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有什么习俗
寒食节有什么习俗?
寒食节有什么习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等。
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在清明节。
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寒食节是山西民间春季一个重要节日,山西介休绵山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每年举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仪式活动。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寒食节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
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
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
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
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
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寒食节的传统与习俗
寒食节的传统与习俗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也就是农历三月二十前后。
在过去,寒食节被视为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人们会进行各种祭祀和庆祝活动。
本文将介绍寒食节的传统与习俗。
一、寒食禁火寒食节最重要的传统就是寒食禁火。
这一传统起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
相传在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贵族名叫介之推,他因为担心自己的国家会受到晋国的侵略而躲进了山中。
为了表达忠诚和敬意,介之推在山中点火烤面以拜祭神灵。
然而,由于山中的明火引起了晋国的注意,他被发现并被晋国人杀害。
百姓为了表达对他的怀念和对逝者的尊敬,从此将他的死忌日定为寒食节,并且禁火以示纪念。
二、玩草人寒食节当天,人们还有一个传统的游戏活动,就是玩草人。
人们会用麦秆、稻草等制作成一个个小人,然后点燃,将这些草人放入河中或火中,以祭奠过去的亲人和祖先。
这一仪式的意义在于将自己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化作烟火升腾向天,以表达对他们的怀念之情。
三、踏青郊游寒食节也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因此,人们还喜欢在这一天踏青郊游。
除了悼念逝去的亲人,踏青郊游也成为了人们放松心情、欣赏春天美景的好时机。
人们会结伴出游,到郊外的山水之间漫步,欣赏春天的花朵和绿色的草地,感受自然的美妙。
四、野餐踏青郊游往往少不了野餐。
在寒食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些食物和水果,带着野餐垫和毯子前往公园或者郊外的草地,与亲朋好友一同享受阳光、风景和美食。
这样的野餐活动除了增进亲情和友情,还能使人们更好地放松身心,享受生活。
五、吃冷食寒食节还有一个特别的传统,就是吃冷食。
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寒食节后进食冷食会有不利于身体的影响,因此在这一天之前,人们都会尽量避免进食冷食。
而到了寒食节这一天,人们就会特别准备各种凉菜、冷糕点等冷食,尽情地享受冷口感带来的清凉和味蕾的刺激。
六、扫墓祭祖寒食节也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因此扫墓祭祖也成为了这一天的重要活动之一。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为逝去的亲人整理墓碑、清扫墓地,并且进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以示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家族的尊重。
小寒节气寒食节的传统习俗
小寒节气寒食节的传统习俗小寒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月5日至9日之间。
而在小寒之后,人们便迎来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寒食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习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寒节气寒食节的传统习俗。
一、寒食禁火寒食节的前一天,即立春前的最后一日,人们开始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根据古老的传统,这一天是禁止生火的。
在这一天,人们不煮饭、不生火,以示对寒食节的尊重。
相传寒食节有一个特殊的来历,据说晋文公因为一次巧合而被迫终结自己的流亡生涯,从而庆祝寒食节,并规定这一天不准生火。
禁止生火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长期居住在寒冷地区的祖先的怀念和纪念。
二、慰祖祭祀寒食节也是人们慰祖祭祀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烧纸钱、献上鲜花和食物,以表达对已故祖先的尊重和怀念之情。
这一传统习俗源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被视为为祖先祈福、报答祖先恩德的重要仪式。
