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选择题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71231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6.png)
送东阳马⽣序练习题_含答案《送东阳马⽣序》练习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笔录,计⽇以还。
天⼤寒,砚冰坚,⼿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患⽆硕师、名⼈与游,尝趋百⾥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弟⼦填其室,未尝稍降辞⾊。
余⽴侍左右,援疑质理,俯⾝倾⽿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不敢出⼀⾔以复;俟其欣悦,则⼜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中加粗的字。
假:⾛: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得:②得之⼼⽽寓之酒也得:⑵①⾊愈恭,礼愈⾄⾄:②⾄舍,四肢僵劲不能动⾄:③⾄理名⾔⾄:⑶①稍稍宾客其⽗稍:②不敢稍逾约稍:3、请写出⼀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4、下⾯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弟⼦/填其室D、⼿指不可/屈伸5、“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中的“稍”字的作⽤是___,它照应了“___”⼀句。
6、选出下⾯各句中“其”字⽤法不同的⼀项()A、门⼈弟⼦填其室B、或遇其叱咄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D、俟其欣悦7、⼈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9、划分朗读节奏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盾决定的(摘录原⽂回答)11、“先达”对弟⼦“未尝稍降辞⾊”,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意思13、作者在记述⾃⼰的求学经历,却⼤篇幅地写⽼师的严厉,作⽤是什么14、选段分别从哪两⽅⾯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阅读并完成“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选择题带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选择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e6d913b84ae45c3a358c68.png)
《送东阳马生序》选择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赏析辨识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C)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为学之难C.走送之D.益慕圣贤之道【解析】A的。
B的。
C代词,指书。
D的。
2、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B)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表转折。
B表修饰。
C表转折。
D表转折。
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一项是(B)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何陋之有C、马之千里者【解析】例句是倒装句,宾语前置。
A状语后置。
B宾语前置。
C定语后置。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C )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婉言辞.谢【解析】A得到;相同。
B更加;益处。
C担心;担心。
D言辞;推辞,拒绝。
5、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D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以.衾拥覆C、必以.分人。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例句是因为。
A用。
B用。
C把。
D因为。
6.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B )A.足肤皲裂而不知B.临溪而鱼C.学而不思则罔D.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表转折。
B表修饰。
C表转折。
D表转折。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A.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 B.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 右备容臭.臭.气相投 D.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解析】A像;像。
B名作动,腰间佩戴;名作状,在腰间。
C香气;臭味。
D古今异义,两次;又一次。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B )A.录毕,走送之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敲门C.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解析】B请教,含尊敬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4aa65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7.png)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送东阳马生序》70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媵人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俟.其欣悦()(5)腰.白玉之环()(6)无从致.书以观()(7)以.衾拥覆,久而乃和()(8)录毕,走.送之.()(9)寓.逆旅主人()(10)援疑质.理()(11)弗之怠.()(12)未尝稍降辞色.()(13)右备容臭..()(1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5)余幼时即嗜.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8)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9)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10)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我的概括:我的感悟:7.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10.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12.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
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2分)15、选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训练)-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考点练(部编版)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训练)-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考点练(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77a3a669eae009591bec58.png)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D.岂他人之过哉【答案】A【详解】A.“支”通“肢”。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
【答案】D【详解】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总结上文作者求学时的“勤”和“艰”,并引出下文。
故选D。
3.以下文言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B.德隆望尊。
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C.援疑质理。
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D.负箧曳屣。
译文:背着衣被,拖着书箱。
【答案】D【详解】D.“负箧曳屣”应翻译为“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故选D。
4.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因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凭借。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况且。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之:的。
【答案】B【详解】B.句意: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以,把。
故选B。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它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C.序,一种文体,一般分为书序和赠序。
赠序,具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推崇、赞许、勉励之词,如《送东阳马生序》。
