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故事:爬雪山过草地牺牲了多少战士
长征路上爬雪山的历史典故
![长征路上爬雪山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7f7c70e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7a.png)
长征路上爬雪山的历史典故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长征路上爬雪山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长征路上爬雪山的历史典故爬雪山,过草地,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地方,环境是那么恶劣,条件是那么艰苦,但就是在这些艰难困苦面前,才更显出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向前,坚韧不拔。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考验下,所有的红军战士都迸(bèng)发出了最大的力量,向党和国家交上了满分的答卷。
更值得一提的,是广大红军中的干部们,他们为红军革命的胜利,所付出的心血和代价,是永远值得我们铭(mínɡ)记的。
上至中央领导,下至班连负责人,他们每一个人,都在想办法让战士们生活得更好一点。
红军爬雪山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在那个时候,死亡成了司空见惯的事,但这件事情却使小战士胡冬生记忆了一辈子,并发誓,要扛起指导员的枪,继续走长征的路!小战士胡冬生参加红军的时候,只有十六岁。
他看到红军队伍从家门口经过时,战士们都穿着军装,戴着军帽,挎着一支支长枪,雄赳赳、气昂昂地迈着整齐的步子,心里十分羡(xiàn)慕。
他立刻找到红军的领导,要求参军,当时,指导员看他虎头虎脑的样子,没嫌他小,就同意了他的要求。
胡冬生这可美了,他想象着自己穿上军装,戴上那缀(zhuì)着一个红五星的军帽,再配上一支长枪,多神气啊!可是,他刚一当上红军,红军就开始长征了,这下子转移得特别急,连粮食都没怎么带,谁给他发军服和军帽呢?更不用说枪了。
长征途中,跟在红军队伍里的胡冬生,在头上裹了一条毛巾,看着老战士们头上戴着的军帽,心里十分羡慕。
那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军帽,像小草在他的心里生了根,越看越痒痒,越看越觉得好看。
他想:长征走得急,来不及做军装。
枪支紧张,也不能发枪,但我当了红军,起码应该先发一顶军帽啊!头上裹着一条毛巾,算什么红军呢!没有老红军那么神气。
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
![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8e32ebf84868762caaed5d7.png)
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党领导红军不畏艰难困苦,长驱两万五千里,终于取得战略转移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爷爷,爬雪山,过草地,他都坚持下来了,再苦再累也没有哭过。
可是,有一次,因为一匹马,他哭了。
那是在过草地的时候。
草地上的泥沼非常多,稍微不小心就会陷下去,几秒钟就能把人吞没。
当时大家都累得没有一丝力气,双腿发软,走着都能睡着。
正当大家都想办法唱歌互相鼓劲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身后不远处,一声马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回过头的时候,战士们看到有一匹马,掉进了泥沼里,已经淹了半个身子了,眼瞅着一点点往下陷。
那匹马还想挣扎着蹬腿,可是它越使劲,陷得越快,马背上的行李和物品也加快了它陷下去的速度。
这匹可怜的马,它知道自己要永远留在草地了,眨了眨眼睛,流下了一行泪水,战士们看到这个场景,也禁不住哭了起来。
突然,有几个饿红了眼的战士拿着刀,朝那还没完全陷下去的马背上割肉。
大家已经一星期没有好好吃过东西了,能吃的都吃了,皮带、鼓皮,甚至连羊毛褂子都被大家分着嚼烂了。
人都饿昏了,革命还没完,吃了马肉就有力量走出去。
反正这匹马要死了,为了革命,远处就有篝火,仿佛他们已经闻到了马肉的香味。
这时,他们疯狂地在马背上用刀划、挖,鲜血淋漓,没有人能感觉到马在颤抖……可是,有更多的战士,他们的肚子也饿得像打鼓一样。
他们冲上来,去打那些割马肉的人,甚至还扇耳光。
他们一边抚摸那矗立着鬃毛的马,一边含泪痛声骂道:“这帮没良心的,你们有没有人性啊?它从长征一开始就跟着我们,走了这么远,默默地给我们背东西,驮伤员,你们都忘了吗?饿疯了吗?”他们并没有饿疯,也没有失去人性。
只是,这饥饿的魔爪使许多铁骨铮铮的男子汉都倒下了。
吃马肉,不是没良心,是没办法呀!刹那间,泥水弥合了,马彻底淹没了。
红军长征的故事:过草地
![红军长征的故事:过草地](https://img.taocdn.com/s3/m/8d2b128e524de518974b7d58.png)
红军长征的故事:过草地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终于翻越了夹金山,在前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这次会师使红军的士气大增,两方面的红军都欣喜若狂。
两方面红军会师后,兵力加起来有十万多人。
这种情况对中央红军来说当然是十分值得高兴的,因为装备和给养充足的四方面军,能够大大地缓解中央红军一路行来缺衣少粮的现状。
同时,对红四方面军来说,与怀着共同的心,不懈战斗的同志们相聚也是一件大喜事。
但正值红军队伍士气高昂,跃跃欲试的时候,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tāo)却以种种借口,故意拖延四方面军主力北上战斗。
为维护红军内部的团结,党中央在反复研究之后,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并根据他的部署,对红军队伍实行了一系列调整。
这样,过雪山之前,*制定的松潘战役计划就没能实行下去,而被张国焘的“赤化四川”计划阻止了。
两方无法妥协,以致延误了战机,致使红军在小金县和毛儿盖地区停留了一个多月时间,最终只能选择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大草地北上了。
8月3日,红军制定了夏洮(táo)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路。
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地区北进;右路军则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地区北上。
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随后,右路军进入了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长征路上的一大挑战。
