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究生入学制度比较
中美研究生入学制度比较
肖瑶 ( 上海理工大学)
摘要 : 中美研 究生教育在许 多方面存在着重 大差异 , 文章对 中美研究 生进行比较研 究, 在符合 中国现行教 育体 制下 , 借鉴美 国教育 的 优秀的学生, 以分数录取 , 仅 不重视学生学术背景与科研 能力考查的 成功之处, 希望为今后 的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 招生方式, 直接 影 响 到 我 国科 研 水 平 的 进 步 。 国 必 须重 视 选拔 高端 我 关键词 : 硕士研 究生 入学制度 比较
这样很容 易导致学生人数和学校规格 不成正比。 我 11 中 美 研 究 生 入 学 条 件 的 差 异 美 国 研 究 生 需 要 具 备 以 下 入 学校教授的意见 , . 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行政命令贯穿始终 ,完全由行政主管部 门统一 学 条件 : 申请 美 国 的研 究 生 必 须 已获得 学 士或 硕 士 学位 , 本科 成 绩 要 安排规划 , 缺少一定 的科学性 。以今年 国家发布扩招 8万名研究生 求 良好 , P 大学 必修课平均 分) G A( 至少 30以上 , . 哈佛等名校 要求更 高。虽然美国没有统一的全 国考试 , 大多数学校全年接受学生申请 , 政 策为例 ,我认 为研究生扩招只是单纯的分流 了本科生就业 大军的 人数 , 可能在 3年后 , 增加研究生就业难 的问题 , 而且拿到硕士文凭 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春 季或秋季人学。但学生需提供 的人 , 不一 定 能 在 行业 中显 得 更 有竞 争 力 , 业 难 问题 只是 延 缓 并 也 就 至 少两 封 以上 的推 荐信 , 人 简 历 以及 读 书计 划。 少 学校 还 要 求 提 个 不 国家单方面决定扩招研究生人数 , 未考虑到大学是否有 并 供 GR ( E研究生入学考试) 成绩。美国学校非常重视推荐信 , 它体现 了 没有解决。 教 师对 申请 人 在 学 业 、 科研 、 交 等 方面 能 力 的 综 合评 价 。L I读 书 能力消化这部分多余的生源,所 以这也是教育高度政策化得一个很 社 t ̄ , L- 由于经济 危机 , 美国华 尔街也有很大部分的 计 划 在 新 生录 取 中 起着 不可 忽 视 的作 用。 通过 读 书 计 划 , 校 可 以全 大 的弊端。同样 的情况 , 学 人 想 继 续深 造 , 致 了哈 佛 MB 申请 人 数 大 幅 增 加 , 哈 佛 并 没 有 导 A 但 面 了解申请人 的学术背景、 科研能力 以及在本专业的具体打算 , 并结 上调录取人数 , 还是和往年一样保持 2 0名 , 0 在数量和质量上 , 哈佛 合 学 校 实 际情 况 来 判定 申请 人 是 否适 合 在 该 校 学 习。 实上 , 种双 事 这 做 了取舍 。 这一 点 应 该 是我 国大 学 学 习和 追 求 的。 向式 的选 择 , 论 对 申请 人还 是 学 校 都 是 负责 任 的 表 现 。 国 大学 特 无 美 2 对我 国硕 士 研 究 生教 育的 启 示 别 注 重学 生 的全 面 发展 和 素 质 教 育 ,所 以 在 录取 新 生 的时候 会特 别 美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值得我们 学习和借鉴。 欢 迎 有特 长 的学 生 。 果 学 生在 申请 时注 明 自己有 一技 之长 , 擅 长 如 如 21 在 人 学 条 件 上 , 们 太注 重 分 数 , 忽 略 实践 。在 入 学 上往 . 我 而 钢 琴 ,大 学 曾 是校 运 动 对成 员 或 大学 期 间担 任 过 学 校 干 部 表现 出一 现 对 定 的领 导 才能 , 会 在 录取 过 程 中加 分。 之 , 美 国 , 定 一个 学生 往 只 看 重 统 一 考 试 的 分 数 , 代 竞 争 如 此 激 烈 , 人 才 素 质 的 要 求 都 总 在 决 越 来 越 高 , 为 选 拔 和 培养 高 素 质 人 才 的 高 校 , 该 多看 重 学 生 的 作 应 能 否被 录 取 有 多种 因素 , 业 成 绩仅 是 其 中一 方 面 , 面 发展 才 是 学 学 全 全 面 发 展 , 括 学 术 能 力 , 研 能 力 以及 实 践 能 力 , 样 才 能适 应 世 包 科 这 校 对 申请 人 的 要 求。 界 全 球 化 要 求 多 方面 人 才 的需 求 。目前 已经 有 些 高 校 已经 认识 到这 在 中国 ,入学 条件 一般 是招 收 本 科 含 同 等学 力 和 专科 含 同等 学 考 力, 但专科要求两年或两年 以上工作经验 即可 , 对本科是的专业背景 些问题 ,并在研究生入学考试 阶段加入 实验考核作 为其中一项 , 查学生 的实践 能力 , 是一个好 的开端 , 这 我们应 该参考 美国学校录 和学术能力基本没有要求。 我国入学要参加国家统 一考试 , 有最低录 不应过 分看 重人学笔试成绩 , 应加重面试成 绩的 而 取 分数 线 。除 统 考公 共 课 程 政 治和 外 语 外 , 2 0 从 0 7年 开 始 , 育学 、 取 学生的模式 , 教 比 重 , 让 不 同 学 校 的 同 专 业 、 水 平 的导 师和 该 院 的院 长 来 主 持 应 同 医学 、 历史专业考试由国家统一出题考试。所有学校都必须复试, 复 以保 持 其 公正 性 , 发 现 学 生 的 学 术 及研 究潜 力。 索一 条 适 并 摸 试 由各 校 自定 。 国 的研 究 生 考试 , 论 是公 共 课 还是 专业 课 大 都注 面 试 , 我 不 合 我国研究生入学考 试的最佳模式 , 既能 保 证 公 平 公 正 性 , 能 选 又 重死记硬背 , 很少考查学生的实践能 力。 比如 : 政治考试和文科的专
大众化背景下中美高校录取制度比较研究
高 校 录取 制 度 体 现 出 了全 面 性 、 活性 、 灵 自主 性 等 特 点 , 究和 比较 两 国 高校 录取 制 度 研
差异, 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甚至高等教 育改革和发展无疑是 有益 的。
关键词 : 高校 录取 制 度 ; 高考 制度 改革 ; 中国 ; 国 美
中 图分 类 号 : 6 2 G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科技 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 :05 6 3 (0 O 1一 l4 0 10 —0 3 2 t )6 O 5 — 3
S IT C F R A I N D V L P E T&E O O Y C — E H I O M TO E E O M N N CN M
21年 00
第 2卷 O
第 l 期 6
我 国 是 世 界 上创 办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最 早 的 国家 之 一 。但 是 由
多数 国家 , 这样 , 学生可 以根据 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 自己
的考试时问和地点 , 体现 出了极 大的灵活性。学业成绩考试包括 了写作 、 文学 、 生化 、 数学 等 2 O多种学科 , 学生 可以根据 自己的
REN in r n , Ja -o g ZHENG o z a g S Gu -h n , UN a Yu n
A S RA : hsp prit d cste gorp i lsu t n fQxa o ny rve steep r n e fQ x n B T CT T i a e nr u e h e ga h a i ai so i n C u t, ei h x e e cso ii o c t o i w i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世纪 9 0 0年代后 期开始 ,我 国高等教育发生 了深刻 的变
国内读研究生和国外读研究生的区别
国内读研究生和国外读研究生的区别国外研究生和国内研究生还是存在相应的的区别的,今天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国内读研究生和国外读研究生的区别,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国外研究生和国内研究生有什么区别1、就读时间不同国内硕士学制2-3年,以3年居多;国外硕士学制一般是1-2年,课程设置非常紧凑丰富,提前修完学分这,可申请提前毕业。
2、难易程度不同相对来说,国外更容易申请通过。
3、操作能力不同国外留学更注重日常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考试成绩只是评判标准中的一则选择,并非全部。
4、等级划分不同在国内,我们常说的研究生往往就是指硕士阶段,博士就是博士生,与研究生严格区分开来。
但是在国外的大学,研究生学位可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两级,研究生包含硕士和博士两个等级。
5、录取制度不同国内研究生采取统一的考试制度,一考定终身。
国外研究生采取申请制,更看重的是申请者本科阶段的平均绩点成绩,语言成绩和实习经历。
同时,对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更着重些。
6、课程设置不同国外更侧重实际操作,学分只是评判标准中其中一项。
7、就业形势不同从近些年的就业形势来看,有国外研究生经历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好工作,晋升速度以及跳槽后薪酬提高的速度都很快。