D.《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后失败的过程。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3d1a4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a.png)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弗之怠(dài)既加冠(guàn)以乡人子谒余(yè)B. 烨然(yè)容臭(xiù)言和而色夷(yí)C. 朱缨(yīng)执经叩问(kòu)有裘葛之遗(wèi)D. 逾约(yú)绮秀(qǐ)主人日再食(sì)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益慕圣贤之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B. 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C. 故余虽愚今虽耄老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撰长书以为贽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B.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C.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然成年了,更仰慕那些学问和道德极高的人的学说)D. 辞甚畅达。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文辞很顺畅通达。
同他论辩,言辞温和,脸色平易)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示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包括立春、小满、芒种、重阳等。
B. 古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即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为之所立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宋濂的谥号是“文宪”。
5.下面对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B. 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苦,成就便会越大。
C. 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 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6.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1 送东阳马生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1 送东阳马生序](https://img.taocdn.com/s3/m/828cc32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3.png)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烨.(huá)然若神人B.余幼时即嗜.(shì)学C.天大寒,砚.(yàn)冰坚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kòu)问2.下列语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D.岂他人之过哉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右备容臭.臭.味相投D.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4.选出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A.门人弟子填其室B.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D.俟其欣悦5.下列句子中和课文《送东阳马生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二.填空题(共1小题)6.《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初期著名文学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从文章体裁上来看,本文是一篇,这种文体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三.基础知识(共1小题)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加冠.(2)叱咄.(3)皲.裂(4)耄.老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8.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完成文后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f35d7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d.png)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课后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单选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6.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当余之.从师也使人之.所恶奠甚于死C.无从致书以.观徒以.有先生也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93291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9.png)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1.基础知识题1) 嗜学 (shì xué) 2) 逾约(yú yuē) 3) 俟 (sì) 4) 叱咄(chì duō)5) 皲裂(jūn liè) 6) 媵人 (yìng rén) 7) 箧 (jié) 8) 缊袍 (yùnpáo)2)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从致书以观:没有钱买书来看)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不敢稍微超过借书的时间限制)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加冠:指成年,益慕:更加崇敬)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患:遇到困难,硕师:指大师,先达:指学问高深的人)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3) A4) ①僵(jiāng) ②舍 (shè)5) B6) “余缊袍敝衣,与黄巢齐名。
”(缊袍:指质地粗糙的衣服)7)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作者遇到困难,想要寻找名师问学,不惜走远路。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有足够的乐趣,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寒暑易节,惟岁计之不暇。
或托疾于床笫,命曰“危”,则视死如归。
或乘醉于傍路,言曰“乐”,则以醉为常。
东篱菊庐,西藩石屏。
颍川赤壁,XXX。
《诗》云:“君子于役,不知疲倦。
”盖大丈夫之志,岂在物化之际乎!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逆旅________________②岁计________________③托疾________________④归________________⑤疲倦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以中有足乐者B、录毕,走送之C、俯身耳以请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XXX。
《送东阳马生序》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送东阳马生序》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fb78a60866fb84ae55c8d3c.png)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濂的求学之路可以用“艰难”二字来概括:家贫吃穿条件差,读书靠借和抄,拜师要离家远途跋涉,求学还要看老师的脸色。
B.宋濂认为自己求学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勤借书,勤抄书,勤读书,勤拜师,勤提问。
C.宋濂觉得年轻人吃、穿、住、教师、用书等生活和读书条件跟自己比起来都过于优越,这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这是造成很多年轻人学业不精而且品德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
D.作者认为,求学之道一要勤奋,二要虚心,三要专心,关键是要不怕吃苦。
作者现身说法,勉励马君则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对更多年轻人的殷切期望。
【解析】作者说现在的条件好,勉励马生珍惜现在拥有的条件,好好学习。
C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
2.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本文是一篇书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B.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现了夸耀自己的写作意图。
C.多用对比手法。
例如把“先达德隆望尊”与“门人弟子填其室”进行对比。
D.注重细节描写。
例如对作者执经叩问、同舍生豪华穿戴等的描写,均细致入微。
【解析】本文是一篇赠序,A表述错误;本文现身说法,勉励马生珍惜现在拥有的条件,好好学习,B表述错误;“门人底子填其室”侧面烘托“先达德隆望尊”,不是对比关系,C项表述错误。
D项表述正确,故选D项。
3.先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寄寓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B.第一段重点记叙作者克服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终于能够有所收获的事情。
C.第二段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求学的艰苦,其中“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一句写出了作者家境的贫寒和借书路途的遥远与险恶。
D.“略无慕艳意”一句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心态。
【解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一句写出了作者家境的贫寒和求学路途的遥远与险恶。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1d3b1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0.png)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一.(2005年安徽省)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以衾拥覆,久而乃和()③腰白玉之环()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文中画线句子(“同舍生……略无慕艳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为2008年泉州惠安中考题)5.解释加点词。
