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转变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转变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转变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经济是其发展的源动力。

受体制、思想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然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

因而相关的学者指出,我国应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变,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民生的提升奠定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文主要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含义、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含义、进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意义及创新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策略等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论述。

标签:中国经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相关的学者指出,经济模式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增长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而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对经济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相应的引发了一些问题出现。

进而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对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转变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这也为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奠定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其需要人们于实际中不断的来尝试、调整,从而来有效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化的、稳定的、快速发展。

一、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含义在我国一直实行“以物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该一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数量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

在这一经济发展模式下,经济数量的增加是其所关注的重点,而对于经济质量关注度不足,同时也未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区分。

此外,该一经济发展模式依靠对物资要素的增加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

所以在这一经济发展模式下,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被逐渐的凸显了出来。

换而言之,这一经济发展模式下对于资源造成了浪费。

不仅如此,由于人们过度的资源使用,同时还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含义在当代,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理论被提出。

该一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中心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不断的对人们的生活水平、健康物资生活进行提升。

以实现在提升人们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依靠人民群众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运行。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多方面挑战,其中包括外部压力、内部结构性问题和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

但是,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并且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依然面临来自于美国等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威胁。

自全球贸易摩擦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包括针对外来压力展开双赢谈判、深入推进国内市场改革等。

虽然中国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整个经济体系依然稳健,未来增长潜力依然巨大。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内部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利益格局失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滞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极具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例如推进国企改革、加强环保等。

同时,中国也不断开放市场,吸引外资,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从而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此外,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挑战。

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疫情,包括防控措施、经济刺激政策等。

中国经济复苏很快,但调整和适应期需要一定的时间。

总的来说,当下中国经济形势依然稳健,但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而且,随着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依然广阔。

浅谈中国制度变迂与经济增长

浅谈中国制度变迂与经济增长
tt n l c n m c) 将 制 度 视 为 研 究 的重 要 变 量 , 开 了 在 新 古 典 u o a E o o is , i 打
经 济 学 中尘 封 了许 久 的 制 度 “ 箱 ” 下 面就 以诺 斯 的 制 度 变 迁 理 黑 。 论 来 探 讨 经 济 增 长 与 制 度 变 迁 的关 系 。 诺 斯 认 为 制 度 变 迁 的 动 力 是 相 对 价 格 的 变 化 和追 求 制 度 创 新 的 收益 。在 一 个 动 态 经 济 系统 中 , 已有 的 制 度 安 排 决 定 了 现 有 的成 本 — — 收 益 结 构 ,从 而 决 定 了经 济 增 长 的 收 入 流 以及 速 度 。
2设 立 经 济 特 区的 制 度 分 析 .
解 释 经 济 增 长 的先 河 。 17 9 9年 以 中 国 共 产 党 第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为起 点 标 志 , 国 3 中 0年 前 开 始 的 改 革 开 放 带 来 了经 济 持 续 快 速 增 长 的 “ 迹 ” 也 被 证 明 与 制度 变迁 之 间存 在 正 相 关 的 关 系 。 奇 ,
间和权利 。
当某 种 外 在 性 的变 化 传 导 到 经 济 系 统 中, 而 引 起 相 对 价 格 的 变 从
化 , 改 变 现 有 的 收 益 — — 成 本 结 构 。但 这 种 变 化 引 起 的 潜 在 收 将 入 流 , 现 有 的 制 度 安 排 下 是不 可 能 实 现 的 。 只有 进 行 制 度 的 变 在 迁 与 创 新 。 过 新 的制 度 才 能把 潜 在 的收 入 流 转 变 为 现 实 的 收 人 通
2 0世 纪 8 年 代 , 央 决 定 在 深 圳 、 海 等 地 设 立 经 济 特 区, 0 中 珠

论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论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论中国经济发展论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篇1浅谈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摘要:尽管目前全球处于金融危机,能源仍然起着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杠杆作用。

能否获取足够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源,将决定中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未来。

关键词:中国,经济,能源;石油一、中国能源需求的基本情况近40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增加了25倍,占世界的8.5%。