因为尊享海归待遇,有落户积分、免购置税、创业基金申请、移民加分等等。
国外留学申请条件1、语言要求:英联邦国家需雅思成绩,一般需要申请者雅思达到6.0分;北美是以托福为标准的,需要托福成绩达到90分。
一些不以英语为考核的国家会有不同的语言要求,比如日本、德国、法国。
2、学术要求:申请本科需具备高中学历,且提供高中三年的成绩单;申请研究生需要是国内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并且拥有学士学位证。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较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较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较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本文将以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为例,对两国高校招生制度进行比较。
一、招生对象的差异中国高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考生的综合素质通过高考成绩综合评价展现。
随着中国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完善,高考成绩已经成为中国学生考取理想大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与之相比,美国的高校招生对象非常多元化。
除了考试成绩外,学生的个人陈述、推荐信、个人经历等都会被纳入考虑范围。
此外,美国大学会根据学生的个人优势和特长,进行招生录取。
这意味着在美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招生考试的差异中国高校的招生制度主要依靠高考成绩,高考是一站式的选拔制度。
高考试题主要以书面形式为主,注重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的考察,强调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考查。
而且,中国高校招生制度对考生的科目选择有一定的限制,学生只能在高中的考试范围内进行选择。
与中国的高校招生制度相比,美国高校的招生考试更为多元化。
美国大学要求学生提交SAT或ACT考试成绩,并且还要求学生在学术方面有一定的表现,并通过AP考试来展示学术兴趣和能力。
三、申请材料的差异中国高校招生时主要看重考试成绩,因此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相对简单,主要包括高考成绩和个人简历等。
学生通过填写志愿的方式,将自己的选择提交到招生办公室,然后由招生办公室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志愿进行录取。
美国高校的申请材料要求相对较为复杂,通常包括个人陈述、推荐信、个人经历等。
学生需要详细介绍自己的家庭背景、学术和非学术成就、社会活动等。
此外,一些美国高校还要求学生面试。
这种面向个人全面评价的申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四、录取机制的差异在中国,高校的录取是根据考生的综合分数线确定的。
中美教育制度的对比
九、中美对待成绩的态度不同
• 对中国孩子来说,一份不好的成绩单会使他 收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然而在美国,每个 学生年终的成绩单都是私人物品,家长方面 也不会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分数在大人 心中要比能力差得远。而中国大部分学生的 目的是那“最高分”。
十、中美不同的家庭教育
• 美国教育小时候管得严,美国父母会立下许多规矩,而孩 子越大管得越松。 • 中国父母恰恰相反,小时候百般溺爱,长大了处处限制, 甚至连大学专业,恋爱都横加干涉。 • 美国教育注重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这个教育差别使得美国 孩子比中国孩子更具自立性。
学生的微观管理 • 中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一般由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 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各班由辅导员或 导师具体管理。 • 美国的学生管理不存在班级概念,学生入学后, 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取得规定的学分,就可以取得 学位,不存在班导师一说。由心理辅导、职业辅 导和社会化辅导教员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十二、启示
转变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学校 在办学上的主体功能 让学生多组织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 社会适应能力 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
改革高校学生选拔制度
哈佛校徽
哈佛大学
校训:“真理” (训:自强不 息,厚德载 物
二、中美初等教育不同的教学目标
• 中国初等教育将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能 考出高分看成首要目标。 • 在美国,初等教育的目标只有一个:培养 孩子的创造力。
三、中美不同的教育理念
• 中国主要采用的是应试教育,通过考试成绩证明学生的能 力和天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 的内在涵养与文化素养。 • 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中,重视学生的教育素质,看重学生的 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能力,培养学 生团队意识,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美国学制与中国学制的区别
美国学制与中国学制的区别美国学制,在其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阶段与国内基本一致:小学(Elementary School)5-6年,初中(Junior School)2-3年,高中(High School)3-4年,小学加中学总计12年;高等教育里,就每阶段的学习年限来讲,也与中国接近,一般本科4年,硕士2年,博士3-5年。
美国学制与中国学制主要的区别在于以下两点:1、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区别就是,美国设有Professional Degree,俗译作“专业学位”,而中国基本未设有。
专业学位的职业化背景非常明显,它们不是为学术研究设立的学位,是面向就业的,主要集中在商科、医学、法学、教育学和工程学领域。
Professional Degree主要集中在硕士和博士学位阶段,硕士阶段常见的有LLM(法学硕士)和MBA(工商管理硕士);博士阶段就更为常见了,美国大学的学术研究类的博士,统称Ph.D(Doctor of Philosophy),某专业领域的Ph.D,一般称为Ph.D in XX(如Ph.D in Chemistry,化学博士);而Professional Degree,一般以Doctor of XX命名(如Doctor of Engineering,工程博士;Doctor of Jurisprudence,法理学博士等)。
在硕士阶段,其课程和学位一般也区分Professional方向和学术研究方向,学术研究方向是为读博作准备的,而Professional方向是为就也做准备的——因为在美国,通常认为只有博士有资格做学术研究。
2、美国的本科教育阶段,设有“社区学院”这一特殊学习方式,社区学院学制为2年,完成获得副学士(Associate)学位,其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就业的,相当于国内的高职或者技工教育,一类是面向升学的,其课程就是大学本科的大一和大二课程,修完转学去四年制大学,读完大三大四,获得本科学位。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之优缺点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之优缺点摘要:中国和美国的高校招生制度由于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招生制度,按照是否达到招生制度目的为标准着重阐释中美这两种高校招生制度的优缺点,希望能为中国招生制度的改革明确方向。
关键词:高校;招生制度;优缺点一、中、美高校招生制度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实行统一考试为主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对象是任何具有适宜文化程度的公民。
高考采取笔试方法,考试科目通常为4科,并存在几种具体的考试方案:“3+x”、“3+x+1”、“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等,即以考察语、数、外为主加上选修科目考试或综合测评。