在这片草地中布满了水草、沼泽、泥潭,除了野草,什么都不长,根本就没有路。
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这是安全的落脚处。
从一个草甸到另一个草甸,跳着前进。
一天下来,精疲力竭。
有的战士又累又饿,实在跳不动,就用棍子探深浅,几个人互相搀扶着走。
但还是有很多人掉进沼泽地里,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他,也跟着掉了进去,越陷越深,再也没能出来。
据说过草地有三怕,第一怕就是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
一开始战士们没有经验,不停地有战士陷进泥潭,旁边的战士们就上去救人,很多都一起牺牲了。
后来有了经验,掉下去的也少了,帮他的同志也掌握了方法:不能动,越动陷得越深,然后站在草甸上用绑腿的布条,几个人一起拉他上来。
长征途中的克服困难故事
![长征途中的克服困难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f3254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0.png)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许多困难,以下是一些克服困难的故事:
1. 过草地:长征途中,红军穿越了大片草地,这里缺乏食物和水源,环境恶劣。
红军战士们只能吃野菜、草根、树皮等,甚至喝马尿。
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红军战士们坚定信念,互相帮助,最终成功穿越了草地。
2. 爬雪山:长征途中,红军翻越了多座雪山,这里氧气稀薄,天气寒冷,道路崎岖。
红军战士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忍受着饥饿和寒冷,一步一步地向山顶攀登。
在攀登过程中,许多战士因为高原反应和寒冷而牺牲,但红军战士们依然坚持前进,最终成功翻越了雪山。
3. 四渡赤水:长征途中,红军在赤水河畔遭遇了敌人的追击和围攻。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战士们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四渡赤水,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4. 飞夺泸定桥:长征途中,红军需要通过泸定桥,但泸定桥已经被敌人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火力,攀着铁索,奋勇向前,最终成功夺取了泸定桥。
这些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他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https://img.taocdn.com/s3/m/d27aca377375a417866f8f63.png)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秦为胜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
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那么红军长征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是什么山,经过的充满死亡陷井的草地又在哪里?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叫夹金山。
红军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觉得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夹金山位于四川雅安市宝兴县,这里是通往著名的四姑娘山的必经之路,说来也巧,夹金山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大雪山,平均海拔4500余米,主峰高达4930米,山顶终年积雪。
当地流传“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畜不敢攀,要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的歌谣。
到了夹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雪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和雪的世界。
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在这样高寒缺氧的环境下,又缺医少药,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在长征期间,夹金山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看夹金山风景,恶劣的气候让国名党军队的飞机大炮在此都无用武之地,“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就是夹金山留给红军最深刻的感受。
不过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座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茂密的原始森林,旖旎的自然风光,晶莹的雪峰,构成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山水画卷。
,主峰海拔为4930米,是青衣江的发源地,逆流而上,两岸悬崖陡峭,谷幽峡深,湖泊明净,瀑布飞溅,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如今大雪山早已没有当年那般令人胆寒,很多游客对夹金山的美景倒是赞不绝口。
过草地爬雪山的故事
![过草地爬雪山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1c438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2.png)
过草地爬雪山的故事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有一个时期,我们的红军战士们经历了艰难的行军和战斗。
他们穿越了大片大片的草地,爬过了高高的雪山,历经千辛万苦,为了实现革命的理想和人民的解放。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故事——过草地爬雪山的故事。
一、过草地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夏天,红军战士们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他们要穿越一片茫茫的草地,而草地上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
