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经济学论文
关于人口问题论文参考范文
关于人口问题论文参考范文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重要问题之一。
世界人口众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给粮食的供给、科技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人口问题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口问题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析人口结构变动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党的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民也加入了民工潮,大量输出了剩余劳动力。
经过20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西部地区也呈现出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妇女化”现象,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衡,农业后继无人,农村无活力等新“三农”问题;也发生了耕地弃耕现象,造成土地浪费和环境恶化、农业生产的副业化等严重后果。
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所产生的障碍及挑战不容忽视。
而针对民族地区人口结构方面的问题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所以本文以科左后旗花灯嘎查为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妇女化”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科左后旗人口结构变动分析科左后旗位于通辽市东南部,辖12个苏木镇,4个农牧场辖,有455个嘎查,蒙古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本文拟选取的科尔沁左翼后旗花灯嘎查,总户数为183户,总人口为667人,是纯蒙古族聚居村,也是典型的民族地区自然村,所以选其为调研对象,分别对花灯嘎查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就业结构及文化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
1、年龄及性别结构本文根据科尔沁左翼后旗花灯嘎查人口年龄结构将年龄进行分段,并对花灯嘎查从1999年到目前为止近十五年内各年龄段人口变化进行了详细调查。
如图1所示,2014年花灯嘎查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1999年有很大幅度的下降,占总人口的10.64%;15―64岁之间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为77.66%;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1.7%,较1999年增长了5%。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论文7
模型一:层次分析法求解
本文根据分析构造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层次模型,如下图(图1)
经济发展影响
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经济发展的八个主要方面,依据层次分析方法的求解步骤,我们进行模型的求解。
5.1.3模型的求解
下图是产业布局以及人口结构的具体情况。
图2
图3
根据上述图表分析,构造判断矩阵并求出最大特征值、特征向量、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例。
5231
9.9
25660
95838
10636
606
33
71496
68048
64081
08
31404543
1957
95
5329
525166966来自01095662403
70399
68357
64445
09
34090281
2158
79.5
5488
9.8
24659
97484
11307
64512
68938
68647
结论:从模型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人口结构对于经济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产业布局,最小的是资源。在人口结构里面,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年龄段、城乡人口、男女人口。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也可以验证模型求出的结果的正确性。
则可列出煤炭量关于GDP的关联系数
=(1,0.76748,0.616,0.61088,0.47313)
石油关于GDP的关联系数
=(1,0.92722,0.556818,0.50402,0.4457)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最后按照关联度的公式求解关联度得到
可以得出GDP和资源、年龄段、城乡人口、男女人口、产业布局的关联度分别为1.381,1.873,1.232,1.2223,2.7762,得出关联度为产业布局>年龄段>资源>城乡人口>男女人口,年龄段、城乡人口、男女人口都是人口结构的范围,所以GDP和资源、人口结构、产业布局的关联程度为人口结构>产业布局>资源。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这一综合复合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既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之间既有积极的正面意义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论文范文一:创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设想摘要:现有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存在着经济学学科性质不突出、学科一体化不够、学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创立中国特色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学科建设的难点与特点,提出研究对象与主线、目的与任务、指导思想与方法,设计该学科的框架结构与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定位。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主线;理论体系一、问题的提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它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理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目前,在国外,既未见有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与教材,也没有把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融合为一体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但国外对作为独立学科的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把资源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开展较早,相关著作与教科书较多。
在国内分别以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为研究对象的书籍较多,把资源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视为一门学科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较多。
但是,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较少,作为教材的居多。
但问题是,这些教材大多没有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看成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而是把它视为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简单相加,在结构上表现为三大板块。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这种情况,既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二级学科来建设的思路不相适应,也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更与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一致。
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经济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特点
中国经济发展依赖于创新驱动和技术进步,同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人口分布变化
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 的差距。
人口分布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导致 城市人口聚集,而农村人口减少。
人口迁移对经济转型的影响
