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管理学发展史汇总
管理学发展史汇总1. 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是一门对组织和管理活动进行研究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组织和管理的重要性,并尝试着制定一些管理原则和方法。
然而,真正系统地研究管理学的始祖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和欧洲。
2. 经典管理学理论2.1 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工作流程的观察和测量,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管理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工作分析、标准化工作程序和激励措施等,可以有效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生产力。
2.2 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在20世纪初兴起,关注员工的行为和态度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等行为学派的学者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员工激励、领导行为和组织行为的理论。
这些理论强调情感、态度、人际关系等因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为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3. 现代管理学理论3.1 现代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强调了组织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奥斯汀·尼尔等学者提出了系统理论、复杂性理论等,通过分析组织内外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来解释组织的运作模式和行为规律。
现代组织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组织。
3.2 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强调组织和环境的匹配和协调。
迈克尔·波特等学者提出了五力模型和价值链理论,通过分析竞争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来制定组织的战略和决策。
战略管理理论的出现,使得管理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竞争环境和实施战略规划。
4. 现代管理思潮4.1 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21世纪的新兴管理思潮之一。
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共享经济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等理念应用于商业模式,推动了商业行为的转变。
共享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还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4.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管理学的重要议题之一。
管理学发展简史
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理论
• 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理论》
• 研究重点: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
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 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来管理。 – 非人格化管理是指去除人为因素对管理行为的影响,让管理技术 化、制度化、理性化的管理机制 – 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进行 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 影响人员行为绩效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指“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 激励因素指"得到后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的因素 • 管理人员必须抓住能促使职工满意的因素。
麦克莱兰(D.C.Macleland)的激励需求理论
• 任何一个组织及每个都代表了实现某种目标而集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
• 要点:
– 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
– 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 – 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 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管理学发展简史
廖开际
管理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19世纪初到30年代)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第三阶段:以战略管理为主的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的时代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 第四阶段:企业再造时代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
费根堡母(A. V. Feigenbaum) 的全面质量管理 (TQM)
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探讨了组织和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对于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的国家和王朝,通过有效的管理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实现国家治理。
早在公元前5000年,古代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就记载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和规范,包括对商业活动的管理和财务方面的规定。
在现代的管理学历史中,最早被公认为管理学奠基人的是亨利·费约尔。
他于1911年出版的《工业和一般管理的原则》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这本书深入阐述了组织设计、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今后的管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二、管理学的发展管理学在20世纪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主要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1. 科学管理时代科学管理理论在20世纪初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他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科学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泰勒的追随者如亨利·加里特和弗兰克·吉尔伯斯等人进一步完善了科学管理的理论体系。
2. 行为科学时代行为科学时代强调关注员工的人性及其影响。
马克斯·韦伯、埃尔顿·梅奥等人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强调了员工的动机和行为对管理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重要贡献包括人际关系学派的建立以及激励理论的提出。
3. 系统与控制时代20世纪50年代后,管理者开始关注整体系统和组织控制。
利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管理学开始关注企业的整体性和管理过程中的控制问题。
这一时期的重要理论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决策理论等。
4. 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致力于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管理需求。