战士们不得不面对饥饿、寒冷、疾病和敌人的围追堵截。
在草地中,红军战士们遇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他们缺乏食物和水源,不得不靠吃野草和昆虫来维持生命。
他们在泥泞中挣扎,有时一连几天都看不到前进的希望。
然而,即使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
二、爬雪山在穿越了草地之后,红军战士们又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爬越雪山。
这些雪山高耸入云,山势陡峭,气温极低,空气稀薄。
红军战士们在缺氧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懈地攀爬,终于成功地翻越了这座雪山。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红军战士因为严寒和疲劳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他们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了我们的心中。
这些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证明了革命的伟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总结过草地爬雪山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气、坚韧和信念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志,我们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像过草地爬雪山时的红军战士一样勇敢、坚韧和乐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让我们一起铭记这段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长征感人事迹材料900字
![长征感人事迹材料9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97679df25c52cc58bd6bec7.png)
长征感人事迹材料900字说起红军,大家一定能想到毛主席的那首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期以来,“艰苦奋斗”,“视死如归”,“勇往直前”……这些词语我们已耳熟能详。
而我觉得最能将这些词语发挥极致的就只有我们的红军战士。
就在那段风雪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爬雪上过草地的艰苦程度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长征的感人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有关长征的感人事迹篇1在学校看了几集电视剧《长征》,使我认识到红军长征能够成功,这完全是集体奋斗、团结、努力的结果。
因为他们相信: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国要富强,只有靠自己共同努力与奋斗,达到步调一致才能走向胜利。
在看《长征》片时,我高兴、我悲戚、我感动、我流泪。
看到那湘江激战、那四渡赤水、那抢渡乌江、那飞夺泸定、那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以及马蹄声急,见到那一个个倒下去的革命先烈,使我一次次流下了热泪,那十盼红军的旋律在我耳边不时回环,那千万红军的身影不时在我脑中呈现。
我再次翻阅了毛泽东描写《长征》的历史诗篇,“红军不怕远征能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好一首气势辉宏,雄伟壮观的诗歌,它深刻的体现了当年中央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突破了敌人的层层围剿。
在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再加上天上有飞机轰炸的重重困难下,不惜千里跋涉,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踏过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的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从而挽救了中国的命运。
更重要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制定了一个适合于党的发展路线方针政策,一个正确的长期发展目标,一个完整的行军计划,一个统一而又明智的军事指挥团队,并充分发扬了民主的精神,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幸福生活的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看《长征》,使我为自己的党、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先辈、自己的人民和国家倍感无比骄傲和荣光,也被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天骄和成千上万革命烈士的革命气概、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所折服和感动。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三篇】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97c75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9.png)
【导语】长征,⽣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类精神坚定⽆畏的象征。
同样在长征路上也出现了很多感⼈的⼩故事,下⾯是分享的三篇红军长征的⼩故事,欢迎阅读,希望你们会喜欢。
【红军长征的⼩故事篇1:红军鞋】 我们来到⼤雪⼭下。
当地⽼百姓把⼤雪⼭叫做“神⼭”,意思是说除了“神仙”,就连鸟也飞不过去。
为了消除部队的顾虑,⽑主席说:“神⼭”不可怕,红军应该有志⽓,和神⼭⽐⼀⽐。
这些话,给了我们莫⼤的⿎舞。
出发前,上级规定每⼈要准备两双鞋,把脚保护好。
我除了脚上的烂草鞋外,就剩⼀双拴在⽪带上的“量天尺”了。
我把它解下来,⼼⾥涌起⽆限的感念。
⼀⾸在江西中央苏区流⾏的⼭歌,⼜在我的⽿边萦绕着:送得哥哥前线去,做双鞋⼦赠送你,鞋上绣了七个字,红军哥哥万万岁。
想起这⾸⼭歌,也就想起了我们离开中央苏区时的情形。
⼀个⽼⼤爷拉着我的⼿,把⼀双“红军鞋”塞给我。
这是⼀双⾮常结实的布鞋,鞋帮上绣着“慰劳红军战⼠”的字句。