人口迁移可以促进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推动经济转型。 人口的迁移可以带来人力资本、技术、信息和市场机会等 要素,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都会产生影响,需要制定合理 的政策来引导和管理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分布不均衡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人口分布不均衡会导致劳动力供给 不均衡,影响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推动 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优势
互补和互利共赢。
区域发展战略
制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 展重点。
跨区域合作
加强跨区域合作和联动发展,推动 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实 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这可能是因为人口增长可以增加劳动力供应和市场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发 展。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
研究指出,人口结构变化可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方向,例如,年轻人口的增加可以促进创新和劳动力供应,从而推动经 济增长。
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
经济学与人口问题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学与人口问题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人口变动成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各种因素和机制。
一、人口结构对经济的影响人口结构是人口变动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指的是人口在不同年龄、性别和教育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正面临着老龄化的挑战,即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而年轻人口比例逐渐减少的情况。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劳动力缺乏将会对经济产出和创新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革,以应对老年人口的养老和医疗保障需求。
其次,人口结构的变化还对消费结构和需求产生了影响。
随着年轻人口比例的减少,消费需求可能发生转变,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性行业的需求增长可能超过了生产能力的承受范围。
这对经济的供需平衡和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人口数量对经济的影响除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外,人口数量的增长或减少也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人口数量对经济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变的,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快速增长可能给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人口红利可以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带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快速增长的人口也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使得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相反,在一些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口数量的减少可能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和消费市场萎缩。
这时,政府需要通过移民政策等手段来补充劳动力资源,以维持经济的发展。
三、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
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首先,人口迁移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人口在经济学中的意义论文
人口在经济学中的意义论文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学中,人口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直接关系到劳动力资源、消费市场和社会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规划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人口规模和结构直接影响着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人口数量的多少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规模,而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则受到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一个国家拥有大规模且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将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反,人口结构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将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其次,人口的增长与消费市场的扩大密切相关。
人口数量的增长将带动消费市场的扩大,从而刺激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一个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将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促进就业创造和企业发展。
此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养老长照等问题将成为亟待解决的挑战。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将影响到家庭结构、教育制度和生育政策等方面,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和机遇。
综上所述,人口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影响着劳动力资源、消费市场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因此,政府和决策者应该关注人口变化,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人口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另外,人口在经济学中的意义还体现在人口结构和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上。
不同的人口结构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模式和经济政策的制定。
年轻的人口结构将具有更大的创新精神和活力,更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而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则需要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
因此,国家需要根据不同的人口结构来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政策,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也是人口在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
人口迁移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影响。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将带动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而逆向流动则可能引发农村空心化和资源枯竭。
人口经济学课程论文
人口经济学课程论文对中国人口发展的认识在上了“人口经济学”这门课程后,学习了人口及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还有老师推荐的几本有关人口学的名著,其中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是最基本最有分量的一本书。
我学习了有关人口一些专业名词,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对于人口的了解对于我来讲还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我们在做城市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必须要了解城市的人口及预测人口规模。
所以选这门课我觉得非常有必要。
由于我对人口经济学的学习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也只能谈谈我对中国人出生率肤浅的认识。