自1991年起,中国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9%增加到16%,接近于欧洲(18%)和最大石油消费者美国(21%)。

2008年,中国已加工3.42亿吨原油(增长了3.7%),增长率为2.7个百分点,低于2007年,燃料产量达到2.08亿吨(增长了6.9%);石油开采量接近1.9亿吨(增长了2.3%)。

中国的油田大体分布在七个相距较远的不同地区,其余数量众多的中小油田较分散。

近几年来,中国开发了拥有大量碳氢化合物的矿区,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2007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约3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这是几十年来勘探发现的最大油田。

可是,这些勘探发现以及原油产出一时很难改变中国大量需求原油的现状。

中国政府期望加大勘探海域石油、天然气储量的开发力度,2010年,预计开采量上升3%,每天产量为390万桶。

截止1993年中国还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原油生产供大于求。

而目前是石油进口大国且保持外部供应稳定上升的趋势。

2008年,中国进口了一亿七千九百万吨石油(增长9,6%),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上升了1.8个百分点,达48%(2020年将超过60%)。

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上升至每天1420万桶,其中1090万桶需要进口。

美国认为中国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14%,而国际能源署则认为达16%。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二、
中国经济发展度过了迅猛增长,辉煌瞩目的20年,经济的腾飞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市场经济日趋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中央为实现“保八”“维稳”等目的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回归中国经济本质,其发展减缓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从国际方面看,首屈一指的自然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全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中国自然也没能逃出它的魔爪。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球,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国内经济也受到干扰,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社会民生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式严峻,加之中国经济自身存在弊端,其受影响程度可见一斑。再者,美国等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贸易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制约作用。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发展极为迅速。占有的市场比率也在逐步上升,由此引得一些国家的焦虑和恐慌,更是被某些大国拿来当牵制中国发展的理由。
第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2008 年达到30.067 万亿元, 年均增长率为8.3%, 尤其是1978年以后30年的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9.83%, 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根据2010年的数据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方面, 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6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三位, 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104倍。另外,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 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95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一位。
第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三农”建设步伐,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业带动农业发展,以城市反哺农村,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加强各地区间的发展和合作,调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已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我们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多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但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潜力。

本文将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经济增长放缓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之一。

过去的高速增长已成为过去式,中国经济需要适应更为合理的中高速增长。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规模和速度。

中国的产业结构问题也是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之一。

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种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的经济形势。

中国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中国还需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的问题,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矛盾。

中国经济还需要应对一系列的外部挑战,比如全球经济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

这些挑战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潜力。

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从而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经济也在加快向服务业和消费升级转变。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中国的服务业潜力巨大。

消费市场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中国经济提供更为可持续和稳定的增长动力。

中国还有着空前的开放机遇。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改革措施,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加速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还有着巨大的内需潜力。

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这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持续的内需支撑。

如何应对新常态下的挑战,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呢?中国需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话题。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并且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挑战。

多年来,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成本劳动力和出口导向型模式发展。

然而,这种模式正面临着困境。

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竞争力的下降以及出口市场的逐渐饱和,迫使中国必须转向更加创新和知识密集型的经济模式。

这需要中国加大在科技研发、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资,以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其次,中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挑战。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空气与水质量下降,土壤污染严重,水资源紧张等问题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如加强环境监管、推动清洁能源发展、鼓励节能减排等。

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深化和加大投入。

此外,中国经济也面临着金融风险和债务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变得突出起来。

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过高,风险不断积累。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加强金融监管、降低杠杆率、推动债务重组等。

但是,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并且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因素。

然而,尽管面临种种挑战和问题,中国经济仍然具备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人口红利,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以减少对外出口的依赖。

中国还拥有丰富的人力和人才资源,这为创新和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此外,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开放型世界经济。

总的来说,当代中国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环境污染、债务问题等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当下中国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虽然受到了COVID-19疫情的冲击,但中国仍然具备强大的经济潜力和回旋的空间。

以下是对当下中国经济形势的浅谈。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如下:一是COVID-19疫情带来的影响。