( 4 分)① 录毕,走送之()② 同舍生皆被绮绣()③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6.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C.腰/白玉之环. D、门人弟子/填其室7.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现象、选择题带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现象、选择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dc2c09a417866fb94a8e68.png)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现象、选择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题目类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等;【选择题】——字词用法辨识、课文内容理解。
一、文言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①、解释下列句中“和”的用法,并解释。
久而乃和.:暖和。
言和.而色夷:谦和。
②、解释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并解释。
弗之.怠:代词,代“抄书”。
宾语前置。
走送之.:代词,指“书。
益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
当余之.从师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构助词,的。
③、解释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并解释。
无从致书以.观:来。
计日以.还:相当于“而”,修饰,不译。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把。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以.衾拥覆:用。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左佩刀,右备容臭:古今异义,古义是指气味,文中指香气。
②、主人日再食:古今异义,古义是指两次。
③、媵人持汤沃灌:古今异义,古义是指热水。
④、走送之:古今异义,古义是指跑。
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今异义,古义是指跑到。
⑥、或遇其叱咄:古今异义,古义是指有时。
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今异义,古义是指借。
⑧、四支僵劲不能动:通假字,“支”通“肢”,肢体。
⑨、同舍生皆被绮绣:通假字,“被”通“披”,穿着。
⑩、手自笔录: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⑪、手自笔录: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用笔。
⑫、腰白玉之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⑬、无鲜肥滋味之享: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⑭、主人日再食: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每天。
3、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①、弗之怠:倒装句,宾语前置。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倒装句,状语后置。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于)余:省略句。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于)其间:省略句。
⑤、撰长书以(之)为挚:省略句。
七、赏析辨识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C)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为学之难C.走送之D.益慕圣贤之道【解析】A的。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2d6d8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f.png)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满分:80分时间: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47分)1.文学常识填空。
(6分)本文选自《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字景濂,号潜溪,__________(朝代)初文学家。
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体裁),这是一种__________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__________之辞。
2.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弗之怠(dài) 既加冠(ɡuàn) 以乡人子谒余(yè)B.烨然(yè) 容臭(xiù) 言和而色夷(yí)C.朱缨(yīnɡ) 执经叩问(kòu) 有裘葛之遗(wèi)D.逾约(yú) 绮绣(qǐ) 主人日再食(sì)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录毕,走送之(完成)B.色愈恭,礼愈至(至于)C.尝趋百里外(曾经)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D.岂他人之过哉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右备容臭臭味相投D.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7.下列加点词的古今词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A.不敢稍逾约B.媵人持汤沃灌C.主人日再食D.右备容臭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腰白玉之环A.有仙则名B.披发文身C.以乐其志D.一狼洞其中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译文: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
)B.未尝稍降辞色。
(译文: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d6602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6.png)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游( )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色愈恭,礼愈至( ) ④卒获有所闻( )⑤负箧曳屣( ) ⑥烨然若神人( )2.从课文中找出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弗之怠。
②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③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二、阅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也;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4.解释。
①送东阳马生序( )②媵人持汤沃灌( )③寓逆旅( )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当余之从师也B.戴朱缨宝饰之帽C.岂他人之过哉D.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6.翻译下列两个短句。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日再食。
7.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哪些方面?8.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1、验验你的写字速度!yun( )疑质理遇其ch( )duō( )负qi( )曳xǐ( )足肤jūn( )裂寓n( )旅戴朱yīnɡ( )宝饰y( )然yn( )袍b( )衣2、速配(请将下列加点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假借于藏书之家大无从致书以观等待弗之怠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不敢稍逾约借又患无硕师浇洗俟其欣悦不持汤沃灌超过约定的期限皆被绮绣得到3、来,做个小翻译!.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送东阳马生序选择题
![送东阳马生序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14cd5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8.png)
送东阳马生序选择题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提到的自己求学的艰苦经历?A.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 跋山涉水,赴百里外从师。
C. 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
D. 每日三餐有肉,穿暖衣。
答案:D。
宋濂在文章中描述了自己因为家贫无法买书、赴百里外求师的艰难,以及冬天寒冷导致四肢僵硬的艰苦经历,没有提到每日三餐有肉、穿暖衣的情况。
2、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宋濂写《送东阳马生序》的目的?A. 赠别马生,表达对其的期望和祝愿。
B. 叙述自己求学的艰苦经历,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C. 批评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教育的落后。
D. 阐述为学之道,以告诫马生如何成为一位真正的学者。
答案:C。
宋濂写这篇赠序主要是为了赠别马生,表达对其的期望和祝愿,并通过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同时,他也阐述了为学之道,告诫马生如何成为一位真正的学者。
他并没有在文章中批评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教育的落后。