从人类发展历程来看,我们经历了在自然生长情况下的不断增长,这期间会受到自然灾害、战争、瘟疫等导致人口下降;接下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存活率大大提升,人口会增长的很快;当增长到一定时期后,又带来了拥挤、环境恶劣的问题等。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人口控制的积极作用。
马尔萨斯在他的《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出的三个命题:1、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3、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
人口出生率又可称总出生率或粗出生率。
它一般是一年内出生的活产婴儿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率,常常用千分率(‰)或百分率(%)表示。
出生率可以反映总人口在某一时期(一年) 的生育水平。
根据相关信息,出生率可分为五等,即:>50‰、40~49‰、30~39‰、20~29‰及<20‰。
低于20‰的出生率可称为低出生率。
从世界范围来看,向低生育水平迈进是人口发展的大趋势。
自19xx年以来全球生育率已下降一半,由每位妇女平均生育6个子女下降到219个(马蔚云,20xx)。
还有后面讲到的人口转变模式,目前中国提的新型城镇化就是侧重人各方面社会属性的关注。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口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四十六年前,毛泽东主席亲自出面批判一位名叫马寅初的经济学家,原因是后者倡导限制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运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对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论文(报告、案例分析)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任课教师年月日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林业产业一、前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教育部设立的一门新的经济学学科。
是研究人口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之间关系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
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分析人口经济过程以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本规律和辩证关系,评价和指导制定相关政策。
下面我将运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对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阐述。
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不仅覆盖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中主要的、已经成形的概念、体系、逻辑和理论,而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线,将人口发展过程与资源配置、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以此形成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
三、林业(一)林业的定义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
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含病虫害防治与防火)、森林再造、森林抚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二)我国林业发展现状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
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
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
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
人口资源经济学论文
人口资源经济学论文人口资源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口数量和素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影响的学科。
通过深入研究人口增长、结构和分布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人口资源经济学为政府制定人口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口数量和素质对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适度的人口增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消费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但如果人口增长过快过慢或结构失衡,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人口政策来引导人口增长和结构的调整,以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素质的提高也对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素质包括教育水平、技能和健康状况等多个方面,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技术创新和提升经济竞争力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教育、卫生等政策来提高人口素质,为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提供更多有力支持。
总之,人口资源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深入理解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才能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口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迁移流动,人口结构和分布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如老龄化、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城乡差距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需要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
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的背景下,政府需要通过改善养老保障体系、调整退休制度、鼓励生育等方式来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
同时,政府也应重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通过建设更加公平完善的教育卫生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从国际视野看,人口资源经济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学3000字论文
人口学3000字论文篇一:人口学论文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二十世纪里,人口寿命发生了巨大变化。
平均预期寿命从1950年延长了20年,达到66岁,预计到2050年将再延长10年。
人口结构方面的这一长足进展以及二十一世纪上半叶人口的迅速增长意味着60岁以上的人口将从2000年的大约6亿增加到2050年的将近20亿,预计全球划定为老年的人口所占的比率将从1998年的10%增加到2025年的15%。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即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生产力的停滞,甚至一定程度的倒退,干活的人少了,吃饭的人多了,国家的压力增大,而且这一切又是发生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富裕起来的时候。
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学者合和专家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更有国外媒体称中国正在经历“银发浪潮”。
对此,我国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表示,我国现在人口问题面临情况就是“国尚未富,人却先老”。
而以他的观点认为,只用通过经济方法才能解决老龄化这个社会问题。
郎教授在分析我国老龄化问题时提到:要解决老龄化问题,就必须藏富于民!以美国为例,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不断通过政府的影响力以及压力,让那些大家族慢慢的退出了股票市场,这就使得美国现阶段的股票市场是大众的股票市场。
这个大众股票市场的意义就在于透过股票市场的财富重分配,把全美的财富通过这种方式,分给全美的民众,并且这种财富是可持续的,这就是“藏富于民”的基本道理。
这就使得美国几乎不怎么担心所谓老龄化问题,因为他们的养老金体制以及股票市场政策足够使得他们在老年的时候供养自己。
