学主要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1)弄清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2)弄清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评估、预测与规划,从而为环境的管理、优化、调控,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3)弄清地球表层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为灾害预测、减灾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17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目录2007-2017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1)2007年 (1)2008年 (5)2009年 (10)2010年 (15)2011年 (17)2012年 (21)2013年 (24)2014年 (25)2015年 (27)2016年 (29)2017年 (30)2007年一、名词解释(3×10=30)1、冻融作用由于温度周期性的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地下冰和地下水不断发生相变和位移,使土层产生冻胀、溶沉、流变等一系列应力变形,这一复杂的过程就称为冻融作用。

冻融作用是寒冷气候条件下特有的地貌作用,它使眼色遭受破坏,松散沉积物发生分选和受到干扰,冻土层发生变形,从而塑造出各种冻土地貌。

2、生物多样性★3、副热带高压从赤道上空流向两极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流向逐渐趋于纬线方向,阻滞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向高纬流动,空气质量增加,形成高压区,称为副热带高压区。

4、流域★流域: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

由两个相邻的集水区之间的最高点连接成的不规则曲线,即为两条河流或两个水系的分水线,任何河流或水系分水线内的范围,就是他的流域。

5、洪积扇在干旱、半干旱的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水在沟谷的出山口后因比降骤减,水流分散水量减少使得沟谷所携带的物质大量的堆积,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扇形堆积地貌,就是洪积扇。

扇顶与沟口相连,坡度较大,向边缘坡度逐渐减少。

6、大洋水团形成于同一源地(海区),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和大体一致的运动状况及其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

水团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源地所处的纬度、地理环境和海水的运动状况。

7、沉积岩★8、灰化过程灰化过程是指土体亚表层SiO2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及淀积的过程。

在寒温带针叶林植被条件下,由于有机酸(富里酸)溶液的下渗过程中使上部土体中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淋失,土壤矿物中的硅铝铁发生分离,铁铝胶体遭到淋溶并淀积于土体下部,而二氧化硅则残留于土体上部,形成一个灰白色的淋溶层,称灰化层。

这是灰化土的典型特征。

9、演替演替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的活动和物质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使群落发生根本性质变化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叫做演替。

是一漫长的过程。

按群落所在地的基质状况(物理环境)可分为两类: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0、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两部分: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二、简答题(15×3=45)1、岩石的水理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松散岩石存在着孔隙,坚硬岩石中有裂隙,易溶岩石有孔洞。

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于这些空隙中。

岩石与水作用时,表现出不同的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等,这就是岩石的水理性质。

(一)容水性指岩石容纳水量的性能,用容水度表示。

容水度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岩土所能容纳的最大水量。

容水度数值的大小取决于岩土空隙的多少盒连通程度。

(二)持水性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力和毛管力在其空隙中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称为持水度。

用持水度表示。

持水度是岩土在重力影响下岩石空隙保持的水量与岩土总体积之比。

岩土组成颗粒越小,持水性能越好。

岩石所保持的最大薄膜水量与岩石体积之比,叫做分子持水量;毛管空隙被水充满时,岩石所保持的水量与岩石体积之比,则称毛管持水度。

(三)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石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为岩石给水性,用给水度表示。

给水度是从饱水岩石中流出的水的体积与储水岩石体积之比。

粗粒岩石给水度大,细粒岩石给水度小。

(四)透水性是指岩石的透水性能。

主要取决于孔隙的大小和连通性,以及孔隙的多少。

粘土孔隙度有时虽然可达50%以上,但透水性很差,砂的孔隙度一般只有30%,但孔隙大,故透水性良好。

2、地层的三种接触关系及其形成过程。

1.整合、指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且相互平行,时代连续,没有沉积间断,表明两种地层是在构造运动持续下降或上升而未中断沉积的情况下形成的。

2.假整合、又称平行不整合,指两个相邻地层产状平行但时代不连续。

表面曾发生上升运动使沉积作用一度中断,而后下沉堆积了上覆新地层。

3.不整合、又称角度不整合,指上下两地层产状既不一致,时代也不连续,其间有地层缺失。

表明老地层沉积后曾发生褶皱和隆升,沉积一度中断而后在下沉接受新沉积。

3、举例分析侵蚀基准面变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三、论述题(25×3=75)1、山地系统退化及其成因与恢复重建对策。

