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教案第五单元第6课时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 练习课 》教学设计学案、教案、集体备课、网课、反思
课题第6课时练习课(教材第42-43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熟悉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乘以高的方法。
教学
重难点
知道体积求长方体的各分量的计算。
教学
准备
PPT
教与学活动设计意图修改
1.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回忆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2.教材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说说我们如何得到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的?
3.教材练一练第3题。
4.教材练一练第4、5题。
(这一题教师要让学生有
一定的模型思维)
5.教材练一练第6题。
6.教材练一练第7题。
7.教材练一练第8题。
8.教材练一练第9题。
教学总结:你还有什么不会呢?
知识点设
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对于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仍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等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和复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准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回顾所学知识,准备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整理与复习。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等。
通过呈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读写、比较大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于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分数加减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运算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实例、练习题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发现数的奇偶性。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教法:情境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观察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纸杯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游戏1:翻手腕活动。
游戏2:以开火车,各大组报数,记好各自的序号,以游戏的形式复述奇数和偶数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
上课一、创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的奇偶性1.谈话引入。
同学们,从开学那天起,我们每天都要在家到学校的路上来回走动,可就在来回走的过程中,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跟奇偶数相关的知识。
2.请一位同学来演示。
从讲台一端走(家)到另一端(学校),再按原路返回。
问:走5次后,这位同学在哪里?猜想:走12次后,这位同学会在哪里?师:光有猜想是不够的,我们还得想办法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尝试解答。
你是怎样想的?先各自在草稿上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
教师指导: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进行。
4.同桌交流。
5.全班反馈。
结论:走奇数次后,同学在(学校),走偶数次后,同学在(家里)。
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奇偶性问题1.同桌翻纸杯游戏:游戏规则:(1)同桌合翻一个纸杯,第一位同学翻1次杯口朝下,第二位同学2次杯口朝上,这样轮流翻下去。
(2)每完成一个任务前,可先猜想一下纸杯可能在谁的手中,然后再动手验证。
(3)讨论时,同桌的交流不得让别的小组听到。
问题:翻动10后,杯口朝(),翻动19次后杯口朝()。
2.阅读课本上主题图。
快速作答:摆渡100次后,船在()岸。
摆渡133次后,船在()岸。
3.你能联系生活提出类似的问题吗?(上下楼梯、开关电灯、翻硬币、开关门、钓鱼、拉抽屉等)4.从刚才的几个活动中,你能解决类似的生活问题了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什么?(奇数次时是什么状况,偶数次时又是什么状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直观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从而发现体积的计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对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难点: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现体积的计算规律。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用于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知两数之积的奇偶性。
(二)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寻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尝试、验证”的过程,体会用“数形结合”解释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阅读与理解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2。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是要求我们对哪些方面作一些探索?2、想一想,题目中的问题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整理和改编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经历将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用简洁的方式表达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简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探究“奇数+偶数”的和的奇偶性(1)我们先来探究“奇数+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有什么办法?(2)独立思考,展开交流。
方法一:列举法。
我们可以随意找几个奇数和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5,7,9,11,…偶数:8,12,20,24,…奇数+偶数:5+8=13,7+12=19,9+20=29,11+24=35,…和都是奇数,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这个结论正确吗?不能确定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尝试其他方法呢?方法二:图示法(用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来判断)。
因为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仍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大家如果理解有困难的话,我们不妨用画图来表示:【设计意图】列举法是同学们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但这样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图示表示奇数和偶数相加的特征,利用直观来推断出结论,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说课稿第【1】篇〗尊敬各位**、在座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的最后一节课《数的奇偶性》。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数的奇偶性》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认识及四则运算、奇数和偶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通过主题情境,让学生发现小船“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活动二:探究加法中奇偶的变化规律。