三、采薇行乐除了祭祀祖先,寒食节还有一个令人期待的传统习俗——采薇行乐。
在寒食节的前一天,人们会纷纷走出家门,到郊外或野外采摘嫩薇。
采薇是由《诗经》中的《采薇》一诗而兴起的文化活动,也象征着人们迎接春天的到来。
在采薇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享受户外活动所带来的愉悦。
四、食冷食寒食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食冷食。
所谓冷食,即指未经加热的食物。
在这一天,人们会避免食用热食,而是选择吃凉的食物,比如冷饮、凉菜等。
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食用热食会导致不孝之行。
而食冷食则是对长辈亲人、尊敬祖先的一种表达。
此外,食冷食还可以有效降低肠胃的负担,对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益处。
五、放风筝在寒食节这一天,不少地方还有放风筝的传统习俗。
放风筝是许多儿童和成年人都喜爱的活动,也是迎接春天的象征。
人们可以借助风筝高高飞翔的姿态,寓意远离烦忧、展翅飞翔的愿望。
放风筝的同时,也是人们聚集在一起交流互动的好机会。
总结:由于寒食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寒食节风俗介绍
寒食节风俗介绍寒食节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又称“清明节前一天”。
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祭祀、祈福仪式和传统习俗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和尊敬。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寒食节的相关风俗。
一、寒食节的起源据传,寒食节的起源源于《左传》中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一位名叫曹华的贵族,因为犯了罪被流放到陈国的山野中。
他在那里一无所有,只能依靠野果、野菜为生。
在一次回家的途中,他发现自己失去了儿子,因此悲痛欲绝,不知道怎么去祭奠儿子了。
后来,他想到把山野中找到的野火燃点起来,来烧烤野菜,用烟点亮祭奠儿子。
这一天恰逢清明,而当时的清明节,人们是不允许生火的,因此曹华为了避免惊扰神灵和官府的巡查,特地将这个时间改到了清明节前一天。
从此,这个节日传承了下来。
二、寒食节的习俗1.停火三日寒食节的最主要的习俗之一是停火三日。
在这三天里,人们不烧火做饭,只能吃冷食,通常是白面馒头、凉粉等。
另外,人们也不在这三天内结婚,因为寒食是祭祀祖先和敬奉得已逝去的先人的时间。
2.扫墓祭祀寒食节还是扫墓祭祀的重要节日。
人们会在这天前往墓地扫墓,为逝去的亲人献上鲜花、烛烟和食物等物品,表达家人的缅怀和敬意。
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开展盂兰节活动,给祖先烧纸钱、烛烟供奉。
3.赏花踏青在寒食节这一天,天气渐暖,也正是万物生长的时节,所以也有不少年轻人喜欢赏花踏青。
寒食这一天赏花最流行的就是赏樱花了,很多地方会有樱花季活动,香山公园、故宫博物院和颐和园等景点,都是赏樱的热门去处。
4.打靶骑射寒食节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如打靶骑射比赛,这是古代帝王贵族的习俗,目的是提高大众射箭技术,也是民间娱乐的一种方式。
三、寒食节文化内涵通过了解寒食节的风俗,不难发现:寒食节和中华文明息息相关,反映了古人对生存、智慧、精神信仰等方面的执着追求,也是中国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
首先,寒食节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敬仰。
在人类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个体都是在红尘中苦苦挣扎,在疾病和灾难里追寻生命的意义,所以每一个人都必然有先人。
寒食节的习俗与传统服饰
寒食节的习俗与传统服饰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清明节的前一天,即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食”。
这一节日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习俗。
同时,寒食节也伴随着特定的传统服饰,体现了人们对于节日的尊重和承传。
本文将介绍寒食节的习俗和传统服饰,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寒食节的习俗寒食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以下是一些寒食节的主要习俗:1. 禁火禁烟寒食节这一天,人们禁止生火炊烟,以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夫介之推。
介之推因遭到楚庄王的冤杀,他曾预言庄王会因火灾丧命。
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寒食节被规定为禁火禁烟的节日。
2. 游山玩水寒食节也是一年中万物回春的时候,人们会外出游玩,登山寻幽,欣赏自然美景。
这是为了庆祝春天的到来,同时也可以缅怀先祖。
3. 贴春联人们会在寒食节这一天贴春联,将吉祥的对联粘贴在门上,以祈福来年的好运和顺利。
寒食节是农历年的尾声,贴春联是迎接新年的准备工作之一。
4. 精神祭祀寒食节也是祭祖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拜祖先,表达对前人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习俗,也是承袭家族血脉的重要仪式。
二、寒食节的传统服饰寒食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部分,也有着特定的传统服饰。
