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案例
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案例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分析了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丑小鸭》一文。
文章通过讲述丑小鸭的成长历程,表达了“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梦想”的主题。
2.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丑小鸭吗?”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整体感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感受丑小鸭的成长历程。
(3)细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分析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它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实现梦想的过程。
(4)拓展延伸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并探讨如何实现梦想。
(5)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丑小鸭成长过程中的优秀品质,如勇敢、坚持、乐观等,并强调这些品质对实现梦想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
通过提问、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重视阅读策略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
例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分析人物心理,体会文章主题。
这种策略指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3.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教师通过导入新课、拓展延伸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丑小鸭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拓展延伸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与自身生活的联系。
4. 注重阅读效果评价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阅读效果的评估。
教学优秀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应围绕核心素养展开。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某小学语文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2. 探索和总结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
三、活动内容(一)理论研讨1. 核心素养解读:邀请专家对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帮助教师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2. 阅读教学理论:分析国内外先进的阅读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为教师提供理论支撑。
(二)教学实践1.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阅读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之处,反思自身教学中的不足。
2. 教学研讨:针对观摩案例,分组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和实施策略。
3.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研讨成果,设计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阅读教学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
(三)成果展示1. 教学反思: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2. 教学成果展示:开展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策略,促进共同进步。
四、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1. 成立教研小组,明确分工,制定活动方案。
2. 确定研讨主题,收集相关资料,邀请专家进行指导。
3. 安排观摩课程,组织教师提前备课。
(二)实施阶段1. 理论研讨:组织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和阅读教学理论的研讨,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2. 教学观摩:观摩优秀阅读教学案例,分析其特点和方法。
3. 教学研讨:分组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和实施策略。
4.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研讨成果,设计教学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案例,分析不同课例的教学效果,以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案例进行观察,收集教学情景、教师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表现等数据。
同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不同课例的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
研究结果: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以下几个关键发现:1. 案例一:利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练习该课例中,教师采用了游戏化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练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持积极评价,认为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案例二: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该课例中,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这种课例的学习效果表示满意,认为通过实际应用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的重要性。
3. 案例三:合作学习促进数学思维能力该课例中,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内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互助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启发,开发出更多的解题思路。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这种合作学习方式的评价较高,认为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数学课例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
游戏化教学方法、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以及合作学习法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的课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案例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案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例的设计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一份好的语文课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一份优秀的小学语文课例。
这是一节三年级上册的《小蝌蚪找妈妈》的课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感受小蝌蚪的坚强和勇敢,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勇气。
首先,教师通过引入课文背景,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和妈妈的故事。
然后,教师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小蝌蚪的孤独和害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接着,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小蝌蚪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小蝌蚪的勇敢和坚强。
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小蝌蚪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并且设计了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扮演小蝌蚪的过程中感受小蝌蚪的心情。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仅了解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勇气。
同时,这节课也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很成功的小学语文课例。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和品格,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样的课例设计,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教研活动典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教研活动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某小学开展的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为例,对教研活动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语文教研组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教学”这一主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研活动。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和后期总结。