从2003年起我国诞生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制度,已有80所大学实行[1]。
1.考试机构由教育部统一编制各高校招生计划、方针、政策,统一制定录取标准和录取程序。
2.考试形式尽管从2001年起南京地区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开了自主招生的先例,到2011年,全国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80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2],自主招生制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高考作为招生制度的主要形式这一现状并没有改变。
3.招生程序符合高考报考条件的考生参加全国统一6月7、8、9三日举行的高考,高考结束后的一个星期以内根据对高考成绩的估计来填报志愿。
高校依据教育部给定的名额和考生的高考成绩依次从高到低录取,这是每个省份招生的主要形式,也有部分高校在高考的基础上,实行自主招生,对符合条件的考生进行面试或者其他形式的考察,最终确定要录取的考生。
4.录取标准和录取方式不论采取何种考试形式,高校录取学生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就是高考的成绩。
录取方式为高校通过邮寄的方式给学生邮寄录取通知书,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即正式被目标院校录取。
1.考试机构的设置美国没有国家设置的高校招生考试管理机构,也不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目前,由私人团体办的大学招生考试机构主要有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和美国大学考试项目测试中心。
2.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学习能力考试(AST),用以测试学生在学术方面能力和素质的考试,全美国约有60%的大学招生参用其提供的考试成绩;第二种是高校测验考试(ACT),用以测试学生所学课本知识水平,全美国约有40%的大学招生参用其提供的考试成绩;第三种是学业成绩考试(CBATS),测量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特定学科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多是为入学竞争较激烈和水平较高的大学所采用的考试形式。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较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较美国和我国实施招生制度的起始在欧美的传统社会, 由于接受高等教育是少数上层社会家庭子弟所享有的特权, 因此, 自中世纪大学兴起以来的很长时期里,大学的“入学条件基本上是以阶级、身份和是否付得起学费为标准”,少数贵族子弟只要通过专设的豫备学校的毕业考试, 即可进入大学就读。
18 世纪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以后, 随着各种为满足平民子弟入学需要开设的大量中等学校的浮现, 由上至下的上构型学制也逐步得以建立和完善,但是在学校有限的条件下,为合理限制入学人数,在西方一些国家首先实行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入学考试制度。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多西方国家的高等学校基本上是实行入学考试制度。
大战后欧美等国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材的需求即将迅速膨胀的个人入学要求,纷纷着手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
特别是在当今时代, 环绕着高等教育公平和学术优秀的价值观念,美国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为了带有本国特色的、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而我国的招生制度也经历了从孔孟时期的私塾教育,家境好的上层子弟进入官学学习, 多数平民百姓进入私塾读书,到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到隋唐代大兴科举考试制度,人们纷纷陷入“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对“四书”“五经”的追逐中。
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古代选举人材的一种方式,沿用了几个朝代。
直至明清时期被废除,退出了历史舞台。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始逐步推行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
两国的高校本科招生录取方式的比较(一)两国各类高校的本科招生录取方式1、美国的分类分层次的本科招生录取方式美国的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根据院校层次的分类不同, 其新生的招生选拔制度也不尽相同。
美国大学按录取标准或者政策可分为 4 类:第一类院校实行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如社区学院和4 年制的州立大学。
其录取所有申请入学者,并且为那些不合格的学生补课。
第二类院校实行“最低限度筛选”的招生政策, 占美国高等院校的大部份,它们接纳那些符合最低入学标准的学生,入学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以便量才施教, 而不是以此来决定是否录取。
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比较研究——基于厦门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案例分析
高
校
教
育
管
理
第 6卷
课 2门 , 分 大 于 等 于 6学 分 ; 修课 1门及 以 学 选
要在 他们学 习的前两 个学 年完 成研 究方 法核 心课
略, 比如跨 学科 的辅修计 划、 范的研究方法训练 、 规 兼具勤工助 学性 质的助教 与助研制度 、 严格的博士 学位 候选
人 资格考试 、 强大的政策执行 力度等对我 国博士研 究生的培养是有借 鉴意义的。
关键词 :厦 门大学 ; 斯坦福大 学; 高等教 育学 ; 博士研 究生 ; 养制 度 培
等教育学 的博士研究生课程 总学分应大于等 于
1 分, 2学 大约 20学 时 , 4 一般 在 第 一学 年 内完 成 。 其 中公 共学 位课 2门 , 学分 等于 4学分 ; 专业 学位
① 中美两国对高等教育研究 的定位不同 , 美国一直视高等教 育为一个研究领 域 , 因此其研 究生培养 中仅仅将 高等教育作 为一个 具体的研究方向 ; 而我 国一直致力于将高等教育学发展成 为独立 的学科 。因此 , 同样是以高等教育研究 为例 , 本文针对我 国时称其为高 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 在针对美 国时则称其为高等教育方向的研究 生教育 , 而统称时为了方便理解 , 仍称作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 。 ② 资料来 源 : 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厦 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方案 (0 1 ) 。 2 1 级 》
育 、 等 教育 社 会 学 、 高 高等 职 业 教育 、 高等 教育 原
理与方法、 大学 文 化研 究 、 高校课 程 与 教 学论 等 ,
研究 院在 我 国高等 教育研 究史 上具 有奠 基性 的地
位, 处于 国 内高 等 教育 研 究 的领先 水 平 。而作 为 美 国 的一 流 大学 , 坦 福 大学 教 育 学 科 的研 究 生 斯
中国与美国学位制度比较初探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 our na l of c ha ngc hun Educ at i on I ns t i t ut e
Apr . 2010 Vol . 26 No. 2
学术交流与探讨
中国与美 国学位制度比较初探 郑金娥 � 祝湘陵
� � � 长江 大学 研 究生 学院 � 湖 北 荆州 �
