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教案1 中图版必修2
教案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教案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2. 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生长素溶液、幼苗、移液器、移液管等。
2. 教学课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长素的研究价值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包括达尔文的实验、詹森的实验、拜尔的实验、温特的实验等。
3. 课堂讲解:讲解生长素的作用,如促进细胞伸长、影响植物向光性等,并介绍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生长素实验,观察生长素对幼苗的影响,让学生亲身体验生长素的作用。
5.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分析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探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潜力。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研究历史,欣赏科学家们的研究精神和毅力。
2. 介绍生长素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七、课堂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生长素的认识和实验体会。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答疑问。
八、评价与反思:2. 同伴评价:相互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九、课后作业:2. 收集有关生长素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学习。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观察生长素对幼苗的影响,深刻体会到了生长素的作用。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三、教学难点:1.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现象,引发学生对生长素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 生长素的最早发现:1880年,达尔文发现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2)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1910年,郭葛等人从人尿中分离出生长素。
3)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1928年,温特证明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运输到下部。
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 促进生长: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
2) 促进插条生根:生长素能促进植物插条的生根。
3) 抑制生长:生长素过多时,会抑制植物细胞的生长。
4.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作用因浓度、植物器官和细胞类型而异,表现出促进或抑制生长的两重性。
5.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1) 极性运输:生长素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2) 非极性运输:生长素在成熟组织的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7. 作业布置:设计一份关于生长素实验的探究报告。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调节生长素浓度,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2. 生长素类似物的研究与应用: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包括达尔文的燕麦实验、詹森的实验、拜尔的实验、温特的实验等。
2. 生长素的产生:了解生长素主要由植物的幼嫩组织和发育中的种子产生。
3. 生长素的运输:掌握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4. 生长素的作用:了解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如促进细胞伸长、影响植物器官发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长素的运输和作用。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长素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产生、运输和作用的课件。
2. 实验材料:准备生长素溶液、植物材料等,用于实验教学。
3. 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生长素发现的相关论文和书籍,以便学生深入阅读和探究。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不正常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生长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分享彼此的看法。
4. 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展示相关实验现象。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生长素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学案1(中图版必修3)
第一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课标要求]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知识梳理]向性运动:植物受到 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 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感光部位在胚芽鞘的 。
詹森的实验说明生长素是由胚芽鞘 产生。
温特的实验说明胚芽鞘由生长素分布 的一侧向分布 的一侧弯曲。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 。
1.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植物 。
2.可以促进扦插枝条 。
3.促进果实 。
4.防止 。
特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作用具有 性点 实例 顶端优势 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 [复习指要]1.本节复习要注重对实验的理解分析,从手段措施入手,结合实验现象去揭示原理和规律,并会灵活应用。
2.各种因素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①光照 单侧光照可使生长素在背向侧比向侧分布多,但均匀光照时均匀分布。
若虽为单侧光,而小苗在水平方向匀速旋转,实际各部分受光均匀则不会向光弯曲。
②重力 重力可使生长素在下面含量增多。
③云母片 云母片不透光不透水,可阻断生长素运输,所以胚芽鞘向插云母片这侧弯曲生长。
④琼脂块 切去尖端后,用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侧相当于提供了生长素,因此向对侧弯曲。
[典型解析]弯曲方式1.下图A 、B 、C 、D 、E 中,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的是( )作用 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生长素发现 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解析】云母片不透水,生长素也不能透过。
A胚芽鞘尖端不能接受光刺激,只能直立生长;B尖端接受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会弯向光源生长;C虽接受单侧光刺激,但因尖端被云母片分开,不会出现生长素分布不匀,故直立生长;D尖端被云母片截为互不相通的上下两部分,下部得不到生长素,而不生长,不弯曲;E尖端右侧被云母片横截了一半,虽然是垂直光,但尖端右侧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只有左侧产生的生长素能向下运输,使左侧的生长素分布较多,促使胚芽鞘向右弯曲。
【答案】AC2.用如图表示植物生长素浓度与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OH段说明;(2)曲张HB段说明;(3)曲线上C点表示;(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区间;(5)若用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并测得幼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根据图示推测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高中生物教案生长素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生长素的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其作用;2. 掌握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节作用;3. 能够运用生长素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教学重点: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 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教学难点:1.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及其作用机制;2. 生长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及图片;2. 实验材料:幼苗、生长素类似物、喷壶等。