1. 前期准备(1)确定主题:教研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标准,确定了“识字教学”这一主题。
(2)制定计划:教研组长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
(3)收集资料:教师们通过网络、书籍、教学案例等途径收集与识字教学相关的资料,为活动做好准备。
2. 中期实施(1)集体备课: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识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2)课堂观摩:教师们相互观摩识字教学课堂,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分析教学效果。
(3)反思与改进:教师们针对观摩课堂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4)实践探索: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尝试运用新的识字教学方法,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进步。
3. 后期总结(1)分享经验:教师们分享在识字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策略。
(2)反思不足:教师们总结在识字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向。
(3)制定改进措施:教研组根据教师们的反馈,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亮点(1)主题明确:教研活动以“识字教学”为主题,紧扣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标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计划周密:教研活动前期准备充分,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实践性强:教研活动注重实践探索,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
(4)反思深入:教师们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反思,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2. 案例不足(1)参与度不高: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教研活动中精选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众多教研活动中,精选典型案例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一次教研活动,分享一个精选典型案例,以期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背景某小学开展了一次以“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语文教研组长担任主讲,旨在通过案例分析,帮助教师们了解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典型案例1. 案例描述本次教研活动中,主讲教师以一堂低年级语文阅读课为例,详细分析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
以下是案例的具体描述:(1)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文《小猫钓鱼》。
(2)教学目标: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猫钓鱼的过程;②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能力;③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教学过程:①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小猫钓鱼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语气等。
③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如小猫钓鱼的原因、过程、结果等。
④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词,讲解字词意思、笔画顺序、组词等。
⑤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⑥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4)教学方法:①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③任务驱动法: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5)教学效果:①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习兴趣浓厚。
②学生掌握了生字词,提高了识字能力。
③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 案例分析(1)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首先,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优质课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于2021年11月开展了优质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研讨、反思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 通过观摩优质课,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活动内容1. 优质课展示:本次活动邀请了三位优秀教师分别展示了他们的优质课。
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优质课。
2.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分享观摩心得,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3. 评课议课:邀请专家对优质课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和提升。
4. 教学经验交流:邀请优秀教师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四、活动过程1. 优质课展示(1)语文优质课:《背影》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2)数学优质课:《分数的加减法》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
课堂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英语优质课:《My Family》教师运用游戏、歌曲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
2.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他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观摩心得,并就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3. 评课议课专家对三位教师的优质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他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教育教学活动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教研活动。
本文将以一堂小学语文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次教研活动围绕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一文展开。
文章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3)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4)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拓展到生活中的自然美景。
4.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加强巩固。
(2)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朗读课文时,学生的语气、语调不够生动,需要加强指导。
三、教研活动1. 教师集体备课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们进行了集体备课,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1)针对生字词掌握不牢固的问题,教师提出加强课后辅导,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朗读课文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2)针对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教师提出在讨论环节增加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针对朗读课文时语气、语调不够生动的问题,教师提出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表现作者的情感。
2. 教师观摩学习教师们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初中课例研究教案
初中课例研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和特点,认识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绪观,做情绪的主人。
二、教学内容1. 情绪的类型和特点2. 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3. 调控情绪的方法4. 正确的情绪观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情绪的重要性。
2. 情绪的类型和特点:介绍情绪的四大类型(喜、怒、哀、惧),并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不同情绪的特点。
3. 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情绪对身心健康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情绪对身心的益处,以及消极情绪对身心的危害。
4. 调控情绪的方法:教授学生几种调控情绪的方法,如注意力转移法、宣泄法、自我暗示法等,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方法。