他说:“孩⼦,这鞋⼀穿到红军的脚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再⾼,你们也能把它‘量’完。
”从那以后,这双鞋就挂在我的腰间,成为我的伴侣。
记得在离开江西的最后⼀次战⽃中,我的脚负伤了。
当时既没有医药,也没有担架,我只得每天拖着负了伤的脚,艰难地⾛着。
实在坚持不住了,我第⼀次从腰⾥解下“量天尺”,穿在脚上。
鞋底软绵绵的,特别舒服。
⼀穿上它,就想起了苏区⼈民的希望,也就忘了伤痛。
不久伤⼝好了,我的鞋底也磨去了不少,舍不得再穿,就⼜把它包起来挂在腰上……打遵义,我们连担任攻城任务。
打得正有劲,我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疼痛。
仔细⼀看,原来⼀颗⼦弹穿过鞋⼦,紧挨在腰⾻旁的⽪肤上。
同志们见了,都说这真是“救命鞋”。
可是我也很惋惜,因为鞋⼦被穿了⼀个⼤窟窿。
以后,我更加倍地爱惜它。
天蒙蒙亮,我们就开始爬⼭。
越向上爬越陡,⼀会⼉竟下起鸡蛋⼤的冰雹。
狂风夹着冰雹,吹在⾝上,真像⼑割的⼀样。
我是个炮兵,肩上扛着45⽄的迫击炮炮筒,⾛起来就更难了。
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94009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1.png)
爬雪山过草地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故事,它讲述了中国
工农红军在长征期间,面对艰难险阻,不畏困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
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们面临着极其恶劣的
自然环境和极其残酷的战斗环境。
他们要忍受着严寒、饥饿、疲惫和疾病的折磨,同时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内部的
分裂与叛变。
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锻炼了红军战士
的意志和毅力,让他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最终成功地
完成了长征。
爬雪山过草地还体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不屈不挠
的精神。
他们不仅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而
且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信念。
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人民
的宝贵财富。
此外,爬雪山过草地还传递了一种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
前的信念。
这种信念不仅是对个人的挑战,也是对一个国家
和一个民族的挑战。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需要这种信念
和精神,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需要我们克服
困难、迎接挑战、勇往直前。
总之,爬雪山过草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段重要历程,它不仅体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也传递了一种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信念。
这个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红军长征励志故事
![红军长征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97f5b200b4e767f5acfce6c.png)
红军长征励志故事红军不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做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红军长征励志小故事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痛苦的时期,如果你放弃了,那么你注定一辈子失败。
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应该消极面对,要勇敢地去战胜困难。
接下来就推荐一篇红军长征励志小故事给各位读者阅读学习一下。
曾经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传奇将军,88岁的王定烈老人至今仍喜欢在家里穿草鞋。
他难以忘怀六七十年前的那些往事。
1936年7月,王定烈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第5军第二次穿越草地。
这一次,18岁的他准备了一条拐棍。
“在草地上行走,随时都可能陷入泥潭。
”王定烈回忆说,“每走一步,都先用拐棍这儿戳一下,那儿捅一棍,找到一块能够落脚的地方后再迈出下一步。
”进入草地后,王定烈患上了重感冒。
两天后,师长兼团长郭锡山见他的病情没有好转,借故把他丢弃在荒野之上。
“幸好政委万汉江赶来,与郭大吵一架,几乎动了枪,才又把我找了回来。
”王定烈回忆说,郭锡山在后来西路红军血战河西走廊的战斗中当了叛徒。
1936年10月,王定烈随部队开始西征。
这支由2万余名红军将士组成的西路军,经过几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兵败在一个名叫石窝山的地方。
1937年3月,敌人包围了石窝山的西路军余部。
王定烈和战友们凭借有利地形进行阻击。
上午10时,敌人突然占领王定烈所在团的右翼前沿阵地,七八个敌骑兵挥着马刀冲了上来。
“一个敌人拨马冲过来,举起马刀朝着我的头顶斜劈下来。
好在一个战友调转枪口,将敌人击落马下。
”王定烈回忆说。
但,王定烈还是被子弹击中。
一颗7.9毫米的步枪子弹从他的左后腰穿进去,打穿左肾,之后向上,卡在脊骨间。
他当场晕了过去。
苏醒时,已是下半夜了。
王定烈在尸体堆里,又找到两名负伤的战友。
第二天,他们找到一个独屋,里面有二三十名红军伤员挤躺在一起。
于是,他们走进去,也挤在一起,晕晕乎乎地睡着了。
“突然,一挺机枪从窗户里伸进来嘎嘎怪叫,满屋的人立即被扫倒一片。
听老红军讲那长征的故事
![听老红军讲那长征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7cc9f49a76e58fafab0038e.png)
听老红军讲那长征的故事作者:本刊记者联合采写来源:《前线》2011年第09期“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题记当年让世界震惊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如今已远去70多年了。
但对经历过那段艰苦岁月的老红军而言,往事仍清晰地映在眼帘。
前不久,为了纪念党90岁生日和八一南昌起义84周年,我们专程拜访了几位老红军。