通过两个活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数的奇偶规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学有生命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乐趣。
2、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
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绝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但在学习中,教师必要的引导与帮助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外力因素。
二、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因此,根据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这个目标我将在第二个环节落实。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这个目标将落实到第三个环节。
三、教材处理教学重点: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3、在活动中培养等毛生的观察、推理和归纳能力。
4、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感受数学内在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盒子,奖品。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提问或列举等形式,复习奇、偶数的意义。
)活动1:数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激趣导入。
清早,笑笑第一个走进了教室,像往常一样把门打开后就去开灯,结果灯未亮,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声“停电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
不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了教室,看到教室里光线有些暗,都下意识地伸手去按电灯开关,却都像笑笑一样无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
你知道第11个同学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还是关闭了?(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汇报交流。
方法:用文字列举出开、关的情况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让学生数数,直观地发现第11个人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个同学或第60个同学进去,用列举的方法判断“开关”的开、关情况还方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好方法?3、第二次汇报交流。
投影下表:用列表的方法启发学生总结规律并作答:当人数是1、3、5、7……的时候,开关处于开启状态,而当人数是2、4、6、8……的时候,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即,进来的是奇数个同学时,开关被打开;进来的是偶数个同学时,开关被关闭。
因为47是奇数,开关被打开;108是偶数,开关被关闭。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运算,但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发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和提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际情境,如小明买了2本故事书和3本漫画书,故事书每本3元,漫画书每本4元,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呈现(10分钟)出示例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例题,如1/3 + 1/4 - 1/6。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让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完整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它的倒数。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组长签名:
教后思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课题:分数除法(三)第1课时
组内讨论形成教案:
个人修改
教学
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新知。
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一练的第1、3题。
3.完成教材第26页练一练的第5、8题。
四、拓展提升
1.5的倒数除以5得多少?5除以5的倒数得多少?
五、全课总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六、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二)
4÷1/2=( )╳( )=( )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根据情境图提供的数学信息,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状况百出,教师可以引导如下:
(1) 参加跳绳的小朋友有多少人?
(2) 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人?
【设计意图】
让学生提出问题数学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
【设计意图】
通过涂一涂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感受分数除法的意义。
2.初探算法: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4/7÷2吗?你能提出大胆的猜想吗?
(1)尝试验证,发现问题:科学的验证不是仅通过计算一两道题就能得出结论的,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道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题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第6课时
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课后反思
第6课时 数的运算(2)
教学内容
用简便方法计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掌握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和难点
能灵活的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整理。
名称
用字母表示
算式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5.7×10.1=5.7×10+5.7( )
(2)、课堂作业,P90页4题(师作业讲评)
(3)、机动简算:
0.8×27.9×1 ÷(3× ×0.64) 19 ×
学生回顾所学定律
填表格进行整理。并举例加于说明
比较说理,你想到了哪些简便算法。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简算方法。
(说出错误的原因,并订正.)
(学生选做一题)
1、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小黑板)
( + )×12 40×101 4907×99+4907
10×10 4.05-2.83-0.17 18 ÷9
( + )+(0.625+ )
三、改错:
(1)、11×10 =11×10+ =110 ( )
4 -1.75+ =4 -(1.75+0.25)=2 ( ) 0.625÷ - ÷0.625=(0.625-0.625)÷ =0 ( )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并用算式举例说明。
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五单元第6课时
第6课时方程(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页例1,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感受方程思想。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3、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4、体会方程在数学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进一步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下面哪些是等式?23+10=33 100÷4=25 14-x>2 m÷6=20 32+x5y=40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不是等式的擦去,留下等式备用。