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很多企业面临关停、倒闭,失业人口激增,消费需求下降,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也会产生影响。

诸如中美贸易摩擦、英国脱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等,都可能对中国经济的出口和进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三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困难。

中国经济一直在进行结构调整,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

由于一些制度性障碍,结构调整的困难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化的推进方面面临许多挑战。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机遇:一是消费升级和增长潜力。

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断壮大,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

这为中国的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潜力,这也是一个突破传统经济模式、转型到以消费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的机会。

二是科技创新的推进。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推出一系列的创新政策和支持措施。

中国的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还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三是国际合作的机遇。

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中国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方案。

当下中国经济形势既面临挑战也有机遇。

面对挑战,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收入分配差距概述和研究背景收入分配差距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居民之间按照同一货币单位或实物单位所表示的收入水平差别以及居民收入在社会总收入中占有比重的差别。

按劳分配是指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在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3645.2亿元增长为2010年的39798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10年的GDP比2009年的GDP增长10.3%,增速比2009年加快1.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出现了分配秩序不健全、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等问题。

二、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严重的平均主义大大的抑制了生产效率,当时拉开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打破这种平均主义,不均等的分配制度,使一部分人形成了较多的资本积累及较高的购买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已被事实所证实。

2.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收入分配平均化容易形成消费结构趋同、消费热点集中等弊端,使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单一化,不利于形成完整的、连续不断的产业链条。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由基本平均到逐步拉开差距,收入差距的扩大形成了多层次的购买力及消费需求,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的生产,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高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3.有助于改善社会投资结构收入差距扩大造成的金融资产在一部分人手中的积聚,客观上为非公有制经济及非规范部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拓宽社会就业渠道,增加经济活力,推动和加速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浅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浅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浅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各项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让我们回顾改革的历程,我们能够从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转变为目前的应有尽有,基本满足十三亿人口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不能不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神奇力量创造了奇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放弃了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传统计划体制模式,把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经营决策权下放到企业,农民等生产经营的主体,由他们根据市场的需求,独立作出决定,并承担相应的盈亏责任。

最近几年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人们的基本生活状况正在发生着本质的变化。

实实在在讲,今年的经济形势给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已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首先人民币的贬值是肯定的,而且在生活中还是几乎接近于成倍的贬值和缩水;其次是眼前身边又相继发生着一家家企业倒闭的事件。

钱难挣,货币贬值,这样一来一去,人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就轻易地缩水了一半!还好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任劳任怨、勤劳节俭的优秀传统群体,不管生活形势对我们如何发生着恶劣的变化和考验,我们总能时刻保持着自我适应和自力抗争的信心和能力。

真诚希望政府能够多下基层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真实的社会经济现状,真正做到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从而不断地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增进福祉!我认为,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主要是因为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和社会经济分配制度的不公平原因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如果我们的政府真正要解决和扭转这样的危机状态,现在就应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经济救助和平衡策略,如果各国的政府都能配合拿出如此相对的行为和措施的话,那么经济的危机状态也肯定只是一个短暂性的现象。

浅谈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及路径选择

浅谈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及路径选择

浅谈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及路径选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逐渐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我国宏观经济复杂多变,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变,从初期的搞活谋回升,到后来的高速增长和现在的转型升级。

经过多年的基础建设与技术创新,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跃升至世界舞台上,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路径选择,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

首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历程中的道路选择与途径实现。

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硬仗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市场化合理暴露为一大亮点。

我国在这一地方的成功有赖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化改善,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遵循了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也注重了国家对企业的支持与引导,使企业在充分市场竞争的情况下还能更好地发挥其既有优势。

同时,优化结构,发展金融,促进国际交流,全面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外汇占款和贸易摩擦,都是我国宏观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次,我国宏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不断发展,其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日渐凸显。

经济增速持续下滑、金融风险诱因不断加剧、市场主体信任缺失、税制供给不足、社会福利待遇不平均等零星问题所面临的,都需要在发展路径上进一步思考。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新契机与挑战在于我国宏观经济驱动力的转型,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全球化的应对与突破等方面。