� � � 中图 � � � 分类 � � 号 � � � � � � 文献 标识 码 文 章编 号 � � 位多副学士一级. 1 �副学士学位 . 美国的副学士学位通常由社区学 院 , 私立初级学院及某些四年制学院或综合性大学授 予,要求全日制课程学习不少于两年 [8 ] . 该学位又分为 两种:一种是侧重于职业或技术领域的应用科学或应 用技术副学士,直接面向就业;另一种是非职业定向 的文科及理学副学士,所修课程及学分能为当地四年 制院校承认,可转入四年制学院继续攻读学士学位 [1 0]. 该级学位的学历层次与我国专科层次差不多,只不过 我国的专科层次学历没有设学位 . 2 � 学士学位 . 中国高等院校 本科学制 一般为 四 年,少数工科院校的少数专业为五年,医学院校一 般 为五年. 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已较好地掌握学 科的基本理论 , 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 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高等院 校本科生,都可被授予学士学位 . 学士学位由国务 院 学位委员会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 . 在美国,学士学位 是本科教育普遍授予的一级学位,通常为继续攻读研 究生课程或更高学位所必须. 一般需要四到五年的全 日制课程学习 . 3 �硕士学位 . 在中国,学士学位获得者或同等学 力者,经考试进入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高等院校或科 研机构学习两年半或三年,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和 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表明他在本学科上确已掌握了坚 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 究 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可被授予硕士 一 学位层 次 学位 .硕士学位是第三级学位. 根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 及其暂行实施 因为美国大学本科阶段强调通才教育,所以在美 办法,中国学位的分级与高等教育的不同阶段相联系, 国硕士生阶段才是真正的专业化教育的阶段,一般在 设学士 , 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 [1].美国现行高等教育的 获得学士学位后修业一到三年不等 . 硕士又分为课 程 结构层次制约着学位的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副学士 , 硕士和论文硕士,论文硕士必须提交学位论文,而课 学士 ,硕士, 博士四级公认的正式学位 [5 ] ,比我国的学 程硕士不用提交论文,但往往要比后者多修学分[4 ]. 学位制是一个国家或一所大学以学术水平为衡量 标准,通过授予一定的称号来表明专门人才知识与能 力等级的一种制度. 不同的学位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某 一学者在接受高等教育各个阶段所达到的不同的学术 ] 水平,也是评价其学术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一种尺度[3 . 现代学位制度兴起于西方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和发 达的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学位制度是在不同历史时期 学习 西方的结果 . 由于历史发 展和文化传统 的影响, 形成了有各自特色的学位制度,它们在学位名称 , 学 习起点 , 授业年限, 获得方式 , 学术含量等等方面千 差万别 . 中国引进西方学位制始于 20 世纪 3 0 年代 [3] , 但直到 1 9 80 年 2 月 1 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正式通 过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 ,明确规定我国实行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推行的三级学位制,中国学位制度 才开始以法律文件的形式逐渐完整地建立起来 . 我国 现行的学位制度大体上与国际上最先进的学位制度接 近,与很多发达国家相互承认学位和学历都不太困难, 但我国的学位制度并非没有可改进之处. 发达国家的 高等教育处在世界领先水平,我们目前所面对的问题 正是他们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与世界其他国家比 较,美国的学位制度最为完备,对世界各国的形响也 比较大 . 本文将我国的学位制度与美国的学位制度作 比较,希望能对我国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之间的 联系,深入学位改革,培养未来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 的人才有所启示 .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较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较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美两国的高校教育逐渐受到关注。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的差异是这两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招生政策、选拔方式和考试制度三个方面比较中美高校招生制度。
首先,中美高校的招生政策有所差异。
在中国,高校招生普遍依据高考成绩进行选拔。
高考是中国的统一高等教育入学考试,被广泛认为是人生的转折点。
而在美国,高校招生则综合考虑学术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课外活动、个人陈述等因素。
美国的招生政策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而中国更加注重考试成绩。
其次,中美高校的选拔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高校招生主要靠高考成绩的排名来确定录取名单。
因此,在高中阶段,中国学生为了追求高分,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刻苦备考。
中国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很多课外活动减少,专注于应试教育。
而美国高校招生过程中,学术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项因素,学生还需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领导才能等。
因此,美国学生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多元化发展,他们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并深入参与各种活动。
最后,中美高校的考试制度也各有特点。
中国的高考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理综或文综。
高考的分数与录取分数线直接相关,学生们的命运几乎完全取决于考试的得分。
而美国高校招生过程中,有多种标准化考试可供学生选择,如SAT、ACT等。
这些考试并不是决定录取的唯一因素,而是作为学生申请材料中的一部分,用来衡量学生的学术能力。
综上所述,中美高校招生制度在招生政策、选拔方式和考试制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高校注重学术成绩,通过高考选拔优秀的学生;而美国高校综合考虑学术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课外活动等因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中国学生在高中阶段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而美国学生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各自存在一些问题。
不同制度的比较与借鉴可以促进教育领域的和创新,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当代中美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四步比较”
当代中美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四步比较”摘要文章运用比较教育学者贝雷迪(G.Z.F.Bereday)提出的四步比较法,通过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四个阶段对中美两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形式进行比较关键词贝雷迪;四步比较法;中国;美国一、描述(1)当代我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国内的高考。
从2000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安徽试点。
录取方式方面:1998年在广州、天津试行了计算机网上录取,到现在,我国已全面实行网上录取。
招考制度方面:从2001年开始试行、推广了社会化报名工作,高考报名由学生直接与招考部门接触。
如今,我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如分省命题继续深入,高校自主招生已经试点,考试内容更有自己特色、考试组织和录取更显科学化等。