2、根据下面信息,写出等量或等式。
(1)四(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全班共有45人。
(2)天平左端放300g砝码,右端放两袋药丸,每袋xg,天平平衡。
(3)一辆汽车3h行了195km,平均每时行ykm。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等式写在黑板上备用。
二、走进新课1、根据主题图写等式师:王大伯家今年水果丰收了。
今天,他挑的梨又卖了个好价钱,换回了一大担物品,高高兴兴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说出哪些等量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台电视机的质量+1台风扇的质量=大米的质量师:根据这些等量关系写出等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0×2=2020+n=3030-n=202、建立方程概念师:请看黑板:师:这些都是等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仔细观察,你能将它们分类吗?说明分类的理由。
学生分类。
师:右面这些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谁来说说什么是方程?哪些词是关键?(强调“未知数”、“等式”。
)3、介绍有关方程的文化课件出示:我国的算术中很早就在使用方程这个词语了,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
【同步备课】 第五单元 第6课时 回家路上(课件)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典题精讲
5.画一画,填一填。
12 16 20 24 28 20 25 30 35 40 45 12 15 18 21 24 27
易错提醒
根据下面的积,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 12
( 3 )×( 4 )=12 ( 2 )×( 6 )=12
24 ( 4 )×( 6 )=24 ( 3 )×( 8 )=24
辨析:运用同一积想不同的口诀要熟练。
3
学以致用
小试牛刀
1. 看图回答问题。
(1)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略。
(2)买7瓶矿泉水需要多少元? 2×7=14(元)或7×2=14(元) 答:买7 瓶矿泉水需要14 元。
(3)算式5×3=15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略。
(4)请你再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略。
13-5 = 4×2
3×3 > 3+3
典题精讲
3.把得数相同的鱼用线穿起来。
3+6 3×4 3×6 4×4
2+6 3×3 8×2 9×2
6×3 12-3 6×2 20-4
典题精讲
4.找规律,填一填。 (1)36,32,( 28 ),24,( 20 ),( 16 ),12,( 8 ),( 4 )。 (2)5,( 10 ),15,20,( 25 ),( 30 ),35,( 40 )。 (3)15,18,( 21 ),24,( 27 ),30。
2 ×7 =14(人) 或7 ×2 =14(人) 答:7 辆索道车一共可以坐14 人。
4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提取信息,找到相关的 两个条件判断用什么方法列式。
同学们,下节课见!
回家路上
目录
1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 有趣的测量》精品教案
第6课时有趣的测量教学内容:有趣的测量(教材第46~47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水槽、水、不规则石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那么不规则物体体积怎么测量呢?引入课题。
二、教学新知:(1)为了引导学生探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先制定测量方案,再实际测量。
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
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体积。
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总体积之差。
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三、课堂练习1、试一试第1题:2、第2题:本题引导学生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
一粒黄豆比较,先测量100粒黄豆的体积,再计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
四、课后练习:基础训练第49页1——3题五、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板书设计:“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2×1.5×0.2=0.6(立方分米)教学反思:教师总结:“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加油吧,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收获无限风光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课时奇偶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课时奇偶性第6课时奇偶性【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同学们想要奖品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二、新课讲授1.探索规律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2)总结规律;偶数+偶数=偶数(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偶数除以2余0,两个偶数相加的和除以2还是余0.所以;偶数+偶数=偶数)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2)总结规律;奇数+奇数=偶数(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两个奇数相加的和除以2正好余2,也就是没有余数了.所以;奇数+奇数=偶数)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2)总结规律;偶数+奇数=奇数(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余0,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偶数+奇数=奇数)2.验证规律这些卡片都是老师设计好的,仅仅靠卡片上的数,我们就下定论似乎还早了些.我们还需要什么呀?对,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那么就请你再自己任意出几个数,验证一下这三种情况吧.验证后把你的结论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学生齐读一遍.练一练;不计算你能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3721+2007 22280+102 38800-345三、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四的第4~7题.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只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想,更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的话.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板书设计】奇偶性数的奇偶性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学数的奇偶性的内容,通过教学,在知识方面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加法运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数学方法的提升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测—方法验证—实践应用”这一研究过程,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展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平台.。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6课时教案
我学会了吗?教课内容:青岛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复习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以目前的社会热门问题——环保问题为学习素材,创建了凸现数学的现实性和社会性的三个情境:“垃圾办理”、“空气质量”、“噪音污染”引入对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淆运算等知识的学习研究。
“我学会了吗?”进一步承接环保主题设置生活用水的各个检查数据,让学生在此情形中自主回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并加以应用。