3、以下哪个选项最能体现宋濂的求学精神?A.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C.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D.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答案:C。
这个选项最能体现宋濂的求学精神。
他描述了自己在冬天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行走的艰苦经历,即使足肤皲裂也不知道疼痛。
这显示了他为了追求学问所付出的努力和坚韧的精神。
其他选项虽然也描述了宋濂的求学经历或态度,但不如这个选项突出他的求学精神。
4、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送东阳马生序》中提到的人物?A. 马生B. 宋濂C. 同舍生D. 乡之先达答案:C。
《送东阳马生序》中提到的人物包括马生(赠序的对象)、宋濂(作者自己)、乡之先达(作者曾经求学的老师)。
同舍生在文章中没有被提到。
《送东阳马生序》常考题目
![《送东阳马生序》常考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638524f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5.png)
《送东阳马生序》常考题目一、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勉励马生能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学有所成。
二、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答:作者在求学中的困难有:1、求书之难,这是由于家贫造成的困难,作者用借书,抄书的方法克服。
2、求师之难,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方法克服。
3、生活之苦,主要是历经苦寒,破衣粗粮,作者以内心的充实,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
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多。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秀烨然若神人。
”运用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了同舍生服饰华美,衬托出作者“缊袍敝衣”的朴素,生活的艰苦。
三、课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有什么作用?答:①“或遇其叱咄,色食恭,礼愈至”的作用(写老师严厉的作用),用“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虚恭敬形成对比,表现了求师之难,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
②“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衬托作者生活的艰苦,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求学的专心。
③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四、文中的“勤且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勤:勤奋抄书、读书、勤于向老师请教。
艰:从师路途遥远,生活条件艰苦。
五、作者学有所成的原因?(精神品质)在文中还有哪些精神品质?答: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诚实守信,博览群书、虚心求教,不怕困难,战胜困难,以苦为乐、意志坚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关心后学,谆谆教诲,自我反省,坦诚率真。
六、文中第二段环境描写的作用?答:“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天气、环境等方面描写了环境的恶劣,从侧面烘托出作者外出从师求学时旅途之艰,奔走之苦,突出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d80456ec3a87c24128c4ac.png)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篇一:《送东阳马生序》综合练习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集锦(一)2021湖北省咸宁市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录毕,走送之()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③媵人持汤沃灌()④左佩刀,右备容臭()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2分)A、既加冠宋既成列B、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24、翻译下面句子。
(2分)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译: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3分)①②③26、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
(3分)答:(二)2021年安徽省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余幼时即嗜学(2)录毕,走送之(3)媵人持汤沃灌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1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1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三)2021年泉港区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婉言辞谢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摘录原文回答)(2分)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送东阳马生序》文章内容理解与赏析(选择题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文章内容理解与赏析(选择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3ca2082e3f5727a5e9624a.png)
16.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讲述了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B.选文第二段中“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第一段“行 深山巨谷中”去求学形成对比。 C.选文最后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是为了进一步勉励马 君则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告诫。 D.本文主旨在劝学,写法上叙议结合,主要采用议论方式,直接 表明观点,收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
【解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求学经历鼓励马生 勤奋求学。C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
6.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 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 物质上的贫困。
【解析】本文是一篇赠序,A表述错误;本文现身说法,勉励马生珍 惜现在拥有的条件,好好学习,B表述错误;“门人底子填其室”侧 面烘托“先达德隆望尊”,不是对比关系,C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正 确,故选D项。
3.先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寄寓 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B.第一段重点记叙作者克服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 终于能够有所收获的事情。 C.第二段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求学的艰苦,其中“负箧曳屣 行深山巨谷中”一句写出了作者家境的贫寒和借书路途的遥远与险 恶。 D.“略无慕艳意”一句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怡然自乐 、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心态。
送东阳马生序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f7151fb7360b4c2e3f6406.png)
用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做对比,从对比中得出结论,说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富足/充实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表明作者精神的富有和志趣的高尚,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且在对比中使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波澜。
用太学生们学习条件的优越和作者自己学习条件低劣形成对比,从对比中得出结论,说明学业能否有成就,取决于主观努力,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且在对比中使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波澜。
1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远行万里,向先达虚心请教。
12.具体指出稳重的描写和议论语句,并说说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描写:“未尝稍降辞色”形象地写出了老师严肃的神态;“俯身倾耳”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奇案功德姿态;“烨然若神人”形象地写出了同舍生华丽的外表;“缊袍敝衣”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粗陋的衣着。
这种刻苦向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学者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耐于艰难困苦的品格,只有勤勉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14.本文为什么没有板起面孔,说教之感?