以下是几种与寒食节相关的传统服饰:1. 麻衣寒食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穿上麻衣。
麻衣是用粗糙的麻布制成的,象征着节日的肃穆和严肃。
同时,麻衣的材质通透,适合春日暖和的天气,也体现出人们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体验。
2. 缀花巾帕女性在寒食节这一天会佩戴缀花巾帕。
缀花巾帕是一种精美的头饰,多为丝质制成,上面绣有各种花纹和图案。
这一服饰展现了女性的华贵和美丽,也是对节日的庆祝和尊重。
3. 花灰褂子花灰褂子是寒食节男性常穿的一种传统外套。
它通常是灰色的,上面绣有各种花纹或图案,展现了细致且精美的工艺。
花灰褂子具有浓郁的传统气息,是对节日的敬意和礼仪。
三、寒食节的文化内涵寒食节作为传统节日,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底蕴,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寒食节的民俗与宗教信仰
寒食节的民俗与宗教信仰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日,也就是农历三月二十九或三月三十。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扫墓、采撷野菜等,同时也有一些特殊的民俗和宗教信仰与寒食节相关。
一、节日起源与寓意寒食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起源于宋国的“赛马会”。
传说中,宋国国君喜好赛马,巧妇无米炊粥,只得用面团制作马形,煮熟后摆在案上,以取悦国君。
此后,这一活动逐渐演变成为了寒食节的重要习俗。
寒食节的名称来源于农历三月的气温骤降,人们往往由于生火困难而食不寒食。
寒食节也寓意着尊敬祖先、感恩前人。
寒食节要求人们不点火,因此民间常在这一天采撷山野之物,以表达对祖先的追思和感激之情。
二、民俗与习俗1.扫墓祭祀:寒食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是扫墓祭祀。
人们会前往祖坟墓地,清理墓地周围的杂草,烧纸祭拜祖先。
在祭拜祖先时,人们还会向祖先表达敬意和祝福,并且祈祷祖先能保佑家人平安、身体健康。
2.采撷山野之物:由于寒食节不点火,人们会将焚香、纸钱等代替品放在家中,而外出采撷山野之物成为了另一种方式。
人们常常走进大自然,采摘嫩芽、野菜、野果等,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3.禁火烧香:在寒食节这一天,一些地区还会有禁火的习俗。
人们普遍不使用明火,以免引起火灾,而是使用代替品,如电热器、电煮锅等来烧煮食物。
同时,人们也会烧香祈福,以祈求平安与好运。
三、寒食节的宗教信仰寒食节在中国的宗教信仰中也有着一定的地位。
佛教和道教等宗教对寒食节都有所关注。
1.佛教:在佛教中,寒食节被视为重要的节日之一。
寺庙中会举行法会,僧侣和信徒会一同在此日进行节日祈福、忏悔、诵经等活动,以追悼逝去的亲人。
2.道教:道教对于寒食节的庆祝与纪念也很重视。
道士会在此日举办法事,进行祈福、超度亡灵等仪式。
同时,道教崇尚自然,将采撷山野之物作为重要的仪式之一,以凝聚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四、寒食节的变迁与现代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寒食节的庆祝方式和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迁。
寒食节到了哪些习俗需要遵守
寒食节到了哪些习俗需要遵守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清明节前一天,2019年时间为4月4日。
每年寒食节,人们除了要扫墓祭祖外,还有一些必须要遵守习俗。
一、禁火禁烟清明节寒食节禁火,男女老少都不点灯炉,禁燃火种。
人们做饭要提前准备好,下午3点之后就要避火,必须将饭菜放好,就不再生火做饭,一直到第二天清早才可以恢复。
二、踏青游山清明时节天气转暖,气候宜人,所以大家都会频繁去踏青游山,体验大自然的美好,缓解城市压力。
三、食寒食寒食节必须要吃寒食,这个节日原本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来又融入了传统佳节的成分。
其中以冷食为主,除吃凉茶、冷饮、凉拌菜、冷面,甚至冰糖葫芦等都是可以的。
四、着素衣寒食节是不能穿鲜艳、喜庆的衣服,也不宜穿红色衣裳,而应该着素衣,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之情。
五、不宜剪发传说在寒食节剪头发容易导致晦气,所以要禁止剪头发,好好保养头发,寓意“头发长长命长长”。
六、放风筝清明节和寒食节,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放风筝。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把各种形状和颜色的风筝放在空中,不仅绿化了天空,更欣赏了美好的风景。
除了以上这些传统的寒食节习俗外,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还发展出了许多寒食节文化活动,例如京郊野炊、民俗游园、寒食山庙会等等,这些活动使得传统节日得以注入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寒食节是中国悠久文化中一个特别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热爱生命、敬仰历史和自然的节日。
相信只要每个人用心去传承和发扬这些习俗,寒食节的传统活动就会一代代相传,让我们一起把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下去。
寒食节传统习俗
寒食节传统习俗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寒食节就会到来。
这个节日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与寒食节相关的传统习俗。