诚然,中国现在的养老金政策看起来很美,国家拿一点儿,企业出一点,个人交一点儿,作为养老的储备基金,然而这一切却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因为,我们的养老金缺乏稳定而持续增长的投资渠道,我们不像美国,他们可以保证自己的股市年盈利平均8%,这就保证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存入一万,那么他退休后就可以取得47万的财富,足够养老。
人口与人口经济学
人口与人口经济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规模不断增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人口数量从30亿增长至70亿以上,而且这种趋势仍在持续。
如此多的人口数量不仅对全球社会和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导致了人口经济学领域的迅猛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人口与人口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人口数量和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研究,经济学家们已经相对明确地得出了结论:人口数量越多,经济增长越快。
他们认为,人口数量越多,就有更多的人支付税收,进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随着人口的增长,不断增加的劳动力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然而,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非是单一的。
事实上,与人口数量一样,人口结构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老年人口的占比不断增长,这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医疗保健开支的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等等。
此外,事实上,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过高,那么经济增长可能就会受到限制,因为这些劳动力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获取技能,提高生产力。
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除了人口数量和结构之外,人口迁移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许多时候,人口的迁移是由于某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如就业机会、教育和卫生水平等。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教育和卫生保健,那么就可能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离开这个地区来寻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如果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和卫生保健,那么人口可能会留下来,甚至吸引更多的人口移民。
此外,人口迁移也会导致贸易和投资的变化,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例如,移民可以带来更多的消费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移民还可以带来新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
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来谈谈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发展经济学论文: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韦秋岸09经济学2009221112130046摘要:在综述马尔萨斯关于人口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相关人口经济理论和实证中国人口增长和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过高的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但是中低水平生育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却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
1990年代以来,超低生育率在部分欧洲和亚洲国家(地区)蔓延,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人口超低生育率的担忧。
关键词: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人口政策在1999年出版的《中国发展报告:社会与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地区差距研究》第4章中,胡鞍钢博士(1999a)使用回归分析技术,根据我国30个省区市1979-1994年的有关数据(共16×30=480个样本点),测算了发展的初始条件(即1978年的人均GDP)、区位条件、基础设施、资本投入、人口增长、人口质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用人均GDP增长率表示)的影响。
在4个多元回归方程中,人口增长率作为自变量之一,其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在-0.59至-0.36之间,于是得出结论:人口增长率每降低1个千分点,人均GDP增长率可提高0.36~0.59个百分点,并进而推论:“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降低几个千分点就会明显促进人均GDP 增长”(胡鞍钢,1999b)。
毋庸置疑,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率将有助于经济发展,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了。
但是在我国的人口红利空间不断缩小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今天,是否低人口增长率还将对经济起促进或抑制作用?本文将对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分析。
一、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理论探讨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人口经济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只是不同时期争论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有些文献强调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有些则强调积极影响。
对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的讨论最有影响的文献当推马尔萨斯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论》。
人口经济学论文
人口理论与我国失业问题的研究摘要:人口理论是关于人口发展的基本观点、学说,是人们对人口发展一般过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
不同的人口理论反映着不同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背景。
人口理论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每一社会形态有其特有的社会经济规律和人口规律。
根据一般的人口经济学理论,随着人口的增加,失业和就业问题也逐步增加。
其中人口数目,人口质量,人力资源的错配,人口流动成为导致失业的一系列原因。
本文主要从研究马尔萨斯和马克思的人口理论出发,分析导致失业的一系列原因。
并且对于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提出部分建议。
关键字:马尔萨斯人口论人口结构失业人口失业率正文: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阐述马尔萨斯最早开展人口经济研究,他在《人口论》中把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归结为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两个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第二,男女两性间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他认为食欲和情欲是人类的本性决定的。
他把人口增长看作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马尔萨斯从两个公理出发,提出了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增长的两个级数假说,即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只按算术级数增加。
为了改变人口与生活资料不均衡的现象,马尔萨斯主张用抑制手段去实现两者之间的均衡。
他提出了积极的抑制和预防的抑制。
积极的抑制通过贫困、饥饿、灾害和战争等手段去妨碍人口增长;预防的抑制,即道德的抑制则通过禁欲、晚婚和不生育等措施预防人口增长。
马尔萨斯还揭示了人口受经济抑制的消极作用与人口促进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有着内在的联系,从两者的结合上理论的揭示了人口与经济动态发展的过程,尤其是人口对经济起积极作用的增殖原理,成为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马尔萨斯反对济贫法,他认为,均衡是收入恰好维持人们的最低生活水平,因为当收入高于这一水平时,人口就会增长,低于这一水平则会导致死亡率提高,人口就会减少。