知识管理、团队建设、创新管理等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同时,全球化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管理学的方法更加注重系统论、协同理论等综合性方法。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探讨的是关于组织和实施有效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不断适应和回应着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因此在管理学领域中出现了许多的流派和理论。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开始,梳理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当前管理学的趋势。
一、管理学起源管理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人们通过组织、协调和规划来管理农田灌溉、建设工程等任务,以保证生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古代文明中的很多古籍都包含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例如中国的《孙子兵法》和西方的《论政》等。
到了现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管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这促使人们开始将管理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学先锋者如泰勒(Frederick W. Taylor)、韦伯(Max Weber)和福特(Henry Ford)等提出了科学管理、行政理论和生产线管理等理论,为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至中期。
泰勒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念。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分析工作过程,确定最佳工作方法,并且在实践中加以执行和监督,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
2. 行为科学阶段行为科学阶段发生在20世纪中期至70年代。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研究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动态。
以马斯洛(Abraham Maslow)、霍桑(Elton Mayo)和麦克雷格(Douglas McGregor)等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人际关系理论和X理论与Y理论等,强调了人的需求和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3. 管理科学阶段管理科学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决策科学和数学模型等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
线性规划、网络分析、决策树等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调度、资源配置和决策支持等方面。
管理学发展历程
管理学发展历程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断地变革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现代管理学的框架。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过程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简要介绍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最早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国先秦时期的《易经》和《尚书》,以及古希腊的《诗经》和《战争学》。
这些古代文献中蕴含了诸多组织和管理的智慧,为后来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19世纪,管理学开始被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国的泰勒和法国的福特是管理学的奠基人。
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原则,通过研究和分析工作流程,优化生产效率。
福特则倡导流水线生产模式,实现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操作。
他们的工作使管理学开始与实践结合,并为工业化时代的管理者提供了指导。
20世纪初,管理学开始逐渐发展成熟并形成多个学派。
人际关系学派强调人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的观点。
行为科学学派则试图通过研究人的行为来解决管理问题。
这些学派的出现使管理学从技术层面转向了人文层面,开始关注员工需求和激励。
20世纪后半叶,管理学进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浪潮使管理者面临更复杂的挑战和机遇。
这时,现代管理学开始崛起,强调人与组织的整体性和系统运作。
学派之间的融合和交叉研究成为了发展的趋势,包括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知识管理等。
展望未来,管理学的发展方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管理者需要掌握新的工具和技术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此外,社会对企业和管理者的期望也在不断增加,管理学需要更加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展示出了人类对组织和管理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科技社会,管理学始终关注组织、人和系统的关系,并不断适应和引领变化。
未来的管理学将继续与时俱进,为管理者提供更好的指导,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管理学发展史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初到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 W. Taylor)、"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代表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的理论要点具体包括: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必须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对工人的激励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变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相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的追随者们依其理论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的研究;傅勒还首先提出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共享,而非加诸于员工,并把这个想法叫做参与式管理。
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当中,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马克斯韦伯则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这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
他的这一套思想体现在其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之中.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
管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管理学的历史与发展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组织管理和领导技能的学科。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但它的研究仅在不久的过去才开始受到严密的关注和探讨。
一、管理学的初期阶段管理学起源于古代文明时期。
在中国,孔子和墨子早已提出了一些管理思想,他们强调领导艺术和使用人员的技能。
另一方面,希腊的众多哲学家,比如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也对管理学做出了贡献。
他们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的管理学。
在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著名学者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所谓的“科学管理”理论,这是一种关注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的优化方法。