一、清明扫墓寒食节与清明节紧密相连,每年的寒食节过后的第二天就是清明节。
因此,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也与寒食节息息相关。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拜祖先、扫墓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先的墓地,烧纸、上香、祭祀,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此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衍生,将祖先崇拜与世俗风俗相结合,不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都有类似的风俗。
二、游山踏青寒食节正值春季,气候宜人,正是出游的好时光。
因此,寒食节也成了人们赏花、游山踏青的黄金时刻。
寒食节这一天,不少家庭都会约上亲朋好友一同出门,前往郊外或风景名胜区,欣赏春天的美景,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踏青期间,许多地方还会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民俗活动,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乐趣。
三、放风筝寒食节的习俗之一是放风筝。
风筝是古老的中国传统玩具,相传有着驱邪避祸、祈福增添吉祥的寓意。
在寒食节这一天,人们会将五彩斑斓的风筝放在田野或广场上,挂满了希望和祝福。
孩子们则是特别喜爱这个习俗,他们可以手持风筝线,看着风筝在天空中翻飞,无限欢乐。
四、吃冷食寒食节的名字里就有“寒”字,因此,这一天是不适宜食用热食的。
相反,人们会选择一些冷食来庆祝这个节日。
寒食节这天,不少地方会有特色的冷食摊位,供应各式各样的冷食,如凉面、冷豆腐、冷拌菜等。
这些清凉可口的冷食不仅能让人消暑解热,还能增添节日的氛围。
五、禁火寒食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是禁火。
据传,战国时期的名将介子推在寒食节这天因火祸身亡,因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一天禁止使用明火。
这就意味着家家户户都要烧煮一些冷食,而不用明火。
当然,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方式和技术的改变,这个传统逐渐淡化了。
但是有些地方,仍然会有人在寒食节这天尝试使用其他方式取代明火,以示尊重。
六、佩小菖蒲在古代,人们在寒食节佩戴小菖蒲是一种习俗。
寒食节习俗有哪些
寒食节习俗有哪些寒食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习俗。
一年一度的寒食节是在清明节前一天,主要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
寒食节的习俗非常丰富多样,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踩青行走之间,身边尽染春色踩青也是寒食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到田间地头,采摘鲜嫩的青菜,如菠菜、油麦菜等。
并利用这些新鲜蔬菜,炒菜、蒸菜或冷菜享用。
二、吃寒食端的是“清明膳”寒食节吃寒食也是传统重要习俗之一。
这一天,人们都会吃寒食,以表达对历史上的爱国志士屈原的崇敬之情。
寒食主要是用冷备食物,如腊肉、腊鸭、腊肠等,还有一些蛋糕、饼干等,种类非常丰富,口味也各异。
三、提灯游街重温古代盛况灯会游行是寒食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古时候,人们在清明节前夜点亮各种灯笼,用来表示对屈原的哀悼之情。
现在,提灯游街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寒食节这天各个城市都会举行灯会游行活动,将寒食节的习俗传承下去。
四、不煮饭祭祖降魔在寒食节的这一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不做饭。
因为有一个传说,说在屈原投河后,下面有怪物威胁着人们的生活。
为了不惊扰到怪物,人们不做饭烹饪,祭祖的时候也要小心。
这也是中国古代对于传统习俗和信仰的重视。
五、荡秋千玩乐中渡过寒食荡秋千也是寒食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在寒食节的时候会准备一些秋千,在公园里、广场上等地方搭起来,让人们尽情地游戏和娱乐,度过欢乐的寒食节。
寒食节的传统习俗非常丰富多彩。
这一天里,人们会通过吃寒食、踩青、提灯游街、荡秋千等传统活动来表达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
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传承这些传统习俗,继续弘扬中国文化的精髓。
寒食节的风俗有哪些
寒食节的风俗有哪些寒食是传统的中国节日。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春秋时期。
在这个时期,寒食节作为墓祭节日,用于祭拜祖先和灵魂,以及延续生命。
在春秋时期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寒食节在中国变成了一个庆祝节日。
今天,寒食节已经成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节日。
以下是有关寒食节的风俗。
吃冷食寒食节的最大特色就是要吃冷食。
这个日子时气候开始变热,吃冷食能够起到解暑解热的作用。
而冷食又能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
在寒食节,中国人一般都会吃冷馄饨、冷面、凉皮、冷豆腐、炸油饼等凉菜。
祭祀祖先寒食节的起源是为了祭拜祖先和灵魂,因此祭祀祖先也是这个节日的重要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祖先是一个重要的习俗,人们通过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感激和敬意。