(2)美国自二十世纪以来的入学考试制度采用的是选拔考试与开放式招生的方式。
1918年后,美国各州相继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各级学生人数相应迅速增加,从而促进了高校选拔考试的实行。
这种选拔方式虽然较标准客观,但也被批判为侧重考察书本知识和机械记忆,忽略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
于是,1926年CEEB开始加考“学习能力测试”(Scholastic Aptirude Test),即通常所说的SAT。
1947年,美国教育理事会(ACE)、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和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在普林斯顿创建了教育考试服务处(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
ETS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美国东部一些竞争很强的私立高校,而其他地方众多公立高校则无法满足。
于是1959年成立了美国大学测验处(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Program。
简称ACT)并每年举行“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也简称ACT)。
二、解释中美两国在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上出现的诸种差异其原因是多样性的。
(1)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考试制度与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
考试制度的建立必须以政治、经济制度为基础和前提条件。
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
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1. 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研究生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
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
本文旨在比较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并分析其利弊。
2. 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
学术型硕士侧重于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其培养过程主要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论文撰写。
专业学位硕士则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培养过程除了学习课程外,还包括实践实习和学位论文的撰写。
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点之一是培养的领域更加广泛,包括人文社科、理工科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有助于培养研究生具备跨学科的能力。
此外,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不过,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于注重理论学习,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面临适应困难。
其次,导师制度存在一些弊端,有些导师可能缺乏指导研究生的耐心和经验,导致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受限。
3. 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因国家和学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
学生在入学后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目标选择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潜力和创新能力,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与国内相比,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
研究生在实际工作和实践项目中积累经验的机会更多,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然而,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生学制相对较长,硕士学位需花费两年以上时间,博士学位更需要四到六年的时间。
这对于一些希望尽快就业或追求职业提升的学生来说可能并不理想。
此外,在国外研究生期间,学生负担较重,往往需要自费或寻求助学金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4. 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如下表所示: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方向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机会相对较少更多学制相对较短相对较长学费和生活费相对较低相对较高指导教师存在一定问题更加注重指导和交流人才培养范围较广泛专业化5. 结论综合来看,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各具优缺点。
中美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比较研究
系:4学分。各类课程学分不得低于规定标准 【 。 3 4 J予护理学硕 士学位 的 1 0余所 美 国著名大学 和中国 6所著名的护理学 院( 护理系 ) 。资料来源 于网上查询和 中文及 英文期刊。应用内容分析研究法 , 对中国 、 国护理学硕 士教学 美
3 学分 +硕士论文 ; 吉尼亚 大学 : 3 维 护理 管理 5 2学分 +5 0h 6 临床实践 , 临床护理专家 5 2学分 +50h临床实践 。从 中可以 0
f rma t rd g e u sn o t r d a e e we n i Chn n h SA o se e r e n r ig p sg a u t s b t e ia a d i t e U n n 史崇清
S i h n qn ( dcl ol eo u a c n eadT cn lg i r t , b i 3 0 5C i ) h o g ig Me i lg f h nS i c n eh oo yUnv s y Hu e 4 0 6 hn C aC e W e ei a
计划 。如果超过一 门以上成 绩是 C则终 止培 养计 划。有一 门
中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差异之我见
中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差异之我见姓名:李春香班级:管理101 学号:061091111与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有很大的不同。
对此,就拿中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相比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两国的管理体制不同。
美国的立体式管理体制之所以能保证高等教育有序高效地运行,关键的因素是建立了完善的“分权——制衡”机制。
与其他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相比,美国高等教育的控制权最为分散。
但这种分权不是无序的,而是通过合理划分权力,使各管理主体都有其相对稳定的权力范围,且不同管理主体的权力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最终实现管理权力的平衡。
相比之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是“转变政府职能”,“向高校放权”。
但长期以来,教育界一直坚持高等教育管理就是行政管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行政体制”的观点。
这样,所谓“转变政府职能”,“向高校放权”势必难以落到实处,同时单一的行政性管理体制也无法适应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
因此,必须从理论上打破传统观念,树立“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思想,推进管理主体社会化,实现管理效能社会化,创造高额的管理附加值,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发展相适应,实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第二,两国的高考制度不同。