他的方法论以“工作分解”为主要框架,通过逐步分解一项工作为多项较小且容易完成的步骤,最终实现更高效的工作流程。
二、管理学的中期阶段20世纪的管理学进一步推动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由于人口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产和经济效益的追求愈加强烈。
这需要管理方面的新技能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工业化和人口增加带来的挑战。
在这个时期,赫尔佐格提出了“行政学”理论,这是一种注重组织结构和流程管理的模式。
行政模式可以进行更好的计划、整合和控制,并确保生产线和公司各部门的运作协调一致。
另一位知名学者彼得·德鲁克则关注组织的战略发展和管理方法。
他提出了“管理革命”的概念,认为管理者应该更加注重组织的目标和愿景,并制定相应计划和管理方法,以确保目标的达成。
三、管理学的现代阶段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到来,管理学不断发展和前进。
管理科学的重点已经转向组织的可持续性和创新,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全球化压力和新兴科技带来的变化。
现代管理学已经强调管理者必须关注员工的创造性和领导和沟通的技能。
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了管理学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理论和应用、管理教育、人类心理学、政治和经济学等各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新一代管理学。
例如,弗雷德里克·赖博(Frederick Raiborn)、迪维·阿克曼(Davie Ackerman)和弗利德里奇·黑布(Friedrich Hiebler)等著名学者提出了新的管理模型、理论和方法,例如开放式创新、企业战略管理、数字营销和社交媒体。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20世纪初以来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管理学的历史发展,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未来的趋势。
一、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了诸多问题,人们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优化生产过程,并通过分工和时间研究提高劳动生产力。
这一理论为管理学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二、经典管理理论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管理学开始从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些规律和原则,形成了经典管理理论。
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福尔(Henry Fayol)提出了通用管理原则,包括分工、权威、纪律、统一指挥等,为管理学奠定了基本框架。
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则提出了官僚理论,阐述了组织结构和权威关系的重要性。
这些经典理论为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行为科学对管理学的贡献在20世纪中期,行为科学的兴起推动了管理学的发展。
行为科学研究关注个体和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动机,重视人的因素对组织效果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的哈桑实验揭示了人性因素对工作动力的重要性,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应关注员工的情感和需求。
四、系统理论和现代管理思想的兴起20世纪后半叶,随着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到来,管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系统理论被引入管理学领域,强调了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管理者需要全局思考,综合各种因素来进行决策和管理。
同时,现代管理思想也逐渐兴起。
经营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了管理者应以理解为基础进行决策,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需求。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管理方法。
五、管理学的影响和未来趋势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学发展史
精选ppt
3
一、经验管理阶段
1776 年 英 国 经 济 学 家 亚 当 ·斯 密 发 表 了 专 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他在该书 中指出了劳动分工的重要性。
1832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查尔斯·巴贝奇出版 了《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该书一是开 创了生产过程时间研究的先例;二是提出了对劳 动者按分工不同付给不同报酬的原则。
精选ppt
18
小结
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经验管理阶段、科学
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现代管理阶段。
在此期间产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流派,主要有
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理想的行政
组织体系、行为科学理论、经验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理论、人类行为理论、社会系统理
论、决策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管理科
学理论、权变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系
精选ppt
4
二、科学管理阶段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 学 管 理 理 论 的 代 表 人 物 是 泰 罗 (1856—
1915),美国人,1911年他发表了《科学管理
原理》一书,这是资义管理学最早的代表著作,
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
想的正式形成,泰罗也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
为“科学管理之父”。著作还有《计件工资制》
3.领导:领导作风、领导方格理论等。
4.群体:动力、规范、凝聚力、效率。
精选ppt
17
四、现代管理阶段
(一)经验管理理论 (二)管理过程理论 (三)人类行为理论 (四)社会系统理论 (五)决策管理理论 (六)组织管理理论 (七)管理科学理论 (八)权变管理理论 (九)战略管理理论 (十)系统管理理论
10
6.劳资双方密切合作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经世致用之学,涉及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管理学的基石。
其中,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和法家的“法、术、势”三宝等思想,成为后世管理学的核心思想。
汉唐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管理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以《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管理思想著作,这些著作对于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管理学开始与西方管理学相互融合。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著作,如《天下郡国利病书》、《古今图书集成》等。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管理学思想的传入和影响,中国管理学逐渐开始与国际接轨。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想体系,如曾国藩、毛泽东、邓小平、张瑞敏等人都为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和融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不断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管理学体系。
管理学发展史
追求稳定——孔子的管理目标 2、追求稳定 孔子的管理目标