在寒食节,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前,焚香拜祭,向祖先们献上食物,祈愿祖先保佑自己和家人健康平安。
游山玩水在寒食节期间,许多地方会举行各种游山玩水的活动。
这个时候,景区往往会开展一些特别的活动,例如登山、游泳、划船等。
这些活动都旨在让大家放松身心,在寒食节期间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愉悦。
放风筝在北方,寒食节还有一个特别的活动,那就是放风筝。
由于在春天的空气中风的速度比较慢,因此放风筝的空气条件也比较好。
在寒食节期间,大家常常会将风筝放起来,祈求天高气爽,而风筝更代表着希望飞翔自由。
赛龙舟除了放风筝和游山玩水,南方的寒食节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活动,那就是赛龙舟。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中国的“龙舟节”。
在寒食节当天,南方各地都会进行龙舟赛。
这个活动源于一段古老的传说。
据说,春秋时期,中国有一位叫屈原的大臣被贵族排挤,最终自沉于岳阳楼。
当地居民很难过,纷纷卧龙船寻找屈原的尸体。
关于这个划龙舟寻找屈原的故事,已经传承了上千年。
龙舟赛在寒食节也成为了一种庆祝活动。
以上就是关于寒食节的几种风俗了。
寒食节作为传统中国节日之一,虽然今天不再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但是很多人还是会遵循这些传统作法。
最重要的是,寒食节代表着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和历史遗产。
寒食节习俗古老的传统习俗
寒食节习俗古老的传统习俗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祭扫祖先的节日。
这个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也就是农历的三月二十九或三月三十。
它与清明节的联系密切,两者经常被连在一起庆祝。
寒食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的名字源于它的日期,因为这个节日总是在早春时节,寒气尚存的时候。
寒食节有多种不同的习俗,让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纪念和祭拜祖先。
首先,人们通常会在寒食节这一天祭拜自己的祖先。
他们会去墓地或家族的祖庙,献上鲜花、食物和其他供品,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这个举动代表了人们对于血脉相连的亲人的感激之情,也是传承家族传统的一种方式。
其次,寒食节还有一项特殊的饮食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会避免生火煮饭,而是选择吃冷饭、点心、或者糕点。
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诸侯贵族介之推,他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因被放逐而无法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
人们通过冷食来纪念介之推,同时也象征着人们希望远离病痛和不幸。
而在冷食里最有名的就是冷面了。
冷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食物,多种多样的配料可以搭配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口味。
老北京的冷面,厚重的酱汁和咸味的辣椒酱与口感丰富的面条相得益彰。
四川的冷面,清爽的酸辣味和微微麻辣的辣椒,给人们带来一种刺激的口感。
冷面的做法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用凉水泡软,有的则用冰水凉敷。
不论冷面酱汁的配料有多少种类,它们都有一点共通的味道,那就是人们尊重一种文化传统的味道。
除了祭拜祖先和饮食习俗之外,寒食节还有一项传统活动,那就是踏青。
踏青是指人们在这一天出门游玩,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可以是登山、郊游、野餐,或者仅仅是在花园里散步。
无论怎样,这种活动都是人们追寻自然之美、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
总的来说,寒食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传统节日。
它通过祭扫祖先、冷食饮食和踏青活动,让我们不仅可以纪念和怀念过往的亲人,还可以感受和珍惜自然之美。
这种传统的习俗不仅有助于传承家族的血脉和文化,也是我们身心和生活的一种调剂。
寒食节的风俗、习俗
寒食节的风俗、习俗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每年的清明节前一天,也称为“寒食清明节”。
寒食节的风俗和习俗主要包括:
1. 避寒祭祀: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拜祖先,扫墓祭奠,烧纸钱,添置墓地,翻修家族坟墓。
2. 禁火烧菜:古时为了防止山火,寒食节期间严禁生火,因此人们一般都会提前烹煮好食物,以便随时食用。
此习俗也有人们在这一天吃冷食的习惯。
3. 赏花郊游:寒食节是春天的季节,天气逐渐暖和,人们会趁着假日到郊外赏花、游玩,感受春天的气息。
4. 断子绝孙:寒食节还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叫“断子绝孙”。
古代有些地区认为在这一天若有孩子跌倒磕伤,那么这个孩子将来很可能会“断子绝孙”,因而大家会特别注意孩子的安全。
5. 动物斋戒:有些地区的寒食节也有斋戒的习俗,即不吃肉食,尤其是禁止吃野外捕猎的野味,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以上是寒食节的常见风俗和习俗,不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