跟随老人追忆的脚步,聆听老人讲那过去的故事,我们仿佛走进了那个英雄的年代。
青春滴血:爬雪山过草地雪莲,扎根于冰峰悬崖之上,发芽于狂风暴雪之中,在人迹罕至的冰雪高原傲然怒放。
两爬雪山三过草地的红军女战士谭新华,就如同这绽放的雪莲——由滴血青春浇灌的美丽之花。
1935年4月,18岁的谭新华随红军开始了万里迢迢的艰苦长征。
党岭雪山,空气稀薄,行军困难,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就变成漫天大雪。
谭新华个子不高,步子迈得小,想跟上不落队,要比别人多费不少劲。
连续行军爬山,她的体力消耗已达极限,但她仍拼命往上爬。
实在爬不动,就拉一把马尾巴。
就这样,谭新华总算爬到了山顶。
回忆这段经历,谭新华哽咽着说:“爬雪山牺牲了很多同志,在接近山顶的地方,隔不远就可以看见红军战士的尸体。
他们大多是被冻死的,永远长眠在了雪山上。
”“长征途中,我们走过三个草地,前两个是小草地,只走了四五天。
第三个草地走了二十多天,这是长征途中最苦也是最难的一段路程。
”谭新华回忆道。
谭新华所在的部队过草地时走在后面,由于前面的部队已经把沿途的粮食筹集得差不多了,他们再也找不到多少粮食,只能挖野菜充饥。
“当时,我们到处挖野菜,挖得最多的是灰灰菜。
然后把挖来的野菜洗干净,切成丝,煮熟晾干。
饿的时候就用水泡干野菜吃。
许多战士饿得不行,就把前面部队战士留下的粪便中还没被消化的青稞粒挑出来洗干净了吃。
”谭新华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带着十分难过的样子。
红军过雪山的故事
![红军过雪山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1e7baf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7.png)
红军过雪山的故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红军长征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篇章。
其中,红军过雪山的故事更是成为了一段传奇。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时,面对险峻的雪山,红军士兵们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斗志,他们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一曲壮丽的长征史诗。
当时的红军正面临着敌军的围追堵截,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红军被迫选择了穿越雪山的艰难道路。
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积雪覆盖,天气寒冷,风雪交加,险峻的山路更是考验着红军的意志和毅力。
然而,红军士兵们并没有被恶劣的自然条件吓倒,他们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决心要战胜一切困难,继续前行。
在穿越雪山的过程中,红军士兵们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
有的同志因为冻伤、高原反应等原因而倒下,有的被风雪吹倒,有的被雪崩所掩埋……然而,红军士兵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互相搀扶着,鼓励着,不断地向前挺进。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书写了一曲壮丽的长征史诗,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最终,红军士兵们成功地跨越了雪山,继续了他们的长征征程。
他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红军过雪山的故事,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红军过雪山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着坎坷和曲折。
然而,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走向光明的未来。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
”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军长征故事有哪些_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
![红军长征故事有哪些_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82fd336a6c30c2259019e6f.png)
红军长征故事有哪些_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获得伟大的胜利,其中也有不少感人的小故事。
那么,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分享4个红军长征小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红军长征故事篇1: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
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
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
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
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
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
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
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红军长征故事篇2:三位老红军讲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人物档案李布德,四川营山人。
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https://img.taocdn.com/s3/m/638325c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d.png)
长征的结果: 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十年内战时期的三次会师: 井冈山会师 吴起镇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 哪些困难?红军能够克服这些困难靠的是什么?