最后,我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路径选择。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宏观经济应该注重在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进行协调发展,积极推动新时期宏观经济的创新和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工业技术升级,打造自贸区,大力推动全面开放明确开放新方向等。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与政策管控等方面,加强财政、货币、税收、外汇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国家的竞争力与行业全局的有效性,推动我国成为世界最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体。

总之,我国宏观经济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继续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今后所要面对的大任务。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当下中国经济形势被越来越多的人
所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当下中国经济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中国经济在过去数十年中取得了快速增长的成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1%,尽管较之前几年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长。

这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

其次,中国经济已经逐渐从过去主要依靠出口驱动的模式转向内需和消费驱动模式。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促进消费升级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

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个
人所得增长和城镇化不断提高,这些都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进展。

这些新兴科技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动力。

然而,中国经济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贸易摩擦。

由于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中国的出口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其次是金融风险。

过去几年,中国金融体系内的
债务问题和高杠杆率等问题备受关注。

此外,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和不协调,例如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的差异,以及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等。

总的来说,当下中国经济形势积极向好,但仍需持续应对各种挑战。

中国政府已经制
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经济发展,包括加强金融监管,促进创新发展,扩大内需,以
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

相信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
迈向更加开放和协调的发展。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2摘要:近五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不仅仅只是环境问题,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也面临着转型升级,本文针对我国国情,结合西方经济学方法的研究方法,浅析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

关键词:经济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劳动力减少一、近五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根据表1可知,近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减少,从表2、表3看出我国近五年GDP 增长率,从2015年6.9%、2016年6.7%、2017年6.8%、2018年6.6%、2019年6.3%来看,GDP 增长速度 逐年放缓,国家经济发展趋势,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以及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出口产业的竞争力有所下降,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力开始减少,我国经济正在逐年侧重向消费、服务内需的第三产业 靠拢。

二、近五年来我国GDP 增长率及一二三产业对GDP 增长的拉动由国家统计局发布我国近五年经济增长率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开始有增速回落现象,在增速回落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转型。

例如就生态问题而言,我们的环境已经确实已经不可持续,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我国的空气质量问题,如北京市等地区人们出行有时需要戴着口罩,空气检测有时都是重度污染,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再这样持续发展下去是不可行的,不仅仅只是环境问题,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现在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都力求发展模式的转变,经济转型、升级是作为一种国际现象存在的。

龙文婷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浅谈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表2 近五年来我国GDP增长率及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指标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点)6.7 6.9 6.87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0.20.30.30.30.3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 2.2 2.3 2.4 2.5 2.8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3.64.24.24.13.9表1 近五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指标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990 865.10919 281.10832 035.90746 395.10688 858.20国民总收入(亿元)988 528.90914 327.10831 381.20743 408.30686 255.70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534 233.10489 700.80438 355.90390 828.10349 744.70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386 165.30364 835.20331 580.50295 427.80281 338.90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70 466.7064 745.2062 099.5060 139.2057 774.6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70 892.0066 006.0060 014.0054 139.0050 237.00表3 近五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指标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国民总收入指数(上年=100)106.4106.3107.3106.8106.5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106.1106.7106.9106.8107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数(上年=100)103.1103.5104103.3103.9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数(上年=100)105.7105.8105.9106105.9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上年=100)106.9108108.3108.1108.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105.7106.3106.4106.3106.5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32020年16期 (6月上旬)从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来看,我国政府与企业近些年的投入在不断增加,钢材的销售业、制造业、建筑业受到的波及是极小的。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当下中国经济形势备受关注,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巨大的改革和转型。

在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但也有着不少机遇和潜力。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近年来有所放缓。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需求不足等原因,中国的实际GDP增速逐渐趋缓。

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6%左右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经济增速,显示出了中国经济整体上的韧性和稳定性。

从结构性改革方面来看,中国经济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增长、数字经济崛起等都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撑。

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等因素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特别是因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出口市场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面临的这些外部挑战也同时激发了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推动结构性改革的加速和深化。

从潜在机遇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充满了潜力和机遇。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规模巨大,消费潜力巨大,投资吸引力强大。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的空间。

