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全册教学反思: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教学反思: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f40ce6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2.png)
全册教学反思: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 课程概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童话、寓言、古诗、现代文等不同文体的教学。
通过本册书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本册书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 能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和策略:-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 分组合作: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 反馈与评价: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4.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1. 课堂互动:在课堂互动中,我发现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敢主动发言。
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 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点都有所不同,我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和指导。
3. 学习策略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我需要更加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4.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仅仅依赖于考试成绩。
我需要采用更加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5. 改进措施为了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我计划采取以下措施:1. 创设更加互动和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案,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a0e8d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5.png)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__的教学重难点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重朗读、抓对话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篇__。
教学时,分角色朗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
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不完美的地方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可能由于自己有些紧张,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改进方法1、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2、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
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课文,查找、圈画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的句子。
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体会文中揭示的道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c16311bc8d376eeafaa310f.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be98845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a.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全册)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全册)一、教学目标与内容回顾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散文、童话等各类文学作品的学习,以及字词、语法、修辞等语言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引导、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也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总体来说,学生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也有了基本的掌握。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其次,部分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最后,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还需加强,需要更多的机会进行口语练习。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以下改进:1. 对于阅读理解困难的学生,我将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
2. 对于写作能力不足的学生,我将加强写作训练,提供更多的写作指导和反馈。
3. 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我将组织更多的口语练习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计划与展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按照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我将继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也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我期望通过我的努力,学生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学习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文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文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158ff2f121dd36a32d827b.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文教学反思汇总1 古诗三首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利用课件创设情景,播放春天美景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春天的美丽,让学生学习领略诗歌中所描绘的美景和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鼓励学生大胆充分地展开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年级的学生很难对古诗了解得那么透彻,那么深刻,我们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初步领会诗的意境就可以了。
2 燕子《燕子》是一篇散文,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重点词语“赶集、斜飞、横掠”等,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想象。
这堂课气氛较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我从引导学生观察燕子的图片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的是,对于课文中描写春天景色的写法,我讲解得不是很到位,因此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加以改进。
3荷花本课语言文字优美,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去体会荷花的美。
例如,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把自己也想象成荷花,去和小动物们进行交谈。
并且在此基础上,学习了排比句式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足的是,本课描写荷花的句子十分优美,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学习这种描写方法,但是由于时间没有安排好,不得不放弃这个环节。
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我会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并且提高课堂效率。
4*昆虫备忘录这篇课文是写关于昆虫的内容,因为大多数学生对昆虫了解不是很多,因此一开始我先展示了昆虫的图片,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接着,我按照课文的结构,依次讲解了四种昆虫,在这一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他们思考,而不是强行输入知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的教学全册反思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的教学全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ffa6d2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3.png)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的教学全册反思一、教学目标与内容回顾在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童话、寓言、古诗、现代文等多种体裁,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方法与措施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朗读与背诵: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背诵经典诗文,增强文化底蕴。
5. 写作训练: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多元化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成果与不足1. 成果: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2. 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课堂参与度仍有待改善。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1. 针对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深的问题,我们将加强课文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针对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我们将加大阅读和写作训练力度,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写作水平。
3. 针对学习习惯和课堂参与度的问题,我们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参与度。
4. 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
5.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册教材的教学,我们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部编版(精选15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部编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1974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b.png)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部编版(精选15篇)准备的一些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部编版,仅供参考。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部编版篇1一、整体情况分析本次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印刷清晰,卷面整洁,内容覆盖面较广。
从整体看凸显了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题型以开放为主。
就内容看,主要测试一至四单元课文中要求识记的字词及语文园地中出现的句子,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答题兴趣,充满了吸引力。
题型结构合理,难易恰当,既能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又能拉开分数。
二、基础知识部分这次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题型有“看拼音,写词语”“把词语补充完整”“词语连线”“的、得、地的用法”“反问句改陈述句”“连词成句”“展示台”等。