传统寒食节习俗解析
传统寒食节习俗解析传统寒食节是中国民间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下面将对传统寒食节的习俗进行解析。
一、扫墓祭祖传统寒食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扫墓祭祖。
人们会前往祖坟或家庙,清理墓地周围的杂草,烧纸、烧香并摆放供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这是中国人对祖先的一种传统敬仰和信仰,也是对家族和亲人的纪念和怀念。
二、爬山观景在寒食节这一天,许多地方会组织爬山活动。
爬山不仅是为了欣赏春天的美景,还有祛除寒湿、增强体质的寓意。
此外,爬山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许多人会选择结伴而行,亲朋好友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
三、放风筝寒食节还有一个受欢迎的习俗就是放风筝。
人们会在寒食节这一天,带着各式各样的彩色风筝前往开阔的地方,放飞风筝。
放风筝不仅能够增加娱乐活动,还有驱邪避祸、祈求好运的寓意。
孩子们特别喜欢放风筝,他们可以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心愿,希望能够得到实现。
四、禁火寒食寒食节的又一个重要习俗就是禁火。
在这一天,人们一般不生火做饭,而是食用冷食。
这是由于传统风俗中认为火炉会烧伤亡魂,因此要避免生火。
人们可以吃一些凉拌菜、寿司、凉面等冷食来应对。
这样的传统习俗也体现了古代人的节约和环保观念。
五、赛龙舟传统寒食节还有一个地方性的习俗,就是赛龙舟。
这主要在江南地区流行,人们会在这一天组织龙舟比赛。
龙舟比赛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活动,既是一种竞技,也是一种弘扬民族文化的方式。
在赛龙舟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气息,同时也能够欣赏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
六、踏青游玩寒食节正逢春天,气候宜人,人们也会选择踏青游玩。
他们会结伴而行,赏花、赏景、野餐,体验春天的美好。
踏青游玩不仅能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
人们可以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享受生活的乐趣。
传统寒食节习俗多样,不同地区也有各自的特色。
寒食节的历史渊源
寒食节的历史渊源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清明节紧密相关。
它在中国民间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历史渊源。
本文将围绕寒食节的历史起源、主要传统习俗以及现代寒食节的庆祝方式等内容进行阐述。
一、寒食节的起源寒食节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贵族介子推遭到了荆楚两地的迫害,最终被迫流亡至晋国。
当他在晋国期间,为了纪念好友介子推的忠诚与友谊,晋国君主设宴款待介子推,但介子推并不接受因为他深感到自己身在他乡,无法忍受国家乱世的局势。
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与真情,他在清明之后的第三天断粮而食,给予了足够的时间与金钱。
这一行为感动了不少人并传为佳话,人们纪念介子推的这种行为,即成为了后来的寒食节。
二、寒食节的主要习俗1. 不生火:寒食节期间,人们遵循传统的习俗,不生火炊饭。
这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在晋国不生火而食的行为。
2. 扫墓祭祖:和清明节一样,寒食节也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时期。
人们会前往墓地,在墓前祭拜先祖,烧纸、祭奠,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思恋之情。
3. 踏青郊游:在寒食节当天,人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是踏青郊游。
这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人们会结伴而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增进亲友之间的感情。
4. 饮寒食粥:在寒食节这天,人们还会品尝寒食粥。
这种粥由特定的原料熬煮而成,既是一道美食,也是人们缅怀先人的一种方式。
三、现代寒食节的庆祝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寒食节的庆祝方式也逐渐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
现代人们在寒食节期间会选择更多的方式来庆祝和纪念这个传统节日。
1. 网络祭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人会选择使用网络技术进行虚拟的祭祀活动,通过线上平台祭奠逝去的亲人。
2. 美食聚餐:在寒食节当天,许多人会选择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聚餐,品尝传统的寒食节美食,增进感情。
3. 寒食主题活动:一些城市会举办寒食节的主题活动,如灯会、花展、庙会等,吸引游客和市民参与其中,增加节日的气氛。
4. 外出旅游:寒食节也是适合外出旅游的时节,许多人会选择前往名胜古迹或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放松身心,感受春日的气息。
寒食节应该怎么过
寒食节应该怎么过寒食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