●敌人的围追堵截; ●恶劣的自然环境(如雪山、草地等); ●缺少粮食给养; ●时而出现的悲观、失望的情绪;
1935年1月,召 开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3、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005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打乱 敌人追剿计划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跳出 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红军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 抓住铁索,匍匐前进。
南
贵阳
州
广西
江
江
西
福
瑞金
1934.10.
建
2、甘肃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会会宁宁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1936年10 月,从湘西出 发的红二方面 军和从川陕革 命根据地出发 的红四方面军 长征到达甘肃, 同前来接应的 红一方面军胜 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宁会师,
宣告红军二 万五千里 长征胜利 结束。
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
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 毛泽东等负责军事。 随后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 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 军事指挥。
意义: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 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军长征精彩故事爬雪山
![红军长征精彩故事爬雪山](https://img.taocdn.com/s3/m/85788d0d90c69ec3d5bb75c8.png)
红军长征精彩故事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
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
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
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
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
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 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
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
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人,党中央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
党中央、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8 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
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
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
过草地三大红军损失惨重:巨大牺牲换来广阔空间.
![过草地三大红军损失惨重:巨大牺牲换来广阔空间.](https://img.taocdn.com/s3/m/034300d20975f46526d3e110.png)
过草地三大红军损失惨重:巨大牺牲换来广阔空间三过草地筹粮困难红军不得已插牌借粮1935年9月,刚刚走过草地的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的严令下,调头折返南下。
回去的路上粮食供给更为困难,不少人又倒在泥泞的草甸中。
南下的四方面军部队在川康边苦战十个月,无法建立根据地,难以得到人、物补充,部队人数减至4万多人,干部战士普遍要求北上。
翌年7月初,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张国焘面对无情的现实,只得同意北上,于是两军又经过草地向甘肃前进。
女红军李伯钊回忆说:“我曾三次过草地。
那是长征中最困难的地段。
第一次用了五天,第二次四天,第三次过大草原的中部,一共走了29天。
” 红二、四方面军最后一次过草地时走的路程最远,时间花费也最多,约有一个多月。
若加上前两次在草地中的折返,红四方面军走过草地的路程最为漫长。
红军第三次过草地时间更长,是由于不能再走松潘地区,不得不走草原的纵深地带。
由于有前两次过草地的经验,总部要求每个战士要准备15斤粮食。
红军停留的藏区本来产粮就不多,经几万大军往返,筹粮更感困难。
红军发动藏、羌族僧俗群众,许多群众积极把存粮卖给红军,一些寺院还把多年积存的粮食和茶叶都拿出来,小寺院往往有几百斤,大寺院则有成千上万斤。
在德荣县龙绒喇嘛寺,赠送红军的青稞达1.5万斤,成为当时记载捐粮最多的寺院。
藏胞支援的牛羊也很宝贵,肉可以吃,皮子拿来做背心、坎肩,穿几个眼还可做皮鞋,走起路来比草鞋好得多。
过草地的“三怕”与“三难” 红军过草地,有“三怕”和“三难”。
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越挣扎就陷得越深,如果抢救方法不得当,救人者和被救者都会被污泥吞噬。
后来人们知道,不能莽撞往上挣扎,只能斜躺着蹬草兜,往浅处翻滚移动,或者将绑腿带缠在被陷者腰间拉上来。
二怕下雨--因为这时脚底下的草甸会更软、更滑,稍不慎就会摔倒,掉进泥沼里去。
三怕过河--草地上有不少河,身体虚弱者经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都有战士倒下。
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的资料时间和意义
![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的资料时间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020384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7.png)