他建议国家取消对贫民的救济,因为救济会减轻贫困人口的生活压力,反而鼓励他们多生育。
经济学与人口问题
经济学与人口问题人口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素。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社会发展的学科,与人口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经济学与人口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讨论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与经济增长人口数量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潜在的劳动力增加,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如果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就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过剩,增加失业率,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人口结构的变动也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年轻劳动力的供给可能减少,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制约。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以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人口与资源配置人口数量的变动也会对资源的需求和配置产生影响。
随着人口增长,对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为满足人口需求,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同时,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以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另一方面,资源的稀缺性也会对人口发展产生影响。
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口增长的上限。
如果一个地区的资源供给不能满足人口需求,就会面临人口过剩的问题,从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确保资源供需的平衡,对于人口发展至关重要。
三、人口与消费市场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动对消费市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口规模的增加意味着潜在的消费者增加,从而推动了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动会改变消费需求的结构,例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对于保健品、养老服务等消费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因此,根据人口变动的特点,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提高市场竞争力,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人口的消费能力也对市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其消费能力,从而影响了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因此,提高人口的收入水平,促进财富的公平分配,对于扩大消费市场,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2300字_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2300字_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2300字(一):有关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的探讨论文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理论经济学分支学科,自出现以来,发展非常迅速。
一、当前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不统一,且很少体现出经济学的特色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学术界主要有这样几类:(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口与资源、环境及其相互关系,或者研究经济过程和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总之是将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上述关系中将经济纳入相互关系的研究中。
2.学科体系不严谨且缺乏整体性从目前已经出版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教材和著作来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由于在上述基本问题上的认识尚不统一,因此在其研究内容上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由于学者们的研究背景和基础不同,以及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学科对象的认识不统一,因此在研究体系构建上差异极大。
3.缺乏应有的基础理论支持任何学科的形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理论基础。
但是从目前来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除了借用已有的人口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各种现成理论,没有自己本学科独有的理论。
或者在各学者所建立的体系中,有意识地忽略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本文试将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首先,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渊源上看,该学科主要由原来的人口经济学学科发展而来,而非从经济学内部分化而来。
从事人口经济学的大多是当前活跃在人口研究领域的学者,而随着很多大专院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博士学位点的建立,一些环境学科和经济学科也都出现了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和科研的学者队伍。
人口与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高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及2009年人口形势预测分析高新区经发局“十一五”规划是在“十五”计划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也是全区上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精神的体现,为此,2008年高新区党委管委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为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打下好的基础。
现就人口与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如下:一、2008年全区经济实现稳步发展,人口出生率有上升趋势2008年,全区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强农、重工、活商、兴科”战略,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人口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结构、人口素质、构成得到极大改善。
真正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同步进行的任务目标。
(1)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主要人均指标得到大幅度提高。
2008年,全区GDP达到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人均GDP达到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增长 %。
(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2008年的36平方米增加到45平方米;农村居民居住面积由34平方米增加到42平方米。
(3)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总数出现负增长。
2008年,全区总人口为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人,出生率为‰,死亡人口人,死亡率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人口出生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有膨胀势头,不可掉以轻心。
(4)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参保人数2.1万人。
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征收万元,增长。