经过复习,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交流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课目的:1.联合详细情形培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2.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回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掌握。
培育学生的归纳归纳能力。
帮学生形成优秀的知识建构。
3.持续经过教课情境,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课过程:一、回首所学知识。
讲话:同学们,近来的学习中我们向来在关注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学到了好多与分数有关的知识,想想本单元你学习了哪些知识?a.小组议论后学生报告。
教师板书知识点:通分,公分母,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b.指引学生复习:(1)什么是通分,通分有什么用途?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举例说明,不明确的其余学生作增补。
明确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做加减法都需要用到通分。
教小:通分很实用,它既能够帮助我比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又能够帮我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分板:比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比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只有通分一种方法?学生例明有那些方法能够比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如: 1/2 和 1/3 分子同样,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借助中分数参照行比等等。
(3)哪位同学能够一道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算式?学生,教板,异分母分数的加减算式或是混淆运算的算式。
教挑一道典型性目学生明:道怎算?【意】一个通小和教引,学生本元所学的知行全面地回,使学生所学知有一个系、整体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复习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以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环保问题为学习素材,创设了凸现数学的现实性和社会性的三个情境:“垃圾处理”、“空气质量”、“噪音污染”引入对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学习探索。
“我学会了吗?”进一步承接环保主题设置生活用水的各个调查数据,让学生在此情景中自主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并加以应用。
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2.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回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帮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建构。
3.继续通过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知识。
谈话:同学们,最近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在关注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与分数有关的知识,想一想本单元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a.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知识点:通分,公分母,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b.引导学生复习:
(1)什么是通分,通分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举例说明,不明确的其他学生作补充。
明确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做加减法都需要用到通分。
教师小结:通分很有用,它既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又可以帮我们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师分别板书: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只有通分这一种方法吗?学生举例说明还有那些方法可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如:1/2和1/3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借助中间分数为参照进行比较等等。
(3)哪位同学可以说一道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算式?请学生说,教师板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算式或是混合运算的算式。
教师挑一道典型性题目请学生说明:这道题该怎样计算?
【设计意图】这一个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地回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补充,小组间相互学习,加上教师的指导,全面地回顾本单元所学的重点知识点。
二、创设情景,整理知识。
谈话:我们知道生活垃圾堆积、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严重等问题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同学们提出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有关生活用水的数字材料:
1.出示课本上的情景图,提出问题。
a.做饭,洗衣服,洗澡哪一项用水量大?
b.做饭和洗衣服的用水量共占生活用水量的几分之几?
c.做饭,洗衣服和洗澡的用水量共占生活用水总量的几分之几?
……
学生没提到的主要问题教师提示补充。
(问题要包含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2.选择喜欢的问题探究解决。
a.小组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并列式解答。
b.汇报。
投影展示,一人主讲,全班订正。
教师选主要的知识点板书。
3.看板书,师生小结。
重点引导学生回顾这部分知识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谈话:生活用水在水资源耗用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目前许多地区已经出现水资源缺乏的状况。
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设计意图】这一个环节主要是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在情境图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了比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继续关注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整理,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解决。
进一步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价值。
三、巩固练习。
1、比较大小。
3/5()5/7 7/11()7/12 3/4()9/16 4/15()7/30
2、填空。
3/5+5/6=()/30+()/()=()/()
11/12-13/18 =()/36 -()/36 = ()/()
3.小小审判员。
(判断正误)
(1) 1/4+2/3=1+2/4+5=3/9=1/3 ( )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减。
()(3)1-1/8+7/8=1-1=0 ( )
(4)11/12-(1/12+1/6 )=11/12-1/12+1/6=1 ( )
4.计算。
1/3+4/21+2/3
16/9-1/8-7/8
8/9-(2/9+4/11 )
26/25-4/13-5/13-4/13
5.拓展延伸。
(1)在1/5和1/6之间的分数有多少个?你能写出几个?
(2)(3/11-6/7+3/4)+(8/11+6/7-1/2)
【设计意图】这一个环节主要是一些典型题目的练习,在练习中学生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形成对知识的更加清晰的脉络认知。
促进知识在脑中的进一步建构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