5. 正确的情绪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绪观,认识到情绪是可以通过努力调控的,做情绪的主人。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调控情绪方面的收获,以及今后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情绪类型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情绪对身心健康影响的认知水平。
3. 学生运用调控情绪方法的实际情况。
4. 学生树立正确情绪观的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故事素材:关于情绪的故事。
2. 图片素材:不同情绪的表情图片。
3. 教学课件:情绪的类型和特点、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调控情绪的方法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2.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情绪管理的榜样。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发言,提高课堂互动性。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5.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典型课例(共5则)
典型课例(共5则)第一篇:典型课例《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
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
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
(练说:的母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
著名学者季羡林爷爷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导入,我从直接点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母亲的情感,唤醒了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在下一步课文学习中的感受、理解、体验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检查预习:1.出示“真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朦胧”“可见一斑”等词语检查学生读音2.介绍文章作者及作品3.作者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是哪两个母亲?文中哪句话概括交代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情感?4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自己预习时勾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准备与大家交流。
(给予学生一定的整理时间)【设计意图:①这些内容是我校语文教学环节中的一项,以预习题组的形式出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预习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六年级教研成果案例分享
六年级教研成果案例分享
案例一:数学教学成果
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拓展性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数学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一次课堂中,我们给学生出了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小明在跑步比赛中跑了1000米,他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请问他跑完全程需要多长时间?学生们通过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最终得出答案。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语文教学成果
在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开展阅读活动和写作训练,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一次写作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描述了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乡土文化。
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这样的写作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认同和热爱。
案例三:英语教学成果
在六年级英语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
通过开展口语训练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一次口语训练中,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对话,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情景。
学生们积极参与,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了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对英语产生了兴趣,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以上是六年级教研成果的一些案例分享。
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我们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希望能对其他教师有所启发和借鉴。
课例研究总结介绍
课例研究总结介绍引言课例研究是指教育实践中通过研究具体的案例来促进教学改进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方法。
通过研究具体的教学案例,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教学策略的改进空间。
本文将介绍课例研究的重要性,并总结几个课例研究的实际案例,以展示课例研究在教育实践中的效果。
课例研究的重要性1. 增进教师专业发展课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反思和评估,从而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教学案例,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课例研究还可以促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2. 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例研究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引导和帮助。
通过对学生学习案例的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促进教育改革课例研究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通过研究具体的教学案例,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教育实践的有效性,从而为教育改革提供可行的方案和策略。
通过广泛推行课例研究,可以促进不同地区和学校、不同教师之间的教育经验共享,加速教育改革的进程。
课例研究的实际案例案例一: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课例研究在一所初级中学进行的一项课例研究中,教师发现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存在着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
通过对学生的口语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教师发现学生在角色扮演环节表现较好,但在面对面的对话中仍然存在障碍。
因此,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口语交流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发现学生的口语表现明显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也更加自信流利。
案例二:提升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课例研究一位小学教师发现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小学四年级为例,探讨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案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以“我们的家乡”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家乡有什么了解?(二)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每组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如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
3.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收集相关信息。
(三)信息整理与分析1. 每组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2. 小组成员对整理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出重点内容。
(四)展示与交流1.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
2.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2. 研究成果:评价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研究成果的质量。
3. 团队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4. 反思与改进:评价学生在总结与反思环节的表现,是否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反思1.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提高。
科学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以“植物生长”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使教师深入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掌握植物生长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2. 培养教师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植物学专家为教师进行“植物生长”主题讲座,使教师对植物生长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观摩示范课: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植物生长”主题示范课,学习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的经验。