中国正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发展,为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当下中国经济形势虽然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经济仍然具有韧性和潜力,有望迎来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期待着中国经济在未来能够迎接挑战、化危为机,取得更加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摘要】中国经济近年来进入了新常态,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

在宏观调控方面,中国政府需要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挑战重重。

但结构调整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机遇,特别是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需要及时应对。

而新型消费市场的崛起,则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面对这些挑战时,中国可以抓住机遇,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样一来,中国经济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实现稳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挑战、机遇、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国际经济、消费市场、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指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趋于平稳、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低速增长。

这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挑战主要来自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新型消费市场的不断涌现。

与此新常态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诸多机遇,如结构调整的契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凸显、国际经济形势的调整带来的机遇以及新型消费市场的崛起。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当前的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和产业结构,抓住机遇,化挑战为契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只有正确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

挑战来自于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

与此机遇也随之而来。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由传统的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城乡消费升级提升了内需潜力,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在新常态下,中国的宏观调控面临着巨大挑战。

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上升等问题使得政府的调控任务更加繁重。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者:李贝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7年第08期摘要:中国经济新常态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新常态呈现着较大的差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结构的转型,该如何应对新常态化中的机遇与挑战,是我国政府决策部门、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重点从宏观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三个方面提供了应对新常态化的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发展;挑战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组织不断下调经济预期,全球各主要央行均实行低利率乃至负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当前全球经济呈现出低增长、低通胀和高不稳定性的特点。

因而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该如何应对新常态化的经济环境,是政府决策部门、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鉴于此背景,本文将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含义与特征、新常态的机遇、新常态的挑战以及应对新常态的建议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拟增加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

1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含义与特征经济新常态源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埃李安提出,以描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的变化,新常态下的世界经济呈现出的是增长缺乏动力、持续高失业率、金融去杠杆化、公共财政赤字问题等特征。

而中国经济新常态则是不同于埃李安所提出的经济新常态的概念,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危机后经济缓慢恢复带来的痛苦”的过程大相径庭。

2014年的中央经济会议中,已经明确从消费、投资、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经济风险等八个方面对中国新常态经济作出分析。

具体而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四点归纳:一是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恶化三方面的经济传统优势的弱化,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速下降;二是经济结构调整,边际消费倾向增加、消费结构提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逐步占主导地位;三是产能过剩、地下金融、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外部风险等逐步瓦解;四是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步捋清。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随着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

一、挑战:1.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挑战中国经济已完成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但产业结构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传统制造业占比过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2.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使得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的优势逐渐减弱。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资源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3.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在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等方面,中国面临巨大的挑战。

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也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金融风险的挑战中国的金融体系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如企业债务问题、影子银行风险等。

金融风险的存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机遇:1. 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 服务业和消费升级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和消费领域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随着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消费升级也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3. 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市场,这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和机遇。

4. 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减税降费、简政放权、鼓励创新等,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既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面对挑战,我们需要抓住机遇,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济制度安排。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瞩目的经济奇迹。

本文将从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体现在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努力,中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法规,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价格形成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实践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市场主体日益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都是市场化程度提升的有力证明。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还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中国经济正朝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端制造业发展、服务业比重提高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迅速崛起,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也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还体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持续推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大了科技研发投入。

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高了自主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四、消费升级助力经济增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还表现在消费升级助力经济增长。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正经历着由过去的投资驱动增长向消费驱动增长的转变。

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的迅速壮大,为消费市场注入了巨大的潜力。

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建议【范本模板】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建议【范本模板】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建议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起,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

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全国范围内经济社会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变.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1978年以来,中国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

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成功地破除了传统的计划产品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并在进一步加以完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

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一、当前我国经济现状积极方面1、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2、物价涨幅总体可控。