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4691万元,增长18%。
征缴农村养老保险费210万元,增长2%。
征缴失业保险费321万元,年末领取失业金人数1266人。
征缴医疗保险费2226万元,增长7%;支出1550万元,增长2%。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基础人口经济学概论
基础人口经济学概论在现代社会中,人口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基础人口经济学旨在探讨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涵盖了人口数量、组成、分布以及其对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基础人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对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人口数量的变化。
过去几十年,全球人口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然而,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资源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
其次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结构指的是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方面的人口组成。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人口结构也在发生改变,如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等。
这些变化对经济的生产力、劳动力市场、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带来挑战和机遇。
二、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正面效应,但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一方面,人口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这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口过快增长也容易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
此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劳动力供给减少,可能导致生产率下降、就业问题加剧等,对经济增长构成挑战。
因此,根据人口变化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关键。
三、人口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劳动力市场是人口经济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人口数量和结构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供给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劳动力市场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企业用工难、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此外,技术进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改变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
新技术的应用使一些传统职业岗位减少,而对于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则增加。
人口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人口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人口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不仅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数据,而且也为经济增长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将探讨人口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首先,人口规模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人口规模不断增加,从而带动了经济活动的扩大与加速。
正如经济学家所强调的那样,人口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人口规模增加时,劳动力供应量也相应增加,这将为经济提供更多的生产力。
此外,由于人口的增加,市场规模也有所扩大,为企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满足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然而,过度增长的人口也可能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负担加重,因此,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并进行人口政策的科学规划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其次,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影响。
人口结构通常包括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两个方面。
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老年人口的增加不仅增加了养老等社会福利支出,还减少了劳动力供给。
这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紧张和经济增长放缓。
因此,应根据人口老化的趋势,适时调整和优化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口的养老质量,同时鼓励并保障年轻劳动力的就业和创新创业。
再次,人口分布的变化也对经济增长产生着深远影响。
城市化进程带动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这使得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人口的增加将带动了商品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商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
此外,城市化还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促进就业、提高生活质量和集聚创新资源等作用。
但同时,快速的城市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公共服务压力等问题。
因此,应该重视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
最后,人口学研究还强调了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流动包括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和国际间的人口流动。
城市间的人口流动通常被视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技术转移。
人口经济学论文摘要(碳排放与人口)
在我国人口总量平稳增长的过程中,农村人口数量从减速增长转变为负增长的同时,城镇人口始终持续高速增长,尤其城市人口是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的绝对主体。
城市人口分布逐渐呈现向规模等级高的城市集中的趋势。
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大城市无论从城市数量、人口绝对数量和相对比重具有显著提高。
大城市特别是巨大型大城市成为城市人口不可忽视的增长极。
尽管中国城乡的人均生活用能量存在的剪刀差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即城乡居民在生活用能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人均生活用能均在近十年出现强势反弹趋势,且人均能耗城乡比始终大于1,因此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无疑将是控制生活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区域。
本研究分不同能源品种重点引入分区域电网排放因子对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含直辖市)2000-2010年生活直接能耗碳排放进行估算。
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结构对电力依赖度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始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技术进步及电源结构改善使得电力排放因子下降,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的作用已颇见成效。