作者现身说法,借事明理,以情感人,让后辈从亲切委婉的故事叙述中领悟要义,要义比单纯议论更感人,更容易被马生接受。(将自己求学之难与太学生优越学习条件形成对比,情真理足),使人折服。
议论:“余虽愚,卒或有所闻”点名虚心请教的好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点明不耻恶衣食的原因;“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点明段旨;“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表明段旨;“是可谓善学者矣”点明马生的为人;“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点明段旨。
13.对于刻苦勤奋、执着向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有什么看法?
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侧耳为学勤。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训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c9c4c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7.png)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训练题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既.加冠(已经)B.俟.其欣悦(等待)C.缀.公卿之后(点缀)D.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皆集于.此B.益慕圣贤之.道当余之.从师也C.足肤皲裂而.不知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D.流辈甚称其.贤其.将归见其亲也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宋濂,明初文学家,这是一篇写给马君则的赠序。
B.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引出了求学的艰难。
C.第二段中作者连用“被”“戴”“腰”“佩”“备”几个动词,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与自己的破败衣着形成对比,写出作者的羡慕。
D.《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之意力透纸背,作者抓住怎样实现“学有所成”这一点,现身说法,语重心长,借褒扬同乡马生,以教化太学诸生。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 未尝稍降辞色..(言辞和脸色) B. 无冻馁.之患矣(气馁)C.不敢出一言以复.(辩解)D. 援.疑质理(引,提出)5、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鲜肥滋味之.享当余之.从师也B. 无从致书以.观以.中有足乐者C.足肤皲裂而.不知未有问而.不告D. 今诸生学于.太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6、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作者求学态度谦和,有自卑心理,以至于不敢出声。
B. 作者写本文的意图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劝勉马生珍惜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
C. 文章从记叙入手,表面上看似乎离题,实际上内在的勾连很紧。
写年轻时读书、从师、求学的经历,选取的是跟题旨有关的事情,因而在叙述中隐隐地有着议论的意图。
D. 作者写了幼时求学借书抄录之难;成年求师叩问之难;从师求教的跋涉之难;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这些方面的艰难。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既.加冠既:已经 B.俟.其欣悦俟:等待C.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负:负担 D.礼愈至.至:周到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益慕圣贤之.道走送之.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贤于.材人远矣C.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其.真无马邪D.足肤皲裂而.不知人不知而.不愠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赠序,作者以自己求学的切身经历,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一课一练2 省赛一等奖
![送东阳马生序一课一练2 省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b9075e80b4e767f5bcfced9.png)
《送东阳马生序》一课一练2适用年级:八年级建议时长:0分钟试卷总分:39.0分一、单选类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0分)(单选)A. 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B.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C.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2.下列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0分)(单选)A. 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 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 右备容臭臭气相投D. 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3.下列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分)(单选)A. 门人弟子填其室或遇其叱咄B. 弗之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 邻舍有烛而不逮以书映光而读之D. 衡乃穿壁引其光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4.下面划线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0分)(单选)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C.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5.句子“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是( )。
(2.0分)(单选)A. (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B. 我伸出援手解决疑难,弯下身子倾别人的请教.6.“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0分)(单选)A. 无从:没有办法,是动词与介词的结合形式,与副词的用法相当,一般用作状语。
B. 致:以致于。
C. 以: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来”,或不译出。
D. 点出“嗜”学与无书的矛盾。
7.句子“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翻译正确的是()(2.0分)(单选)A. (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B. 弟子们挤满了屋子,使得屋里都灯光暗淡了。
8.为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选择正确的解释。
()(2.0分)(单选)A. 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c )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婉言辞.谢2、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d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以衾拥覆C、皆以美于徐公。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b )A.足肤皲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出淤泥而不染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A.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 右备容臭.臭.气相投 D.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5.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b )A.录毕,走送之走:跑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敲门C.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 a )A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辍耕之.垄上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B.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C.腰白玉之环:腰佩,用作动词D.媵人持汤沃灌:热水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A.久而乃.和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 战于长勺受任于.败军之际D.以.衾拥覆家贫,无从致书以.