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也就是阳历4月4日或5日,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
同时,寒食节也有一些特殊的过法和风俗。
本文将介绍和探讨寒食节应该如何过。
一、祭祀祖先在寒食节,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纸钱等物品,以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怀念和敬意。
祭祀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进行个人祈福或阅读经文。
二、扫墓清理寒食节也是人们清理和整理墓地的时候。
在这一天,家族或亲友聚集在一起,共同打扫墓地,清理附近的枯枝落叶,以保持墓地的整洁。
这不仅是对逝者的敬重,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三、禁火禁炊寒食节另一个重要的传统是“禁火禁炊”。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不生火煮饭,而是吃冷食或凉拌食物。
这个习俗源自古代的传说,认为在寒食节这一天生火会引发不祥之事。
因此,人们选择食用寒食,如寿司、凉面、凉拌菜等。
四、踏青郊游寒食还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
清明时节,正是百花盛开、阳光明媚的季节,适合外出郊游。
人们会去公园、山区或风景名胜区,欣赏春天的美景,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五、参与民俗活动寒食节也有各地独特的民俗活动,可以去参与体验。
比如,有些地方会进行踩高跷、放风筝、放纸鸢等传统游戏,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放松。
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宋诗舞会、民族歌舞表演等文艺活动,让人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弘扬寒食精神寒食节不仅是传统的节日,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寒食节传承了我国悼念逝者、敬重祖先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
因此,在过寒食节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寒食节是我们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让我们怀念逝去的亲人,也给我们提供了感受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机会。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祭祀祖先、扫墓清理、禁火禁炊、踏青郊游、参与民俗活动以及传承寒食精神,都是可以选择的方式来庆祝和纪念寒食节。
让我们珍惜这个传统文化,一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食节吧。
寒食节的习俗有哪些?
寒食节的习俗有哪些?寒食节也被称为禁烟节和冷节,这个节日在清明节的前两天。
寒食节的时候是不可以放烟火的,只能吃冷食。
寒食节的习俗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先人的,和清明节的意义是不相上下的。
寒食节的习俗和清明节是非常相似的,寒食节的是要需要去祭扫和踏青,有各种习俗,而且这些习俗延绵了数千年。
但是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渐渐的遗忘了寒食节。
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呢?1、禁烟冷食寒食节的时候是禁止生火的,都要吃冷食,是为了追思先人。
2、拜扫祭祖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前,具有扫墓祭祖的习俗,被称为“野祭”。
家里要添土和挂纸钱,为祖先上香等等。
3、寒食饮食寒食包括了寒食粥和寒食面,不能吃热的食物。
只能饮用春酒和新茶。
祭食一些蛇盘兔,是民富国强的意思。
4、寒食插柳柳是寒食节的象征物,是为了怀念政治清明。
也有保平安的意思,所以寒食节的时候,每家每户的门口都会插上柳枝。
5、寒食踏青踏春不仅是清明节才有的习俗,寒食节也是有踏青这个习俗的。
是和亲朋好友出去户外走走,游玩。
6、寒食秋千这是古代的寒食节的习俗,只要是宫廷的女子进行游乐的项目。
具有保佑的意思,可以快高长大,后来成了民间的习俗。
7、寒食蹴球8、寒食咏诗寒食节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思念亲人。
所以很多文人都有在寒食节进行写诗咏诗的习惯。
寒食节很容易让人触景伤情,和清明节一样雨水纷纷。
9、春天净肠寒食节的时候人们会找一点可以食用的青草吃,可以有效的净化人体的废1弃废物。
可以补充纤维素,可以让肠胃得到很好地排泄。
是为了在接下来的季节吃更多的好东西。
这个习俗是人们发现了动物会这样做之后才开始有的。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春秋初期的晋国,内乱不已,晋国公子重耳为避祸,出国逃亡19年,尝尽了人世间的艰辛。
在这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介子推一直追随重耳,不离左右。
有一次,他们断炊绝粮,陷入困境,介子推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供重耳食用充饥。
后来重耳回国,做了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
接着,晋文公对一直跟随自己逃亡的臣僚论功行赏,唯独把介子推给忘了。
寒食节的习俗有哪些?