美国不实行全国大学入学统考,但中学生申请上大学影响最大的考试是SAT(学业能力评估考试)和ACT(美国大学测评系统),我们通常说的美国高考一般指的是SAT。
目前SAT考试一年举行7次,考试时间3小时。
而中国高考每年举行一次,大部分省区考试时间为2-3天。
中国的考生就在这几天的考试中决定是否能进入心中的名校,高校仅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在美国,参加SAT考试不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何时参加全凭自愿。
美国的高中学制是四年,即从9至12年级(15—18岁前)。
毕业时“考”大学不是单凭“高考”的高分,而是靠这四年各科期评成绩的平均分必须在“B”(良好)以上,才能被本科大学和社区学院录取。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研究生教育在中美两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推动科学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概览与对比两个方面探讨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情况。
首先是概览方面。
在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都非常迅速。
从规模来看,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国内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已经超过220万人,博士研究生数量已超过80万人。
而美国研究生数量也持续增长,据美国教育部统计,截至2018年,美国的硕士研究生数量超过190万人,并且博士研究生数量超过120万人。
从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来看,中美两国都注重学术研究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课和研究方向选择。
其次是对比分析方面。
在研究生教育体制上,中美两国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入学门槛不同。
在中国,一般需要本科教育学位和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才能申请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而在美国,本科毕业生只需提供申请材料,不需要进行统一考试。
中美两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研究生通常在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科研工作,并需要完成一定的研究任务。
而在美国,研究生更加强调独立思考和研究创新,通常会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
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也不尽相同。
在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主要以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成果来评价,而在美国,除了学术成果外,还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都重视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研究生教育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都逐渐注重跨学科研究和国际交流。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跨学科研究和国际交流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趋势。
中美两国的高校都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在发展概况和体制模式上存在一些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中国美国高等教育的不同
中国美国高等教育的不同一、背景介绍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教育事业发展较为突出的国家之一。
在这两个国家,高等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存在着一些重要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主要探讨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
二、教育体制的差异1. 学制差异中国的高等教育采取的是“3+2”模式,即本科教育为3年,研究生教育为2年。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则采取的是“4+2”模式,即本科教育为4年,研究生教育为2年。
这意味着中国的学生可以更早地投入到社会和工作中,而美国的学生则有更多的时间接受教育。
2. 入学机制差异在中国,高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来选拔大学生。
高中毕业生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通过高考成绩来决定大学的录取结果。
而在美国,大学录取主要是基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学术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个人陈述、推荐信等。
三、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差异1. 课程设置差异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专业学科的学习,课程设置比较固定,学生需要按照规定的课程体系进行学习。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课程设置相对更加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进行选择。
2. 教学方式差异中国的高等教育普遍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主导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领导者和传授知识的角色,学生则主要扮演接受知识的角色。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倡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展示自己的才能。
四、学生发展和毕业后就业的差异1. 学生发展差异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追求就业的能力。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追求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
2. 毕业后就业差异由于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区别
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区别近年来,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在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学生发展的多样性还是在国际影响力上,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这两个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一、教育体系和结构上的差异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主要由大学和学院构成,主要分为本科学位课程和研究生课程。
这些学校通常由政府牵头,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科知识的专业化。
中国的高等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基础知识的培养。
相比之下,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除了大学和学院之外,美国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例如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