3、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消极方面1、物价高位运行.2、经济增速放缓。

3。

、结构调整压力增大。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的经济发展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
经济下行压力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展望与建议
05
改革开放
坚持改革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创新力。
优化经济结构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坚持改革开放,优化经济结构
投资驱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1
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但近年来也在逐渐向消费转变。
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技术进步
02
我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这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
03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活力,尤其是在服务业和对外贸易领域。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与难题
我国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产能过剩
环境污染
劳动力成本上升
地区差距
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治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需要采取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应对。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采取更加均衡的发展战略解决地区差距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微观分析
03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控制着国家重要的资源和产业,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历程,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国际化进程,提高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外资企业发展状况
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和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公司理财11刘情2011312487公司理财11高阳2011312480公司理财11丁雅璇2011312482公司理财11 李博楠2011312468公司理财11 刘书剑2011312489目录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回眸3二、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4(一)经济发展的定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区别4(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5(1)GDP 5(2)幸福指数6(3)财富与收入6(三)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经济发展指标7三、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对策8(一)投资与消费失衡8(1)投资过热9(2)消费不足10(3)解决方案11(二)产业结构12(1)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12(2)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16(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7(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具有粗放型的特征17(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严重后果19(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20(四)收入分配问题21(1)问题分析21(2)收入分配不公带来的影响25四、结语27五、参考文献27五、参考文献 (27)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回眸以下表格整理了1949年至今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表一经济发展历程由此不难发现,中国经济从总体来看呈现从曲折中向前发展的道路。

在此过程中,关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摸索与讨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我们走了不少弯路,但是最终中国经济还是保持了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

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也依然顽强地挺过。

二、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因此,建立合理的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对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量,从而进行国际间和地区间的比较,是必不可少的。

(一)经济发展的定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区别过去,各国政府一直将经济增长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在这个目标的驱使下,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在发达国家,诸如贫富悬殊的扩大,社会结构严重不合理,污染愈来愈严重等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内工业体系十分脆弱,产业结构极不协调,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的支撑。

这种状况的出现,迫使经济理论界对以经济增长作为政府目标的缺陷进行反思,提出用经济发展来弥补经济增长作为目标的不足。

经济增长概念的含义非常简单和单一,它是指一国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总产出或实际总收入的增长,因而经济增长仅仅意味着规模的扩大。

经济发展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的变化。

所以说经济发展并不单纯意味规模的扩大,它的核心是结构转化,并且结构转化的内容包括了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但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也并非毫无关联,他们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经济增长,结构转化难以实现,经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但是,经济增长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在许多国家就出现过无发展增长的情形。

(2)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

如果将手段作为目的,那就毫无意义。

如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得不到丝毫改善,并不能说有经济发展。

(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从现有阶段来看,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主要有GDP, 财富,收入,幸福等。

以下我们将对各指标的利弊进行分析。

(1)GDPGDP,又称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商品与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他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但是GDP在反映经济发展方面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

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GDP的定义不难看出,其注重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价值量大小,更多强调的是经济的增长。

至于这些价值能否带来国民的效用,能否带来国民财富的积累,从而增强国民的幸福感,并不在GDP的考察范围之内。

事实上,如果GDP代表的部分价值对社会无用,或者其带来的国民收入分配不均,都将影响到效用、财富、幸福感等指标。

(2)GDP忽视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这表明GDP在度量经济增长方面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如果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那么其产生的巨大负外部性就降低了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与状况,而且其产生的危害是持久的、延续的。

为此,有学者提出了发展绿色GDP的想法。

绿色GDP的提出可以说非常先进,但是它在实际的操作中难以实现。

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将经济发展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货币化,从而有效计量。

(3)GDP本身只是一个纯粹从数量上观察社会经济量变化的指标,它对反映社会其他质的变化,反映这个社会非经济方面的变化,反映这个社会总体的文明进步,则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2)幸福指数人类发展经济说到底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这个指标本身统计非常简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不同地区、国家、城市和居民的幸福满意度。