教学过程:第一章:生长素的发现1.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2 生长素的命名及化学性质第二章:生长素的运输与分布2.1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2.2 生长素的分布特点第三章:生长素的作用3.1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3.2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第四章:生长素在植物发育中的调节作用4.1 生长素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4.2 生长素在植物开花、结果中的作用第五章:生长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5.1 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5.2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教学评价:2.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观点;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结合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第六章:生长素与植物形态建成6.1 根的向地性6.2 茎的背地性6.3 植物弯曲生长第七章:生长素与植物生理功能7.1 生长素与植物营养吸收7.2 生长素与植物水分平衡7.3 生长素与植物光合作用第八章: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8.1 生长素类似物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8.2 生长素类似物在调控植物性别表达中的应用8.3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其他应用第九章: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前景与展望9.1 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9.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与发展9.3 绿色农业生产与生长素的关系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10.1 生长素的发现与探索10.2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10.3 学生自主设计生长素相关实验教学评价:2.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观点;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从达尔文的燕麦实验到郭葛的分离纯化生长素。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影响植物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
3.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教学难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和实验设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达尔文的燕麦实验和郭葛的分离纯化生长素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长素的兴趣。
2.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讲解达尔文的燕麦实验、温特的实验和郭葛的分离纯化生长素实验。
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介绍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影响植物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的实验证据。
4.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讲解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的机制和实验证据。
6. 布置作业:设计一道有关生长素实验的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 评价内容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的掌握、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展示。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的图片和视频。
2. 实验材料:生长素溶液、植物材料、实验仪器等。
3. 参考资料:有关生长素的科学研究论文、教材和网络资源。
八、教学拓展:1. 介绍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
中图版高二上册生物教学计划模板: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
中图版高二上册生物教学计划模板: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尽快地掌握学习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查字典生物网高中频道为您提供的高二上册生物教学计划模板,希望给您带来启发!教学课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课时总2课时第1、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理解)⑵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应用)能力目标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模仿)情感目标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经历感受)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⑴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⑵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研讨式学习、课件演示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制作相关演示文稿教学课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PP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思想引入新课:1.回顾前两章学习内容,引出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问题;[板书:神经—体液—免疫稳态感性认知调节对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明确本章学习重点。
感受“向光性”的普遍性。
独立思考1min,作答。
向光生长;向光特性,适应性;幼嫩部分(成熟,木质化后不行)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设疑激趣。
培养质疑精神。
植物向光性的探究历程1.达尔文(父子)实验实验背景介绍: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机缘。
⑴展示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图片,并简介。
⑵展示胚芽鞘图片,并简介。
[板书:一、植物向光性探究历程]⑶展示实验过程及方法[板书:1、达尔文实验 1880]展示实验一:向光弯曲问题Ⅱ: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或观点?②胚芽鞘在单侧光下就能向光弯曲的内因是什么?展示实验二:去掉尖端③与实验一对比,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实验三、四:部位遮光④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或观点?⑤如果把四个实验对比,达尔文实验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⑥达尔文这种设计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哪些原则?⑷推想:达尔文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板书:单侧光、感光部位、向下传递“影响”、背光面生长快]了解金丝雀虉草;阅读教材P47“相关信息”。
生长素及发现教案
生长素及发现教案第一章:生长素的定义及作用1.1 生长素的定义生长素是什么: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生长素的特点:生长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脂溶性,可以在植物体内运输,对植物各种器官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1.2 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和分裂,影响植物的茎、叶、花、果等器官的生长和发育。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包括促进植物向光源弯曲、控制植物的顶端优势、调节植物的营养分配等。
第二章:生长素的发现历程2.1 生长素的发现背景生长素的发现背景:19世纪末,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并尝试找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生长素的实验研究: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生长素的存在,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化学性质和生理作用。
2.2 生长素的经典实验达尔文的实验:1880年,达尔文进行了实验,发现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积累造成的。
温特的实验: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进行了实验,证实了生长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第三章:生长素的化学性质3.1 生长素的化学结构生长素的化学结构:生长素的化学结构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而成的。
生长素的化学分类:生长素属于吲哚乙酸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植物激素。
3.2 生长素的合成与分解生长素的合成:生长素主要在植物的茎、叶、根等器官的细胞中合成。
生长素的分解:生长素的分解受到光照、温度、氧气等因素的影响,植物体内会通过酶的作用将生长素分解为其他物质。