美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十分灵活,学生可以选择从研究型大学、文科学院到职业培训学校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
此外,美国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招生制度和选拔模式的不同中国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比较统一和集中。
学生通过高考成绩来申请大学入学,高考的成绩被认为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
高考分数决定了学生可以申请的高等教育机构和专业。
在中国,高考录取分数线往往非常高,竞争激烈。
相比之下,美国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学生可以通过申请制度来申请各种不同的学校和项目。
美国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除了学术成绩,还会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领导能力、志愿活动等因素。
此外,美国的大学录取过程还包括面试和推荐信等评估方式,这更加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三、学习氛围和教学方法的不同中国的高等教育注重理论学习,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考试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一方面需要严格遵循教材内容,另一方面也注重背诵和记忆。
相比之下,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美国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研究生招生比例
研究生招生比例研究生招生比例即指招收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值。
这个比例在不同国家和不同高校间可能存在差异,主要取决于教育体制、办学定位以及高校发展战略等因素。
下面将从全球层面和中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两个方面探讨研究生招生比例。
全球范围内,研究生招生比例普遍较低。
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全球各国大学中研究生的比例平均为23%左右。
从发达国家来看,美国的研究生比例最高,达到了40%以上;而欧洲国家的研究生比例一般在20%-30%之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生比例相对较低,一些国家甚至不到10%。
这一差异主要是由于各国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同所致。
中国的研究生招生比例相对较高。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研究生招生比例在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研究生入学人数约为909万,而本科入学人数约为715万,研究生入学人数占比超过50%。
中国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生教育是深化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研究生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其次,研究生培养是高校建设高水平学科和学术队伍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导师的指导和团队的支持,这对高校学术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
因此,通过招收更多的研究生,可以加强高校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再次,研究生教育可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研究生教育重点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的人才,可以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然而,研究生招生比例过高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导师和硕士生的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研究生数量庞大,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导致一些导师无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其次是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
随着研究生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优质的研究生就业相对较容易,而部分研究生就业压力较大。
综上所述,研究生招生比例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研究生入学制度比较
中美研究生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文章对中美研究生教育入学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在符合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借鉴美国教育的成功之处,希望为今后的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
标签:硕士研究生入学制度比较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在世界上是最发达的。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20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相比仍有着相当大的距离。
而且相对时间较短。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国家对高层次学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完善研究生招生制度和保证研究生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高是对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体制的重要挑战和首要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中美研究生入学制度的差异,了解中国研究生教育的第一道门槛与世界先进教育的距离,让将来的研究生教育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1 中美硕士研究生入学制度现状比较
我国的硕士研究生人学条件与美国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起源于1826年,哈佛大学作为第一所开设研究生教育的学校,旨在培养高级的专业人才。
研究生入学的一系列政策作为研究生学习的第一步,重视其研究,在提高研究生质量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研究生录取就包括了确定招生规模,举行招生考试和择优录取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关乎着很多学生在结束本科教育后是否能争取得到研究生教育资格。
所以这个过程中科学性,公平性应该得到重视。
这里,我们将入学制度分入学条件、入学管理权两个部分进行比较:
1.1 中美研究生入学条件的差异美国研究生需要具备以下入学条件:申请美国的研究生必须已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本科成绩要求良好,GPA(大学必修课平均分)至少3.0以上,哈佛等名校要求更高。
虽然美国没有统一的全国考试,大多数学校全年接受学生申请,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春季或秋季人学。
但学生需提供至少两封以上的推荐信,个人简历以及读书计划。
不少学校还要求提供GRE(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
美国学校非常重视推荐信,它体现了教师对申请人在学业、科研、社交等方面能力的综合评价。
此外,读书计划在新生录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读书计划,学校可以全面了解申请人的学术背景、科研能力以及在本专业的具体打算,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来判定申请人是否适合在该校学习。
事实上,这种双向式的选择,无论对申请人还是学校都是负责任的表现。
美国大学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所以在录取新生的时候会特别欢迎有特长的学生。