寒食节的习俗有哪些?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寒食节风俗大全:1、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
后演化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
2、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3、寒食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
4、寒食春游: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
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巡游,尽欢而归”。
5、寒食蹴球: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
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败。
6、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着,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加。
7、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
关于寒食的诗歌:寒食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寒食节的风俗及习俗
寒食节的风俗及习俗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寒食节的风俗及习俗的相关内容,欢迎参考。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百姓上坟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
6、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
7、寒食蹴球:盛行于唐8、寒食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
此外,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寒食节具有以下特点:1、节日形成早。
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
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
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
2、延续历史长。
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3、文化内涵深。
由尊崇介之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
并形成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
4、节日活动多。
拜扫展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
5、流传地域广.。
寒食节有哪些民间习俗
寒食节有哪些民间习俗寒食节有哪些民间习俗1、寒食节饮食习俗寒食节饮食的东西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粳饭等;寒食节的供:面燕、蛇盘兔、等。
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
这些大多用来祭食盘兔,寓意盼望国家富强。
2、寒食节插柳习俗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来是怀念介子推所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流传民间也就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插柳是一种习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樯”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用来预报天气,古谚语说:“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俗话说:”又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哪,就活到哪里。
插柳有三种含义:一表惜别,在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二表挽留,在李白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表祝愿,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以此来祝愿客人随遇而安。
3、寒食节踏青郊游习俗寒食节也叫踏春,这始于唐宋。
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了踏青的场景:岁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
在花草返青的春季,人们结伴到郊外去踏青。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晋书》记载,每逢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到唐宋最为盛行。
4、寒食节荡秋千习俗秋千原本在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的游戏项目。
据史书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嬉笑以为宴乐。
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秋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那时候的祖先们为了谋生,需要上树采摘果实。
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抓住藤蔓来回摆动,上树或者跨越沟壑,这就是秋千的雏形。
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它有很古老的叫法,叫千秋,后来为了避忌,改名秋千。
古代的秋千是在清明、寒食后才有的,而且仅仅是宫廷贵族们的男女游戏使用的。
5、寒食节吟诗习俗在寒食节时候,文人墨客们或者思念亲人,或者是借景抒情,感慨良多,灵感顿生,或诗兴大发等。
据《全唐诗》记载里有唐玄宗、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们来创作关于寒食节的诗词,都丰富了文人的生活娱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食节有什么习俗
寒食节习俗,你知道哪些呢?寒食节也被称为“冷节”、“禁烟节”等等。
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
那么,寒食节习俗有哪些?下面就跟来了解。
寒食节的习俗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着,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
百姓上坟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
6、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
寒食节的特点1、节日形成早。
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
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
到唐代时已
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
2、延续历史长。
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
3、文化内涵深。
由尊崇介之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
并形成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
4、节日活动多。
拜扫展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
寒食节的饮食文化寒食节吃冷食
清明时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大好时光,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把个清明节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因时间上和清明节接近,并受其影响,因此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清明节和寒食节区别1、功能不同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寒食节也相随而至。
现在,有些人把寒食与清明混为一谈,实际上是不对的。
因为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本来就不是一码事。
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
历四月四、五日前後。
寒食是一个民俗节日,起源於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宁被烧死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
两者一是农耕节气,一是典故民俗,本是两码事;但两节时间相距
一、二天,甚至重合於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2、文化内涵不同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
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2017年寒食节是哪一天2017年4月3日农历三月初七寒食节
寒食节历史溯源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
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