其题型较新颖,能贴进学生生活,覆盖面较广,既考查了学生对字、词、句的积累、理解、运用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三、阅读部分这次的阅读理解内容是课外的选段《牛顿的故事》,所以相对,课内的阅读学生感觉难一些。
尤其是第三个小题短文被分成三部分,第二部分写了什么,本题相当于是把短文分段,然后写出段意。
这种分析短文的方法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没有涉及到。
大部分学生没有做对。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理解词意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当中应当教给学生感悟、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要多多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习作部分本次习作是写春天的花,半年来我们教科书上没有涉及到本类型体裁,在平时的习作练习中练习的较少,所以学生在作文的时候感觉比较困难,找不到入手点。
习作题有很大部分同学失分较多。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部编版篇2我们三年级老师全员参与了小组教学,共上课四节。
我们组制定的专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同讲一课书。
这次小组教学,我们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同备一课书《鹅》。
老师们在一起深钻教材,根据教师的不同风格,以及对教材的不同理解,抓住教材的重、难点,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了两套教案;一套侧重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一套侧重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dea4dffa58da0116c1749ee.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1、古诗三首《绝句》教学反思《绝句》是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前两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时诗人的情绪是悠然的,而随着视线的转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心情有了微妙的变化。
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是三年级的孩子无法感受的,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鉴于此,我把本课重点放在欣赏春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诗人的喜悦。
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在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懂古诗的基础上,尝试把古诗与散文相结合,让经典润泽学生的生命,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拓宽美的视野,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
首先,整堂课都努力创设春日的美好氛围,在课件的制作中,我始终以明丽的色彩为背景,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怀抱,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
其次,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边读边想象,在想象中体会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快乐。
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小学阶段是进行想象力训练的良好时机。
这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古诗的内容再现出来,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的脑海中,那么如何去展现呢,诵读是最好的方式,教学生朗读时延长某些字的读音,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余地。
在不断地朗读中,孩子们还可以进行创造想象,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飞向智慧的乐园。
最后,从文学的角度,强化春天美这堂课的设计尝试把散文与古诗结合,寻找散文与古诗的结合点。
我拓展了朱自清的《春》和郭沫若的《白鹭》。
这两段文字与《绝句》一样经典。
《春》的片段勾起了学生回忆——大自然多么美好,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在由衷的赞美声中,学生进入到《绝句》的教学。
郭沫若的《白鹭》对化解“上”字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感受到了白鹭蕴含的动态美、静态美。
虽然这两段文字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有难度,但是两位大文豪的文笔清新隽永,带给人美的遐想,相信在佳句美文的滋养下,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希望能激起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
教学全册反思: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教学全册反思: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19449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9.png)
教学全册反思: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1. 教学目标本教学全册的目标是帮助三年级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学习下册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 熟练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和拼音知识;- 能够流利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够初步理解古诗文和现代文学作品;-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阅读理解。
2. 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通过语言游戏和互动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情境教学:将语文知识融入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辅助教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3.1 课堂互动不足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较为被动,缺乏积极参与的意愿。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够,或者对自己的语文能力缺乏自信。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设计更多的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增加学生的互动机会;-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设置游戏环节,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深入。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 设计课堂阅读理解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策略和技巧;- 鼓励学生进行课文的深度思考和讨论,提高理解能力。
3.3 写作能力待加强部分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困难,表达能力有限。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教授常用的写作模板和句型,帮助学生组织语言;- 给予学生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写作技巧;- 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践和实际运用。
三年级下册部编语文教学反思(8篇)
![三年级下册部编语文教学反思(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2ed1bab8f67c1cfbd6b81d.png)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8篇)【宇宙的那一边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对宇宙另一边世界的畅想,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所以本篇课文我重点抓住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会“我”想象中宇宙另一边的神奇,二是由“我”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由畅想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针对第一点,体会宇宙另一边的神奇,一定要理解“倒影”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照镜子体验,帮助他们了解“倒影”是与实影相对的、相反的。
这样孩子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宇宙另一边的世界与这边都是相反的了。
针对第二点,有些学生没有打开思路,我从具体语句中慢慢引导,由细节想象入手,如那边的自然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由一个点的想象扩散到越来丰富的想象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由此,我也体悟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抓重点、执“牛鼻”,把控课堂教学。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从一个孩子的心理来想象一棵树的感觉,但它所要叙述的又不仅仅是“我”变成一棵树的感觉。
从妈妈出现在树下,随后又住进树上的鸟窝起,“我”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
读到最后,我们才知道,“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意思其实是说,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会被错认的使。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
在教学中,紧紧扣住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安排了说话练习“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对有些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可以适当放宽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想象激发创造的灵感,体会成功的喜悦。
想象的多样性,符合生活的客观现实,便于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剃头大师》教学反思《剃头大师》一文围绕着童年,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丰富情感体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的语段。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全册)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23abb6d952ea551811a68788.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目录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围绕“可爱的生灵”这个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这三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三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
《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春夏景象;《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昆虫备忘录》则描写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
三年级是个转折时期,是一个由低段向高段过渡的中段时期。
一二年级的学习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三年级更加重视阅读,并开始接触习作。
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学习的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
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读句子,想画面”,三年级上册有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练习,都为本单元读文章想画面的训练奠定了基础;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和“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的训练在本单元中也得到进一步体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一步体会、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享受阅读的乐趣;习作方面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及时记录,享受观察和表达的快乐。