3. 教学研讨:分组进行教学研讨,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植物生长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4. 实验操作:组织教师进行植物生长实验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5. 教学反思:教师们撰写教学反思,总结自己在“植物生长”主题教学中的收获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活动过程1. 主题讲座讲座开始,专家首先介绍了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吸收和运输等。
接着,专家详细讲解了植物生长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如种子发芽实验、植物生长素实验等。
最后,专家针对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
2. 观摩示范课教师们观摩了优秀教师的“植物生长”主题示范课。
课堂上,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具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植物生长的探究活动中。
课后,教师们对示范课进行了点评,交流了各自的教学心得。
3. 教学研讨教师们分成小组,针对“植物生长”主题进行教学研讨。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将植物生长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公开课教研案例
公开课教研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次公开课是一次针对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公开课的主题为“小数及其运算”。
二、案例描述
在公开课开始前,教师进行了充分的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PPT、实物模型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程开始时,教师首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了小数及其运算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解释。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数的运算规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
在小组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了总结和点评,进一步强调了小数运算的规律和注意事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运算的方法,教师还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和反馈,肯定了学生的积极表现和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指导。
三、案例分析
本次公开课的教学过程紧凑有序,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这些做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例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例研究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综合学科和跨学科领域中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知识。
它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包括认知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例研究旨在设计和实施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
以下是一个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课例研究示例。
主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科:综合社会科学年级:中学高年级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等。
-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课例设计:1.激发兴趣(5分钟):-引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背景介绍(10分钟):-分享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和实例。
-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3.探索与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环境问题进行探索。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信息,并就其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展开讨论。
4.创新设计(30分钟):-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环境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或设计项目。
-学生可以使用图表、模型、展板等形式呈现他们的设计。
5.团队合作与实施(40分钟):-各小组合作,共同实施其中一个设计项目。
-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学习团队合作、时间管理和资源调配等技能。
6.展示与评估(15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设计项目,并分享实施过程中的体验和困难。
-全班进行评估,包括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7.总结与反思(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等。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收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这个基于核心素养的课例研究设计旨在通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课堂中,学生将探索环境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并实施其中一个设计项目。
通过团队合作、实践和展示等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还能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教研活动中优秀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中一个优秀案例的详细描述。
二、案例描述(一)活动主题:小学语文《猫》一课的教学研讨(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活动地点:小学语文教研组办公室(四)参与人员:小学语文教研组成员、各年级语文教师(五)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在活动开始前,教研组成员对《猫》一课进行了集体备课。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分析了教材内容,探讨了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2. 课堂观摩活动当天,一位教师承担了《猫》一课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导入、朗读感悟、小组合作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兴趣浓厚。
3. 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结束后,教研组成员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研讨。
以下是研讨的主要内容:(1)优点:1)教师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情景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2)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感悟、小组合作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层教学。
(2)不足: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环节过于仓促。
2)部分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关联性不强。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4. 教学改进措施针对研讨中提出的问题,教研组成员共同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1)优化课堂时间安排,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
2)加强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的关联性,确保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3)丰富教学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5. 案例总结本次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方式,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班主任案例------如何杜绝抄作业现象—课例研究【教学研究】
班主任案例------如何杜绝抄作业现象
开校一个月本班部分有学生抄作业现象。
如李某。
后来调查发现,李某早晨匆匆赶到学校不是读书,而是抄作业,不但抄数学而且其它课程也抄,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成绩在班上下降了15名。
一、李某学生抄作业的原因分析
李某是自己比较聪明,但比较懒,不肯动脑筋,见到作业,只要是老师没讲过的,头脑发胀,就不做,缺乏钻研精神;和李某的父亲的交流中发现,父亲母亲外出打工,家中有奶奶照顾,缺少监管,在家中先玩后做作业,结果玩的忘了时间,想起做作业已身心疲惫,而作业不能不做,于是利用手机,辅导资料大抄特抄,应付了事。
二采取的措施
1、做好李某的思想工作,让李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抄作业的危害。