During the course of China’s population growth, whereas rural population experienced the transition from a decelerating growth to a negative growth, urban population has kept exploding. City popul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which gradually trends to concentrate in large-scale cities, dominates in current national population growth. Cities of over-a-million population not only have grown in number, but also have witnessed the increase in absolute population as well as percentage over the entire population. Large cities, especially mega cities, are becoming a population growth pole that requires particular attention. In spite of scissors difference of per-capita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hina trends to reduce (i.e.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gap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tinuously narrow), a strong rebound of urban and rural per-capita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emerges in the recent decade with the ratio of urban and rural per-capita energy consumption larger than 1. Cities will therefore be the key area for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 containment as China promotes urbanization.By aiming at different energy types and emphasizing on introducing emission factor of regional power grid, this study estimated the direct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of 261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including municipalities) for 2000 to 2010. Household energy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highly relies on electricity, the production of which plays an all-time dominant role in CO2 emission. However, technical progress and power structure improvement can contribute to decrease of power emission factor, which has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人口、经济和生活能耗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均显著偏离均衡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经济学论文论文题目: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课程名称:人口经济学学院:经济学院专业:经济151年级:2015级学号: **********学生姓名: XXXX指导教师: XXXX2017 年12 月18 日目录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 (1)二.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 (2)三.1978-2016年我国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3)3.1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人口发展状况 (3)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4)四.实证分析 (5)4.1数据选取和来源 (5)4.2.平稳性检验 (6)4.3协整检验 (6)4.4VAR模型估计 (7)4.5格兰杰因果检验 (8)4.6脉冲响应分析 (8)4.7方差分解 (10)五.总结 (11)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以1978-2016年为例摘要: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一直都是经济学所研究的重点领域。
本文首先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四种相互作用关系类型进行了总结归纳,接着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人口增长如何通过消费和劳动力两条途径影响经济发展,然后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状况。
最后进行实证分析,收集整理1978-201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估计、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我国的人口增长率与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从长期来看呈现出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人口增长越快,经济发展越慢;经济发展越快,人口增长越慢。
关键词: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回顾以往国内外前人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就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结论大致可分为4种:一是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发展。
凯恩斯学派的阿尔文·哈维·汉森在《经济进步与人口增长的减退》(1939)和《财政政策与景气循环》(1941)中阐述了人口减少的经济效应,同时他提出影响经济进步的因素主要是:发明、人口增长、新领土和新资源的发现与开发。
此外美国经济学家Boserup(1965)在其著作《农业增长的条件》中,提出人口的增长能够提高市场需求,会对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
二是人口增长不利于经济发展。
如美国经济学家R.纳尔克斯在《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1953)中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主要是由于资本不足,而这种恶性循环状况与人口增长过快所形成的人口压力是分不开的。
Meadows(1972)等认为,不是人口增长决定经济的发展,而是经济发展决定人口的增长。
同时他提出人口增长会阻碍人均收入的提高,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无法实现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原因。
三是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为中性。
美国经济学家Kuznets(1966)统计分析大量历史数据后得出以下结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并未显示出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即显现为中性关系。
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经济结构转变、知识存量增加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其中经济结构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是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曹新(2004)提出:一方面,人口增长带来的就业和生活压力加速了世界的工业化过程和技术进步。
这是因为,人口增长引起了劳动的社会化分工与合作和新生产领域的不断开发;人口规模或人口密度的地域增加,降低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均负担,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口增长导致的生活需求的增加,推动了生产和经济的发展,也刺激着技术的发明与创造。
另一方面,人口规模和增长的不适,又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这是因为,因人口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增长影响国民经济的积累;因文化教育消费的不足而影响人口文化技术素质的提高,人口增长对技术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又被它带来的其他负作用所抵消;因就业岗位不足,过剩的劳动力既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又带来了社会的不安定,这种过重的人口负担还制约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演进和资金、技术密集型高效益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二.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人口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