第四章:生长素的应用4.1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生长素的应用方法:生长素可以通过土壤施用、叶面喷施等方式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4.2 生长素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生长素与植物育种:生长素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在植物育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教案: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3.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应用领域。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内容,通过问题引出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问题示例:- 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因素或物质起着调控作用?- 有没有听说过植物生长素?它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步骤二:讲解使用多媒体或课件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并简要说明其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植物生长素是一类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十分重要。
它可以调节植物的细胞分裂、伸长、分化和分生组织活性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步骤三:发现历程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讨论和小组研究等方式,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以下几位科学家的相关研究:1. 雷诺·桑塔2. 切尔菲等人3. 波文顿4. F.W. 温特步骤四:展示和讨论学生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讨论。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各位科学家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做出的贡献。
步骤五:应用领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应用领域,并进行展示。
植物生长素在农业、园艺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应用领域进行研究,并汇报给全班。
步骤六:知识巩固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请写出植物生长素的两个主要作用。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对植物学研究有什么重要影响?步骤七:总结和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反思。
- 你觉得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对现代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其意义。
2.掌握生长素的作用、产生、运输及生理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作用及生理作用。
难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及生理作用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向学生提问:达尔文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达尔文没有发现生长素?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介绍温特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提问:温特实验是如何证明存在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2)讲解生长素的命名,引导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3)展示生长素的发现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逐步揭示生长素奥秘的。
3.生长素的作用(1)展示生长素的作用曲线,引导学生分析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讲解生长素的作用,包括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条生根等。
(3)举例说明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棉花保蕾、防治番茄落花落果等。
4.生长素的产生与运输(1)介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引导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合成途径。
(2)讲解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包括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等。
(3)分析生长素运输的生理意义,如促进植物器官的分化、调控植物生长等。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机制(1)介绍生长素的作用机制,包括促进细胞壁松弛、调控基因表达等。
(2)分析生长素与其他激素的相互作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
(3)讨论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生长素的研究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启示?7.作业布置(2)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生长素作用曲线的绘制,加深对生长素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1.讲解生长素的作用机制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
2.在分析生长素运输方式时,可以结合实际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高中生物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探究教案一、知识结构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经典实验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探究思路、原则及基本步骤。
二、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思路、变量、步骤、结论等。
[解决方法]动画展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引领,步步为营,寻根问底。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解决方法]⑴让学生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动画,叙述实验设计方案,分析讨论实验变量、对照处理,实验步骤的实施,依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得出对应的实验结论。
⑵结合实验评价加深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理解,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合作探究式,分析讨论。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画),导学案篇子。
七、学生活动⑴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温特的实验思路、步骤、现象和结论。
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成试验设计练习。
八、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激趣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组植物向光性图片,引出向光性的概念,植物本身没有神经系统,但对外界刺激仍能发生反应,即具有应激性。
植物对单向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向性运动。
如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向光性。
从而引出问题: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重温一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吧!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首先阅读教材80页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结合教材,解决一个问题:胚芽鞘是什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状物。
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
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然后多媒体动画显示达尔文的实验,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内因。
设置下列问题:1.结合实验一,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2. 结合实验二,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3. 结合实验三,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教材与多媒体相结合,师生共同完成以上问题。
高中生物教案《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描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o解释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其在植物生长调节中的作用。
o理解生长素运输的特点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o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o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o认同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性。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理作用及其在植物生长调节中的作用。
•难点:生长素运输的特点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三、教学准备•生长素发现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实验材料和视频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植物生长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o引入生长素的概念,强调其在植物生长调节中的重要性。