孔子心目中的管理最高境界是“ 所谓仁, 孔子心目中的管理最高境界是“仁”。所谓仁,“克 已复礼为仁” 即符合君君、臣臣、父父、 已复礼为仁”,即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规 符合社会尊卑贵贱秩序。 范,符合社会尊卑贵贱秩序。治理国家就是要使国家符合 这个伦理规范,以严格的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 这个伦理规范,以严格的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维护 统治者的地位。 统治者的地位。 ——人力资源是否稳定?孔子在回答怎样治理国家时 人力资源是否稳定? 人力资源是否稳定 近者说(同悦),远者来” ),远者来 说:“近者说(同悦),远者来”。意思是使治理下的民 众生活美满,连境外人都会来投奔,这样,人口就会增加, 众生活美满,连境外人都会来投奔,这样,人口就会增加, 国家就会兴旺。 国家就会兴旺。 ——组织结构是否稳定?首先是组织机构设置结构、 组织结构是否稳定?首先是组织机构设置结构、 组织结构是否稳定 比例要合理。 比例要合理。
一、孔子管理思想
内圣外王,仁者爱人——孔子的管理思想 (一)内圣外王,仁者爱人 孔子的管理思想 以民为本——群体本位的管理着眼点 1、以民为本 群体本位的管理着眼点 孔子的管理思想,是围绕“人”这个中心展 孔子的管理思想,是围绕“ 开的,民本是其核心,贯穿(论语)的始终。 开的,民本是其核心,贯穿(论语)的始终。 管理的着眼点在何处?西方古典理论认为是 管理的着眼点在何处? 制度,是技术,如泰罗的科学管理就是“物本” 制度,是技术,如泰罗的科学管理就是“物本” 管理的延续与典型。孔子却认为是“ 管理的延续与典型。孔子却认为是“民”,是 “人”,是组织中的“群体”。 是组织中的“群体”
(2)正
己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 政者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不令不行”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不令不行”,这些都是孔子对德治 的进一步论述。 的进一步论述。 正己的途径是修已,修已是正己的前提。 正己的途径是修已,修已是正己的前提。孔子认为 修已有三个层次,一是做个有道德的人, 修已有三个层次,一是做个有道德的人,二是使周围的人 都能受到教化,三是使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都能受到教化,三是使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修已是以组织 的稳定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的稳定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正己涉及一系列内容: 正己涉及一系列内容: 自守。群而不党。 自守。群而不党。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廉
管理学发展史
著《国富论》,提出劳动分工论和劳动价值论。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英国数
学家和机械学家。著《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发展 了斯密的观点,分工后不同的劳动支付不同的工资。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32-1792),英国空想社
25
❖ *古典管理理论总结:泰罗与法约尔的比较
❖
泰罗
法约尔
❖ 所处文化
新教伦理、开放
传统
❖ 所受阻力
来自劳资双方
未遭反对
❖ 工作起点
徒工
副经理
❖ 理论侧重
提高劳动生产率
高层管理理论
❖ 矛盾所在
职能工长制
统一指挥
❖ 总结论:二者的理论互相补充。
26
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4) *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30年代~60年代)
13
一个工人在制成成品前反复进行一项工作, 而该工作只是整个生产过程的一道必要的工 序;未完工的零件传递给下一个工人,再由 这个工人继续加工。福特取得了惊人的效率。 尽管第一批T型车每12.5小时出产一辆,到 1920年时,即仅过了12年,每分钟就生产出 一辆T型车。到了1925年,在达到顶峰时, 曾经每5秒钟就有一辆T型车开下福特生产线。
5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 ~30年代)续
❖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 泰罗(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
美国工程师。“The father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 著作:《计件工资制》(1895),《工厂管理》
管理学的起源
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学科,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组织行为、战略管理、领导力等。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谈起,探讨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以及管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管理学起源于古代管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各大帝国和文明都有一定的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
例如,古埃及、古中国、古希腊等文明中的统治者需要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城市建设、决策经济活动等。
这些活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
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20世纪初,美国工业革命进入高峰时期,经济蓬勃发展,产业化进程加速。
在这一时期,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
他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
科学管理关注工作方法和效率,通过优化工作过程和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
3.经验管理理论的崛起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满足感。
人际关系学派的代表埃尔顿·梅奥提出了“霍桑实验”,发现员工的工作表现不仅受到物质激励的影响,还受到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这一理论使管理学家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的动机和行为。
4.系统理论的提出科学管理和经验管理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世纪50年代,系统理论的兴起带来了一种更为综合的管理观念。
系统理论强调整个组织或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体。
这一理论不仅仅关注个体或部门,而是注重整体的协调和优化。
5.管理学的发展与应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管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管理学对于组织和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管理学可以帮助组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计划,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结语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科学管理、经验管理和系统理论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简述现代管理学的萌芽与发展的过程
简述现代管理学的萌芽与发展的过程
简述现代管理学的萌芽与发展的过程
现代管理学的萌芽及发展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
一、工业革命时期(1700年至1890年)
在工业革命时期,企业的经营发展由传统的小作坊到大规模的工厂,企业的管理也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转变为现代的工厂管理模式,这样,管理学的研究也开始了。
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工厂法”,即“职业分工、精确控制”的管理思想,他提出的管理思想影响了以后的管理思想的发展。
二、新古典主义时期(1890年至1914年)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了新古典主义时期。
从1890年至1914年,管理学迅速发展,以马斯洛·爱尔兰的《管理科学原理》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管理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