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的资料时间和意义天气寒冷、空气稀薄、雨雪交加、道路艰险,是雪山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当年红军长征是很艰辛的,红军爬雪山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意义是什么?小编整理了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红军爬雪山的时间和意义抢渡金沙——1935年5月初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到5月9日飞夺泸定——1935年5月25日爬雪山——1935年6月8日到12日过草地——1935年8月21日到27日1933年9月至1934年夏天,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屡败,中国工农红军根据地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4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红军爬雪山的故事
![红军爬雪山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bb80bb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2.png)
红军爬雪山的故事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而红军爬雪山的故事更是其中一个令人震撼的传奇。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而爬雪山更是其中之一,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壮举,更是红军顽强意志和不畏艰难的精神写照。
红军爬雪山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当时红军面临敌军的围追堵截,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红军只得选择穿越雪山。
这座雪山高耸入云,峰峦叠嶂,峻岭陡峭。
红军面对着这座巍峨的雪山,一时间不知所措,但红军战士们并没有丝毫退缩,他们鼓足勇气,毅然决定开始爬雪山的艰难征程。
红军爬雪山的过程可谓是艰苦卓绝。
雪山上风雪交加,天气变幻莫测,红军战士们在寒风中前行,不畏严寒和风雪的阻挠,他们用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一步一步地向前爬。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红军战士因为体力不支、冻伤等原因牺牲了,但他们的牺牲并没有减弱其他战士的斗志,反而激励着他们更加坚定地向前。
红军爬雪山的故事不仅展现了红军战士们的顽强意志,更展现了他们之间的互助精神。
在爬雪山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们互相扶持,搀扶着前行,有时甚至用自己的身体为同伴遮挡风雪,这种互助精神让整个爬山的过程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最终,红军战士们终于成功地爬过了雪山,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书写了一曲壮丽的长征史诗。
红军爬雪山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种顽强意志和互助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军爬雪山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定意志,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这段历史也告诉我们,互助合作是战胜困难的重要保障,只有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才能共度难关。
红军爬雪山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畏艰险,奋勇向前,激励着我们在团结合作中战胜一切困难。
这段历史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之源。
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故事
![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48e023de45c3b3566ec8b5c.png)
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故事
1935年9月,洪学智(建国后被授予上将)率红四方面军不畏艰辛,再次经过草地。
10月,红四方面军发动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强渡大金川江,继而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夹金山上气温在摄氏零下二三十度,或大雪,或狂风,或冰雹,变化莫测。
由于空气稀薄,再加上长途行军,人乏马困,人走在山上,头晕脑涨,腰酸腿软,力不从心,稍有不慎就永远留在山上。
为此,洪学智组织了一个收容队,走在队伍后边,专门收容那些掉队的和冻得不能走的战士。
近午时,部队接近夹金山主峰,一片冰雪世界。
突然,乌云翻滚,天暗下来,接着一阵大风雪席卷过来。
有6个红军战士在风雪中倒下了,停止了呼吸。
洪学智不忍心把战友的遗体留在冰冷的雪山上,就让大家克服困难,把他们抬下了山。
下山后走了一程,红军找了一个磨房休息,烧水煮青稞,战士们把冻“死”的战友也抬进屋里。
后半夜,磨房内温度升高,几个冻“死”的战士竟然被奇迹般地救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故事:爬雪山过草地牺牲了多少战
士
鸟兽绝踪的大雪山,荒无人烟的水草地,究竟吞噬了多少勇士?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党史研究室的研究表明,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至少在万人以上。
1935年6月,近2万人的中央红军开始翻越雪山,到8月下旬穿越草地后,在右路的中央纵队和1、3军团只剩8000人,在左路的5、9军团剩下约5000人,减员7000余人。
中央红军翻越的雪山主要有夹金山、梦笔山、达古山、亚克夏山、昌德山等5座;红二方面军翻越的有玉龙雪山,大、小雪山,海子山,马巴亚山,麦拉山,德格雀儿山等十几座雪山;红四方面军在历时1年多的长征中,翻越的海拔44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5座,其中梦笔山、夹金山都是两次经过。
1936年7月,当红2、6军团经过一个月的雪地行军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时,1万多人的队伍减员了2000多人。
海拔4800米的亚克夏山北坡的垭口上,一座红军烈士墓静静地躺在积雪云雾之中。
1936年,12名红军战士在长征胜利前夕,长眠在这座雪山之巅,直到16年后,他们的尸骨才被发现。
于是,便有了这座世界上最高的红军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