2.生长素的发现o介绍生长素发现的历史背景,包括达尔文和其他科学家的贡献。
o讲述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关键实验和观察,如胚芽鞘实验等。
o展示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o解释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如促进细胞伸长、影响植物向性运动等。
o讨论生长素在植物生长调节中的作用,包括顶端优势和根的生长等。
o展示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实验视频和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4.生长素的运输与分布o介绍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和特点,包括主动运输和极性运输等。
o解释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o通过模型或图示展示生长素的运输路径和分布模式。
5.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生长素在植物生长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6.总结与提升o总结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理作用及其在植物生长调节中的作用。
o引导学生思考生长素与其他植物激素的关系及其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从达尔文的燕麦实验到郭葛的分离纯化生长素。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插条生根、控制性别分化等。
3.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难点: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和运输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长素的作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剖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达尔文的燕麦实验,引发学生对生长素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生长素作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案例分析:分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插条生根、控制性别分5. 课堂小结:总结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分析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和运输机制。
六、实验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 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 实验材料:幼苗、生长素溶液、对照液(如蒸馏水或盐水)、培养皿、移液器等。
3. 实验步骤:a. 准备相同数量的幼苗,平均分为若干组。
b. 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对照液。
c. 每组幼苗分别浸泡在相应的生长素溶液或对照液中,确保充分接触。
d. 将各组幼苗放入培养皿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e. 观察并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绿素含量等指标。
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处理的幼苗生长情况,分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及其浓度效应。
中图版学高中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教案必修生物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重难点)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说出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重难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植物的向性运动(1)概念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原因植物体之所以会表现出向性运动,这和植物体内的一类特殊化学物质有关。
(3)实例植物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
2.生长素的发现(1)实验1达尔文实验ⅰ.取材:草的胚芽鞘。
ⅱ.条件:单侧光照射。
ⅲ.操作及现象错误!错误!ⅳ.结论: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单侧光照有关。
2科学家的遮光实验A.锡箔罩住尖端B.锡箔罩住尖端下面一段ⅰ.现象:A.生长但不弯曲B.弯曲生长ⅱ.结论: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3詹森实验A B错误!错误!ⅰ.现象:A.不生长、不弯曲B.向光弯曲生长。
ⅱ.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明胶薄片传递给下部。
4拜耳实验ⅰ.处理:切下尖端,放回胚芽鞘一侧,无单侧光照。
ⅱ.现象:弯曲生长。
ⅲ.结论: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尖端以下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5温特实验ⅰ.处理: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
ⅱ.现象: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ⅲ.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⑥郭葛实验ⅰ.处理:将混有吲哚乙酸的琼脂块放在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ⅱ.现象:胚芽鞘向对侧生长。
ⅲ.结论:胚芽鞘产生的能够促进生长的物质是吲哚乙酸。
(2)小结:1生长素: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命名生长素。
2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3朝向光弯曲的部位:胚芽鞘尖端的下部。
4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分布: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
错误!探讨1:拜耳实验为什么在无单侧光照条件下进行?【提示】拜耳实验在无单侧光照条件下进行是为了排除单侧光照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探讨2:给温特的实验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对照组?【提示】将没有接触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同样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包括胚芽鞘实验、根的向地性实验、顶端优势实验等。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插条生根、控制性别分化等。
3.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包括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难点:生长素运输机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生长素的作用和运输现象。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生长素的微观结构和运输过程。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胚芽鞘、插条、植物激素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移液器、培养皿等。
3. 多媒体教学资源:生长素的动画、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胚芽鞘实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长素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生长素?它对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3. 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分组讨论生长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如促进生长、促进插条生根等,分享讨论成果。
4. 探究生长素的运输方式:进行实验观察,分析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如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达尔文的燕麦实验表明____是弯曲生长的原因。
2. 选择题: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____、促进插条生根、控制性别分化等。
3. 简答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八、拓展与延伸:1. 讨论: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如何利用生长素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
2. 研究:生长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促进愈伤组织生长、控制癌细胞生长等。
九、课后作业:1. 观看生长素的科普视频,加深对生长素的理解。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通过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生长素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教学难点:生长素的作用机制,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生长素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相关案例资料。
3. 生物学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不均匀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生长素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a. 介绍生长素的定义和发现背景。