新古典主义管理思想强调经济效率,倡导有效管理,把科学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中,引入行政科学的思想,并倡导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管理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
三、现代管理学时期(1914年至今)
20世纪以后,管理学更加关注企业的社会化、人文化及信息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并提出了管理科学及管理工程等理论思想,以及把机器人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
在这一时期,管理学发展最为迅速,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管理理论,如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学等。
这些理论和技术的运用,极大
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使现代管理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日益成为企业家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从初期的工业革命,到现代信息化时代,管理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研究理论。
第一部分: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管理学一词来源于法语中的“manège”,最早出现在16世纪末的法国,意为管理、操作、经营。
在此之前,管理学的脉络主要还是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直到1854年,美国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学开始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分工原理”经过几百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在20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达到了高峰。
泰罗(M.F.Taylor)于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法》奠定了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成立,并开始教授企业管理课程,从而成为管理教育的先驱。
第二部分: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覆盖,企业面临的管理挑战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
管理学的研究要求不仅局限于经济管理领域,也涉及到更广泛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管理需求。
当前,管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与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密切相关。
1. 跨文化经营全球化带来了不同社会文化与思维方式间的碰撞,高超的跨文化经营能力成为企业领导者的重要素质。
管理学需要关注文化差异带来的价值观、习惯、信任度、目标达成方式等方面的思考和研究,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2. 环境可持续性管理环境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已经不仅是一种长期战略,更是公司营销的重要公关亮点。
管理学在提供企业环境信息的同时,也需要着手提供一种效果较为显著的环境管理策略,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3. 创新与人才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精细化和多样化,企业需要寻找更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学发展史
管理学发展史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
有史料记载的西方管理实践和观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但直到19世纪末管理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并颁布了有282条法规的“汉漠拉比法典”,其中有许多条款对人的行为和活动作了规定,以此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规范个人的行为。
19世纪末,管理学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
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
他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工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强调严格的服从,他没有看到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认为人们只看重经济利益,根本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
2.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的正式产生和盛行时期为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公共行政学的早期研究时期。
特点在于把人看作是机器的附属物,强调的是等级、命令和服从,并且用一种封闭模式的观点来对待组织,忽视了人的因素和环境的作用。
3.综合古典管理理论:控制职能就是运用指挥原则,支配与监督下属的活动。
控制职能包括配备人员、选择安排、纪律和训练,与此项适应的原则集中、报酬和公平。
(二)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60年代,它可分为人际管理理论、激励理论和领导效能理论。
1.人际管理理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的工作态度与士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3.领导效能理论:领导者境遇理论、行为连续带理论、领导方式系统理论、领导四象限模式、管理方格论领导行为权变理论(三)现代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出现以后,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后西方又出现了很多新的管理理论,形成许多学派。
管理学发展历程
管理学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拥有悠久历史的古代文明社会。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对于管理的思考与实践便已存在,尽管当时尚未被系统地总结和阐发。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管理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的关注。
在19世纪,一些早期的管理学家,如亚当·斯密、查理斯·贝比奇、亨利·福特等,开始研究和实践管理。
他们对于组织与生产过程的改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为后来的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管理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的科学管理学理论以及麦格雷戈的人类关系学理论为管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理论强调了科学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人与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管理学在20世纪后半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
管理学家们开始关注组织的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创新与创业等方面的课题。
管理学的理论框架也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
进入21世纪,管理学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而不仅仅只关注经济效益。
此外,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管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管理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如何应对变革和不确定性,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时空背景下进行管理,并在组织内部建立卓越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