一、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古诗三首》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每首诗描绘的景象;《燕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荷花》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二、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燕子》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朗读并抄写;《荷花》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自己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并与同学交流;“交流平台”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
三、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引导学生借助记录卡写一种植物。
《荷花》安排了仿写一种植物,为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做了准备,降低了习作难度。
四、对于哪些是优美生动的语句,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全册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全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aa138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7.png)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全册反思一、教学目标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课文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本中的课文、词语和语法知识。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并能够正确运用学到的词语和语法知识进行表达。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观察、作业评价和考试评价等。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通过作业和考试评价,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奖励或补救。
五、教学反思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的词汇量较有限,对一些生词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二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弱,表达不够清晰和连贯。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词汇的教学和训练,并通过多样化的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增加词汇教学的时间和力度,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二是设计更多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践和反馈;三是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四是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希望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完整)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3d3e4e869b89680202d8250d.png)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完整)1《古诗三首》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我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培养孩子们热爱诗歌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了。
要让孩子们喜欢诗,就要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因此,我将朗读作为落实所有目标的重点目标和前提。
我采用教师泛读、听读录音来实现这个目标,而且逐字逐句,有条不紊。
为了激发孩子们读诗的热情和认真,我采取了小组赛读个人风采读及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
2.对诗词的理解上,我采取了每首诗一节课的策略。
这样的考虑是出于孩子们以前背古诗意思绝大多数是死记硬背的考虑。
这样的学违背了诗词教学,而且既不深刻,有没有乐趣。
《绝句》我采取了详讲的教学方法,但是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下注释,说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请你发挥想象并结合诗意给这些景物加上形容词,然后再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通顺地表达诗句的意思。
第二首《惠崇春江晚景》采取了半引导半自学的方式教学,第三首《三衢道中》更是要求学生模仿前两首古诗的教学方式自学,可以先找出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等。
这样做大大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3.读读写写: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或词,改写成短文,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写故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给了他们自主探究的机会。
探究前,在不经意间给了学生自己理解古诗的方法的指导;在探究中,我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之后;探究取得成果后,我大力表扬,使学生体验到了“征服”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快乐。
由此激起了他们下一轮“征服”的勇气,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不足之处一节课的时间,处理的过于仓促,有些词语学生们理解不是很透彻。
时间紧张,对文章读得不够细,感情不够充沛。
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种前松后紧的感觉。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全册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全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a58746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6.png)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全册反思一、教学目标与内容回顾1.1 教学目标根据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大纲,本学期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审美情感。
- 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
- 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1.2 教学内容本学期共学习了八个单元,内容包括:- 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
- 民间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学生视野。
- 神话故事: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 古典诗词: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 科普文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欲望。
- 说明性文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 交际性写作: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本学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注重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拓宽知识面。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3.1 教学效果总体来说,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的理解也有所加深。
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仍有待提高。
3.2 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不足,下学期应加大训练力度,设计更多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注重课外阅读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4. 强化家校合作,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
5. 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展望与建议针对下学期的教学,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b41af0f2f60ddccda38a038.png)
1、燕子一、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出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
2.收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2)说说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4、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1)“凑”是什么意思?(2)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3)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复习引入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二、学习第2自然段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究第3自然段1、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3、指导感情朗读四、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全册部编版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全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8a040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e.png)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全册部编版《三下语文教学反思全册部编版》哎呀呀,这一学期的语文学习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可有好多好多话想说呢!在这一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神奇和惊喜的世界。
就像在一片大森林里探索,每一篇课文都是一棵独特的大树,藏着好多好多的秘密和宝贝。
还记得那篇《古诗三首》吗?老师带着我们穿越时空,仿佛看到了古代诗人在山水之间吟诗作画的情景。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多美的画面啊!我当时就在想,这要是我能亲眼看到该多好呀!我们还一起讨论了诗人的心情,就好像我们变成了诗人的好朋友,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还有《燕子》那一课,作者把燕子描写得那么生动,就好像燕子在我眼前飞呀飞。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一只只可爱的小燕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忍不住问自己:“我能像作者那样把小动物写得这么活灵活现吗?”说到作文,这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怕。
每次老师给出一个题目,我的脑袋就像一个装满了各种想法的大口袋,可是要把这些想法变成一篇有条理的作文,可真不容易!就像要把一堆乱麻整理成一根漂亮的绳子。
有时候我写得顺风顺水,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作家;可有时候,我抓耳挠腮,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心里那个着急呀!小组讨论的时候可有意思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像一群小麻雀在叽叽喳喳地叫。
有的同学想法特别新奇,让我忍不住感叹:“哇,他怎么能想到这么棒的点子!”有时候我们也会有不同的意见,争得面红耳赤,可这也让我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们的语文老师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总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
她的声音像春天的微风,轻轻吹进我们的心里。