一定数量的人口群体, 不仅构成经济增长的动力, 刺激经济持续发展, 而且是经济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劳动源泉。
人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然而, 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两面的, 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 人口增长将有利于经济产出的增长。
相反,当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时, 人口增长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将逐渐减少、消失, 甚至对经济产生负面作用, 如增加就业压力、增加失业和扩大贫富差距等, 这些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经济发展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力, 适度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才能满足这一需求, 大量的低质量劳动力不仅不能构成经济发展的优势,还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另一方面, 人口数量通过消费影响经济发展。
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
人口增长通过提高有效需求将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 基本的物质需求将会增加, 这些需求必须得到满足, 经济产出的很大一部分就必须用于直接消费。
这将影响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最终影响经济产出。
因此, 人口增长过快, 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但是, 这种阻碍是有前提条件的,它取决于社会所能提供的消费基金与人口在一定消费水平下的实际需要的消费基金的对比。
因此, 只有在人口增长提供超过劳动力需求的情况下, 总人口的实际消费需求比社会合理分工提供的消费基金, 将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反之,人口增长将有利于经济增长。
总之,人口不足或过剩不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过剩难以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 人口不足则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
这样,经济增长对人口数量的需求就会形成一个区间, 在区间内的人口数量可以确保人类社会既不影响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 又最大限度地保证经济增长,这样的人口数量才是适度的。
三.1978-2016年我国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3.1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人口发展状况图1 1978-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一场急剧的人口转变。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数量控制取得显著成就。
1978年,人口出生率己经由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维持的30‰以上的高水平下降到18.25‰。
在之后的这几十年内一直呈现出下降趋势,目前维持在12‰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5‰降到近年来的4‰—5‰;人口死亡率己连续多年稳定在6‰左右。
生育率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继续下降。
总和生育率在1960-1970年的平均水平为5.94,其他国家为5.96;1970-1975年平均水平为4.77,其他国家为5.64;1975-1980年为3.01, 其他国家为5.24;1980-1990年为2.3,世界的为3.45。
1994年降到1.6,之后一直处在更低水平之下。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05。
这些指标说明: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己经由过去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过渡类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类型转变,跨入了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阶段,完成了人口转变。
目前,一般认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在1.6-1.8之间,并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
关于生育率水平的国际比较表明,中国在人口转变进程上,己超过了经济发展阶段。
11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6。
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图2 1978-2016年我国GDP增长率图3 1978-2016年我国人均GDP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我国GDP为3678.7亿元,而2016年我国GDP达到了744127亿元,增加了大约200倍。
从1979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相比于1953-1978年平均增速6.1%,增加了 3.7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从1978-2016年,我国人均GDP一直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8.77%。
1978-1992年,人均GDP从382.2元增长至804.2元,年均增长率为5.89%;1993-2003年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为11.27%,从924元猛增至2424元;近些年来,人均GDP 的年均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1%左右。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了8576.3元。
我国经济呈现出大好的发展态势。
四.实证分析4.1数据选取和来源选用人口自然增长率(natural population growth rate)和人均GDP(Real GDP per capital)两个变量,人口自然增长率用npgr表示,人均GDP用pgdp表示,并对人均GDP取自然对数处理。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7》,并基于1978年的物价(CPI=100)对1978年后的人均GDP进行调整。
2表1 1978-2016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GDP年份自然增长率(‰)GDP(亿元)总人口(万)CPI 人均GDP CPI调整的人均GDP(元)1979 11.61 4100.5 97542 104.8 420.38 401.3 1980 11.87 4587.6 98705 109.5 464.78 424.5 1981 14.55 4935.8 100072 113.8 493.22 433.3 1982 15.68 5373.4 101654 118.1 528.60 447.4 1983 13.29 6020.9 103008 122.5 584.51 477.3 1984 13.08 7278.5 104357 126.8 697.46 550.1 1985 14.26 9098.9 105851 131.1 859.60 655.7 1986 15.57 10376 107507 148.2 965.17 651.4 1987 16.61 12175 109300 165.2 1113.87 674.2 1988 15.73 15180 111026 182.3 1367.28 750.1 1989 15.04 17180 112704 199.3 1524.32 764.7 1990 14.39 18873 114333 216.4 1650.70 762.8 1991 12.98 22006 115823 252.5 1899.93 752.4 1992 11.6 27195 117171 288.6 2320.92 804.2 1993 11.45 35673 118517 324.7 3009.96 927 1994 11.21 48638 119850 360.8 4058.20 1124.8 1995 10.55 61340 121121 396.9 5064.35 1276 1996 10.42 71814 122389 429.9 5867.65 1364.9 1997 10.06 79715 123626 441.9 6448.08 1459.2 1998 9.14 85196 124761 438.4 6828.70 1557.6 1999 8.18 90564 125786 432.2 7199.88 1665.9 2000 7.58 100280 126743 434 7912.08 1823.1 2001 6.95 110863 127627 437 8686.49 1987.8 2002 6.45 121717 128453 433.5 9475.64 2185.8 2003 6.01 137422 129227 438.7 10634.16 2424 2004 5.87 161840 129988 455.8 12450.40 2731.5 2005 5.89 187319 130756 464 14325.84 3087.52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