总之,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
从古代文明社会到现代全球化时代,管理学不断吸纳和适应各种观念和理论,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未来,随着社会的持续变革,管理学将进一步拓展其研究领域,为组织和管理者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管理学发展史
管理学发展史一、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以提高组织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对组织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和理论探讨。
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当时的统治者需要管理庞大的国家和人民,因此出现了一些管理理论和实践。
但是,真正的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才开始形成的。
二、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初,管理学进入了科学管理时期。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管理组织,提高劳动效率。
泰勒强调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如分工、高效率和奖励机制等。
他的理论对工业革命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人文关怀时期科学管理的方法虽然在提高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忽视了人性因素。
20世纪20年代,人文关怀时期的管理学兴起。
埃尔顿·梅奥是人文关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表明,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表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文关怀时期注重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情感,提倡人性化管理,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来提高组织绩效。
四、行为科学时期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时期的管理学开始兴起。
行为科学时期的管理学主要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试图解释员工行为背后的原因。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和亨利·门西尔。
他们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认为员工的动机可以分为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两种。
行为科学时期的管理学为组织提供了更深入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五、系统理论时期20世纪60年代,管理学进入了系统理论时期。
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
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管理学开始关注组织内部的协调和整合问题。
彼得·德鲁克是系统理论时期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管理学的五个基本功能: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
六、现代管理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管理学开始兴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的发展史关键字:管理理论泰勒法约尔工人个人战略管理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一些科学的管理理论。
自古以来,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
有例为证,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闻名于世,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汉穆拉比法典》,当时的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在法典中,针对各种职业﹑各种层面上的人员,从责﹑权﹑利等方面出发,制定了282条法律,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
内容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这使得巴比伦成为当时管理最完善的帝国。
而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则因为探索战略的一般规律被认为是最早、最系统的战略管理学著作。
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古代中国都创建出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总结出管理智慧。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伴随着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导致的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管理成本上升,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倒闭的例子的增多,一些人开始真正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工厂内部的运作问题,并没有全面推广,直到美国铁路的大兴修建,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铁路企业因为铁路的建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为了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股份制的出现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应运而生。
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勒开始思考如何使用秒表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法国人法约尔也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传统管理学的诞生。
在过去的这100年中,管理已经从一种虚幻的的非正式的活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目录,人们不仅认识到管理活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和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而且从各种可能的角度、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管理活动和问题进行规范分析和研究。
由于管理科学知识被广泛地用于指导管理实践,从而管理效率被大幅度地提高,管理科学化进程不断被推进,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扩张发展。
所以很多人说,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
经过整整一百年的发展,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知识体系和复杂分支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和智慧宝库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管理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早期管理阶段)、到行为科学阶段(传统管理阶段),再到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例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完善了庞大的管理学知识体系。
(一)古典管理理论(早期管理)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
书中,泰勒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
在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一些管理思想。
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方面,泰勒对企业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其中包括对工人的挑选和培训、标准作业条件、明确规定作业量、建立激励性的差别工资报酬制度。