可是我有时候也会开小差,错过了老师讲的重点,这可真不应该!这一学期的语文学习,让我明白了语文就像一座巨大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颗闪亮的宝石,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探索未知的旅程。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含每课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含每课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9ddc5afa26925c52dc5bf31.png)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每课教学反思)学校:班级:教师:202x-202x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4.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5.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
深度反思: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
![深度反思: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1acf924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3.png)
深度反思: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一、前言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已经圆满完成,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本册教学进行了深度反思。
本文档将详细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教学优点1. 严谨的教学大纲:本册教学严格按照部编版教材和大纲进行,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丰富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互动、游戏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注重个体差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5. 家校合作:教师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共育局面。
三、教学不足1. 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
2. 写作能力待提高:部分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词汇贫乏、句子结构单一等。
3. 口语表达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紧张、害怕犯错等问题,导致课堂互动效果不佳。
4.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讲解,缺乏学生实践和互动环节。
四、改进措施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增加课堂游戏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写作训练:布置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
3.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组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提高教学质量。
5. 加强家校沟通: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五、总结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在严谨的教学大纲和丰富的教学手段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三首古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绝句》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惠崇春江晚景》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
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感受春天的宜人风光,抒发作者春日中的愉悦心情。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我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培养孩子们热爱诗歌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了。
要让孩子们喜欢诗,就要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因此,我将朗读作为落实所有目标的重点目标和前提。
我采用教师泛读、听读录音来实现这个目标,而且逐字逐句,有条不紊。
为了激发孩子们读诗的热情和认真,我采取了小组赛读个人风采读及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
2.对诗词的理解上,我采取了每首诗一节课的策略。
这样的考虑是出于孩子们以前背古诗意思绝大多数是死记硬背的考虑。
这样的学违背了诗词教学,而且既不深刻,有没有乐趣。
《绝句》我采取了详讲的教学方法,但是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下注释,说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请你发挥想象并结合诗意给这些景物加上形容词,然后再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通顺地表达诗句的意思。
第二首《惠崇春江晚景》采取了半引导半自学的方式教学,第三首《三衢道中》更是要求学生模仿前两首古诗的教学方式自学,可以先找出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等。
这样做大大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3.读读写写: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或词,改写成短文,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写故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给了他们自主探究的机会。
探究前,在不经意间给了学生自己理解古诗的方法的指导;在探究中,我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之后;探究取得成果后,我大力表扬,使学生体验到了“征服”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快乐。
由此激起了他们下一轮“征服”的勇气,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不足之处一节课的时间,处理的过于仓促,有些词语学生们理解不是很透彻。
时间紧张,对文章读得不够细,感情不够充沛。
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种前松后紧的感觉。
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1.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与现实不太一样。
首先让学生怀着浓浓的兴趣投人到学习中去。
2.在学习课文时,把三首诗词放在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3.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每首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应尽量避免就词解词的做法,要体现从整体人手的原则。
4.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应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
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2《燕子》教学反思《燕子》这是一篇散文。
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
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
2.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在学习第一课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如何利用预习本完成预习任务,昨晚布置了《燕子》的预习任务,今早检查孩子的预习本,发现有些学生领会的比较好,但仍有些学生还不知道怎么操作。
我结合几本比较好的作业,重新提出要求,希望在第一单元结束后,孩子们能真的做到课前充分预习。
2.学习《燕子》一课,孩子们比较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我主要抓住关键的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体会用词的准确传神,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第一段是关于燕子外形的描写,我引导学生勾画出“羽毛”、“翅膀”、“尾巴”,出示去掉修饰语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两句话的异同,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将句子写生动的方法,达到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
第二段,抓住春天的七种景物写出了春天的美好。
我让学生逐句找出,勾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述春天的方法,为观察春天,描写春天的练笔做准备。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文章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没有生气。
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
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
三、不足之处课堂中,总有几个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大部分孩子没有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是我要反思的。
通过光彩夺目的春天气息,表达的情爱情节,没有体会出来。
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由谜语导入新课。
然后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接着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最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3《荷花》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
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
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
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读读、画画、说说,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课文第2小节时,我采用了创设了读读、画画的学习活动,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荷花姿态的婀娜,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
当看到学生读书目在纸上,心人书中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激发学生地的兴趣,我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荷花的姿态画一画,说一说,通过动动手,动动口,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使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3.拓展思维,激发想象,积累运用。
在第2小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一池娇艳多姿的荷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到小作者为何会陶醉在其中,从而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
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而后通过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蜻蜓和和小鱼会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用学到的课文语言来赞美荷花,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
在这个任务上,我首先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
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
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语言。
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曾经用有的有的,说过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花,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
三、不足之处本课对荷花的描写有绝妙笔墨,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但是由于给学生留的朗读的时间较多,小练笔就舍弃了,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课文这个例子,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切实以教材为例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