由此,作为反映不同地区、国家、城市的社会经济文明进展的指标体系和基本标志。

虽然幸福指数能反映一定的问题,但若用它来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主观性太强了。

仅仅通过主观选择和问卷统计,而缺乏实际经济数据的支撑,其结果缺乏依据与客观合理性,可能会使结果远远脱离一个社会的真实发展现实。

(3)财富与收入财富与收入能最直观地反映国民从经济发展中的获利。

其中,财富是存量概念,收入是流量概念。

但是这两项指标同样也存在它们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

就财富来说,财富的一部分是过去的积累,因此财富多少并不能真实反映当前经济发展状况。

另一方面,财富也忽略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富足程度。

同样,对于财富的来源以及用途也没能完全体现。

而收入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财富分配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人均收入的概念不能真实反映贫富差距。

而且收入中没有刨除灰色收入与黑色收入的部分。

另外,收入应该考虑通货膨胀对名义收入的影响,体现出居民真实收入的增长。

最后,居民的收入应该与其为改善生活状况的实际相匹配,从而得出收入是否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结论。

(三)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经济发展指标度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在统计指标上是有困难的,但无论多么困难,我们都要不断去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做出判断,基于这种判断来做出经济发展的战略安排和制度安排,以及制定各项相应的政策。

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该有下面的两类指标:一类是以G D P 指标为核心的经济数量指标,包括G D P 的总量、G D P 的人均水平、G D P 的国际比较水平、G D P 的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 D P 的变化情况和按现行价格计算的G D P 的变化情况。

这一系列指标,就是以G D P 这个指标作为核心的经济数量指标体系,是从数量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达到了什么规模。

另一类是以经济结构变化指标为核心的经济质量指标,包括地区结构、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的投入产出比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

这一系列的结构指标,就是以结构变化为核心的经济质量指标,是从质量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达到了什么阶段。

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入衡量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指标,可以进一步完善整个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方便社会从多方面评级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成果。

总而言之,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去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三、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对策(一)投资与消费失衡投资、消费、净出口作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时也是社会总需求的组成,其中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消费需求作为最基本的需求,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表2 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年贡献率拉动贡献率拉动贡献率拉动份(%) (百分点) (%) (百分点) (%) (百分点)1978 39.4 4.6 66.0 7.7 -5.4 -0.6 1980 71.8 5.6 26.4 2.1 1.8 0.1 1985 85.5 11.5 80.9 10.9 -66.4 -8.9 1990 47.8 1.8 1.8 0.1 50.4 1.9 1995 44.7 4.9 55.0 6.0 0.32000 65.1 5.5 22.4 1.9 12.5 1.0 2001 50.2 4.2 49.9 4.1 -0.12002 43.9 4.0 48.5 4.4 7.6 0.7 2003 35.8 3.6 63.2 6.3 1.0 0.1 2004 39.5 4.0 54.5 5.5 6.0 0.6 2005 37.9 4.3 39.0 4.4 23.1 2.6 2006 40.0 5.1 43.9 5.6 16.1 2.0 2007 39.2 5.6 42.7 6.1 18.1 2.5 2008 43.5 4.2 47.5 4.6 9.0 0.8 2009 47.6 4.4 91.3 8.4 -38.9 -3.6 2010 36.8 3.8 54.0 5.6 9.2 0.9注:1.三大需求指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构成项目, 即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2.贡献率指三大需求增量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3.拉动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三大需求贡献率的乘积。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我国过去的经济增长结构中,投资、消费、进出口三者所占比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投资与消费比例的严重失衡。

由于投资需求具有“名为当前需求,实为下期供给”的双重特性,导致投资只能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最终需求”,它需要一定比例的消费需求做支撑,因此我国投资消费之间的失衡必然会对我国今后的经济长期平稳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首先,我们将分别从投资与消费两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1)投资过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着“高投资,低消费”、投资拉动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加之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使得我国的投资率处于较高水平。

其次,从投资的资金来看,资金来源主要是国民总储蓄以及部分的外国直接投资。

由于长期来文化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够健全使得我国传统上就存在着重储蓄,轻消费的倾向,而我国低成本等竞争优势也使得我国对外国的资本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吸引力。

最后,考虑到我国的经济体制,部分地方政府以提高GDP为唯一指标,把投资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体现其工作政绩的重要方式,依靠大规模出让土地来补充财力扩大投资,或者直接干预地方银行的借贷行为,这一系列措施都使得投资过度扩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