在管理科学的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定额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并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进行标准管理的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与方法。
泰勒在本书中立足于美国当时资源浪费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事实,着眼于企业的基层管理,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
他认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
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只能是高的劳动生产率。
即每个工人都下定决心每天努力作出尽可能多的工作。
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工人却反其道而行之。
泰勒认为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三个:1.工人中普遍流行着一种谬见,认为如果他们全速工作,就会使大量工人失业,从而造成对整个行业的巨大伤害。
2.目前通行的的管理体制缺陷甚多,以致“怠工”和“磨洋工”成了工人为保护自身最大利益而必须采取的一种防卫手段。
3.凭效率底下的经验法则行事,这是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的情况,由于这种做法,浪费了工人的很大一部分努力。
因此,泰勒认为必须采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法则。
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
他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最高的效率,争取最高的产量,实现最大的利益。
这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科学管理的思想。
(2)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的正式产生和盛行时期为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公共行政学的早期研究时期。
韦伯法约尔的理论强调点如下:1,绝对的权利权利被定义为命令的权利和强制他人服从的权势。
权利的来源主要是考虑工作的需要,而行驶权利的方法则是强迫人们绝对的服从。
2、高度集中的决策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最高领导的手中,只有他才有这种神圣地发布命令的权利。
决策权的高度集中直接生硬性规定了组织结构的形式和组织关系中的权责分配。
3、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决策权的高度集中而又以完成工作为主要目的,就必须设计一种能允许各级组织顺利行驶权利和最有效地完成工作的结构。
这种结构表现为上小下大、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结构。
它通过明确的上下级关系构成了命令链,又通过命令链使权利影响组织的各个角落。
4、严格的教条式监督各级管理人员都是命令链的一部分,他们的任务是传达命令,并严格地监督下级执行命令,他们自身几乎没有任何决策的权利,也无权更改命令,他们只是高层决策者最高权利的代理人。
5、限制个人发展组织中普通成员的作用犹如一部机器中的一些齿轮。
他们的责任就是完成命令所规定的工作量和质量他们相互孤立,只对自己的上级负责。
要求组织成员忠于组织的目标,强调忍耐克己,最大限度的压抑个人发展的欲望。
(3)综合古典管理理论:是对泰勒和法约克二人理论思想的结合,理论认为控制职能就是运用指挥原则,支配与监督下属的活动。
控制职能包括配备人员、选择安排、纪律和训练,与此项适应的原则集中、报酬和公平。
(二)行为科学理论(传统管理)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60年代,它可分为人际管理理论、激励理论和领导效能理论。
(1)人际管理理论: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的对于人的假设,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据此,梅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的工作态度与士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激励理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
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3)领导效能理论:领导者境遇理论、行为连续带理论、领导方式系统理论、领导四象限模式、管理方格论领导行为权变理论(三)现代管理理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出现,世界形势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面对信息﹑文化﹑经济﹑政策的全球化等新形势的出现,企业之间竞争加剧,联系增强,管理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与全新的格局。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管理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发展趋势。
(1)非理性主义倾向与企业的文化非理性主义倾向产生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经营风险增大,竞争激烈,管理日趋复杂,在西方管理理论界出现了一种非理性主义倾向和重视企业文化的思潮。
(2)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前后,世界进入到科技、信息、经济全面飞速发展时期,同时竞争加剧,风险日增。
为了谋求企业的长期生存发展,开始注重构建竞争优势。
这样,在经历了长期规划、战略规划等阶段之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安索夫(Ansoff)的《公司战略》(1965)一书的问世,开创了战略规划的先河。
到1976年,安索夫的《从战略规则到战略管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
(3)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理论产生的背景。
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美国企业为挑战来自日本、欧洲的威胁而展开探索。
199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Hammer)博士与詹姆斯·钱皮(J.Champy)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
企业再造的基本含义。
是指“为了飞越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作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
(4)“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信息与知识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相应诞生了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来的。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思想:认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组织成员的五项修炼。
在学习组织中,有五项新的技能正在逐渐汇集起来,这五项技能被他称为“五项修炼”。
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最近几十年的历史。
在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管理学才慢慢随着中国企业一起发展。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中国管理学要想全面跟上国际最新的管理学发展也是不够切合实际。
任何一门知识、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积累的过程。
但这并不能妨碍我们积极、进取的开展我们自己的工作。
我们要做的就是认识到管理的一些普适规律,或者说是普适价值。
接下来的就是根据我们自己的直接经验,现实中的管理问题,来提炼自己的管理思想,规律。
由管理学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又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21世纪是快速发展的世纪,管理学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并与心理学,人力资源学,国际经济等学科融合,更多的的理论将被提出,更有助于管理的规划和社会的发展。
ii参考文献:《管理学》教育部经济工商管理类推荐材料第八章《11天读懂管理史》秋禾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