观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选文第一段将“余”与“同舍生”的求学对比,表现作者求学勤艰,乐以忘忧B.选文第二段用排比写“同舍生”求学之便,强调了天资和求学条件的重要性C.选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D.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感情真挚诚恳11.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 ①腰.白玉之环②江横玉系腰.B. ①当余之.从师也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C.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②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D.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扶苏以.数谏故,12.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C.腰/白玉之环. D、门人弟子/填其室13.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略.无慕艳意人物略.不相睹C.足肤皲裂而.不知国险而.民附 D、四支.僵劲不能动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C.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16.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余幼时即嗜学嗜学:爱好学习。
B.既加冠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表示进入成年。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交往,外出旅游。
D.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17.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
B.虽曾奔御风不以及也虽:虽然。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况且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之:的。
18.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B.德隆望尊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C.援疑质理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D.负箧曳屣译文:背着衣被,拖着书箱。
19.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最后一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
20、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21、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A、走(步行)送之B、援疑质(询问)理C、俟(等待)其欣悦D、以衾(被子)拥覆,2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B )A、无从致书以.观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以.衾拥覆D、俯身倾耳以.请2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来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B、未尝稍降辞色(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C、媵人持汤沃灌(服待的人拿着汤喂我)D、烨然若神人(浑身光彩照人,好象很神气的样子)24、先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A、本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寄寓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B、第一段重点记叙作者克服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终于能够有所收获的事情。
C、第二段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求学的艰苦,其中“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一句写出了作者家境的贫寒和借书路途的遥远与险恶。
D、“略无慕艳意”一句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心态。
25、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D )A、本文是一篇书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B、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现了夸耀自己的写作意图。
C、多用对比手法。
例如把“先达德隆望尊”与“门人弟子填其室”进行对比。
D、注重细节描写。
例如对作者执经叩问、同舍生豪华穿戴等的描写,均细致入微。
26、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A、门人弟子填(塞满)其室B、负(背)箧曳屣C、腰(腰间)白玉之环D、同舍生皆被(通“披”,穿“)绮绣2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当余之从师也”中的“之”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水陆草木之花B、或置酒而招之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腰白玉之环2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B )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寄居在旅馆里,主人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B、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挂着白玉环)C、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D、略无慕艳意(稍微有点羡慕他们的心意)29、选出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30、选出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C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31、下列句中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A、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因:余因得遍观群书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C、今:今诸生学于太学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之:不必若余之手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2.下列加点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A..烨(huá)然若神人B..余则缊(yùn)袍敝衣C..无冻馁(něi)之患矣D..生以乡人子谒(yè)余33、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c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3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c)A.余/因得/遍观群书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5.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弗之怠",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为"弗怠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表明作者害怕和假人师、假名人一起游玩。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这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很谦虚,同时也表明他的学习取得了成功,对后学有勉励作用D."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中"指"心中"、"内心"。
36.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A.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B.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②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C.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②故虽有名马,抵辱于奴隶人之手D.①同舍生皆被绮绣②食之不能尽其材37.下列各句中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d)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负筐曳展行深山巨谷中D.腰白玉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