教育他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尽量完成作业。
能做多少是多少,做错了老师不会批评你的,但老师最反感抄作业了。
2、为杜绝李某早上抄作业,规定8点上课之前不允许任何同学写作业。
只许背诵记忆。
在学校不给抄作业的时间。
3、与各科任老师沟通,作业难易要有梯级。
不宜过多。
对李某进行特殊关照。
4,把李某在校的表现反馈给李某的父亲,要求父母多关注一下学习,对手机能够合理利用。
不能在用手机上网抄作业。
5,班级成立监督小组,班干部,小组长,组员互相监督,让本组小组长对李某进行监督。
在班内进行扣分处理。
三收到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李某有明显好转,作业能独立完成,但错误较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加强。
感谢您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例研究案例
一、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智力发展趋于成熟。
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
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英语第一个模块的学习,渐渐习惯了我的教法。
虽然一开始他们觉得与初中教学很不相同(初中老师注重手把手式的语法教学),但经过半个学期后,他们适应得很快,而且还取得一定的进步。
他们会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勇于阐述见解,并且从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
不过,本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差距还相当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收获。
二、教材分析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个课时。
在上这一节课前并没有让他们了解太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只是由于这课出现的人名和地方名比较多,我在课前教他们读了一下。
我在备这一课时,发现它的 warming-up部分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于是我没有采用,而使用了我自己另外准备的引入(只是花了4到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这课的话题作好心理准备,也为了完成本单元的目标作了铺垫。
我觉得在今后也必须合理使用手中的教材,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设计进行整合或增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有关俄罗斯遗失琥珀屋的轶事。
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学会描述他们的起源、发展和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提高阅读技能。
由于这课讲述国外文化遗产,学生会感到陌生,为了引起共鸣,因此要把中外文化遗产结合一起讨论。
本课目的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文化遗产以及最后形成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片和听录音引入文化遗产这一话题。
2.从网上下载一些琥珀屋图片并展示给学生看,分辨新旧琥珀屋,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一些生词用板书)
3.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精读练习。
4.两人围绕琥珀屋设计小对话。
5.语言学习--难句解释。
6.小结文章,一是找关键线索,二是写作手法。
7.小组讨论,包括复述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生总结自己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达到教学目标--形成保护文物意识)。
四、教学策略环环相扣,设计紧凑。
先利用录音和图片引起兴趣,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通过回答问题掌握细节,知道琥珀屋从形式-失踪-重建的过程,再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结构、特色,学习用英语归纳以及复述,最后自己去小结上完这节课的收获,使他们的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也增加了见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会用英语口语判断别人给出的依据,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采用多媒体教学,用一些有关文物的精美图片,引起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章的兴趣,减少陌生感。
课前需要准备中外文物图片以及对这些图片简短的录音描述。
五、教学过程(一) warming-up引入教师用 PowerPoint分别展示三幅图片以及播放有关的三段介绍录音,并不需要学生详细记录细节,因为不是听力课,只是了解图片是什么地方,位于哪个国家等。
( look at three pictures and listen to three tourist guide describe each of the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1、3为学生所熟悉的 1. The Pyramids in Egypt 2. Machu Picchu in Peru 3.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然后问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They represent the culture of their countries, so they are called______)引导学生讲出 cultural relics这个词组接着分别说出 cultural relics的定义(学生个人观点) (引入部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话题有所了解,而且很有兴趣了解其它文物)
(二) Reading使学生了解Amber Room形成、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让学生解释文章的title—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Maybe it's lost)
2、为了让学生知道琥珀屋是什么样子,帮助理解文章,教师展示多张图片,新
旧琥珀屋对照、外观、以及里面摆设的琥珀,金碧辉煌的琥珀屋使学生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并学会分辨新旧。
3、先给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scanning)。
有目的性阅读是阅读训练一种技巧,并且提醒学生不用太多花大多注意力在人名、地名上面,而假设自己正在读一本侦探小说,集中精力探究事情的发生经过。
4、阅读后学生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能找到答案)
5、在了解细节的基础上,再次阅读(skimming)。
全班分5个小组,分配任务给每一个组,文章共有5段,每组概括一个段落的大意,而且要求使用不超过3个单词来概括,既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归纳能力。
(三) Difficult points 因为只是阅读课,语言点不作详解,是为下个课时作准备,分别找出 4句难句,让学生进行解释,一一说明属于什么从句(分别有宾从、状从、定从、主从)(从句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为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l. Frederic WilliamⅠ,the king of Prussia 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 that his greatest gift to Russian people would have such a strange history.
2. Once it is heated, the amber can be made into any shape.
3. This was a time when the two countries were at war.
4. There is not doubt that the boxes were then put on a train for Konigsberg .
(四) Summing-up(总结) 学生掌握每段大意后,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和特点
1、找出与Amber Room有关的重要线索(3个人物、2个国家、1个组织)
2、分析写作手法(时间顺序及都用了一般过去时描述已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将来进行写作训练描述某事经过时,可以模仿这篇文章的手法
(五) Group-work(task)4人小组学生此时已非常熟悉文章内容及结构,进入用英语进行交际环节
1、复述课文,教师给出一段文字,中间有不少空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空格(learn how to talk about cultural relics) Fill in the blanks: The Amber Room was made________. Frederick WilliamⅠ________.It soon became part of the Czar's winter palace in St. Petersburg . Later,
CatherineⅡ________and she told her artists to________. In September, 1941,the Nazi Germany army secretly ________. After that, what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________. Now Russians and Germans have ________much like the old one.
2、谈谈自己从中的收获(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text?)学生都能说出要保护文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至于怎样保护,因时间关系留待下个课时再讨论。
(六)布置作业:复习课文及写一篇如何保护家乡某一文物的文章。
六、课后反思教学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一步接一步从阅读文章表层意思,到探讨深层意思,使学生明白文物重要性及要做好保护。
例如,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接着概括段意,然后分析句子,(这是表层理解),最后总结全文,通过字面理解使学生达成共识――保护文物,升华到深层理解。
引入部分达到预期效果,没有用书本上的例子,而自己准备了录音和图片作为引入,时间短且能引起学生兴趣及渴望了解更多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