b. 讲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包括达尔文的实验、詹森的实验、拜尔的实验、温特的实验等。
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a. 讲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包括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插条生根、调节植物形态等。
b. 通过实验演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c. 让学生结合实例,了解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a. 讲解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包括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横向运输等。
b. 通过实验演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c. 引导学生运用生长素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六、教学反思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3.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七、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长素的作用。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评价与反馈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九、拓展阅读1. 生长素的研究历史:了解生长素的发现和发展过程。
2. 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了解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高中生物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 教案1 中图版必修2
(1)达尔文设计实验的要点。
结合旁栏思考题,确认实验条件有单侧光照射、胚芽鞘、胚芽鞘顶尖与锡箔罩、胚芽鞘顶尖下面的一段与锡箔罩等;
由于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所以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选择不同方式展示本小组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理解。
如果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指导投入较多,不妨提议学生代表提前制作演示文稿以备上课时用。利用此内容,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改变过去教师一人提前备好演示文稿,上课一人演示、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本章的篇首页,感悟诗的意境,进入问题情境。并借助“问题探讨”栏目,引出问题,接近要点。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正栏和旁栏中所列出的问题串,层层深入地进行。
(二)指导预习,领略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方法
方法1:和达尔文一起“思考”,与詹森、拜尔同感“刺激”,随温特揭示生长素的奥秘。
2.提示:因为该刺激(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分布(浓度)存在差异,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
3.提示:没有。他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这个推断的。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需要一定的想像力。
(三)技能训练
1.提示: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此方法是教学中比较常用的问题教学模式之一,它的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思维训练为基准,以科学史实为背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逻辑推理为手段,并配合以图片、动画。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教案2中图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教案2中图版必修2一、教学理念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教学模式。
力求以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从而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本节生物课堂,体现了课改探究的新理念,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转变,重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如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设计和评价实验内容的能力等。
二、学习任务分析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植物激素”由生长素的发现”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类激素”两个部分构成。
其中“生长素的发现”介绍了达尔文父子、波森和詹森、温特等科学家探索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课内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重点介绍科学家对生长素发现探究过程中几个经典实验设计,旨在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领悟科学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所以本课内容是高中生物教材中最适合开展生物科学史探究性教学的内容之一。
2、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联系紧密,有利于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如植物的向光性就是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利用已知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3、实验安排从1880达尔文父子对禾本科植物幼苗的实验到1913年波森和詹森、1926年的温特,再到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确定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整个科学探索的过程经历了50 多年的时间,参与研究的科学家的人数等这些内容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明白科学探索永无止境,需要合作和锲而不舍的努力。
由此,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以及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等知识,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教案1 中图版必修2教学目的1.植物的向性运动(知道)。
2.设计向性运动实验及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
3.生长素的发现(知道)。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理解)。
5.其他植物激素的分布、合成和生理作用(知道)。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1.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用具录像片:由实验小组同学重复达尔文等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过程录像(4个);实验小组同学自己设计的生长素发现补充实验录像(3个)。
胶片:酶的专一性实验;植株受粉与否对子房发育情况的影响;带芽多的枝条,带芽少的枝条和不带芽的枝条。
计算机教学软件:生长素转移的具体过程;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松树的塔形树冠;去顶芽后侧芽的生长情况,横放的幼苗的生长情况。
投影片:植物某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根、茎、芽三个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方法过程式教学法、谈话法与学生讨论实践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复习提问:上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实验设计我们理解了向光性的原因(请一位同学说明原因)。
那么,引起玉米幼苗向光生长的生长素是在什么部位产生的?(学生回答:略。
)在植物体内主要还有哪些部位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是以什么方式运输到作用部位的?要回答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有关小字内容。
同学们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不易理解的词语,请提出来。
(学生会提出“叶原基”、“形态学”等词语。
教师可以利用芽的模式图和一盒柱顶红的叶片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
)好了,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问题:是否生长素浓度越高,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得越快?同学是怎么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的?(学生汇报,课下讨论方案)推测结论。
)讲述:是不是如同学们所预期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深入研究的结果。
(出示植物某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图投影片。
)学生观察后说出各段曲线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生长素浓度不同对植物器官的作用不同,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一种调节作用,即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注意指出向光性生长的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但仍在低浓度范围之内。