如果学生在申请时注明自己有一技之长,如擅长钢琴,大学曾是校运动对成员或大学期间担任过学校干部表现出一定的领导才能,都会在录取过程中加分。
总之,在美国,决定一个学生能否被录取有多种因素,学业
成绩仅是其中一方面,全面发展才是学校对申请人的要求。
在中国,入学条件一般是招收本科含同等学力和专科含同等学力,但专科要求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即可,对本科是的专业背景和学术能力基本没有要求。
我国入学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有最低录取分数线。
除统考公共课程政治和外语外,从2007年开始,教育学、医学、历史专业考试由国家统一出题考试。
所有学校都必须复试,复试由各校自定。
我国的研究生考试,不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大都注重死记硬背,很少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政治考试和文科的专业课来说,大多都是以背为主,对学生的实际知识面并没有素质性的提高,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这种如此统一时间、统一命题、仅注重学生记忆力,一次定终身的考试模式就是目前的高考制度的翻版。
完全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埋没了很多学生某一方面的天赋。
前几年,有报道称清华大学美术系某教授因为心仪的学生因为英语没有过线而被挡在了清华大学的门外,这位教授爱才心切,希望破格录取失败,愤而辞职。
这些年来,关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讨论日益激烈,很多学者都认为现行的研究生考试制度不仅无法录取到真正优秀的学生,仅以分数录取,不重视学生学术背景与科研能力考查的招生方式,直接影响到我国科研水平的进步。
我国必须重视选拔高端人才的方式,应该全方面,多角度的考查学生,才能挑选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1.2 中美研究生入学管理制度不同美国大学入学招生有很强的自主性和民间性。
美国现行的是以GRE考试为核心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并不是美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持或举办的全国统一考试,而是由若干大学的研究生院相约实施而成,由于承认GRE成绩学校增多,为了统一管理,各学校研究生院成立了专门负责全美GRE考试的民间权威机构——教育考试服务处。
GRE成绩逐渐成为录取研究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国家一般只通过拨款及立法影响研究生教育的招生和培养,并没有真正的行政权力,所以关于研究生招生的制度,都是在教育行业内制定的。
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由各个学院自行确定,各个学校研究生的录取名额一般都是根据申请者的情况和研究生导师申请的课题和科研经费来确定的,没有数量上的严格限制。
我国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是极其统一的。
从招生计划的审批到报考条件、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和录取名单等,都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管理下进行的。
入学考试试题主要由两类人员参与编制政治、外语和一部分综合知识试题由国家主管部门聘请本地区的有关专家出题专业课由各招生单位聘请各专业导师来命题。
招录得人数,也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前的形势改变的,很少评估学校的实力是否可以招收大量的学生,也没有客观的听取学校教授的意见,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人数和学校规格不成正比。
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行政命令贯穿始终,完全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安排规划,缺少一定的科学性。
以今年国家发布扩招8万名研究生政策为例,我认为研究生扩招只是单纯的分流了本科生就业大军的人数,可能在3年后,增加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拿到硕士文憑的人,也不一定能在行业中显得更有竞争力,就业难问题只是延缓并没有解决。
国家单方面决定扩招研究生人数,并未考虑到大学是否有能力消化这部分多余的生源,所以这也是教育高度政策化得一个很大的弊端。
同样的情况,由于经济危机,美国华尔街也有很大部分的人想继续深造,导致了哈佛MBA申请
人数大幅增加,但哈佛并没有上调录取人数,还是和往年一样保持200名,在数量和质量上,哈佛做了取舍。
这一点应该是我国大学学习和追求的。
2 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美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1 在人学条件上,我们太注重分数,而忽略实践。
在入学上往往只看重统一考试的分数,现代竞争如此激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选拔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应该多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术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样才能适应世界全球化要求多方面人才的需求。
目前已经有些高校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在研究生入学考试阶段加入实验考核作为其中一项,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我们应该参考美国学校录取学生的模式,不应过分看重人学笔试成绩,而应加重面试成绩的比重,应让不同学校的同专业、同水平的导师和该院的院长来主持面试,以保持其公正性,并发现学生的学术及研究潜力。
摸索一条适合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最佳模式,既能保证公平公正性,又能选拔高水准的研究生。
其次,可以借鉴美国研究生招生的推荐信的方式。
申请者应提供2~3封教授或熟悉考生情况人员的推荐信,对申请者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特长等作出评定。
这样可以确保研究生的业务基础,为以后的学习、科研提供保证。
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双向选择的空间。
另外,在研究生招生中,除了笔试和面试外,还应当借鉴美国大学要求学生提供个人自述的方式,对报考考生作一个全面的了解。
对研究生的选拔,不仅要重视考试分数,更应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因此,在选拔研究生时,应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选拔出高质量、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2.2 在入学管理制度方面,由于我国的国情,不可能向美国一样实行如此民间性质的教育机构,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管理,但在设定统一考试的同时,也应该考查学生各方面能力。
在招生方面放权给各大高校,比如实践能力考核,和学生入学前的知识水平作为教授考查学生的重要指标。
让高校根据自身的科研经费,制定培养计划。
扩大招生单位自主权,建立专业性的招生考试管理体制在我国研究生招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解放思想,下放权力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招生的权力。
高校是独立于政府的培养人才的地方,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学术独立性。
目前全国已有一些高校自行制定分数线,确定招生质量标准。
政府部门责任应该由负责所有招生,录取工作转变为对高校的招生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加强监督,处理好高校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要通过制定法律或者行为规范,来整顿考研风气,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吴杰,仵春.中美研究生教育比较与启示[J].教改与教学.
[2]李爽,郭莹,张喜梅.中美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比较与借鉴[J].中国冶金教
育.
[3]曹春,蔡妙花,伍超.中美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