2、分析东亚季风环流的形成,在其控制和影响下我国气候突出的特征是什么?3.试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所以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它以日光能和现成有机物质两种形式由外界输入系统内。

绝大多数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输入并固定在生态系统内,保存在有机物质中,当植食动物取食植物物质时,能量从植物转移到第二营养级植食动物体中;当肉食动物捕食植食动物时能量又转移到第三营养级动物体中。

最终大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逐渐散失,还有一部分以有机物质输出。

所以能量是单向流动的,即一次性穿过生态系统而不能再次被生产者植物所利用。

能量的不断输入和流转维持了各类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促进了作为整体的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存在。

因此,生态系统是一个能量开放系统,要维持系统各种机能的正常运行,必须不断的向系统输入能量。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除了需要能量外,还需要各种化学元素。

这是由于生态系统所需要能量必须固定和存储在这些无机物构成的有机物质分子键内才能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另一个营养级,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作功,否则能量就会消失。

其次,水和其他元素或化合物也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物质。

因此,物质同能量一样重要。

生物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所需的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首先被植物从空气、水、土壤中吸收利用,然后以有机物的形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动植物有机体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它们又以无机形式的矿质元素归还到环境中,再次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这样,物质循环就不同于能量的单向流动,而是在生态系统内发生循环。

物质循环根据其范围、途径、周期不同,分为生态系统的小循环和生态系统间或全球性的生物地球化学大循环。

前者局限于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内,循环速度快、周期短、而后者则具有范围大、周期长、影响范围面广等特点。

根据储存库和物质形态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可以分为三类,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2008年一、名词解释(4×10=40)1、气团和锋★2、河流、水系和流域★3、风化作用★4、天气与气候气候是指某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

它既反映平均情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多年综合。

它以稳定性高,空间尺度大,范畴广而区别于天气。

天气是瞬间或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天气瞬息多变,具有不稳定性。

可以理解为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统称。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雪、霜、雷、雹、酸雨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5、潮汐与波浪潮汐指由月球和太阳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

在潮汐现象中,海面上升,海水涌上海岸,称为涨潮;海面下降,海水从海岸后退,称为落潮;涨潮时的最高水位为高潮,落潮时最低水位为低潮;相邻二次高潮或低潮的时间间隔,称为潮期,相邻高潮和低潮的水位差,叫潮差。

潮差以朔望月为周期变化。

潮差最大时,叫大潮;潮差最小时,叫小潮。

根据潮汐的周期变化,基本上可以分为半日潮、混合潮和全日潮三种类型。

波浪海洋中的波浪是指海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作周期性圆周运动的现象。

波浪包括四个要素:波峰、波谷、波长和波高波峰是静水面以上的波浪部分;波谷是静水面以下波浪部分;波顶是波峰的最高点;波底是波谷的最低点;波高是波顶与波底间的垂直距离;波长是两相邻波顶或波底间的水平距离。

6、滑坡与泥石流★7、准平面与山麓面山麓面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面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准平面(山麓剥蚀面):是在风化、重力、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山坡不断后退,在坡麓形成基岩上覆盖薄层松散堆积物的缓倾斜(3~5°)剥蚀平面。

山麓剥蚀面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外力作用大于构造作用。

而在地壳较长期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山麓剥蚀面可发展成很大规模,并彼此相联成为山前剥蚀平原(山前夷平面)。

可能有残留的基岩残丘(岛丘)突出其上。

8、土壤与土地★9、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所以自然界只要在一定空间内有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存在,并通过物质和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将它们联系成为一个功能上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而不是封闭的系统;生态系统又是一个控制系统或反馈系统;生态系统还是一个动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或者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

10、地域分异规律★二、简要分析并回答(10×8=80)1、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 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高空大气只能吸收小部分太阳辐射,大量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只能穿透地表以下很小的厚度。

因此太阳辐射主要在地表发生转化,并对地表的几乎所有自然过程起作用。

2. 固、液、气三态物质并存于地表。

水体表面为液——气界面,水底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

各界面上的物质相互渗透,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系统。

3. 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自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沉积岩、各种地貌形态等。

4. 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