)提问:生活中有没有体现上述作用特点的实例呢?(利用计算机展示“松树”塔形树冠,引导学生思考原因;演示生长素由顶芽向下运输情况,及侧芽生长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学生观察。
分析后试着解释原因。
)(教师引出“顶端优势”现象,并强调:离顶芽越近的侧芽受抑制越明显。
)(用计算机演示动画:横放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近地面部分分布较多;根和茎近地面部分与远地面部分生长速度不同。
)提问:为什么同样是在近地面部分,根、茎的长势却不同?(引导学生推测: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出示根、茎、芽三个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反应图投影片。
)(学生观察后找出三个器官最适浓度,归纳出根的敏感度大于芽的敏感度大于茎的敏感度。
由此分析解释根、茎近地面部分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
)讲述:既然上面讲到生长素调节生长有两大特点,所以应用时必须从这两大特点出发。
比如可以根据顶端优势原理,在种植果树或柿等作物时,要想丰产,就需要去顶芽,适时修剪整枝。
植物体内产生的生长素的量很少,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大量应用的不是生长素,而是生长素类似物。
如:奈乙酸、2,4-D。
(布置同学阅读“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内容。
)(出示胶片)展示带芽多的枝条,带芽少的枝条和不带芽的枝条扦插生根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后得出: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使不易生根的扦插枝条生根?回答: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
(出示胶片)展示植株受粉与否对子房发育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后得出:发育着的种子里产生的生长素可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提问:由于没有受粉,这种果实有什么特点?(回答:无子。
)讲述:除上面谈到的两点作用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可以防止落花落果,如在棉株上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达到保铃、丰产的效果。
除了生长素外,植物体中还有其他的激素。
有些是同学熟悉的。
(教师引导学生讲生活中如何让生柿子尽快变熟的经验引出乙烯等其他激素。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其他植物激素”部分,了解其产生。
分布和主要生理功能。
提问:一株植物体内只存在一种激素吗?(回答:大都含有多种激素。
)如果同一植株同时含有多种激素,那么,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怎样起作用呢?(回答: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教师小结本节所学内容。
)(略)反馈测试:A、B、C三朵花,在花未开放前,A、B去雄蕊,套袋处理,待花成熟后,A花柱头涂抹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C不做任何处理。
试问:A、C果实的发育情况如何?为什么?教后感:通过多媒体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变的具体,有助于学生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反馈来看,知识掌握的很好。
对于生长素的作用应注重与现实的生活的联系。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教学难点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三、教学策略1.图形引导,问题入手。
阅读生物学方面的资料时,要能读懂模式图、示意图和图解,这是对高中学生的基本要求。
因此,本节可以从对问题探讨的曲线图的分析入手。
2.利用多种资料,交流生长素类似物应用的实例,理清应用原理。
3.组织好探究活动的教学。
本节中“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以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为知识背景的。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此项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并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也有许多要探索的问题。
这个探究活动可以采取协同合作的方式展开。
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前,可以师生合作策划好探究方案,还可以演示预实验的情况,并引导学生理解预实验的作用。
四、探究指导在上节课结束时,应布置学生预习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指导,并准备好实验用具,如杨树枝条、矿泉水瓶等。
教师如果能提前做本探究活动的预实验,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也可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一)材料用具的准备1.实验材料可以用杨、加拿大杨、月季等的枝条。
2.实验用具: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璃棒、木箱或塑料筐(下方带流水孔)、盛水托盘、矿泉水瓶。
3.插条选择插条质量和规格对探究实验效果影响很大。
大树上的1~2年生枝条,可以作为扦插的材料,但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
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
实验室用插穗长5~7 cm,直径1~1.5 cm为宜。
由于一个年级几百名学生同时用枝条,要适当考虑对树木的保护。
扦插枝条的处理:(1)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2)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二)实验设计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
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 ℃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
4.枝条处理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建议各小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实验。
浸泡法也可设置不同的浸泡时间。
应该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方案,以便交流,资源共享。
(三)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或NAA,促进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2.作出假设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可以使杨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
3.预测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约3~5 d),用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处理过的插条基部和树皮皮孔处(插条下1/3处)出现白色根原体,此后逐渐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
4.实验步骤(1)制作插条。
(2)分组处理: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浸泡时间等可多组。
如可分别在NAA中浸泡1、2、4、8、12、24 h等)。
(3)进行实验: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
(4)小组分工,观察记录:前三天每天都要观察记录各小组实验材料的生根情况。
教师可以设计记录表格,更应让学生自行设计记录表格,提供学生创造性活动的空间和机会。
记录过程是意志与耐心的锻炼,既有分工也有协作。
记录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
(浓度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在绿色树皮的皮孔处长有白色幼根;时间长一些会在枝条下端斜面树皮与木质部之间长有白色根原体)。
每隔2~3 d记录也可。
(5)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① 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
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
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
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
②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
A.温度要一致;B.设置重复组。
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C.设置对照组。
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本探究活动关键是时间安排。
建议课前提交药品选择和药液浓度控制的设计方案,培训关于选取枝条、怎样做插条的方法,说明注意事项,并确定各小组的分工。
课堂实验最好在教师带领下,由学生完成实验设计和实验装置,将实验操作部分安排在课外或在家庭中进行。
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小组分工认真进行观察,实事求是地对实验前、实验中(包括课内、课外)和实验后插条生根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
最后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
不要求实验结果都一致,但要求有分析研究。
6.表达与交流实验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实验报告,向小组和全班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经验、教训或体会,包括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收获。
7.进一步探究“进一步探究”旨在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性的探究和实践,大多数需要在课外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